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

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
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

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

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史记的3个小故事2: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军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层围了好几层。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是什么原因让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就在夜里爬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3:先发制人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

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

属。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

叔侄俩一前一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

点击

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

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 篇一:《史记》——《五帝本纪》——《尧舜禅让》读后感尧舜禅让 关于尧和舜,我并不陌生,早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 在古代,皇帝们都是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儿尧和舜却是与众不同,他们只把皇位留给有才能,又很善良、正义的人。就像尧所说的:“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就是不能以天下百姓受苦,而得利于一人,而那一人,指的就是当时尧的儿子丹朱。舜,则就是那个有才能,有很善良、正义的人了。 舜以“孝”而闻名于世,并且也有非常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据说,他领导的地方,不论是多么荒废的土地,也能一年成村子,两年成小镇,三年即成繁华都市。他的大名,人人皆知,不是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类型,而是人人称赞。当尧在挑选继承皇位的人选时,四方诸侯都推荐舜,这就是对舜才能的最好的证明。舜更是不负众望,成功通过了尧的测试,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皇帝。 不仅是尧,舜也是如此。舜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好,于是也向尧学习,公众挑选,于是选中了治水有功的禹。 尧和舜的禅让着实令人钦佩,一个人能把这样无限的权力让给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能人,只为给百姓着想,

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让人称奇,想尧和舜这样大公无私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王者,就如《孟子》中所说:“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正是尧禅让的善举感染了舜,也感染了大家,才造就了五帝本纪的逐渐繁荣昌盛。 像尧和舜这样不把国家领导人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但说句实话,现在的这种种,不过是走个形式,谁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真的想这样。能真正学习尧和舜的大公无私、诚实厚道、富而不骄、贵而不傲的人,实在是少得屈指可数,珍得千载难逢! 篇二:五帝本纪之感想 读《史记:五帝本纪》之感想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乃鲁迅先生对《史记》之评价。不错,作为我国的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五帝本纪》乃《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之首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之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天文、推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规律和地下文物之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

破釜沉舟-典故及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史记里面有哪些历史故事

史记里面有哪些历史故事 胡亥于是同意了赵高的主意,赵高对胡亥说:“如果不与丞相谋划,恐怕我等的事情 不会成功。臣愿意为公子去说服丞相!”很快,赵高私下里找到了李斯,悄悄地告诉他说:“天子临终的时候,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信,叫他到咸阳来参加葬礼,册立他为皇位继承人。信尚未发出的时候,天子就去世了。所以,这件事情没有别人知道。发给扶苏的信件 和天子的玺印都在胡亥那里,因此,确定太子的事情,取决于丞相与我罢了,您看,这该 怎么办?” 李斯听后,心头一惊,立即严厉地责备赵高说:“你怎么能够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个事情不是我等做臣子的所应该谈论的!”赵高早就有所准备,他十分得平静,反问李 斯说:“丞相自我估量一下,与蒙恬相比,谁的才能更高?谁的功劳更大?谁的谋略更出色?谁更受天下人的拥护?谁更得到扶苏的信任?”李斯思考了片刻,回答说:“这些我都不如 蒙恬,但你对我的责备,未免也过于深刻了吧!” 赵高笑了笑,接着说:“臣只是个微贱的宦官,因为对法律、文书有所了解而侥幸协 助始皇处理一些政务。理事二十余年,臣还没有见到被始皇罢免的功臣之中,有谁可以把 爵位传到下一代的,他们最终都被诛杀。始皇的二十余个儿子,丞相都非常了解。长子扶 苏刚强、勇敢,对人信任又善于鼓舞士兵很明显是赵高在歪曲扶苏柔软的事实,他对丞相 焚书坑儒的做法确是非常反感的。如果他继位的话,一定会任用蒙恬为丞相。所以,丞相 最终不用妄想带着荣华富贵告老还乡,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我受皇命教育胡亥,让他学习 法令,已经有好几年了,未尝见过他的过失。胡亥为人仁慈、忠厚,轻视钱财而重视士人,内心很明辨,但是不善于言辞,礼贤下士,秦朝的公子们都比不上他。因此,臣认为胡亥 更适合做皇位的继承人,希望丞相仔细地考虑,然后决定这件事情。” 李斯回答说:“我遵照天子的遗诏,听从上天安排的命运,没有什么可以考虑决定 的!”赵高进一步说:“安危可以相互转化。如今,安和危尚未确定,你我怎么能够保住 尊贵?”李斯严肃地说:“我本是一介平民,始皇之所以如此器重我,使我的家人也受到 恩宠,是因为要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我。我难道可以辜负始皇的信任吗!忠臣不逃 避死亡,无论何时都要恪守职分。你还是不要再说了,再说的话只会将我陷于不义!”赵 高说:“臣听说聪明人的处世方法,是能够顺应变化、依从时势,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看到事物的苗头就知道它原本的方向,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就知道它最终的归宿。事物是 没有永恒的法则的!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的手中,臣能够揣摩出他的意向。秋霜一降,花草就凋落;春暖冰化水流动,万物就生长,这是必然的结果。丞相为什 么迟迟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呢?” 李斯说:“从前,晋国的骊姬之乱,齐桓公即位的血腥斗争,商纣王杀死叔父比干, 这三件事情都是违背天理的,而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连祖先都没有人祭祀。我李斯还是 人哪!怎么可以参与篡位的阴谋?”赵高意识到李斯的心里实际已经有了不小的动摇,便继 续说道:“胡亥和丞相同心协力,就可以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丞相与我内外响应,事情 就不会有差错。丞相要是能听从臣的计策,就可以世代的封侯、显贵。丞相如果放弃了这

