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发表时间:2011-11-07T10:44:04.963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谌志刚

[导读]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第一中学谌志刚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他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这么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教师提醒或分析下,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意义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 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 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1. 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经常有许多错解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学生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例1 向V mL FeBr2 溶液中缓缓通入a mol 的Cl2,结果溶液中有 50% 的 Brˉ 被氧化,则原 FeBr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错误解法(大多数学生):

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即

既然Fe2+ 也要被Cl2 氧化,那么Fe2+ 与Brˉ 被氧化是否有先后顺序?哪种离子先被氧化?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ˉ 被氧化50% 时, Fe2+ 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 设计变式题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2 在25 ℃时,用铂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 Na2SO4 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气体a mol,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 Na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变式在25 ℃时,用铜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 Na2SO4 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气体a mol,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 Na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氢气a mol,由于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相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

例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

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反思,我的理解就是:回过头来分析自己言行的对错以及做事的成败得失。通俗地说,反思就是在思想上照镜子,检点自己的言行与做事,即古人所说的“鉴”。众所周知,照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美和丑,高和矮,胖和瘦,还有洁净和肮脏等等。同样道理,反思也有与之相同的功能。古语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说的就是反思的作用吧。普通人反思自己,可以促进个体事业的发展;领导者反思自己,则可以促进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既然反思蕴涵着这么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呢? 还是让我们从刚才的那句古语谈起。 首先,我们要“以铜为鉴”去“正衣冠”。“以铜为鉴”就是要自己观照自己,“正衣冠”就是要纠正自己灵魂的“衣冠”——言行,也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静”。而要“静”,就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没有鸢飞唳天之心,没有经纶世务的虚荣。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心如止水,体察暗流涌动而辨别方向;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如清风浮云,拥抱自然山水而看清前途;只有做到“静”,我们才能洞明世事万物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否则,利欲熏心,幻想一夜暴富平步青云,狂狂然如饿狼癫犬,森森然如地府幽冥,就会铤而走险,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其良知已泯,哪里还会扪心自问?所以,“静”是反思的第一要著。 第二,我们要“以古为鉴”去探究成败的原因。所为“古”,过去是也。相对而言,一切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过去。比如我现在所说的东西,一说出来就意味着成为过去。所谓话一说出便难以收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写出的书,以及人类社会的大小事件,大千世界,哪一样东西既已存在,就是过去,都可作“古”。这些东西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去学习研究,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大凡“古”的,都是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我们掌握的知识多了,就可以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审时度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指导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这个过程,就是运用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静”是反思的主观意识基础,那么“知识”就是反思的客观物质基础。没有知识,反思便成了没有子弹的大炮,打不响的。社会上,有人就是因为没有法律知识而直至押赴刑场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历史上,历代农民起义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找不出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屡战屡败。没有知识的人仿如蛮牛,蛮牛又怎会知道对错呢?知识面越广,反思的面就越广,知识越多,反思得就越深。 第三,我们要“以人为鉴”而“明得失”。人,最难认识的莫过于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难能可贵啊。怎样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作比较。“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与别人一比,便知自己是优是劣了。比较得越多,对自己的认识就越丰满。所以,我们应该多见多闻。从事本专业的,要多接触其他专业的人。身居高位的,要多接触劳动百姓。不要自以为是,要虚怀若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不是什么都去学,好人接触坏人,清官接触贪官,目的是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好地认识自己,求取进步而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语文的,可以去听数学课,音乐课,英语课,体育课……揣摩别人的成败得失,引以为戒。横向比较,是自我反思的最有效方法。 反思,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反思的历史,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反思之中自我完善的一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反思的真正要义。让我们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去创造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吧!

