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重点

城市设计重点
城市设计重点

第一章

1. 城市设计:是以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2.公元前的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达姆斯规划设计的米利(miletus)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网格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那种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和神秘主义的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在该设计中,城市平面由方格形街道组成,在方格形的中间分布了一些广场。在港口周围有一些码头,主要广场布置在港口旁,一般说来,希腊城市是由一系列矩形街区和小空间组成的,城市由内向外发展,以陡峻的山坡或河岸结束

3. 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他所设计的城市格局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化组成,绿化空间中富有雕塑感的摩天楼群是几何形体之间协调与均衡的体现。1930年柯布西耶又提出了“光明城”(radiant city)的规划。在“光明城”里,他延续了其前期城市设计思想,创造了一座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包括一整套绿色空间和现代化交通系统的城市。建筑的底层架空,全部地面均由行人支配,建筑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居住建筑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城市空间。

4.赖特与“广亩城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1924年就提出了“广亩城市”的概念,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赖特是“个人”城市的设想,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从城市特性上看,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入自然乡土之中。从对后世的影响上看,赖特的“广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5.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1)城市设计的独特性:首先,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以及使用舒适和心理满足的要求。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其次,城市设计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

象地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相互空间关系更加完善。

由于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在所处理的内容对象方面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直到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因此,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它起到了连接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桥梁作用,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有效的“减震器”(Shock Absorber)。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应为:

(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同点:①在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在同一个城市的具体规划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②两者都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③两者在学科特点上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在工作方法上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合作。④两者的成果形式都以图件和文本为主。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异点:①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城市设计偏于战术性。②城市规划偏重宏观层面的研究,城市设计偏重微观层面的研究。③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二维的(但也考虑三维),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三维的(但不等于可以忽视二维的思考)。④城市规划以研究经济、社会、环境要素为主;城市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但也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

⑤城市规划具有计划、控制性质;城市设计基本上是设计性质。⑥城市规划经过批准后具有法定性;城市设计是方案性、指导性。

6.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导建筑设计的环节:(1)定位:通过体现城市设计意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建筑物确定位置;确定建筑在具体空间条件下的“角色”和“定位”。(2)定量:受到城市设计从场地的空间容量、尺度、合理密度、

视线、遮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3)定形:对处于具体地块建筑物的高度提出限度或建议,并对建筑的形体提出要求,也是为了取得空间的协调。(4)定调:主要指建筑的色彩、风格、格调方面等方面。

城市社会与物质环境规划设计的关系是:从大区域到城市,再到分区,然后才到建筑物和开放空间。

思考题:①城市设计的概念。②理解国外城市设计发展历程。③理解国内城市设计发展历程。④简述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⑤简述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⑥简述城市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⑦简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异同点。⑧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⑨简述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⑩简述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环节。

第二章:

思考题

①按照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大致可分为那几个层次,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分区级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从实践层面上,城市设计可分为哪几类?

④理解开发型、保存型、社区型城市设计的内涵。

1.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大致分为3个层次,即大尺度的区域一城市级城市设计、中尺度的分区级城市设计和

小尺度的地段级城市设计。区域一城市级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城市建成区环境。它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

分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环境相对整体性的街区,城市设计的典型内容。在分区这一规模层次上,城市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与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对环境整体考虑所确立的原则的衔接。(2)旧城和历史街区改造保护及更新整治。 (3)功能相对独立的特别领域,如城市中心区、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历史街区、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安排等。

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指建筑设计和特定建设项目的开发。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这是最常见的城市设计内容,这一尺度的城市设计多以工程和产品为取向,虽然比较微观而具体,却对城市面貌有很大影响。

2.城市设计类型:从城市设计实践方面看,已故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爱坡雅在概况美国1960-1980年代的

城市设计实践经验时,曾根据这些实践开展的不同取向和专业性质,将城市设计划分为3种类型:开发型、保育型和社区型。开发型城市设计是指城市中大面积的街区和建筑开发、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综合开发、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及新城开发建设等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在于维护城市环境整体性的公共利益,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品质。开发型城市设计实施通常是在政府组织架构的管理、审议中实现的。

保存城市设计(Urban Conservation)通常与具有历史文脉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相关,它强调城市物质环境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方面而非仅仅是一般房地产开发只注意外表量的增加和改变。

