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骨穿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骨穿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骨穿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 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成绩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腰椎穿刺术提问答案供参考 1、腰椎穿刺的适应症: (1)诊断方面:鉴别脑、脊髓炎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或阻塞性脊髓病变。 a、测定颅内压力; b、检以CSF测定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计数,明确有脑脊髓炎症性病变; c、确定有颅内出血; d、CSF镜检及培养确定有无细菌、霉菌及癌细胞; e、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f、进行气脑造影和脊髓造影。 (2)治疗方面: a、鞘内注射药物: b、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减轻头痛症状,预防血管痉挛。 c、椎管内注射盐水治疗颅压过低者。 2、腰椎穿刺的禁忌症: (1)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穿局部有感染病灶,或脊柱结核者。 3、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CT、MRI和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 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在后两种 情况,又必须进行脑脊髓检查时,可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4、脑脊液的正常压力是多少? 侧卧位腰椎穿刺的正常压力为0.69-1.76Kpa(70-180mmH2O),超过 1.96 Kpa (200mmH2O)时提示颅高压。 5、从脑脊液外观怎样区别穿刺损伤?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血色或粉红色的脑脊液常是穿刺损伤或出血性病变。区别方法:用三管连续接取脑脊液,如果管中红色依次变淡,最后转清,则为穿刺损伤出血,如各管皆为均匀一致的血色,则为出血性病变。Kpa(70-180mmH2O)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成绩:监考老师:日期:项目评分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适应症(8分) 1.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等的检查。2.用于了解某些各2分恶性肿瘤是否存在骨髓转移。3.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监测。 4.紧急情况下作为液体输注途径。 禁忌症(6分)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出血性疾病活动性出血时。2.血小板各2分重度减低伴显著出血倾向时。3.穿刺部位皮肤、皮下组织感染。 准备(28分)医生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 3分患儿准备:向患儿家长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常见并发症,并签知情同意书。查“凝血四项”。术前测血压、脉搏。 6分用物准备: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注射器、利多卡因、载玻片、推片、持物钳、砂轮、碘酒、棉签。 5分穿刺点部位: 1.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

2分 2.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2分 3.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 2分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直径 15cm。 2分麻醉: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6分骨髓穿刺(42分) 1.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 10分 2.抽取骨髓液: 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 10分 3.涂片:将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 8分 4.加压固定: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骨髓穿刺术(1) 【适应症】 1.各种白血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或传染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及伤寒等病原体。 5.骨髓液的细胞培养。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禁忌症】 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做出、凝血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者禁止做本项 检查。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防溶血。2.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 侧骨板。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避免反复抽吸,抽吸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混血(骨髓稀释)。 5.反复抽吸时应及时插入针芯,以免针腔被堵或骨髓液流出。 6.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及分类。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 紧张。取得同意并签协议。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或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弯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胶带) 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5.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6.穿刺前测脉搏、血压,并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操作方法 1.摆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2.选择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3.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3遍,直径约1 5厘米。打开穿刺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检查包内物品是否完善,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铺无菌洞巾。 4.局麻:检查并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髓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上课讲义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

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 张、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和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一、目的 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 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 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c) 麻药:2%利多卡因2ml。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目录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1) 二、体重测量 (2) 三、头围测量 (3) 四、胸围测量 (3) 五、上臂围的增长 (4) 六、皮下脂肪 (4) 七、骨骼 (5) 八、牙齿 (6) 九、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7) 十、儿童心脏查体 (7) 十一、儿童肺部查体 (8) 十二、儿科腹部查体 (9) 十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9) 十四、新生儿窒息复苏 (12) 十五、新生儿腰椎穿刺术 (15) 十六、骨髓穿刺术胫骨穿刺法 (17) 十七、加压泵雾化吸入疗法 (18) 十八、给氧疗法 (20)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2021年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气管切开术 [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喉阻塞症,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白喉、喉部肿物及瘢痕狭窄等。 2、一切因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麻痹,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困难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深度昏迷、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部或腹部手术后,有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影响呼吸者,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3、肺功能不全及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减退或麻痹,需要较长期间辅助呼吸者,如重度肺心病、呼吸肌麻痹等。 4、喉外伤或颌面部、喉咽部、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被阻塞者。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 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 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 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 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 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准备15’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 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 1 个、 18 号、 16 号或 12 号骨髓穿刺针 1 个、消毒碗 1 个、镊子 1 把、止血弯钳 1 把、消毒杯 2 个、纱布 2 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 无菌手套(2 个)、5ml 注射器 2 个及 20ml 注射器 1 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 张、推片 1 个、持物钳、砂轮、 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 实施; 1、洗手:术者按 7 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 穿刺点选择棘后 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 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 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 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 1、2 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 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

