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2课时)教案

认识时间

第1课时认识时、分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时、分。(教材第90页例1)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一、情景引入

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说一说在钟面上要画些什么呀?

虽然画的钟面形状各不相同,但有几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还有很多刻度线。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认识时、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

(1)认识大格。

每两个数字之间就是一大格,从12到1是1大格,1到2也是1大格,钟面上有12个

大格。

(2)认识小格。

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提示:在数小格时,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比较简单。当超出口诀的范围时,可以用每次加5的方法来计算。

2.建立时、分的概念。

(1)认识“时”。

(钟面上指针走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

演示:时针从12走到1。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少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1小时也称1时。

小结:看来,时针的走动一般以大格为单位。要知道时针走了几小时,就看时针走了几个大格。

(2)认识“分”。

演示:分针走一小格。

提问: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圈呢?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

小结:看来,分针的走动一般以小格为单位,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

3.认识1时=60分。

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接下来我们拨动表针。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动了。分针走到了4,时针没有走满一大格;分针继续走,走到了6,时针没有走满一大格………

通过拨钟,我们发现,时针从1走到2,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一圈,是60分。而且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

时针每次走一大格,分针都会走一圈。也就是说1时=60分。

三、巩固反馈

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明大约每天睡9()。

小明穿衣服大约要20()。

烧一壶水大约要15()。

爸爸每天工作8()。

一部电影放映了2()10()。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时、分

1时=60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识,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注重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时,引导学生用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备课资料参考

时、分、秒的来源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第2课时几时几分

课时目标导航

几时几分。(教材第91、92页例2、3)

1.通过观察、讨论,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用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的方法判断几时几分。

一、情景引入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该起床了,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这时是几时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时几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几时几分。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按照先确定“时”,再确定“分”的原则,表示几时几分。

(1)当时针指向几就表示几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就表示几时多。三幅图的时针都走过数字4,表示4时多。

(2)分针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分针指向1,对应5分,即4时5分

分针指向6,对应30分或半时,即4时30分或4时半

分针指向9,对应45分,即4时45分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3。

问题: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呢?把它圈出来。(出示教材第92页例3图片)

(1)分析图中信息。

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的时间是9:00。圈出他去踢球的时间。

(2)解决问题。

写一写:做完作业9:00,踢球9:15,看木偶剧:10:3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第1题:7:307:408:001:2010:459:556:05 2.完成教材第94页第5题。

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几时几分

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

4:05 4:30 4:45

1.新授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新授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的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紧接着通过两个时刻4时5分和4时45分的出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练习形式多样。

从写时刻到拨钟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能非常投入地开展练习。练习的形式有写时刻、专项练习、快速认读等。

备课资料参考

指针的故事

夜深了,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人们都入睡了。钟表店柜台里的手表上的指针都在静静地走着。

忽然,从一块手表里传来了争吵声。秒针先说话了:“分针呀,不觉得你走得太慢了吗?你走一圈的时间,我都走了60圈了!”这时,时针在一旁偷偷地乐,没想到被秒针发现了,秒针又说:“时针呀,你在一旁乐什么?你还没有分针走得快!你走一圈,分针都走12圈了,而我都走720圈了!”分针听后,得到了些安慰,可时针却不高兴了,反驳道:“这怪我吗?我本来就胖,走得就慢,再说世界上那么多手表,就说和我们一个柜台的吧,怎么别人都没有怨言,你却这么挑剔呢?你还是改一改吧!”“就是!”分针在一旁应和着。秒针忍受不了,离开了它们。

秒针走后,一直跟着秒针走的分针不会走了,也只好离开,而时针是跟着分针走的,分针一离开,它也不会走了,也离开了。

很快,秒针就找到了一块需要它的表,不过,它又吵架了,又离开了,它每找到新住处,都会因为速度问题吵架,所以生活得很累。分针找到新住处后,受到了欺负,可它没有秒针跑得快,又没有时针力气大,所以只好忍着。终于有一天,它勇敢地逃了出来,可后来,它一直在流浪。时针找到新住处后,由于太胖,受到了嘲笑,它很伤心,离开了。当这三个兄弟在伤心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对方,想起往时的好朋友,它们不谋而合,都去互相打听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它们都打听到了消息,并在曾经的柜台前见了面,互相诉苦,并道歉了。从此,那块精致的手表重现了原来的美丽,三个兄弟再也没有吵过架,再也不互相抱怨了。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坦坪中心学校:刘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时间的脚步声吗?听,它正在向我们走来。你觉得时间的脚步声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是啊,时间的脚步匆匆忙忙,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溜走,那我们如何才能把时间留住呢?要想留住时间,把握时间,首先我们得认识时间。 2、揭示课题。(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看,时间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仔细观察,时间是长什么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时针、分针、数字等)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 小格(师 手指课件,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请同学们拿出钟面数一数,同学们数好了吗?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60分) 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请小组讨论。 师:哪组先来汇报,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那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 1时)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1时和 60分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谁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 5、体验一小时和一分钟有多长 (1)体验1小时: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就是60分钟,那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2)体验1分钟:是啊,在1小时60分钟的时间里面我们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60 分钟里面的1分钟又有多长,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呢?1分钟你能写多少个算式?1分钟你能跳几下绳?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教案设计详案

