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认识传统产业

1.什么是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经过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趋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步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通常较低的产业。传统产业具有多个特征,概括来说具有“传统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2.传统产业的“传统性”

传统产业之所以被冠以“传统”,主要是由于具有以下特征:

(1)发展时间较长。传统产业通常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前一阶段经过高速增长保留下来的一系列产业。在我国,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重化工化阶段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群,在产业分类上包括传统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采掘工业、家电工业、建材工业、一般机械工业等)和传统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传统商贸、住宿餐饮等产业。

(2)技术稳定性。一般说来,传统产业的技术范式已经形成,生产技术以熟练技术、传统技术为基础,生产工艺以传统手段为主。传统产业的技术稳定性决定了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附加值较低的特点。

(3)要素依赖性。传统产业通常具有资源依赖型或劳动密集型特征。一方面,传统产业以劳动力的增量投入、自然资源扩大利用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保持粗放式增长方式,其资源利用率、“三废”处理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处于低水平阶段。

(4)供需不平衡。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大都是成熟产品,经年不变或是有细微改进。产品通常具有消费驱动型特征,企业力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国内外市场的供需结构来看,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大都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生产能力有较大的闲置。

(5)产品附加值低。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大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6)成长趋缓性。传统产业相对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而言,是一种成长性趋缓的产业。这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从长期来看是趋于下降的,虽然它的总量仍有可能是上升的。

3.传统产业的“相对性”

由于具有以上“传统性”特征,传统产业容易被冠以“夕阳产业”称号。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功能和发展前景出现了“无用论”、“抛弃论”等观点。因此,我们还需明确以下观点:(1)所谓“传统”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现代产业采用的主要技术要落后,附加值要低。但传统产业也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高技术产业也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高端设计环节是纺织服装业的高附加值环节,而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组装加工环节则普遍认为是高技术行业的低附加值环节。从传统产业内部来看,产业间差异性较大。一个产业内部可能同时既包括传统性质的子产业,也可能包括现代性质的子产业。例如,普通种植业可以是传统农业,而基于生物技术的种植业则是现代

农业;采用传统工艺的中药制造可以被认为是传统制造业,但植入了现代医药和生物技术的中药制造就被称为生物医药制造。

(2)传统产业是个动态概念。由于技术、产品乃至产业都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新兴产业可能会逐渐沦为一般的传统产业。当前所谓高技术产业也许将来就会被认为是传统产业。在工业化初级阶段,蒸汽机的发明引发的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等成为新兴产业,农业被看做是传统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初级阶段的纺织工业等主导产业被列入传统产业行列。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家电制造等耐用品消费工业也被视为传统产业。另外,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在产业革命的不同阶段(对应于重大技术变革),新兴产业经历了从兴起、快速增长和逐渐缓慢发展演变为传统产业的过程。

(3)传统产业可以转化为优势产业。产业本身不会消亡,无论是采掘业、冶金业还是其他产业都经过兴盛、衰落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并没有最终消亡。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化加速了其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再次被赋予了新的活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再是简单延长其衰退时期,相反是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甚至形成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提升,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4)传统产业的界定具有地域性。这是指同一产业在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功能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欧美国家的汽车、石化、商业、房地产等产业经过长期发展之后,需求渐趋饱和,发展速度处于低位水平,已经基本演变成为传统产业乃至衰退产业。但在我国,这些产业刚刚起步,对发达国家来说需要转移或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在我国仍然还是朝阳产业。同样,在国内甚至地区内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传统产业的地域性现象。所以,不能用绝对的眼光、静止的标准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相互套用。对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需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长期趋势来综合考虑。

二、如何看待传统产业

1.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

产业本身不会消亡。无论是采掘业、冶金业还是其他产业都经过兴盛、衰落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并没有最终消亡。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化加速了其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再次被赋予了新的活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再是简单延长其衰退时期,相反是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甚至形成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提升,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2.关于传统产业的“抛弃论”与“无用论”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对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说明,对“无用论”、“抛弃论”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会议指出,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命题,又是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现实课

题。片面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导致盲目冒进和片面固守传统产业将无所作为。另外,汪洋书记2009年视察东莞时,称赞东莞提升了传统产业,他指出:“东莞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去年大朗镇毛织企业引进1300多台数控织机,每台数控织机相当于68个工人使用机械织机的工作效益。又如厚街华坚鞋厂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3000多人。说明提升传统产业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对待传统产业的正确态度是,认识到传统产业可以促进现代产业发展,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经过改造提升还大有作为。传统产业特别是优势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对高科技产业“明星”的过分崇拜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无用论”、“抛弃论”观点,都是不利于构建和谐、健康、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

