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小组成员:陈景杨、王梓吉

一、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的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再加上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仪器就是色谱仪。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入,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根据被测样品(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固定相和其他操作条件,利用色谱仪的分离系统将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样品量少且速度较快、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分析混合物

的有效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两大类。两者最显著差异就是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气相色谱仅能用于氢气、氦气等少数几种性质相近的气体,而高效液相色谱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种多

样,可通过改变其极性、黏性、pH值、浓度等调节两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而有效地改善分离条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流动相的差异,导致气相色谱仪只能用于被气化物质的分离和检测,而液相色谱的样品无需气化而直接导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特别适用于气化时易分解的物质的分离、分析。

二、气相色谱

三、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它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

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并以高压驱动流动相,同时柱后连有高

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流程是高压

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离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

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

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

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

进行数据分析。与经典液相柱色谱装置比较,它具有高效、快速、灵敏

等特点。

四、发展现状及趋势

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进入2l 世纪以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基础性的创新成果十分有限,但技术性的进步一直在进行着,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仍然十分活跃,以专用色谱柱、自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类试样预处理系统和专用分析系统的标准化与商品化结果,使得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便利。

1.新的固定相的研究和应用

固定相和流动相是色谱法的主角,新固定相的研究不断扩展着色谱法的应用领域,如手性固定相使色谱法能够分离和测定手性化合物;

反相固定相没有死吸附,可以简单地分离和测定血浆等生物药品;小颗粒、高性能微粒固定相的出现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2.色谱柱

色谱柱是色谱法分离分析的一个关键部件,色谱柱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分离分析的速度和效率,目前细内径毛细管色谱柱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同时为了满足各种应用需求,专用色谱柱产品已经出现;

3.仪器方面

(1)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EPC(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

技术已作为基本配置在许多厂家的气相色谱仪上安装,从而为色谱

条件的再现、优化和自动化提供了更可靠更完善的支持;

(2)色谱仪器上的许多功能进一步得到开发和改进,如大体积进样技

术,液体样品的进样量可达500微升;超高压输液泵的使用;检测

器也不断改进,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新型选择性检测器得到应

用;与功能日益强大的工作站相配合,色谱采样速率显著提高,最

高已达到200赫兹,这为快速色谱分析提供了保证;

(3)色谱工作站配备了多种软件平台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拥有强大的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还参与仪器的控制;另外部分工作站已实

现网络化,这为数据远程传输、数据共享和仪器远程控制提供可能;

(4)与应用结合更紧密的专用色谱仪等专用分析系统的商品化是近两

年仪器发展的另一个特点。从石油化工、环境监测、海关到食品检

测各个领域,都有厂家提供相应的专用系统。专用系统的出现,在

客观上大大降低了标准分析方法应用的门槛,为全行业质量指标的

控制创造了基本条件,厂家也由此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5)色谱仪模块化技术的应用,不同模块互相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功

能,使色谱仪功能更加灵活多样,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配备相应模

块,无需更换仪器,减低了成本;

(6)小型化、便携式色谱仪产品已经出现,这种微型便携式色谱仪体积

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分析速度快,保留时间以秒计,适合于有

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既可以作为实验气相色

谱仪,也可以作为在线工业色谱仪,同时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

测限为10级。

4.色谱联用技术

色谱联用技术包括色谱-色谱联用、色谱-质谱联用和色谱-光谱联

用等。

色谱-色谱联用是指多种不同类型的色谱组成的联用系统,又称为多维色谱(Multi-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其主要作用是提高

色谱分辨能力和峰容量。

与光谱仪、质谱仪等分析仪器相比,色谱仪的突出优点是多组分混合物分离、分析能力较强,其分析灵敏度与质谱接近,比光谱仪高,

而且造价低,使用方便,但其最大的不足在于难于分析未知物,因此

将色谱与光谱仪、质谱仪联合使用,优势互补。这种联用技术具有灵

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鉴别能力强的特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

离和鉴定,特别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准确地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

