现代色谱理论

现代色谱理论
现代色谱理论

第二章现代色谱理论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的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于1906年首先提出色谱法。

色谱法分类

流动相名称固定相名称

气体气相色谱固体气固色谱

液体气液色谱液体液相色谱固体吸附剂液固色谱

液体液液色谱

键合固定相键合相色谱

多孔固体尺寸排阻色谱

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色谱

纸纤维中的水纸色谱

固体吸附剂薄层色谱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色谱类似LC 超临界流体色谱

按分离机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选择渗透)

亲和色谱法

第一节色谱法中常用参数

一、色谱流出曲线

1保留值

22

1ln 22σ=W σ4=b

W 死时间t 0

保留时间t R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 R -t O

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

2 区域宽度

半峰宽

峰底宽

标准偏差σ:0.607倍峰高处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3 容量因子k’

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分配达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总量之比称分配比k ′,又称容量因子。

k ′与K (分配系数)的关系为:

相对保留值 :

4 柱效率

塔板理论

理论塔板数可按下式计算:

有效塔板数neff

有效塔板高 m s W W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β''K V V K V W V W c c K s m s m m s m s ====βK V V K k m s =='')1()2(')1(')2(')1()2(1,2R R V V k k K K ===αn

L H =22122121)(54.5)(54.5)(54.5W d W V W t n R R R ===2

22)(16)(16)(16b R b R b R W d W V W t n ===

H eff =L/neff =H[(1+k’)/k’]2

表示色谱流出的曲线可以近似地采用对称的Gauss 正态分布曲线来描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色谱工作者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Gauss 型色谱峰。无数次的实验实验证明,正常的色谱峰都是非对称的拖尾峰。随着柱管效率的不断提高,色谱峰的非对称性越来越明显。 5 分离度

组分的保留时间的差别取决于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差别越大,表示固定相对组分的选择性越高;两峰底宽越窄,表示柱效越高。

R s =1.5,此时,两组分的分离程度达99.87%,因此用Rs =1.5作为相领两峰完全分离的指标。当R s =1.0时,两峰分离程度达97.72%。如果两峰的高度相差10倍,当R s =1.0时,低含量组分的分离程度只有88%,因为两峰交叉“污染”时,在低含量组分中夹杂的在两峰等高时的相同高含量组分所占的比例增大。

6 各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

保留时间和分配容量的关系

分离度、柱效率和容量因子间的关系

t R =t 0*(1+k’)=(1+k)*L/u=(1+k)*nH/u

)(2

1)2()1()

1()2(b b R R s W W t t R +-=)1()'1(m

s o R V V K u L k t t +=+=o

R o o R t

t t t t k ''=-=22222)1()1(16''+-=k k a a R n s '2'22114k k a a n R s +?-?=

t R=16Rs2[α/(α-1)]2* [(1+k’)3/k’2 ]H/u

色谱流出曲线重要信息:

(l)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合组份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二、表征液相色谱柱填充性能的重要参数

现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使用的色谱柱具有以下特征:

(1) 固定相使用全多孔的、粒径5-10μm的填料。

(2) 色谱柱具有较小的内径(4-6m m),短的柱长(10-25cm)和高的入口压力(5-10MPa)。

(3) 色谱柱具有高柱效

表征液相色谱柱的填充情况常用总孔率、柱压力降和柱渗透率表示。

1总孔率εT(total porosity)

指被固定相填充后的色谱柱,在橫截面上可供流动相通过的孔隙率。

εT=F/(u?лr2)= F?t M/(L?лr2)= (F?t M/V)

F-流动相的体积流速,cm3/s;u-流动相的平均线速,cm/s;r-柱内径的半径,cm;t M -柱的死时间;L-柱长,cm;V-色谱柱的空体积。

εT表达了色谱柱填料的多孔性能,当使用全多孔硅胶固定相时,εT约为0.85,使用非多孔的玻璃珠(或硅胶)固定相时,εT约为0.40,可认为是柱中颗粒之间的孔率,用ε表示。由此可知,对非多孔填料柱,其εT=ε,对全多孔填料柱,其εT=2ε。

色谱柱的自由截面积q= εT?лr2, 即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能使用的截面积。

则u=F/q=F/(εT?лr2)

2柱压力降ΔP(column pressure decreasing)

ΔP可用达西(Darcy)方程式计算:

ΔP=η?L?u/(k o?d p2) = φ?η?L?u/d p2 =P i-P o

η-流动相的粘度,mPa?s;k o-色谱柱的比渗透系数;d p-固定相颗粒直径,μm;φ-色谱柱的阻抗因子;P i、P o-色谱柱的入口和出口压力,MPa。

比渗透系数k o、阻抗因子φ和孔率ε关系:

k o=1/φ=ε3/[180(1-ε)2]

u=ΔP?d p2/(φ?η?L)= k o?ΔP?d p2/(η?L)

3柱渗透率K F(column permeability)

表示流动相通过柱子的难易程度。在HPLC中,使用液体流动相,粘度大于气体,固定相粒子又小,为保证柱子在较低压力下正常操作,总希望柱渗透率要大。

K F= k o?d p2 = d p2 /φ= d p2?ε3/[180(1-ε)2]≈d p2/1000

(ε=0.40, φ=1000)

K F=u?η?L/ΔP= F?η?L/(εT?лr2?ΔP)= η?L2/(ΔP?t M)

保留时间

t M= η?L2/( K F?ΔP) =η?L2?φ/( d p2?ΔP)

(K F= d p2 /φ)

t R= t M(1+k’)

t R与上述这些参数都有关,影响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

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一、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A+B/u+Cu

H min=A+2(BC)1/2

U opt=(B/C)1/2

在HPLC中,溶质在色谱柱中的谱带扩展是由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在HPLC中,对理论塔板高度的贡献为:

