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水产微生态制剂介绍

常用水产微生态制剂介绍

发布时间:2009-05-04 15:05:11 访问次数:182 作者:王振方

所谓水产微生态制剂,是利用鱼虾蟹等动物体内或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的活菌制剂,可用于水中微生态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微生态制剂使用时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要把握使用的时机,根据池塘水质环境状况合理选择;2、掌握准确的使用周期;3、多品种交叉、交替使用;5、按说明书标明的使用量使用。

介绍三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一、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充分分解,能将嫌气细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但光合细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及浮游生物的残体等就无法分解利用。推荐使用:上海元氏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合细菌。

二、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其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由于芽孢杆菌为好气性细菌,因此在使用该菌时,应同时开动增氧机,另外,使用芽孢杆菌前应先活化,活化的方法通常采用本池塘水加少量红糖或葡萄糖,在增氧状态下活化3-4小时,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芽孢杆菌使用效果。推荐使用:中水高效复合芽孢杆菌。

三:硝化细菌:是利用氨氮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种在水体中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细菌。硝化细菌的特性是繁殖速度较慢,所以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要5-7天后才可见明显的效果,因此提前使用是防止亚硝酸盐超标的最佳方法。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纳或过氧化钙同时使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最好错开一天使用,硝化细菌在转化过程中是一个耗氧过程,因此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增氧。(信息来源: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29T15:04:14.8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杜春雷 [导读] 微生态制剂又被称作生菌剂或者活菌制剂,主要用于补充畜禽消化道中的有益微生物元素,促进动物体内消化道菌群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升畜禽对饲料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满足动物生产需求。现重点从多个层面对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 (张家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微生态制剂又被称作生菌剂或者活菌制剂,主要用于补充畜禽消化道中的有益微生物元素,促进动物体内消化道菌群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升畜禽对饲料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满足动物生产需求。现重点从多个层面对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动物微生态制剂;畜牧业;应用 前言 饲料中抗生素的泛滥,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益无害。而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安全替代品,无疑为食品安全的进步添了动力。目前动物微生态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鸡、鸭、牛、羊以及水产养殖等各方面,作为一种物质增剂,这完全符合微生物生态原理,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其现状与前景。 一、动物微生态制剂简述 1.1简介 动物微生态制剂也叫活菌制剂,它是一种生物制品,常用于调节宿主的机体微生态平衡。动物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肠道内免疫细胞,以消灭有害微生物来为动物预防疾病,无毒害副作用,通常被当作饲料添加剂。对畜牧业中的动物养殖有很大帮助,在畜牧业中也越来越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1.2来源 微生态制剂里的有益菌种主要有两种来源,第一种来源是从动物自身提取,如动物的肠壁,第二类途径是动物周围的生存环境,例如土壤和饲料等等。要能在畜牧业中进行作用,必须具备一些条件,首先是安全无副作用,具有很好的粘附作用,容易培养,活性较高等等,才能对动物的健康生长或免疫力的提高进行促进。 1.3分类 我国农业部1999年发布的有益菌种有干酪乳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按照菌种分类,可分为乳酸杆菌类(包括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芽胞杆菌类(包括蜡样芽胞杆菌、纳豆芽孢杆菌等)、肠球菌类(包括尿链球菌、禽链球菌、乳链球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类(包括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等)、双歧杆菌和光合细菌等。这些菌种各有所用,例如乳酸菌有10多个属、100多个种。乳酸菌的杀菌能力使得它能够抑制微生物造成的腐烂,为动物补充营养,促进动物肠道消化,增强动物免疫力。芽胞杆菌属性好氧,能消耗肠内的氧气,降低局部氧分子浓度,抑制有害的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繁殖。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2.1防止机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改善肠道内的环境 动物菌群和许多病原菌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如胺、氨和细菌毒素。但是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后不仅能促进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质的产生。乳酸菌可产生有机酸和抗菌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位,降低肠道pH值,促进宿主生长发育,保持健康。 2.2产生有益物质起补充营养的作用 益生菌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后,体内代谢能产生多种氨基酸,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有用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吸收,也可以促进钙向动物体内的增加,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2.3增强动物免疫能力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激活剂,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增强动物的抗病性,能及时杀灭病原菌侵入体内,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畜牧业中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分析 3.1应用到养禽行业上 在集约化养殖家禽中,由于过大的饲养密度、较差的卫生情况和换料情况等会降低家禽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根据相关实验可知,微生态菌群对家禽的肠道具有调节作用,没有饲喂微生态制剂的家禽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喂养组,但是其大肠中菌群数则多于喂养组。微生态制剂能够将雏鸡利用饲料率大大提高,将其成本和鸡的发病率降低,将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家禽产品与绿色安全的要求是符合的。将微生态制剂饲喂给家禽,没有饲喂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法氏囊指数等都低于饲喂组的。另外将益生素添加到蛋鸡的日粮中,可以将蛋鸡的产蛋率和蛋的质量提高,同时还可以将粪中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大大减少。 3.2微生态制剂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母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母猪的产奶量,增强免疫力,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大大降低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育肥猪的饲料里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强食欲,明显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加快了生猪出栏时间,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在公猪饲料中添加微生物益生菌可提高公猪精子活力,提高母猪受精率,能显著提高公猪的生产性能。 3.3应用到反刍动物养殖上 将微生态制剂喂养给奶牛,对奶牛瘤胃中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同时能够将奶牛消化养分的速度加快,使奶牛瘤胃后营养素的流量增加,使其免疫能力加强。(1)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奶牛乳房炎不但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好,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牛奶中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 1.维持虾蟹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平均:虾蟹肠道内天生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种群,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均之中,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饲料变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影响,这种平均就会失去,原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造成虾蟹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通过拌服含有微生态制剂的饵料,让有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大量增殖,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和类抗生素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以及与无益微生物竞争养分,起到抵御致病微生物产生和繁衍的作用,从而保持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平均。 2.合成酶和维生素:某些微生态制剂在虾蟹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并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分泌活性物质,参与能量和维生素代谢,促进虾蟹对饲料的利用。 有些酶类在虾蟹肠道内含量较少,甚至根本无法合成,产生这些酶类的有益微生物对保证虾蟹的生命活动起着严重作用。 3.拮抗和保护作用:有些有益微生物在虾蟹肠内迅速繁殖,能和病原微生物竞争肠内的定居部位,抑制病原微生物附着在肠细胞壁上,与病原微生物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保护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均。 4.增强机体免疫力:某些有益微生物能使虾蟹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加快,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从而提高虾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 5.生物夺氧竞争:虾蟹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当某些好氧性有益微生物以孢子状态进入消化道后,迅速增殖,消耗肠内大量氧气,使肠内氧气浓度下降,造成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好氧致病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同时恢复正常的体内微生态平均,达到防病治病和促进生长的目的。 6.降低无益物质的产生:虾蟹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无益微生物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无益物质,由于微生态制剂能明显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无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过多产生,使粪臭气减少。另外,有益微生物能利用水环境中过多的有机物合成菌体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导语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动物性产品安全更加重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正好迎合了人们崇尚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下将对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01