社区型城市设计主要指居住社区的城市设计,这类城市设计更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强调社区参与。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设身处地地为用户特别是用户群体的使用要求、生活习俗和情感心理着想,并在设计过程中向社会学习,做到公众参与设计。

第三章:

思考题

(1)论述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2)简述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3)论述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4)论述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5)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关系。(6)简述我国城市设计的基本趋势。

1. 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1)功能的目标任何城市设计总是要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在通常情况下,也即是城市和政府机构为特定的城市设计项目规定的与经济活动相关联的要求,如土地利用、交通组织、公共空间设置、促进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2)应对城市的成长变化

变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常常形成设计目标的一部分。城市设计重视对付变化的策略。其中主要有两条原则:①为城市的成长性和灵活性而设计。以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一时尚无法确定底线和具体要求的情况,特别是那些设计内容复杂和范围较大的项目。②松弛适配概念。即设计留有应对成长变化的余地,这意味着经济上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可行的途径是:第一,两者都适当考虑,但不绝对化;第二,在城市设计涉及的各层次的内容对象中,区分不同的灵活变化要求,有时甚至日后废弃也可作为一种策略。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具体环境的物质构成和布局形式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更,较为常见的变化有3种:一是改善,如街道、广场空间的局部立面变化;二是扩建和改造;三是开放空间围合及设施的永久性变化。(3)为其他人而设计。从理论上讲,城市设计应优先考虑没有偏见的建议和行动,贯彻公正原则。但城市设计者并非完全可

持超脱的态度,在使用者与委托人利益冲突或其他矛盾显现时,设计者应及时介入,尽可能减轻破坏性的冲突效果。在当代城市设计实践中,为其他人设计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由于设计透明度的提高和公众的参与行为,解决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增加。4)美学目标。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委托人,都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外观和“美”有明显的要求。城市设计的美学目标可以分为保护城市自然环境美和通过城市建设使其在外观上显示出人工建设的城市美这两个方

面。

2.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多样性;②综合性;③复杂性;④整体性。

3. 现代城市设计思想发展趋势的特征和前景是:(1)“以人为核心’’将成为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2)城市空间尺度上,“宜人”将更多地取代“宏大”。(3)设计观念上,从“改造”自然转为“亲和”自然;从“改造”历史旧城转到“新与旧的有机结合”。(4)在结构形态上“开放”取代“封闭”,“灵活”取代“僵硬”。(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绿色”的概念会更多地

渗透到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

3.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由于文化的概念具有过于宽泛、抽象和普遍的属性,无论在环境行为学或是设计中

其用途都甚微,其实它本来就是无济于事的。城市要有积淀文化的能力才能发展。这种积淀本身由于有人的参与便成为一种选择过程,而具备选择优良文化能力的城市将成为名城,其市民更加具备了能使一座新城成为名城的能力。选择的能力、选择的结果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前途。选择能力的产生在于市民对文化的认知热情和认知水平,对传统的取向及接纳新文化的精神和能力。

4.城市设计的理念:(1)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文化复兴1)保护城市传统文化2)创造新的城

市文化3)复兴城市、创造未来。(2)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城市功能、形态等均各不相同,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设计尺度与城市规模相适宜,既要保护和突出原有城市特色,又要力求形成新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风貌与特色。(3)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的项目大小不等,但每个项目都和城市整体形象有关,都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城市整体形象的形成就在于一个个具体项目的累积。从本质上讲,任何一项城市设计项目均是对城市形象重新塑造的过程,重新塑造过程是在设计构思中凸现、继承、维护原有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和升华,形成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人们悠然自得的场所,形成新的城市形象。(4)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城市的社会生活场所有许多层次和各种表现方式,但人始终是社会生活场所中的主角、拥有者和支配者。城市的多元化对应的是市民社会,在市民社会中,中心和等级秩序弱化。对于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关注,是对于当代城市形态人文精神的新的阐释。表达权力中心的象征性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弱,表达世俗生活如休闲、交往的空间成为当代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5)人性化设计,强调安全设计理念——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感则主要与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在具体的空间环境层面,影响心理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人在空间环境中的私密度和对空间环境的控制程度。其中私密度与人在空间中感到的受保护程度有关,而控制程度则直接关联于人对威胁因素的回避和改善的能力。从城市设计层面干预人们的心理安全,可以通过对空间形体环境要