H=H E+H L+H S+H MM+H SM

1.涡流扩散(Eddy diffusion)项H E

当样品注入由全多孔微粒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后,在液体流动相驱动下,样品分子不可能沿直线运动,而是不断改变方向,形成紊乱似涡流的曲线运动。导致峰形的扩展。

峰形的扩展与液体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样品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无关,仅与固定相的粒度和柱填充的均匀程度有关。

其对理论塔板高度提供的贡献为

H E=A=2λd P

式中,d P是固定相平均粒径:λ是不均匀因子,它表达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当全多孔球形固定相的粒度为40~5 μm时,λ值约为1~2。

2 .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项H L

当样品以塞状(或点状)进样注入色谱柱后,沿色谱柱的轴向,即流动相向前移动的方向,会逐渐产生浓差扩散,也可称作纵向扩散,而引起色谱峰形的扩展。

对理论塔板高度的贡献

H L=B/u=2νD M/u

式中ν—柱中填料间的弯曲因子(ν≈0.6);D M—溶质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 M ≈10-5 cm2/s);u—液体泳动相在色谱柱中的平均线速(cm/s)。

样品在色谱柱中滞留的时间愈长,色谱谱带的分子扩散也愈严重。由于D M的数值很小,因此H L项对总板高的贡献也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假设H L≈0,此点也是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当注入样品呈现点状进样时,存在无限直径效应的根本原因。

3.固定相的传质阻力(The resistance to mass transfer in the stationary phase)项H s

溶质分子从液体流动相转移进入固定相和从固定相移出重新进入液体流动相的过程,会引起色谱峰形的明显扩展。

在流动相中溶质分子的迁移速度依赖于它在液液色谱的液相固定液中的溶解和扩散,或依赖于它在液固色谱的固相(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

固定相的传质阻力引起的色谱峰形的扩展

1-进样后起始峰形;2-载体;3-固定液(液膜厚度为d f);4-液体流动相;5-溶解在固定液表面溶质分子到达峰的前沿;6-溶解在固定液内部溶质分子到达峰的后部尾;7-样品移出色谱柱时的峰形。

固定相的传质阻力对板高的贡献,对液液色谱可表示为

H s=q? [k’/(1+k’)2]?(d f2/D L)? u

式中q—构型因子(对均匀液膜或薄壳材料q=2/3;对大孔固定相q=1/2、对球形非多孔固定相q=1/30);k’ —容量因子;d f—固定液液膜(或薄壳)厚度;D L—溶质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cm2/s。

对液固色谱可表示为

H s=2t a[k’/(1+k’)]2u=2t d[k’/(1+k’)2]u

式中t a—样品分子在液体流动相的平均停留时间;t d—样品分子被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平均停留时间。

4.移动流动相的传质阻力(The resistance to mass transfer in the moving mobile phase)项H MM

在固定相颗粒间移动的流动相,对处于不同层流的流动相分子具有不同的流速,溶质分子在紧挨颗粒边缘的流动相层流中的移动速度要比在中心层流中的移动速度慢,因而引起峰形扩

展。与此同时,也会有些溶质分子从移动快的层流向移动慢的层流扩散(径向扩散),这会使不同层流中的溶质分子的移动速度趋于一致而减少峰形扩展。

移动流动相的传质阻力对板高的贡献可表示为:

H MM=Ω(d P2/D M)u

式中,Ω为色谱柱的填充因子,对柱长较短、内径较粗的柱子Ω数值较小。

5.滞留流动相的传质阻力(The resistance to mass transfer in the stagnant mobile phase)项H SM

柱中装填的无定形或球形全多孔固定相,其颗粒内部的孔洞充满了滞留流动相,溶质分子在滞留流动相的扩散会产生传质阻力。对仅扩散到孔洞中滞留流动相表层的溶质分子,其仅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就能很快的返回到颗粒间流动相的主流路,而扩散到孔洞中滞留流动相较深处的溶质分子,就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孔洞中,当其返回到主流路时必然伴随谱带的扩展。

滞留流动相的传质阻力对板高的贡献可表示为:

H SM= [(1-Φ+k’)2/30(1-Φ)(1+k’)2]?[d P2/γo?D M]u

式中Φ-孔洞中滞留流动相在总流动相中占有的百分数;γo–颗粒内部孔洞的弯曲因子。

速率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出发,依据基本的实验事实研究各种色谱操作条件(液体流动相的性质及流速、固定相基体的粒径、固定液的液膜厚度、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固定相的总孔率等)对理论塔板高度的影响,从而解释在色谱柱中色谱峰形扩展的原因,前述影响色谱峰形扩展的各种因素,可用范第姆特(Van Deemter)方程式表达。

它的简化表达式为:H=A+B/u+Cu

U opt=(B/C)1/2

HPLC和GC的H-u曲线比较

由低的H min值可看出HPLC色谱柱要比GC

的填充柱具有更高的柱效。由低的u opt值可

看出H-u曲线具有平稳的斜率,表明采用高

的液体流动相流速时,色谱柱效无明显损

失,这为HPLC的快速分离奠定了基础。

二、诺克斯方程式

在高效液相色谱发展过程,早期多使用37~55 μm的薄壳型固定相,后又发展了5~

10 μm无定形或球形全多孔固定相,现又发展了3~5 μm球形非多孔固定相。由于固定相粒度的差异,使制备出的色谱柱性能呈现明显的不同,为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粒度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的性能,基汀斯(J.C. Giddings)首先提出了描述色谱柱性能的折合参数的概念。诺克斯(J.H. Knox)使用折合参数提出了和范氏方程式相似的诺克斯方程式,进一步阐明影响色谱峰形扩展的因素,并用于比较、判断不同粒度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性能的优劣。

