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教育愿景谈教育国际化

从我们的教育愿景谈教育国际化
从我们的教育愿景谈教育国际化

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

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 《光明日报》(2014年02月11日15 版) 编者按 在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普遍为中外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可。然而,基础教育是否需要国际化,却仍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究竟基础教育是否该走国际化道路,基础教育的国际化道路该怎么走? 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 周满生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我们要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明确界定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强烈需求。目前,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往往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资源均衡实现了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区域。这些区域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其发展要素不再是资源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经费、设备、校舍等物质环境,而是以优质国际教育为参照的课程、教学、师生关系、学校文化等,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教育科研等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也不能因为强调教育公平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同教育公平的原则是不相矛盾的。 在我国先行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区域,如上海浦东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成都武侯区等,都制定有3-5年中长期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这些规划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试验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参与项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绝非部分仅仅以出国为目的的学生。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点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应把握的重点有: 理念的突破。基础教育国际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潜能开发,给学生以适当的发展倾向指导(如专业发展倾向、人生规划);让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是2006年由我院独立设置,直属学院行政和院党委双重领导的系级教学单位。思政部现下设理论、德育两个教研室,承担全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等教学任务。 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21人(含主任1人,副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本学年任课的教师 32人,其中城市学院内兼职任课教师5人,理工学院兼职任课教师5人,广东科技学院兼职任课教师1人。在21名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其中硕士16人,博士3人(含在读博士)。另外,我们还特聘海军少将秦兴和将军为客座教授1人,特聘东莞市检察院廉政、法律专题讲座教师3人。从我们思政部现有师资的数量、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学科背景及学术专长结构等各方面看,配置合理,能够满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遵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安排,为了做好思政部教学评估工作,今年10月25日,学校评估动员大会结束后,思政部即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了传达。迅即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制定了评估工作计划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水平评估的佐证材料目录》,并将评估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期间,多次召开评估工作动员、工作任务布置会议以及评估工作情况汇报、检查会议。现已按照学校要求,基本完成了自评的材料收集整理和自评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2007年,省教育厅确认我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批优质建设课程,2009年1月12日省教育厅粤教高〔2009〕3号文件确认,该课程入选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是当时全省独立学院唯一的一门精品课程。2010年,该课程通过教育厅对优质课程检查验收,获得优秀等级。同时,本课程为我院获得2010年度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提供了主要支撑材料。今年,以该课程“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成果,已获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2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 刚结束不久的广东省思政专项建设评估中,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袁本新认为城市学院思政专项建设堪称是全省独立学院的标杆单位,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省评估专家组组长李辉教授评价我们的思政建设与全省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也不弱,并认为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的两大特色:一是探索建立起了知行一体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和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期待;二是在独立学院初步确立了思政课的学科意识,有一个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打造出了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 (一)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方法有: 1、邀请名师名家指导。如邀请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副会长郑永廷教授、中山大学郭文亮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霍福广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张辉教授、广东药学院吕志教授、广东商学院刘苍劲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曾学龙教授、湛江师范学院黎斌教授等,来指导思政课课程建设、指导青年教师。 2、落实导师制。安排具有高职称的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签定培养协议,帮助和培养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个别指导、全程录像等。本学期又有4位青年教师和具有高职称的教师结对互帮互学。 3、创造条件开展实践。组织青年教师暑假到东莞的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了解东莞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我们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状况。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_周满生