三、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1.什么是优势传统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是指产业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存续时间长,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本质属于传统产业。除具有传统产业的大部分特征外,优势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拥有较高的产业地位,通常为支柱产业,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经过改造提升后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判定优势传统产业的三个角度。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一:产业地位。由于传统产业表现出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比重和人员比重逐渐下降、产业总量规模趋于减少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趋于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方面判定产业类型。具体说来,从三个方面反映产业的地位:一是产业规模;二是产业发展速率;三是产业贡献度。产业规模既反映产业目前的总量规模和达到的水平层次,又为未来扩张提供平台基础。因此,产业规模是衡量产业地位的重要方面。产业发展速率从数量方面反映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长速度。快速增长的产业增长力是产业不断成长和保持、扩大规模基础。产业贡献度实质是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速率表现的结果,能充分反映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二: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还表现出技术成熟、供需不平衡、要素投入比例高、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这将使其表现出使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产品库存时有积压、资产利用率不高、出现人满为患以及产业效益低下的现象。另外,要素投入的产出贡献率低和产品利润率低使其对产品研发投入经费不足,新产品开发不足,将进一步制约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产业竞争力角度判定某一产业是否为优势传统产业。具体说来,从四个方面反映:一是产业营销能力;二是产业发展效益;三是产业技术水平;四是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最终表现为产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产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这种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产业内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和节约要素投入的两个方面。产业技术水平可以由支撑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来反映。产业创新能

力直接关系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大小,通常从研发经费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来衡量。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产业通常表现出对要素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对周围环境状况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特征。在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等要素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以及对环境保护状况日益重视的当今社会,产业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环境友好程度直接关系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改造提升后的优势传统产业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2)评价指标。

结合判定传统产业的三个维度,可根据以下具体指标来评价产业类型。

在产业地位方面,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总产值来衡量产业规模;用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增速来反映产业发展速率;从产量规模和增速占总的比重两个指标来量化产业贡献度:一是用产业产值或劳动力占整个国民经济或相应大类行业的比重来衡量;二是占GDP 增速的比率或相应大类行业增加值的比率来衡量。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衡量产业效益;用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反映产业技术水平;从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所占比重等指标来考察产业创新能力。

在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主要从能源利用率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来评价,具体使用单位GDP的能耗值以及“三废”处理率来衡量。

2.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

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把优势传统产业列为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之一,明确了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同时,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把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知道,现代产业体系包含了组成的产业及其产业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的和谐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仅仅是由现代产业组成的体系,它既包括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的或高端的产业,同时也包括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以及优势传统产业。

3.优势传统产业的作用

现代产业体系固有的特征决定了传统产业只有经过转型升级后才能融入体系中。优势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改造提升后的优势传统产业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中将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优势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是从传统产业起步的,传统产业通常具有总量大、基础性作用强的特点。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经过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则更有利于体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产品供给支撑。传统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资源、原材料、中间品,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能起到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生活消费正常运转的作用。

第三,要素积累功能。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等几个方面。首先,现代产业部门的高度化,对高素质人力资源要求高、需求大。由发达的传统工业孕育出的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人力资源。这批人才经过再培训和充电,甚至可以迅速满足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其次,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初期和发展期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传统产业部门。现代产业部门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通常具有资金密集性的特点,比如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高科技产业的比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等产业。传统产业形成的严密的金融体系与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造就多元化、市场化的筹资方式,能够广泛利用闲散资金为现代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融资保障。再次,传统制造业积累的技术蓝图、工艺手段、技术配方以及技术管理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

二、如何看待传统产业

1.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

产业本身不会消亡。无论是采掘业、冶金业还是其他产业都经过兴盛、衰落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并没有最终消亡。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化加速了其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再次被赋予了新的活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再是简单延长其衰退时期,相反是形成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甚至形成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提升,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2.关于传统产业的“抛弃论”与“无用论”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对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说明,对“无用论”、“抛弃论”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会议指出,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命题,又是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现实课题。片面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导致盲目冒进和片面固守传统产业将无所作为。另外,汪洋书记2009年视察东莞时,称赞东莞提升了传统产业,他指出:“东莞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去年大朗镇毛织企业引进1300多台数控织机,每台数控织机相当于68个工人使用机械织机的工作效益。又如厚街华坚鞋厂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3000多人。说明提升传统产业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对待传统产业的正确态度是,认识到传统产业可以促进现代产业发展,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经过改造提升还大有作为。传统产业特别是优势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对高科技产业“明星”的过分崇拜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无用论”、“抛弃论”观点,都是不利于构建和谐、健康、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

三、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1.什么是优势传统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是指产业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存续时间长,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本质属于传统产业。除具有传统产业的大部分特征外,优势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拥有较高的产业地位,通常为支柱产业,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经过改造提升后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判定优势传统产业的三个角度。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一:产业地位。由于传统产业表现出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比重和人员比重逐渐下降、产业总量规模趋于减少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趋于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方面判定产业类型。具体说来,从三个方面反映产业的地位:一是产业规模;二是产业发展速率;三是产业贡献度。产业规模既反映产业目前的总量规模和达到的水平层次,又为未来扩张提供平台基础。因此,产业规模是衡量产业地位的重要方面。产业发展速率从数量方面反映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长速度。快速增长的产业增长力是产业不断成长和保持、扩大规模基础。产业贡献度实质是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速率表现的结果,能充分反映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二: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还表现出技术成熟、供需不平衡、要素投入比例高、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这将使其表现出使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产品库存时有积压、资产利用率不高、出现人满为患以及产业效益低下的现象。另外,要素投入的产出贡献率低和产品利润率低使其对产品研发投入经费不足,新产品开发不足,将进一步制约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产业竞争力角度判定某一产业是否为优势传统产业。具体说来,从四个方面反映:一是产业营销能力;二是产业发展效益;三是产业技术水平;四是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最终表现为产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产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这种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产业内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和节约要素投入的两个方面。产业技术水平可以由支撑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来反映。产业创新能力直接关系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大小,通常从研发经费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来衡量。

