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安平179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

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西部钻井公司)代管的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冒用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队号,该队为民营队),其施工的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安平179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发生井场油气着火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和井口附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一、基本情况

(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1.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简称采油六厂)设有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8个、基层单位15个(其中采油作业区8个)。地跨三县(陕西定边、吴起,宁夏盐池),油区总面积3244

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胡尖山、姬塬油田部分油藏38个区块的开发管理。目前,全厂共有各类站点107座,油水井4281口,日产油6368吨,平均单井日产1.93吨。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

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长油〔2013〕285号文件,组建了采油六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33人;业务部门包括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室;一名项目副经理及钻井工程室负责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钻井生产管理,目前管理32支钻井队施工。

在六厂项目组施工的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固井队伍均是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委托招标公司通过招投标进入。

3. 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

2012年9月,根据长城钻探﹝2012﹞95号文件,成立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作为二级单位管理,主要业务为代管民营钻井队伍、自营钻机生产经营管理及长庆石油工程监督服务。2013年,经长城钻探及集团公司核准,在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原有人员及资产设备基础上,于11月15日注册法人公司,成立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与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一机构、两块牌子),为长城钻探下属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注册

地为辽宁省盘锦市,2013年12月1日以新公司的名义正式运营。

目前长城西部钻井公司用工总数1040人,其中管理岗位68人,操作岗位972人。共有自营钻井队26支,代管民营钻井队82支。

4.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2014年2月25日下发长西钻〔2014〕5号文件,成立靖边项目部,编制定员8人,其中项目经理(科级)1人,项目副经理1人,工程技术、井控管理3人,安全生产、外部协调3人。负责长庆油区市场各甲方关系协调、代管民营钻井施工队伍的安全监督、工程技术支持及井控管理、协助合同签订与结算、督促施工队伍的资料上交等工作。

5. 长城40609钻井队

“长城40609钻井队”是一支民营钻井队,钻机型号为ZJ40J,隶属于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经理王天贵),2014年5月7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与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签订《钻井工程承包合同》。目前施工安平179井的队伍人员于2014年3月开始组建,队长刘守勇由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王天贵通过私人关系聘任,并全权负责招募井队人员,井队共有员工31人,其中:副队长2人,技术员1人。

6. 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

经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委派,长城钻探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简称长城第三监督部)进入长庆油田采油六厂,代表甲方实施监督作业。长城第三监督部设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四个专业,总人数7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钻井专业38人,试油专业15人,测井专业6人,录井专业17人,对钻井作业实行单井驻队监督。

(二)安平179井基本情况

安平179井位于陕西省定边县杨井镇冯湾村姬塬油田安83井区南部。该区块目的层段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2致密油层,油层埋深2190米,平均厚度15米,平均孔隙度8.9%,渗透率0.17毫达西,地面原油密度0.83 g/cm3,粘度4.3mPa·s,原始地层压力16.5MPa,原始气油比69.3m3/t。该井为水平采油井,设计井深3339米,垂深2374米,水平段长800米,钻井工程设计为油井一级风险井,安装2FZ35-35防喷器组合。

该井于2014年7月16日一开,311.2mm钻头钻进至471.86米,下入244.5mm表层套管。7月19日二开,8月4日215.9mm 钻头钻至井深3411米时发生井漏,漏失60方,漏速8~9m3/h,钻井液密度1.16g/cm3,粘度60秒,进行随钻堵漏后继续钻进,钻至井深3467米完钻。完钻垂深2380.32米,水平段长866米。8月5日电测直井段,至8月7日水平段对枪测井,由于堵漏后循环不彻底无法对枪测井,钻井队请示六厂项目组后改为脉冲测

井。8月8日8时许,下脉冲测井钻具至井深3420米时发生井涌,井口喷出钻井液,喷高2~3米,当班人员关井观察,套压立压为零,开井循环正常。钻井队请示六厂项目组同意该井免电测,9日23点下钻通井到底,循环起钻。10日起出通井钻具,将封井器半封闸板由5寸更换为5寸半套管闸板,12点开始下139.7mm油层套管。

二、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一)事故经过

8月11日13点30分,该井下入139.7 mm油层套管3449.80米。由于本井采用芯轴式套管头,芯轴式套管悬挂器坐在套管头下部本体内,密封了油层套管环空(阻断了循环泥浆通过封井器和节流管汇通道),采取在套管头下本体旁通阀接高压软管至地面排污池进行固井前循环,循环排量10 l/s,循环时间1.5小时。

15点30分,钻井队关闭套管头旁通阀进行观察,与固井队协商固井事宜。

16点30分,固井队接好固井管线进行例行检查时,固井工程师马学如发现停泵后高压软管出口有溢流并有油花,为保证固井质量和井控安全,要求钻井队先循环压稳井然后再固井,钻井队不同意。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钻井队向六厂项目组报告有油气浸,项目组主管钻井的副经理王安成决定先循环压稳井后再固井,并要求长城第三监督部钻井副总监杨殿清落实。钻

井队因现场储备加重材料不够,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准备配浆。

18点30分,加重材料到井后,钻井队配制密度为1.18 g/cm3的钻井液70方。

19点,钻井队打开套管头旁通阀,单凡尔排量10 l/s循环至21点,注入60方钻井液,停泵观察,出口依然有溢流。随后,继续配制密度1.18 g/cm3钻井液35方。

21点37分,钻井队开泵循环。

21点40分,距井口15米左右的排污池发生油气闪爆着火,着火范围为排污池。着火后司钻停泵紧急撤离井场,其他人员全部跑出井场。

23点40分,火焰顺高压软管燃烧至距井口8米左右。

8月12日2点,火焰燃烧至井口,火焰高15米左右;3点30分井架倒塌。17点30分,进行现场灭火降温,火焰扑灭。

(二)应急处置

8月11日21点40分发生闪爆后,钻井队人员全部撤离井场,撤离时没有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切断油气混合物喷出通道,没有关停柴油机、发电机,钻井队队长在向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天贵汇报后,清点了人数并集体转移到安全地带。固井队人员撤出井场观察火情后又及时返回井场,拆卸管汇,将9台固井车辆开出井场,人员车辆安全撤离。

21点50分(着火十分钟后),井队干部、驻井监督分别向六厂项目组、长城第三监督部、靖边项目部和119报警,上述单

位随即分别启动了应急预案。

22点30分~23点左右,采油六厂副厂长兼项目组经理唐华、副厂长陈自省,项目组副经理王安成、第三监督部总监陈康苏、副总监杨殿清等相继到达现场,成立了以唐华为组长、陈自省为副组长的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并调动部分消防、工程车辆及应急物资到现场。因现场联系不上钻井队人员,在场的驻井工程监督张大锁对井上情况和处置不清楚,现场应急领导小组考虑灭火后不能及时压井而导致气体扩散爆炸和环境污染,由此带来的疏散周边居民和施工作业复杂等次生问题,主要进行了井场外警戒、清场和持续观察工作。