微生态制剂类别及反刍动物消化特点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含活菌体或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从组成上可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类。从功能上看,三类微生态制剂是有密切联系的,益生菌能够改善动物微生态平衡;益生元不能对机体直接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促进益生菌繁殖,间接发挥作用;合生素既能直接对机体发挥作用,又可以间接通过益生菌发挥作用。 反刍动物的胃是复胃,由4个胃组成,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其中,瘤胃容积最大,其内存在大量的厌氧微生物,是一个天然发酵罐,大约70%~80%的营养物质、50%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所以瘤胃也是反刍动物日粮消化的主要场所。在消化过程中,瘤胃、网胃和瓣胃内主要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皱胃能分泌胃液,消化方式与单胃动物相同。正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里的微生物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微生态环境发生紊乱,有益菌群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导致发病。

02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2.1提高生产性能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促进动物胃肠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利于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王世荣等指出芽孢杆菌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等生产性能。邓露芳等探讨了纳豆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瘤胃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姜艳美等指出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冯伟业等研究表明,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内木聚

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新一代环保型饲料,经有关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在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是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经培育、扩繁而制成,它可以作为猪、鸡、牛、鸭及鱼、虾等养殖业的辅助饲料使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本作用原理:动物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肠内有上百种、数百亿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它与动物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家畜的大肠菌症、沙门氏菌症以及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发生都与肠内菌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使肠内菌丛的平衡保持正常对维护动物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它与畜禽生产中的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有密切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 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菌种的代谢物中和肠内毒素,抑制了其它有害菌丛的生长,另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形成了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和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微生物进入一个微生态系统(畜禽体内)后,能否在那里定