1、描述色谱柱性能的折合参数

基汀斯提出的无量纲折合参数有:

折合柱长λ=L/d p

折合理论塔板高度h=H/ d p

折合线速V=u? d p /D M

折合柱径ζ=d c/d p

d c为色谱柱内直径。

在上述折合参数中λ、h 、V、ζ是用填充固定相颗粒的平均粒度d p求归一化。而V则表示流动相在柱内的平均线速度u与流动相在颗粒内扩散线速度(D M / d p)的比值,即用流动相在颗粒内的扩散线速度对u 进行归一化。

V =u? d p /D M =u/( D M / d p) = (L/t M) ? (d p /D M) =(λ? d p2)/ (t M? D M)

它提供可用统一的参数来比较由不同粒度固定相所填充色谱柱的性能。

2、诺克斯方程式

诺克斯采用上述折合参数的概念,提出了和范第米特方程式相似的诺克斯方程式,指出色谱柱的折合理论塔板高度是由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三方面因素提供的,表达为:

h = h f+ h d+ h m

涡流扩散分子扩散传质阻力

h f:涡流扩散项

hf=A V1/3

式中,V为折合线速;A为常数,反映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好的色谱柱,A值约为0.3~1.0,差的色谱柱,A值约为2~5。

h d:分子扩散项

h d =[2D eff(1+k’)]/(u?d p)=B/V

其中,D eff 为有效扩散系数,可表示为

D eff= γ?D M/(1+k’) +k’ ?γo?D s/(1+k’)

式中γ—色谱柱内颗粒间的弯曲因子;γo—柱中全多孔颗粒内的弯曲因子。

对每种确定的溶质,其B值约为1.5~2.0,但B值会随k’的变化而改变。

h m传质阻力项

h m=q? [k’/(1+k’)2] ?(D M/D S)V=CV

式中,q是构型因子,约为1/30,对确定的溶质,C值约为0.01~0.3之间。

诺克斯方程式的简化表达式为:

h=A V1/3 +B/V +CV

诺克斯方程式的重要特点在于,当用同种材料、不同粒度的固定相装填色谱柱时,通过绘制h-V图,可获相似的曲线,并可在相同的基点上,比较不同粒度色谱柱的性能,对色谱柱性能的优劣作出判断。

第三节“无限直径”效应和柱外效应

一、“无限直径”效应

在速率理论中已经指出,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柱装填了5~10 μm的微粒固定相,并且溶质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很小(DM-10-5 cm2/s),当溶质以点进样方式注入色谱柱后,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子扩散很小,因而产生从样品注入柱中心起直至样品离开柱的整个分离过程中样品分子不接触柱内壁的现象,即产生可保持高柱效的“无限直径”效应(infinite diameter effect)。

对5 μm、10 μm固定相,使用柱内径d c为4.6 mm的色谱柱,柱长L从100mm到250mm,都可保持“无限直径”效应,柱压力降ΔP在10.0 MPa以下,柱效n可达5×103以上。对20 μm固定相使用柱内径成为7~10mm的色谱柱,柱长L从500~1000mm,都可保持“无限直径”效应,且柱效n可达3×103以上的中等水平。

拉尔德(Laird G.R.)等已证明当溶质达到柱内壁时,柱效显著下降,会丧失“无限直径”效应,塔板高度可增大2~3倍。

二、柱外效应

柱外效应(extra-column effect)系指由色谱柱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色谱峰形扩展的效应。柱外因素常指从进样口到检测池之间,除色谱柱以外的所有死空间,如进样器(I)、连接管(C)、检测器(D)等的死体积,都会导至色谱峰形加宽、柱效下降。总的柱外效应(OC)引起峰形扩展所提供的方差应为各个独立影响因素提供的方差之和。

σ2(OC)=σ2(I)+σ2(C)+ σ2(D)

1进样器死体积因素引起的峰形扩展

2毛细管连接管死体积因素引起的峰形扩展

3检测器死体积因素引起的峰形扩展

通常一般检测池池体积多为5~10 μL,因此由检测池死体积引起的峰形扩展并不明显。但应注意到当使用小于5 μm的固定相,或柱长小于50 mm,或柱内径小于2 mm时,检测池的死体积必须小于或等于2 μL,才会引起较小的柱外峰形扩展。

柱外效应存在的直观标志,可由k’值小的组分(如k’<3 )的峰形拖尾或峰宽增加而呈现出来。也可通过绘制H-u曲线看出,k’值小的组分的H-u曲线形状与k’值大的组分明显不同。此外非保留峰的理论塔板高度大于保留峰时也是存在柱外效应的一个标志。通常柱外效应对k’值较大的组分影响并不明显,应当指出当使用微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或柱效愈高时,柱外效应的影响也愈显著。

