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背诵笔记

九年级物理背诵笔记
九年级物理背诵笔记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九年级物理学习笔记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了电?

答: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③感应带电… 3.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

答: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4.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人们是怎样规定的?

答: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则这两个物体的带电情况是怎样的?如果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这两个物体的带电情况是怎样的? 答: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则这两个物体的一定的带同种电荷;

如果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这两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7.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它是根据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8.什么是电荷量?电荷量用什么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答: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字母“Q ”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库仑”,简称“库”,用“C ”表示。 9.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①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来检验;③根据物体是否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来检验。

10.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各个部分带电情况是怎样的?

答:电子——汤姆逊 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 11.什么是元电荷?

答: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我们称为“元电荷”,

用“e ”表示,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e=1.6×10-19

C ,

12.怎样理解原子呈中性?

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原子呈中性,也就是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

13.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答: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

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原子得到电子,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电荷的转移】

14.什么是中和现象?

答: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时,彼此互相抵消

的现象叫做中和。

15.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举例说明。 答: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各种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含杂质的水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例如:陶瓷、塑料、玻璃、纯水、各种油类等。 16.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答:导体善于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17.金属导电靠的是什么? 答: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18.正确理解【电荷】、【正电荷】、【负电荷】、【自由电荷】、【自由电子】的关系与区别。 答: ※※※※※※※※※※※※※※※※※※※※※※※※※※※※ 19.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形成电流的原因可能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 20.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答:人们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1.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关系怎样? 答: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2.在闭合的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怎样的? 答: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23.发光二极管对电流具有什么特性? 答:发光二极管对电流具有单向导电性。 24.一个完整的电路至少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完整的电路至少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个部分。 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 25.什么是电源?常见的电源有哪些? 答: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水果电池、手机电池、发电机…… 26.蓄电池在供电时和充电时能量转化分别是怎样的? 答: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电能→化学能 27.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有电源提供电压; ②电路是闭合的通路。 29.什么是电路图? 答:用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30.画电路图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答:画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用统一的电路元件符号; ②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要与实物图相对应; ③电路图一般画成矩形; ④各元件不能画在矩形的四个角的位置。 31.电路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答:①通路 —— 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②断路(开路)—— 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③短路 —— 短接的电路叫做短路。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两种。 ※电源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做电源短路,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这是绝对

不允许的。 ※局部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路中的部分用电器两端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短路【局部短路】。这样该用电器将无法工作。

※※※※※※※※※※※※※※※※※※※※※※※※※※※※ 32.什么是串联电路?

答: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33. 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答: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个用电器; (3)各个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

(4)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改变以后,它的控制作用不变。 34.生活中的串联电路有哪些?列举几例

答:①一般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是串联的; ②一些店铺里用来烘托气氛的小彩灯……

35. 什么是并联电路? 答:将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36. 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答: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有多条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2)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一定不能经过另一个用电器;(3)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4)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

37. 生活中的并联电路有哪些?列举几例. 答:①街道上的路灯之间是并联的;②家庭中的各用电器之

间是并联的;③冰箱里的灯泡和压缩机之间是并联的……

※※※※※※※※※※※※※※※※※※※※※※※※※※※※ 38.电流的定义是什么?电流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电流是指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式:I=Q

t

电流的物理意义: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39.电流用什么符号表示?电流的单位有哪些?

答:电流用字母“I ”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

用符号“A ”表示。辅助单位有:毫安(mA )、微安(uA ),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A=103mA 1mA =103μA

40.电流表的作用是什么?在电路中,电流表相当于什么?

答:电流表的作用:是测量电流的;在电路中,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41.常用电流表的量

程是怎样的?每个量

程的分度值分别是多

少?

答: 4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怎样的? 答:(1)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的电路中;

(2)电流应当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流表直接与电源的两极相连。43.如果将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被测部分的电路将发生短路现象。

44.如果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正接线柱流出电流表将会

出现什么现象?

答:电流表指针将会反向偏转,可能将指针打弯,损坏电流表。

45.如果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偏过最右端刻度线,可能将指针打弯,损坏电流表。

46.在不知电流大小的时候,电流表应当怎样选择量程?