居,生长繁殖并成为正常菌群而形成一个由微生物、宿主、环境三者之间呈生态平衡的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要看做生物和宿主双方是否具备定植条件。一般来说,畜禽在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来有益微生物的影响,加速体内正常种群的建立,有利于有机体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从幼雏鸡开始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料时,其效果最好,其原因也即在此。因此,在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时应掌握好使用时间,例如猪应在产前就对母猪使用,鸡最好在育雏时即使用。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早见于日本,50年代就有“表飞鸣”、“乳酶生”,其成分是粪链球菌,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以后相继在畜禽方面开始应用,美国从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我国对益生菌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相对起点高,发展快,以研究乳酸杆菌、芽孢杆菌为主。近年来,在家禽养殖业中,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对动物营养、农作物生长和环境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首肯。 1、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Animal microecologial Ageent AMEA),又称活菌剂、生菌剂,是以动物体内正常菌群为主体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其商品名称则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1989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技术部高贤涛) 摘要:本文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详细分类,常用益生菌菌种的特性及其作用,分析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生物夺氧、生物絮凝团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成为发展趋势。然而这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鱼病和水质问题复杂化。大量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细菌耐药性加剧。抗生素在水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等优点对保障水产品安全,保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1.微生态制剂及分类 1.1微生态制剂概述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 是从自然界或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有益菌,经培养、发酵、加工等工艺制成的包含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常用的益生菌菌种很多,到目前为止,在已经批准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中,常见的益生菌有9类:乳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和嗜热链球菌[1]。微生态制剂无毒副作用,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等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微生态制剂分类 根据其主要成分,微生态制剂可分为3类: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三种。益生菌又称益生素,是指使用后通过益生菌分解代谢直接发挥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维持良好养殖环境的目的。常见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益生元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或水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常见的有双歧因子、寡糖类物质等。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使用的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快速繁殖增多,使之更有利于发挥分解、抗病、保健的有益作用。 微生态制剂按照菌种组成又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微生态制剂两种。单一型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有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光合细菌类、硝化反硝化细菌类、乳酸菌类等。复合微生态制剂有EM菌等。微生态制剂按照剂型又可分为液体型和粉剂和颗粒型三种剂型。不同剂型各有优缺点,水产养殖中应根据不同需要选择相应剂型。 2.微生态制剂常用菌种及特性 2.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份。光合细菌能直接利用水中有机物、氨氮,还可以利用硫化氢,并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亚硝酸盐等污染物。付保荣等研究表明,光合细菌能明显降解鲤鱼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增加溶氧量、稳定水体pH,对水体中致病菌和有害藻类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刘芳等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净化鱼塘养殖水体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果表明其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亚硝态氮的含量,降解率为41.18%[3]。光合细菌可通过降低水中的COD,间接增加水中溶氧,从而净化水质。光合细菌本身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营养价值高,菌体适合作鱼虾的开口饵料。 2.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菌中的一类,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为广泛。有些可在鱼虾的肠道内和体表定植并繁殖,形成有益菌群,竞争性的抑制肠道、体表病原菌

当前动物微生态制剂常用的主要菌种

当前动物微生态制剂常用的主要菌种 在养猪生产中要大力提倡在饲料中不要添加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新型抗菌药物及细胞因子制剂等,既安全、效果好、使用方便,又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能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这是养殖业今后的用药方向。本文向养猪户介绍了当前动物微生态制剂常用的主要菌种: 一、乳酸杆菌类(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出大量的有机酸、溶菌酸及过氧乙酸等,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合成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给动物增添营养物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促进宿主代谢,克服腐败过程,分解与转化有害物质,保障动物健康的生理状态;能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数量,诱导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改善动物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 二、芽孢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等) 好氧的芽孢杆菌可消耗肠内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下降,抑制有害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繁殖,其代谢中产生的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对有害菌也有强大的杀伤能力;抑制腐败菌生长,进而减少氨、胺有害物质的产生;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B 族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及各种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给动物提供营养,帮助消化食物,大幅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能分解纤维二糖,为动物提供营养;并改善免疫力与抗病力等。 三、肠球菌类(粪链球菌、尿链球菌、禽链球菌、鸟链球菌、乳链球菌等) 能产生乙酸、甲酸,拮抗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维持肠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菌群平衡;还能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多种维生素。 四、酵母菌类(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