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模板

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靠教师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消化知识”。教师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只关注学生眼前成绩;而应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又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反思性学习以追习反思的成就感为动力。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学习方式,这实质是向更合理的学习实践努力。我们研究反思性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与学校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学生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学生。”“当学生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 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它要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纠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化,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浓,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验: 图文结合,激趣唤起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智慧,明确反思的内容是实践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反思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反思的质量。但我们实施的对象是低年级儿童,如果用成人化的语言表述,用成人化的方式呈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达不到反思的目的。例如,最初我让学生反思自己课上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什么时,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学习方式”,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如,我请学生反思“信息来源的渠道”,而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渠道,孩子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 怎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诵课文的基础,要达到背诵就必须反复诵读。2、抓好范读,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和兴趣。3、朗读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学生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加分激励法,抓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好好书的愿望。4、适时开展朗读小比赛活动。 二、引导正确朗读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丢字、加字、读破句子、前后不连贯,停顿不恰当等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四不两要”: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翘舌,不读错音;二要注意恰当的停顿重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训练过程中我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才能读出感情,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词的音变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啊”的音变,并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变,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顺畅。 三、朗读方式灵活恰当 在朗读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所以朗读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恰当。 第一,想方设法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地给全班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可采用个人自由读、同座轮流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 第二,朗读要求要有层次,步步提高。初读课文时,要求做到读音正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丢字,一字一句读准确,再读时要求读流利,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保证。 第三、抓好范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通过精彩的范读,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注意抓好三种形式的范读。 一种是讲前范读。对于情境性的文章以及较难读的课文,我一般放在课前进行全篇的范读。第二种是讲中范读,在讲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时进行范读。通过范读指导,达到了深入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目的。第三种是讲后范读。通过讲后范读,对全篇课文进行再欣赏品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感受能力,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抓好配合,赢得家长的支持 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单靠在学校里的几节课的指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家里做好初读课文活动。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指导孩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做好签字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书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作者:————————————————————————————————日期: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校长管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尹伟 一、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反思 在学习新课时,学生会带着自己预习的成果、经验来到课堂,并会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就像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阳光下,身高为168厘米的小明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在同一时刻,测得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8米,求旗杆的高度。这时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小明身高与影长的比等于旗杆高度与其影长的比相等,而得出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吗?”像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进行反思,在经过一段时间反思后,师生可以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作图,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这个问题是可以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的。这样的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心投影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机会,给学生适当启发,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反思,让学生学习反思。 二、在题目做错后,学会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和定理掌握不是很扎实,运用上常常会有一些错误,而且学生一旦形成某个错误观念很难改正。比如说,在“三角形的判定”中经常有这样一道以填空题出现的经典题型:在△ABC中,AB=6,AC=8,D是AB上的点,AD=3,E是AC上一点,当AE=?时,△ABC与△ADE相似。学生在解题是经常给的是一个答案:4。而学生给的答案是不完整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误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要求在说好一句话的基础上,能用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 首先,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内容必须接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让学生喜欢听,听后有话想说,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说话能力的前提。因此可考虑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课外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由说说教材内容到说说课外内容,说说生活内容。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的寓言、童话,一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记叙文,或一些能唤起想象描述的诗歌,都可以作为说话训练的内容。选择故事作为说话训练内容,不能单纯地适应学生的口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听听而已。应该注意故事内容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和教育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人有两件宝》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猴自修喷水池》的故事,小猴子修喷水池修了三次,第一次光画图,第二次

光动手,结果没修成。第三次先设计好了才动手修,结果修了一个漂亮的喷水池。听了故事之后学生通过说故事、评故事,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明白了“用手不用脑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的道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往往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着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他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有个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师:请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 师:咱们班王明同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王明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是干什么的?(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个说她妈妈是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管理什么,知道吗?说说。 生:我妈妈在杂货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板书:财务)(又有一生说他爷爷是交警) 师: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 师:能不能根据你的家长的工作情况,用上“管理”这个词说一句话。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反思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反思 贾海英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 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 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 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 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 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 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 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 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 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 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 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 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 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 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 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 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 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 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 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 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 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 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 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 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XXX小学 XXX XXX年XXX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 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进行自觉有效地学习,从而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使自己的学习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训练和培养。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依据 1、课题界定: 关键词:巧用错题即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笔者认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有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财富”,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2、理论依据:

浅谈教学反思能力

浅谈教学反思能力 浅谈教学反思能力 【摘要】:学生和老师都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是在方法上、探究活动中、出现错误时、经验总结时进行反思;而教师主要是通过自我剖析、以教师为镜、以学生为镜、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以及加强反思指导等方式进行反思,并在相互学习中进行反思,反思中互相促进。 【关键字】:学生反思教师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是指对自身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要反思,教师也要反思。所以反思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培养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直接地把握学习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怎么办?产生了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反思活动进行得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平时解题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1、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反思 教学中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就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