优势传统产业判定角度之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产业通常表现出对要素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对周围环境状况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特征。在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等要素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以及对环境保护状况日益重视的当今社会,产业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环境友好程度直接关系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改造提升后的优势传统产业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2)评价指标。

结合判定传统产业的三个维度,可根据以下具体指标来评价产业类型。

在产业地位方面,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总产值来衡量产业规模;用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增速来反映产业发展速率;从产量规模和增速占总的比重两个指标来量化产业贡献度:一是用产业产值或劳动力占整个国民经济或相应大类行业的比重来衡量;二是占GDP 增速的比率或相应大类行业增加值的比率来衡量。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衡量产业效益;用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反映产业技术水平;从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所占比重等指标来考察产业创新能力。

在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主要从能源利用率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来评价,具体使用单位GDP的能耗值以及“三废”处理率来衡量。

2.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

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把优势传统产业列为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之一,明确了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同时,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把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知道,现代产业体系包含了组成的产业及其产业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的和谐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仅仅是由现代产业组成的体系,它既包括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新兴的或高端的产业,同时也包括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以及优势传统产业。

3.优势传统产业的作用

现代产业体系固有的特征决定了传统产业只有经过转型升级后才能融入体系中。优势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改造提升后的优势传统产业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中将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优势传统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是从传统产业起步的,传统产业通常具有总量大、基础性作用强的特点。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经过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则更有利于体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产品供给支撑。传统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资源、原材料、中间品,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能起到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生活消费正常运转的作用。

第三,要素积累功能。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等几个方面。首先,现代产业部门的高度化,对高素质人力资源要求高、需求大。由发达的传统工业孕育出的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人力资源。这批人才经过再培训和充电,甚至可以迅速满足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其次,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初期和发展期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传统产业部门。现代产业部门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通常具有资金密集性的特点,比如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高科技产业的比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等产业。传统产业形成的严密的金融体系与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造就多元化、市场化的筹资方式,能够广泛利用闲散资金为现代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融资保障。再次,传统制造业积累的技术蓝图、工艺手段、技术配方以及技术管理经验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

第四,需求拉动作用。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投入产出关系。对新兴产业而言,传统产业的需求支撑通常成为其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完备的要素供给并不足以促成某一产业的诞生,社会需求的牵引是产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如物流和会展行业存在的历史并不短,但将传统型企业内部分工转化为社会分工后形成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现代物流和会展行业的快速成长。

四、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

1.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1)高新技术虽然是前沿技术和尖端技术,应用起来并不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已经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传统型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动着企业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通过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量检测、监视监控等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与工艺、流程管理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和实现绿色制造。

生物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不仅用来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开发新品种,开拓新种类。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或含酶菌体)生产高果糖浆来代替蔗糖成为食糖工业的一场重大革命。以发酵工艺制造酶取代有害的酶性合成化学混合物,以细胞工艺生产的酶洗涤剂取代污染环境的磷酸盐,以农产品为原料来制造各种工业产品,以具有无限潜力的可再生资源来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从而构建成循环经济社会。

新材料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用作电冰箱、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塑料。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SiO2、纳米ZnO、纳米SiO2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可制造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美国借纳米技术开发出新型液体防弹衣。环保材料能治理传统产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和对污水进行处理。

(2)适用是应用技术的硬道理,只要实用就是好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系统、高性能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等都是先进适用技术,它们在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控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混合动力技术算不上高端技术,但相比纯电动和氢动力技术却是现阶段我国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最优选择。

(3)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重点推行的管理技术。企业资源计划是利用IT技术实现对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企业内部畅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客户关系管理则主要关注企业的客户,通过先进的IT技术收集客户的信息并分析和挖掘出客户潜在需求,为企业留住客户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供应链管理则关注企业的供应商,借助先进的信

息技术实现与供应商的协同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库存量和产品、服务的成本。这些先进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能让企业脱胎换骨。我国涌现了联想、海尔、斯达、一汽等一批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较成功的典型企业。

(4)充分利用公知公用专利技术。据统计资料,目前全球的累计授权专利总量多达5000多万件,只有70多万件在我国有效。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专利,部分由于时间失效,部分由于没有在我国申请。在这些公知公用专利技术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国内市场前景。在不违反WTO规则的情况下,这些可供我国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就像一座无产权归属、待开发的“金矿”。对于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合理利用公知公用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研发经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在国外利用失效专利成功创业的例子不少。20世纪80年代初,买一台日产4喇叭的录音机是家庭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录音机原本不是日本发明,而是荷兰一家跨国集团的专利,但这家跨国集团竟错误地认为录音机产业没有大市场,主动放弃了在许多国家的专利。精明的日本厂商捡起这个失效专利的“皮夹子”,开发出各种录音机,赚了个“盆溢钵满”。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把失效专利作为宝贵的信息和技术资源,充分挖掘失效专利价值,再进一步创新。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有五种形式:创新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也不外乎这五种形式。改进织布工艺从手工到机械生产方式再到全自动数控生产方式;使用钛金属做眼镜镜框,用树脂材料做眼镜镜片;网络商店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商贸企业组织形式的扁平化这些都属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从技术来源角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日本是技术引进创新最为成功的国家。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索尼公司的半导体技术,买自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经过综合创新后,很快制成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洗衣机等产品并迅速占领了市场;以后将半导体技术用于电子表,挤占了瑞士手表市场;用半导体技术制成“傻瓜”相机,挤占了德国照相机市场;将半导体技术用于机械工业,生产出机器人,挤占了发明机器人的美国市场。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转移模式