现代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 从1903年Tswet发表了吸附色谱分离植物色素的论文至今,色谱技术已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60年度现代液相色谱技术的问世,使其在生命科学、药物化学、食品卫生、环境化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在输液泵、检测器、色谱柱及数据控制和处理系统等方面采用了许多专利技术,使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检测器的灵敏度和检出能力、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和应用范围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智能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两大类。下面将对应用于药物分析中的几种液相色谱进行逐一的介绍。 1.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经典液相柱色谱的基础上结合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具有高效、快速、高灵敏度、色谱柱可以反复使用、分离出的组分易收集、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药物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PLC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 在HPLC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可用于药物的鉴别。如在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物利福平的鉴别项下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由于HPLC分离效能及灵敏度高,在药物的杂质检查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药物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有关物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合成原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药物相似,含量很低,只有采用色谱的方法才能将其分离并检测。用HPLC检测药物杂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峰面积归一化法 此法主要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时杂质的限量检查。当选用紫外一可见检测器时,因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难以完全相同,要确定的检测波长下也很难保证所有物质都被检出,故此法只用于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2)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此法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时杂质的限量检查,不能给出所含杂质的真实限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确定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而且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校正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校正方法 0.1输液系统: 0.1.1梯度误差G C不超过±3% 0.1.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 S s<±2% 0.1.3流量稳定性误差 S R<±2% 0.2紫外检测器性能 0.2.1基线噪声不超过5×10-4AU,基线漂移不超过5×10-3AU 0.2.2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6次进样)RSD≤1.5% 0.2.3最小检测浓度不超过1×10-7g/ml萘/甲醇溶液 0.2.4可调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波长示值不超过±2nm(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可由仪器自身完成) 1校正条件 1.1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低于65% 1.2校正设备 1.2.1秒表分度值小于0.1 s 1.2.2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1mg 1.2.3容量瓶 1.2.4微量注射器 1.3标准物质和试剂 1.3.1HPLC用甲醇、纯水,分析纯的丙酮 1.3.21×10-4g/ml,1×10-7g/ml的萘甲醇溶液 1.3.3紫外波长标准溶液 2校正方法 2.1梯度误差G C的校正 2.1.1进行梯度洗脱程序,A溶剂为水,B溶剂为0.1%丙酮的水溶液,B经5个阶段从0变到100%, 20%—40%—60%—80%—100%,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求各段梯度误差Gci,取最大作为仪器梯度误差,公式:Gci=(Li—Lm)/Lm×100% Li:第i段信号值的平均值; Lm :各段输出信号平均值的平均值 可接受标准: -3%≤Gci≤3% 2.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的校正 2.2.1将仪器的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联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按表一设定流量,待 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的收集10-25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进展概述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进展概述 搜药在线 色谱法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是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得到分离。直到五十年代,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 色谱的发明者,俄国植物学家M.S.Tswett,是在研究植物色素的过程中,于1906年创立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从此之后,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在制备高纯化合物、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时便有了一条崭新的有效途径。自从有了这种手段,使许多过去被认为是单一的物质,判明却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许多化学反应的过程依靠这种方法而得以探讨;终于使许多复杂混合物,例如维生素、药物、色素、氨基酸等得到离析;这种方法甚至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一些长期模糊不清的自然现象,诸如植物与动物的营养、激素对人和动物的生理特性、维生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分布等等问题。Tswett 的实验意义很大,尽管他于1907年在德国柏林植物学会议上反复强调色谱技术,但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经过二十五年后,德籍奥地利化学家R.Kuhn 等利用他的方法在纤维状氧化铝和碳酸钙的吸附柱上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公认为单一的结晶状胡萝卜素分离成a 和b 两个同分异构体,并由所取得的纯胡萝卜素确定出了其分子式。另外他还发现了八种新的类胡萝卜素,并把它们制成纯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同年,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维生素的研究上。在确定了维生素A 的结构以后,于1933年从35000升脱脂牛奶中分离出一克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制得结晶,并测定了它的结构。此外,他还用色谱法从蛋黄中分离出了叶黄素;还曾把腌鱼腐败细菌中所含的红色类胡萝卜素确定离析出来并制成结晶。Kuhn正是由于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而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使色谱法名声大振,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注目,广泛被采用起来。 1 液相色谱固定相 1.1 正相色谱八十年代初,人们使用的正相色谱固定相硅胶和吡啶硫氰酸镍盐的络合物晶体能与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包合物用于分离芳香族含氮异构体和胆甾醇晶体。已有人[1]将焦炭吸附剂作为填料和键合硅胶作过比较并研究其热力学机理。具有离子化或非离子化功能团的大孔聚合物也开始应用于液相色谱,这些聚合物在整个酸碱范围内稳定,其中一个缺点是当溶剂改变时,它们会热胀冷缩,但是其主要的分析方面用途,即从水中收集痕量研究化合物是没有问题的,通过适当的处理装入色谱柱,一些物质出现过度的峰带变宽,而另一些则出现尖、窄的峰带和高分离度,在强碱性大孔树脂中120分钟内可分离100 种尿液中紫外吸收物质[2]。有人将各种链长度的碳氢配位体键合到硅胶上,根据链长短效应研究保留值的影响,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将C22 键合相以及制备键合相担体各种条件作过比较,其键长度和吸附自由能成线性关系。一般地,碱溶液会破坏硅胶,烷基胺比季铵盐更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小组成员:陈景杨、王梓吉 一、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的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再加上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仪器就是色谱仪。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入,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根据被测样品(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固定相和其他操作条件,利用色谱仪的分离系统将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样品量少且速度较快、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分析混合物 的有效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两大类。两者最显著差异就是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气相色谱仅能用于氢气、氦气等少数几种性质相近的气体,而高效液相色谱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种多 样,可通过改变其极性、黏性、pH值、浓度等调节两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而有效地改善分离条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流动相的差异,导致气相色谱仪只能用于被气化物质的分离和检测,而液相色谱的样品无需气化而直接导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特别适用于气化时易分解的物质的分离、分析。 二、气相色谱 三、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它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 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并以高压驱动流动相,同时柱后连有高 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流程是高压 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离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 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 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 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 进行数据分析。与经典液相柱色谱装置比较,它具有高效、快速、灵敏 等特点。 四、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满分)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满分)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7:28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醋酸-水(4:1:5,V/V)作为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1.2 [单选] [对] 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的倍数是() ? 1.3 [单选] [对] 以硅胶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按作用机制属于() ? 1.4 [单选] [对] 色谱系统的分离度应为() ? 1.5 [单选] [对] 描述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间的“平衡”关系的参数是() ? 2.1 [多选] [对] 衡量区域宽度的方法有() ? 2.2 [多选] [对] 不正常的色谱峰有() ? 2.3 [多选] [对] 塔片理论在解释色谱流出曲线上较成功的是() ? 2.4 [多选] [对] 影响分离度R的因素有() ? 2.5 [多选] [对] 可增加相对保留值的参数是() ? 3.1 [判断] [对] 描述相邻两组分分离好坏的指标可用分离度表示() ? 3.2 [判断] [对] 反映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保留值() ? 3.3 [判断] [对]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比()? 3.4 [判断] [对] fs<0.95为拖尾峰() ? 3.5 [判断] [对] n影响峰的宽窄()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常用正丁醇-醋酸-水(4:1:5,V/V)作为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 A、三种溶剂混合后直接用作展开剂 B、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层作展开剂 C、三种溶剂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下层作展开剂 D、依次用三种溶剂作展开剂 2、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的倍数是(B ) A、1 B、1.4 C、1.5 D、2 3、以硅胶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按作用机制属于(A ) A、吸附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 C、分子排阻色谱 D、亲合色谱

