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5)

第三章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 (10)

第四章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19)

第五章余论 (20)

南阳方言语音探究

中文摘要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曾一度是经济、政治、文化要镇,一直以来对其周围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在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由于南阳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影响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南阳方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阳方言研究的论著甚少,还留有大片空白,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特殊性进行关注探讨的研究也为数不多。鉴于此种现状,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之上,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期对南阳方言的语音面貌加以详细论述。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介绍南阳的历史、地理沿革及语言使用情况。简要描述南阳方言在整个方言区划中所属片区,南阳方言的内部差异,内部分区及其概貌。

然后概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简要介绍南阳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调值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比。

第三章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情况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声变、韵变和调变。从这三方面并结合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来分析南阳

方言音变情况。

第四章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简要介绍尖团音在各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现状,并结合语音实例详论南阳方言的尖团音特色。

第五章余论简要阐述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述。)

关键词:南阳方言语音语流音变尖团特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南阳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及方言概况

1.南阳的历史沿革

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万~50万年前,就有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南阳在夏朝时,地属豫州,接近夏都。殷商时,武丁“奋伐荆楚”,把这里作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有距南阳市东北5千米的十里庙遗址。西周时期,宣王册封他的舅父申伯于南阳,称为申伯国。春秋时,楚国在南方崛起,向北扩张,后楚文王灭申,在南阳设置宛邑,始称宛。战国后期,宛为韩地。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秦国伐韩拔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派遣司马错攻打楚国,并将赦罪之人迁到南阳。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设置南阳郡,郡治于宛。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是全国的八大都会之一。

秦末,刘邦经南阳入关时,“匿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鸡未鸣,衔围宛城三匝”,迫使南阳郡守投降。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以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1952年2月,在南阳市北关瓦房庄发现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西汉末年,刘玄与王莽军作战,在围攻宛城的过程中,于地皇四年(23年)二月,在宛城外的淯水(白河)沙滩中设坛场,称淮阳王,取年号“更始”。同年六月,攻下宛城,遂定都于此。更始三年(25年),起帝业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宛作为陪都。光武帝的云台28将、365功臣,多出于南阳,故南阳皇亲国戚云集,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太守杜诗在此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技术,铸造农器,“用力少,见功多”,从而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的诗韵,把宛和洛阳并提,反映了南阳东汉时经济文化的发达。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置荆州治宛,称荆州城。曹操与张绣,曾在此城发生争夺战。西晋分封诸侯,建立了南阳国,属荆州都宛。东晋桓温和南朝刘裕,皆由此至洛阳。北魏时孝文帝取南阳五郡,而南齐不能夺。隋唐时期,郡治移穰县(今邓州南),宛改称南阳。唐“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先后派叛将武令、兵马先锋田

承嗣攻打南阳,南阳军民在节度使鲁吴的指挥下,守城一年,最后鲁吴率城中军民突围,向襄阳撤退。宋时称宛州,金正大三年(1226年)设申州,元初升申州为南阳府。南宋初年,宰相李纲,为了振兴宋朝,在献迁都三策中说:“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湘、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指宋之北京大名、西京洛阳、东京汴梁),可以遣救援。”是坚持抗金,恢复中原最理想的建都之地。元灭金之后,向南进攻宋,元人取襄樊,下汉水,进军江南,也是以南阳为基地。

明代南阳为重藩,是朱元璋第23子唐定王朱柽的封国。从永乐二年(1404年)封藩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南阳止,共历9世11王,统治南阳长达239年之久。

清代,驿道开辟,由北京至云贵,多取道于此,加之驿站紧靠城南关白河码头,南阳成了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手工业、商业相当昌盛,使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并成为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阳设镇守使署。1933年,南阳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此。1948年11月4日南阳解放。1949年3月起先后设南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专署,设立地级南阳市。

2.南阳的地理区划及其方言片属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32°17′~33°18′N、110°58′~113°48′E之间,辖1市2区11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55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南阳古城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处,是华中与南楚的沟通之地。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此得名南阳。(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南阳三面环山,北、西、东三面分别被伏牛山、桐柏山及其余脉环绕。地形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整体呈马蹄形,被称为南阳盆地。全市辖区共包括10县2区以及一个县级市,分别为新野、西峡、社旗、桐柏、淅川、唐河、方城、内

乡、南召、镇平、卧龙、宛城、邓州。全市辖区总面积约为2.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90万。

南阳方言分布在南阳辖区的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目前关于南阳方言的片属问题,学界还存在一定分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年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南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然而,根据贺巍在《中原官话分区(稿)》一文的研究成果,南阳方言则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