史记里面的故事内容

史记里面的故事内容 刘邦在攻打黥布的时候,被乱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得了重病。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 名医。医生进宫拜见,刘邦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欺瞒他说:“可以治好。”刘邦知道是 在骗他,就骂他说:“我原是一介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刘邦最终没有让他治病,赏 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他走了。不久,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 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的继任者。刘邦想了一 下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 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 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刘邦就摇摇头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逝世。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那些将领先前和皇帝同 为平民百姓,后来北面称臣,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现在让他们侍奉年轻的 新皇帝,一定会叛乱。如果不族灭他们,天下就安定不了。”因此,吕后隐瞒了刘邦去世 的消息,过了四天还不发丧。有人得知后,告诉了郦商。郦去见审食其,对他说:“我听 说皇帝已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而且还要杀掉所有的将领。如果真的这样做,天下可就危 险了。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 如果让他们听说皇帝驾崩了,诸将都将遭杀戮,他们必定把军队联合在一起,回过头来进 攻关中。那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审食其 进宫把这告诉了吕后,吕后权衡再三,赶紧发布了刘邦逝世的消息,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盈 继承了皇位。 后来,吕后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相权。王陵对此极为不满,便 借口有病而免职回家,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左丞相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而辟阳侯审食其 被任命为左丞相。左丞相不处理具体的政务,他只是监管宫中的事务,如同郎中令一样。 正因为如此,审食其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太后的宠幸,掌握了决策政务的权柄,公卿大臣们 的章奏、意见都必须通过他才能够上达到太后那里。很快吕后就追尊郦侯的父亲为悼武王,打算以此作为封自家子弟为王的过渡。 几个月以后,吕后开始实施她的想法。为了服众,她先封高祖时期的功臣郎中令冯无 泽为博城侯。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去世以后,吕后不仅赐以鲁元太后的谥号,还将鲁元与 宣平侯张敖所生的儿子张偃封为鲁王。此后,她又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并且 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齐王的丞相齐寿为平定侯;封少府阳城延为梧侯。接着,她便 封吕氏宗族里的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 吕后想要进一步地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了慎重起见,她先将惠帝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 分封。紧接着,吕后向大臣们暗示了她的意图。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封郦侯吕台为吕王, 太后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太后的二哥吕释之去世以后,他的嗣子犯了罪而被废黜。于是,吕后改封他的弟弟为胡陵侯。几个月以后,吕王吕台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肃