简介:骨髓穿刺术一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采用骨髓液的一种技术。骨髓液检查目的,主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其次是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适应症 ①采取骨髓液进行骨髓象检查,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的确诊。 ②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病、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 疾病。 ③部分肿瘤的协助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④寄生病检查,如疟原虫、黑热病的病原体。 ⑤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参考。 ⑥骨髓液的细菌培养以及进行骨髓移植。 禁忌症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局部皮肤有感染、肿瘤时不可穿刺 用物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无菌骨髓穿刺包。内有骨髓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血管钳。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1支,玻片6-8张 心理指导: 1.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诊断血液病常需做骨穿。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2.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3.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注意事项: ①术前向病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遮挡屏风。 ①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病人,操作时宜特别注意,血友病患者禁忌穿刺。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③注射器和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就是采取骨髓液得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得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得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得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得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得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与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得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 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得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与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她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得,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得理解与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她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得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张、 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与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置、吸氧装置。 ④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双手涂抹消毒凝胶,准备操作。 ⑤戴口包、帽子、 (五)具体操作 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2.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取3—4支棉签蘸取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直径大约15cm,每1圈压上一圈1/3,第二次得消毒范围不要超过第一次得范围。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就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得固定器固定在适当得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覆盖消毒洞巾。 4。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左手拇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脑博仕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2018年7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螺旋CT (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 (21)心电图操作常规 (22)动态心电图常规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 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4、消毒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

FL-SOP-CL-5001 微生物样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Shanghai Fenglin Clinical Laboratory Co.,Ltd. 上海枫林医药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SOP File Code 文件编号: FL-SOP-CL-5001 TITLE: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microbiological sample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transportation 文件名称: 微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程序标准操作规程 WRITTEN BY/ DATE 编写者:丁星 日期:2013.08.26 REVIEW BY/ DATE 审阅者:黄永富 日期:2013.08.26 QA REVIEW / DATE QA审阅者:葛晓明 日期:2013.08.28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胡胜南 日期:2013.08.29 REVISION DATE 修订日期:2013.08.19 New Format/Revision Number 新版/修号: 2/2 REPLACE NUMBER 被替代版号: 2/1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2013.09.02 1.Intended Use目的 规范样本采集、保存、运送程序,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样本质量。 2.Sphere of Application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受理的样本。 3.Responsibility职责 3.1.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样本。 3.2.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样本的采集,特殊样本由临床医生采集。 3.3.用户端样本保存的责任人由用户自行规定,本实验室临床样本的保存由检验人员负责。 3.4.临床样本的运送由本中心实验室物流人员负责。 4.Procedure程序 4.1.血液骨髓样本 4.1.1.采集指征: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可疑血 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发热(≥38℃)或低温(≤36℃) ●寒战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109/L)

规培考试 腰椎穿刺术操作评分表

考生考号考官权重分(20%,满分20分) 腰椎穿刺术评分表 项目内容满分得分 第一问为明确诊断,除常规抽血及影像检查外, 最必要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扣分标准:答出腰椎穿刺,得10分,未 答出腰椎穿刺,扣10分10 (以下项目每个“;”代表1分) 医师的准备: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可口述);1 准术前行凝血功能、眼底和头颅影像检查排除禁忌证;询问麻醉药过敏史(可口述);知情同意并签字; 3 备核对床号、姓名、嘱排尿;测血压、脉搏正常;评估穿刺处皮肤情况(可口述);3 10分用物准备:腰椎穿刺包、测压管、络合碘、无菌棉签、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检查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可口述); 3体位: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部俯屈至胸,两膝弯曲至腹,双手抱膝 紧贴腹部(口述); 3 穿刺点选择:取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为穿刺点,即第3~4 腰椎棘突间隙,有时可上移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准确判断穿刺点;并标记; 3消毒顺序:以穿刺点为圆心,由内向外;消毒范围:直径15cm以上;2消毒三次;消毒不留空隙,每次范围小于前一次,末次范围大于孔巾直径;2取腰穿包,检查包的有效期;打开腰穿包的外层3/4;2戴无菌手套;打开腰穿包的外层1/4及内层;2 操清点物品;铺孔巾;选择穿刺针及检查通畅性;3核对麻醉药;正确开启;2 作 再次定位,于穿刺点行皮丘注射,沿穿刺点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及推药;2过 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沿穿刺点垂直进针;针尖斜面与患者身体长轴平行;3程 有突破感后停止进针;进针深度约为4-6厘米;2 60分 见脑脊液流出后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嘱放松;头稍伸直,双下肢改半卧位;2 回复针芯,将针尖斜面转向头端;正确连接测压管并测压; 4压腹试验;压颈试验; 撤去测压管,回复针芯;将针尖斜面转向足端;收集测压管内脑脊液及标本 4 2-5ml;送检内容: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口述); 回复针芯;拔出穿刺针,纱布按压1-2分钟(口述时间);2消毒穿刺点,敷料覆盖,胶布固定;1操作完成后为患者复原衣物;1穿刺结果:第一次操作即成功得20分;第二次操作才成功得18分;第三次 以上操作成功得15分;未见脑脊液流出扣10分20 注意事项20分 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时询问其有无心悸、气促、下肢麻木 3等不适;若有应立即停止操作; 回复患者体位,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测血压(可口述);2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头痛;有无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有无出血; 有无继发感染; 5违反无菌原则每次扣5分,最多扣10分10 总分100分得分 考核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