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摘要:复杂网络在工程技术、社会、政治、医药、经济、管理领域都有着潜在、广泛的应用。通过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本文介绍了复杂网络研究历史应用,理论描述方法及阐述对几种网络模型的理解。

1复杂网络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1.1复杂网络的发展历程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系统都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如社会网络中的科研合作网、信息网络中的万维网、电力网、航空网,生物网络中的代谢网与蛋白质网络。

由于现实世界网络的规模大,节点间相互作用复杂,其拓扑结构基本上未知或未曾探索。两百多年来,人们对描述真实系统拓扑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无明确设计原则的大规模网络主要用简单而易于被多数人接受的随机网络来描述,随机图的思想主宰复杂网络研究达四十年之久;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大量的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性的网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这两种网络的发现,掀起了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

2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2.1网络的定义

自随机图理论提出至今,在复杂网络领域提出了许多概念和术语。网络(Network)在数学上以图(Graph)来表示,图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8世纪瑞士著名数学家Euler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复杂网络可以用图论的语言和符号精确简洁地加以描述。图论不仅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提供了描述网络的语言和研究的平台,而且其结论和技巧已经被广泛地移植到复杂网络的研究中。

网络的节点和边组成的集合。节点为系统元素,边为元素间的互相作用(关系)。若用图的方式表示网络,则可以将一个具体网络可抽象为一个由点集V和

边集E 组成的图G=(V,E )。节点数记为N=|V|,边数记为M=|E|.E 中每条边都有V 中一对点与之相对应。如果任意点对(i,j )与(j,i )对应同一条边,则该网络成为无向网络(undirected network ),否则称为无权网络(unweighted netwo rk )。当然,无权网络也看作是每条边的权值都为1的等权网络。

2.2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复杂网络结构的有很多概念和方法,其中基本的概念是:平均路径长度

(average path length)、集聚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和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

图1

平均路径长度:网络中的任意两点间有一条最短的路径,它等于沿这条路径从一点走到另一点所经过的最少边数,平均路径长度表示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平均值。如图1所示:

? D(ab)=1, D(ac)=1, D(ad)=2

? D(bc)=1, D(bd)=2

? D(cd)=1

? L=(1+1+2+1+2+1)/6 = 8/6

集聚系数:社会上形成了许多派系(Clique )或集团,同一派系里的人两两相互认识。为了描述网络中与同一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人们引进了集聚系数这一概念:假定某一节点i 有Ki 个最近邻,那么在这些最近邻的点之间最多可能存在Ki(Ki-1)/2条边,用Ci 表示这些可能存在的边中实际上存在的百分比。对网络中所的Ci 取平均值,就得到集聚系数C ,它描述了网络中点与点集结成团的趋势。如图1所示:

? Ca=1 (because b and c connected)

? Cb=1 (because a and b connected)

? Cc=1/3 (a-b, not b-d, not a-d)

?Cd=0

?Average clustering = (7/3) /4=7/12

度分布:节点的度也称为连通度,它指的是与该节点连接的边数。度分布P(k)

函数表示节点有k条边连接(即有k个最近邻居)的概率。如图1所示:

Ka=2, Kb=2, Kc=3, Kd=1

2.3复杂网络的分类

根据节点度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复杂网络分为指数网络和无尺度网络两大类。指数网络中的节点是同质的,它们的度大致相同,绝大部节点的度都位于网络节点平均度附近,网络节点度分布随度数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使得网络中不存在度数特别大的节点,最经典的两种指数网络是Erd?s与Rényi于1960年提出的Erd?s-Rényi(ER)随机图模型和Watt与Strogatz在1998年提出的

Watt-Strogatz小世界网络模型(WS模型)。随机图与小世界网络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簇系数小,而后者的簇系数大。目前,把具有较小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簇系数的网络统称为小世界网络,这一说法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无尺度网络中的节点是异质的,其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最著名的无尺度网络模型是1999年Barabási和Albert建立的Barabási-Albert无尺度网络模型(BA模型或BA

网络)。在无尺度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只与少数几个其它节点连接,但网络中存在为数不多的度数特别大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或hub节点),它对无尺度网络的特性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从生成方式上可将复杂网络分成随机性网络和确定性网络。顾名思义,随机网络的生成是随机的,尽管生成规则相同,每次在电脑上模拟生成的网络却存在差异性;确定性网络的生成规则是确定的,其结构特性可以精确求解。

从边的方向性上可将网络分为无向网络和有向网络,无向网络的边不存在方向性,有向网络的边却有方向。

从边有无权值可将网络分为加权网络和0-1网络。

3 对几种网络模型理解

3.1 小世界网络

小世界网络,是指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又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的网络就称为小世界网络。那么规则网络和随机图是否符合小世界网络特性呢?在此,仅对规则网络的认知进行一个详细阐述。

规则网络—全耦合网络:如图2所示

● 最多的边数N(N-1)/2;

● 所有节点的度都为最大数N ;

●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都为1,因而具有最小的网络直径和平均路径长度;

● 任一节点的聚类系数都为1,因而具有最大的网络聚类系数 1

图2

规则网络—最邻近网络:如图3所示

● 每一个节点只和它周围的邻居节点相连。

● 具有周期边界条件的最近邻网络包含N 个围成一个环(Ring)的点,其中每个节点都与它左右各K 个邻居点相连。

● 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平均距离)就是网络中任一节点的聚类系数(平均距离)

2)4N K

图3

规则网络—星形网络

星形网络是通信网络中的一种典型结构,其中的中心节点称为集线器(Hub)。这种通信网络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如图4所示

图4

其平均路径长度与集聚系数分别为:

通过对规则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和集聚系数的分析不难看出,规则网络并不具备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同样,随机图也不具备小世界网络的特性。那么小世界网络的集聚系数和平均长度又分别如何呢?