五帝本纪赞

五帝本纪赞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皇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注释 《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 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 雅:正确。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 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 《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 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 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 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 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 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 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 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 “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 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 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 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 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 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成语叫“背水一战”。很多人都认为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 而后生。如果仔细分析,这恐怕是千古误解。这哪里是背水一战,分明是他早就设计好的大 陷阱。

史记小故事主要内容

史记小故事主要内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史记小故事主要内容》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长篇宏著,亦史亦文,从重视它的史学意义到发掘它的文学价值,从对它的简短评价到长篇评论,经历了相 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 《史记》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长篇宏著,亦史亦文,从重视它的史学意义到发掘它的文学价值,从对它的简短评价到长篇评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 段历史时期。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仁慈的帝喾 帝喾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名叫峤极,祖父玄嚣是黄帝的儿子。帝喾是颛顼大帝的堂侄。 帝喾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时就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即位以后,帝喾对老百姓广施恩泽,而对自己的事情却很少顾及。他能够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预知未来的事情,懂得治国爱民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他都能够做到体察入微。帝喾顺从上天义理,知晓民众急难,仁厚而威严,慈爱又笃实,通过自身修善来使天下民众归附自己。虽然他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但却从不奢靡浪费,而是谨慎地节制利用。此外,他还观察日月星辰、修订历法,恭敬地侍奉鬼神。帝喾神态庄重、道德高尚、衣着朴素、平易近人,他在决定事情时总能够顺应天意,他的恩泽就像水流灌溉农田一样,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凡是日月所能照射到的

地方,风雨所能吹淋到的角落,老百姓没有不服从他的。 :夏代之亡 夏代后期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对鬼神十分迷信,并且霪乿无度。夏王朝的德望也就随之日渐衰微,各地诸侯相继背叛。传说上天曾经降下一雌一雄两条神龙来警示孔甲,孔甲非常喜欢这两条龙,就四处寻找会喂养龙的人。当时,有一个叫刘累的人,从一个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之术,便决定去侍奉孔甲,帮助孔甲养龙。孔甲对他十分欣赏,赐封他为御龙氏,并赐给他许多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便突发奇想,偷偷地把它做成了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品尝。孔甲吃完以后,觉得味道非常鲜美,便派人去找刘累再做一次。刘累已经没有肉酱可以进贡,又害怕龙死的事情被孔甲知道,就连夜逃跑了。这件事也预示着上天对夏王朝已经失去了信心。夏代最后一个君王叫桀,他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不但不讲德行,反而用武力伤害百姓,民众都不堪忍受。他曾经将自己比作太阳,并对别人说:"我会像太阳一样永远不会灭亡的!"百姓们听说后,指着太阳气愤地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灭亡啊?我宁可与你同归于尽!"桀还曾经将商族的领袖汤囚禁在夏台,最后商汤被释放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后,开始注重修行德业,勤于政事,力量不断壮大,诸侯都前去归附了他。最后商汤率领军队去征讨夏桀,夏桀战败逃到今河南封丘东部地区的鸣条,后被放逐而死。桀临死时还对别人说:"唉,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在夏台把汤杀死啊,使我落到了这个下场。"他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一切是由于自己所犯的错误造成的。 :非子封秦