素的组织安排,增强空间场所的可识别性、领域感、控制感和认同归属感,进而提升场所的心理安全感。

同时也应当看到,心理安全感来自于人们对于所有可能威胁自身安全的因素的总体认知,这不仅要求空间环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常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更要求空间环境能够使人们免受犯罪、恐怖袭击及自然灾害等外界威胁因素的侵害,这就必然涉及安全城市设计的其他方面。(6)人性化设计,强调安全设计理念—行为安全。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安全具有紧密联系,在城市空间中的某些因素可能会使人群在进行行走、坐卧、观赏等行为活动时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行为安全性设计就是针对上述安全要素,以环境行为学及人体工学为基础,根据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生活行为习性、事故发生规律与空间环境要素的关系,消除可能危及行为安全的事故隐患。

此外,城市设计应当从安全角度完善道路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类型和道路周边环境景观,合理设置建筑及其场地的出入口,通过组织路面铺装、夜间照明、信号标识、树木植栽等环境要素,满足视线能见范围等安全要求,减少环境因素对驾车人和步行者安全判断的不利影响。(7)人性化设计,强调安全设计理念—防卫安全。防卫安全设计以人的不当行为为对象,不当行为主要包括城市空间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犯罪活动及恐怖主义袭击等破坏和攻击行为。针对城市空间中的犯罪防控,现代城市设计主要从物质性空间环境设计层面展开,一些知名学者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成果。(8)人性化设计,强调安全设计理念—灾害安全。城市物质性空间环境与自然灾害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城市空间环境对于自然、生态及地质

系统安全运行的消极影响会诱发城市自然灾害,高度城市化及密集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会对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具有放大和累积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环境是实施避灾、减灾措施和进行防灾救援活动的物质基础。空间环境系统要素(道路、基础设施、开放空间、建筑等)的选址、功能、构成及形态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空间环境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作为干预和控制城市建成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城市设计决定空间环境的基本形态框架和具体的设计策略,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防灾抗灾能力。

4.城市设计的原则: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体现历史的连贯性;有利于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突出特色与个性;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

第5章:

思考题:1简述城市空间的限定因素。2简述侧界面的功能和围合方式。3简述城市空间的组合关系。4简述基于城市空间的质的分类。5简述直接影响并制约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6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7简述城市空间发展的深层结构。8简述段进的城市空间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9简述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10城市空间形态的定义。11简述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

12简述城市形态的构成。13城市空间特色的定义。14简述城市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15简述城市空间特色设计的原则。16论述城市空间特色设计的对策。17城市色彩的定义。18城市总体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19城市色彩分区设计的主要内容。20城市色彩景观控制性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1. 城市空间的限定因素:界线,界面。

2.侧界面的功能和围合方式:①利用侧界面的质感或色彩来渲染空间气氛;②利用侧界面的高低、前后的错落来增加空间的深度感,丰富空间;③侧界面是沟通室内外空间的要素。①四面围合——感觉非常封闭,具有向心性②三面围合——封闭感较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有向心感、居中感和安全感③一个面围合——封闭性消失。

3.城市设计尺度:建筑尺度是以静态比较为主,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城市的尺度则表现为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是以人自身的运动为参考坐标来判断认识周围事物的感觉印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由于人自身的运动水平(如速度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城市的尺度的变化是与人自身的运动水平(如运动速度)相一致的。

4.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形态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城市空间形态则仅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其形式和状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形态空间的构成、演化过程、空间形态布局及设计、评价等内容。城市空间主要由城市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水系等共同界定与围合而成的空间。组成空间序列的空间类型,主要有广场、街道、前庭、中庭、院落、边界等。

5.空间关系:空间内的空间、穿插式空间、邻接式空间、由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

6. 城市空间的质的分类:从城市空间的“质”(即功能)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空间;另一类是活动空间或称目的空间,也就是城市中不同活动性质的特定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工业区、娱乐区及附属农业用地区域等。