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原理

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原理 发布时间:2011-8-11 13:40:05 浏览量:319 【字体:】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精养技术的发展,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也日趋增多,有机污染物分解需大量消耗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随着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严重的甚至产生中毒死亡。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条件之一是水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从1980年代起,我国在水产养殖中开始使用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改良剂,主要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为光合细菌等。虽然光合细菌等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生产周期长、保质期短、质量不稳定等缺陷。芽孢杆菌因为具有稳定性好、抗性强、耐高温、耐酸碱、产酶丰富、抑制病原菌繁殖、促进动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分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中,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是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菌株,这2 种芽孢杆菌被农业部列为安全使用菌株。 1 的作用特点 水产饲用微生物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菌(Lactobacillus)、酵母(Yeast)和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等。乳酸菌、酵母和光合细菌抗性差、货架寿命短,在饲

料加工过程中,经高温高压制粒后几乎全部失活,而芽孢杆菌产品无论在颗粒料还是粉料中都比较稳定。 芽孢杆菌作为水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菌株,在生产中的应用比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等菌株晚。随着近几年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践,芽孢杆菌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充分显示出以下几方面优势: (1)稳定性好、抗性强,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挤压等特点,在工业生产制粒过程中以及通过养殖动物酸性胃环境时均能保持高度稳定性。芽孢一旦形成,便能耐受各种不利条件,如干热、湿热、紫外线、射线、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真空干燥、氧化作用等; (2)能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B1、B2、B6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K2,为水产动物提供维生素营养。日常食用的纳豆芽孢杆菌就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K2; (3)储藏过程中以休眠孢子形式存在,不消耗饲料的营养成分,保证饲料品质; (4)芽孢随饲料进入肠道后,能够在肠道上部迅速复活,且复活率高,几乎达到100%; (5)复活的孢子能够产生多种酶类,有助于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从而维持养殖动物肠道生态平衡; (6)抑制病原菌繁殖,促进有益菌生长; (7)可作为一种水质调节剂,净化养殖水环境。

2018年动植物微生态制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动植物微生态制剂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4)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 (7) 1、行业概述 (7) (1)动物微生态制剂 (7) (2)植物微生态制剂 (8) 2、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9) (1)动物微生态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9) (2)植物微生态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三、行业竞争状况 (14) 1、行业竞争格局 (14) 2、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5) (1)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 (15) (2)市场壁垒 (15) (3)准入壁垒 (16) 四、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17) 1、动物微生态制剂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17) 2、植物微生态制剂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18)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 1、有利因素 (18)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18)

(2)消费升级和农牧产品由量向质的提升为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19) 2、不利因素 (20) (1)单项产品、单个客户销量不大,影响规模效益提升 (20) (2)产品发挥功效需要一定时间,开发客户需要一定的周期 (20) 六、行业技术水平、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20) 1、行业技术特点 (20) 2、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21) (1)周期性 (21) (2)季节性 (21) (3)区域性 (22) 七、行业相关企业简况 (22) 1、宝来利来 (22) 2、蔚蓝生物 (23) 3、海纳生物 (23)

动物微生态制剂常用的主要菌种

有10多个属、100多个种。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出大量的有机酸,溶菌酸及过氧乙酸等,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VB1、VB2、VB6、VB12、VC),给动物增添营养物质,帮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促进宿主代谢,g服腐败过程,分解与转化有害物质,保障动物正常健康的生理状态;能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的数量,诱导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 2.芽胞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纳豆芽孢杆菌等)。好氧的芽胞杆菌可消耗肠内的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下降,抑制有害的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繁殖,其代谢中产生的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对有害菌也有强大的杀伤能力;抑制腐败菌生长,进而减少氨、胺有害物质的产生;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维生素B族,促生长因子及各种 糖,为动物提供营养;并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等。 3.肠球菌类(粪链球菌,尿链球菌、禽链球菌、鸟链球菌、乳链球菌等)。能产生乙酸、甲酸、拮抗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维持肠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菌群平衡;还能产生VB1、VB2、