技术转移模式是指传统企业通过直接引进技术或间接吸收外部技术知识的方式,通过人力资本、资金、设备等的再投入,逐步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企业内部知识,应用于企业设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以及产品更新之中。根据企业应用的外部技术的来源,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市场转移型,指企业通过市场、中介机构购买或直接向技术所有者购买工艺配方、技术蓝图、先进设备等用于改造提升。二是合作开发型,指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产学研方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或者与相关企业建立研发同盟和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合作开发技术等。三是技术溢出型,指企业通过向同行学习、向上下游

企业学习等方式获取外部溢出知识,并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等将知识逐渐转化为企业内部知识,应用于改造提升。

4.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融合模式

技术融合模式是指传统企业将引入的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为一体,形成复合型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改进,以及产品改造和结合软件、硬件技术的改造提升。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设备、工艺(流程)融合型,包括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原有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等,以及直接使用高新技术设备代替原有关键设备,如引进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这两种形式能增加企业设备的技术构成,改进生产方法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取得经济效益。二是产品改造型,即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增强,技术含量提高,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传统产品变成技术集约型的新型产品。这种融合方式不是简单地淘汰原有传统产品的功能,而是把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提升传统产品的功能。三是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融合型,即将引进的高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智力密集优势,把引进的高新技术(主要是硬件技术)同企业自身的优势(主要是软件技术)相融合,使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过渡。四是混合型,即上述三种融合形式的组合。传统企业既可以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又可以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过程中,企业也可以采用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相融合的方式。采用这种融合方式的关键是将采用的高新技术同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最佳配置,以实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5.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指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线性经济模式”,实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正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的运动、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实现了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线性经济”的发展过程后,正面临着遗留下来的巨大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因此,广东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必须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应该直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生产方面,努力做到资源利用与环境质量相平衡;利润追求和环境保护相平衡;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从不可再生资源向再生资源转变。在消费方面,引导消费者进行环境负荷最小化消费;增强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按照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倡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既能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以赢得市场,又符合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总体趋势。

五、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创建途径

1.企业品牌、集群品牌与区域品牌

传统产业品牌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产业品牌的形成需要通过多层体系的构建和经历演化过程。具体说来,一是以企业品牌构成的企业品牌群;二是依托于企业品牌群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三是进而形成的国际性区域产业品牌。产业品牌是一种金字塔层级支撑体系,体现了品牌在区域范围和主体范围的延伸和拓展:即在企业品牌群的基础上逐级上升,发展到集群品牌、区域品牌,同时在空间范围不断向外扩张,从地域品牌到国家品牌乃至国际品牌。

企业品牌是与特定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相联系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企业品牌按辐射的范围可分为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和省内品牌。如海尔、联想、华为、格力、美的等品牌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而格兰仕、科龙等品牌的美誉度局限在国内范围。

集群品牌是一种区域经济地理品牌,它依托地域和代表性产业形成。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特定地区或城市的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某个区域的企业或集群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二是品牌效应,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形成了该地域内某类产业产品的美誉度、吸引度和忠诚度。如虎门服装集群、烟台葡萄酒集群、嵊州领带集群等都是国内知名集群。

集群品牌一般能形成区域性产业品牌,但区域产业品牌不一定是依托集群或某一个集群建立的。如顺德家电这个区域产业品牌是依托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多个知名品牌建立起来的。山东青岛家电则主要是得益于海尔和海信两大世界级著名品牌。产业集群是生成区域产业品牌的基石。产业集群中的产品、成本、渠道、创新及企业品牌是区域产业品牌建立的重要条件。另外,区域产业品牌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集群的整体形象和促进集群品牌的形成。

2.品牌创建的途径之一:质量树牌

(1)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质量。产品品质是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的生命线。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世界,但“中国制造”不仅有廉价的标志,还经常被打上质差的标签,这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

(2)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借鉴。在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的成长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汽车“价廉质低”的质量危机。但日本、韩国制造业能合理应对危机,危机转变成政府和企业提升质量的机遇,甚至成为一国制造业及其品牌腾飞的契机。

(3)企业只有以质量拉伸价值链,以质量树立产品品牌,才能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水平,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有立足之地。

首先,企业要改变对创立名牌上的认识误区,如认为多做广告就是创名牌、形象设计就是做品牌、误将销售好的产品当做品牌等,牢固树立质量是品牌基础的观念。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质量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再次,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和应用卓越绩效管理准则等国际先进管理方法。企业要关注和满足顾客的需求,遵守质量与品牌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并落实奖罚分明的质量责任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提高顾客忠诚度。

3.品牌创建的途径之二:创新为本

(1)自主创新是品牌长期保值和不断增值的根本。自主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产品创新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是研发、设计、制造、工艺、材料投入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体现。市场和管理创新则主要来自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等的改进和变化。可口可乐品牌在世界范围内有持续影响力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产品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源于其坚持传播创新。可口可乐从单纯以碳酸饮料产品为中心的企业向生产多元产品的企业转变,开发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碳酸饮料、果汁、茶、矿泉水等产品。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国的广告宣传力度都相当大,并紧密结合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以各种传播形式不断传递可口可乐品牌所赋予的激情活力、年轻时尚的品牌内涵。