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教案 设计详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认识时间》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0页、9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得猜过谜语吗(生:……)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请看屏幕。 (课件示题: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生活用品))(生:闹钟)。 师:猜对的请举手。 (过渡语)好,下面我们来猜时间。 2、猜时间。

(1)课件出示:晚上9时小学生睡觉的情景图。 师:现在是几时同桌先互相说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是晚上的9时) 师:谁来 (分别让3个学生猜了以后,教师不忙着下定论,课件出示答案9:00和9时。) 师:猜对的请举手。 (在这环节中,注意学生用词:9点,师引导:9点在数学上准确的说法是9时,让学生连读9时2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只要意思说得的对,学生听得懂就行,教师不用下定论。)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生:……) (听懂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听不懂,接着请另一个学生来说,直到让学生听懂为止。)师评价学生:掌声送给他! 课件展示读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就是9时。 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时针走动的路线:伸出右手的食指向正前方表示点住12,时针从12起,顺时针方向走到1、2、3……一直走到9,就是9时。 过渡语:好,继续! (2)课件出示早上7时小学生洗漱的情景图。 师:现在是几时同桌先互相说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是早上的7时) (分别让3个学生猜了以后,教师不忙着下定论,课件出示答案7:00和7时。)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快乐运算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 3、“猫捉老鼠”的游戏: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4、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服装厂做一件男士上衣要用3米布料,现有18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士上衣? ②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小林说:“家里来了6个客人,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三人合用一个大酒碗。所以碗就多了。”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个碗吗? 菜碗:6÷3=2(个) 酒碗:6÷3=2(个) 6+2+2=10(个) 5、5只小鸟和5只小白兔共有()只脚。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 几分之一 教学容 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钟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学生活动教学补充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情境图:中秋节到了, 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 奶奶一家共同分享。 1.(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 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 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 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导入新课。 质疑:把4块和2块月饼分给 两家人很好分,但是把1块豆 1.思考计算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容。 1.口算。 48÷8= 36÷9= 42÷7= 28÷4= 27÷3= 81÷9= 不是的画“×”)

沙月饼平均分给两家人,每家分得几块呢?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分到的月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容。(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自主探究1.认识1 2 和1 4 。 (1)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一 半,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长 方形纸、正方形纸说说是怎么 找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 1:明确物体的一半,就是它的 二分之一,写作1 2 。明确把物 体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 之一,写作1 4 。 (3)找找、写写、说说。 教师演示:拿起一长方形纸任 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 “这是长方形的1 2 吗?为什 么?” 1.(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 喜欢的学具找找表示出二 分之一。 (2)明确物体的一半,也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 2 。 学生交流:把一块月饼平均 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 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 一,写作1 2 ;把一纸平均分 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 2 …… (3)任意撕成两半,不是 平均分,所以不能用1 2 表 示。 2.(1)学生汇报:把一块月 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 图中的阴影部分。 3.下面哪个图形中的 阴影部分可以用14 表示?(是的画“√”, 4.填一填。 (1)把一块长方形布 料平均分成6份,每 份是这块布料的 ()分之一,写作 ()。 (2)1 7 表示把一个 物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1 7 读作()。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 教案 +配套ppt课件,见尾页免费获取 注:配套课件需要见教案尾页免费 获取,会有专门的客户为你服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本教案有原生适配ppt课件,教到哪里点哪里,无缝衔接教学实况,为你的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全新修订版 (WORD可修改,可直接实用) 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课件) 尽力满足教师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信息教学资源,打造最佳教学模式 编辑:周国年,校对:邹垚娟

获取以上全部资源,请见尾页!

