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史

词的发展史

通常我们了解的词的定义是这样的:

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文体。其特点可以用明代徐师的话来概括:“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1. 词是可以用来演唱的;2. 词的字数是有限定的,这种限定规范到了句;

3. 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

但是从词的别称中,众人往往有所误解。

比如:长短句。大部分人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别称中推断词皆是杂言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根,因为现存词中齐言词本不罕见。

例如竹枝词:

竹枝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再如:诗余。

对别称“诗余”的理解有两点需要指出的。

第一点同长短句。

第二点和第一点有联系,即认为与近体诗的每句五言或七言这种齐言形式不用的是,词的句子言数可多可少(宏观上看),类似于近体诗句的断截和充盈,故词是由诗(尤指近体诗)发展而来,存在一个正与变的关系。

这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若是以近体诗为正,词为变,那么就存在一个附属关系和先后关系,可这两点在词本身来看都不甚明显。第二,从文艺形式发展的角度看,独成一体的文艺形式的发展都有一个一般规律:渐变而成,而非附属于谁就可迅速发展的。

所以现在的诗词研究领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这种观点了,可这种观点为何长期流行于诗词界至今呢?在之后的讲解中我会一一对此作出解答。

刚才的种种是我们从词的定义中能读出的信息。下面我对词本身做一些常识性的介绍。

词的分类:

1. 若以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五十八言以内)、中调(五十九言~九十言)和长调(九十一言以上,最长达二百四十言)。

2. 若以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等九种。

3. 若以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名的来源很多。一般来说可能本身就是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也可能摘自某首词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亦可能是词本身的题目,即词牌即词题,如《踏歌词》、《浪淘沙》、《渔歌子》等。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词牌往往对应诸多变体(词谱),不同词牌可能也对应同一种词谱。

词题:在词牌后用以点明词作主旨的题目。一般取全词中心主旨或取首句某个词或词组。

词谱:又名调,即词的格式。包括词牌名,词牌对应词的每句字数,各句押韵及换韵情况,各字平仄规定。以下是《虞美人》的词谱。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换平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换仄韵)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换平韵)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其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押平声韵,▲表示押仄韵。

有关平仄押韵的基本概念在此不多提。只需知道平仄是指古字字音分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大类即可。

以上的基本内容介绍是必要的,是讲词学发展的基础,故只在此一一罗列,相关细节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完词的本身,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她的发展历程上。

现在,请大家结合那些枯燥而基本的概念,由我引领大家顺着词的发展长河做一次短暂的漂流吧。

勾萌于隋?——词的源头

关于词的源头,可谓是众说风云。

有旧有的说“词从近体诗演化脱胎而来”的,那么这个源头就要定在中唐之后。亦有说源于南朝梁代开国皇帝萧衍的乐府诗。还有如“勾萌于隋,发育于唐”(刘毓盘《词史》)的论断。更有上溯至诗经的。

说源于唐代的,除了之前我提到的“诗余”的说法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存的能确定的真正意义上的词,确实是中唐之后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是在盛唐之后陡然成风的文学形式,这并不符合文学艺术形式的一般发展规律。一种文学形式的确立,必然受到相关形式的影响和滋润,从一个胚胎逐渐发育,直至成形。

类比于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电影也一样,现代电影的诞生是公认的卢米埃尔兄弟用摄影机拍摄了具有一定情节的电影(如:《火车进站》等)并公映为为标志的。但这是因为有翔实的资料存在,并且电影艺术从一开始就和科学技术挂上了钩。所以,很多人又提出,用光影作为现实生活的映射,用来作为一种表达手段的时期才是影像艺术的真正源头,现在公认的有在追溯到了中国古老的皮影戏的,更有学者大胆的提出,原始人类用手影等影像表达生活和对神灵的敬畏才是影像艺术的起源所在。

可见,即使是像电影这样大家认为清晰的艺术发展史,在源头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那更何况是诗词这样的文字艺术呢?