8月12日0点50分,靖边项目部经理李爱国等人到达现场,成立了现场抢险处置小组,甲乙双方就物资调配、协助消防、检测警戒、处置方案等开展情况进行了沟通。8月12日2点,8辆消防车就位开始灭火施救,因水源不足,灭火不成功。此时火焰蔓延至井口,火焰高15米左右;3点30分井架倒塌。6点采油六厂厂长唐鑫自西安赶到现场,组织现场清障,为灭火和压井做好准备。

17点30分井场火势逐渐变小,火焰被扑灭,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实现关井,险情解除。

8月14日15点,现场完成油层套管固井。

三、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由安

全环保与节能部、工程技术分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紧急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后续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调查组先后与长庆油田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采油六厂、六厂项目组、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天通实业有限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长城第三监督部等单位相关人员问询谈话38人次,查阅各类管理文件和施工记录72份,并组织技术分析,查清了事故经过和原因。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由于钻井队违章操作、处置不当导致的责任事故。

(一)直接原因

该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井内返出的钻井液直接排放到排污池,钻井液中含有的烃类混合物和伴生气在排污池聚集一定浓度闪爆着火,引燃排污池表面的油气混合物,火焰从排污池顺高压软管燃烧至井口,导致井架坍塌损毁。

(二)间接原因

1.钻井队在完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循环不充分,导致地层油气侵入井筒,形成溢流。9日下通井钻具至井底,开泵循环约50分钟,泵入钻井液约90方后起钻。因井筒容积约130方,循环钻井液量不够,致使水平段被地层油气污染的钻井液未完全循环出井筒,井内液柱压力降低,地层油气继续侵入井筒。

11日油层套管下至距井底400米时,采用2个凡尔循环约

1.5小时,泵入钻井液约108方,水平段被油气污染的钻井液仍未被排出井筒。油层套管下至距井底约60米时,井口出现溢流,未引起重视。套管下完后,开泵单凡尔循环1.5小时,泵入钻井液约54方,未节流控制,进一步造成地层油气侵入井筒。停泵后,井口出现溢流。

2. 循环压井时间滞后,导致油气运移并聚集在井口附近。11日井口出现溢流后,因井场加重材料储备不足,钻井队关闭了循环通道3小时左右,致使侵入井筒的油气上窜并聚集。随后,采用单凡尔开泵循环压井,约2小时泵入60方钻井液,不仅将水平段新被油气污染的钻井液推到直井段,而且使上部井段聚集的油气混合物接近井口。停泵观察仍有溢流,未采取有效措施。

3. 油气混合物高速喷出,在高压软管出口处爆燃,引起排污池起火。21点37分再次开泵后,由于井内油气在井筒内膨胀上窜,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从高压软管出口处瞬间喷出,发出爆响,在气流冲击波作用下,夹杂的岩屑与管口金属等物品撞击产生火花,致使喷出气体和排污池表面的油气混合物闪爆着火。

(三)管理原因

1. 钻井队未认真执行井控实施细则规定和设计要求,在关键作业环节存在严重违章行为。调查认定,该钻井队没有按要求执行坐岗制度、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和申报审批制度、井控例会制度等井控安全管理规定,钻开油气层和完井作业阶段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短程起下钻、低泵冲实验,井队技术员和岗位员工也不

具备正确执行上述要求的基本能力,致使井控关键环节严重失控。钻井队在本井完井作业期间,没有按照井控要求对全井段认真通井和循环,没有建立井内压力平衡,致使866米水平井段反复发生油气侵并发展为溢流,甚至把溢流当气侵用错误方法处理。下套管前后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好泥浆性能和储备泥浆材料,数次关井等待压井材料,加重井下复杂。一系列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放任油气在环空聚集,形成气柱上移至井口,最终导致本次事故发生。发生事故后井队没有可执行的预案,没有组织实施正确的关井应急处置措施。

2. 钻井队人员素质低下,缺乏工作经验。整个钻井队人员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既不成建制也没有进行过工作磨合,对钻机、地质条件、工作环境都不熟悉。钻井队长刘守勇是通过私人关系从长城钻探原32996钻井队副队长岗位介绍来的;钻井队副队长赵俊杰是1995年复员招工到井队,本井开钻前借休假之际通过刘守勇临时借用到40609队;技术员任卫国是以前在中原油田买断的钻工,只有技校文化程度,通过刘守勇招募到该队,他认为压井就是将重泥浆充满水平段就能压住井;泥浆工孟永峰此前跟随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天贵从事过本工种工作,属于王天贵指定人员;其他钻工则由刘守勇个人全权招募承包组建,除部分人员以前曾作为劳务派遣工从事过钻井作业外,还有一些人员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根本没有接触过钻井作业,需要取证或换证。这些人原计划于2014年3月在辽河石油

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参加15天培训,但由于项目急于开工,未等培训结束便匆忙上岗。问询了解到,全队人员没有ZJ40钻机工作经验,以前多是在老型号的大庆130钻机工作,对该钻机操作、该地区井控要求以及处理井下复杂情况等没有经验,同班组成员之间互相不认识。如场地工张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一直在老家务农,上岗前仅在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经过短期培训,未取得操作证书,便到岗工作;作为当班坐岗工,专业知识匮乏,不知道如何监测钻井液体积变化量,不了解油气侵含义,形同摆设;钻井队不组织学习,班组人员工作交流极少,目前为止张伟只认识队干部和司钻,同班其他人员均不熟悉。

3. 钻井队纪律松懈、管理混乱,错失关井时间,应急处置不当。当井队下完套管循环出现溢流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压井措施(上提套管柱,畅通环空通道;关闭封井器和套管头旁通阀,通过节流管汇节流循环压井),对井涌可能导致的油气喷出、井场着火等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溢出的油气在远离井口的排污池闪爆着火后,当班队长、司钻及当班人员立即慌忙逃跑。人员撤离后也没有研究关井、灭火方案。一是错失了关井时机,由排污池着火逐渐演变成井口着火,并烧倒井架;二是由于井队人员撤离后失去通讯联系,导致救援人员到来后,对井场情况不熟悉,无法组织和制定有效的压井和灭火方案,造成事故扩大。

4. 监督人员能力、素质不高,在处理复杂情况、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该队驻井监督张大锁在2009