在W-S 模型中,其集聚系数为:

可以看出,与规则网络一样,WS 模型的集聚系数与网络的大小无关。 在W-S 模型中,其平均路径长度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其中f(u)为一普适度函数,满足

3

)1()

1(4)2(3p K K C ---=

u<<1

u>>1

被随机选择又重新连结的边称为长程连接(捷径),它对整个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试验表明:当P>=2/NK,即在保证系统中至少出现一条长程的情况下,系统的平均路径长度开始下降。即使是相当少的长程连接,也能够显著地减小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这是因为每出现一条长程连接,它对整个系统是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它不仅影响到被这条线直接连着的两点,也影响到了这两点的最近邻居、次近邻居等等。

因此,与规则网络、随机图相比,小世界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有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

3.2无尺度网络模型

ER模型和WS模型的度分布与许多现实网络都不相符,用它们来描述这些现实网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科学家们只好寻求另一种模型,来更好地描述这些现实网络。1999年,Barabási和Albert通过追踪万维网的动态演化过程,发现了许多复杂网络具有大规模的高度自组织特性,即多数复杂网络的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并把具有幂律度分布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网络。Barabási认为,增长和择优连接是无尺度网络形成的两种必不可少的机制,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最原始的无尺度网络模型称为Barabási-Albert(BA)模型(或称为BA网络),它是第一个随机的无尺度网络模型。在BA模型生成的初始时刻,假定系统中已有少量节点,在以后的每一个时间间隔中,新增一个节点,并与网络中已经存在一定数目的不同节点进行连接。当在网络中选择节点与新增节点连接时,假设被选择的节点与新节点连接的概率和被选节点的度成正比,人们将这种连接称为择优连接。BA网络最终演化成标度不变状态,即节点度服从度指数等于3的幂律分布。BA模型的平均路径长度很小,簇系数也很小,但比同规模随机图的簇系数要大,不过当网络趋于无穷大时,这两种网络的簇系数均近似为零。

无标度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4对复杂网络在现实生活应用的理解

从认知领域上来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孤立的。因此,对于网络可以研究的内容是非常之多,真实世界中的网络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社会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和生物网络。从复杂网络的整个发展来看,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其理论体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是在近几十年中更是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使得可供研究的数据也越来越丰富,并且实际系统和实际问题的巨大需求也不断推动着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进步。比如云计算网络、超大规模网络、物联网、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网等网络的研究,以及交通系统、传染病的控制、信息推荐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下图像识别算法研究等,都离不开复杂网络理论的支持,其前景可谓极其广阔。当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复杂网络主要面临的挑战有:基本理论问题、复杂系统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问题、算法问题、网络中动力学的普适性和差异性问题、网络信息挖掘和预测问题、网络控制问题、含有时空信息的网络科学问题、网络中微观个体的角色界定问题、不同类型网络的普适性和差异性问题、从微观到宏观结构的自组织演化问题等十个问题。

小世界网络

4.2 小世界网络 4.2.1 小世界网络简介 1998年, Watts和Strogatz 提出了小世界网络这一概念,并建立了WS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真实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特性(较小的最短路径)和聚类特性(较大的聚类系数)。传统的规则最近邻耦合网络具有高聚类的特性,但并不具有小世界特性;而随机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但却没有高聚类特性。因此这两种传统的网络模型都不能很好的来表示实际的真实网络。Watts和Strogatz建立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就介于这两种网络之间,同时具有小世界特性和聚类特性,可以很好的来表示真实网络。 4.2.2 小世界模型构造算法 1、从规则图开始:考虑一个含有N个点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它们围成一个环,其中每个节点都与它左右相邻的各K/2节点相连,K是偶数。 2、随机化重连:以概率p随机地从新连接网络中的每个边,即将边的一个端点保持不变,而另一个端点取为网络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节点。其中规定,任意两个不同的节点之间至多只能有一条边,并且每一个节点都不能有边与自身相连。 在上述模型中,p=0对应于完全规则网络,p=1则对应于完全随机网络,通过调节p 的值就可以控制从完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过渡。 相应程序代码(使用Matlab实现) ws_net.m (位于“代码”文件夹内) function ws_net() disp('小世界网络模型') N=input('请输入网络节点数'); K=input('请输入与节点左右相邻的K/2的节点数'); p=input('请输入随机重连的概率'); angle=0:2*pi/N:2*pi-2*pi/N; x=100*cos(angle); y=100*sin(angle); plot(x,y,'r.','Markersize',30); hold on; %生成最近邻耦合网络; A=zeros(N); disp(A); for i=1:N if i+K<=N for j=i+1:i+K A(i,j)=1; end else for j=i+1:N A(i,j)=1; end for j=1:((i+K)-N) A(i,j)=1; end