2013年第1期(总第396期) No.1,2013 General,No. 396 EDUCATIONAL RESEARCH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周满生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人数出现大幅度增长现象,其利主要在于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减轻国内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其弊主要在于若任其无序发展,会给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造成人才和资金的大量流失。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中的问题要主动应对、加强引导,规范对高中国际部的管理,完善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体制,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需要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开辟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出国留学 [作者简介]周满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16)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出国留学现象及原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小留学生及参加”洋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大幅度增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热现象及其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小留学生现象及动因 所谓“小留学生”是指未成年就出国留学的中国公民。笔者曾参与过一项关于我国小留学生的调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进行调查。从调查可以看出,小留学生在自费出国留学总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低龄留学生占所在国国际学生的份额较大;小留学生出国前的区域分布主要在城市;通过留学中介机构出国是小留学生出国的主要途径;小留学生境外花费数目巨大;小留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商人和干部家庭居多;小留学生出国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洋文凭”。 调查结果显示,小留学生现象中存在诸多问题:多数小留学生出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部分小留学生素质不高,留学存在着思想误区,受挫折后易出现心理扭曲;留学中介服务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国外社会教育机构质量难以保障。笔者认为,一些家长送低龄子女出国留学是迫于现实选择,家长有选择的权利,与其指责,不如检视国内的教育环境。小留学生现象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对国际化挑战的一种表现形式,小留学生出国学习开辟了多元成才之路。 (二)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现象及动因 2009年,笔者参与了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状况的调研,特别是高中学生参加“洋高考”状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参加国外高考及出国留学主要有五种途径:通过学校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项目和国际课程班出国;通过个人参加相关考试,自行申请国外学校;通过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申请国外学校;通过国外名校在中国优质高中的直接面试招生出国;通过公派留学项目出国。总体来看,2006—2009年,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并不高,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尤其是赴国外名校就读的人数

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 1、定义: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2、德州市实验小学的学校愿景为: 宽容大气、和谐发展的智慧乐园 3、阐释: 遵循“博爱”的核心理念,学校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宽容大气的学校文化氛围;秉承“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学校积极倡导师生乐学乐教,和谐发展。 宽容大气、和谐发展的智慧乐园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体现了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的思想,学校将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学生在这里健康、快乐、生动、活泼的成长。 1、有特长,有活力,精进,卓越。 2、希望我们的学校成为真正的花园。学校的环境像花园,教师学生像在花园里散步一样在这里轻松自由的工作学习。老师盼周一不盼周末,学生盼上学不盼放假。 3、温馨高效促融合,协作坚守筑卓越。 4、学校愿景:提升学校品位,打造特色学校;实施人本教育,激发师生潜能。 5、我理想中的学校,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

校长;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6、1 学校环境温馨化 2 教育教学能效化 3 教学成果卓越化 7、1 学校环境温馨 2 学校有发展 8、我心中的学校是“探索、求知的学园”,“成长发展的理想空间”。探索、求知的主体肯定不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我认为应该既是学生的“学园”,也是教师的“学园”。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才是一所好学校。 9、内涵促学校大发展特色创齐鲁名品牌 快乐与和谐并重,优秀与创新长存 10、希望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温馨幸福的大家庭。同事之间像兄弟姐妹,尊重友爱团结互助;对待学生像自己的孩子,教育引导关心帮助。走进学校就像步入另一个“家”,与兄弟姐妹、孩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幸福快乐。 11、学校的愿景是:校园:鸟语花香; 教室:书声朗朗; 学生:朝气蓬勃;教师:意气风发。 12、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师生都身心愉快轻松。只有这样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广东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广东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来广东省求学的留学生不断增多,广东省的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广东省来华留学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广东省来华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广东省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策略。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number of oversea students have been risen and Guangdong province has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n,analy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roblem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tudying in Guangdong.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Oversea students;Higher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出台政策,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争夺国际人才,设立项目促进学生、学者国际流动。在当今紧密联系又充满竞争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教育是对未来的唯一保障,这是唯一一条真正摆脱贫困、克服不利背景、文化差异和特权限制的途径。21世纪,一个公平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芯片。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外国留学生教育是我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环境、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手段。 1 广东省来华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来华留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来我省求学和进修的留学生不断增多,我省的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292611人,比2010年增长了10.4%;广东省有33所高校招收了来自世界16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5973人,比2010年增长了13.3%,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5.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留学生7108人,占我省留学生的44.5%,比2010年增长22.3%[1]。 1.1留学生接收院校分布更加合理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只有5~6所高校接收留学生,到目前全省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院已经达到了33所,分布在全省11个城市,布局比较合理、分布面较广、影响力较大。有8所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全省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1.2留学生规模跨越式发展新世纪以来,我省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迅速,增速显著,留学生规模超过千人的院校有7所。留学生总规模从2000年的1930名发展到2011年的15973名,年平均增长达到21.2%,留学生规模居全国