年调入监督部前,尽管在井队工作过31年,但主要在井队从事炊事员、柴油机工、场地工等岗位,从未有在钻台上的工作经历,更没有钻井工程技术工作经验。对工程出现的复杂情况,既不懂又不明白,所以对钻井队的违章行为无法进行制止和有效监督。从调查情况看,部分监督人员业务不熟、技术素质不高、监督能力不强,当钻井过程中出现一些关键技术措施问题或是几方争执的业务问题时,提不出解决方案,缺少经验和技术,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在突发事件处置上缺少组织协调职责和能力,没有应急预案与措施,不能完全履行甲方监督职责。

5.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投标违规,使用无资质的民营钻井队从事钻井作业。长城西部钻井公司未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招标管理办法》(中油物采〔2012〕570号)及有关招投标规定,冒牌借用正规钻井队队伍及人员资质顶替投标,中标后换用没有资质的套牌队伍进行施工。调查核实,长城西部钻井公司投标及接受招标检查时所用钻井队资质,均是借用长城钻探公司40609钻井队人员及资质,中标后又与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签下钻井承包合同,用民营钻井队冒用40609钻井队从事钻井作业,特别是从事高风险水平井的钻井作业,为这次事故埋下严重祸根。

6.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没有认真履行承包商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失控。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在违规使用民营钻井队工作中,无论是该公司还是该公司的靖边项目部,也都没有严格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油安〔2013〕

483号)及有关规定,加强“五关”管理(资质关、HSE业绩关、队伍素质关、施工监督关和现场管理关)。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将代管民营钻井队伍的监督监管、工程技术支持及井控管理职责交给该公司靖边项目部履行,但调查发现目前靖边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技术能力、实际职能定位都不能有效履行这些职责。项目部主要忙于代管民营钻井队关系协调、合同签订与结算、督促施工队伍的资料上交等工作,相关人员没有意识、时间、能力对现有分散在长庆油区的34支钻井队的生产过程和井控安全实施有效管理控制。从该队的施工过程来看,公司、项目部对该钻井队从事一级风险井的过程监督、井控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7. 六厂项目组钻井管理人员少,缺少钻井管理工作经验,对钻井作业过程管理及监督力量薄弱。钻井工程室编制3人,加上分管钻井的项目副经理王安成共计4人,负责采油六厂全部282口产建井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实施管理,项目副经理王安成只是在今年才开始分管钻井管理工作,钻井工程室的其他3人中,一人负责生产协调和现场检查,一人负责井场验收和水源井管理,一人负责钻井信息资料收集和生产调度。这些人员既无钻井工作实践经验,又无钻井工程技术管理经历,也无时间对井队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管理。项目组主要精力放在协调钻井进度上,没有依照集团公司对承包商的相关管理规定对井队资质、施工技术能力进行严格审核。另外,对油井施工没有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管控,对风险井没有制定风险管控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对

钻井作业中涉及的多单位、多业务合作,缺少统一的综合协调,没有制定和细化有关管理制度,项目组、驻井监督、钻井队及有关各方各行其是,致使事故发生时,出现多头管理,无法统一指挥和协调,小事件引发大后果。

8. 井控意识不强,井控素质不高,对“一级风险井”管理不到位。调查发现甲乙方各相关管理部门井控意识淡薄,对致密油藏开发存在的井控风险普遍认识不足。设计明确提示该井为油井一级风险井,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六厂项目组、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长城第三监督部和钻井队没有采取任何针对一级风险井的井控防控措施。《长庆油田井控险情管理办法(暂行)》第八条规定发生一般性溢流由项目组、监督公司会同施工单位及时处置;较复杂的井控险情油田公司安排有处置经验的人员上井共同处置;但该井发生现溢流后,六厂项目组、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长城第三监督部均当作气侵对待,未指导钻井队按溢流处置恢复井筒压力平衡。今年该队承钻安平129井时也曾发生溢流,关井套压3.5MPa,压井处理用时3天,油田公司也没有按上述规定安排人员上井处置,事后也未按井控零汇报制度向上级汇报,既说明井控意识淡漠,也说明井控制度没有落实。

四、事故责任者处理建议

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中油监〔2012〕167号),和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划分及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如下:

1.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郭志勇,作为分管靖边项目钻井的负责人,为套牌钻井队资质审核作假,对民营钻井队管理失职,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给予开除厂籍,留用察看一年处分。

2.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经理李爱国,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井控风险管理不到位,对钻井队井控素质和能力失察,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撤职处分。

3.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松滨,作为分管工程技术、井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钻井队的井控工作、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

4.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副经理邱新江,作为公司分管生产运行、民营队伍和靖边项目部管理的领导,对从事水平井队伍资质能力、井控以及应急管理等监管不到位,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免职、行政降级处分。

5.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经理王志宏,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承包商管理、安全生产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套用资质挂靠民营队伍,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行政记大过处分。

6.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原经理宋增礼,作为公司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承包商管理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套用资质挂靠民营队伍,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7. 长城钻探公司西部井控管理中心主任王铁臣,作为公司工程技术分管西部井控技术主要负责人,对重点风险井井控管理

工作重视不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8. 长城钻探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张伦,作为公司分管井控工作部门负责人,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9. 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驻井监督张大锁,代表甲方负责对井队钻井现场进行监督,业务能力不强,监督水平不高,对重点作业环节不能发挥监督作用,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取消其钻井监督资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0. 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副总监杨殿清,作为钻井监督主管领导,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监督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免职、行政降级处分。

11. 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总监陈康苏,作为主要领导,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监督工作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12. 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副经理王安成,作为项目组主管钻井井控负责人,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工作重视不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免职、行政记大过处分。

13. 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副厂长、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唐华,作为项目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工作重视不够,相关井控制度不健全,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14. 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厂长唐鑫,作为安全生产第

一责任人,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工作重视不够,相关井控制度不健全,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5. 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主任姚建国,作为公司分管井控工作部门负责人,对重点风险井的井控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建议由长城钻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依据上述处理意见,对事故原因特别是管理上还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举一反三,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以及管理上履职不到位的有关人员,按照责任追究规定和工作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并将处理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

对挂靠的“长城40609钻井队”清出中石油市场,取消天通实业有限公司在中石油企业投标资格;取消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40609钻井队编号,收回资质。

五、纠正预防措施与建议

1. 必须充分认识井控联责、联管、联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三联”作用。井控责任甲乙方同是一个共同体,一个责任主体,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

2. 加强民营队伍管理,切实加强过程跟踪和能力提升,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及基层管理,提高基层队伍的战斗力和应对复杂与险情的能力。