(2)我国传统产业产品一方面在产品创新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在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创新方面也明显不足。因此,要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的观点。在品牌创立、保持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自主创新。企业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持续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档次。同时,要加强对创新的保护,利用专利技术保护创新和维护品牌地位。在品牌营销中,要转变思维模式,紧密结合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创新营销手段。要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品牌的经验和运作方式,加强品牌经营和宣传,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4.品牌创建的途径之三:诚信立牌

(1)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根本,也是品牌创立的基石。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讲诚信。如果企业讲诚信,产品质量可靠,这家企业可以获得顾客的忠诚和形成公信力。在品牌构建和维护上,诚信铸就名牌和提升品牌形象。诚信作为品牌不可或缺的元素融入品牌中,给消费者带来信任、亲切和满足。消费者基于企业诚信而自然产生的宣传是最好的宣传,产品质量和服务有口皆碑,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这就创出了品牌。在品牌传播上,企业不仅要依靠促销、广告、公关、赞助等手段传播出品牌的信息,而且要树立诚信原则,为品牌建立起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市场联想度等资产。居世界500强前列的沃尔玛一贯推行的企业文化的八大理念之一就有“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可见诚信是使企业品牌强大和保持竞争力的奥秘所在。

(2)品牌诚信机制的建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树立诚信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观念,把企业信用放在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的首要位置。其次,建立企业品牌信用管理系统。通过制订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来保障企业信用持久。另外,政

府应加强信用立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对虚假宣传、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媒体应该加大监督、曝光的力度,工商质检部门要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

5.品牌创建的途径之四:文化创牌

(1)品牌文化是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星巴克咖啡屋遍布世界角落。星巴克靠什么使其品牌不断攀升呢?不是广告,它很少做广告。2005年以来,在众多饮品店的竞争下,星巴克的品牌价值仍然提升了20%,每周顾客高达3000万人。星巴克成功的奥秘就是文化。它把咖啡店办成了流行文化的窗口,它把咖啡与音乐、新书刊、电影等文化产品完美结合,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从而引起众多顾客的兴趣,博得广泛好评。它的信条是:“只要你真正了解自己品牌所追求的是什么,你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前进。”在当代社会,技术容易被模仿,管理方法可以被借鉴,但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品牌却很难被克隆。不同品牌产品在提供给顾客的功能利益上很难产生出差异,唯有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在突出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顾客的情感距离、增进顾客对品牌的理解接受和美好联想方面能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顾客对一种文化的认同不会轻易改变,根植于认同感的顾客对品牌的忠诚是维系与顾客关系的重要手段,能给品牌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品牌文化可以说是品牌竞争力的第一影响因素。

(2)世界各国产业品牌的竞争力源自产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我国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存在文化缺失现象,大部分传统产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品牌文化开发体系,品牌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对品牌文化设计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更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定位。我国企业在品牌文化推介过程中重广告轻品牌营销,品牌传播营销单纯诉求产品功能作用,采取狂轰滥炸的功能、价格广告策略,追求名人效应,缺乏品牌文化内涵诉求和文化思想传递,缺乏人性化的文化关怀和温暖。归根结底,是文化理念和品牌文化意识不强。短视的功利主义,无视文化的意义、价值和力量,使我国制造业的兴起与文化、品牌建设不同步,产业文化未能注入产品和品牌。

(3)传统产业品牌崛起,首要的是提高品牌文化意识,引导企业把品牌文化作为名牌带动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赋予品牌鲜明的个性、诉求和理念,并将品牌文化理念融入到产品研发、外观设计、质量控制、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和提高品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内涵,能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从产业层面来说,传统产业品牌崛起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优先发展,重点突破。

6.品牌创建的途径之五:政府扶持

(1)政府扶持引导的必要性。

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作为公共资源,需要政府扶持和引导。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是范围内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属性。集体品牌的打造需要大量的投入,公共物品属性使企业缺乏主动创建的动力。“搭便车”现象容易出现,也将导致集体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先天不足。

另外,集体内个别企业利用集群品牌形象进行掠夺性经营,大肆生产、贩卖假冒伪劣产品,就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现象。即使集群内只有极少数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绝大多数企业都守法经营,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对集群内的企业细致鉴别,会认为该地区所有的企业都有问题,对集群产品都失去信任,从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共地的悲剧”便会上演。所以,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创建需要政府主导和扶持。

(2)政府的作用空间。

首先,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要成立品牌管理机构,对品牌创建进行科学规划和科学管理。品牌管理机构不仅在国家层面,在省级、市级和集群区域内也要成立类似组织。品牌管理机构要掌握区域内企业结构、经济技术和营销状况,组织研究产业文化,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进行定位,编制产业品牌创建战略规划,并督导实施。品牌管理机构要统一设计形象识别系统,制定区域品牌识别、品牌文化、品牌竞争、品牌扩展和品牌保护等战略和措施。