五、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流动相可选择的范围宽,固定相的种类繁多,因而可以分离热不稳定、

非挥发性、离解和非离解以及各种分子量范围的物质。与试样预处理技

术相配合,HPLC所达到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使分离和同时测定性质

上十分相近的物质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分离复杂相体中的微量成分。随

着固定相的发展,有可能在充分保持生化物质活性的条件下完成其分离,HPLC已经成为解决生化分析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由于HPLC具有高分

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利用、流出组分易收集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医药研究、环境分析、无机分

析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曾照芳,洪秀华主编. 临床检验仪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百度百科——色谱法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张胜旺 (华宇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化验室:张胜旺) 摘要:气相色谱技术室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高效快速的分离特点,现在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环保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应用。 一、气相色谱的发展历史:从茨维特1903年发现色谱算起,气相色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从马丁和辛格1941年提出分配色谱和1952年发明气-液色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自1952年世界上第1次创建实用气液色谱法以来,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检测仪器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的学科。气相色谱法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药品质量检验、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随着新型气相色谱仪器、检测器、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气相色谱的应用领域必将越来越广阔。 二、气相色谱的机构原理及特点: 色相色谱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气体样品通过一定的进样方式送入色谱系统后,样品中混合物的各组分在流动相(载气)的带动下,通过称为色谱柱的固定相,利用各组分在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当二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中各组分就会在二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被分离后的单一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系统,获得非电量转换,将化学成分转变成与其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这些电信号的不同来分析样品成分。

2.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2.2进样系统:进样器和汽化室 2.3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2.4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或氢火焰检测器为常见 2.5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2.6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汽化室的温度控制 2.7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三高一快一广 2.8高选择性----能分离性质极为接近的物质,如:异构体、同位素 2.9高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分离测定性质极为复杂的混合物 3.0高灵敏度----微量、痕量组分,样品用量较少 3.1分析速度快----样品准备好后,几分或者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分析 3.2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到环保,石油化工、食品、农药等方面的测定 三、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在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相当普及,从石油勘探、石油加工研究到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把关等。气相色谱技术之所以得到石油和石化行业分析化学家们的欢迎,是由于它的分离和定量能力以及出色的性价比,目前尚无其它类型的仪器分析技术能与之匹敌。 1气体分析 1.1永久性气体分析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电子封装技术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要求在最小影响电子芯片电气性能的同时对这些芯片提供保护、供电、冷却、并提供外部世界的电气与机械联系等。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当前电子封装技术加以阐述,使大家对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 集成电路芯片一旦设计出来就包含了设计者所设计的一切功能,而不合适的封装会使其性能下降,除此之外,经过良好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许多好处,比如可对集成电路芯片加以保护、容易进行性能测试、容易传输、容易检修等。因此对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封装是必不可少的。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芯片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必然会促使集成电路的功能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电子封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种封装方法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本文正是要从封装角度来介绍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封装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但虽然如此,IC的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依旧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国内IC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才能使我国的IC产业逐渐走到世界前列。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大体上说,电子封装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电子封装将由有封装向少封装和无封装方向发展;(2)芯片直接贴装(DAC)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倒装焊(FCB)技术将成为电子封装的主流形式;(3)三维(3D)封装技术将成为实现电子整机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4)无源元件将逐步走向集成化;(5)系统级封装(SOP或SIP)将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一种典型的SOP——单级集成模块(SLIM)正被大力研发;(6)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将高速发展;(7)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正方兴未艾,它们都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展与延伸,是集成电子技术与精密