基础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基础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发表时间:2011-03-03T10:23:38.92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程玄[导读]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程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 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要“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应对策略;理性思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1983 年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时就明确提出的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时隔27年,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国际化”再一次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人们在欣赏人类文明成果,分享各国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国际化”的来势汹涌。 而在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正在悄然起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就站在每位家长。学生选择教育的背后。面对悄然起步的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该如何应对与思考? 一、何谓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日益凸显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文化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孔夫子时代的教育满足于“述而不作”;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提出“班级授课”法,培养专门人才;19 世纪德国学者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的变化都是立足于本国地域上时代、社会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正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和社会大潮之中。经济的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导致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交融。而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更是把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国际社会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去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这不仅要求高等教育在教师、科研、学术等方面必须走出国门,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各国高校间合作的职能,与之紧密联系的基础教育也一样担负着重要责任。 三、基础教育的应对 1.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 国际化不仅仅是建设好一个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且要让人们有能力在全球生活,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成为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这就要求首先把国际理解教育深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 在世界大家庭中生活的人有着许多共性和共识,面临着诸如环境、能源、民族等共同问题,这是国界所无法划清的,也并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以单独解决的。要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就须先了解该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否则就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误会。因此编写中小学阶段的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研究等国际理解教育的读本在上海、北京等易得风气之先的城市已经开始。中国未来的政府公务员、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等需要具备的融入主流经济的素质、国际文化知识和国际社会公共价值理念等,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长远规划,逐步培养。 2.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 现阶段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虽未达到普及的水平,但不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一些二类三类城市,一批有一定办学实力、国际交流意识到位的中学已经积极开展探索,并呈现出持续不断和愈加深入的态势。很多学校都经历了从“走走看看,开开眼界”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向海外学习的时期。教师的出访都带有了解海外教育体制、课程、教法的任务,回来之后也有义务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对于学生出访,学校也有礼仪、民俗方面的培训,回来之后也有写感受、案例的任务。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很多学校从单纯的“看世界”过渡到也向海外传播经验,从单纯的向海外学习过渡到反观民族文化,树立爱国情怀。国际合作与交流既拓宽了视野,也强化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表面上的你来我往,扩展到深层次的课程的整合融合;从屈指可数的国际访问项目到形成校与校,城市与城市之间广泛和稳定的国际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交流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升。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质量还需断提升,范围也要从一些校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名校向普通学校扩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聘用国际优秀人才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引进外籍教师进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课堂,这种引进速度和规模正在不断加大。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建设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力度。知识是无限的,但每位教师的知识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的。因此,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提高。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讲学,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如学习和吸取了大量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和接触了当代最新的实验设备,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从外国学校学到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外语水平。但教师的受训面还需进一步扩大,需要完善的培训制度和资助政策,需要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和教师国际意识的提升、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四、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1.国际交流是否越多越好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1-7.doc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 (1-4章)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 2、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 3、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 4、1990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全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5、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 6、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于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7、教育功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8、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是以分科为主,同时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2、各学科标准应体现对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是与技能、德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自上而下三级课程管理。 14、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或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培养学生原则。 15、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基础性原则。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寻与实践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寻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05-07T14:12:06.280Z 来源:《教育艺术》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肖明华 [导读]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的观念、对象、模式、内容等方面的国际化。 肖明华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610213 摘要: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的观念、对象、模式、内容等方面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应该包括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课程三个层面,把握国际课程中的先进元素,并加以借鉴、改造和利用,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在探寻基础教育国际化及其实践中,“以语言为工具,以素养为追求,以思想为内核,以文化为灵魂”,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并努力创办高品位、高质量的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国际化视野国际课程外语教育特色 在以经济为主的全球密切联系影响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必然的历史进程和客观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学者对教育国际化的讨论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涉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动因、现状与对策等,注重与欧美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比较研究。出于对教育民族性和本土化的考虑,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讨论是近几年才有所涉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国家对教育的开放,基础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扩大教育开放单列为一章,提出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由此看出,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位置。而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教育观念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在于教育观念的国际化,要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为未来世界作准备,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具备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增加了国际化的内容,注重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情。 2.教育对象国际化 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础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国际化,重视外语教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上海教育国际化在人才培养上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与竞争能力。2004年,美国发布了关于国际教育的执行备忘录指出,以“保证公民对世界的广阔视野、对其他语言的熟练掌握和对其他文化知识的了解”。就培养目标而言,学界基本达成一种共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民族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3.教育模式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相互依赖,世界不同国家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比以往更加频繁,不同民族国家的教育走向更加开放。为了推进教育国际化,很多国家对本国原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各国都在考试制度、合作办学、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 4.教育内容国际化 当前各国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二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三是汲取国际课程教材的精华,创设高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如环境科学、航空航天科学、能源科学、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的观念、对象、模式、内容等方面的国际化。概括起来说,教育国际化应该包括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课程三个层面,即从全球化的视野去把握和理解教育,并注重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将我国教育与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进行横向比较,把握国际课程中的先进元素,并加以借鉴、改造和利用,从而促进有利于我国学生成长的、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学校现代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学校实践 教育国际化就是不断拓展教育的国际视野,推进自身的教育改革,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把握我国教育实情进行改革、创新;既把握国际标准,与国际教育接轨,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亮点,形成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与话语系统,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与竞争力。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坚持以“素质培养、课程改革和文化引领”为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助推学校内涵式、特色化、整合型发展,促进学生“品格力、生活力、竞争力”全面素质发展。与此同时,主张创办高质量、高品位的外国语窗口学校,在实践中“以语言为工具,以素养为追求,以思想为内核,以文化为灵魂”,探索教育国际化,走特色发展之路。 1.以语言为工具:“6T模式”外语教育特色 外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为教育国际化提供可能和基础。在英语的奠基下,学校外语教学开始繁花绽放,向多语种发展。如今,初步形成了双外语教学的格局。采取“双主修”和“一主一辅”的模式,开设德语、法语等语种的第二外语课程,丰富的语种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引进外语原版教材教学,实行小班化教学,将40余人的行政班学生平行分成A、B两个教学班,外语课堂上学生受到了个性化辅导且能获得更多与教师交流的时空;课堂中注重听、说、读、写、译、辩、演等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等,教师教学注重文化差异的点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为学生实现国内外双通道升学奠定了坚实的语言与交际基础能力。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6T模式”外语教育特色:(1)在外语教学上采用双师制、双班制(Two teachers,Two sections in one class),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外语层次,把常态班分为A、B两个小班分别实施教学,有利于语言的实践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两位外语教师共同对常态班进行外语教学研究,既协作又分工,共享教育资源,使