其次,重点抓好核心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以核心企业品牌带动区域国际品牌建设。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核心企业创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与此同时,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基础标准体系,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再次,构筑品牌发展的公共平台和良好环境。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融资担保等方面创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创建区域品牌创造条件。扶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在培育企业(产品)名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跟踪发布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和名牌信息,开展国际间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严惩制假售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区域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历史和人文文化资源,创造产业集群文化和企业文化,赋予区域品牌文化内涵。

最后,集体应对贸易摩擦和危机事故,维护集体品牌。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产品遭受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尤其是反倾销的案发率和标的额持续上升。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应诉,提高胜诉的机会,有利于维护集体品牌的整体形象,保护和扩大出口市场。另外,面对质量事故的危机处理,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统一应对,能有效化解危机和减少负面影响。

六、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由于我国大多数传统产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分工,产品外向型程度较高。产业升级问题包括企业成长路径和产业升级路径等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成长可以选择两种升级路径:一是基于技术能力发展的从OEM (原始设备制造或原产地委托加工)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再到OBM(自主品牌制造)的升级路径;二是基于市场开拓能力的从OEM到GLC(全球分包协调者)再到OBM的升级路径。

知识链接:

全球价值链含义及特点

全球价值链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跨国性生产单元而形成的网络组织和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全球价值链上利润分布并不均匀,就像跨国公司的“哑铃型”组织结构,主要利润流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研发和设计,另一端是品牌和营销,中间是生产制造,形成一条U 形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在全球价值链上,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创期的生产以及产品营销环节,以攫取高附加值的垄断利润和经济租金,而发展中国家从事获利最少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从传统产业价值链来看,这种发达国家攫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赚取低廉加工费和材料费的现象更为严重。

1.企业成长的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来说,基于技术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从OEM到ODM再到OBM。

OEM(原始设备制造或原产地委托加工,又称外包),是品牌商根据一定设计标准向专业制造商下订单,后者依照产品设计标准自行组装制造,产品完成后加贴发包企业品牌出售。OEM 厂商在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中只涉及生产组装等低端价值活动,具有订单不稳定、产品附加价值低、容易产生恶性价格竞争、厂商疏于自创品牌与研发投入等缺陷,这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典型形式。

ODM(原始设计制造)是指专业制造商自行设计产品,争取买主订单并使用买主品牌出货的交易方式。由于品牌被买主控制,仍具有贴牌生产特点。因此,广义的代工合同既包括OEM 模式,又包括ODM 模式。与OEM 相比,ODM 厂商涉及产业价值链上游的产品开发设计等高端价值活动,相应地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

OBM(自主品牌制造)是指制造商通过自主建立的产品品牌与营销渠道,在市场推广销售其所生产的产品。OBM厂商根据自己的产品概念进行设计、制造、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价值活动,通过整合整条价值链活动和在全球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通常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企业成长的市场开拓能力提升路径

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来说,基于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从OEM到GLC再到OBM的升级路径。

全球物流契约(GLC)是指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担任物流集中、组装和配送的角色。对于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可能会开始于贴牌加工, 再发展到全球物流契约模式,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纳入全球物流体系, 以实现市场扩张, 最后发展到自有品牌生产。如Gereffi所指出的东亚新兴经济体(中国香港和台湾、韩国、新加坡)的纺织服装企业起初为美国和欧洲购买商代工生产, 通过与欧美零售商和专营商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在

这一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提高, 随后改变自己的角色——创建全球采购网络, 成为欧美购买商与亚洲和其他地区服装工厂的中介, 最终实现了升级。

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单是指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演进路径,产业升级还包含了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到高端的提升。这包括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提升、价值链某一环节段提升等内容。具体说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三条发展路径。一是价值链加工环节提升;二是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三是价值链整体攀升。

(1)价值链加工环节提升。

价值链加工环节提升路径主要指产业对所处全球价值链加工制造环节的提升,包括两种提升模式。一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技术层面上提高加工程度,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方法,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目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强,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提升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方向发展。

(2)向价值链两端环节延伸。

向价值链两端环节延伸主要是指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攀升,具体包括品牌价值路径(从加工环节转入品牌创建)、销售控制路径(从加工环节转入市场环节)以及研发设计路径(从加工环节转入研发设计)三种升级模式。其目的是增强价值链控制能力,实现附加值提升。

(3)价值链整体提升。

价值链整体提升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传统产业所在价值链的整条提升,表现为各个环节附加值提升;二是传统产业内部所属行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主要表现为价值链各环节附加值的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序列更替以及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地位顺向递进。比如广东的传统产业群实现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优势产业的产业群到21世纪的以家电制造等为优势产业的传统产业群。

七、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1.循环经济在广东传统产业的推行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也是广东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重点行业。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行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规划以来,广东按照国家的相关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06—2009年广东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分别为2.93%、3.15%、4.32%、4.14%,2009年单位GDP能耗降至0.685吨标准煤/万元;2006—200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77%,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的84.99%。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不断下降,2006—2009年分别为2.08%和0.85%、5.05%和

3.02%、5.58%和5.28%、5.76%和5.44%,“十一五”规划的前四年累计分别下降了17.28%和13.87%,完成“十一五”规划减排任务的115.21%和92.33%。但是,广东传统产业仍面临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粗放式土地资源利用模式难以为继、能源受制于人、环境污染较严重且短期内难以改善等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是广东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来自国际政治压力和国内的资源环境约束,这要求我国以耗能大户为主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推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既能缓解资源环境成本压力,又能提升自身竞争力。所以,传统产业是循环经济推进的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则是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促进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必然发展途径。