检测技术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气相色谱仪模块封装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科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陈焰

摘要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或者近似独立,模块间联系远少于模块内部;模块可以按照设计规则分散设计(即分布设计)并独立测试,同类模块相互竞争,所有的模块可以供自由选择,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模块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属性:接口、功能、逻辑、状态,功能、状态与接口反映模块的外部特性,逻辑反映它的内部特性。工业色谱仪的组成由:取样系统、分析单元、程序控制器、数据处理装置等部分组成。 关键词:过程分析,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模块化,分离

目录 1、气相色谱仪模块化概述--------------------------------------2 2、气相色谱仪分析原理---------------------------------------------2 2.1.混合物分离--------------------------------------------------------2 1)物质分离原理-------------------------------------------------2 2)影响因数-------------------------------------------------------4 2.2. 检测器检测-------------------------------------------------------4 1)检测原理-------------------------------------------------------4 2)实际装置-------------------------------------------------------5 3、色谱图及其基本概念-------------------------------------------7 4、模块化------------------------------------------------------------9 5、使用注意----------------------------------------------------------10 5.1使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意点---------------------------------10 5.2气相色谱仪常见毛病及检修---------------------------------11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 1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适合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气相色谱定性法:是利用同一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之下,在一根色谱柱上保留时间相同。 3在实验条件恒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来进行定量。 4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分,许多组成复杂的样品,其分离过程都是在色谱柱内进行的,色谱柱分为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5色谱柱老化的方法由固定液的性质而定,老化的最高温度应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20~30℃,但要高于实际工作温度。 6装柱老化时,应将柱的入口端与色谱仪的气化室相连接(柱不能接反,否则固定相将在柱中移动,使柱效发生变化)。开始老化时出口不得接检测器,以免流出物沾污检测器。 7 色谱分析各组分保留时间变短和分离变坏,说明柱子失效,原因来自样品和载气的污染。活化的方法是提高柱温,增加载气流速,让色谱柱内污染物流出。 8 载气纯度不符合要求时,会使基线不稳,噪声大。 9 氢气表和氢气钢瓶嘴是反扣螺纹,逆时针方向松开;而氮气表和氮气瓶嘴及其他气体的瓶嘴都是正扣螺纹。 10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

二、判断(每题2分) 1 色谱柱没装上色谱仪之前,两端必须封口,防止和空气接触。柱 子存放期间,应避免剧烈振动、碰撞或弯曲。 2 气相色谱仪使用的各种气体压力为0.2~0.5Mpa。因此需要通过 减压表使钢瓶气源的输出压力下降。 3 减压表一般分为氢气表和氮气表(氧气表)两种。氮气表可以安 装在除了氢、乙炔和其他燃气瓶以外的各种气瓶上。 4 使用钢瓶气时,打开钢瓶阀,再把T形阀杆从全开调到需要的压 力。 5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要认真仔细检漏。用氢气作载气时,氢气若从 接口漏进柱恒温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最常用的检漏方法是皂膜检漏法 6 色谱仪开机:打开主机电源,接通载气,开电脑,设置仪器参数。 7 设置所需柱箱温度、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FID),检测器的 温度应高于150℃,否则点火后造成检测器内积水而影响基线的稳定性)。 8 打开空气、氢气阀门,分别调节两路气体流量(由流量计显示) 为适当值。操作中气体流速一般控制的比例为:氮气:氢气:空气=1:1:3。 9 测定液化气中硫化氢时,要带防尘面具,残气排放在通风橱内。 10 气体发生器内的水多些少些没太大关系,只要工作就行,硅胶变 红还可用。 二简答(每题10分) 1 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 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DOC)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是对气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由于物质的物性不同,其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虽然载气流速相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这就是气象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各种型号的气相色谱仪都包括六个基本单元。 即:(1) 载气及其流速控制系统; (2) 进样系统; (3) 色谱柱系统; (4) 检测器系统; (5) 记录器系统; (6)温控系统。 在刑侦检验技术工作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简测器 (FID) 、氮磷检测器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电子浦获检测器 (ECD) 等

3、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 (1)保留值定性法。固定相及操作条件恒定时,每种组分都有恒定的保留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标准物质和未知样品的保留值,当未知样品中出现与标准物质保留值相同的色谱峰时,则未知物中可能含有此种物质。 (2)峰高定性法取两份未知样品,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已知纯物质,然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两份样品的色谱图,对比色谱图,如果某一组分峰高增加,则未知样品中可能含有已知纯物质 (3)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定性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确定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某一组分。如果对未知样品的组分全然不知时,可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的方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而质谱、红外光谱可以测定未知物的结构,如果再接上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检索就更方便。 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4、气相色谱最佳实验条件选择的原则、方法。

