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解读中国梦

2013年第11期

NO.11.2013

412CHINA-ASEAN EXPOSITION

【摘 要】中国梦就是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本文简略介绍了中国梦的历史演进;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昭示了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民族复兴;价值观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11-0412-02

中国梦是由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是指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之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明,“实现中华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

中国梦的概念和内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诞生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它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的理想和价值领域里的最现实和最贴切的反映。

一、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社会原始的“中国梦”

2400年以前,孔子就描述了平等、富足、安定、至爱的“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也设想了一个理想社会,编制了一幅美好的“中国梦”:“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但是,中国古代这些原始的“中国梦”处于非常低下的生产力和腐朽的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注定没有实现的可能。

(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中国梦”及其实践

在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各个社会阶层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方案,并付出了艰辛的实践,比如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维新派的改良梦,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但它们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 要实现中国人民富强文明的梦想,就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也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2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才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梦”。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梦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国梦,就是:使中国富强起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虽然,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曲折的路,但是他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当代人宝贵的财富。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汲取历史经验的同时,引领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而奋斗。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梦就是:到 20 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个梦,他们将理想的实现分解为具体的步骤,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表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 康;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而提出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步骤,即“新三步走”。在“新三步走”中,他们将中国梦进一步延展,推进。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余,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中国梦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古代还是近代,个人还是国家,都能找到“中国梦”的踪迹,看到人们为了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实践,感受到人们自觉追求美好价值目标的自我意识。

二、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

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在肯定物质对精神作用的前提下,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承认精神能动作用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对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是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表现,是人类生命主体的重要属性。所以理想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

具体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这个论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中国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要达到的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实践有可能实现的希望和信念,实践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理想为实践提供指引,实践也丰富了理想的具体内涵。中国梦的理论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现实意义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有其独特的本质、结构和运行机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思维”是一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国梦,就是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付与行动,如果没有实践的观点,中国梦就很难成为现实。

中国梦也为我们今天具体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总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联系的产物,而中国梦,则是根据这个总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以及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现实而确立的更加具体的目标。

可以说,中国梦提出的背景,既基于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认识,也有对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诉求和强烈发展愿望的响应,还有对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纲领的深刻理解。而实践的观点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要素。

(二)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价值则是事物(物质的和

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解读中国梦

刘建明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110)

百家讲坛网络出版时间:2013-10-30 10: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45164744.html,/kcms/detail/45.1335.F.20131030.1043.338.html

413

NO.11.2013

2013年第11期

CHINA-ASEAN EXPOSITION精神的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具有的积极意义。4

从真理的角度来说,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也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提炼。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梦的真理属性。

从价值的角度来说,中国梦既是中国人共同命运中,感情、力量的表达,也是普通人希望、追求的表达。5这其中既有个人梦想实现的价值,也有民族梦想实现的价值。从满足主体需求的价值评价来看,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准确理解了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前提下,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内容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由于实践的发展而具有动态的性质,因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中国梦正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体现。

(三)中国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的本质就是在现实存在的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就是社会理想的实现。7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不仅是中国梦的本质,也是13亿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由人民组成,国家由众多小家组成,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国家梦又是实现小家的梦,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没有国家的稳定、安宁,就不会有小家的幸福、安康;国与家、家与国互为依托,互为前提。

总而言之,中国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当代中国理想领域的现实体现。从“大”处看,这个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从“小”处看,这个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利,微观到每一个利益体的奋斗和贡献,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更有尊严地活着。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种代表着祖国昌盛的“民族观”和无数个的“个人理想”,让我们的祖国走到了今天。只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才有了可能,才能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高级阶段,为逐步接近共产主义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和精神支持。

三、中国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时代取向(一)中国梦有助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重塑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所以,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十分必要。十八大报告在对过去十年的基本总结中指出,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涉及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当下中国种种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导致社会乱象丛生。现实的紊乱造成了我们价值观的紊乱,现实的扭曲导致了我们价值观的扭曲。现如今,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心会不稳,人才会流失。因此,中国梦是解决民生问题、促成社会稳步发展的一支重要精神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如今中国是强调改善民生、藏富于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国人奉献国家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就目前国人的生存状况来看,实

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利最为重要。大多数人首先要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中国梦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只有每个公民参差多态的梦想能够实现,才能共同建设出一个美丽中国。8

(二)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根本力量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富一代”的梦想,随之也产生了一大批“富二代”。有人曾指出,普通人家孩子拿什么同富二代竞争? 残酷的现实怎么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专家指出,中国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这让农民怎么实现中国梦? 这些问题看似悲观,却真实存在。但人们不能就此认为中国梦在中国行不通。在将来一段时期,中国要培养出许多独自奋斗起家的各行业状元,就像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电商巨头马云,新东方的创办者俞敏洪,当红男演员王宝强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亲手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中国梦”的新偶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过程,人在历史过程中不是完全被动的,在历史过程中呈现的多种联系和多种可能性的前提下,历史的现实发展依靠人类自觉的历史意识和主动选择,即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方式等选择,最终实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9因此,重塑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中国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更加切近、更加现实。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百年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向我们昭示,道路决定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只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3-08.

郑杭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J].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2).

高清海.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注释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J].新华月报,2013.4/上.

2.辛向阳.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3.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51

4.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60

5.张颐武.民族之梦与个人之梦[N].人民日报,2012-12-276.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72

7.夏婷婷.毛泽东社会理想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D].湖南工业大学,2012,(5).

8.曲飞帆.浅析“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J].当代社科视野,2013,(5).

9.李志、潘丽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建明(1979-),男,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百家湖校区教务主任助理,高校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列主义公共课教育和课程改革研究。

百家讲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