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肖辉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当数量既熟悉国际经济运作,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而且能熟练掌握外语、科技的人才。人才从何而来?除了通过实际工作训练之外,主要通过学校的培养。而要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学校教育就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现从我校实际出发,就如何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奏响了经济全球化的序曲,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逐渐将世界各国经济连成一体,展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到20世纪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网络经济的推波助澜,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和发展机遇。表现在推动世界经济出现持续多年比较稳定的增长;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使世界贸易额多年来以较大幅度持续上升;国际资本流动、科技转移、人才流通对各国特别是对展中国家经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使第三世界国家参与跨国公司经营,可直接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少走冤枉路,有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发达国家因经济结构调整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之间的交流、留学生相互培养,每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可以到发达国家留学等;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各国带来

了风险和严峻挑战。由于各国经济本互依赖加深,各国市场开放,很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经济领域,如金融、保险、证券等,受到外国跨国大财团的操纵,政府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会丧失部分经济主权。如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危机的传染性会空前增强。发达国家控制着包括世贸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成为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使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穷富国不平等加深,导致全球X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另外,超级强国还利用其经济优势,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把本身的强势文化、西方价值观大量输出到第三世界,以实现其“文化霸权主义”的政治目标。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带来的损害。为此,必须要在大力培养人才上下功夫,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国际化便是其中一项有效举措。 二、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 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市场化为目标,以全球信息化为条件,使世界各国在市场和生活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化推动了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流动,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迫使各国的教育市场向全球开放,从而各国都可能利用全球的教育市场。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可见,教育国际化是应经济全球化而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广东省教育厅思政课题

附件2: A表: 登记号项目序号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申报书 课题类别_____重点资助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构建及路径研究 ———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 课题负责人___李明芳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填表日期______二○一三年九月三日______ 广东省教育厅