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制备色谱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色谱分离技术已成为最主要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色谱技术在理论上已从线性色谱发展到非线性色谱,在实践中则从分析规模发展到制备生产规模。 制备色谱并非分析色谱的简单放大,两者有许多不同:分析色谱需要全面地反映样品组成的信息,而不必收集特定组分,洗脱液通常废弃;而制备色谱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目标产物的纯度、产量、生产周期、运行成本等。近几十年来,制备色谱已成为当今高效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前沿技术。 1、制备色谱色谱柱:柱结构与填料 1)柱结构: 色谱柱为工业化制备色谱的核心,目前主要有空管和压缩型两大类。空管柱用匀浆填充技术填装多孔固定相,随着空管柱直径的增大,用匀浆法填充高效色谱柱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压缩柱可分为径向、轴向及环形膨胀三大类,其中轴向压缩柱又分为静态和动态。20世纪90年代初COLIN等开发了动态轴向压缩柱(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简称DAC),采用活塞装柱(匀浆填充),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柱床压缩状态以确保其稳定性。动态轴向压缩柱在使用过程中,活塞始终产生一定的压力压缩填料,随时消除产生的死空间。活塞与顶端法兰均配有多孑L不锈钢滤板及能使样品及洗脱液在柱截面上均匀分布的分散器。液流分散器保证了大量样品尽可能地瞬时分散在柱截面上,进而快速均匀进入柱床,克服了柱中心样品局部过浓的现象,保证了色谱柱的高效。 2002年4月法国NovaSep公司成功地安装了目前工业生产中最大的制备色谱柱,内径已达到1 600 mm,柱长4 m,其中填料用量4 000 kg,流动相用量6 000 L,整个柱的体质量为36 000kg。DAC法填装的色谱柱柱床均匀、性能稳定、密度高、柱效高。目前采用DAC 工艺装填的色谱柱已经开始商品化。 2)填料: 填料是工业制备色谱的血脉,填料的选择和利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到IPC中。填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决定了色谱的分离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制备色谱中的填料具有如下特殊的要求。 (1)机械强度高:填料需要承受很大的机械压力,因为填料在IPC使用中,需要经常装卸,机械性能差的填料经受不住反复填充,它们易破碎,产生细颗粒,降低柱渗透性,甚至堵塞滤片,造成流速分布不均匀,影响分离产物的纯度,最终在系统中产生极高的柱压而无法继续使用引。 (2)负载量大:在IPC中,填料的负载量越大,则单位体质量填料可处理的原料量就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综述上课讲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 望综述

课程报告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未来展望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 ********* 学号: 14********* 专业: ***************** 指导教师: *******老师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是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无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毫无疑问,电力电子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1] 电力电子技术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 1.1半控型器件(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硅晶闸管(SCR),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此后,晶闸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器件容量越来越大,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并产生了各种晶闸管派生器件,如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但是,晶闸管作为半控型器件,只能通过门极控制器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要关断器件必须通过强迫换相电路,从而使整个装置体积增加,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另外,晶闸管为双极型器件,有少子存储效应,所以工作频率低,一般低于400 Hz。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1.2全控型器件(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实际需求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此外,这些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这些优点使电力电子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电力电子器件的新发展 为了解决MSOFET在高压下存在的导通电阻大的问题,RCA公司和GE公司于1982年开发出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并于1986年开始正式生产并逐渐系列化。IGBT是MOS?FET和BJT得复合,它把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的优点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集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使之很快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与IGBT 相对应,MOS 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都是MOSFET和GTO的复合,它们都综合

气相色谱法附答案

气相色谱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气相色谱柱的老化温度要高于分析时最高柱温_____℃,并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色谱柱要与_____断开。答案:5~10 检测器 2. 气相色谱法分离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沸点差别越小、极性越相近的组分其保留值的差别就_____,而保留值差别最小的一对组分就是_____物质对。答案:越小难分离3.气相色谱法分析非极性组分时应首先选用_____固定液,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出峰,如烃和非烃混合物,同沸点的组分中_____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答案:非极性极性4.气相色谱法所测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氢键力实际上也是一种_____力,氢键力在气液色谱中占有_____地位。答案:定向重要 5.气相色谱法分离中等极性组分首先选用_____固定液,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流出色谱柱。答案:中极性 6.气相色谱分析用归一化法定量的条件是______都要流出色谱柱,且在所用检测器上都能_____。 答案:样品中所有组分产生信号 7.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要选择一个适宜的__,并要求它与其他组分能__。答案:内标