VB6、VB12、VC 等多种维生素。 4.酵母菌类(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00多种,酵母菌与真菌、细菌等互生、共生培养,其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是动物的有效养分;还能产生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有利于乳酸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提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还可产生VB1、VB2、VB6、VB12、VC 、氨基酸及多种酶类。酵母菌及其代谢产物,经处理后可作为动物饲料的调节剂、粗饲料的发酵剂、营养剂及治疗剂使用,可部分取代抗生素的应用。 5.双歧杆菌。目前已知双歧杆菌属中有30多个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双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假双歧杆菌等 6.光合细菌类。光合细菌在代谢中能产生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被动物利用后,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对饲料的转化利用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可净化水体、净化饲养环境,通过太阳能或紫外线做能源,利用有机物和有害气体为基质,净化水质与土质。因为光合菌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和硫化氢,通过反硝化作用除去水中的亚硝酸铵,还能分解池塘里的残饵和粪便等。光合细菌在水中繁殖释放出酵素,能抑制病原菌生长。

常用水产微生态制剂介绍

发布时间:2009-05-04 15:05:11 访问次数:182 作者:王振方 所谓水产微生态制剂,是利用鱼虾蟹等动物体内或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的活菌制剂,可用于水中微生态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微生态制剂使用时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要把握使用的时机,根据池塘水质环境状况合理选择;2、掌握准确的使用周期;3、多品种交叉、交替使用;5、按说明书标明的使用量使用。 介绍三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一、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充分分解,能将嫌气细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但光合细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及浮游生物的残体等就无法分解利用。推荐使用:上海元氏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合细菌。 二、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其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由于芽孢杆菌为好气性细菌,因此在使用该菌时,应同时开动增氧机,另外,使用芽孢杆菌前应先活化,活化的方法通常采用本池塘水加少量红糖或葡萄糖,在增氧状态下活化3-4小时,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芽孢杆菌使用效果。推荐使用:中水高效复合芽孢杆菌。 三:硝化细菌:是利用氨氮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种在水体中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细菌。硝化细菌的特性是繁殖速度较慢,所以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要5-7天后才可见明显的效果,因此提前使用是防止亚硝酸盐超标的最佳方法。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纳或过氧化钙同时使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最好错开一天使用,硝化细菌在转化过程中是一个耗氧过程,因此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增氧。(信息来源: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芽孢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环境对养殖生物排泄物、残饵的分解、转化、水质因子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它的正常与否决定水质的优劣,进而影响水产动物的健康。应用益生菌制成微生态制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芽孢杆菌由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存活率高等比其它益生菌具有更多的优点,因而芽孢杆菌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本文针对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在水质调节剂的应用机理进行综述。 一、芽孢杆菌概述 芽孢杆菌(Baciuus)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类好氧性细菌,多属芽孢杆菌属。在生长后期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尽人多数足一个菌体仅肜成一个芽孢。芽孢位于菌体内,山核心、皮层、芽孢壳和外壁组成。核心是芽孢的原生质休,内含DNA、RNA、可能与DNA相联系的特异芽孢蛋白质以及合成蛋白质和产生能量的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吡啶二羧酸钙布满整个芽孢。皮层处于核心和芽孢壳之间,舍有丰富的肽聚糖。芽孢壳主要由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类脂类,可能还有大量的磷。最外层是外壁,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定量的葡萄糖和类脂。 芽孢杆菌在制剂中以内生孢子的形式存在,孢子进进肠道后,在肠道上部能迅速复活并分泌活性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有助于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拮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肠道原籍上风菌大多属厌氧菌,而有害菌和外来菌多为需氧菌,从而有利于维持肠道生态平衡。该类菌无毒性,能分泌出活性强的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在其生命过程中又能以孢子体形式存在,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耐挤压、饲料加工对其损伤小等特性,易于生产和保存,作为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和水体微生态调控剂都有广阔远景。 当前芽孢杆菌制成的产品有促菌生(蜡样芽孢杆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抑菌生(枯草芽孢杆菌)、乳康生(含蜡样芽孢杆菌)。 二、芽孢杆菌的特性 1.芽孢杆菌的抗逆性 芽孢是芽孢杆菌特有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抗性强,对高湍、紫外线、干燥、辐射等有毒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抵抗力。由于芽孢具有厚而含水量低的多层结构,所以折光性强、对染料不u88致富网易着色。在孢子状念下稳定性好,耐氧化,而寸挤压,耐高温,如枯草芽孢杆菌一般在95℃下5分钟,89%能保持存活;耐酸碱,在酸性胃环境中能保持活性,可以耐唾液和胆汁的攻击,加工制粒后,9 5%的芽孢杆菌在水产动物体内可以萌投成营养体。 2.芽孢杆菌的营养特性 (1)产生多种消化酶:这是其进步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Collington报道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彩种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化酶。帮助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部分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降解饲料中的果胶和纤维素等,其中很多是动物机体本身不能分解的酶。