填写说明: 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2、封面上方的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3、表中所列“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4、申报书报送一式2份,内容须与网上申报内容一致。复印请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5、申报书封面中的课题类别为“重点资助”、“重点自筹”、“一般资助”、“一般自筹”。 6、表中工作单位填写学校名称及具体工作部门。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构建及路径研究 ——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 主题词高职文化建设;系统构建;路径;探析课题类别 A.重点资助 B.重点自筹 █C.一般资助 D.一般自筹负责人姓名李明芳性别女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0年9月职务部主任职称教授任教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后学历硕士研究生最后学位 硕士 工作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电话135********通讯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学院路3号邮政编码 531237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 工作 部 门 毛星女 1965-03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博士思政部田小茵女 1966-12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硕士思政部胡芳女 1974-11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硕士思政部钱霞女 1976-11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硕士思政部熊广泽男 1962-03 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学士 思政部 预期成果 论文(“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构建及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5 预计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30日 注:主要参加者最多填写6人

试谈小学教育国际化

试谈基础教育国际化 南沙区义沙小学黄敬文 南沙区已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签署为期三年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实验区合作协议,根据2012年工作方案,教育局在8月23-24日在东莞召开基础教育国际化示范实验区2012年培训会议。会上,李爱华局长谈到,南沙区的教育近几年已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发展,今后要从城市教育发展到基础教育国际化。这是南沙区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又蓝图。 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

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1978年6月,邓小平提出要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1983年10月,他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里讲的“面向世界”,就是指教育要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好东西,要赶超国际的先进水平。这个意思,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教育的国际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四个方面的转变:其一是由单科型学校向多科型或综合型学校转变;其二是由单纯教学型学校向教学科研型甚至是教学、科研、产业型转变;其三是由单一本科型学校向专科、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证书教育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学校转变;其四是由单纯重视科技教育向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由知识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转变。这几年教育领域陆续兴起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继续教育和院校重组等几次大的浪潮无一不是这些转变的表现。 其实,这些转变都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的,都是学习国外教育经验、适应国际教育潮流的产物,或者说是教育国际化的结果。这些年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几个共同的动向:其一是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得到加强,加快教学和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高校的直接任务;其二是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造就,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应有学术性、职业性和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等三张通行证;其三是拓宽专业面,改革培养模

学校教育目标及愿景

学校教育目标及愿景 一、教育目标: (一)营造快乐、健康的學習環境。 (二)培養尊重、和諧的校園文化。 (三)追求卓越、創新的教育品質。 (四)開發潛能,發展多元的智慧。 (五)重視差異,促成適性的發展。 二、學校願景: 環境的改善 設備的充實 快樂、健康的學習環境 安全的維護 身心的健康 親師相互尊重 師生感情融洽 尊重、和諧的校園文化 體恤、關懷、溝通 培養民主素養 發揮專業精神 開發多元智慧 卓越、創新的教育品質 追求改革創新 整合社會資源 發展學校特色 三、學校發展方向: (一)學校發展目標: 1.配合國家及社會變遷的需要,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學生 具備現代國民應有的基本能力。 2.注重個體適性發展,結合社會資源,重視個別差異,規畫新世紀 教材教法。 3.配合本校地理環境、學校規模、軟硬體設施,有效建構學校本位 課程。 4.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精神,研發教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5.鼓勵學生運用媒體資源,開擴視野、蒐集資訊,解決問題,並設 計合宜的教材,激發學生之潛能。