物完全分离 8.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浓度型检测器有_____和_____。答案:热导检测器(TCD)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9.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_____和_____。答案:氢火焰检测器(FI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10. 电子捕获检测器常用的放射源是_____和_____。答案:63Ni 3H 11. 气相色谱分析中,纯载气通过检测器时,输出信号的不稳定程度称为_____。答案:噪音 12. 顶空气体分析法是依据___原理,通过分析气体样来测定__中组分的方法。答案:相平衡平衡液相 13. 毛细管色谱进样技术主要有_____和______。答案:分流进样不分流进样 14. 液—液萃取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时,可用______法。即用添加_____来减小水的活度,从而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答案:盐析盐 15.气相色谱载体大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答案:无机载体有机聚合物载体

谈气相色谱方法原理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谈气相色谱方法原理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摘要 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进入2l世纪以来,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基础性的创新成果十分有限,但技术性的进步一直在进行着,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仍然十分活跃,以微柱阀切换、专用色谱柱和自控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类试样预处理系统和专用分析系统的标准化与商品化结果,使得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便利。目前,气相色谱技术已在石油、化工、环保、药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GC)仪器分析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正文 近年来由于分析仪器的迅速发展以及食品科学本身的发展,仪器分析在食品研究上应用日趋广泛。仪器分析法即是用精密分析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大致包括: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其中,色谱分析法以其具有高分离效能、高检测性能、分析快速而成为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而气相色谱法是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1)分离: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或脱附;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于是,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较难被吸附的组分随载气较快地向前移动,较易被吸附的组分则随载气较慢地移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就彼此分离。 (2)检测:质量型检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FID)、火焰光度检测(FPD),浓度型检测——热导检测(TCD)、电子捕获检测(ECD)。 2.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罗马人曾采用一块布或一片纸来分析染料与色素,大约在100多年前,德国的化学家Runge 对此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使其具有更好的重现性与定量能力,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纸色谱技术。 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Tswett 采用碳酸钙作吸附剂,石油醚为洗脱剂,分离了植物色素,1903 年他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 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但由于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长时间内未引起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 和Lederer 采用类似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 多种色素,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应用。 1940年Martin 和Synge 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1941 年他们提出了用气体作流动相的可能性。 1952年James 和Martin 发明了气相色谱法,因而获得195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7年Golay 开创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

依据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职校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孙静晶张鹏汪鲁才 孙静晶(1986-)女河南新乡人,助教,本科,电子技术教育,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教师,458030;Sun Jingjing (1986 -) female Henan xinxiang, assistant professor, bachel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education,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458030 张鹏(1989-)男,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汽车维修专业,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458030;Zhang peng (1989 -) male, hebei zhangjiakou, graduate, professional car maintenance, 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458030; 汪鲁才(1969-),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410081;Lu-cai wang (1969 -), male, macheng hubei, professor, postgraduate tutor, D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410081 摘要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是电子行业,从日常生活到现 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例如电 子计算机、通讯机、雷达、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计算机,录音机、 录像机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 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 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提供了众多的 就业岗位。文章依据调研和分析了最近 5年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现 状,然后以湖南长沙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地区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行业现状电子产品 一、近五年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近五年年

