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家族的RUNX2基因分析研究

一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家族的RUNX2基因分析研究

目的检测一个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CD)家系RUNX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先证者查证法,对CCD家系各成员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口腔专科检查,拍摄X线片;抽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UNX2基因并测序,将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RUNX2基因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较分析。结果在先证者RUNX2基因的外显子2上发现了一个C→T突变,此突变来自母系染色体该基因568位点的基因突变;密码子CGG→TG G引起RUNX2编码的转录因子第190位保守的精氨酸变成色氨酸,突变型为c.568C>T。结论 c.568C>T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标签: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RUNX2;基因突变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是一种累及骨骼和牙齿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临床发病率约为1:1 000 000。CCD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囟门闭合延迟或不闭合,颅骨缝增宽,锁骨钙化不良、缺失或部分缺失,锥形胸,耻骨联合增宽而致骨盆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口腔表现常见上颌骨发育不足,有多生牙,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延迟或埋伏牙等症状[2-5]。目前CC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个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的患者进行RUNX2基因测序分析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CCD家系1个,来自山东省济南市,家系图见图1。先证者,女,29岁,2010年6月因“牙齿不齐,咀嚼困难”到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要求修复上下牙列缺损。采用先证者查证法,对家系各成员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口腔专科检查。查体:先证者反,混合牙列,恒牙仅16、17、26、27、36、37、46萌出,全部乳牙均滞留,11~15、21~25、31~

35、41~45未萌,65、71、72、73、75、81、82、83、85松动Ⅱ度;颅骨和面部比例失调,头大面小,前额及顶部突出呈方形,前囟门未闭合,从额部到枕部中线区有明显凹陷;面中部发育不足,凹面型,眶距增宽;上颌骨及颧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相对正常;肩部窄小,胸部呈圆锥形,锁骨短小,仅在近胸骨处可扪及,双肩下垂并可在胸前并拢。X线(图2)检查:上下颌骨内有埋伏牙,滞留乳牙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前囟门未闭合,颅缝增宽,并见多块缝间骨,双侧肩胛骨较小,呈翼状,位置下垂,双侧锁骨肩峰端部分缺如,耻骨联合间隙增宽,骶髂关节轻度增宽。先证者及其母亲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均符合CCD 特征。该家系中3代共15位成员,其中CCD患者2例:先证者及其母亲,其母亲自述先证者姥姥、姥爷和其兄弟姐妹无类似症状。

箭头所指为先证者,Ⅰ~Ⅳ代表代数。

图 1 患者家族谱系图

Fig 1 The pedigree of the involved family

1.2 基因组DNA提取及测序ⅡⅢ

1.2.1 DNA提取抽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外周静脉血各2 mL,放入干冰冻存,使用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试剂盒进行DNA 提取,取 1 μL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基因组DNA。

1.2.2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参照文献[6]的方法设计7对寡核苷酸引物(表1),然后对RUNX2 基因分别使用TaKaRa LA Taq?、TaKaRa MightyAmp DNA Polymerase?进行套式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

1.2.3 基因测序及突变位点分析使用TaKaRa Aga-rose Gel DNA Purification Kit切胶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完成,并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较分析。

2 结果

将先证者的RUNX2基因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较分析,在Exon 2上发现了一个C→T突变,实际测序图谱显示双峰结构(C、T);对于其CCD母亲的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此突变来自母系染色体该基因568位点的基因突变;密码子CGG→TGG可能引起RUNX2编码的转录因子第190位(R190W)保守的精氨酸变成色氨酸。该突变型为c.568C>T,CGG>

TGG。先证者的父亲、姐姐的测序结果显示,在同一位点显示C的单峰,即与Blastn中健康人的序列相同(图3)。

3 讨论

目前的研究表明,颅锁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是RUNX2,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1[7-8],基因的错意表达、基因插入、缺失或者移码突变等都是造成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重要原因[9]。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很高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型,轻症仅有牙齿异常,严重者表现为全身骨质受累[2]。本研究家系中母女两人受累,家系其他成员表型正常,考虑基因突变为突发性,突发后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RUNX2是哺乳动物编码转录因子

PEBP2/CBF异二聚体d亚单位的

3个基因之一,此α亚单位包含了有结合DNA能力的128个氨基酸残基,并且这一结构在进化中为保守区域,与果蝇的runt区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而得名[6]。