3.南阳方言概况

3.1南阳方言的内部分区及内部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根据各辖区方言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将南阳所辖的13个县市区分为三个小的方言区:东部区、西部区和中部区。根据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的论述,东部区主要指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唐河等县,以桐柏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与湖北接壤,东与信阳毗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有汉、蒙、回、藏、维、苗、壮、侗、瑶、白、土家等17个民族。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淅川、内乡三县及镇平、邓州西部,属浅山丘陵地区,南接湖北,西接陕西,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此区以内乡为中心。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卧龙、方城、社旗、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镇平、邓州东部等,此区以平原为主,南与湖北接壤,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此区以南阳市城区为中心。南阳方言东、西、中三个分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的差别不大。总的来说,就语音方面而言,西部区的口音最重,东部区次之,中部口音相对较轻。东部、西部地区的音变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东部地区儿话音较为突出。

3.2 南阳方言语音概貌

南阳方言在我国方言分区中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区,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首先在声母方面,塞音和塞擦音无清浊之分,只有清音送气与清音不送气之别。其次,在韵母方面,能够充当韵尾的辅音较少,古塞音韵尾-p、-t、-k逐渐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和-n,只保留-m 。第三,在声调后面,调类数目与普通话一致,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没有入声。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南阳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情况大致如此: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上声一部分仍归上声,一部分归入去声。

第二节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南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有关南阳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对南阳方言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的典型论著有丁全、田小枫合著的《南阳方言》。该书以方言调查为基础,力图对南阳方言做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方面面。论述内容涵盖面宽,范围广泛。但因为该书囊括面广,力图对南阳方言的全貌做“百科全书式”的直观展现,因此对南阳方言语言现象的一些分析描写,不够详实,在一些方面难免存在疏漏。而且由于全书篇章结构,内容布局影响,未对方言中存在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专章论述和深入探究。

微观方面,对南阳方言语音现象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论文撰写中。这些论文大多是对南阳方言中存在的某一语音现象进行具体研究和详细论述,很少有对南阳方言语音进行整体系统性分析,因此很难对南阳方言语音全貌做详尽展现。如《南阳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南阳方言的连续变调》、《镇平方言儿化研究》等。

第二章南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第一节南阳方言的声母

南阳方言的声母系统并不复杂,与普通话的声母系统较为一致,除具有普通话的21个声母之外,由于卷舌、清音浊化、等原因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25个声母。下面将其按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分类。

南阳方言声母总表

j建京就家q轻奇恰区x咸夏鞋训?娘捏捻年

zh郑治张抓ch差穿出吃sh帅是顺商r人热让然

ɡ古干刚个k客苦开肯h很胡换红

南阳方言中与普通话相一致的的声母,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大致与普通话相对应,只在个别地方稍有差别。南阳方言中的翘舌音发音部位较普通话靠前,这与南阳方言韵母的发音特点及声韵配合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且南阳方言中的唇齿音在和低元音韵母相拼时,唇齿摩擦不明显,近乎擦音。除此之外,南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最大差异体现在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上。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行文中做详细论述,在此便不作赘述。

第二节南阳方言的韵母

根据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关于语音的描写,并结合发音合作人的口音,现将南阳方言的韵母整理如下,并配以例字。

-i字资只自i飞齐及第u绿苦竹出y雨玉驴掳

-i 知志指食

a 爬大咋哇ia虾家卡压ua爪花瓜刷

?社他和个i?也铁结血u?锅多桌驮y?药脚缺靴

?耳而

?百盖菜薹i?解鞋街特u?国帅怪快

?黑圪胳

?刀涛高毛i?条校较掉u??

ei水对推催uei归灰锥吹

?u沟都收愁i?u流酒休久

an蛋三拌断ian烟镰减电uan关团专断ya n劝怨园喧

en温陈啃根ien信秦斤音uen村蹲纯屯ye n群云笋逊

a?唐夯枉桑i a?藏强粮犟u a?装床霜黄

??耿等疼成i?净情订星y?熊穷松窘

?硬

南阳方言中的韵母一共有40个,较普通话多出一韵。其中单元音韵母共11个,复元音韵母13个,带鼻音韵母16个。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口型,大致也可以分为和普通话相对应的四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从音值来看,南阳方言中的韵母较普通话韵母的音位靠前,且音位较高。例如ai在南阳方言中做ê,au在南阳方言中做?,ou在南阳方言中做?u等。其次,与普通话相比,南阳方言中声母与韵母配合时,一些韵母会发生一些特殊音变。如e→ê,e→u?, e i→i等,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三章南阳方言的语流音变中详加论述。