3. 加强招投标资格审查及合同履行跟踪检查责任制建设,严格查处使用假资质、套用其他人员资质等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清退套牌民营队伍。

4. 甲方产能建设部门相关人员要加强钻井、井下作业等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训与提升,真正做到懂专业、有能力,有效应对现场发生的各种复杂和险情。钻井、固井公司要加强井控特别是完钻至完井前的井控工作,针对采用套管头绕开防喷器和节流管汇的循环流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关井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严防井喷失控及着火事故发生。

5. 加强钻井监督人员管理。针对当前监督能力普遍低下、素质不高的情况,必须严格选聘标准,强化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培训和检查考核,切实提升能力,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6. 长庆油田分公司牵头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管理层级的井控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职责。要评估芯轴式套管头在下套管和固井环节的井控风险,限制使用条件,完善井控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故。

7.长庆油田分公司对照“五关”要求,立即对公司范围内所有承包商和施工队伍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能力排查。对能力差、管理弱、队伍人员变化大、执行力薄弱的单位或队伍,坚决清退出市场。

8. 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杜绝培训形式化、取证商业化。要对资质培训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取消其培训单位资格。井控、HSE等相关培训部门和机构,要认真研究培训矩阵,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完善培训大纲。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履职能力检查。

9.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应严格按照承包商“五关”要求,对在用的钻井队进行梳理,明确责任界面和安全环保主体责任,降低风险。加强对项目部工作的管控,对有可能存在的违纪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严厉打击作假顶替等违规违纪招投标腐败行为。

10. 应按照风险等级对井控工作进一步细化,对重点井和高风险井,在队伍选择、成本预算、井控等级、监督管控等方面强化管理,对队伍资格、人员素质和监督能力等严格审查、重点把关,做好生产运行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六日

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资源是未来我国油气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方面需要继续创新理论,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油气开发效率。本文针对目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油气资源分布及特点等,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予以研究。 标签: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研究 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石油的开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加剧了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大量的进口石油,且每年的进口量在不断地增长,但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影响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的石油勘探,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缓解我国的石油需求压力。 1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 1.1 油气藏 油气藏是衡量聚集程度的基本单位,通常一个单位的油气藏聚集在地壳内的一个独立圈闭内。聚集于一个圈闭内的油气在统一的压力系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油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首先就需要有充足的油气来源,还需要一定的保存条件和有效的圈闭。另外,必须要有生储盖组合。 1.2 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油气是一种流动性较差,渗透率低于50毫平方微米,开采难度比较大的油气资源。我国有超过45%的油气属于低渗透油气,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缓解我国石油压力,保证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测与开发技术,是当前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开始于1995年的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工作人员不断勘探出了我国很多低渗透油气资源。同时,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对于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方案,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水平[1]。 根据目前的勘探,我国已探明低渗透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区。从地质的分布层来看,我国超过80%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相沉积中。近年来,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增加,仅2017年我国低渗透油气藏中原有与天然气的开发分别在油气开发总量中占到36%和55%。随着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将在油气开发中占据更重要的

典型案例八:辽宁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9·14”爆炸火灾事故

典型案例八、辽宁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9·14”爆炸火灾事故 一、事故调查分析 (一)事故概要 1、事故简介 2013年9月14日10时10分许,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特公司)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两台储罐报废,50 m3原甲酸(三)甲酯产品燃尽,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2、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顺特公司作业人员在罐顶违章进行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引爆了作业罐顶采样孔外溢的三甲酯蒸气,并回火至罐内,造成大罐内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①顺特公司缺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在新建装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的情况下,违法建设,违法生产; ②顺特公司安全管理混乱,风险意识不强。此次改造活动没有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没有认真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作业现场缺乏检查,导致动火作业区内存在的三甲酯蒸气释放源没有隔断。 ③改线方法(作业方式)存在问题,本可以预制好带法兰的管件后用法兰对接,但却选择了风险性最大的在罐顶动火焊接。 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些内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但没有很好地落实。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及动火作业票证管理制度,违规作业。在罐体内存在危险物料的情况下,没按规定对距动火点不小于10米的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可燃气体分析,也未按特种动火级别办理动火作业票,只是违规办理了临时用电作业票。 ⑤未按规定逐步完善修订相关操作规程。无罐顶采样操作规程,导致采样后采样口原本密封的盲法兰失去阻止三甲酯蒸气外溢的作用,埋下重大事故隐患。对不频繁开启的罐顶采样口管理缺失,虽然在日常的检查中检查过其它法兰的紧固情况,但一直没有对罐顶采样口盲法兰螺栓紧固及垫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操作运行指南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操作运行指南 一、概述 目前,我公司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系统安装、调试、检测均已完成并进入运行阶段,为了确保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能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行,特制定本注意事项供工作中参考,若与“设备使用说明”或“手册”冲突时,以“设备使用说明”或“手册”为准。 名词解释 1、一次油气回收:是指加油站卸油时的油气回收。 注意:接卸汽油时务必连接一次油气回收管。 2、二次油气回收:是指加油机给汽车加油时的油气回 收。 注意:加油时要注意检查油枪封气罩是否破损,二次泵是否工作,二次泵皮带是否松脱破损,二次泵有无异常声音,加油区域有无较大油气味。 3、三次油气回收(也即后处理装臵):是指当汽油储 油罐、输油管线系统内压力升高需排放时,对高浓 度油气进行处理回收后再排放的装臵。 注意:接卸汽油品时,该装臵应该处于连续或断续工作状态。 4、一次、二次、三次油气回收总称为:油气回收系统。 5、密闭性:是指加油站所有汽油设备(包括加油机、

工艺管线、储油罐、真空压力阀等)系统的密闭程 度,检测压力为500PA。 注意:为确保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平时要注意检查量油口是否密封;卸油口、油气回收口阀门是否关闭; P/V阀工作是否正常、密封。 6、液阻:是指由二次、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至储油罐的 气相管线对气体的阻力。 7、气液比:是指加油枪出油量与加油枪回气量的比, 检测值1:1.0-1.2范围属于符合标准. 8、油气回收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带有油气回收系统的 加油机、气相工艺管线、汽油储油罐、真空压力(PV) 阀、后处理装臵等。 二、二次油气回收设备简介 1、加油机:目前公司所属加油站共有5个品牌的加油机, 用量最多的是长吉、其次为豪升,另外还有正星(5 站)、榕兴(2站)和恒山(3站)。恒山加油机除外, 其它品牌的加油机均采用OPW或HEALY两个品牌的二 次油气回收泵和加油枪、管等。除去加油枪、管、二 次泵之外,带有油气回收的加油机构造与普通加油机 没有区别。 2、二次油气回收泵:它是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的心脏,从 形式上可分为集中式(靠近储油罐区独立安装)和分