史记中的故事名字

史记中的故事名字 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舜帝以善报恶《史记-五帝本纪》

舜的父亲瞽叟顽劣不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象狂傲不羁,都想杀死舜。舜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想杀他,却找不到借口;他则一心只是希望常伺候在父母的身边。舜年方20即孝闻名于世。30岁时,帝尧询问可用之材,四位诸侯领袖都推荐虞舜,说他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作妻子,观察他怎样治家;又派9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么处世。舜住在妫水湾一带,家居行为更加谨慎认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纵自己,侍奉舜的家人,能恪遵善良妇女之道。尧的9个儿子都更加笃实。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出自己的土地;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都为他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沿岸做陶器,黄河沿岸出产的陶器没有一件是粗劣的。一年之后,他所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后成为城邑,3年后便成都市。尧于是赏赐给舜细葛补布衣和琴,又为他建筑仓廪,并送给他牛羊,瞽叟还是想杀死他,要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防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终于不死。 后来瞽叟又命令舜去挖井,舜挖井时留心开挖了一个隐秘的小孔道,便于从旁出来。待舜已深掘人井底,瞽叟与象合理倾倒泥土入井想活埋舜,把井填实,殊不知舜却从隐秘的小孔道潜逃出来得以脱险。瞽叟和象非常高兴,以为舜已死。象说:“主谋的是象。”象愿意把舜的财务分赠父母一份。接着说;“舜的妻子—尧的两个女儿,以及琴,象取来享用。牛羊仓廪都给父母。”象就来到舜的宫室住下,弹他的琴。舜回来见到象。象惊愕不已,极不自在。说;“我思念舜正忧伤不已!”舜说;“这样好啊,你像个弟弟!”舜仍然孝顺地侍奉瞽叟,友待弟弟,比以前更加谨慎小心。于是尧用五种伦理和各种官职来考察舜的才能,结果都办得十分满意。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 《史记》是中国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首。那你知道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军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层围了好几层。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是什么原因让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就在夜里爬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史记里的四字成语故事:先发制人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

五帝本纪读后感

五帝本纪读后感 篇一:《史记》——《五帝本纪》——《尧舜禅让》读后感尧舜禅让 关于尧和舜,我并不陌生,早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 在古代,皇帝们都是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儿尧和舜却是与众不同,他们只把皇位留给有才能,又很善良、正义的人。就像尧所说的:“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就是不能以天下百姓受苦,而得利于一人,而那一人,指的就是当时尧的儿子丹朱。舜,则就是那个有才能,有很善良、正义的人了。 舜以“孝”而闻名于世,并且也有非常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据说,他领导的地方,不论是多么荒废的土地,也能一年成村子,两年成小镇,三年即成繁华都市。他的大名,人人皆知,不是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类型,而是人人称赞。当尧在挑选继承皇位的人选时,四方诸侯都推荐舜,这就是对舜才能的最好的证明。舜更是不负众望,成功通过了尧的测试,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皇帝。 不仅是尧,舜也是如此。舜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好,于是也向尧学习,公众挑选,于是选中了治水有功的禹。 尧和舜的禅让着实令人钦佩,一个人能把这样无限的权力让给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能人,只为给百姓着想,

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让人称奇,想尧和舜这样大公无私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王者,就如《孟子》中所说:“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正是尧禅让的善举感染了舜,也感染了大家,才造就了五帝本纪的逐渐繁荣昌盛。 像尧和舜这样不把国家领导人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但说句实话,现在的这种种,不过是走个形式,谁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真的想这样。能真正学习尧和舜的大公无私、诚实厚道、富而不骄、贵而不傲的人,实在是少得屈指可数,珍得千载难逢! 篇二:五帝本纪之感想 读《史记:五帝本纪》之感想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乃鲁迅先生对《史记》之评价。不错,作为我国的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五帝本纪》乃《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之首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之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天文、推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规律和地下文物之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导读: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解释: 【拼音】:pòfǔchén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示例】: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

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 司马相如追女孩 司马相如的追女孩子的故事很有意思啊,看到一个女孩子在偷看他弹琴,就弹个《凤求凰》,结果那个女孩子和他私奔了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狡兔三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运筹帷幄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