在俞平伯老先生的著作《唐宋词选释》的前言中,老先生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首先应当说:词的可能的,应有的发展和历史上已然存在的情况,本是两回事。一般的文学史自然只能就已有的成绩来做结论,不能多牵扯到它可能怎样,应当怎样……”。

我想,对我们去思考词的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不管最初的源头何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词确实是在中唐时期才算发育成一个大致的模样来的。

发育于唐——词初期的发展

在可歌的词形成雏形的时候,词与诗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碧鸡漫志》卷一中就有云:

“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绣球杨柳枝,乃是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词三章皆

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协律者作歌。”

可见,在那时把诗句配乐演唱本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绝句的配乐演唱使得竹枝既是诗,也成了原始的词。

可是,从形式上来看,盛唐之后近体诗的规范逐渐成熟,格式上的定式形成后,让经常写诗的文人感到乏味厌倦,齐言的句式不适合表达感情的吟唱,亦无法做到肆意的发挥。于是,文人们开始不约而同的将视线聚焦到了更宽松更广阔的天地:参差不齐的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了。

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提到:

“词和诗并不是子母的关系。词是唐代可歌的新声的总称。这新声中,也有可以五七言诗体来歌唱的;但五七言的固定句法,万难控御一切的新声,故崭新的长短句便不得不应运而生。长短句的产生是自然的进展,是追逐于新声之后的必然的现象。”

所以,长短句不是词的必然,确实词发展的必然。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品读世有诗仙之称的李太白的词,看看那时的词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李白的这首《忆秦娥》中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词中所特有的韵律感在李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可歌和韵才是词的本质特征。

词河流至晚唐,终于出现了以“温韦”为代表的花间派。这是词史上第一个成体系的写作流派,因后世赵崇祚作《花间》一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韦庄、李珣等。

其中温庭筠是个中翘楚。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的经常出入歌楼勾栏,所作之词多为艳科,《旧唐书》谓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其词作秾艳华美,多以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为主。比如下面这首《菩萨蛮》: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又如下面这首描写闺情的《望江南》: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简单的两首词,温庭筠的词细腻柔润已然呈现于众,细节描写的功力可见一斑。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的,是唐末五代的另一位著名词人——韦庄。

韦庄(公元836~910年),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传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唐亡,蜀王建称帝,任其为宰相。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集中。

韦庄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故有“温秾丽,韦清新”的说法。如《浣溪沙》:

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呵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又如《女冠子》: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就是以这种清新淡雅的笔触来描写闺情春怨的,虽与温庭筠同为艳词,却独树一帜,实为“花间”的另一代表人物。

除了晚唐才出现的“花间派”,在现有的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词的作品中,最能代表中唐之后词的面貌的当属敦煌曲子词。

于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唐代中末期至北宋初年的曲子词(多为唐五代时期作品),里面除少数有署名外,大部分属于佚名的民间作品。敦煌曲子词的发现极大地丰盈了词库的数量,打破了之前几百年来大家认为词初本为士大夫之言的论断。其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和战乱疾苦,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现选两首首供大家了解感受。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天里。

从上面两首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曲子词是遍写民间生活的,在言语上多用口头语,有民歌的味道。形式上多衬字(上面两首词中括号里的内容即为衬字),衬字本身是对词句的补充,在歌唱时亦无妨碍,有时反而更觉朗朗上口,值得注意的是,衬字的存在,否定了很多人认为词的句子字数严格不变的看法。衬字不单单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在后来各朝各代的词作中都有出现。从这点看,词的句子言数上虽有着规范限制,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矩了,所谓的严格限制的论断,如无比较(例如相比之后的曲,乃至现代的新诗而言)之言,那么就是想当然的谬误了。而另一方面,衬字的存在也佐证了配合演唱是词的根本。

敷舒于五代——五代时期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中大量的作品是出现在五代的,再加之本来一直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官方著作的五代词作,五代词可以称之为词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

五代时期多战乱,群雄割据,而唐代民风未失,民众思想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诸多因素使得五代时的词作既有了华贵风雅,又不失淳朴清新(如敦煌曲子词)。

在五代,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词人,在此,我只举出三个同是南唐的词人:南唐宰相冯延巳,以及他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还有他的儿子,大家都很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冯延巳的词与韦庄的词有几分相像,即虽描春怨,却清新多彩,其词多透露出哀怨伤感的情怀。

采桑子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园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关于南唐两位君主的介绍及词的特点,我就不在此分别去阐述了,在此只拿出他们词中各一首进行比较。山花子