研究发现RUNX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没有骨组织和成骨细胞,这表明该转录因子为成骨细胞分化所必需,其在维持正常的骨骼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0-11]。RUNX2基因突变存在热点区域,该基因外显子1、2、3、5、7编码蛋白质的3个重要功能域:谷氨酸-丙氨酸富集区(QA功能域)、runt功能域和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富集区(PST功能域)[12-14]。本研究检测到的R190W突变发生在RUNX2中,位于runt功能域内,这个碱基改变将导致位于runt 结构域中第190 位保守的精氨酸编码为色氨酸(R190W)。在runt区域中的精氨酸拉伸物对DNA的结合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个区域的破坏可以导致DNA结合能力的丧失[13],精氨酸侧链是DNA结合的主要区域,当被不同的疏水性的色氨酸代替后,干扰了runt区域的结构,降低了DNA的结合能力。2001年Berg-witz 等[15]首次报道了这个突变位点,本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RUNX2中的R190W错义突变为CCD的致病突变,推测R190W(c.568C>T)为一个突变热点。典型CCD一般根据患者的典型面容、咬合关系、X线片检查以及全身情况即可诊断,X线检查方法为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由于CCD的X线征象具有特殊性,所以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是否能想到本病。但对于轻症特别是仅有牙齿萌出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通过检测RUNX2是否存在突变位点可以辅助诊断CCD。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外显率高,即使检测基因发现有突变位点也并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CCD患者愿意进行抽血基因检测的比例很少。尽管目前已有80~90个RUNX2不同的突变位点被报道,约500个独立的CCD患者家族经过突变检测的筛选,但是此疾病致病基因的筛选和验证分析工作仍远远不够,新基因位点的鉴定将保证进一步的系统突变分析工作的开展,这可以为探讨CCD致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已经发现的CCD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通过产前诊断及时发现携带有致病基因的胎儿[16]。

目前对CCD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可以采用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拔除滞留乳牙,减小恒牙萌出的阻力,或者采用牵引的办法帮助恒牙萌出;对于骨缺损导致的鼻梁塌陷等,可采用整形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骨移植,恢复患者的容貌;对于缺失牙齿,可采用种植或活动义齿等修复方法来进行修复。总之,对于CCD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修复治疗,长期的临床效果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Mundlos S,Otto F,Mundlos C,et al. Mutations involv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A1 cause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Cell,1997,89(5):773-779.

[2] Mundlos S. Cleidocranial dysplasia:clin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s[J]. J Med Genet,1999,36(3):177-182.

[3] Fernandez BA,Siegel-Bartelt J,Herbrick JA,et al. Holo-prosencephaly and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in a patient due to two position-effect mutations: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 Genet,2005,68(4):349-359.

[4] 邓润智,唐恩溢,杨旭东,等.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特征分析[J]. 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70-71.

Deng Runzhi,Tang Enyi,Yang Xudong,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J Oral Sci Res,2008,24(1):70-71.

[5] 蒋兰,李勇,赖文莉.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4):459-460.

Jiang Lan,Li Yong,Lai Wenli. Cleidocranial dysplasia:a

case report[J]. West China J Stomatol,2009,27(4):459-

460.

[6] Quack I,V onderstrass B,Stock M,et al. Mutation analysis of core binding factor A1 in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Am J Hum Genet,1999,65(5):1268-1278.

[7] Lin WD,Lin SP,Wang CH,et al. RUNX2 mutation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Genet Mol Biol,2011,34(2):201-204.

[8] Kamamoto M,Machida J,Miyachi H,et al.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C-terminal region of RUNX2/CBFA1 distal to the DNA-binding runt domain in a Japanese patient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1,40(4):434-437.

[9] Zhang C,Zheng S,Wang Y,et al. Mutational analysis of RUNX2 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Mutagenesis,2010,25(6):589-594.

[10] Komori T,Yagi H,Nomura S,et al. Targeted disruption of Cbfa1 results in a complete lack of bone formation owing to maturational arrest of osteoblasts[J]. Cell,1997,89(5):755-764.

[11] Chung CR,Tsuji K,Nifuji A,et al. Micro-CT evaluation of tooth,calvaria and mechanical stress-induced tooth mo-

vement in adult Runx2/Cbfa1 heterozygous knock-out mice

[J]. J Med Dent Sci,2004,51(1):105-113.

[12] 轩东英,庄最新,谢宝仪,等. 颅骨锁骨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RUNX2基因突变检测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4):544-547.

Xuan Dongying,Zhuang Zuixin,Xie Baoyi,et al. Mutations in RUNX2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J]. J Pract Stomatol,2009,25(4):544-547.

[13] Yoshida T,Kanegane H,Osato M,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UNX2 mutation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demonstrates novel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J]. Am J Hum Genet,2002,71(4):724-738.

[14] Zhou G,Chen Y,Zhou L,et al. CBFA1 mutation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orrelation with phenotypic variability in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Hum Mol Genet,1999,8(12):2311-

2316.