郑大远程教育现代色谱分析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郑大远程教育《现代色谱分析》在线练习参考答案 你当前正在学习《现代色谱分析》课程01版,本课程共4学分,分6个教学章。考试形式:撰写论文;考试级别:远程教育学院。 本课程你已通过考试,并取得了学分。成绩是:89 《现代色谱分析》第01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 20分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现代色谱分析》第01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 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气相色谱应归属的范畴是(A ) ? 1.2 [单选] [对] 毛细管电色谱所依靠的驱动力为(B ) ? 1.3 [单选] [对] GLC、LLC均应归属于( B)、 ? 1.4 [单选] [对] 能将分离分析一次完成的方法是(D ) ? 1.5 [单选] [对] 195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学者是( B) ? 2.1 [多选] [对] 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BC) ? 2.2 [多选] [对] 按操作形成分类,色谱法可分为(ABC ) ? 2.3 [多选] [对] 属分配色谱范畴的是(AB ) ? 2.4 [多选] [对] 属吸附色谱范畴的是( CD) ? 2.5 [多选] [对] 制备型色谱仪主要用于(AB ) ? 3.1 [判断] [对] 薄层色谱属于液相色谱的范畴。(V ) ? 3.2 [判断] [对] 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的原理是一样的。( X) ? 3.3 [判断] [对] 色谱法对分析对象的鉴别力是较强的。(X ) ? 3.4 [判断] [对] 亲和色谱用于分离纯化生化样品。(V ) ? 3.5 [判断] [对] 色谱法是用于分离有色物质的技术。(X )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 20分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 0分),因未超过库中记录的成绩18分,本次成绩未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分离度增加一倍,柱长增加的倍数是(D ) ? 1.2 [单选] [对] 容量因子的表示式为 C ? 1.3 [单选] [对] 两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0和10.0min,峰宽分别为2.8和3.2mm,记录纸速为5.0mm/min,则两峰的分离度为(B ) ? 1.4 [单选] [对] 描述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间的“平衡”关系的参数是( D) ? 1.5 [单选] [对] 色谱的定性参数有( D) ? 2.1 [多选] [对] 描述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线情况,可用的参数是(AB )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试.doc

B 、VR C 、R C A 、n = 5. 45 (tR/wl/2) 2 C B 、n = 5. 5(tR/wl/2)2 E C 、n = 5. 54 (tR/wl/2) 2 C D 、n=4.55(tR/wl/2)2 5、描述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间的“平衡”关系的参数是() A 、tR E I)、k 第..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衡量区域宽度的方法有() 17 A 、标准差 《现代色谱分析》笫02章在线测 《现代色谱分析》第02章:在线测剩余时间:59:18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F 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荥本试卷的成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 1、组分在固定相定的质量为mA (g ),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 (g ),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 (g/nd ) ,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B (g/ml ), 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C A > inA/mB C B 、niB/mA C c 、mA/ (niA+mB) £ I)、CA/CB 2、容量因子的表示式为 C A 、 Cs/Cm C B 、 Cm/Cs E C 、 Ws/Wm C I)、Wm/Ws 3、色谱系统的分离度应为() C A 、应等于2. 5 C B 、应大于3.0 区C 、应大于1.5 C I )、应小于1.5 4、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是 1 7 B 、峰底宽

C、半峰宽 厂D、峰局 2、用于描述相平衡的参数是() 厂A、峰宽 厂B、流速 1 C、分配系数 17 D、容量因子 3、衡量柱效高低的色谱参数有() 17 A、峰宽 17 B、n 匠C、II 厂D、流速 4、影响气相传质过程的因素是() "A、填充物粒度 1 B、载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C、弯曲因子 17 I)、扩散系数 5、可增加相对保留值的参数是() 'A、降低柱温 [7 1 B、固定相种类 「C、流动相种类 r D、升高柱温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时间为死时间() E正确C错误

现代色谱

现代色谱分析 1、色谱流出曲线图能说明哪些问题? ①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②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峰位),可进行定性分析。 ③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进行定量分析。 ④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⑤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根据Van Deemter议程式, HPLC提高柱效的方法有哪些?或 HPLC法降低板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①采用粒径小、窄粒度分布的球形固定相,首选化学键合相,用匀浆法装柱。 ②采用低粘度流动相,低流速(1mL/min) ③柱温一般以25~30℃为宜。太低,则使流动相的黏度增加,温度高易产生气泡。用不含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如IEC、IC)可按需升温。 3.什么是正相色谱?什么是反相色谱?HPLC常用反相色谱,它最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什么? 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 ①正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 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 ②反相固定相:C18、C8 流动相:甲醇、乙腈、水 ③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4. 一个好的检测器应具备什么条件?HPLC中可使用的检测器有哪些?你在实验中用过哪些检测器,它们有何特点(包括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适用于何种物质的检测)?属于哪种类型? 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适用化合物的种类广泛等性能。HPLC中可使用的检测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特点:①灵敏度高,噪声低。②不破坏样品,能与其他检测器串联,可用于制备色谱。③对温度及流动相流速波动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淋洗。④属浓度型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的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检测具有π-π或p-π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如芳烃与稠环芳烃、芳香基取代物、芳香氨基酸、核酸、甾体激素、羧酸与羰基化合物等。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吉林农业大学 植物化学技术进展 课程论文 题目名称: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学生姓名:黄磊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2016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指导教师:张晶职称:教授 2016年 12 月 18 日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黄磊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长春市,邮编2888号)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选择性、准确的特点,使用起来简洁方便。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以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应用范围;研究进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Huang Lei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City, zip code No. 2888) Abstract: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has high selectivity and accurac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usage, application scop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PLC.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pplication scope; research progress 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也叫高压液相色,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鉴于其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至今,已在生物工程、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1.基本理论 人们对色谱基础理论进行不懈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塔板理论。在1941年由Martin和Synge[1]提出,该理论将色谱过程比拟为蒸馏过程,把色谱柱看成是由一系列平衡单元—理论塔板所组成。在每一个塔板高度内,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2平衡色谱理论。在1940年由Wilson[2]提出,该理论认为在整个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 3.双膜理论。Funk[3]等人把流动相和固定相看成是两块相互紧密接触的平面薄膜,整个传质阻力为流动相膜的传质阻力和固定相膜的传质阻力所构成,组分在界面接触处达到 分配平衡。4.速率理论。该理论认为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有限的传质速率是影响色谱区域谱带扩张的主要因素,而轴向扩散的影响可以忽略;5.纵向扩散理论。由Amundson[4]等人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该理论认为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的轴向扩散是影响色谱区域谱带扩张的主要因素,而有限的 传质速率对区域谱带扩张没有影响;制备分离的色谱模型和分析分离的模型相似,但在具体操作中两 者的指导思想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制备分离中,人们总是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纯组分。欲得到负载必须以分离效果为代价,即在保持最低分辨率的前提下,使柱子超载以得到最大的物料通过量。而分析分离中在最短时间里得到最大的分离效率则是人们希望得到的[5]。制备分离选择的是高柱效、高柱容量的色谱柱,而且使色谱柱在超载状态下工作。所谓超载,通常将理论塔板数下降10%时柱容量[6]。较为理想的制备条件的选择包括上柱量,容量因子,选择性以及柱效[7]。