7.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

8.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构成、影响因素: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用地形态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外在表现,它包含位置、距离、广度、方向等要素;社会文化结构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隐形影响因素。广义的城市形态由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共同构成,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地理环境;城市职能、规模、结构特征;城市交通的相对可达性;规划及政策控制。

9.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特色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直接反映,或者说城市开放空间是展示城市特色的最佳场所。

10.城市特色的形成,主要在于以下8个方面:(1)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2)城市的(空间)格局。(3)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4)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5)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6)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7)各类建筑小品。(8)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

11.城市空间特色的设计原则:(1)结构原则(2)层次原则(3)特色原则(4)立体原则(时空一体原则

12.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

第六章:

思考题:1. 论述城市设计的要素。2. 简述官式建筑中屋顶式的形制。3. 简述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4.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5. 简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6. 简述我国古代城镇自然环境模式的景观特点。

7. 论述我国现代城市设计中山水意象的设计手法。 8. 现代山水城市设计中山与城市的关系。 9. 简述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 10.简述城市设计导则的分类。 11.简述城市设计导则的基本功能。 12.简述城市整体层面中总体城市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13.简述城市总体设计成果编制的主要内容。 14.简述城市局部设计的主要内容。 15.简述城市局部区域设计中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原则。 16.简述局部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主要内容。 17.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定义。 18.简述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内涵。 19.城市的山水格局对城市空间产生的意象。

1.城市设计的要素:从城市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上分析,在城市设计中,基本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

人工要素、文化要素、社会要素和综合要素这五大要素。

2.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包括:(1)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与建筑虚实相生)。(2)人流、物流的交通功能。(3)

与宗教建筑、宫殿官署等构成古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4)与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车站码头(交通中心)、古代遗址、大型广场、古建筑公园等构成现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5)是人们认知城市的主要途径。(6)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开放空间。

3.开放空间又称开敞空间或公共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

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4.山与城市的主要关系:①山在城市外围②山在城市中央③跨小山头筑城④城内外都有山⑤城市直接构筑在

山头上

第7章

思考题:1简述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内容和贡献。2简述麦克哈格的生态设计方法。3简述城市结构线的分类。4简述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的具体程序。5简述心智地图的具体做法。6简述心智地图分析技术的基本特征。7简述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的具体过程。8简述序列视景分析的具体过程。9注记的定义。10简述常见的注记观察方法。11理解我国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12 城市场所、文脉13 图底分析的概念14城市意象五要素。

1.图底关系: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形体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

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像这样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把虚空间部分涂黑,建筑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反转。

2.场所:城市的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

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存在和使用的空间均可称为场所。场所与空间有本质的不同,只有当空间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人的活动及地域特定条件中获得文脉意义时,才能称为场所,它由城市物质形体环境、人的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交织在一起而构成。

3.城市文脉:是指城市文化的渊源、流变和沉积。由于文化包含了人的全部物质、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所以

城市文脉具有广泛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泛指人工物质形态的历史沉积。

4.场所结构理论:城市设计思想首先应强调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落生态学的必要性。设计必须以

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城市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结构发展而来。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贡献主要有4方面。

(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善了社会,向“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

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而不是传统的、静态

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而不是造成的。(4)强调过去—现在一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系统,提倡设计者“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解决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问题。

5简述心智地图的具体做法: 通过询问或书面方式对居民的城市心理感受和印象进行调查,由设计者分析,并翻译成图的形式。

6简述心智地图分析技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它建立在外行和孩子对环境体验的基础上而不是设计者的,因而具有相当的“原始性”和“直观性”,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意象。第二,该分析技术认为,居民是当地环境体验的专家,他们同样对城市设计和空间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悉。

7简述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的具体过程: (1)询问受试者,询问其能发现几处从外围可观察到教堂的空间。(2)让他们各花五分钟对已发现的空间画下意象草图或拍照,同时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其与教堂的空间关系。(3)让他们挑选出最喜欢的和最讨厌的观察点。(4)综合分析比较他们的成果,概括共性。

8简述序列视景分析的具体过程: 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通常是人们集中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视锥分析。

9注记的定义: 乃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包括人的活动、建筑细部等)使用记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10简述常见的注记观察方法:(1)无控制的注记观察。(2)有控制的注记观察。(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部分控制的注记观察。