[15] Bergwitz C,Prochnau A,Mayr B,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CBFA1/RUNX2 mutations causing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J Inherit Metab Dis,2001,24(6):648-656.

[16] Hermann NV,Hove HD,J?rgensen C,et al. Prenatal 3D ultrasound diagnostics in cleidocranial dysplasia[J]. Fetal Diagn Ther,2009,25(1):36-39.

(本文编辑李彩)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一例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一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 cle idocran ia l dysplasia, CCD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全身骨骼发育不全性疾病,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一。近年来,有报道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是RunX2/Cbfal基因突变所致。大约2/ 3 有家族史,其主要特征是全身多发性骨骼发育畸形和牙面的发育异常。现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一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11岁,以全口乳牙未换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情况 如下:身材矮小,营养较差,额骨呈方圆形,颅骨膨大,额骨前突明显,囟门已闭,颅面部不成比例,两眼距离较宽,下颌骨扁小。全口乳牙滞留,恒牙迟萌,乳牙牙体未见明显异常,无松动,第一磨牙发育良好。右侧锁骨发育不全,形成假关节,右肩下垂,肩关节活动度大并前耸,左侧肩胛骨内角向后伸出如翼状,肩关节盂浅,喙突短小。胸部呈鸡胸,左侧手臂外翻。本例患者智力正常,生活学习不受任何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家族遗传史:患者外祖母及母亲均患此病。 2.辅助检查口腔曲面体层片示:全口乳牙滞留,无松动,12-22,32-42牙根 发育已完成,乳牙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多个恒牙牙根短小、缺失,可见多个多生牙位于上下颌前牙、前磨牙区,恒牙阻生于上下颌骨内(图1) 。胸片示:右侧锁骨发育不全,外段缺如。 头颅正位片示:颅骨骨缝未闭合。血清学检查:T3,T4,TSH,IGI,BP3,GH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未见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 3.讨论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症是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临床比较少见。病 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认为属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性疾病,系RunX2/Cbfa l基因突变所致。该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具有突发性。临床表现为颅骨和面部不成比例,头颅较大,面部相对较小,前囟不闭或晚闭,从额到枕部中线区可有明显凹陷,顶颞和额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强化提升练(三)(含解析)

选择题强化提升练(三) 1.离心技术是常用的分离、纯化或澄清的方法。下列实验或技术需要使用离心技术的是( ) A.羊膜腔穿刺技术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C.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答案:A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下列关于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 B.有规律地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C.类胡萝卜素低温下稳定性高于叶绿素 D.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能够催化光反应的发生 答案:C 4.如图所示为一个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 A.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离 C.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离 解析:选D。该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且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应相同,而题中两图所示均不同,说明发生了异常。观察两图可知,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两个a基因,正常情况下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应有两个 A基因,由此可推测可能是第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 A基因突变为a基因;第二个次级精母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应移向细胞两极,而图中所示却移向了同一极。 5.某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图所示的突触后膜A侧呈正电位B侧呈负电位 B.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 C.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 D.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外流 解析:选D。据题意可知,题图兴奋传递被抑制,即无法产生兴奋,因此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A侧呈正电位,B侧呈负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是由于K+向膜外运输,因此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据图可知,辣椒素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使麻醉药进入细胞;麻醉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阻碍了Na+内流,因此无法产生兴奋。 6.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甲虫―→雀鸟 A.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能呈现指数增长 D.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 解析:选D。参与食物网构成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因缺少分解者,所以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错误;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即使是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因资源和空间有限,甲虫也不能呈现指数增长,C项错误;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因雀鸟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其体内农药的积累量最大,所以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D项正确。 7.下图是某种植物果实采收后二氧化碳产生速率及乙烯浓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Runx2基因调控致病的研究进展

Runx2基因调控致病的研究进展 李悦;宫萍;王燕;郑咏之;贾美君;黄文祺;徐燕;姚成增 【摘要】Runx2是一种公认的转录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起重要作用.体内外的研究表明,它可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s、丝裂原活化 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骨代谢,心血管系统的异位钙化,牙齿异 常发育,肿瘤和器官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另外,相关微RNA、环境因素、细胞因子、激素以及中医药提取物等对Runx2所致疾病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Runx2为靶点治疗临床疾病或将成为研究热点.%Runx2 is an acknowledged transcription factor essential for osteoblast development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maturation into osteocytes.Studies in vitro and in vivo have reported that Runx 2 could participate bone metabo-lism,ectopic calcif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teeth ,tumorigenesis,and organ fibrosis through multiple integrated complex pathways,such a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mad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and others.Besides,some factors like microRNA,environment,cytokines,hormo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als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disease induced by Runx 2.However,the function of Runx2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s ,and the targeting of Runx2 to treat the diseases may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field.