按照我国新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循环经济在广东传统产业中的推进要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以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以及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良性发展。

(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的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已建项目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对重点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和工艺进行推广。

(2)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出台的《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我国对传统产业开展的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废”开展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等领域。对大宗、短缺、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

对传统产业产生的“三废”开展综合利用。从冶炼渣、矿山尾矿等回收价值高的金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附加值。发展煤矸石、煤泥发电;大力发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各类化工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等为主的利废建材;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等在筑路、回填、复垦等领域的利用。推广碱渣、电石渣等化工废渣在建材产品中应用技术。鼓励铬渣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电厂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发展造纸、食品酿造、印染、皮革、化工、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废液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回收可利用的资源;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对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发展工业窑炉的余热余压发电和热的分级利用;对

油田、炼油企业各种放散气体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3)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对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使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它们的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消除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服务环节来说,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发和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5)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针对建材、家电、造纸等重点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能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注重资源节约,提高废物回收环节形成封闭式资源循环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知识链接:

有关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开展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

国家对年节能量1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2000元/吨标准煤。广东省对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1万吨标准煤以下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200元/吨标准煤。同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采取该模式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广东省将奖励资金的70%奖励给节能服务机构,其余给服务接受单位。

国家对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①增值税减免(含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即征即退、增值税减半征收三种方式);②所得税减免;③消费税减免。

广东省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奖励政策有:①对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和在清洁生产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单位,广东省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②在省级挖潜改造资金中优先支持能源资源节约、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清洁生产企业予以补助。在省级财政支持的技术改造及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项目中属于清洁生产企业的,给予相应加分。省科技厅设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重大专项,每年安排经费给予

重点支持。③从广东省实际出发,将清洁生产有关要求与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相结合,并将清洁生产有关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

2.创意设计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1)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国家和广东省认识到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创意产业发展。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着手制定《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并委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进行政策研究、文本起草和开展相关工作,由工信部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组织起草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于2010年7月出台。近年来,广东省相继出台了《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08〕66号)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2009年8月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评定管理办法》(粤经贸法规〔2009〕742号),为工业设计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内各级政府也纷纷在行动。深圳市政府把创意设计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培育,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意产业园的积极作用,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制定了广东省地级市政府中首个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佛山市工业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广州开发区政府通过了《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规划》,等等。

(2)创意设计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创意设计决定产业竞争力。创意设计不局限于简单的美化、装点功能,它赋予工业产品以新的外观、技术、结构、形态、质量、性能,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意设计是实现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转变的有效路径。产业升级不仅需要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同时也需要设计产业的进步。特别是广东的家电、纺织服装、玩具、制鞋等优势传统产业的升级,亟须以创意设计产业提高创新意识,带动产品增值,促进科技研发,加快品牌塑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中山古镇灯饰时指出:“可以辟出一块地方来,专门搞灯饰设计、工艺设计。如果以后全世界的灯饰设计、制锁设计都在我们中山,我们还是在做传统产业,但我们做的是传统产业的高端。到时候我们就是做文化了,不是做技术产品了。”

目前,省内各地的创意设计产业蓬勃兴起。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是全国两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其一、二期已启动营运,已建成建筑面积约为2.25万平方米,嘉兰图、中信国华、基石、拓腾世纪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进驻。位于广州开发区的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专业从事家电、汽车等企业产品外形的设计、研发与制造。目前,已建立起了广

州、青岛、合肥等多个基地,在全球拥有200多家客户。依靠强大的设计团队和技术创新,毅昌科技每年研发新产品400余款,远远超出了其他企业每年60款的平均值。毅昌科技家电产品外壳的年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成为了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排头兵。

一大批创意设计园区、创意设计企业成为聚集创意设计人才的基地,创意设计对拉动广东省经济发展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加工贸易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目前,广东已批准设立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171.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1%。加工贸易具有受外部需求影响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根植性不强等特点。广东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加速了其转型升级的步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广东省提出创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规划。

另外,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的主要商品涉及家电、建材、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和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的产品,因此广东加工贸易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直接影响优势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2)广东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点。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重点是要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多元化拓展进出口市场;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的区域布局,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加快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创立内销品牌,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和资源合作开发,支持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率先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全省内外需联动的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型。

(3)近年来广东省出台的推进加快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

第一,《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内销和加快实施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第二,《关于推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第三,《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的操作指引》加快了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工作。第四,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粤港关于促进港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合作协议》,促进在粤港资企业转型升级。

4.创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1)传统产业转移升级中的政府作用。

互联网发展计划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思路研究

发展互联网经济思路研究 互联网正在经历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并加速向物联网发展的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不断。在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开展研究,不仅是应对困难挑战破解转型瓶颈的需要,更是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升级先机的需要。本文从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供决策参考。 一、互联网经济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式发展。 2、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全天候、虚拟性、以及边际收益递增等特征。互联网经济源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具有与传统产业模式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是用户第一。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被大量缩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市场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比价和讨论,因此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有话