浅谈石油钻井井场电气接地

浅谈石油钻井井场电气接地摘要:安全接地是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运转的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随着人们对钻井井场电器设备接地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越来越重视井场的接地问题。 关键词:钻井施工安全接地;防触电;防雷;联合接地 一、安全接地的重要意义 安全接地是保证井队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运转的生命线,是消除井场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触电"抑制电磁干扰"消除静电"预防雷电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一个良好的接地体系能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多好处,能达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电力保护接地 1、一对一保护接地的理论分析

井场施工用电设备大多露天工作,条件恶劣,其中大负荷动力设备 较多,在线路老化、振动、环境潮湿等各种原因下容易发生漏电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做好电力保护接地工作。钻井现场低压系统接地 通常采用TN系统,即供电系统中性线直接接地,在设备外壳漏电的 情况下通过外壳接地将设备外壳的低电位钳制在安全范围内,达到 保护目的。根据串联分压原理,设备外壳漏电后通过保护接地线与 大地电位接近,使得大部分电压落在大地电阻上。当人站在地面触 及设备外壳时,由于接地点和人的落脚点距离很近且地阻较小,所 以分担的电压很小,不致危害生命。电力保护接地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在设备外壳漏电后通过保护接地地线使之与大地电位接近,从 而使大部分电压落在大地电阻和导线电阻上,如果人站在地面触及 用电设备外壳,由于接地点距人的落脚点距离很近地阻较小,外壳 与接地点之间有接地线连接,所以分担的电压很小不致形成危害生 命的电压。 井场电器设备已三相动力为居多,而且大多集中于循环罐,油罐, 钻井平台上。我们通常是将各个配电箱,电动机外壳及罐体本身单 独接地,工作人员触及设备外壳时的站位并不在地面,而在设备的 载体上,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所以我们在实施电力保护接地时,保护原则应该是减小用电设备外壳与工作站位载体之间的电阻,

(完整版)几种常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喷漆作业现场,电气焊作业区。 1.3 事故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3.1 火灾、爆炸事故可造成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 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均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后果及波及的范围有限,对外界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浓烟对周边空气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发生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界区内有动火作业,或其他作业产生火花; 1.4.2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巳达到爆炸极限而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4.3电源线路存在绝缘破损等问题; 1.4.4生产公司房无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组织机构 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该车间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和现场生产人员组成现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职责 2.2.1 车间负责人职责 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在公司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紧急情况下,组织撤离。 2.2.2 安全员职责

协助负责人、班组长组织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观察、维护事故现场安全、秩序,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2.2.3 班组长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领导下,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包括利用现场及附近可利用设施、设备、工具抢救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2.2.4 现场作业人员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领导下积极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应急报警响应程序 (1)发现火情后,现场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及应急办公室报告,现场当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1.2事故扩大与上级预案衔接程序 当火灾无法控制及导致衍生事故发生,超出本部门及岗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公司应急救援能力时,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政府主管部门、消防、公安、卫生部门报告,请求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邀请市有关专家咨询或协助抢险,启动政府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3.2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切断事故现场的电源。 (2)救护受伤的人员。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灭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长庆油田_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 2009年12月19日,必定载入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史册,成为长庆人永远的骄傲——这一天,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06.06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气田。这是几代长庆人40年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 1. 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构造,号称“磨刀石”的致密油层占到含油层的近七成,经济有效开采的难度相当大。要从如此致密的含油层中把原油“抠”出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开采难题。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在油田开发初期,“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严酷现实,使油田的原油产量在100多万吨水平上徘徊了10多年。 在低渗透油气藏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长庆油田依靠的是科技创新。在深入探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勘探思路由向延长组上部组合找油为主转向向延长组下部组合找油为主,由向下古生界找油转向向上古生 长庆油田: 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周昌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摘 要 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 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长庆油田以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加速油田工程建设,用数字化提升油田管理水平,同时走市场化路线,引进生产力,着力将油田建设成西部生态油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气田。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产量 技术创新 标准化 数字化 生态油气区 ·72·国际石油经济2010.3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介绍 目录 二次油气回收简介 集中式油气回收系统 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 主要部件及性能参数 系统配置清单和规格 二次油气回收设备质量保证承诺 二次油气回收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一.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二次油气回收)简介 加油站加油机加油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油气散发到大气,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能源流失与浪费。由此须将汽车加油时所产生油气回收至油罐装置称为加油站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通常也被称之为二次油气回收。加油机发油时通过油气回收专用油枪、油气回收胶管、油气分离器、回收真空泵等产品和部件组成的回收系统将油气收回地下储油罐。根据加油站的加油机和地下管路的不同条件,可分别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回收系统。 二.集中式油气回收系统 1.工艺原理:油气回收真空泵安装在罐区,每个加油站一套。系统采用变频调速真空泵,根据加油负荷大小自动调整真空泵转速,实现一台真空泵匹配多台加油机的油气回收。

集中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变频调速,运行成本低、控制精确; 配电及控制仅涉及配电室,与加油机不发生直接联系,施工难度小; 加油机内安装简单,适合所有机型和所有加油站; 远离加油场所,加油时感觉到的噪声更小; 单泵最高回气量可达:750L/min。 三.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 1.工艺原理: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中油气回收真空泵分散安装在每台加油机内。

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可以一泵一枪,也可以进行组合; 单个真空泵故障,不影响其它加油枪油气回收; 每台加油机可独立构成系统,便于在不同站点间更换;控制简单; 加油机内必须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四.主要部件及性能参数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规范 (2)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规范 1、井场修建规范 (1)井位勘定应遵循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但井场修建应满足井控安全和钻井作业安全及环保的基本要求。 (2)一般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河流、水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距矿产采掘井巷道不小于100m。安全距离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规定的,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环境评估,按其评估意见处理。 (3)井场水平高差不超过 m(井场长、宽每10米,水平高差不超过米),井架、机泵房地平面水平高差不超过 m,且稍高于四周,形成1%~2%的坡度,利于排水。 (4)井场施工时,边坡长度小于 10 m时,坡度比例为1:,大于10m 时应结合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崖坡高度每超过10 m,加留一处平台,宽度不小于1 m 。 (5)井场大小不得小于表1的要求。 井场面积标准表1