11理解我国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 1院落串连布局法2分区搭接统一法3融合自然法4对比、对仗法 5综合归类选择法6高台、高阁、高楼突现法

12 城市场所、文脉: 城市的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

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城市文脉是指城市文化的渊源、流变和沉积。

13 图底分析的概念: 是一种简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秩序的二度平面抽象,通过它,城市在建设时的形态意图便

被清楚地描绘出来。

14城市意象五要素: ①路②边③区域④节点⑤标志

第九章

1简述城市中观层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通常可以将涉及较大空间范围和带有空间结构设计内容的城市设计看作是中观层次,如城市的中心区、重点地区、滨水地区以及新开发社区的城市设计。

2城市轴线的定义: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3简述城市轴线的特征: ①城市空间轴线的线性及动态特征②城市轴线空间的方向性和导向性③城市空间轴线的有序性④城市空间轴线的对称性和集聚性

4简述城市空间轴线的分类: ①表现形式:显性的、隐性的。②空间范围:贯穿整个城市或核心区、组织局部城市环境。③轴线数量:一条、多条

5简述城市空间轴线的组织方式:(1)虚轴(2)实轴

6简述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1)根据设计主体的层次和规模,可设计主轴线,或次轴线。

(2)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特点进行设计。(3)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和客观需要设计城市空间轴线。(4)创造城市轴线的空间连续性和序列景观。

7城市滨水区域的定义: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8简述城市滨水区域的分类:开发、保护、再开发。

9简述我国国内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许多滨水地区的土地仍被传统工业、仓储业与运输业占据,很少体现城市的公共功能,土地使用方式和强度也不尽合理。 (2)城市基础设施残旧落后,城市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流自净功能下降,洪涝灾害频繁;江河防洪措施老化,标准偏低,且严重影响景观,给开发建设带来困难。(3)滨水区土地权属构成复杂。一些城市中的国家、地方、部队及一些企业单位都与城市滨水区相关,土地置换代价高,任务艰巨。(4)滨水区开发缺乏政策引导,缺乏系统而有效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10简述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类型:(1)景观设计型(2)公共空间设计型 (3)环境整治型

(4)历史资源保护型 (5)综合型

11简述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原则:1)整体原则2)适配、制宜和特色原则3)滚动渐进原则4)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

12简述城市滨水区公共环境的主要特征:①大水体作为滨水区公共环境的主要界面,空间场所具有强烈的近水性特征。②滨水区公共环境的主体是在滨水开放空间中运动、逗留和感

受的人,人性化成为现代滨水公共环境重要的需求。③滨水区环境要素不仅包括可见的硬件部分,如滨水游乐设施、广场、建筑、步行街、绿地、旅游码头、防汛平台等,也包含不可见的软件部分,即共同遵守的公共原

则、文化品位和社会意识。④滨水区公共环境的形态要素、功能要素和社会要素都与水域密切相关。⑤桥梁作为滨水地区联系两岸空间场所的纽带,常成为地区视觉的中心。⑥滨水区公共环境往往是所在城市开发和城市中心区的重点依托。⑦滨水区公共环境因直接面向水域开放空间,具有比其他城市公共空间更加明显的外向型特征。⑧滨水区一般可确保交通可达性,拥有岸线较为完整的用地,一般与城市腹地具有合理的距离。

13简述城市滨水区设计的范围和对象: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主要包括与

河流、湖泊、海洋相邻的土地或建筑区域,即城市邻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其公共环境,即城市中邻近水体的空间构成物所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它由对公众开放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所组成,包括河流、沿岸步行空间、街道、广场、公共绿

地,建筑物间的公共外部空间环境,以及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公共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和建筑的灰空间环境等。

14简述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关键:①滨水城市在宽阔的水面或对岸能看到城市滨水天际轮廓线,

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②滨水建筑形态最重要的是要与水体的特征协调,大江大海气势磅礴、小河秀美流畅,建筑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疏密都要进行针对性推敲。③控制滨水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如同控制街道建筑后退红线同样重要。

15城市中心的定义:指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

16论述城市中心区设计开发的原则: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4)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5)提供便利的出入交通 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象17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文化中心的概念:城市行政中心是城市政治与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

是体现城市政治功能的重要区域,在城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文化中心是以大型文化设施为主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体现城市文化功能和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