史记中有趣故事有哪些

史记中有趣故事有哪些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那你知道史记中有趣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有趣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有趣故事:乱臣的下场景公即位后,让崔杼当右相,庆封当左相。当初,崔杼生有儿子成、强,他们的母亲死后,崔杼又娶了东郭氏的女儿,生下了明。东郭氏女让她前夫之子无咎、她自己的弟弟东郭偃做崔氏家族的家相。有一次成犯了过错,无咎和东郭偃两位家相把他严惩了一顿。成请求到崔邑告老还乡,崔杼答应了,但二相却不允许,说:“崔邑是崔氏宗庙所在之地,成不许去。”成和强很恼怒,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庆封。庆封与崔杼有矛盾,也希望崔氏早些败落,就帮助成、强在崔杼家中杀死了无咎和偃,然后成和强就与家人逃亡了。崔杼大怒,但没有家人,只好让一个宦官为他驾车,去见庆封。庆封说:“让我为您杀掉成、强吧。”于是他派崔杼的仇人卢蒲嫳攻打崔氏,并杀死了成、强,将崔氏家族一网打尽。崔杼无家可归,只得自杀。庆封当上了相国,将大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庆封杀死崔杼以后,愈发骄横,整天酗酒游猎,不理政务,让他的儿子庆舍执政,各大势力之间矛盾重重。公元前545年,庆封外出打猎。田、鲍、高、栾四家族联合谋划消灭庆氏。庆舍派出甲兵围

护庆封的宫室,四家族的徒众共同击破了庆氏之家。庆封归来后不能进自己的家门,只好逃亡到了鲁国。齐人责备鲁国,庆封只得又逃到吴国。齐人移葬了庄公,把崔杼的尸体示众于市以泄民愤。 史记中有趣故事:田常弑君齐简公和他的父亲悼公同在鲁国时,非常宠幸大夫监止。简公即位后,就让监止执政。田氏家族的重要人物田成子对他非常顾忌,一心想除掉他。简公的御手田鞅看出二者水火不容,必将对齐国的稳定造成破坏,就向简公进言说:“大王,田、监两人不能并存啊,你要选择其中一个来辅佐你。”简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田氏家族的人和监止不断发生摩擦,二者互不相让。 公元前481年,田常兄弟策划发动了一场政变。他们去见简公,刚一进宫门,就把宫门关闭了。宦官们为了保护简公的安全,纷纷上前阻止抵抗田氏兄弟。田常兄弟最终凶行毕露,把前来阻拦的宦官一个个全部杀死。这时简公正与妻妾在檀台上饮酒,田常走上前去一把把酒杯打翻,将简公就地擒住,并把他带到了寝宫。简公大怒,想要进行反抗,太史子余说:“大王,您不要害怕,田常不是要谋害您,而是要为您除害啊。”田常果然没有杀他,随后就出宫住进武库。后来他又不断打听简公的状况,听说简公还在发怒,担心被简公报复,就想逃到国外。田逆却拔出随身携带的长剑说:“你这样犹豫迟疑,不把事情办砸才怪?这儿的人谁不是田氏成员?我要不杀死你,就愧对祖宗!”在田逆的鼓动下,田常才被迫留了下来。 监止听说田常兄弟发动政变后,也来凑热闹,马上聚集了一批徒众进攻宫城的大小各门,但由于宫中守卫森严,冲锋了好几次,都没

破釜沉舟阅读故事答案

破釜沉舟阅读故事答案 导语:涉间不降楚,自烧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破釜沉舟阅读故事答案,欢迎借鉴!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放钜鹿②。战少利,陈余复请兵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④,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⑤,五一还心⑥。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⑦,绝其甬道⑧,大破之,杀苏角⑨。虏王离⑩。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④釜:饭锅。甑(zèng):蒸馏工具。庐舍:房屋。⑤必死:决死之心。⑥五一还心: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⑦九战:经过屡次战斗。九:泛指多数。⑧甬道:走廊,过道。⑨苏角:秦将。⑩王离:秦将。涉间:秦将。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将:__________ ②破釜甑破:__________ ⑵下列句中加粗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示士卒必死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联络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1)率领,(2)砸破,摔破,把……砸破, ⑵D ⑶这样楚军一到就把王离的军队围住,与秦军相遇,经过屡次战斗,截断了秦军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 ⑷示例:面对困难,我们要下定决心,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史记故事练习题(1)