(二)教務工作重點: 1.推展多元智慧的教學活動,創造學校特色,建構學校本位課程。 2.落實學生基本學力之養成,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之基本學習、生 活能力及終生學習的意願。 3.發展多元評量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建立學生的信心。 4.推廣資訊教育,提升電腦應用能力。 5.推展學習型學校,發揮專業理念,提升教學效果。 6.推展班群及協同教學,發揮教師專長,提升教學品質。 7.辦理各項學藝活動,激勵學生才能,表示學習成果。 8.鼓勵家長參與各項學校活動,鼓勵家長參與,成為教育的伙伴。 (三)訓導工作重點: 1.發展學生社團及體育、音樂團隊、成立童軍,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 機會,並藉此培養正當休閒活動。 2.辦理多樣化競賽,以團體競賽激發合作學習精神,以個人競賽培養 學生自我挑戰;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建立自信。 3.利用週會活動及相關時間實施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春暉專案 等,以增強學生守法守紀的觀念。 4.加強學生校內、校外生活指導,養成有禮貌、守秩序、愛清潔等好 習慣的兒童。 5.推廣衛生教育,實施口腔保健、視力保健、缺點矯治、及其它疾病 預防宣導教育,培養健康國民。 6.落實安全教育,建立導護制度,加強校園巡邏,利用社區資源及家 長力量建立安全維護網,結合愛心商店,致力消除治安死角,營造安全的社區環境。 7.加強設備、設施安全檢查,並成立校園緊急事件處理小組,確保學 生活動安全。 8.實施環境教育,加強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及廁所整 潔。 9.推展健康體適能觀念,加強體適能教學,辦理各項體育活動,提振 學生體能,培養學生養成運動習慣。 (四)總務工作重點: 1.積極收回校地,加速校舍建築整體規劃,期能滿足學校未來發展之 所需。 2.主動積極檢查更新維護學校硬體設備,落實全校無障礙環境設施, 以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 3.機動快速採購品質優良的各項教學設備及材料,以支援教學。 4.規劃校園環境景觀美化綠化,花木植栽定期修剪更換,以發揮境教 功能。

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抢抓“东进”历史机遇,围绕市委“1581”总体思路,以破解X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为方向,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为抓手,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动“十大行动计划”,努力提升X市教育“三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当前我市教育实际,我市的教育“三化”建设到X年基本实现与成都市同城同质同步发展。其中我市教育现代化达成度到X年达到85%(X年达到72%,X年达到80%,X年达到85%),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X年基本达到国家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力争X年申报国家优质均衡发展县;教育国际化到X年基本达到成都市平均水平(X年达到50%,X年达到65%,X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具体指标如下。 (一)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3-5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99%;义务教育年巩固率达99.05%(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义务教育入学率小学达到100%,

初中达到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二)教育公平程度显著改善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0.27;县域义务教育城乡比达到1:1;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90%;每年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0%。 (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优良等级≥85%;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校级差异系数小于0.15;初中毕业考试一次性全科及格率达70%;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合格率≥93%;情绪行为调控优良等级≥85%;教师喜欢所在学校的学生比例≥85%;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水平大幅提高;学生课业负担符合国家、省的规定要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5%。 (四)教育投入显著增长 依法实现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财政投入实现成都市所制定的标准;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生均≥8.76平方米、中学≥11.95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7.5平方米,中学≥10.2平方米;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五)教育信息化水平较大改善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2.3间、初中2.4间;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标率达90%。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3600元、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之路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2273585.html,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之路的思考 作者:邓建恒 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8年第02期 摘要:义务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广州市南沙新区战略地位的重新定位,“南沙基础教育国际化”奋斗目标的提出,赋予了校长们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使命。学校只有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彰显城镇化进程的办学特色,重视课程领导力建设,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科学的育人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让每一位南沙学子绽放生命的光彩。学校坚持内涵发展,更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督学实践,谈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农村城镇化;学生发展 2012年,广州市南沙区定位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将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起,成为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贸易自由化“特区”。南沙自贸区的战略地位必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作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学校校长更应明确校长的岗位职责,落实办学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引导教师牢记使命等职责。 南沙新区的学校,更要走符合地域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更应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到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服务上来,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素质的新观念,才能使农村教育切实由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兼顾实用性与针对性;既抓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抓从业专业技能教育。更要贴近南沙新区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引进和强化适应南沙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育人为本,以课程建设机制为导向 南沙区的农村学校肩负培养城镇化所需的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更要坚持育人为本,践行“关注差异,让每一位孩子放飞梦想”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照顾差异,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重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教育理念贯穿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为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公平与卓越、教师教与学生学、基础教育与终身发展的关系,克服对分数和升学的迷信,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让基础教育回归其尊重差异的价值本原,让基础教育课程机制建设符合南沙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南沙基础教育造福南沙人民。 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素质和思想品德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通过校本研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教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课改执行力、领导力和育德育能水平,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努力造就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