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掌握了通过拼、移、转化的方法去思考,在后续的《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已有的知识,反思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得到新知识,这就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发现新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灌输获得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2、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及其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及其培养 【摘要】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反思能力和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那么整个数学过程也许就会成为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体验。 【关键词】反思;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思不是新思想,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 意识,在我国古代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近年来,有关“反思”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但绝大部分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视野中研究得出的一般性结果,或在普遍性结论中辅以学科例子的佐证,而以数学为直接研究对象,对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 养的研究则较少。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认识反思 1989年波斯纳曾提出过一条个体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提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事实上,大凡缺少反思的学习都是低效的学习。大凡没有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所谓反思,是指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是对已形成的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 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促进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善于在学习中质疑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满足常规的思考方法。反思有利于教学更深入,更科学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注重反思 新推出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有两个基本理念值得关注: 1)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概念、结论、技能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记忆、模仿和接受,《标准》还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新”过程。同时,《标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 2)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叶澜先生认为,一个教师反思三年,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反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反思从词义看是内省(内心反省)、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反思包括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德育工作的反思、学校管理工作的反思,而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学的反思。特别是课程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更需要教师做好反思工作。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首先应该搞清什么是教学反思,搞清了教学反思的概念,对如何进行反思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表现从技术上、伦理道德上进行回顾、重视、质疑、分析,自己考察自己,自愿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通俗地说,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批评性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主动关心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结果、手段效率的一种行为,是不断控制、评价、修正自己实践行为的一个过程。要回顾和回忆已有的活动,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它的实质在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使不好的事情以后不再发生,好的做法继续发扬。 二、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至理名言,许多教师有较深刻的体会。 如果一个教师或许工作了20年,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20次重复。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原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为什么只有经验不能成长?为什么经验加上反思就成长了呢?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研究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对象:四年级学生 一、课题的提出:? 1、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学生现状? 但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时候我们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组认真确立了各自的研究子课题,并问卷调查了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对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我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算法和算理不明。? 经调查,有7%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 (2)轻视口算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 (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日记”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数学日记”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高段“数学日记”的应用 【摘要】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未来学习进行思考。针对小学教学中所引发的,缺乏反思的学习行为,本文旨在从数学日记的角度,使学生明确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逐步形成反思性学习。 【关键词】数学日记反思能力培养 进入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后,碰到越来越多这样如下的问题:“老师,我课堂上都听明白,可是一做题目,就不会了”、“老师,数学好难啊,老是些题目,也很没意思呐”、“老师,这些我都会的呐,就是粗心,我也没办法啊”。面对不同层次学生,异曲同工式的本质表现,我强烈意识到,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反思能力淡薄的现象,遇到难题,他们会停滞不前,不懂得去思考:题目好难,难在什么地方呢?课堂上的知识迁移到“面目全非”的题目上后,为什么就没思路去解决了呢?又是为什么总是会粗心大意呢? 在如今这样的数学学习模式中,学生忘记了如何去思考,甚至变得依赖老师和家长,缺乏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勇气和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可想而知。本文旨在探索思考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促进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 一、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都大胆探索、尝试实践数学日记。数学日记不同于语文中的日记,不需要多余的修辞手法、强烈的个人情感抒发,以及各异的体裁。 曾经调查过班级里的学生,“你回家后先做语文还是数学?”结果显示,82.3%的学生回家后先拿出来的是语文。当然这个现象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但至少可从中发现一点: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远大于数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能触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大部分同学喜欢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发生的趣事,愿意与老师分享生活中的烦恼。日记、随笔拉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吸引了多数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反观数学教学,或许情境创设的界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但数学情境的设计,更多地是服务于数学学习,情感最终要回归于理智学习,而在面对难度日趋提高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变得更加手足无措,这样的窘迫只会让学生变得自卑,更别提与老师之间进行情感互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只会变得每况愈下。数学日记的出现,能够发展学生间数学交流的能力,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学生情感投入为契机,以数学日记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古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今有“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等。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这是具有未来指向性的活动。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 数学日记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记录,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系统化,重新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数学日记无疑是在今日提倡教师反思性教学和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之一。 二、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反思能力的几条途径 通过数学日记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建立数学新、旧知识体系间的对比、联系 在数学日记的反思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将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再与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类似的知识进行反思。通过挖掘寻找新、旧知识体系间的相似点、不同点,尝试概括知识规律、解题方法,重新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发表时间:2011-11-07T10:44:04.963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谌志刚 [导读]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第一中学谌志刚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他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这么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教师提醒或分析下,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意义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 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 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1. 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经常有许多错解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学生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例1 向V mL FeBr2 溶液中缓缓通入a mol 的Cl2,结果溶液中有 50% 的 Brˉ 被氧化,则原 FeBr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错误解法(大多数学生): 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即 既然Fe2+ 也要被Cl2 氧化,那么Fe2+ 与Brˉ 被氧化是否有先后顺序?哪种离子先被氧化?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ˉ 被氧化50% 时, Fe2+ 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 设计变式题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2 在25 ℃时,用铂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 Na2SO4 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气体a mol,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 Na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变式在25 ℃时,用铜电极电解一定量的饱和 Na2SO4 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气体a mol,同时溶液中析出b g Na2SO4·10H2O,如果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 Na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氢气a mol,由于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相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 例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4-15 编辑:互联网手机版 向花花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面,结合课改,就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改师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教育的责任在于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要求,承担历史责任。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东城小学吴贤萍 反思就是总结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顺手,教学成绩提高,教师更具有人格魅力。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要场所,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之中。 二、精心备课,力争让教材体现新理念。 如何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备课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创新。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的教学机智,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反思要详细具体,在学习中,广泛吸取教改的新鲜空气,力争解决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三、创设学生喜欢的民主、平等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四、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困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五、对学生倾注全心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