答:若不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应当选择大量程进行试触。47.试触电流表出现哪几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试触电流表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电流超过了大量程3A ——更换量程更大的电流表;

②小于大量程3A,但大于0.6A ——继续用大量程进行测量;

③小于小量程0.6A ——改用小量程进行测量。

48.如果把电流表直接与电源的两极相连,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如果把电流表直接与电源的两极相连,这样会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电流表和导线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49.怎样认读电流表示数?

答:①看接线柱,明确选择的量程;②确定分度值,认清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大小;③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进行读数。

※※※※※※※※※※※※※※※※※※※※※※※※※※※※50.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

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 n

51.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

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即:I=I1+I2+……+I n

52.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实验时,应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避免实验的特殊性】;

并进行多次实验【避免一次实验的偶然巧合性】,使结论

具有普遍性。

53. 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

灯泡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如果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答:(1)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

联的【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时】;(2)在同一个电路中,

如果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

方式:一定是并联的。

54.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时:

(1)所选灯泡的规格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时,所选灯泡的规格是不同的。这样是为了避免实验的特殊性。

(2)实验时,只收集一组实验数据就归纳得出结论,行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答:实验时,只收集一组实验数据就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不行,

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巧合性。应该多收集几组数据,

再总结归纳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

55.怎样理解电压?电压和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

电流通过时,那么电路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反过来,电

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

56.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什么?

答: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7.电压用什么符号表示?电压的单位有哪些?

答:电压用符号“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

用符号“V”表示。辅助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 =1000V 1V=1000mV

58.常见的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铅蓄电池的电

压】、【我国家庭电路中电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各是多少?

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

【手机锂电池的电压是】3.7V

【我国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59.电压表的作用是什么?在电路中,电压表相当于什么?

答:电压表的作用:是测量电压的。在电路中,电压表的相当

于断路。

60.常用电压表的量程

是怎样的?每个量

程的分度值分别是

多少?

答:

61.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是怎样的?

答:(1)电压表应当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2)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负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62. 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工作。

63.如果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正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将会

出现什么现象?

答:电压表指针将会反向偏转,可能将指针打弯,损坏电压表。

64. 如果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电压表指针偏转过最右端,可能将指针打弯,损坏电压表。

65.如果把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这样电压表测量的就是电源电压。

※※※※※※※※※※※※※※※※※※※※※※※※※※※※

66.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

答: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即:U=U1+U2+……+U n

67.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

答: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都等于电源

电压。即:U=U1=U2=……=U n

68. n节干电池串联和并联后的总电压分别是多少?

答:n

U总=n×1.5V

n U总= 1.5V

69.

(1)所选灯泡的规格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所选灯泡的

规格是不同的。这样是为了避免实验的特殊性。

(2)实验时,只收集一组实验数据就归纳得出结论,行吗?为

什么?应该怎么做?

答:实验时,只收集一组实验数据就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不行,

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巧合性。应该多收集几组数

据,再总结归纳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70.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两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相等,那么他

们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如果两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那

么他们的连接方式又是怎样的?

答: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两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相等,那

么他们的连接方式一定是串联的;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

两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那么他们的连接方式可能是

并联的,也可能是串联的(两个用电器的规格相同)。

71.怎样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哪个部分的电流或电压?

答:①看电流表与哪个部分串联;

②看经过电流表的电流,同时也经过哪个用电器。

72. 怎样判断电压表测量哪个部分的电路两端的电压?

答:①看电压表与哪个部分并联;②看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

接在哪部分电路两端;③采用“画圈法”判断。

73.当电路中没有电流时,怎样判断电压表有没有示数?

答:当电路中没有电流时,看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线是不是

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通的。如果是相连通的,那么电压

表有示数,而且此时显示的是电源电压;如果不是相连通

的,那么电压表就没有示数。

※※※※※※※※※※※※※※※※※※※※※※※※※※※※

74.什么是电阻?用什么符号表示?

答: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

75.电阻的单位有哪些?

答: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

辅助单位:千欧(kΩ)、兆欧(kΩ),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Ω=103kΩ=106? 1kΩ=103Ω

76.什么是定值电阻?在电路图中用什么符号表示?