(6)油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50 m×35m;丛式井常规区域每增加1口,挖方加长,高气油比区块挖方加长5~。气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70 m×50 m;丛式井每增加一口,挖方加长10 m。 2、泥浆池修建规范 (1)泥浆池由钻井单位确定具体开挖位置,由钻前施工单位按泥浆池施工标准实施。 (2)泥浆上水池布置在井场的后场,沉砂池布置在钻机的一侧(实方位置),如需增加沉砂池容积时,应在原基础上沿大门方向继续前挖。 (3)油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12 m,气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20 m。 (4)泥浆池大小应不小于表2的要求(注:表中尺寸为池底尺寸)。 泥浆池容积标准表2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146-61 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 根据事故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各种危害因素,经危害识别,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类型有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局部稳定燃烧三种类型。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及装置名称 1.2.1区域或地点 储罐 1.2.2装置名称 储罐。 1.3事故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 1.3.1事故易发季节

事故易发季节为夏季和冬季。 1.3.2危害程度 储罐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很高,但在采取了现行的安全措施后,经计算,其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均为较低。假设储油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还是容易对油品储罐、输油管线造成严重的破坏和财产损失,现场作业人员极可能发生伤亡。 1.4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a)油品储罐出现油品的跑、冒、滴、漏; b)储罐区油气浓度过高; c)油品输转过程中产生静电打火、遇明火、雷击、电气打火等; d)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应急指挥人员 发生事故由罐区经理担任现场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措施的决策、现场人员和应急物资的调配、 2.2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

长庆油田十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

长庆油田十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 10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连续4年保持500万吨的油气当量增长量,2011年,长庆建成4000万吨油气当量大油田已胜券在握。在世界典型的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中交出优秀成绩单、2013年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吨,长庆人信心百倍。 找油找气有思想方法 在油气藏如土豆状呈现且高度分散的鄂尔多斯盆地寻找大油气田,勘探道路十分艰难。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埋在长庆油田地底下的油气,虽是漂亮媳妇但不贤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开采10多年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连续多年在140万吨徘徊不前,多个区块和油井产量接近衰竭地步。就连在长庆油田开发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的马岭油田,年产量也由最高峰时的72万吨掉到了最低谷时的30多万吨。 勘探上无新突破,让长庆油田一度只能靠打有限的加密井和更新井维系生计。在油田建产初期的大干快上中组建的工程技术队伍,甚至步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尴尬境地。 没有新的发现,就意味着油田失去了后续力量。寻找新的发现,是保证油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上世纪90年代末,长庆油田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生成、性质及分布状况,果断提出“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思路,首先以陇东地区原有的开采区块和层位为基础,对原来认为致密的不可能开采的油层进行剖析试油,结果在上里塬油田里6井获得日产24.65吨的工业油流。通过对马岭油田原来认为是“鸡肋”的所谓非主力油层,甚至认为是水层且已放弃层位的重新认识,结果令人惊喜,一些油层试油后日产纯油最高达到18吨。马岭油田200 0年的产量回升到62万吨。 马岭油田如此,其他老区块也不逊色。原来年产量只有4万吨的华池油田,通过对已开采地层翻肠倒肚般分析认识,产量短期就上升到50万吨以上。产量20多年在10万吨水平徘徊的吴起油田,通过实施“立足侏罗系,主攻三叠系”的立体勘探,喜获新的高产层位,产量富集区一个接一个,个别油井的单井产量高达几十吨,迅速成为长庆油田上产的主力区块之一,呈现出亿吨级油田的大场面。 特别是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按照辩证唯物思维方式,认识油田内外部环境、地质条件和自身特点,认识到低渗透也有优势,比如埋藏适中、面积大,储层分布稳定、原油黏度低,流动性好、利于水驱开发、稳产能力强等等,倡导“此低渗透非彼低渗透”,认为低渗透条件下也能建设大油田,并进一步解放细想,“想前人之未想,干前人之未干”,以否定自我和敢超前人的气魄和胆识,闯禁区,除盲点,取得了从侏罗系延安组到三叠系延长组,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到上古生界含碳碎屑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重大成果,实现了长庆油气田开采由个别油气层的“单打独斗”到几十个油气层的“联合秀演”。

加油站油气回收设计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王艳秋 [乐凯保定化工设计研究院化学工程室] 摘要:介绍了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油气排放处理等系统的设计。加油站设置油气回收系统,可避免汽油油气挥发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等问题。关键词:加油站;油气回收;卸油;加油;排放 1概述 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空气中会由于本身的挥发性而产生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气。油气经过冷凝还会变成液体,可以再次使用。加油站汽油挥发油气,将直接产生汽油资源的浪费,这一现象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尤为明显。挥发的油气还会对站内站外的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再视程度逐渐增强,以及《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的实施,不做油气回收的加油站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挥发的油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对加油站及周边环境是一个火灾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区和莺点地区的加油站,挥发的油气无异于一个隐形的杀手,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1-6]。因此,新建加油站增加油气回收系统设计、旧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系统设计和改造势在必行。 加油站产生油气的地方主要有卸油时产生的油气排放和加油时产生的油气逸出。针对不同部位的油气排放需要不同的油气回收系统设计,包括卸油油气回收系统设计、加油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2卸油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卸油油气回收也叫平衡式一次油气回收。加油站汽油油罐由于汽油的挥发性,在罐内存在汽油油气。以前加油站设计中,汽油油罐产生的油气通过通气管(其上安装有防爆阻火呼吸阀)直接排放到加油站站区空气中,因此汽油油罐属于开放式油罐。在进行汽油卸油时,罐车内的汽油自流加入到汽油油罐中,油罐中大量油气会被汽油液体挤出排放到加油站站区空气中,造成卸油时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以及资源浪费[3、6]。因此加油站需要设计安装油油气回收系统,见图l。

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 实施日期: 1. 事故特征 公司现有仓库两间,储存塑胶产品,放置大量产品以及包材等易 燃品,如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电火花或遇到火源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序号种类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危害程度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现场应急组织架构 2.2职责 现场指挥员职责 1)接到员工报警后,立即赶到仓库现场进行指挥现场应急小组进行应急行动。2)当事故无法控制,超出应急能力范围时,应立即报公司级指挥中心。现场当班管理人员职责 1)组织和指挥本小组组员进行应急行动 2)向现场指挥员报告相关情况 应急人员职责

1)发现危险化学品等易燃危险危化品泄漏或接到报告时,立即进行按现 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 2)及时向当班管理人员报告相关情况。 3)每个现场人员都是应急人员,都有立即进行处置, 防止事故扩大的职责。 3 应急处置 1)第一个发现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判定是否是因此而造成的事故,并立即进行报告和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救护或紧急撤离。 2)为防止事故扩大,确保安全,必须立即关闭相关的电源,应急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火势较小或初起火灾时,必须立即就近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果无法控制火灾事故,应立即上报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扩大实施应急救援。 4)及时报告和报警,先报告本部门负责人、保安及安全委员会。, 4. 注意事项 1)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抢险和救护。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检查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不得使用不合格或报废产品。 3)实施抢险救援时应先救人再实施其他抢险。