18简述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功能:物质功能、景观功能和精神功能

19简述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布局的形式:(1)规则式布局2)自由式布局

20简述行政、文化中心在交通组织方面考虑的因素:①创造便捷、综合的公共交通;②发展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③划定一定的步行范围,建构步行系统的网络;④疏解无关过境交通;⑤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⑥适应重大活动的交通集散。

21简述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的原则:(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

(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22简述城市行政、文化中心景观和环境设计的手法:(1)景观形成要素。(2)标志性与象征性。(3)空间序列。

(4)空间组合与环境设施。

23商业中心的概念: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服务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商业、服务、娱乐、旅游等主要功能。

24简述商业中心的分类:按经营方式划分为:①综合店(杂货店);②专业店;③连锁店;④百货公司;⑤自选商场和超级市场;⑥仓储式超市;⑦购物中心;⑧其他(流动、拍卖、展销等)。按建筑空间类型划分为:①单栋建筑(多层、高层、大跨度单层);②综合体建筑;③地下商业建筑;④空中商业连廊建筑;⑤室内步行街;⑥其他。

25简述商业中心的功能:(1)经济功能。(2)生活服务功能 (3)社会功能 (4)文化表征功能:

26简述商业中心环境评价的标准:(1)便捷(2)安全感(3)舒适感(4)场所感

27简述商业中心环境设计的内容:1)实体设计2)景观设计3)空间设计4)商业街道空间的设计手法5)商业广场空间的设计

28简述城市商业中心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娱乐化和大众化。(2)郊区化、区域化和社区化。(3)巨型化。

(4)高档化。(5)商业文化和以人为本。(6)传统商业的弘扬。(7)信息化趋势。

29城市公共照明的定义:是泛指除了体育场、工地等专用地段以外的一切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照明,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立体交叉、隧道、桥梁和公共绿地等的照明,以及重要建筑物和建筑群、名胜古迹、纪念碑或纪念性雕塑的装饰照明和节日照明等。

30简述城市照明系统的功能:第一,提供街道安全、减少犯罪和交通事故所需的必要照明;第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1简述城市广场照明的定义,及其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广场照明泛指城市广场以及停车场、路口、立体交叉

等处的大面积照明。这些地方面积大,车流、人流也大。广场照明除基本的亮度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广场的功能性质:如商业广场就要突出强调包括霓虹灯、灯箱广告等在内的环境照明效果;作为市民广场就要同时满足人们夜间活动,如娱乐、休憩、交往活动的需求,照明设计应围绕其特定的使用特点进行。广场周边道路、建筑物也应当与广场空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照明效果。道路、建筑照明与广场照明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但应力求两者协调,在过渡上自然。

32城市照明装饰的定义及其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指为城市中的重要建物、名胜古迹、雕刻、

纪念碑、桥梁及环境小品等专门设置的照明,以突出它们的重要性,美化城市夜景或烘托特定的气氛,也包括一些庆典节日照明以及在公园、广场中的艺术照明。城市装饰照明设计应当与空间的大小、形状、周围环境等结合,注意烘托照明气氛。照明设计始终应当为人和所需要的城市空间服务。

33简述城市照明灯具选择的要点:(1)灯具首先应根据特定的场合、空间的形态和功能需要加以选择(2)灯具外形应具有装饰性(3) (3)灯具还应注重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的选择 (4)灯具选择还应考虑维修的方便温和(5)照明系统和灯具的选择还必须兼顾城市空间中其他信号和标识系统的要求

34城市历史地段的含义: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

35城市历史地段的特征:(1)历史地段是有一定规模的片区,并具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2)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3)历史地段仍应在城市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具有活力的地段。

36 历史地段改造的方法和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2)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原则。(4)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原则。

37简述我国城市历史地段设计的工作方法:首推城市现状调查,重新评价旧城的综合价值构成,其次,要尽量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对该城市的历史演化、文化传统、居民心理、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做出分析。38论述旧城区改造的基本做法:(1)在城市生活的角度上,应促进现代社会生活与空间实体