答:阻值一定的电阻器叫做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用符号“

表示。

77.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1)该实验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答: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是怎样判断电阻大小的?

答: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或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大小来判断电阻大小的。(转换法)

(3)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有哪些?

答:①材料;②长度;③横截面积;※④温度。

78.怎样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只与导体的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高

低无关;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与导体是否接入电

路中无关。也就是说导体的电压或者电流大小改变了,但

是导体本身的电阻大小不变。

79.什么是电阻率?了解几种导体的电阻率。

答: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体温度在20℃时的电阻值,叫做这种导体的电阻率。【几种导体的电阻率:八年级

物理课本下册17页】

80.什么是半导体?举例说明。

答: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例如: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

81.半导体有哪些特性?

答: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82.二极管对电流有什么特性?

答:二极管对电流具有单向导电性。

83.什么是超导现象?

答:某些物质在很低温度时,电阻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84.超导材料有什么特点?超导体适合做什么?

答:由于超导体没有电阻,电流通过超导体时不会发热。如果用超导体材料来制造电子元件,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微型化。超导体适合做导线。

※※※※※※※※※※※※※※※※※※※※※※※※※※※※8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电阻丝是由什么材料制

成的?

答: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电阻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的材料制成的。

86.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怎样的?

答:

87.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接线的?

答:滑动变阻器接线时,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电流必须要经过滑片)

88.若滑动变阻器接线时采取了“同上”或者“同下”的接法将会

出现什么情况?

答:若接线时采取了“同上”的接法,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移动滑片时,将起不到调节作用,此时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若接线时采取了“同下”的接法,那

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最大,移动滑片时,也

将起不到调节作用,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89.怎样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示意图和电路图来判断其接入

电路中的电阻丝部分?

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部分是从“下接线柱”到“滑片P”之间的部分。

90.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内容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例如: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有“2A,60 ?”,表示这个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

阻值是60 ?。

91.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答:①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被控制的电路中;②接线时要遵守“一上一下”的原则;③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能超过滑动

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④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

移到阻值最大处。

※※※※※※※※※※※※※※※※※※※※※※※※※※※※

92.(1)实验一: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实验过程中采取

的是什么方法?怎样进行探究的?电路图怎样的?实验结论

是什么?

答: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过程:保持同

一个定值电阻不变,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

的电压和电流,记录下每一次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实验二: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实验过程中又是怎样

根据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实验过程:改变(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然后调节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使每一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记录下每一次的电阻值和电流值。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要注意什么?

答:实验一的结论应注意:

①条件:“电阻一定时”;

②不能说“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实验二的结论应注意:

①条件:“电压一定时”;

②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4)滑动变阻器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①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②保护电路。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①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②保护电路。

(5)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答: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闭合开关前,应检查

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将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93.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推导式是什么?

答: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 =

U

R推导式:

R =

U

I和U = I·R

94.运用欧姆定律表达式和推导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答:注意:(1)同一性;(2)同时性;(3)单位统一性。

95.电阻串联相当于什么?电阻并联相当于什么?

答: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分

电阻的阻值都要大;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所以总电阻比任何分电阻的阻值都要小。

96.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什

么?电路图是怎样的?实验中滑动

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欧姆定律(或者说“R=U/I”),

电路图是:【外接偏小,内接偏大。】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

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得到多组数据,求

平均值减小误差。

97.用伏安法测“灯泡电阻”和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有什么不同?

答: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应求平均值;而伏安法测

“灯泡电阻”时不能求平均值,因为灯丝的电阻是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的。

98.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是什么原因?

答: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电阻是随着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的。

99.怎样用伏阻法、伏滑法、安阻法、安滑法、等效代替法测量电

阻?画出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答:

100.

101.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各种电池的能量转化是怎

样的?

答:火力发电:内能--→电能水力发电:水能--→电能

风力发电:风能--→电能电池供电:化学能--→电能

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

10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什么?

答: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即:使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103.电能的单位有哪些?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度”,也是电能的单位,

它的学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

1kW·h=3.6×106J

104.电能表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能表又称“电度表”,电能表的作用是:测量接在电能

表电路上的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也可

以说: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

105.