史记故事练习题 一、选择 1、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B) A 李白 B 鲁迅 C 巴金 D 老舍 2、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C) A 刘邦 B 萧何 C 张良 D 勾践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着名历史人物是:(C) A 韩信 B 萧何 C 张良 D 孙膑 4、“烽火戏诸侯”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B) A 纣王 B 周幽王 C 夫差 D 燕昭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A)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刘邦 D 商纣王 6、“智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的着名历史人物是:(B) A 齐桓公 B 伍子胥 C 勾践 D 夫差 二、走进《史记》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1、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炎帝)和黄帝,黄帝名(轩辕氏),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由此而来。 2、烽火台上的士兵,白天就点起(浓烟),夜间就点燃(烽火)向四处报警。 3、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4、“管鲍之交”指的是着名历史人物(管仲)和(鲍叔牙)。 5、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渐走上霸主职位的着名变法是(商鞅变法)。 6、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屈原)。 7、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着名诗歌,题目是(《大风歌》)。 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的“成败人物”是指(韩信)。 9、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丝绸之路”的人物是(张骞)。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善于纳谏。 11、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 12、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13、(李斯)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14、淮阴侯(韩信)年轻时敢于忍受(胯下之辱),承受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5、(田忌)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孙膑)。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 17、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18、“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他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楚辞》)。 19、(虞国)国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吞并。

史记故事摘抄

史记故事摘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韩信仰望苍天叹息道:“您愿意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我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吩咐!”韩信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宠信 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但一再告发,陛下就未必不相信了,而且肯定是大怒,亲自率兵前去围剿。我这时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到时候让他进退不能, 号召其他诸侯夹击他,天下就是咱们的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他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后来,陈豨因害怕受到谗言而死,果然起兵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 没有随从,他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后,就等待着陈豨的消息,借机发难。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 算杀掉。这个家臣的弟弟连夜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 召来先下手为强,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装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 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前来祝贺。起初韩信仍然不想去,萧何就亲自上门欺骗韩信说: “做臣子的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才是。否则皇帝怪罪下来,你也没什么好处 的!”韩信向来对这个发现自己的萧何,怀着知遇之恩,不好再推辞了。于是进宫,吕后 立即下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 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小人所骗,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汉十一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举兵叛汉。刘邦亲征,到邯郸去攻打陈豨的主力部队, 同时,因为燕国靠近代地,燕王卢绾奉命进攻陈豨东北部的军队,陈豨的形势十分危急。 于是他派遣部将王黄,去向匈奴求救。同时,卢绾也派出使者张胜出使匈奴,扬言陈豨等 人的叛军已经被汉朝打败,奉劝匈奴不要干涉汉朝的内政。张胜到达匈奴的时候,原燕王 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到了那里。他与张胜很熟悉,便去见他,对他说:“先生受到燕国 的重视,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情况,他们不能没有您的帮助。同样的道理,燕国能够存在 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诸侯们屡次反叛,战事连年不断,汉王需要燕国来帮他镇守边境, 巩固他的天下。现在,燕王打算帮助朝廷迅速消灭陈豨等叛军,当叛军被消灭光以后,朝 廷就该对燕国下手了。到了那个时候,先生恐怕就会成为阶下囚了。所以,您为什么不劝 说燕王,叫他暂缓消灭陈豨叛军,而同时联合匈奴呢?凡事要留有余地,燕王就可以长久 的保留他的王位了;如果朝廷出现紧急情况,这才正是燕王安定封地的好机会啊。” 张胜认为臧衍的话很对,就私自请求匈奴,帮助陈豨叛军攻打燕国。卢绾发现匈奴没 有听从自己的建议,反而协助陈豨攻打自己,于是怀疑张胜联合匈奴谋反,便上书请求将 张胜灭族。但是,张胜回国以后,对卢绾详细说明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卢绾听后醒悟,就 为张胜找了一个替死鬼,替换了他和他的家人,让他们充当联络匈奴的中间人。卢绾又派 遣密使到达陈豨叛军的驻地,想叫陈豨长期流亡,以使战事连年不绝,自己的封地也就高 枕无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