高效液相色谱发展现状及前景

高效液相色谱发展现状及前景 液相色谱分析是指流动相为液体的色谱技术,是色谱法中最古老的一种,但通过改进填料的粒度及柱压,在经典的液相柱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的塔板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这种色谱技术被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以往常用的薄层色谱等方法因其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重现性差而不能满足现代中药的需要.高效液相色谱正是以其稳定.可靠.高效的特点成为中药研究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碱.皂苷.黄酮.蒽醌.香豆素等各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近年来对高效液相色谱监测中药的研究非常多,由于高效液相色谱集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优势于一身,无论柱效.选择性还是分析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了它们,近年来对高效液相色谱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使这项技术日臻完善. 1 高效液相色谱发展近况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考虑试样的预处理和分析柱.检测器的选择.在试样的预处理上,日前兴起的固相(微)萃取使得许多含量低的成分得到精制提纯,从而适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而孙新国采用逆流萃取测定川芎嗪含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药中有些紫外吸收弱,或无特征紫外吸收的成分,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灵敏度和分离度都不尽人意,利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法可使这些成分较精确地测定出来.对于极性大.脂溶性差物质,在YWGCl8柱上不易保留,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降低其极性,延长柱上的保留时间,取得较好的分离较果.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这两个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在线连接在一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分析手段,但是它从形成伊始就存在着问题:从液相色谱流进质谱时,流动相的变化.溶剂的组成.高温高压离子化的问题制约着这种联用技术发展,大气压离子化接口具有去除溶剂和离子化的双重功效,它的引入,使得该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喷雾离子源是一种软电离技术,一般只生成(M+H)+和(M-H)-两种分子离子峰,选择性监测(mz)190的负分子离子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专一性,满足了低浓度药物研究的需求.由张莉等人研究的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步测定葛根素和阿魏酸两种指标.通过实验证明:如果选择合适的柱温等色谱条件,乙醇作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分析中药及中成药中有效成分,既安全又准确.结构相似的物质,普通的检测器难以检测出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可以有效地测定黄连粉中仅差一个基团的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收集,再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影响因素多,测定复杂,改进后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则可以不经衍生化和收集分离物,只经化学处理除杂,浓缩后直接进样即可.用该法测定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测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也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于只有紫外末端吸收,用紫外检测时灵敏度低,基线易漂移,示差折光检测其易受外界条件干扰,蒸发散射检测器能克服以上不足,响应值只与样品质量有关,其信号相应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化合物,质量相同则信号相应基本一致.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是基于不挥发样品分子对光的散射程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所含基团性质无关.只要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参数,便可使流动相和溶剂完全气化,不产生信号,而样品中的各个组分以不挥发粒子存在,对光有散射,以被检测出来.因此,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可用于含不同基团的多组分同时分离.

(完整版)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文由jschen63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主要内容 微电子技术概述;微电子发展历史及特点;微电子前沿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2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3 工艺流程图 厚膜、深刻蚀、次数少多次重复 去除 刻刻蚀 牺牲层,释放结构 多 工艺 工工艺 2010-11-26 工 5 微电子技术概述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6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70 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电路时代;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7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 超高速: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 万个晶体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辐射面广: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微电子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

色谱连用技术

色谱联用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HPLC–MS联用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结构鉴定以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以及GC/ MS在中药材鉴定、中成药分析、药效学研究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极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HPLC–MS GC/ MS 鉴定分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and HPLC - MS dete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ngerprint is established,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GC/M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research prospects. Keywords: HPLC - MS analysis of GC/MS identification 色谱联用技术,就是采用色谱技术将复杂体系加以分离,再用红外光谱、质谱或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或光谱学等的技术分别提供其结构信息,这为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色谱联用技术包含了多种联用方式和技术,色谱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色谱(CE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几种分离手段同四大谱即质谱、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光谱的分别联用组成了色谱联用技术的丰富内涵,此外还有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应用。由于对复杂体系分析信息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各种联用均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色谱与质谱的成功联用,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另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广泛应用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气相色谱/原子光谱(GC—AS)、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质谱联用(LC—DAD—MS-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等。色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样品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药物方面等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本文着重介绍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 1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HPLC - MS 主要由高效液相色谱仪、接口、质量分析器、真空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混合样品通过液相色谱系统进样,由色谱柱分离。从色谱仪流出的被分离组分依次通过接口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处并被离子化,然后离子被聚焦于质量分析器中,根据