WS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程序代码(matlab)

程序仿真实例 例一、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节点的总数N:30 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每个节点的邻居数K:4 请输入随机化重连的概率p:0.9 例二、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节点的总数N:40 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每个节点的邻居数K:2 请输入随机化重连的概率p:0.7

Matlab的m文件代码如下: N=input('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节点的总数N:'); K=input('请输入最近邻耦合网络中每个节点的邻居数K:'); if K>floor(N-1)|mod(K,2)~=0; disp('参数输入错误:K值必须是小于网络节点总数且为偶数的整数'); return ; end angle=0:2*pi./N:2*pi-2*pi/N; angle=0:2*pi/N:2*pi-2*pi/N; x=100*sin(angle); y=100*cos(angle); plot(x,y,'ro','MarkerEdgeColor','g','MarkerFaceColor','r','MarkerSize',8); hold on; A=zeros(N); for i=1:N for j=i+1:i+K/2 jj=j; if j>N jj=mod(j,N); end A(i,jj)=1; A(jj,i)=1; end end %WS小世界网络的代码 p=input('请输入随机化重连的概率p:'); for i=1:N for j=i+1:i+K/2

jj=j; if j>N jj=mod(j,N); end p1=rand(1,1); if p1

复杂网络模型的matlab实现

function [DeD,aver_DeD]=Degree_Distribution(A) %% 求网络图中各节点的度及度的分布曲线 %% 求解算法:求解每个节点的度,再按发生频率即为概率,求P(k) %A————————网络图的邻接矩阵 %DeD————————网络图各节点的度分布 %aver_DeD———————网络图的平均度 N=size(A,2); DeD=zeros(1,N); for i=1:N % DeD(i)=length(find((A(i,:)==1))); DeD(i)=sum(A(i,:)); end aver_DeD=mean(DeD); if sum(DeD)==0 disp('该网络图只是由一些孤立点组成'); return; else figure; bar([1:N],DeD); xlabel('节点编号n'); ylabel('各节点的度数K'); title('网络图中各节点的度的大小分布图'); end figure; M=max(DeD); for i=1:M+1; %网络图中节点的度数最大为M,但要同时考虑到度为0的节点的存在性 N_DeD(i)=length(find(DeD==i-1)); % DeD=[2 2 2 2 2 2] end P_DeD=zeros(1,M+1); P_DeD(:)=N_DeD(:)./sum(N_DeD); bar([0:M],P_DeD,'r'); xlabel('节点的度 K'); ylabel('节点度为K的概率 P(K)'); title('网络图中节点度的概率分布图'); 平均路径长度 function [D,aver_D]=Aver_Path_Length(A) %% 求复杂网络中两节点的距离以及平均路径长度 %% 求解算法:首先利用Floyd算法求解出任意两节点的距离,再求距离的平均值得平均路

复杂网络分析库NetworkX学习笔记(1):入门

复杂网络分析库NetworkX学习笔记(1):入门 本文转载至: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blog-404069-337442.html NetworkX是一个用Python语言开发的图论与复杂网络建模工具,内置了常用的图与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可以方便的进行复杂网络数据分析、仿真建模等工作。我已经用了它一段时间了,感觉还不错(除了速度有点慢),下面介绍我的一些使用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NetworkX及Python开发环境的安装 首先到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pypi/networkx/下载networkx-1.1-py2.6.egg,到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projects/pywin32/下载pywin32-214.win32-py2.6.exe。如果要用Networkx的制图功能,还要去下载matplotlib和numpy,地址分别在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projects/matplotlib/和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projects/numpy/files/。注意都要用Python 2.6版本的。 上边四个包中,pywin32、matplotlib和numpy是exe文件,按提示一路next,比较容易安装。而NetworkX是个egg文件,安装稍微麻烦,需要用easyinstall安装。具体方法:启动DOS控制台(在“运行”里输入cmd),输入C:\Python26\Lib\site-packages\easy_install.py C:\networkx-1.1-py2.6.egg,回车后会自动执行安装。注意我是把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读书笔记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读书笔记 1引言 二十世纪,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分析的方法,还原论的方法:物理学(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电子论、半导体),化学(量子分子论),生物(双螺旋结构);建筑工程(应力应变分析),……。 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末),系统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整合成为主要方法。普列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混沌和复杂系统理论,系统生物学……。 当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时,人类关注如何将系统“分析”、“分解”,揭开系统的细部,了解是什么元素或部件组成了系统,却忽视或破坏了这些元素是如何组合成系统的。而整合的方法在于了解细部以后,研究“如何组合”的问题。这种方法导致复杂网络结构的研究。美国《Science》周刊:“如果对当前流行的、时髦的关键词进行一番分析,那么人们会发现,“系统”高居在排行榜上。” 2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 如前所述,复杂网络具有很多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不同的统计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小世界效应(small -world effect)和无标度特性(scale -free property)。 在网络中,两点间的距离被定义为连接两点的最短路所包含的边的数目,把所有节点对的距离求平均,就得到了网络的平均距离(average distance )。另外一个叫做簇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的参数,专门用来衡量网络节点聚类的情况。比如在朋友关系网中,