《现代色谱分析》第01章在线测试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现代色谱分析》第01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19分(满分2 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吸附色谱法应包含的方法有() ? 1.2 [单选] [对] 分配色谱法应包含的方法有() ? 1.3 [单选] [错] 毛细管电色谱所依靠的驱动力为() ? 1.4 [单选] [对] GLC、LLC均应归属于()、 ? 1.5 [单选] [对] 能将分离分析一次完成的方法是() ? 2.1 [多选] [对] 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 2.2 [多选] [对] 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 2.3 [多选] [对] 按操作形成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 2.4 [多选] [对] 下列分离技术中,只有分离功能,没有分析功能的是() ? 2.5 [多选] [对] 属吸附色谱范畴的是() ? 3.1 [判断] [对] 薄层色谱属于液相色谱的范畴。() ? 3.2 [判断] [对] 凝胶色谱是按分子尺寸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 ? 3.3 [判断] [对] 色谱仪有分析型和制备型。() ? 3.4 [判断] [对] 色谱法对分析对象的鉴别力是较强的。() ? 3.5 [判断] [对] 色谱法是用于分离有色物质的技术。() A B C D 、分配色谱法应包含的方法有( A B C D 、毛细管电色谱所依靠的驱动力为(

A、色谱力 B、电场力 C、色谱与电场力 D、都不是 4、GLC、LLC均应归属于()、 A、吸附色谱 B、分配色谱 C、亲合色谱 D、毛细管电色谱 5、能将分离分析一次完成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萃取法 C、离心法 D、色谱法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GC B、LC C、SFC D、重结晶 2、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GSC B、GLC C、LLC D、LSC 3、按操作形成分类,色谱法可分为() A、柱色谱法 B、平面色谱法 C、逆流分配法 D、体积排阻法 4、下列分离技术中,只有分离功能,没有分析功能的是()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吕晓敏 摘要简要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色谱技术,进展,应用 引言 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色谱技术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色谱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对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及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1]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 S. 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但由于当时Tswett色谱技术分离速度慢、效率低,长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 采用类似Tswett 色谱技术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

色谱分析试题

色谱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在色谱法的分类中,按两相状态分类,可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2、分离度是一个反映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2×(T R2-T R1)/ (W2+W1),其值≥ 1 时,相邻两峰基本上分开了。 3、一台完整的气相色谱仪,是由分析单元、显示记录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 组成的。 4、固定液是涂在担体表面上起分离作用的一种液体。 5、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峰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色谱检测器根据信号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微分型和积分型两种。 7、热导池的热敏元件选用电阻值大,电阻温度系数高的金属或热敏电阻。 8、对汽化室的要求是热容量大,死体积小,无催化作用。 9、要求固定液的化学稳定性好,是指固定液必须不能与载体、载气及被测 组份发生化学反应。 10、在固定液的分类中,按极性分可以分为六级,其中非极性以–1 表示, 弱极性以+1 +2 表示。 11、在进行微量分析时,假如载气不纯,则在谱图上有可能会出现反峰。 12、处理载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峰形。 13、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均属于硅藻土型载体。 14、在气相色谱的分离过程中,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起着特殊 的作用。 二、选择题 1、气液色谱的分离主要是根据各组分在固定液上的(1 )不同。 (1)溶解度;(2)吸附能力;(3)热导系数。 2、热导检测器的热丝温度与池体温度的差值与热导池灵敏度之间的关系为 ( 2 )。 (1)差值大,灵敏度低;(2)差值大,灵敏度大;(3)基本上没有关系。 3、检测器的温度必须保证样品不出现(2 )。 (1)升华;(2)冷凝;(3)汽化。 4、气相色谱分析中,对载气的净化要求是根据(4 )而决定的。 (1)检测器类型;(2)固定相性质;(3)分析要求;(4)以上三项都是。 5、选择固定相的基本原则是(1 )原则。 (1)相似相溶;(2)极性相同;(3)官能团相同。 6、能产生二倍信号的物质量叫(3 )。 (1)灵敏度;(2)响应值;(3)最小检测量。 7、定量分析法中,(3 )法要求操作条件要严格稳定。 (1)内标;(2)面积归一;(3)外标;(4)内标与外标。 8、角鲨烷和液体石腊都属于(3 )型固定液。 (1)强极性;(2)中等极性;(3)非极性。 9、在分析操作中,发现两相邻峰的分离情况变坏,则首先应考虑检查的是(1 )。