骨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骨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徐婧;李蜀光(综述);王丽艳;施亮(审校) 【摘要】骨组织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生长因子调节的复杂而有序的过程。骨组织的 形成是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信息传递及类骨质形成、类骨质钙化的过程。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细胞是骨形成的前提,骨矿化、钙化是骨形成的关键过程。很多骨生长因子可调节这几个阶段,从而最终调控骨形成。骨在形成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骨重塑和骨改建来适应外界因素的变化。%Bone tissue formation is a complex and orderly process that is regulated by multiple growth factors,which is a process of message passing between cells and cells,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among biomacromolecules,as well as osteoid formation and osteoid calcification .Osteoblasts are major functioning cells in bone formation,mainly responsible for bone matricalsynthesis,secretion and mineralization.Bone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is a premise of bone formation while bone mineralization and calcification are key proces-ses of bone formation.Many bone growth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mediating these processes thereby controlling bone formation.Bones will be constantly rebuilding and remodeling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e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external factors.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6(022)018 【总页数】4页(P3572-3575)

【G007】颅锁发育不良综合征(CCD)

【G007】颅锁发育不良综合征(CCD) 概述 是一种累及骨骼和牙齿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临床发病率约为1∶1 000 000。 临床 CCD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囟门闭合延迟,颅骨缝增宽,锁骨钙化不良、缺失,锥形胸,耻骨联合增宽而致骨盆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等;口腔表现常见上颌骨发育不足,有多生牙,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延迟等。 病因病理 CCD致病基因是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基因,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6p21,该基因的错意表达、基因插入、缺失或者移码突变等都是造成CCD综合征的重要原因。CC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很高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型,轻症仅有牙齿异常,严重者表现为全身骨质受累。 影像表现 X线表现 1颅骨:额窦未发育,副鼻窦气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膜内化骨发育不全、发育迟缓和软骨化骨(颅底) 的骨发育停滞,额骨圆凸呈方头,头颅不成比例增大。颅骨骨板变薄,颅骨横径增大,底部相对狭窄,囟门大而不闭,颅缝增宽分离,可见缝间骨。乳突气化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垂体凹可发育浅小;

(图片来源网络) 2锁骨:锁骨发育不全是该病的主要X 线表现,双侧锁骨中外1/ 3多缺如。胸廓狭窄呈钟状胸,锁骨中段形成假关节,因锁骨发育短小或缺如。

3肩胛骨及胸廓:肩胛骨较小且上移或下移、胸廓呈上窄下宽的锥形及肋骨倾斜下垂见于大多数病例。 4骨盆:耻骨联合增宽或缺如,坐骨发育不良,髂骨翼狭窄细长,髋臼变浅、股骨头颈发育不良,可见髋内翻及髋关节脱位。 5四肢:四肢长骨骨干可变细,干骺端稍变窄,双下肢可不等长,指、趾骨可有锥形骨骺并增长或变短。此外,有时尚见脊柱侧弯、椎体棘突裂等脊柱受累征象,本病系全身性骨发育障碍,膜内化骨和软骨化骨的骨骼均可受累及。 版权声明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基因异常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 基因异常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闭军琴 【摘要】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锌指样转录因子,在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IKZF1基因被认为是一个临床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IKZF1缺失致IKAROS单倍体剂量不足或显性负相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因此,研究IKZF1基因可为B-ALL的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B-ALL 个体化治疗.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2018(036)011 【总页数】4页(P880-883) 【关键词】IKZF基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分层;预后;儿童 【作者】闭军琴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子医学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一

种高度异质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精确的分型是正确 选用化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前提。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发现了许多与B-ALL预后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t(12;21)(p13;q22)/TEL-AML1(ETV6-RUNX1)、t(1;19)(q23;p13)/E2A-PBX1(TCF3-PBX1)、t(9;22)(q34;q11.2)/BCR-ABL1以及MLL基因 重排如t(4;11)(q21;q23)/MLL-AF4等。目前,70%~80%的B-ALL因 存在特异性危险分层分子标记物,可采取危险度相比配的强化治疗,显著改善了预后;但约20%~25%B-ALL仍缺乏明确的分型标记,其预后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的白血病基因谱研究发现,IKZF1缺失在B-ALL中频繁出现且与B-ALL发生 发展紧密相关。现已证实,IKZF1异常在BCR/ABL+B-ALL中预后较差,可能与IKZF1基因4~7号外显子缺失致显性负相(DN)型IKAROS6(IK6)过表达相 关[1]。在2016年版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伴有涉及酪氨酸激 酶和细胞受体样因子易位的B-ALL(BCR/ABL样B-ALL)列为一个新的亚型[2],此型B-ALL伴有高频率的IKZF1缺失且预后显著不良,进一步突显了IKZF1作为预后判断标志的价值。但不同人种IKZF1基因异常类型不同,在B-ALL中的特征 及其预后意义尚不明确。因此,研究IKZF1基因的改变类型及各类型对B-ALL危 险度分层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国内外IKZF1基因的研究现况,阐释IKZF1基因研究在儿童B-ALL中的最新进展。 1 IKZF1基因和IKAROS IKZF1基因位于染色体7p12.2,全长125 kb,共8个外显子,2~8外显子编码IKAROS蛋白,1号外显子不参与转录,可能与启动子一起参与调节其他基因的转录。IKZF1基因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和部分髓系细胞,转录与翻译贯穿于造血发育的各个阶段,是造血系统的重要调节基因[3]。IKAROS包含2个独立的 特征性锌指结构域,N末端有4个锌指结构,由4~6外显子编码,具有DNA结