集中式二级油气回收系统缘何退出欧美市场

集中式二级油气回收系统缘何退出欧美市场? 根据国家环保署的油气回收国标要 求,去年华东与华南的部分省市已开始 进行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我们中石 化江苏石油分公司也开始实施。中国的 加油站由于标准化要求较少,因此条件 各异,情况千差万别。少数加油站业主 比较倾向于挑选集中式的二级油气回收 系统。但是从长远看,集中式系统是否 就真的能够比分散式系统给加油站业主 带来更多便利呢?为何在欧美市场集中 式的应用被淘汰了呢?事实上,目前集中 式系统在中国正在经历的发展历程已经在美国已经发生过了。 集中式系统的雏形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在美国的。当时的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均为平衡式系统,因此较难很好的控制气液比(回收油气量与加油量的比值)性能。因此,设计者将大功率的集中式泵与燃烧塔配合成为一个系统使用,按照远远超过1:1气液比的方式过量抽回油气,再将多余的油气在燃烧塔中燃烧掉以避免排放。但是由于油气燃烧会制造更多的污染,因此这套集中式泵加燃烧塔的系统很快就被美国政府禁止使用了。 在气液比控制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就不会再过量抽回油气,因此也不再需要燃烧塔,集中式二级油气回收系统重新进入市场。但是仅仅经过很短时间的应用,人们就发现安装集中式系统的加油站由于地下回气管线处于负压状态下,轻微的破损口即会有大量新鲜空气被吸进地下储油罐,从而生成更多的油气,地下储油罐压力过大,过量的油气从排气阀排除,从而形成二次泄漏。因此美国环保部门要求所有的集中式系统必须配备安装在排气阀处的压力监测传感器,在发生油罐过压引起油气泄漏时报警。但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压力检测传感器相对于二级油气回收系统来讲仍是十分的昂贵。原本安装集中式系统的加油站数量就很少,自此之后就鲜有加油站业主选择集中式系统了。集中式系统也就逐渐退出了美国市场。加油站业主从此全部选用分散式的二级油气回收设备。

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发现着火,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根据火势的大小果断地采取以下措施: 1 对于火势较小的初起火灾,应立即用相应的灭火器材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2 对于火势较大的火灾,应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紧急处理:1)当班操作人员发现火灾时的报警顺序为:首先向当班值班报告,值班人员向车间主任报告; 2)车间主任在确认事故大小、性质等情况后应加判断是否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 3)发现火灾的员工报警后应立即根据火灾的不同类型,用相应的灭火器材扑救,控制火灾蔓延; 4)当班值班人员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查清着火部位和着火物质来源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如关闭阀门以切断火源; 5)对带压设备物料泄漏而引起的着火,应切断物料来源并同时开启泄压阀放空,将物料排入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地带; 6)当班值班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并根据火势情况,作出是否停车的决定或采取其他工艺措施,如大火一时难以扑灭,要尽力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品。 7)当专业消防、气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发现者、报警者等有关人员应主动介绍火灾情况、生产工艺情况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配合消防队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2.4.3 电气火灾的处置措施 当发现电气设备初起火灾时,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火势的大小分别采取紧急措施。 2.4. 3.1 迅速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应注意;

1)使用绝缘良好的工具; 2)选择恰当的切断电源地点; 3)若需切断电源,对非同相电源在不同部位剪断,并用绝缘胶布将其包上; 4)切断电源后,应向当班值班调度长报告。 2.4. 3.2 若来不及切断电源或生产需要不允许断电时,应注意;1)带电体与人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室内大于4m,室外大于8m);2)选用CO2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对电气设备灭火并保持机体喷嘴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大于0.4m); 3)对架空路线及空中设备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大于45°。 2.4.4 人身着火的处置措施 2.4.4.1 若衣服着火又不能及时扑灭时,应立即脱掉衣服,如来不及或无法脱掉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或就地用水灭火,切勿跑动; 2.4.4.2 若发现人身溅油着火,在场者应制止其跑动并尽快将其摁倒,用石棉布或棉衣棉被覆盖(最好用水浸湿);也可用灭火剂扑救,但注意不要对着其面部。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预案编号:PSXSC-AQ-XCC2-02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案 预案编制:继山 预案审核:裴子成 预案批准:佟辉 发布日期:2015年3月10日

食品有限公司

目录 1.事故风险分析··3 1.1事故类型··3 1.2容易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3 1.3氨泄漏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程度··3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5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5 2.应急工作职责··5 2.1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应急救援小组··5 2.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急工作职责··6 3.应急处置··6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6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7 4.注意事项··9 4.1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注意事项··9 4.2使用救援器材注意事项··10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面的注意事项··10 4.4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10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11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12 4.7萁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12 5.附件··13 附件1:公司员工联系式··13 附件0:上级领导部门级外部救援力量联系式··13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本企业属于冷库保鲜冷藏贮存及经营交易企业,本冷库主要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氨,危险目标主要分布于贮液罐、油氨分离器、冷凝器、氨压缩机及相关的管道、阀门,存在液氨泄漏危险性,在泄漏的同时伴有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危险性,本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面: a.在氨泄漏后氨气达到火灾爆炸极限由于电气设备、施工、静电等因素导致爆炸事故; b.由于储罐装载超压造成储罐爆炸事故; c.自然灾害导致爆炸事故; d.外界因素导致泄漏后遇明火爆炸事故: e.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 1.2容易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1.2.1液氨储罐超压或泄露遇明火或静电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介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介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低渗透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办高技[2007]2513号文件”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复函》([2008]2477号)文件批准建设,2012年5月31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建设验收。建设地点在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低渗透国家工程实验室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与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承建,采用理事会领导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理事单位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实验室功能定位是瞄准国际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发挥技术引进与现场试验桥梁作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对低渗透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实验室研究方向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储量探明率、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 实验室下设地质实验研究室、开发实验研究室、增产稳产实验室和井下作业工具与装备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与“中国石油特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基地”一体化运作,开展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科研攻关、现场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87人,依托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和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流动研究人员近千人。项目具体实施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和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完成。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中石油集团公司专家8人,博士29人,教授级高工22人,高级职称人数89人。 实验室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配套有国内、国际领先的各类重大仪器设备120多台套,实验装备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验研究领域涵盖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岩石矿物、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地层水)、油气开采化学剂、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球物理、石油天然气开发地质及开发技术、工具及装备等全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和综合研究技术,具有低渗透储层研究、流体研究、成藏研究、增产技术研究及井下工具研究等25项分析实验能力。可以满足岩石、油、气、水、化学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97种实验需要,形成了支撑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14项特色实验技术。