南唐?李璟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南唐两位皇帝,后主当然比他的父亲出名(这是在大众角度说的),但是从词的风格来看,李煜是承袭了他父亲的风格的。这二位君主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而且词作意向上的把握也很契合。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如果没有他的父亲以及他所成长的环境,李煜可能不会有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我在这点到即止,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拿来研读研读。

下面我们原回到词在五代的宏观发展上来。词经过中唐以及晚唐的发展,至五代,词牌已经大为丰富,写作的题材也日益多样化,表现手法上亦趋于多变。可是从整体看,仍然很难摆脱出刚形成时的模子,读起来虽有深远,却无法感觉到焕然一新。而这个任务,就要交给宋朝的诸位文人雅士。

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两宋间的诗词辉煌

说到词,“唐诗宋词元曲”的概念是连蒙童都能说的上来的。这每一个朝代后面跟随着一种文学形式,是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肯定,亦是对这三种文艺辉煌的高度概括。

没错,词到了两宋,完成了它的辉煌。

从五代的战火纷争中走来,纪元进入到了宋朝这个必定在中国历史上留有深刻烙印的时代,词也在此时得到了它最大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把“唐宋”并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宋在文化上的相通性:包容。

正因为这个包容性,词作为一种文体,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北宋前中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范仲淹、晏殊、柳永、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这不管是在文坛诗坛还是在政坛的风云人物,在词的领域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这词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在这里,我着重讲的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可以说做到了“让词焕然一新”,使词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他们一个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一个是首个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的“豪放派”代表——苏轼。(有关这两个人的生平,我想很多人比我熟悉,也就没有必要去做一个详细的注解,如有不知道这两人的,可自行查阅网络及著作资料。)

先讲柳永“柳屯田”的词。柳三变在北宋乃至整个词史上的地位都极其重大。

其一,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坊间对柳词的推崇与柳词的流传之广可见一斑了。当时的歌妓都以唱柳词为荣,都以得柳词“首版授权”为傲,凡唱词者必柳词成了当时的一道风景线。(真因为这样,柳永深受歌妓爱戴,他一生穷困潦倒,经常得到歌妓们的资助,甚至相传待到他去世时无钱,亦是歌妓们凑钱入的殓下的葬。)而这点也使得柳词的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这是柳词尤为可贵之处了。

其二,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这是前人以及后人都无法企及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三,他发展了词体。柳永留存词二百多首,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四,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柳永的突出之处绝不仅仅是这四点,但只靠这四点,柳永就足以称谓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下面是柳七的代表作之一,《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从《八声甘州》中,柳词内容上的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其构词上的意境脱俗,放任不羁已然表现尽致。他的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行文思路清晰,语意连贯,尽不见一处费笔,可谓是天作了。

相较于柳七的“柳腻”,这苏东坡的“苏豪”则是另外一番天地。

相对于柳永的屡试不第,天命进士,苏轼算是幸运的,虽多次被贬外放,可也有在朝为官之时。也是这仕途坎坷多变,加之苏轼本身豪放不羁,其文总能显透出一种豁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坦然。经历多彩和性格豪爽给他的“豪放词”做了充分的后备。苏轼家学渊源,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素质培养,再加上他的聪慧,很年轻时就已经是名满天下了。

而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苏轼才能创“词中豪放之新世面”。他是首个将人生哲理和士大夫精神灌制于词中的人,词的意味不再是诉苦幽怨,而成为一种勉励言志的手段。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你无法从诗中读出如“温韦”及柳七的哀怨,有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读出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洒脱。到结尾处,领悟到的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人生感慨。

苏轼成功的用他的笔触,向世人展示出词也可以这样写,文人也可以用词这种很多人看来只是勾栏教坊才有的东西去抒发自己的壮志,原来词也可以用来承载智慧和哲理。可以说,苏轼的词影响到了词的发展方向,豪放词的出现,让词的家族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词至东坡,靠其开拓的新境界,才渐渐的有了与赋、诗一样的文学地位,才算真正被纳入了高雅文学的殿堂。

到了北宋的末期,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创作体系,包括民间或钦定的词谱,钦定的韵书,还包括所存世的作品数量,词在这个时代才在真正意义上长成了一棵文学世界的大树。