你朋友的朋友很可能也是你的朋友;你的两个朋友很可能彼此也是朋友。簇系数就是用来度量网络的这种性质的。用数学化的语言来说,对于某个节点,它的簇系数被定义为它所有相邻节点之间连的数目占可能的最大连边数目的比例,网络的簇系数C则是所有节点簇系数的平均值。研究表明,规则网络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大的平均距离,随机网络具有小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1998 年,Watts 和Strogatz 通过以某个很小的概率p 切断规则网络中原始的边,并随机选择新的端点重新连接,构造出了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WS 网络),它同时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因此既不能当作规则网络处理,也不能被看作是随机网络。随后,Newman 和Watts 给出了一种新的网络的构造方法,在他们的网络(NW 网络)中,原有的连边并不会被破坏,平均距离的缩短源于以一个很小的概率在原来的规则网络上添加新的连边。后来物理学家把大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两个统计特征合在一起称为小世界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网络就是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s)。 图 1 :小世界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左边的网络是规则的,右边的网络是随机的,中间的网络是在规则网络上加上一点随机的因素而形成的小世界网络,它同时具有大的簇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

课题:WS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

课题:WS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 姓名赵训 学号 2 班级计算机实验班

一、WS 小世界网络简介 1998年, Watts和Strogatz 提出了小世界网络这一概念,并建立了WS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真实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特性(较小的最短路径) 和聚类特性(较大的聚类系数) 。传统的规则最近邻耦合网络具有高聚类的特性,但并不具有小世界特性;而ER 随机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但却没有高聚类特性。因此这两种传统的网络模型都不能很好的来表示实际的真实网络。 Watts 和Strogatz建立的WS小世界网络模型就介于这两种网络之间,同时具有小世界特性和聚类特性,可以很好的来表示真实网络。 二、WS小世界模型构造算法 1、从规则图开始:考虑一个含有N个点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它们围成一个环,其中每个节点都与它左右相邻的各K/2节点相连,K是偶数。 2、随机化重连:以概率p随机地从新连接网络中的每个边,即将边的一个端点保持不变,而另一个端点取为网络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节点。其中规定,任意两个不同的节点之间至多只能有一条边,并且每一个节点都不能有边与自身相连。 在上述模型中,p=0对应于完全规则网络,p=1则对应于完全随机网络,通过调节p的值就可以控制从完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过渡,如图a所示。 图a 相应程序代码(使用Matlab实现) ws_net.m (位于“代码”文件夹内) function ws_net() disp('WS小世界网络模型') N=input('请输入网络节点数'); K=input('请输入与节点左右相邻的K/2的节点数'); p=input('请输入随机重连的概率'); angle=0:2*pi/N:2*pi-2*pi/N; x=100*cos(angle); y=100*sin(angle); plot(x,y,'r.','Markersize',30); hold on; %生成最近邻耦合网络; A=zeros(N);

小世界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小世界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01/%#+*&(/2("#,3*445/%406#(7/%8 黄萍张许杰刘刚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上海%$$$&’) 摘要近年来,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学术界对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对小世界网络的研究背景、基础概念以及各个领域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复杂网络小世界网络流言传播无标度网络 现实世界中许许多多的复杂网络都是具有小世界或无尺度特征的复杂网络:从生物体中的大脑结构到各种新陈代谢网络,从()*+,)+*到---,从大型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科研合作网络到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络等等,数不胜数。各种网络的研究目前在世界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形成了日益高涨的热潮,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而且富有挑战性的前沿科研方向。 !小世界网络研究背景及其基本概念 !.!复杂网络拓扑结构人们把网络不依赖于节点的具体位置和边的具体形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网络的拓扑性质,相应的结构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经过以下&个发展阶段:在最初的!$$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到了!"世纪/$年代末,数学家们想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网络的方法,即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根据一个概率决定的[!],这样生成的网络叫做随机网络(01)234),在接下来的5$年里它一直被认为是描述真实系统最好的网络。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大量的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征的网络。这样的一些网络被科学家们叫做复杂网络,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标志着第三阶段的到来[5%]。 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不确定性是复杂网络研究的基本问题。%$世纪中叶,6,237和0+)89突破传统图论,用随机图描绘了复杂网络拓扑。近年来研究发现,很多实际的复杂网络既不完全规则也不完全随机,而是介于完全规则和完全随机这两个极端之间,既具有类似规则网络的较大集聚系数,又具有类似于随机网络的较小平均路径长度,这就是小世界网络。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六度分离”就是小世界网络的经典例子。 大多数早期文献中都有关于六度分离的描述,!":’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1)<+8=9<> ?,14)作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多人发信把他的一封信寄到某市一个“目标”人。于是形成了发信人的链条,链上 的每个成员都力图把这封信寄给他们的朋友、家庭成员、商业同事或偶然认识的人,以便尽快到达目标人。实验结果是,一共:$个链条最终到达目标人,链条中平均步骤大约为:。人们把这个结果说成“六度分离”并广为传播[&!!!]。 应该注意到三种概念在当代对复杂网络的思考中占有重要地位。1.小世界的概念。它以简单的措辞描述了大多数网络尽管规模很大但是任意两个节点间却有一条相当短的路径的事实。@.集群即集聚度(A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摘要】简单介绍了蓬勃发展的复杂网络研究新领域,特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模型;从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及复杂网络在社会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复杂网络无标度小世界统计特性演化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从大型的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Internet 到WWW,从人类大脑神经到各种新陈代谢网络,从科研合作网络到国际贸易网络等,可以说,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网络世界中。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真实的系统都可以用网络的来表示。如万维网(WWW网路)可以看作是网页之间通过超级链接构成的网络;网络可以看成由不同的PC通过光缆或双绞线连接构成的网络;基因调控网络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基因通过调控与被调控关系构成的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可以看成是由不同科学家的合作关系构成的网络。复杂网络研究正渗透到数理科学、生物科学和工程科学等不同的领域,对复杂网络的定性与定量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甚至被称为“网络的新科学”。 二、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 复杂网络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的对网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伟大数学家欧拉提出的著名的“Konigsberg七桥问题”。随后两百多年中,各国的数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简单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进行抽象的数学研究。规则网络过于理想化而无法表示现实中网络的复杂性,在20世纪60年代由Erdos和Renyi(1960)提出了随机网络。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的网络既不是完全规则,也不是完全随机