220V

电路中使用;

10A

,额定最大50Hz

上的用电器每消耗600转。

106.过1转消耗了多少电能?

答:该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转时,消耗的电能为:1

600

kW ·h ;

转过n 转消耗的电能为:n

600

kW ·h 。

107.电能表是怎样计量消耗的电能?

答:根据电能表上的两次示数之差,就是用电器在某段时间内

所消耗的电能。

108.什么是电功?

答: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叫做电功。通常用字母“ W ”

表示。

109.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电能和电功的关系是什么?

答: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电能和电功的

关系是: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说明电流做了多少功;或者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了其他形式的能。

110.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W = UIt = UQ = I 2

Rt = U 2R

t = Pt

111.电能的优点有哪些?

答: (1)电能的来源广泛; (2)电能便于输送;

(3)电能使用方便; (4)使用电能有利于环保。

112.什么是电功率?其物理含义是什么?

答:一个用电器在1秒钟消耗的电能就是这个用电器的电功

率。物理含义: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113.电功率的定义式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定义式是:P =W t

,计算公式是:P=UI (常用公式)=I 2

R (串联)=U 2

/R (并联)

114.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答: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 ”

表示。常用的单位:“千瓦”,用“kW ”表示。1kW=1000W

115.

U 额”表示;

P 额”表I 额”固定值,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却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的大小随着实际电压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116.怎样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用电器的额定电流

值和电阻值?

答:I=P 额/U 额, R=U 额2

/P

117.电阻R 不变时,电流I 或者电压U 扩大多少倍,其电功率怎

样变化?

答:电阻R 不变时,电流I 或电压U 扩大多少倍,其电功率

扩大其平方倍。

118.怎样根据电能表铭牌判断电路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是

多少?

答:根据电能表上的电压值乘以最大电流值就是该电路允许接入

用电器的最大功率。例如:“220V ~,10A ”该电路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是P=UI 最大=220V ×10A=2200W

119.电路中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答:(1)灯泡断路; (2)灯泡短路;

(3)通过灯丝的电流太小(或者灯泡两端的电压太低)

120.怎样防雷?

答: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安装有避雷针。高压输电线的铁塔

最上端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我国古代建筑上的龙角形装饰物也有预防雷击的作用。

121.测量电功率的方法有哪些?

答:(1)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2)利用“电压表和

电流表”测量(伏安法)。

122.怎样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用电压表测量出灯泡两端的电压U ,用电流表测量出通过

灯泡的电流I ,然后根据P=UI 的原理计算出电功率。

123.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是怎样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路图是: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124.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应当注意什么?

答:①实验前电表应调至0刻度,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②实验过程中连接电路出现错误,如电压表与灯泡串联, 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路中没有遵循“一上一下”的原

则,电表的接线柱接反了等等; ③电表的量程选择不恰当;

④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没有调到最大值;

⑤测量出三次功率之后,不能求平均值的方法认为是小灯泡的平均功率。

125.用“伏安法”测量电功率和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两实验有

什么区别?

答: 一、实验目的不同 :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 实验原理不同: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U/I 。 (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UI 。

三、 实验结论不同: (1)测小灯泡电阻实验的结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注意:测灯泡的电阻值不能用取平均方法。

(2)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结论: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

率,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同的。 126.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答: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把电能转化成热,这种现象叫做电

流的热效应。

127.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推导式有哪些?

答: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表达式是:Q =I 2Rt 推导式有:Q =Pt =UIt =U 2

t/R

128.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将两根电阻丝串联在同一个电路中?

答: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将两根电阻丝串联在同一个电路

中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129.电热器的发热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答:发热体是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 130.为什么电视机的外壳有许多小孔,电脑的里面有小风扇?

答:是为了散热、通风降温。

13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哪些?

答:(1)短路; (2)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132.保险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答: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的。 133.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该多大?

答: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该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允许通过的

最大电流值。

134.更换保险丝时有什么要求?