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施工规定(2010.5.24)

长庆油田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规范(暂行) 为了规范钻井井场及钻前道路修建标准,保证钻井施工安全,有利于油气井后续管理和维护作业,有利于节约土地和降低成本,同时,根据市场开放的客观需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的实施进程,结合长庆油田的地貌特征及外部关系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一、井场修建规范 1.选定原则 (1)井位勘定应遵循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但井场修建应满足井控安全和钻井作业安全及环保的基本要求。 (2)一般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河流、水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距矿产采掘井巷道不小于100m。安全距离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规定的,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环境评估,按其评估意见处理。 2.技术要求 (1)井场水平高差不超过0.5 m(井场长、宽每10米,水平高差不超过0.1米),井架、机泵房地平面水平高差不超过0.14 m,且稍高于四周,形成1%~2%的坡度,利于排水。 (2)井场施工时,边坡长度小于10 m时,坡度比例为1:0.4,大于10m时应结合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崖坡高度每超过10 m,加留一处平台,宽度不小于1 m 。

(3)井场大小不得小于表1的要求。 井场面积标准表1 (4)油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50 m×35m;丛式井常规区域每增加1口,挖方加长4.5m,高气油比区块挖方加长5~5.5m。气井单井挖方(实方)不小于70 m×50 m;丛式井每增加一口,挖方加长10 m。 二、泥浆池修建规范 1.泥浆池由钻井单位确定具体开挖位置,由钻前施工单位按泥浆池施工标准实施。 2.泥浆上水池布置在井场的后场,沉砂池布置在钻机的一侧(实方位置),如需增加沉砂池容积时,应在原基础上沿大门方向继续前挖。 3.油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12 m,气井泥浆池内侧边缘距井口的距离不小于20 m。 4.泥浆池大小应不小于表2的要求(注:表中尺寸为池底尺寸)。

气瓶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气瓶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本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组份气间储存的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或可能由于违章动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所指定的应急处置措施。该事故预警信号、应急响应级别设定为二级。 1、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组份气储存间用于储存公司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其中一部分属于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丙烷、环氧乙烷等物质,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1.2 事故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易燃气体的火灾、爆炸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为组份气间。 1.4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1.5 事故可能发生前兆 (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

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4)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 发生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时,总指挥立即启动二级响应, 6个应急行动组立即投入应急行动。其组织架构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等见附件。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见第3.3节指挥机构及职责。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 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车间主管或应急抢险组长,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3.1.2 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单位负责人报请高新区应急救援中心启动政府级应急预案。 政府相关部门及周边企业和社区联系电话见附录。

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与油气增产新技术

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与油气井增产新技术王玉来(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工艺研究所) 摘要:世界上低渗透油气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各产油国基本上都有这种类型的油气田,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对世界能源贡献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很大一部分低渗透油田来相继投入开发,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方面,涉及到了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等多个领域。总结了水力压裂、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压裂、层内爆炸压裂等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气藏进行研究改造的进展,并提出了联合作业是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油藏增产增产新技术联合作业前景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技术特征描述 1、低渗透油藏 砂岩基质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油藏 2、分类标准 不同国家分类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标准: 前苏联≤50~100×10-3μm2低渗透 美国>10×10-3μm2好 ≤10×10-3μm2低渗透 中国10~50×10-3μm2低渗透 1~10×10-3μm2特低渗 0.1~1×10-3μm2超低渗 3、孔隙度\渗透率统计(国内) 孔隙度一般8-18%,渗透率低于10×10-3μm2的占20%

4、低渗透油藏特征 油层内部渗流困难,供油能力差; 弹性能量开采时间短,油层压力递减快; 由于岩石的孔喉半径小,油层容易受到伤害 断层和天然裂缝比较发育缓慢; 整体开发效益通常低于中高渗透常规油田。 二、低渗透油气藏的分布及改造现状 1、低渗透油气藏的分布 世界上低渗透油气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各产油国基本上都有这种类型的油气田,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都有广泛的分布。在我国,低渗透油气田也广泛的分布在全国的各个油区,如大庆、胜利、辽河、长庆、吐哈、中原、新疆等油田 对世界能源贡献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难动用储量近年来相继投入开发,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低渗透油田。到2004年,我国陆上探明低渗透油田的储量为52.1×108t ,动用地质储量近27×108t ,动用程度52%。低渗透油田广泛地分布在我国21个油气区内,长庆、四川几乎全部为低渗透油气田,吐哈、吉林、二连等油田低渗透储量也占50%以上,在陆上低渗透探明储量中胜利、新疆等油田分别约占15%。 0102030405060克拉玛依油田彩南油田火烧山油田丘陵油田鄯善油田老君庙油田高尚堡地区枣园油田马西深层文留油田牛庄油田渤南油田朝阳沟油田榆树林油田新民油田新立油田安塞油田留西油田 油田名称孔隙度(%)渗透率(M D )渗透率孔隙度 低渗透油田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图0246810′ó′ì′′′′′ó′′′′¤′ì′′′¤′′′ ′′′′÷ ′′0 1 2 345 6 ′ó′ì′′′′′ó′′′′¤′ì′′′¤′′′′′′′′′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 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一次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二次油气回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组成,油气回收只针对汽油。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相关油气回收工艺,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密闭收集、储存和回收处理,抑制油气无控逸散挥发,达到保护环境及顾客、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一、一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一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通过压力平衡原理,将在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收集到油罐车内,运回储油库进行油气回收处理的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油罐车卸油过程中,储油车内压力减小,地下储罐内压力增加,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的压力差,使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管线回到油罐车内,达到油气收集的目的。待卸油结束,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压力达到平衡状态,一次油气回收阶段结束。 二、二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二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设备,将在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地下油气回收管线收集到地下储罐内的油气回收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加油站为汽车加油过程中,通过真空泵产生一定真空度,经过加油枪、油气回收

管、真空泵等油气回收设备,按照气液比控制在至之间的要求,将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回收到油罐内。二次油气回收分为分散式油气回收和集中式油气回收两种形式。我公司主要采用的二次回收形式以分散式油气回收为主,个别加油站采用集中式油气回收方式。 三、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根据国家《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 -2007)要求,我们对个别加油站安装了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对油罐内超过规定压力限值时需要排放的部分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我公司所用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分为两种工艺形式:一是冷凝+吸附工艺;二是冷凝+膜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