儿童马凡氏综合征指距大于身高

儿童马凡氏综合征指距大于身高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会导致患者的指间距大于身高。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对患儿的影响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马凡氏综合征是由于12号染色体长臂上RUNX2基因的局部 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导致成骨细胞的发育异常,进而影响骨骼生长和形成。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指间距增大、面部和颅骨的特殊形态、智力低下以及骨骼发育异常等。其中,指距大于身高是其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指距一般超过身高的1.05倍。 马凡氏综合征主要影响患者的骨骼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身材矮小。骨骼异常往往开始于儿童期,伴随着成长慢慢显露出来。此外,患者的智力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智商一般低于正常儿童。此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颜面和颅骨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如呈现出较宽的额骨和下颌骨、宽大的鼻根以及增生性牙齿畸形等。因此,患者常常容易被人识别出来。 对于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通过荷尔蒙治疗和支持治疗。荷尔蒙治疗主要采用人生长激素,通过补充患儿体内的生长激素,促进骨骼发育和生长。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的身高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对指间距的改善作用不大。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智力和心理需求,通过提供相关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对马凡氏综合征患儿的照顾也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保证患儿的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骨骼的 发育。 总的来说,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指间距大于身高。虽然治疗方法有限,但是通过荷尔蒙治疗和支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家长和社会应该给予马凡氏综合征患儿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出现,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例ZMPSTE2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一例ZMPSTE2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吴丹丹;李荣;李晓南;刘倩琦;窦莉华 【期刊名称】《遗传》 【年(卷),期】2022(44)12 【摘要】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mandibuloacral dysplasia,MA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与LMNA及ZMPSTE24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报道了国内首例颅骨下颌骨皮肤发育不全B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喂养困难、体格生长明显落后、全面的发育迟缓伴牙齿和骨骼发育异常。全外显子组家系测序结果显示患者携带ZMPSTE24基因 c.743C>T(p.Pro248Leu)(dbSNP:rs121908095)与1~10号外显子缺失的复合杂合突变,经Sanger测序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实验检测显示,两个突变分别遗传自其表型正常的母亲与父亲。通过总结分析该例病例特点及其家系遗传规律,对于临床上难以进行明确诊断的疾病,建议进行全外显子组家系测序,辅助疾病的诊断。该病例的发现提高了临床医师对MAD疾病的认识,也为该疾病后续的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临床资料。 【总页数】8页(P1167-1174) 【作者】吴丹丹;李荣;李晓南;刘倩琦;窦莉华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颅骨锁骨发育不全一例的RUNX2基因突变检测并文献复习 2.1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3.β地贫CD41-42突变杂合子复合缺失型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基因检测与血液学分析 4.一例BBS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Bardet-Biedl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5.一例PYGM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糖原累积症V型的诊断和基因检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 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的、主动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重塑,因此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Abstrac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common in hypertension,atherosclerosis,diabetes,chronic kidney disease,aging,etc. Not only found in these elderly or chronic diseases,but also in children,such as neonatal vascular calcification,pulmonary hypertension,uremic small artery calcification,can endanger life.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a multi factor,reversible and active regulation process. It involves many kinds of cytoki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The ess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 like phenotype,resulting in vascular wall thickening,lumen stenosis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the modulation of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lated to the phenotype of smooth muscle cells. [Key words] Vascular calcification;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Cell phenotype transformation;Signaling pathway 血管钙化是一种类似于骨和软骨生理性矿化的主动的、可逆的、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调节过程[1]。血管钙化可以根据位置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动脉中层钙化、心脏瓣膜钙化、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2]。血管钙化的关键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向成骨細胞样表型转化,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代谢异常、信号通路等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目前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将一些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1 血管钙化的起始环节 血管钙化过程中,血管壁矿化防御机制被耗竭,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原有表型而获得成骨表型,先后释放基质小泡和凋亡小体,为钙磷结晶提供合适的核心微环境。基质小泡(matfix vesicles,MVS)是细胞外的一种100~700 nm大小的膜包裹结构,富含多种磷脂和蛋白,钙磷脂结合蛋白通过激活钙通道活性,导致基质小泡内钙离子积聚,磷脂类以磷脂酰丝氨酸为主,具有富集钙离子和磷酸盐形成高度难溶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该晶体通过基质小泡膜的降解释放进入细胞外基质,与胶原蛋白连接,继而在细胞外环境的调节下不断生长形成矿化结节,因此基质小泡是钙化过程的初始矿化位点[3]。研究表明基质小泡来源于VSMCs