答:千万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135.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 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 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教育人 ?[ ?标签: ?知识点总结 ?物理概念 ?]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中的重难点,很多问题都要仔细谨慎,这篇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生活用电等物理概念和实际做题有所帮助! 十四、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 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下一页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九年级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中学张*丽 5月6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在县一初中举办的2018年第三次中考物理备考,会上认真聆听了郑州市八十二中董慧老师关于今年中招物理课的复习及试题分析和命题预测课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给我的启示是: 1.求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化, 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 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求源: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师对中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只注重习题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造成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是僵硬的, 学得越多死知识越多, 长期如此, 不仅师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造成学习潜力得不到挖掘, 越学越吃力,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是原始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知识获得的初期十分重要。 3.求真: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能力培养。2017年物理试题中知识的应用, 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 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

程度, 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4.求高:教师站位要高。教师站位高不仅是知识层次,教学能力,也包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从不同角度解读所谓的旧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5.求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 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的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区分讲授新课还是初三总复习, 不能时时刻刻瞄准中考。其实即使是中考试题也有约70%左右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应弱化。因此,教学中避免那些大题量, 高难度,实:一是狠抓落实,执行计划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二是落到纸面,确保学生会的试题能做对,避免出现“学而不会、懂而不对”。 三、复习的大致安排: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应该是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优化知识结构。第一阶段复习是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阶段复习中, 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复习不扎实,漏洞多:

(完整版)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上学期 课堂笔记

走进实验室 一.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 二.国际单位制SI 1.定义:国际计量组织制订的一套国际统一单位。 2.我国法定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2.单位: (1)基本单位:米 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 1000进制: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 10进制:米、分米、厘米、毫米 ? 1 m= 1 06μm; 1m=109nm 3.测量工具 (1)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2)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6.刻度尺的使用 (1)认: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末端刻度所表示的长度,即测量范围。 (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测量方法 ①估计被测边的长度,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②将刻度尺紧贴在被测边,并与被测边对齐或平行。刻度尺要正放 注:有一定厚度的尺子要立着放。 ③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边的一端,另一端所对刻度即边长。 注:若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应从其他清楚刻度量起, 用末端刻度减初端刻度,即边长。 (4)读数方法

①观察时,视线必须正对刻度尺。 ②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 ③读数之后,要写上单位。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 (1)基本单位:秒 s (2)常用单位:时 h 分min (3)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2.测量工具 (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 (2)常用工具:钟表 3. 停表/秒表的使用 停表读数时先读小表盘示数,再读大表盘示数。 五.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 3.特点: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注: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3)改进测量方法 六.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而且是能够避免的。 七、特殊测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一张纸厚,细丝直径)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内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点 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可在液 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 气>V 液 >V 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不能抵消。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但并不是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3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3)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用功和能量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 (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oC吸热4.2×103J。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例:①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炎热,冬季比沿海寒冷;②用热水取暧;③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机器或机器用水作冷却剂;④傍晚向秧田灌水,白天放水;⑤用水来缓解“热岛效应”。 8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即“1循环4冲程1次功转2圈”)。其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喷油嘴。 9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无关。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 kg木炭放热3.4×107J。 10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例:①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②化纤布衣裤容易打脏;③夜间脱毛衣时看见火花。摩

九年级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九年级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中学张*丽 5月6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在县一初中举办的2018年第三次中考物理备考,会上认真聆听了郑州市八十二中董慧老师关于今年中招物理课的复习及试题分析和命题预测课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给我的启示是: 1.求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化, 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 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求源: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师对中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只注重习题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造成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是僵硬的, 学得越多死知识越多, 长期如此, 不仅师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造成学习潜力得不到挖掘, 越学越吃力,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是原始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知识获得的初期十分重要。 3.求真: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能力培养。 2017年物理试题中知识的应用, 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 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

