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2)

2.苏洁梅;罗显克崇左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期刊论文]-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3.罗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刊论文]-北京教育200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6

5.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

6.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7.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01.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9.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

1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马忠虎.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16.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与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

社 ,2006年10月

1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18.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9.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0.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

国内外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标准 文案国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启示之一 、境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境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 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 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 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

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 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这是一门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 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 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 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 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1 尽管美国各州围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学校:年级:班别:亲爱的同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都较强的综合课程,越来越被各年级同学所青睐,它也作为我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在正常有序地开展着,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对于此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各种综合能力及情感态度,特设计此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阅读并填写,谢谢你的配合! 1.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兴趣吗?() A.很有兴趣 B.一般 C.没有兴趣2.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会让你:() A.学会更多知识 B.开拓视野,锻炼能力 C.学不到什么东西 3.你喜欢老师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4.在实践过程中,你喜欢哪种形式完成?() A.小组合作完成 B.独自完成 C.全班共同完成6.你愿意参加同学们的研究讨论吗?() A.不愿意 B.有时愿意 C.愿意 7.在讨论中,别的同学发言时,你怎样做?() A.不愿意听,没兴趣 B.想听就听,常开小差 C.认真听8.你会收集资料吗?()

A.不会 B.不太会 C.会 9.在课外实践调查等活动中,你是这样做的:() A.和小组成员一道做 B.喜欢自己一个人单干 C.希望老师陪着做 10.如果活动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你的家长采取何种态度?()A.积极帮助 B.有时帮助 C.不理睬 11.对于老师布置的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你是否积极完成?()A.积极 B.一般 C.不积极12.在查找资料时,你会选择哪些方式?() A.询问他人 B.看书 C.上网 D .其它方式 13.你活动时喜欢哪些活动方式?() A.参观 B.实验 C.调查 D.访问 E.宣传 F.义务劳动 G.其它 14.你的实践活动主题如何确立?() A.根据多数同学的兴趣 B.老师提供 15.你喜欢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 A.交流 B.以报告等形式汇报 C.表演、操作 D.其它 19.你觉得上实践课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B.一般 C.没有帮助20.在你的成长记录袋中,你想搜集哪些东西记下你的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的理论基础分别是: 1.从主客两分的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主客两分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工具性,把知识看成认识世界的工具、手段,看成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主客分离的认识对象和成果。而后者则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建构过程,认为知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这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则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 2.从外铄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 我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并没有从内在发现儿童,再受国外的影响下我国开始重视和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 3.有知识本为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为课程观 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礼节、体验、研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构建的活动。课程应该是开放而舒展的。儿童则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 4.有单项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在原来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向学生单项的传授知识,而现在则有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方式建构生活的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较典型地反应多元学些方式的整合。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才可以取得好的成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是什么?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世界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 4.生成性 儿童本身的发展就是不断生成、连续与非连续互动交织的过程。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着眼于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2.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3.注意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4.崇尚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什么? 一.总体目标 (一)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但它服务和服从于上述两个维度的目标的需要。在课堂实施中,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 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 2.该课程所倡导的课程发展方向,与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过去对“百科全书式”人才的需要逐渐转变成对“创造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蓝领,有时候往往比初出茅庐的白领更受欢迎。人才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有教强的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合作,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里品质。人才观的变化带来了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纷纷将目光投降教育改革,而改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注重实践教育,而实践教育的本身就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所以教学走向综合、走向实践,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恰好在于综合与实践,因此,该课程代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3.该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必坚持()原则 A.全面性、系统性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自主性原则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认知层面的目标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1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量评价方法不包括() A.访谈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验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不包括() A.文本参照模式 B.任务导向模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3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1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不包括() A.社区资源 B.家庭资源 C.学校资源 D.社会资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1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具有哪个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主要是体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它是各门课程的整合。以劳动与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是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具有界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教材,能够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自从我进入国培综合实践班学习以后,就我们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作了一些调查,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周边的学校包括我校的同仁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现状都忧心忡忡,有些并且不知道综合实践课是什么、该上什么、什么内容属于综合实践课都不知道。为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开展情况和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同事们对于周边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关注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了探索目标,我们主要采用访谈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多角度地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如下:此次共调查了二十所农村小学,对五十位教师和三百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一、学校方面 教师:专职的为0,兼职的18所,既无兼职又无专职的2所(属于偏僻村小); 课时安排:每周1节的2所,每周2节的16所,2所没开。 上课:按规定上课的为2所,有时改上其他课的12所,全改为其他课的4所,没有开设的2所 1、教师队伍的组建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周边二十所学校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师100%是由

班主任担任,全部为兼职教师,没有专职教师,班主任同时还担任着少先大队中队辅导员、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领悟学科特点的能力很薄弱,故而工作收效不大,影响了教师组织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2、学校课时安排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平均每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3课时。但是实施起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一所学校真正做到开设三节,而一节没开设的约占10%,开设一节的占10%,开设二节的约占80%,即便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将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隔离开上课,只有15%的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程,80%的学校开设一节信息技术,100%的学校没有安排社会服务或研究性学习,没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性、系统性,大都把这四方面内容机械地分割与独立出来,形成了四门单一的学科,甚至是被肢解的缺胳膊少腿的。学校课程计划、课程表上最常见的做法是: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一节,即使有的课课表上排了,50%的学校形同虚设,不是被其它课代替,就是变成学生的自习课或写作业课。这一教学方法和国家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忽视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二、对教师的访谈情况 1、遇到的主要困难:认为学校硬件设施条件跟不上的占80%,不懂得如何开展的占70%,没有现成和相应的教材的占60%,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的占30%,家长和社会不支持的占30%。从这些数据