待到南宋,经姜夔、李清照及于苏东坡并称“苏辛”的辛弃疾等人的创作努力和写作变革,词的发展达到了它现有历史的顶峰。词在派别上已经不能简单的用“豪放”与“婉约”界定,各派词人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成熟的创作手法也成了词人们更好的创作“利器”。

关于这个时期的词人及相关作品的分析,由于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再此赘述。

两宋之后词的发展

词虽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可至金元之后就停滞发展,且渐渐衰落,至明朝已经没有了词作为一种优美的文体应有的地位。直至清朝,满人入关大倡“汉学”,词才又有了昙花一现的美丽,也出现了像纳兰性德这样的“满清第一词人”。

至此,词有了一整条的发展脉络,借用刘毓盘在《词史》的描述就可以概括的说是:“勾萌于隋(这于之前所讲中以提到不一定如此),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了。

至此,这个有关《词及词的发展概述》的讲座就要接近尾声了。

因为才学和时间的限制,两宋之后词的发展无法在此多提,还望诸位谅解。

不过在最后,有一个问题倒是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为什么词在一个辉煌后就如此迅速的衰败,以致于宋后再无争相斗艳的盛景了呢?

我还是想援引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前言中的原话,看是否对大家有所启迪:

“词是近古(中唐之后)的乐章,虽已…六义附庸,蔚成大国?了,实际上还是诗国的一个小邦。它的确已发展了,到了相当大的地位,但按其本质来讲,并不曾得到它应有的发展,并不够大。如以好而论,当然很好了,也未必够好。回顾以往,大约如此。”

到此为止,本次内容上略显枯燥,讲解上略显粗鄙的《词及词的发展概述》的讲座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莅临观摩,欢迎大家踊跃提问发言。谢谢!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的人生

《唐宋词与人生》 题目:《李清照的词与人生轨迹》 论文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中,李清照以一女子之身跻身于中国“一代词宗”,可见其诗词成就之大非同一般。影响其成就的既有她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有后来国家动荡的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她在文学史上的第五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词风,人生轨迹,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泱泱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文明,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若要说女诗人,可谓太少了。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中成就最高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梁衡先生誉之为“乱世美神”。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诗词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姑且就以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词作内容格调。 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北京大学里边担任教授,李格非后来还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从小就受到了专门的文化教育,才学出众,知识精深。诗词歌赋、

词的发展史及鉴赏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敦煌词曲数量很大。其中有温庭筠、李野(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开元、天宝时代,词受到统治阶级的热烈爱好和广泛采用,把它们大量引进了为宫廷演奏的教坊。它们在社会各阶层的流传影响和吸引了文人们来参加曲调,曲辞的创作,推动了文人词的发展。中唐,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等调,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始在文学创作中占了一席地位,并且有了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晚唐五代,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集了由十八个词人写的五百首词。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进入宋代以后,名家辈出,经历了词的繁荣时期,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手中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宋词得与唐

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不过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六章苏轼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六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轼的豪旷词:烟雨平生的处世态度 兼论苏轼与张孝祥 第一节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其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千古风流人物”,乃苏轼词之名句,亦可用来妙题苏轼自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五朝,荣辱迭起 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 苏轼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其诗词文,均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广博的学识 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元·元怀《拊掌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好多遍。每读完一遍,就再三嗟叹,至夜犹不寐。有二位老卒皆陕地人,随侍东坡身边。坐久了,不堪其苦。一人长叹一声,用西边口音说:“知它有什么好处,夜长很冷,就不肯睡觉!”连续发出怨苦声。 苏轼贬谪海南时,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集,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每个字都反复玩味。 二、超逸的襟怀 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苏轼正是用胸中万卷书,滋育出一种不为外物尘俗所累的超逸高妙襟怀。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居士”?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6 词的发展(五) 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 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

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宋代词人,亦工诗文。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于绍兴十八年卒,追赠检校少保。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全宋词》录其词102首。 叶梦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词风转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他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取材传统,词风婉丽,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南渡后,词风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改变,风格类苏轼,借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他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关注《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毛晋《石林词跋》称其词“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啸咏自娱。所撰诗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考试-5

一、单选题(共50.00分) 1. 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A. 范成大 B. 黄庭坚 C. 辛弃疾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花间词》是第一部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A. 文人词 B. 民间词