小世界网络综述

关于小世界网络的文献综述 一、小世界网络概念方面的研究 Watts和Strogatz开创性的提出了小世界网络并给出了WS小世界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比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比较大的聚类系数。所谓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是指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平均值。聚类系数被用来描述网络的局部特征,它表示网络中两个节点通过各自相邻节点连接在一起的可能性,以及衡量网络中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的子系统。规则网络具有大的特征路径长度和高聚类系数,随机网络则有短的特征路径长度和比较小的聚类系数[1]。 Guare于1967年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提出了“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理论,即“小世界现象”。该理论认为,在社交网络中存在短路径,即人们只要知道自己认识的人,就能很快地把信息传递到任何远方目标[2]。 .Stanleymilgram的邮件试验,后来的“培根试验”,以及1998年《纽约时代周刊》的关于莱温斯基的讽刺性游戏,都表现出:似乎在庞大的网络中各要素之间的间隔实际很“近”,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世界效应[3]。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可以平均通过6个人联系在一起,人们称此现象为“六度分离” [2]。 二、小世界网络模型方面的研究 W-S模型定义了两个特征值:a.特征路径的平均长度L。它是指能使网络中各个结点相连的最少边长度的平均数,也就是上面说的小世界网络平均距离。b.集团化系数C。网络结点倾向于结成各种小的集团,它描述网络局部聚类特征。 稍后,Newman和WattS对上述的WS模型作了少许改动,提出了另一个相近但较好的(NW)小世界网络模型[5],其做法是不去断开原来环形初始网络的任何一条边、而只是在随机选取的节点对之间增加一条边(这时,新连接的边很可能是长程边)。这一模烈比WS模型容易分析,因为它在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孤立的竹点簇。 其次,还有Monasson小世界网络模型[6]以及一些其它的变形模型包括BW 小世界网络模型等等[7]。 三、小世界网络应用方面的研究 ①、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Wdt怡和StrogatZ证明疾病全球传播所需的时间和特征路径长度非常相似,只要在传播网络中加人一些捷径就可以使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运用病毒在小世界网络中的传播性质可推出信息在一个平均分离度为6的网络中传播要比在平均分离度为一百或一百万的网络中快得多[8]。 许多知名的生物网络表现出了小世界网络节点间的关连性。一般的小世界网络模型,也利用了网络的无向和无标度特性来展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网络模型能模拟一些神经网络的重要性质,例如,染色体结合的方向和标度。 [9][10]。 有学者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有小世界结构的联想记忆模型。这一网络检索某一存储的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混乱的有限价值的阶段转换。更加常规化的网络很难恢复这个模型,而对混合的不对称的状态更有效。[11]。 ②、在博弈论方面的应用

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摘要:复杂网络在工程技术、社会、政治、医药、经济、管理领域都有着潜在、广泛的应用。通过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本文介绍了复杂网络研究历史应用,理论描述方法及阐述对几种网络模型的理解。 1复杂网络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1.1复杂网络的发展历程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系统都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如社会网络中的科研合作网、信息网络中的万维网、电力网、航空网,生物网络中的代谢网与蛋白质网络。 由于现实世界网络的规模大,节点间相互作用复杂,其拓扑结构基本上未知或未曾探索。两百多年来,人们对描述真实系统拓扑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无明确设计原则的大规模网络主要用简单而易于被多数人接受的随机网络来描述,随机图的思想主宰复杂网络研究达四十年之久;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大量的真实网络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具有与前两者皆不同的统计特性的网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这两种网络的发现,掀起了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 2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2.1网络的定义 自随机图理论提出至今,在复杂网络领域提出了许多概念和术语。网络(Network)在数学上以图(Graph)来表示,图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8世纪瑞士著名数学家Euler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复杂网络可以用图论的语言和符号精确简洁地加以描述。图论不仅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提供了描述网络的语言和研究的平台,而且其结论和技巧已经被广泛地移植到复杂网络的研究中。 网络的节点和边组成的集合。节点为系统元素,边为元素间的互相作用(关系)。若用图的方式表示网络,则可以将一个具体网络可抽象为一个由点集V和

