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例

番茄的故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例

——柳林县鑫飞中学杨丹峰

【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题。本节课所揭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的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探索世界的本质、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所以本课实际上是对上一课的延伸和继续。

第二、本节课所揭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论的范畴,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起点,只有深刻理解,牢固树立这一观点,才能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追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哲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哲学的学习比

较抽象,不易理解,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

导和点拨。

三、设计思想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小栏目、身边典型事例、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观

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实践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比较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手拿番茄)

学生:西红柿!

教师:什么味道?

学生:酸的!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同学:吃一口!

(请同学吃一口)

事实上,番茄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番茄的食用之谜。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番茄的故事,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二)知识探究

阅读探究1

人类食用番茄必须了解番茄,必须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比如番茄里面的维生素C会把海鲜中的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毒性相当于砒霜。人类使用番茄是为了获取其中的营养成分,于是人类发明了番茄炒鸡蛋、番茄烧茄子等新鲜吃法。围绕番茄,出现了番茄农场、番茄加工厂,人类围绕番茄高度协作,更新了社会关系。而番茄也由最初的南美洲扩展到全世

界,甚至上了太空。

请阅读课件上的文字,结合课本,说出你的哲学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作答。

教师总结发言:

1,“人类食用番茄”是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人类使用番茄”包含主体“人类”、客观对象“番茄”、手段“食用”,实践三要素都是客观的;番茄和海鲜同吃会中毒,说明实践受到规律制约。可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人类食用番茄”这一实践完成后,主体和对象都发生了物质性变化。可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4,人为了获取营养的目的吃番茄;人类创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新的菜式;围绕番茄人类还创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能动性。

5,人吃番茄是个社会化活动,人类围绕番茄高度协作,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从南美人吃番茄,到全世界人吃番茄,再到人们吃到太空番茄,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阅读探究2

不吃番茄,永远不知道番茄的味道;不种番茄,永远不知道番茄的来之不易。人们发现生吃番茄会产生一些身体不适,于是出现了番茄烹饪技巧。煎炒烹炸甚至液氨冷却让人们感受到番茄这一食物的无穷魅力。可是,转基因番茄的出现让人心存疑惧。不管今天如何争论,时间会给出定论。番茄种植学、番茄烹饪学都是为了让我们种出更好的番茄、吃到更好的番茄。

请阅读课件上的文字,结合课本,说出你的哲学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作答。

教师总结发言:

1,“不吃番茄,永远不知道番茄的味道;不种番茄,永远不知道番茄的来之不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人们发现生吃番茄会产生一些身体不适,于是出现了番茄烹饪技巧。煎炒烹炸甚至液氨冷却让人们感受到番茄这一食物的无穷魅力。”体现了实践为认识出了新问题新要求,实践进步为认识提供了更完备的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可是,转基因番茄的出现让人心存疑惧。不管今天如何争论,时间会给出定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番茄种植学、番茄烹饪学都是为了让我们种出更好的番茄、吃到更好的番茄。”认识为

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归宿。

(三)知识小结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归宿

2)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正确认识推动实践进步;错误认识把实践引入歧途

(四)当堂训练

(2016年新课标文综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板书设计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归宿

2)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正确认识推动实践进步;错误认识把实践引入歧途

【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在对问题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认识,把握概念。在比较、实操中理解知识。作为教师自身素质也要不断提高,尽快向复合型、方向转变,不仅要精通政治学科知识,而且对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亦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注意各学科间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来充实完善政治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