Runx2基因与骨相关疾病的研究

Runx2基因与骨相关疾病的研究 Runx2是骨发育过程中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最关键的转录因子,它通过多条途径参与骨代谢的调控,可影响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动从而控制骨形成与骨吸收,并与很多骨相关疾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Runx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疾病的早发现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靶点。 标签:Runx2;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综合征;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脊柱后纵韧带骨化 Runxx相关因子(runt-related gene,Runxx)是一类转录因子蛋白的统称,它们都是由a和β亚单位构成的异二聚体,其特点是在分子结构中均含有一个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区,该结合区与果蝇属的分节基因Runt同源,因此被称为Runt结构域。Runxx家族主要有Runxl、Runx2和Runx3,Runx2又称为核心结核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Cbfa1),多瘤病毒增强子结合蛋(polymavimsenchancerbinding protein,PEBP)或急性髓系白血病因子(acute myeloidleukemia,AML)。Runx2基因位于人类常染色体的6p21,长约220kb,包括8个外显子,并具有和其它家族成员相似的Runt结构域,是骨发育过程中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最关键的转录因子[1],Runx2的表达是成骨细胞开始分化的标志,因此它是骨形成过程中最早和最具特异性的标志基因,此基因的缺失将导致骨发育不良或终止[2]。Runx2包括N端的多谷氨酰胺/丙氨酸重复序列结构域(Q/A)、中部的runt结构域以及C端的富含脯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的PST结构域。Runx2能特异地识别并结合许多靶基因上PyGPyGGTPy序列,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3]。Runx2基因的变化与很多疾病相关,特别是骨相关疾病,对其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新思路及早期治疗提供新靶点。 1 Runx2与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综合征 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综合征(cleidocranialdysostosis,CCD)是一种先天性骨骼系统的发育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全身多发性骨骼发育畸形及面、牙的发育异常。致病基因已证实是Runx2,在第6染色体p21上,Runx2基因杂合突变可以引起CCD发病,该基因是骨母细胞特异的转录因子和骨母细胞分化的调节剂[4]。Florian Otto等[5]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得出Runx2基因缺陷的小鼠,纯合子突变型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于呼吸衰竭,对它们的骨骼进行分析,发现缺乏成骨细胞和骨;杂合子小鼠表现出特定的骨骼异常特征,也是人类可遗传的骨骼疾病-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综合征的特征,CCD突变中Runx2基因被敲除,用alacZ报告基因分析胚胎时期Runx2基因的表达,结果在骨形成的初级阶段Runx2基因是高表达的,Runx2杂合子小鼠是人类骨骼疾病一个范例。Runx2基因杂合突变可以引起CCD发病,证实该基因是CCD的致病基因。迄今报道引起CDD患者受累的Runx2基因突变包括缺失、插入、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及剪接体突变等多种类型,都可导致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症状的发生,在CCD患者体中均可以检测得到。

Runx2基因参与骨代谢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Runx2基因参与骨代谢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陈伟健;黄永青;晋大祥;谢炜星;温龙飞;李钺;任东成;丁金勇;詹晓欢;许伟鹏 【摘要】With the coming of aging era,osteoporosis has become a hot topic.Runx2 gene,as a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of bone differentiation,is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signaling pathways regulating bone differentia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volvement of Runx2 gene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signaling pathway,Notch signaling pathway,and Wnt signaling pathway.%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Runx2基因作为一种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的过程.本文仅就Runx2基因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Notch 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年(卷),期】2018(024)004 【总页数】4页(P557-560) 【关键词】Runx2基因;骨代谢;信号通路 【作者】陈伟健;黄永青;晋大祥;谢炜星;温龙飞;李钺;任东成;丁金勇;詹晓欢;许伟鹏【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