语权,这加剧了生产者间的竞争,使生产者从成本控制转向用户至上,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二是免费的信息和服务。互联网经济的诞生催生出数字时代的“免费”商业模式。免费网络工具或网络服务在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大量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免费信息资源,“免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等价交换法则,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它愈来愈成为“免费经济”的代名词。 三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性。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是融合与竞争的统一,在这个竞争与融合的反复博弈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被“电子商务化”,并最终完成价值链的重构。如美国梅西百货充分利用互联网,针对美国网民越来越习惯于手机搜索附近商场和在家上网下单的特点,梅西百货整合线上线下以及移动终端的资源,推行“全渠道战略”,引导消费者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商品,使其近三年期间其市值和销售规模连续增长。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的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网络用户规模和网络应用范围进一步的扩大。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网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44%,共5.9亿人,移动互联网网民更是超过50%,达到6.9亿。网民对网络应用的使用更为深入,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攀升;商务类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 关键词:广州市产业转型措施 前言: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亚运等各种大型项目活动的刺激下,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积极的向前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而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更是在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广州市更是加大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扩大内需,使广州市保持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的优势地位。 什么是产业转型? 要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的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州市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大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倒下,而是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总体上来看,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在三产业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之前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相当大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2009年,广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38.94:59.02变为1.89:37.25: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而2010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保障煤电油及生活必需品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传统批发市场业态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摘要:多年以来,广州商贸的集聚力和开放兼容特质,使其形成了以布匹、茶叶、鲜花为代表的一系列专业批发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信息逐步透明,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如何迁移、改造、扩张、升级批发市场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广州致力于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本文以广州现有专业批发市场的商业集聚效应为出发点,从创新、要素市场、文化引导、集聚与辐射的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批发市场转型新兴产业 一、批发、市场及城市的发展 (一)批发与市场 “批发”是连接生产和终端消费间的一个关键性流通环节,它可以称之为b to b,是与零售相对应的一个商业概念。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不同的层次,如经销、经纪代理、大宗商品交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等等。 “市场”的含义更加复杂和丰富。最初,市场是一个空间集聚的概念,即所谓的集市,它自秦朝就已经开市;然后,“市”逐步扩展为“城”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所谓的“城市”,没有市不能称之为城。如今,市场更多的是交易的概念,包括机制、规则、过程等丰富的内涵,是竞价的过程。当然,物理的、有形的市一直存在,但它只是交易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 自古以来,批发作为一个好生意长盛不衰,与零售商相比,批发商是较为富有的人群。一般来讲,能够形成批发集聚的城市都是富有的地区:伦敦、巴黎、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批发之都。由于批发本身涉及寻找交易对象、寻找交易价格、支付、交割、纠纷处理等环节和过程,它必然需要法律、行政、物流、金融、资讯、媒体、文化等社会各个部门通力支持才能完成。因此,批发的发展必然会拉动对律师、评估、鉴定、检测、报关、税务、广告等中介机构的需求,进而提高对商场、写字楼、会议室、展览厅、酒店等高端商业物业和服务的需求。可见,批发的集聚以及由此引发的中介服务的集聚是现代商业城市的皇冠,它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都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商业资源。 (二)批发与城市的发展 一个城市,因为“市”在“城”这个地方发展而使城市要素集聚、兴旺发达,许多城市都因为“市”的蓬勃发展而成为“城”的名片,如提到“义乌”就会想到“小商品批发城”。2000多年来,广州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贸易发展史,提到“广州”二字就会让人马上联想到“十三行”、“贸易”、“生意”、“批发市场”等等商业繁华的词汇。对于广州而言,商业是她的灵魂、是生命的具体呈现形式。2014年,广州市政府发布了穗府(2014)7号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产业对接,实施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展贸交易平台的必要性。 二、专业批发市场及广州专业批发市场集群的形成 (一)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批发业务被高度垄断在物资、商业、供销社这三个部门,实行严格的“统购统销”。可以说,中国的计划经济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的批发环节,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也是从流通领域的批发环节开始的。首先是从紧缺物资批发“双轨制”开始,批发的商品包括食品副食品、轻工产品、中间原材料、基础原材料,一开始是从政府主管部门倒卖批文,随后是将批文变现为紧缺物资,最后是依托集市进行批发。随着改革的深入,产品愈来愈丰富,批发依托已经初步形成的集市形态逐步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为了尽量提高交易的效率,保障供应,批发在借助集市的形态的同时,同类商品的批发高度集聚,从而形成各种各样规模宏大的“专业”批发市场。 (二)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在广州的形成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东莞时报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朱小丹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韩国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

像头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543570796.html,/ 2013年7月1日 10:04 东莞日报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度暴露出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价劳动力获得利润的外销模式遭遇了重创。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重重障碍,也使中国的产业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中国必须要改变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保障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一、当前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 , 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就增长速度来说,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 ,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 , 第三产业则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 , 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就就业比重来说,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 ,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 到 2012年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 , 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10.7%;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4.2%;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 45.1%。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 , 而服务业相 当落后。在发达国家, GDP 构成情况一般如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超过 5%,第二 产业不超过 3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 , 为 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还很大。 随着近年来,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西部地区崛起、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挤压下,义乌传统产业整体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义乌经济再发展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 以贸易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义乌经济发展迅速, 2012年的人均 GDP 为 6326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已突破一万美元。商贸业是义乌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 义乌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源:物联中国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企业,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产生更多市场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生产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研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影响和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农产品生产职能管理,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实现农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检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流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控制。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温室以和饲养场等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锁定发生问题的位置,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健康生长。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