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2)在心理和行为角度上,应塑造有识别性的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文化要求和识别要求。(3)在文化角度上,塑造有个性的形象,满足传统空间文化特征的时代认同。(4)在经济角度上,采取适宜的途径和模式,减少商业牟利行为对城市空间正常演进的影响。

第十章

1简述城市微观层面设计的主要范围和任务:微观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更为狭小和具体,可能是一个至数个街区,也可能是一个广场或一个建筑群组。微观城市设计着眼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具体设计。

2简述巴洛克城市广场设计的主要贡献:巴洛克城市广场设计的主要贡献是,将广场空间

最大限度上与城市路网体系联成一个整体,并使城市形态呈现为更加活泼和动态的格局。它强调塑造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连续空间,强调广场及其建筑要素的动态视觉美感、有机结合地形以及城市道路对景。

3简述城市广场评判的要素:(1)广场功能及其他最初形成的诱发契机。(2)城市中的位置。

(3)与城市街道路网的关系。(4)广场和四周建筑物的尺度及其相互匹配关系。(5)广场的主题及意义内涵。

4简述城市不同类型广场的主要功能:1)纪念性广场应突出某一主题,创造与主题相一致的环境气氛,用相应的象征、标志、碑记、纪念馆等,以便强化所纪念的对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2)交通广场的首要功能是合理组织交通3)商业广场大都位于城市的商业区它表现了城市整套的“生存式样”,也通过商业购物的活动方式和空间特征来满足这种“生存式样”。

5简述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的类型:平面型和空间型两种类型。

6论述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尺度适配原则 3)生态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步行化原则

7简述城市广场的组成要素:1)标准图案重复使用2)整体图案设计3)广场边缘的铺装处理

4)广场铺装图案的多样化

8简述城市广场建筑小品设计的要点:首先应与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在选题、造型、位置、尺度、色彩上均要纳入广场环境的天平上加以权衡。既要以广场为依托,又要有鲜明的形象,能从背景中突出;其次,小品应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不必追求庄重、严谨、对称的格调,可以寓乐于形,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愉快;再次,小品设计宜求精,不宜求多,要讲求适度。

9城市建筑综合体的概念:由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社会生活空间组成,把分散的空间综合组织在一个完整的

街区,或一座巨型的综合大楼,或一组紧凑的建筑群体中,有利发挥建筑空间的协同作用

10简述城市建筑综合体的特点:规模巨大功能复杂“城中之城”

11简述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功能:(1)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2)有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减少城市交通负荷(3)提高工作效率(4)节省市政、公用设施投资(5)改善城市景观

12简述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的要点:(1)利用开窗设计、建筑细部、后退和屋顶线的变化界定出一系列的立面模式,将连续水平长条立面分为若干具有人性尺度的单元。(2)将建筑物超大的体量打散,分割成为一群较小体量造型的组合,减少大型结构所造成的压迫感。(3)提供一系列与现有市街道路相连接的公共空间和人行步道。(4)建筑的后退要能加强沿街建筑立面的延续性,并将内部活动带到沿街人行道边缘。(5)主要建筑立面和进口应朝向重要的行人步行大街。(6)在建筑的地面层,利用透明的立面和零售商业活动,将超大结构的开发在功能上与沿街其他的使用融合在一起。(7)设计新、旧、大、小建筑物之间在高度和体量上的过渡。

13简述城市街道设计的要点:1)交通要求2)贯彻步行优先原则和生活功能要求

14简述城市出入口设计的原则:核心原则是整体性,包括①动态性。②调整性③有机性

15简述城市住区开发的原则:1)城市框架2)出入口和道路3)建筑高度和体量4)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 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 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 1、土地使用体系。 1)土地使用的复合性。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 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 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 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 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一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一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十地利用、城市景观、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 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15、城市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有中心集结型、条带延伸型、格网型、自由生长型。(P131) 16、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绿地、娱乐空间 等,通常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四方面的特质。(P146) 仃道路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便捷高效、舒适宜人、局部步行、公交优先。 18、广场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多样性、整体性、宜人性、生态性。 19、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社会化、生态化。 20、静态交通中自行车停放与机动车停放是需要关注的两个因素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组成 5、城市轴线: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城市设计考试题