复杂网络及其应用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概述 刘涛 ,陈忠,余哲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287#信箱,200030) liu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534799101.html, 摘 要:本文从统计特性、结构模型和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三个层次简述复杂网络相关研究,并着重介绍了网络上的传播行为,认为它代表了复杂网络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复杂网络、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疾病传播 1. 引言 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1]。如果我们将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作为节点,元素之间的关系视为连接,那么系统就构成了一个网络,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交通网络等等[2][3]。强调系统的结构并从结构角度分析系统的功能正是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所不同的是这些抽象出来的真实网络的拓扑结构性质不同于以前研究的网络,且节点众多,故称其为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 )。近年来,大量关于复杂网络的文章发表在Science 、Nature 、PRL 、PNAS 等国际一流的刊物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复杂网络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 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方面密切相关却又依次深入的内容:通过实证方法度量网络的统计性质;构建相应的网络模型来理解这些统计性质何以如此;在已知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规则的基础上,预测网络系统的行为[3]。 2. 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 用网络的观点描述客观世界起源于1736年德国数学家Eular 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复杂网络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从统计角度考察网络中大规模节点及其连接之间的性质,这些性质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网络内部结构,而网络内部结构的不同导致系统功能有所差异。所以,对这些统计性质的描述和理解是我们进行复杂网络相关研究的第一步,下面简述之。 2.1 平均路径长度(The average path length) 网络研究中,一般定义两节点间的距离为连接两者的最短路径的边的数目;网络的直径为任意两点间的最大距离;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则是所有节点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它描述了网络中节点间的分离程度,即网络有多小。复杂网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绝大多数大规模真实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比想象的小得多,称之为“小世界效应”l [2]。这一提法来源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01019,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2002048020。 作者简介: - 1 -

小世界网络及其性质

小世界网络及其性质 复杂网络是多主体系统的一个子集,对它的研究是计算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贸易网络又是复杂网络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子集,因此要讨论贸易网络,首先要关注关于复杂网络的一般性研究。在本章中,我们先介绍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即小世界模型,这为后面讨论贸易网络做准备。因为小世界模型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并不包含某一学科的特殊含义,因此要首先讨论贸易网络的经济学意义,这是从一个简单的分工协调问题开始的。之后,我们进一步的追问,贸易网络是否也具有小世界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性质。 1、多主体系统中的复杂网络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之中。在与同学、朋友、老师交往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人际关系网络中;在我们使用各种电器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电力网络中,很多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构成了这个网络;我们去银行取钱的时候,便处于一个银行网络之中,而银行又可以与各种投资者,贷款人联系,这又是一个更大的网络。复杂网络是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个研究方向,如图 3.1 所示,复杂网络是多主体系统的一个子集,它里面还包括了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学)、神经网络(生物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贸易网络(经济学)等等诸多的网络类别。复杂网络是多主体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社会网络、贸易网络的分析是计算经济学(ACE)的一个主要领域。 ACE 在社会科学角度对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或 人际关系网络的拓扑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2)这些网络结构的微观基础是什么,即如何从个体的行为出发,通过自下而上的建模涌现出这样的网络。(3)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与其它领域的网络能否找到一致的共性特征。社会科学可