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与展望

高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离工具。本文主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基础、基本装置,和在生化制药方面的应用,并对高效液相色谱的最新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展望 天然有机物和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极其复杂的、含量甚微的产物中分析和分离各种产品。随着科学的进步,某些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生物药品,尤其是注射药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等,都需要高度纯化;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定性在新药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经典的分离方法,如萃取、结晶等单元操作很难满足药品的生产和商业要求。色谱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了生物制品纯化和生化物质分析的关键单元操作。高效液相色谱对分离样品的类型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样品还可以回收。由于对挥发性小的或无挥发性、热稳定性、极性强,特别是那些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物质提供了非常合适的分离分析环境,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学、临床等。目前它已经成为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的有力工具。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到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高效液相色谱都具有可观的分析分离能力。 1. 基础理论 从色谱技术的出现以来,人们对色谱理论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理论。比如: 1.平衡色谱理论。1940年由Wilson 提出,该理论认为在整个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 2. 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R )。该理论适用于除体积排阻色谱以外的各类液相色谱的保留模型。认为在色谱保留过程中,当一个溶剂化的溶剂分子被溶剂化的固定相吸附时,在溶质和固定相的接触界面上必然要释放出一定计量的溶剂分子Z 。 3. 踏板理论。该理论将色谱过程比拟为蒸馏过程,把色谱柱看成是由一系列平衡单元-理论踏板所组成。在每一个踏板高度内,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能瞬间达成。 4. 双膜理论。把流动相和固定相看成是两块相互紧密接触的平面薄膜,整个传质阻力为流动相膜的传质阻力和固定相膜的传质阻力所构成,界面处无阻力,组分在界面接触处达到平衡分配。 5. 纵向扩散理论。由Amundson 等人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该理论认为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流动相的轴向扩散是影响色谱区域谱带扩张的主要因素,而有限的传质速率对区域谱带扩展没有影响。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液相色谱柱的分离度用下列公式表示。 ()()1114++-=k k a a n R 式中:R-液相色谱柱分离度; n-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表示; a-溶剂效率,是固定相对某两个混合物分离能力的表征;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小组成员:陈景杨、王梓吉 一、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的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再加上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仪器就是色谱仪。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入,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根据被测样品(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固定相和其他操作条件,利用色谱仪的分离系统将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样品量少且速度较快、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分析混合物 的有效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两大类。两者最显著差异就是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气相色谱仅能用于氢气、氦气等少数几种性质相近的气体,而高效液相色谱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种多 样,可通过改变其极性、黏性、pH值、浓度等调节两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而有效地改善分离条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流动相的差异,导致气相色谱仪只能用于被气化物质的分离和检测,而液相色谱的样品无需气化而直接导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特别适用于气化时易分解的物质的分离、分析。 二、气相色谱 三、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它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 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并以高压驱动流动相,同时柱后连有高 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流程是高压 泵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离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 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 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力大小的不同而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 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数据处理与记录系统 进行数据分析。与经典液相柱色谱装置比较,它具有高效、快速、灵敏 等特点。 四、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从1903年气相色谱仪被发现至今,用气相色谱法对物质进行测量分析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气相色谱仪技术由于其分离质量不断提高、检测速度普遍加快、机器微型化、成本降低的特点逐步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本文在我国气相色谱仪市场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对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按照现有的气相色谱仪的实际应用对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 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 1906年茨维特创设色谱法以来,关于气相色谱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虽然色谱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直到1952年气相色谱的发明(GC ),才使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该发明使气相色谱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等不断发展成熟,而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使气相色谱的应用可以向石化以外的多行业延伸。 气相色谱强大的分离能力,加之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逐渐向快速检测、高度分离、高准确性、微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使其走出实验室向广大的社会生产生活领域迈进,我国也走过了机械式、光电转盘式、数字分频电子式、现代计算机式的发展过程,当权威的国际离子色谱会议(International Ion Chromatography Symposium )把微型化色谱柱的研究作为其重要的议题之一时,微型气相色谱仪的研发就成为了当前气相色谱技术的流行发展趋势和学术界主流研究方向。 从1952年气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气相色谱仪已经成为了物质分析检测类仪器领域中的佼佼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对气相色谱仪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一科技成就甚至一定程度可以代表色谱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值。其从诞生到成熟的经历也可以代表气相色谱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2 我国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气相色谱仪的市场广泛,中国市场是世界气相色谱仪竞争的重点区域,国外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其知名品牌有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戴安等,这些企业一方面活跃了中国气相色谱仪市场,另一方面为我国学习和自主研发气相色谱仪提供了契机,并且使我国气相色谱仪市场呈现出独特特征。 2.1 国产气相色谱仪技术水平分析