词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3.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A. 张先 B. 晏殊 C. 宋祁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 夏承焘 B. 陈寅恪 C. 唐圭璋 满分:2.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A. 黄庭坚 B. 秦观

晁补之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6. 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 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

(完整版)宋词的发展

宋代词学发展简述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令,91字以上为长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生活的,具有可歌性,以言情为主,同时“以美取胜”豪放派喜用诗文手法,不恪守音律,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 词源于民间,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宋词的兴盛跟当时的社会联系紧密。宋词发展的基础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温庭筠、欧阳修,李煜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风格婉约艳丽。

李煜的词艺术概括力强,自然纯真以白描为主。。同时他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晏、欧诸人,虽然词作并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不过,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 温庭筠的风格以绮怨的风格为主,隐曲密丽,特别注重对于物象的细腻描摹,善于从精心碉楼中暗示渲染出凄迷幽怨的情感氛围。不愧为“花间鼻祖”。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李清照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以婉约豪放并举。

唐宋词与人生 期末考题题库

1 汪元量为宋元之交著名的词人,作了不少抚今追昔、感叹国事的 伤乱词,或可当作“词史”来读。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称其 词:“凄凉哀怨,令人泣下,乃遗民心声。” 我的答案: 2 宋·王灼《碧鸡漫志》评晏几道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我的答案: 3 柳永的《鹤冲天》:“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现了词人以风流才子自负,藐视功名权贵的傲气和倔强,但与当时统治者的道德秩序、价值观念 相背离。 我的答案: 4 宋代统治者政治上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上层的崇文风气对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很大。宋代士人勤于读书,学识广博、学养深厚,多乐此不疲于一盏黄灯、一杯清茗、一卷书册,浸润在书斋化的

生活里。其浓厚的书卷气发显在外,为一种雅而不俗的精神气质 和生活品味。 我的答案: 5 吴文英《疏影》咏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昭君出塞有“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此二 句化用杜诗,意谓梅花是月夜归来的昭君芳魂所化。 我的答案: 6 李璟《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乍”字突出主观的感受;一“皱”字形象生动,具有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一“乍”一“皱”写出了由静而动的变化过程。风乍起时,晕皱的不只是一池春水, 更是主人公的心境 我的答案: 7 乡野田园的十里稻香、一篱槿花、一树午阴或是一塘春水,范成大都闲逸、安乐于其中。这是他皈依自然,除去尘世牵累,用轻 松化解忧愁,从而超脱纷争现实的一种审美方式和解脱方式。 我的答案:

晏几道描写恋情的词篇,数量占其词总数的十之七八,其中屡屡 写到他与莲、鸿、苹、云四位歌姬的交往,一本《珠玉词》或可当作他的爱情回忆录来读,多以感伤笔调写爱情的聚散悲欢,或 追忆旧踪残梦。 我的答案: 9 苏轼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表现了他旷达人生的处事态度。我的答案: 10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秦观、晏几道的词都来自一片“伤心”,秦观是历阅华屋山 丘的伤心,晏几道则是屡遭失意贬逐的伤心。 我的答案: 11 周邦彦以羁旅行役词名世,《清真集》中叙写旅况凄凉、宦途奔波之作达四十多首,占全集的四分之一多,他将羁旅行役词推上 了艺术的峰巅。 我的答案: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 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周代的诗歌305首,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代表作品:《卫风·氓》《秦风·蒹葭》《邶风·静女》。《卫风·氓》: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二、屈原《离骚》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长诗,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1、这是屈原前半生心理痛苦的郁结,一种深广的忧愤,一出雄壮的悲剧。全诗通过述怀,上下求索而不改其志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再现了他前半生不懈地追求理想而历尽坎坷的心理历程。 2、取兴作比构成象征,以香草美人和恶禽臭物构成两大肯定和否定的意象系统。 三、东汉文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四、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 一、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司马炎建立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分裂——东晋——宋齐梁陈。佛道盛行,门阀制度等 二、代表作家作品:三曹: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东临碣石)(其四神龟虽寿);曹植(陈思王)《白马篇》《七步诗》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三、东晋陶渊明 1、作家生平:田园诗人之(鼻祖),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2、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混战、大分裂时代,北方鲜卑的拓拔氏统一北中国,南方东晋偏安江左,过着腐化的生活,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峰。陶出身低微,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生活所迫而出仕,因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善其身”思想及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影响而选择了归隐,躬耕田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保全自己清高的品格。 3、作家个性:(“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4、作品风格:(平淡自然)