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程度, 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4.求高:教师站位要高。教师站位高不仅是知识层次,教学能力,也包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从不同角度解读所谓的旧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5.求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 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的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区分讲授新课还是初三总复习, 不能时时刻刻瞄准中考。其实即使是中考试题也有约 70%左右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应弱化。因此,教学中避免那些大题量, 高难度,实:一是狠抓落实,执行计划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二是落到纸面,确保学生会的试题能做对,避免出现“学而不会、懂而不对”。 三、复习的大致安排: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应该是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优化知识结构。第一阶段复习是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阶段复习中, 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内能越, 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等因素有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5、燃料燃烧过程是把燃料的能转化为能。燃料的热值是指1Kg 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或,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特性,它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或。 6、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和有关,比热容是指单位的物质,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并转化为的装置。常见的内燃机有和。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把把能转化成能,压缩冲程把能转化成能,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次,曲轴连杆转周,飞轮转转,只有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把能转化成能,其他三个冲程靠来完成。 2、热机效率的公式。 第三章认识电路 1.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着________________。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本领强,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束缚电子本领弱,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______。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 4.________是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_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根据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______极流向______极。 6.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

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点

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点 一、电路知识归纳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我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我们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 同种电荷和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所以若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两个小球必带同种电荷, 若两小球相互吸引,则可能两球带一种电荷,也可能一球带电,另一小球不带电。 4 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 静电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7 静电防护:油罐车尾部常拖着一条铁链,绒毛加工车间要对车间空气加湿,避雷针。 8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9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10 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等组成,缺一不可。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1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13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时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电源或引起火灾。 14 电路图:用电学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5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 都没有电流通过) 16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 的) 17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8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1 -

- 2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完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2019年春季学期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9年中考,本着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二、复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学生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力学、热学、光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学生在初二时学习物理还没有入门,初二时学生对物理不重视,分层辅导不能落实,学生现在感觉初二物理的知识非常不扎实;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一方面是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另一方面电学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19日,约7周35课时。 2.第二轮复习从4月22日至5月19日,约4周20课时。 3.第三轮复习从5月20日至6月9日,约4周20课时。 五、复习内容、要求: 从3月1日至6月10日这总共3个多月,15周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注重效率,以期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我拟将整个复习按“双基过关”、“能力提升”、“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分专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双基过关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力争“双基一分也不丢”。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突出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应试水平。综合创新关注新题,活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一)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为主,紧扣课本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习题量以45分钟为限,可作为随堂复习笔记,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另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5钟为标准,可作为本章检测试题,命题主要由组内教师轮流完成,题目主要从备课组的几本资料和习题库中选取,提前两天交文印室印刷,重点章节适当再加一份检测试题。 第一轮复习按照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具体安排如下: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期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分子力: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 内能及改变 二、内能 .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内能与机械能不同。(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是不可能没有内能) 3、内能的改变 三、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就叫这种物质的比热。 1、比热大表示物质吸热本领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大的物质温度改变小,比热小的物质温度改变大。记住水的比热:C 水=×103J/(kg.℃)。水的比热大,常用于冷却剂 2、热量计算:t Cm Q ?=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 一、热机 1、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叫热机 2、热机分为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 3 4、内燃机工作原理: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燃料燃烧获得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q):1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 3、热机的效率:总 有q q = η 因为氢气的热值高,常用于火箭的燃料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路 1、电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的组成: ( 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电路的工作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电路正常工作);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电路不能工作,无电流,灯不亮); 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或用电器的两端连通。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 ~ 4、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2)、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5、电路的连接方式: (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有分支);各支路互不影响,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的支路 — 判断: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路走一圈,回到负极,如只有一条,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6、电路的连接方法(分割法) 如果只有一条电路,从电源正极依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如果有多条电路并联(分支),利用分割的思想,把多条并联的电路分割成一条一条的,再分别从电源正极连接;如有电压表,放在最后连接。(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 二、电流 1、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4、验电器: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5、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6、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干木柴; 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7、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压(电源提供) 电路闭合 8、电流的强弱(I ) 单位:安培,符号A ,还有毫安(mA)、微安(μA ) 1A =1000mA 9、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符号 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小量程:0~,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大量程: 0~3A,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电流表的使用 》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大量程进行试触)。量程选择过大,指针偏转角度很小;量程选择过小,指针偏转角度超出刻度范围 (4)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这样会造成电源短路,烧毁电源和电流表)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一、电压(U)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m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 \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对水加热、考太阳暖和) 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水冷却) 【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摩擦生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