miR-203靶向RUNX2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调控作用

miR-203靶向RUNX2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调控 作用 冯保静;赵西博;郝志红;袁清敏;王献刚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miR-203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矿化诱导前后miR-203和RUNX2的表达;分别转染miR-203沉默及过表达模拟物;qPCR检测miR-203和RUNX2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水平的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3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共转染miR-203 inhibitor和RUNX2 siRNA,分析共转染后对RUNX2表达及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骨诱导液诱导后牙周膜干细胞中miR-20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RUNX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203过表达可明显抑制h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和RUNX2的表达,抑制miR-203的表达,则结果相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3的潜在靶基因含有RUNX2,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UNX2为miR-203的靶基因;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沉默RUNX2可逆转miR-203 inhibitor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miR-203可靶向调控RUNX2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产生影响,提示miR-203在hPDLSCs组织工程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年(卷),期】2019(020)001 【总页数】5页(P44-48) 【关键词】miR-203;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RUNX2

Runx3在机体免疫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Runx3在机体免疫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 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Runx3 基因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Runx3(Runt相关转录因子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属Runt结构域(Runt domain,R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参与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调控。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如甲基化、突变等)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有关[1],近年来研究发现,Runx3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发育也有关,尤其在淋巴细胞发生、发育及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Runx3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Runx3基因的结构及其蛋白表达 哺乳动物的Runx3家族包括Runx1、Runx2和Runx3三个基因,其中Runx3是该家族中最小的一个,但其具有所有Runx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可能是该家族基因进化的基础。人类Runx3基因位于染色体1p36,基因全长67 kb,含p1、p2两个启动子、6个外显子和1290 bp的开放阅读框。Runx3 mRNA主要来自p2启动子转录的产物[2]。鼠Runx3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与人类Runx3高度相似。人类和鼠的Runx3基因都有两个大的保守CpG岛,其中一个位于外显子2的附近,另一个位于外显子6的起始部位[2]。 人类Runx3蛋白是由4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结构上与Runx1、Runx2蛋白有相似性,均由α和β亚单位构成的异二聚体。α亚单位含有一个由128个氨 基酸残基组成的RD保守域,RD域位于Runx蛋白的氨基末端,包含一个S型免疫 球蛋白折叠,介导Runx蛋白与DNA的结合以及与核心结合因子(CBF)-β相互作用;β亚单位能增加α亚单位与DNA的结合力,对于维持其正常功能是必要的,Runx蛋白的羧基端在转录方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 2 Runx3在免疫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1 在T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T细胞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在T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胸腺细胞经历阳性和阴性选择,从不表达CD4和CD8共受体分子的双阴性(double negative,DN)细胞发育成二者都表达的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细胞,最后发育成CD4-CD8+或CD4+ CD8-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细胞,这些成熟的T细胞离开胸腺进入脾脏等外周免疫系统(或器官)才可以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 2.1.1 Runx3基因对CD8细胞分化过程中CD4的沉默发挥重要作用关于Runx3基因在CD8细胞分化过程中CD4沉默的作用,已有几个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

RUNX3基因与胰腺癌的关系

RUNX3基因与胰腺癌的关系 徐克群;林敏;薛乐宁 【摘要】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失活的主要机制是高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RUNX3基因可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转导通路中的一处重要环节,参与TGF-β上皮细胞生长的负讽控作用.在胰腺癌中发现RUNX3基因表达下调,可能是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此文对RUNX3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10(030)005 【总页数】3页(P287-289) 【关键词】RUNX3基因;胰腺癌;关系 【作者】徐克群;林敏;薛乐宁 【作者单位】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人类 RUNT相关转录因子 3(RUNX3)是RUNT家族中新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基因,它是哺乳动物RUNT家族进化的基础[1],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能调

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凋亡,对细胞的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效应有着重要而复杂的 转录调控作用,因其表达下调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 倍受关注[2]。RUNT3基因可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其失活的主要机制是杂合性缺失(LOH)和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现就RUNX3基因的结构功能、抑癌和失活机制及其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RUNX3基因的定位与结构特点 RUNX3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号短臂lp36.1和鼠4号染色体上,基因总长约为 67 kb,含有P1、P2两个启动子,含有6个外显子,1290 bp的开放阅读框,内含子1跨 越了整条基因全长的一半(35 kb)。P1启动子含有CCAAT盒、E盒和大量的T细 胞和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 Ets、Ikaros、CREB/ATF的结合位点。P2启动子含有CCAAT盒、E盒以及SP1和Egr-1的结合位点,GC含量多达64%。两个启动子区域均有数个分离的转录起始点,RUNX3 mRNA转录主要由P2启动子调控,P2启动子位于外显子2之前,周围有一个大的CpG岛,这一高度保守区具有富含GC启动 子的特征[1]。RUNX3基因的编码产物RUNX3蛋白是由α、β亚单位构成的含有415个氨基酸残基的异二聚体。α亚单位含有一个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 RD(Runt domain)保守域,RD含有一个S形免疫球蛋白折叠,介导RUNX蛋白与靶DNA基序PyGPyGGT的结合以及介导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直接结合核心结 合因子-β(CBF-β),介导 CBF-β 与 RUNX 蛋白的相互作用[3,4];β亚单位能增强RD 与靶DNA的结合力,其与RUNX蛋白结合后,不仅能阻止RD的泛素化,还能稳定RUNX蛋白,并与RUNX蛋白形成异二聚体,进而增加 RUNX蛋白与DNA的亲和力,而不与DNA直接接触。RUNX蛋白的羧基末端富含脯氨酸和丝氨酸,是TGF-β 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一个转录因子,在转录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5,6]。 2 RUNX3基因的功能及抑癌机制 2.1 RUNX家族基因产物的功能