1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分析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初步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1)…………………………………………………1课时 2.数据收集整理(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1)(教材第2页例1,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导入】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衣服,选哪种颜色合适? 生1:红色 生2:黄色 生3:蓝色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那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师:我们要怎么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生2: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师: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班里调查一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的红色的请举手。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 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请你来说说这是几时?(生:8时多)8时多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钟面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好,说完了吧,谁愿意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谁想来? (对,它和尺子上一样,也有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有什么不同?) 师:对数字的都是长一点的刻度线,这些长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几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除了长刻度线,还有许多短刻度线,这些短的刻度线把一大格分成了几小格?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一大格是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一共有几小格呢? 师:对不对?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课件演示一个大格有五个小格) 生:2,3,4,5。 师: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大家都数的是60个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课件演示: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认识1分,几分 师:(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那我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课件演示)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 生: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是的,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 生:12走到2是10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数一数(一)教案

《数一数(一)》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本课教学时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数数活动。第一个层次,借助直观的计数器模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一百;最后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这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计数单位的大小。第二个层次是数由一千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大正方体模型,这个活动既可以巩固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又为学生认识一千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模型,是学生后续学习更大的数的基础。第三个层次是抽象地数数,让学生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这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通过圈一圈、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一千等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一千的实际大小。最后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学习了千以内的认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材重视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关系与意义;重视通过现实素材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大数。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认识,教材还安排了“试一试”,结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人教新课标(2014秋)

《认识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时、分的认识,间隔5分钟的读写,时间的实际应用和经过时间的合理性。知识基础是一年级下册的认识钟表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在小学阶段时间的学习共分三次: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二年级的时和分;三年级的年、月、日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时间的学习上,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通过体验1小时、1分钟的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读写几时几分,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难点:几时多的认读,以及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报数”:我们5个5个地报数到60,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

学生活动。 师: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 全班同学按顺序开始报数,如果报数到60,然后从头再来。 师:刚才我们做的游戏是5个5个的报数,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5个5个地数地情况? 生1:钟表面上的情况? 生2:钟表面上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又分5个小格,数数的时候就是5个5个地数。师:同学们想得不错,钟表面上的数字也是5个5个地数,钟表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我们曾学过看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认识时间。【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教学例1。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生: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那么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生: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2个大格,2个大格里面就有10个小格,而12到3里面有3个大格,因此它有15个小格。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60个。 (此过程都由课件演示) 2.认识时。 实物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1,说明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时。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那么从4走到几也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吗? 生1:从4走到5是1小时。 生2:从7走到8,或从8走到9……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 【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

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课时: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第3课时:除法(1)】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第4课时:除法(2)】 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时间几时几分二.doc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二)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2 页例 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 3、4 题。 教学目标 l.引导同学们掌握用 1 分 1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发散思维能力。 3.使同学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 1 分 1 分数认识时间的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迅速读取时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孙悟空)

师:可以孙悟空有个坏习惯,就是睡懒觉,看,同学都上学了,他还在呼呼 大睡。 师:孙悟空上课总是迟到,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吗? 预设;早点睡觉,叫他妈妈叫他起床,调个闹钟等。 师:孙悟空为了感谢同学们给他的建议,还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要拿到这个 礼物,先要闯关。 生较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提高。 2.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老师提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小时?( 1 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几分,走一个大格是几分?(一个小格是 1 分,一个大格是 5 分)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 分) 二、新课: l.用 1 分 1 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1)出示教具钟,让学生根据钟面读出时间。并说是怎么看的 ? (先看时针指在 9 和 10 之间,所以就是 9 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 3,对应的是 15 分,这个时间 9 时 15 分。 )板书: 9 时 15 分 (2)老师将分针又转过 2 小格,要求学生 1 分 1 分地数下去。 老师一边拨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问答,边拔边数。(9 时 15 分、9 时16 分、 9 时 17 分) 用什么办法还可以读出 9 时 17 分? (我先读出 9 时 20 分,再往回数 3 个小格(也就是 3 分),就是 9 时 17 分, )板书: 9 时 17 分 (3)屏幕出示另一个时间( 7 时 52 分)。 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请个别同学说出怎么看的,并请同学互评。 2.教材第 82 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取时间的方法, (先看时针过了几,确 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 ) 老师板书: 3 时 10 分7 时 15 分 5 时 25 分 3:107:155:25 2 时 40 分10 时 45 分 6 时 50 分 8 时 55 分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步骤 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 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 = 8 (辆) 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 (辆) 5.请看算式:16÷2 = 8 16÷4 = 4 (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专项训练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

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 2.计算下面各题 32 ÷8 = 81 ÷9 = 15 ÷ 5 = 24 ÷ 6 = 42 ÷7 = 40 ÷8 = 24 ÷3 = 14 ÷2 =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6=()×3 2×()=3×()7 ×()> 8×2 ( ) ×8 < 6×5 24÷( ) > 24÷( ) 4.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预交直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