小世界网络简介及MATLAB建模

小世界网络简介及MATLAB建模 1.简介 小世界网络存在于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中,是一种数学图的模型。在这种图中大部份的结点不与彼此邻接,但大部份结点可以通过任一其它节点经少数几步就可以产生联系。若将一个小世界网络中的点代表一个人,而联机代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认识的,则这小世界网络可以反映陌生人通过彼此共同认识的人而起来产生联系关系的小世界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你会发现,某些你觉得与你隔得很“遥远”的人,其实与你“很近”。小世界网络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数学描述。用数学中图论的语言来说,小世界网络就是一个由大量顶点构成的图,其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比顶点数量小得多。除了社会人际网络以外,小世界网络的例子在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出现。许多经验中的图可以用小世界网络来作为模型。因特网、公路交通网、神经网络都呈现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小世界网络最早是由邓肯·瓦茨(Duncan Watts)和斯蒂文·斯特罗加茨(Steven Strogatz)在1998年引进的,将高聚合系数和低平均路径长度作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一般就称作瓦茨-斯特罗加茨模型(WS模型),这也是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的模型。 由于WS小世界模型构造算法中的随机化过程有可能破坏网络的连通性,纽曼(Newman)和瓦茨(Watts)提出了NW小世界网络模型,该模型是通过用“随机化加边”模式来取代WS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 在考虑网络特征的时候,使用两个特征来衡量网络: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 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在网络中,任选两个节点,连同这两个节点的最少边数,定义为这两个节点的路径长度,网络中所有节点对的路径长度的平均值,定义为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这是网络的全局特征。 聚合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假设某个节点有k个边,则这k条边连接的节点之间最多可能存在的边的个数为k(k-1)/2,用实际存在的边数除以最多可能存在的边数得到的分数值,定义为这个节点的聚合系数。所有节点的聚合系数的均值定义为网络的聚合系数。聚合系数是网络的局部特征,反映了相邻两个人之间朋友圈子的重合度,即该节点的朋友之间也是朋友的程度。 我们可以发现规则网络具有很高的聚合系数,大世界(large world,意思是特征路径长度很大),其特征路径长度随着n(网络中节点的数量)线性增长,而随机网络聚合系数很小,小世界(small world,意思是特征路径长度小),其特征路径长度随着log(n)增长中说明,在从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转换的过程中,实际上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都会下降,到变成随机网络的时候,减少到最少。但这并不是说大的聚合系数一定伴随着大的路径长度,而小的路径长度伴随着小的聚合系数,小世界网络就具有大的聚合系数,而特征路径长度很小。试验表明,少量的short cut的建立能够迅速减少特征路径长度,而聚合系数变化却不大,因为某一个short cut的建立,不仅影响到所连接的节点的特征路径长度,而且影响到他们邻居的路径长度,而对整个网络的聚合系数影响不大。这样,少量的short cut的建立就能使整个网络不知不觉地变成小世界网络。 实际的社会、生态、等网络都是小世界网络,在这样的系统里,信息传递速度快,并且少量改变几个连接,就可以剧烈地改变网络的性能,如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调整,

软件系统的复杂网络之研究

软件系统的复杂网络之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软件趋于网络化,这一趋势让软件以全局性资源的身份,依托网络面向公众提供丰富的资源。软件的计算和应用模式等也均出现了显著变化。网络化软件已变成衔接网络和数据资源的关键,与此同时,网络化系统将更加复杂,但复杂性亦为质量不能保证的重点。文章将依照理论实践成果,深入研究复杂网络。 标签:软件系统;复杂网络;数据资源 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促使软件系统规模逐步扩大,复杂度也日益增加,基于此,软件开发时常陷入失控状态,无法保障产品质量。为此,如何辨识、评判与管控软件复杂性便成为软件工程的主要挑战内容。软件产品本是智能化系统,且系统的结构关乎着功能、性能等基本指标。为对系统复杂性展开进一步探究,则一定要详细描述软件的结构,合理量化,但结构信息度量长期以来都不理想。经过长期探索发现,从复杂网络层面着手探究软件,有利于软件复杂性量化。 1 复杂网络的内涵 从网络的角度来描述客观世界最早出现在1736年。其中复杂网络研究的最大不同便是站在统计角度考量网络内部的大规模节点和对应连接性质。在复杂网络中,主要性质与参数是度、度分析以及介数等。一般将网络节点界定成该节点包含的连接边的具体数目,且网络内部节点分布大多通过函数来表示,基本定义是某节点恰巧对应的概率。聚集系数主要用来描述网络内部节点的实际聚集情况。节点聚集系数主要指代整体邻居连边数目在最大连边数目中所占的比例,而网络聚集系数是各个节点聚集系数均值,两节点距离是连接两者最短路径所对应边的数目,网络直径是任意两点对应的最大距离。介数包含边介数与节点介数这两种,代表节点或边的实际影响。 2 软件系统复杂网络剖析 基于互联网的作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软件现已问世。个人电脑刚刚普及时,软件主要依托PC平台;但在互联网正式出现后,促使桌面应用开始朝着网络应用过渡,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此同时,软件形态也不断改变。软件形成于网络环境中,由最初的服务系统至服务网络,且软件行为也由单一软件工作转换到群体有机协作,软件应用由为我所有至为我所用,不管是个人的日常应用,还是企业的基本应用,软件网络化走向均较为明显。随着软件和网络的逐步融合,其计算和应用模式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规模、用户的实际数量和单元交互等均呈现出数量级增长,和传统软件相比,已演变成具有网络化特性的复杂系统。基于此,如何寻求统一、可行的方式来理解与调控系统复杂性亟待攻克。