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发育

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发育 邹沙沙;胡洪亮 【摘要】背景:Hedgehog作为骨发育中一种重要调控因子,近几年其在骨生长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目的:介绍Hedgehog在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骨疾病的关系,从而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与骨发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 数据库,以"Hedgehog,骨发育,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成骨,骨缺陷"和"Hedgehog,bone development,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tilage,osteogenesis,bone defects"为检索词.最终共纳入3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Hedgehog信号与骨发育各阶段密切相关,包括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分化,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形成等各方面.其信号通路传导异常会导致各种骨畸形或骨缺陷.但是Hedgehog信号在骨发育中的详细作用机制体系尚未完善,相关动物实验技术尚未成熟,国内外尚未出现相关临床实验.由于Hedgehog即参与骨发育,又参与某些胚胎组织的血管重新形成和成年哺乳动物的血管发生,因而有望在修复骨缺损的同时解决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问 题.Hedgehog信号通路的研究在骨组织工程及临床基因干预治疗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BACKGROUND: Hedgehog, a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factor in bone growth, has been recently focused for its mechanism inbone growth.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mechanisms of Hedgehog in cartilage and skeleton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hedgehog signalling pathway and bone diseas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Hedgehog signalling pathway in bonedevelopment.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in PubMed and CNKI database was performed using key words of “Hedgehog, bonedevelopment,

成骨细胞调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成骨细胞调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骨形成 骨形成是一个复杂现象,是指间充质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祖细胞通过募集和复制,进一步分化为前成骨细胞及成熟成骨细胞,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矿化的过程。目前,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基因领域,发现体循环中有多种激素、局部因子和一些致病候选基因可能影响骨的代谢和重建过程。为了进一步了解成骨细胞调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现将资料综述如下。 1 调控成骨细胞来源的活性因子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成骨细胞由多能的骨髓基质的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内各种调控因素的作用下分化而来,其中主要调控因素有BMP-2。BMPs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receptor,BMPR)结合,通过Smads蛋白传递分化信号,促进MSCs 向OB分化[1]。BMPs相关受体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在信号转导过程中,BMPs首先与Ⅱ型受体结合,此后Ⅱ型受体磷酸化Ⅰ型受体的GS

区,后者进一步磷酸化Smads蛋白,Smads蛋白进入核内与相关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1,2]。Haaijman等[3]和Mcpherson等[4]的研究表明,在胚胎早期软骨雏形形成过程中,BMPR-IB的表达增加,随后在软骨膜内成骨时表达迅速下降,而此时BMPR-IA表达增加,提示BMPR-IB在软骨雏形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PR-IA则主要参与骨的进一步生长发育;Suzawad的研究认为BMPR-IA是BMP2和BMP4的主要受体,它们结合后可刺激OB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核心结合因子-1,Cbfal)的表达,使多种前体细胞向OB分化。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向肌肉内植入BMP可诱导异位骨形成。Tadic等[5]发现BMP-2在去势大鼠骨折部位成骨过程中还可刺激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ALP)、Osx、骨钙素等mRNA的表达,从而间接刺激骨形成。BMPs是促进OB分化极其有效的细胞因子,它们通过Smads信号途径诱导Runx2的表达,并可通过调节Runx2/Osx 和其他转录因子来影响OB的分化。虽然目前关于BMPs信号系统调控OB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尚不清楚BMPs在体内诱导Runx2表达的分子机制、Ⅰ型受体与不同Smads间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基础以及因子如何相互作用等。 1.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TGF-β对成骨细胞呈激活和抑制双向效应,这种差异取决于TGF-β局部浓度、作用时间和靶细胞所处的分化阶段。TGF-β潜在的促进胚胎成骨细胞的复制,同时抑制已分化成熟的骨细胞增殖。TGF-β能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