现代分离专业技术试题

填空部分: 1、我们测定气相色谱仪灵敏度时,如果用102-白色担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固定液, 此时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属于(气—液) 色谱;按固定相性质属于(填充柱) 色谱; 按展示方式属于(冲洗) 色谱;按分离过程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属于(分配)色谱。 2、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波长固定式的紫外(UV)检测器,它是以 低压汞灯的最强发射线(253.8)nm做为测定波长。 3、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可分为(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法。 4、固定相分为(液体)和(固体)固定相两大类。固体固定相可分为(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小球),(化学键合)固定相三类。 5、保留值大小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这些作用力包括 (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作用力)等。 6、柱温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性质。分析永久性气体,柱温一般控制在(50℃以上); 沸点在300℃以下的物质,柱温往往控制在(150℃以下);沸点300℃以上的物质, 柱温最好能控制在(200℃以下);高分子物质大多分析其裂解产物。若分析多组分 宽沸程样品,则可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可采用(FID)。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钢瓶内贮存气体都有明显的标记,如氮气,瓶外漆(黑色), 用黄色标写“氮”;氢气漆(深绿色),红色标写“氢”。 8、固定液按相对极性可粗分为(五)类,异三十烷是(非极性)固定液,属(0)级; β,β,—氧二丙腈是(强极性)固定液,属(5)级。 9、采用TCD检测器时,要注意先(通载气)后(加桥电流)并且(桥电流)不可过大, 否则易烧损铼钨丝。 10、色谱基本参数测量与计算的关键是(控制色谱操作条件的稳定)。 11、气相色谱中,对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FP D)和硫磷检测器(SPD);

现代色谱理论

第二章现代色谱理论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的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于1906年首先提出色谱法。 色谱法分类 流动相名称固定相名称 气体气相色谱固体气固色谱 液体气液色谱液体液相色谱固体吸附剂液固色谱 液体液液色谱 键合固定相键合相色谱 多孔固体尺寸排阻色谱 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色谱 纸纤维中的水纸色谱 固体吸附剂薄层色谱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色谱类似LC 超临界流体色谱 按分离机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选择渗透) 亲和色谱法 第一节色谱法中常用参数 一、色谱流出曲线 1保留值

22 1ln 22σ=W σ4=b W 死时间t 0 保留时间t R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 R -t O 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 2 区域宽度 半峰宽 峰底宽 标准偏差σ:0.607倍峰高处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3 容量因子k’ 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分配达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总量之比称分配比k ′,又称容量因子。 k ′与K (分配系数)的关系为: 相对保留值 : 4 柱效率 塔板理论 理论塔板数可按下式计算: 有效塔板数neff 有效塔板高 m s W W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β''K V V K V W V W c c K s m s m m s m s ====βK V V K k m s =='')1()2(')1(')2(')1()2(1,2R R V V k k K K ===αn L H =22122121)(54.5)(54.5)(54.5W d W V W t n R R R ===2 22)(16)(16)(16b R b R b R W d W V W t n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140 7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是化学、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学、农业、环保、商检、药检、法检等学科领域与专业最为重要的 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等用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分离分析课题 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国际市场调查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分析仪器销售市场中占有最大 的份额,增长速度最快。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是: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 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其缺点 是:价格昂贵,要用各种填料柱,容量小,分析生物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困难,流动相消耗 大且有毒性的居多。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向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及制备型倾斜。 7.1 基本原理 固定相 流动相 A B C C B A 固定相 —— 柱内填料,流动相 —— 洗脱剂。 HPLC 是利用样品中的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连续的无数 次的交换和分配而达到分离的过程。 通常,按溶质(样品)在两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分配色谱:—— 分配系数 亲和色谱:—— 亲和力 吸附色谱:—— 吸附力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能力 凝胶色谱(体积排阻色谱):—— 分子大小而引起的体积排阻 分配色谱又可分为:

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用的最多,约占60~70%。 固定相(柱填料): 固定相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最多的微粒硅胶,另一类是使用较少的高分子微球。后者的优点是强度大、化学惰性,使用pH范围大,pH=1~14,缺点是柱效较小,常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最常使用的全孔微粒硅胶(3~10μm)是化学键合相硅胶,这种固定相要占所有柱填料的80%。它是通过化学反应把某种适当的化学官能团(例如各种有机硅烷),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取代了羟基(-OH)而成。它是近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最重要的柱填料类型。 使用微粒硅胶要特别注意它的使用pH范围是2~7.5,若过碱(>pH7.5),硅胶会粉碎或溶解;若过酸(<pH2),键合相的化学键会断裂。 键合相使用硅胶作基质的优点是:①硅胶的强度大;②微粒硅胶的了孔结构和表面积易人为控制。③化学稳定性好。 硅胶( SiO2?n H2O) :OH OH —Si—O—Si— 重要的键合相是:硅烷化键合相,它是硅胶与有机硅烷反应的产物。 最常用的键合相键型是: —Si—O—Si—C R1R1 —Si—OH + X—Si—R —Si—O—Si—R + HX R2R2 硅胶有机硅烷键合相 X ━Cl,CH3O,C2H5O等。 R ━烷:C8H17(即C8填料),C10H21,C18H37等。 R1、R2 ━X、CH3等。 最常用的“万能柱”填料为“C18”,简称“ODS”柱,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ctadecylsilyl,简称ODS)。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