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还能产生植酸酶,促使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产生的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氢的酶类,可将吲哚类氧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养殖环境中氦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国内动物微生态制剂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 据统计,每年由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占养殖总收入的3%~4%,过去,不管是对疾病的治疗,还是预防均使用抗生素,其结果是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滥,动物产生了抗药性,其生产的畜产品中也残留了大量的抗生素,不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同时也给出口创汇带来困难,间接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一问题,美国近几年几乎冻结了对所有新型抗生素的审批,欧盟已于2002年3月底决定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因此开发研制新的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产品便成了必然,微生态制剂(又称为益生素、活菌制剂)作为一种可供直接饲喂的微生物添加剂便应运而生。由于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市场起步较晚,研究和开发尚待深入,许多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加之微生态制剂产品本身的不稳定性,国内从上到下还没有对其形成-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尚没有-个统一的质量标准;同时,广大用户思想认识水平有限,更有投机市场者存在,因而导致了当前微生态制剂市场较混乱的局面。本文就对当前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生产、销售和在养殖上的应用国内动物微生态制剂市场中 存在的问题浅析 庄俊峰 (无锡市瑞之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性的播散将会对整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带来潜在危害。上述存在于益生菌产业中的种种问题,不论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还是在国内特有的,都应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如何评价某一种益生菌的益生作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基础研究过程中,必须将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益生菌的研究中。对于一种微生物来说,通过对其基因组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这种生物的代谢、生理、生物合成能力,以及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对于益生菌来说,基因组的分析可以将其基因特点和益生功能联系起来认识它们的代谢过程、生物进化能力,以及在动物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可以将促进其益生功能的基因克隆入合适的工程菌来加以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益生素产品的发展。益生菌产品的申报流程应该仿效药品申报的流程,应进行多期的临床试验来明确菌株的益生功能和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对于具体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应建立完善、标准的法律法规来对整个产业进行规范,同时加大产学研力度。 3益生菌安全性的评估体系 首先要对被评价的益生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 类,即利用生化与遗传学的方法明确菌株的属、种和株,其次是安全性评价。为确保所使用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至少要进行下列工作: 3.1对其耐药性进行评价。3.2评估某些代谢活性。 3.3对动物实验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评估。3.4益生素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后,要对其 出现的某些副作用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5如果所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所隶属的菌种对 哺乳动物是一种已知的产毒菌种,则被评价的该益生菌菌株必须进行产毒试验。 3.6如果所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所隶属的菌种具 潜在的溶血活性,则被评价的该益生菌菌株必须进行溶血试验。 3.7建议需要评价益生菌菌株对免疫低下模型 的动物是否有感染性。 3.8基因操作导致的生物安全评估:目前市场 上基本都是野生菌产品,但目前利用基因操作进行生物特性的改进,重要功能基因的导入,与产生生物胺等有害基因的消除等已成为研究热点,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 https://www.360docs.net/doc/54322823.html, E-mail:jrxmsy@https://www.360docs.net/doc/54322823.html, 专家讲坛今日畜牧兽医2010年第9期 5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菌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 根据现在微生态制剂的产品特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型微生态制剂,另一种为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单一型微生态制剂是以单独菌种为主要成分,发挥其生理活性,这类菌株包括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由于单独菌株作用的独特性,不能完全适合动物体内的复杂变化,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在市场中受到广泛关注。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又以成分不同分为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和合生态微生态制剂—合生元。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可以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相同种属或不同种属菌株组成,以EM菌露为例,其包括菌株繁多,有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等5科10属80多种好氧性和厌氧性微生物组成的多种有益的优良微生物菌群,可应用于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合生元是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成。益生元是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如各种寡糖类物质或称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

玉米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和酵母细胞壁等。这些糖类不能被动物自身及其肠道内的致病菌所消化和吸收,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特异性利用,因此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间接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 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明确说明我国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添加剂包括16种,这些有益微生物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现阶段常用的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酿酒酵母。但由于现代饲料加工工艺、存储条件、菌种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以上菌种中又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最受关注,使用范围也最广泛。 根据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中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可分为三类,下面做简单介绍。 1酵母菌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等。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达50%~60%,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少量存在于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