开源软件的复杂网络分析及建模

第4卷第3期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Vol.4No.3 2007年9月 C OMP LEX SYSTE M S AND COM P LEX I TY SC I E NCE Sep.2007 文章编号:1672-3813(2007)03-0001-09 开源软件的复杂网络分析及建模 郑晓龙,曾大军,李慧倩,毛文吉,王飞跃,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摘要:开源软件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把开源软件看作复杂网络并进行研究,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同时,开源软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人工系统,通过对它们 的研究也可以推动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以一种基于源代码包的L inux操作系 统———Gent oo L inux操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我们把该系统中的软件包抽象成节点, 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抽象成边,以此建立复杂网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已 有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与预测Gent oo网的演化过程,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模型。在该模型中,网络现有节点连接新节点的概率不但与现有节点的度有关系,而且也受到现有节点“年龄”的影响。还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把仿真数据与Gent oo真实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模型更为适合Gent oo网。 关键词:复杂网络;Gent oo;聚集系数;度分布;模型 中图分类号:N94;TP393;TP31文献标识码:A Ana lyz i n g and M odeli n g O pen Source Software a s Co m plex Networks ZHENG Xiao2l ong,ZENG Da2jun,L I Hui2qian,MAO W en2ji,WANG Fei2yue,DA I Ru2wei (The Key Laborat ory of Comp lex Syste m s and I ntelligence Science,I nstitute of Aut omati 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Soft w are syste m s including those based on open2s ource code are becom ing increasingly com2 p lex.Studying the m as comp lex net w orks can p r ovide quantifiable measures and useful insights fr om the point of vie w of s oft w are engineering.I n the mean while,as one of the most comp lex man2made artifacts, they p r ovide a fruitful app licati on domain of comp lex syste m s theory.I n this paper,we analyz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 inux meta packages/distributi ons called the Gent oo syste m.I n our analysis,we model s oft2 ware packages as nodes and dependencies a mong the m as arcs.Our e mp 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ul2 ting Gent oo net w ork can not be exp lained by existing random graph models.This motivates our work in devel op ing a ne w model in which ne w nodes are connected t o old nodes with p r obabilities that depend not only on the degrees of the old nodes but als o the“ages”of these nodes.Thr ough si m ulati on,we de mon2 strate that our model has better exp lanat ory power than the existing models. Key words:comp lex net w orks;Gent oo;cluster coefficient;degree distributi on;model 收稿日期:2007-08-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60621001,60573078);科技部973项目(2006CB705500,2004CB318103);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2F05N01) 作者简介:郑晓龙(1982-),男,安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与数据挖掘。

看看挺有用的(小世界网络简介及MATLAB建模)

小世界网络小世界网络简介及简介及MATLAB 建模 1.简介 小世界网络存在于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中,是一种数学图的模型。在这种图中大部份的结点不与彼此邻接,但大部份结点可以通过任一其它节点经少数几步就可以产生联系。若将一个小世界网络中的点代表一个人,而联机代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认识的,则这小世界网络可以反映陌生人通过彼此共同认识的人而起来产生联系关系的小世界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你会发现,某些你觉得与你隔得很“遥远”的人,其实与你“很近”。小世界网络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数学描述。用数学中图论的语言来说,小世界网络就是一个由大量顶点构成的图,其中任意两点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比顶点数量小得多。除了社会人际网络以外,小世界网络的例子在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出现。许多经验中的图可以用小世界网络来作为模型。因特网、公路交通网、神经网络都呈现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小世界网络最早是由邓肯·瓦茨(Duncan Watts )和斯蒂文·斯特罗加茨(Steven Strogatz )在1998年引进的,将高聚合系数和低平均路径长度作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一般就称作瓦茨-斯特罗加茨模型(WS 模型),这也是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的模型。 由于WS 小世界模型构造算法中的随机化过程有可能破坏网络的连通性,纽曼(Newman)和瓦茨(Watts)提出了NW 小世界网络模型,该模型是通过用“随机化加边”模式来取代WS 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 在考虑网络特征的时候,使用两个特征来衡量网络: 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 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在网络中,任选两个节点,连同这两个节点的最少边数,定义为这两个节点的路径长度,网络中所有节点对的路径长度的平均值,定义为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这是网络的全局特征。 聚合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假设某个节点有k 个边,则这k 条边连接的节点之间最多可能存在的边的个数为k(k-1)/2,用实际存在的边数除以最多可能存在的边数得到的分数值,定义为这个节点的聚合系数。所有节点的聚合系数的均值定义为网络的聚合系数。聚合系数是网络的局部特征,反映了相邻两个人之间朋友圈子的重合度,即该节点的朋友之间也是朋友的程度。 我们可以发现规则网络具有很高的聚合系数,大世界(large world ,意思是特征路径长度很大),其特征路径长度随着n(网络中节点的数量)线性增长,而随机网络聚合系数很小,小世界(small world ,意思是特征路径长度小),其特征路径长度随着log(n)增长中说明,在从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转换的过程中,实际上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都会下降,到变成随机网络的时候,减少到最少。但这并不是说大的聚合系数一定伴随着大的路径长度,而小的路径长度伴随着小的聚合系数,小世界网络就具有大的聚合系数,而特征路径长度很小。试验表明,少量的short cut 的建立能够迅速减少特征路径长度,而聚合系数变化却不大,因为某一个short cut 的建立,不仅影响到所连接的节点的特征路径长度,而且影响到他们邻居的路径长度,而对整个网络的聚合系数影响不大。这样,少量的short cut 的建立就能使整个网络不知不觉地变成小世界网络。 实际的社会、生态、等网络都是小世界网络,在这样的系统里,信息传递速度快,并且少量改变几个连接,就可以剧烈地改变网络的性能,如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