浅议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议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增加了汽车功能,使得汽车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属于高技术产品,对于这种行业来说,电子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加大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大意义。 标签: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 现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快速,技术水平成熟。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先进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更加常态化。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应用到电子信息技术中,特别是在一些高品牌汽车,人们享受着汽车电子服务带来的便捷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中。人们在开车时可以观看视频、听CD播放、卫星定位、发送邮件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生活。 1.1电子产品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汽车安全装置中,ABS系统与ASR系统是其重要结构。汽车在行驶时,ABS 系统能够避免汽车制动过程中车轮被抱死,该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车轮运营被抱死,故障发生。ABS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提升了车辆制动可操作性与方向控制,防止出现追尾、侧滑问题,拉近了制动距离。经过汽车制动系统与控制发动机转矩途操控驱动力,成为ASR系统的结构原理。汽车发动过程中,缩减由于加速引发汽车驱动力,避免路面和轮胎驱动力摩擦发生车轮空转打滑状态,确保汽车的方向可操作性使汽车运营处于最佳驱动力状态。 1.2电子导航成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标志 电子导航是电子地图与GPS接收机重要结构,利用导航系统定位发挥GPS 接收卫生信号功能。经过计算汽车经纬度位置和计算机电子地图辨别对应后,自主匹配;计算机系统内显示汽车运营方向与运行轨道,便于人们掌握汽车驾驶状态。另一方面,电子导航系统还具有交通监理监控与车辆定位、导航服务。 1.3防盗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现如今,汽车盗窃已经屡见不鲜,而防盗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由此,汽车防盗技术成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准;防盗系统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汽车安全性,将防盗系统安装与电动车、货车上能够提升车辆安全性,避免被盗。由于其具有一定防盗性能推动了防盗产品的发展,电子防盗产品包含机械式电子防盗产品、电子式、GPS式防盗系统,在今后发展中将逐年增长,在汽车防盗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他为了分离植物色素,将植物绿叶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装有碳酸钙粉末的玻璃管中,并用石油醚自上而下淋洗,由于不同的色素在碳酸钙颗粒表面的吸附力不同,随着淋洗的进行,不同色素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一圈圈不同颜色的色带,使各色素成分得到了分离。他将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在此后的20多年里,几乎无人问津这一技术。到了1931年,Kuhn等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分离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方法。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在分析化学领域,色谱法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早期的色谱技术只是一种分离技术而已,与萃取、蒸馏等分离技术不同的是其分离效率高得多。当这种高效的分离技术与各种灵敏的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后,才使得色谱技术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几乎可以分析所有已知物质,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色谱法的优点 分离效率高。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性质类似的化合物可在同一根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能解决许多其他分析方法无能为力的复杂样品分析。 分析速度快。一般而言,色谱法可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复杂样品的分析。 检测灵敏度高。随着信号处理和检测器制作技术的进步,不经过预浓缩可以直接检测 10-9g 级的微量物质。如采用预浓缩技术,检测下限可以达到 10-12g 数量级。 样品用量少。一次分析通常只需数纳升至数微升的溶液样品。 选择性好。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离模式和检测方法,可以只分离或检测感兴趣的部分物质。 多组分同时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20min左右),可以实现几十种成分的同时分离与定量。 易于自动化。现在的色谱仪器已经可以实现从进样到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操作。 2. 色谱法的缺点 定性能力较差。为克服这一缺点,已经发展起来了色谱法与其他多种具有定性能力的分析技术的联用。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