一、填空 1、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2、城市设计的两种形式:政策过程型和工程设计型。 3、公园前后,古罗马逐步代替希腊成为欧洲地区的霸主。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享乐主义特征;实用主义特征和炫耀主义特). 4、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城市设计,轴线都被用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剧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而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 5、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 6、埃德蒙?N?培根提出评价、表达和实现是城市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 7、城市景观可归纳为五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 8、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 9、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中,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包括视觉秩序分析和图形背景分析。 10、意象是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而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 11、国外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式,分散式,组织临时性机构 12、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它们主要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1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等7方面内容。(P115) 14、城市设计成果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设计图是城市设计实际运用性成果,城市设计研究附件是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支撑。(P121)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建筑综合体:对那些建筑周边环境乃至部分内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地渗透着城市环境要求的建筑的一种概念描述。 2、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是指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3、水滨:城市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是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4、城市滨水区: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 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

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 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

整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整体鸟瞰图
3 7 土地利用规划图 3.7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芙蓉大道、北二环交叉口节点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
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
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工业遗址公园与滨江国际五星级酒店鸟瞰场景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城市设计重点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8.城市景观组成元素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9.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10.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1.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12.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3.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保护、再开发、开发。 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设计的目的 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便利与舒适,以美的享受。 3.城市设计的成果 工程—产品型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文字成果为辅,图示成果为辅 4.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5.城市景观: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6.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7.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 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 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 成。 8.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 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 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 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 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 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 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简答题 1.城市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 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 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 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 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 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 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 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 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 城市设计的内容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 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 管理政策 4、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 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 观控制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 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 具有计划性 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 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 态控制 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 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 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 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 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 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 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 人 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 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 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 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 计 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 具体施工 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 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 5. 城市设计元素 土地使用 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开放空间 使用活动组织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6. 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7.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 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 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 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 的理论。 8.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 手段。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要素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从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引出关于城市设计的思考,提出城市设计的本身的根本目的,即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和认同性。①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 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美好构想②。 二)、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第一,研究空间的组成要求,主要包括,使空间具有更明确的定义和更好的理解(空间的气氛、意义及用途等方面);根据城市总体要求和建设法规,规定每块用地的控制条件——规划设计准则。第二,研究空间构成的特点和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的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决定空间和各类待建房屋在功能、形态及象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建筑物等实体空间与虚体之间的关系等;提高空间的整体质量,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构筑物、道路到绿化、小品设施和环境细部构造等整体的精心设计与配合,以创建出富有特性的城市空间环境,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第三,研究空间的布局艺术,创造出完美、协调的空间环境与景观,使三度空间具有层次感,营造时应有重点与一般之分,有主调、基调和配调之分,并特别注意重点地区,如:不同道路、街道、广场的交叉口,人流汇聚处于转折点、制高点、控制点等视觉形象以及建、构筑物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

等②。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想具体到设计层面或者是更具体的城市体系方面主要为:功能方面、绿化方面、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街景、天际线等这六大城市空间要素。同时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实施和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我认为也是通过以上几方面来表现和感观。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造、新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功能方面——要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案例的研究、现状等因素,提出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的划分功能组团,提出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节点,从整体上把握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绿化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使公园绿地、街头绿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使用服务半径,道路绿化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界面和具有自身特色,并提出园林景观路和绿化景观路等,通过对绿地系统的设计,为打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3)、交通体系——科学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人车分流路段降低安全隐患;合理的结合实际和后期发展安排停车场地(包括地面、立体的);另外要结合绿地系统提出城市的慢跑道、步行道等绿道概念; 4)、建筑风貌——主要为通过分析当地现状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从而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 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 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的人类生活系统”。 h、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855220.html,ng 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态布局”。 i、C.Stein在1955年提到“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名词解释: 1)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总人口 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 4)市域:城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市区,外围市(县)。 5)市区:市政府管辖范围。 2. ①什么是第一次劳动分工? 原始群落中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叫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②什么是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③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以后,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开始产生私有制,阶级分化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④简述城乡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7)空间密度差异 3.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城市发展的包括哪两个阶段? 一般以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城市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封闭,静态)和近代现城市发展阶段开放,动态)。 4. 简述世界城镇化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的总比例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1.填空题 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出自《周礼.考工记》。 ②“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出自《管子》。 ③“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出自《淮南子》。 ④《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先列。 2.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