奥鹏-华师15年9月课程考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作业考核试题满分答案

华师15年9月课程考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是指某一学龄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 A.课程目标 B.总体目标 C. 学段目标 D. 活动目标 -----------------选择:C 2. 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中的教师因素不包括() A.教师旧有的观念、习惯 B. 教师的知识结构 C. 教师活动规划与设计能力 D.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 -----------------选择:D 3.校内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员的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这体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 A.因地制宜 B. 多方参与 C.多因素协调 D.预设和生成相统一 -----------------选择:B 4.()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A. 课程资源 B. 课程内容 C. 教材信息 D. 课程目标 -----------------选择:A 5. 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的是( ) A. 教师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 B. 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 C. 教师的自主发展 D.教师的职前培养 -----------------选择:D 6.学校围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会点与威胁点,全面把握课程资源现实性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这属于总体规划的( )。 A.情境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C.综合法

D.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法 -----------------选择:A 7.()是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 课程大纲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 -----------------选择:C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注重建立促进学生()的评价体系。 A. 个性发展 B.动手能力 C.创新能力 D. 全面发展 -----------------选择:D 9.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设计的学生因素不包括( ) A.学生的已有经验 B. 学生的兴趣爱好 C.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D. 教师的教学风格 -----------------选择:D 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过程要突出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 A.识记 B. 参与 C.探究 D.体验 -----------------选择:A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不包括( ) A. 现有资源的直接开发 B. 现有资源的加工改造 C.新资源的培育 D. 原有资源的利用 -----------------选择:D 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中活动过程的撰写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下列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 A.准备阶段 B.反思阶段 C. 活动阶段 D. 总结阶段 -----------------选择:B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教师结合社区资源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进行设计、指导和评价。这体现了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哪种具体能力( ) A. 课程开发能力 B. 教学设计能力

中学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附件

附件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活动方式学段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信息技术 设计制作活动 劳动技术 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1-2年级1.神奇的影子 2.寻找生活中的标 志 3.学习习惯调查 4.我与蔬菜交朋友 1.生活自理我 能行 2.争当集体劳 动小能手 3-6年级1.节约调查与行动 2.跟着节气去探究 3.我也能发明 4.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5.生活垃圾的研究 6.我们的传统节日 7.我是“非遗”小传人 8.生活中的小窍门 9.零食(或饮料)与健康 10.我看家乡新变化 11.我是校园小主人 12.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13.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 介 14.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 则情况调查 15.带着问题去春游(秋 游) 1.家务劳动我能 1.我是信息社会的“原住 行民” 2.我是校园志愿 2.“打字小能手”挑战赛 者 3.我是电脑小画家 3.学习身边的小 4.网络信息辨真伪 雷锋 5.电脑文件的有效管理 4.红领巾爱心义 6.演示文稿展成果 卖行动7.信息交流与安全 5.社区公益服务8.我的电子报刊 我参与9.镜头下的美丽世界 6.我做环保宣传10.数字声音与生活 员11.三维趣味设计 7.我是尊老敬老12.趣味编程入门 好少年13.程序世界中的多彩花 园 14.简易互动媒体作品设 计 1.我有一双小巧手 ――手工纸艺、陶艺 2.我有一双小巧手 ――制作不倒翁、降落伞、 陀螺等 1.学做简单的家常餐 2.巧手工艺坊 3.魅力陶艺世界 4.创意木艺坊 5.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 器 6.奇妙的绳结 7.生活中的工具 8.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 具、车、书包、垃圾箱 等) 1.队前准备 2.入队仪式 3.少代会 4.红领巾心向 党 12 1.今天我当家 2.校园文化活动我参与 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 名人故居、农业基地 4.我是小小养殖员 5.创建我们自己的银行” (如阅读、道德、环保) 6.找个岗位去体验 7.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国防教育场所 8.过我们10岁的生日 9.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10.来之不易的粮食 11.走进立法、司法机关 12.我喜爱的植物栽培技 术 58

2018年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答案

2018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B.因地制宜 C.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与运作 D.安全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系统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B.这两种课程的类型不同 C.这两种课程的性质不同 D.这两种课程有相同的开发途径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B.动手能力 C.实践能力 D.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包括() A.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B.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探究活动 C.实际应用的设计类活动 D.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中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师生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客观论的知识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24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指导和()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和()四大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三条主线的是() A.学生与自我 B.学生与他人社会 C.学生与家庭 D.学生与自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知识性 D.自主性 E.生成性 F.开放性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本课程 5.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B.面向学生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C.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学生发展 D.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不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尊重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B.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特色 C.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D.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学校中哪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或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