宋词的发展历程

xx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 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词在唐朝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这也是词的最初形态。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所以词到宋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对于唐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作简单阐述: 1、从时间为顺序来看 以时间为序,词经历了:唐词(民间词、文人词)——五代词(花间词、南唐词)——北宋词(前、中、后期词)——南渡词——南宋词(前、后期词)词最初在唐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于具体在唐代什么时候,现在已无从知晓。后来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其中有《望江南·莫攀我》、《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等词。之后在民间词曲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文人来做这类新体的小词,根据现有的材料可知,正式依曲填词的文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白居易、刘禹锡。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到了晚唐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文人词的奠基者——温庭筠。晚唐以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这时“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先后崛起,“花间词派”亦称“西蜀词派”,后因赵崇祚汇编成《花间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温庭筠和韦庄。继“西蜀词派”之后,又出现了“南唐词派”,主要指李璟、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在社会大动荡时代,其词作充满着“忧患”的心理面貌。 进入北宋后,词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词,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文档副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

词的发展史

词的发展史 通常我们了解的词的定义是这样的: 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文体。其特点可以用明代徐师的话来概括:“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1. 词是可以用来演唱的;2. 词的字数是有限定的,这种限定规范到了句; 3. 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 但是从词的别称中,众人往往有所误解。 比如:长短句。大部分人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别称中推断词皆是杂言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根,因为现存词中齐言词本不罕见。 例如竹枝词: 竹枝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再如:诗余。 对别称“诗余”的理解有两点需要指出的。 第一点同长短句。 第二点和第一点有联系,即认为与近体诗的每句五言或七言这种齐言形式不用的是,词的句子言数可多可少(宏观上看),类似于近体诗句的断截和充盈,故词是由诗(尤指近体诗)发展而来,存在一个正与变的关系。 这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若是以近体诗为正,词为变,那么就存在一个附属关系和先后关系,可这两点在词本身来看都不甚明显。第二,从文艺形式发展的角度看,独成一体的文艺形式的发展都有一个一般规律:渐变而成,而非附属于谁就可迅速发展的。 所以现在的诗词研究领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这种观点了,可这种观点为何长期流行于诗词界至今呢?在之后的讲解中我会一一对此作出解答。 刚才的种种是我们从词的定义中能读出的信息。下面我对词本身做一些常识性的介绍。 词的分类: 1. 若以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五十八言以内)、中调(五十九言~九十言)和长调(九十一言以上,最长达二百四十言)。 2. 若以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等九种。 3. 若以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名的来源很多。一般来说可能本身就是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也可能摘自某首词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亦可能是词本身的题目,即词牌即词题,如《踏歌词》、《浪淘沙》、《渔歌子》等。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词牌往往对应诸多变体(词谱),不同词牌可能也对应同一种词谱。 词题:在词牌后用以点明词作主旨的题目。一般取全词中心主旨或取首句某个词或词组。 词谱:又名调,即词的格式。包括词牌名,词牌对应词的每句字数,各句押韵及换韵情况,各字平仄规定。以下是《虞美人》的词谱。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唐宋词与人生次终审稿)

唐宋词与人生次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唐宋词与人生总复习 一、单选题 1.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A.张先 B.晏殊 C.宋祁 2.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夏承焘 B.陈寅恪 C.唐圭璋 3. 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A.黄庭坚 B.秦观 C.晁补之 4.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5.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A.蒋捷 B.赵孟頫 C.王沂孙 6.黄庭坚在所作《<小山词>序》中,称为“四痴”之人。 A.秦观 B.晏几道 C.姜夔 7.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A.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 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 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 8. 号“梦窗”,平生多与词客、显贵交游。为南宋后期着名词人,其词于忧念国事、感慨盛衰外,多游冶、酬酢之作,针线绵密,运意婉曲,造句冶炼,音律协和,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之为“词中李商隐”,但不免门径狭窄。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稿》。 A.周密 B.张炎 C.吴文英 9.《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词中最负盛名的写景佳句,词人以江柳轻烟、孤雁残月这二组意象构置了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 A.韦庄 B.冯延巳 C.温庭筠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 .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