第三节南阳方言的声调

南阳方言声调的调类,与普通话一致,共有四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没有入声。关于这点在贺巍的《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及《中原官话分区(稿)》,张启焕、陈天福、程仪的《河南方言研究》,丁全、田小枫的《南阳方言》中都有论述。在这一点上,南阳方言的声调与中原官话的特征是吻合的。其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如下: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中。古音中声母为全浊的入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阳平音;古音中声母为次浊的入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去声;古音中声母为清声的入声字,在南阳方言中则存在归入平、上、去三种调类的情况。古音中声母为清声母的平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阴平音,古音中声母为浊声母的平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阳平音。古音中声母为清声母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在南阳方言中仍读作上声;古音中声母为全浊的上声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作去声。古音中的去声字,在南阳方言中没有发生变化,仍读作去声。

目前,关于南阳方言的调类,学界认识较为统一。不管是贺巍、丁全、还是程仪等方言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南阳方言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声调。但对于南阳方言各类声调具体的调值,语言研究者们存在很大的分歧。

按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丁全、田小枫在《南阳方言》中将南阳方言阴平和阳平调值的起音和尾音界定在2度调和4度调之间,认为南阳方言中部区内的各类声调的调值分别为:阴平24上升调,阳平42下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312降升调。张启焕等在《河南方言研究》中,也把南阳方言则阴平和阳平调值的起音和尾音界定在2度调和4度调之间,认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为:阴平24上升调,阳平42下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31下降调。而唯一不同于丁全、田小枫的是,张焕等学者对南阳方言中去声调型的认识。他们研究认为南阳方言中的去声为31的下降调,而非曲折调。而贺巍更是在不同的著述中,对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做出不同界定。他曾提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2降升调。可是在他的论文《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中,他又认为南阳方言各类声调的调值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全降调。且在他的另一篇论文《中原官话分区(稿)》中又再次列举南阳方言四个声调的调值为:阴平35中升调,阳平31全降调,上声55高平调,去声41全降调。贺巍前后几次对南阳方言四个调值的界定,基本一致,都把南阳方言阴平和阳平调值起音和尾音的高度界定在3度。唯一不同的是前后两次对南阳方言去声调值的认识。

第三章南阳方言中的语流音变

第一节什么是语流音变

关于语流音变,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这样界定“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临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

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方think 的/n/是舌尖音,后面的/k/是舌根音, /n/在部位上受/k/同化,变成舌根的/?/。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读,第一个上声字要变成阳平。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例如汉语中的轻声音节,就是弱化音节。而弱化的音会进一步脱落。例如北京话中的“豆腐”/toufu/就说是/touf/,脱掉了元音/u/。

叶蜚声、徐通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语言现象来界定语流音变的,并将语流音变的音变情况做如上总结。而黄伯荣、廖序东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现代汉语特点,对语流音变做如下界定: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续音变,即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语流音变。他们认为音变现象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等。其中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些特殊词语如“一、不、七、八”等的变调,以及一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第二节南阳方言的音变

南阳方言的音变主要可分作声变、韵变与调变。下面用摘引自《南阳县志·方言》中的有关材料,来阐述南阳方言中的声变和韵变情况。

部分普通话语音与南阳话语音对应表

结合上面两个表格情况,可以看出南阳方言中的声变和韵变现象,以韵变居多,共60多个,声变与声、韵都变的各有20多个。这种音变大多出现在b、p、d、t、g、k、h、zh、ch、sh、z、c、s、j、q、x为声母的字上。

首先分析南阳方言中的声变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发音部位相同,但发音方法相对的声母之间发生变化,包括单方转化和双方互转两种情况。

例如:b、p之间的互转,bao(胞)→pao,pa(琶、杷)→ba;

s、c之间的互转,si(嗣)→ci,ci(赐)→si;

x转变为q, xi(膝)→qi; j转变为q,jin(浸)→qin;

ch转变为zh,chu(触)→zhu;ch转变为sh,chang(偿)→shang;

二、发音器官相同,但发音部位不同且发音部位较为靠近的声母之间发生转变。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之间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大多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即发音方法相同的声母之间转换。

例如,z转变为zh, ze(责)→zhai; s转变为sh, sen(森)→shen;

c转变为ch, ce(策)→chai;n转变为l, nen(嫩)→lun;

三、发音器官、发音部位都不相同,但发音方法相同的声母之间转变。

例如,m转变为n,miu(谬)→niu;s转变为x, su(俗)→xu;

四、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不相同,但发音时声带颤动情况一致的声母之间发生转变。

例如,n转变为r, niang(酿)→rang

五、一些声母转变为零声母。

例如,r转变为零声母, run(润)→yun ;

n转变为零声母, nian(蔫)→yan ; ni(霓)→yi

下面分析一下南阳方言中韵母的音变现象,大致包括以下情形:

一、声母g、k、h后的一部分e韵母转变为ê,例如“隔、克、特”等字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为/k?/、/ k`?/、/t`?/。类似的字,还有“格、膈、嗝、客、刻”等。

二、声母g、k、h后的一部分e韵母转变为u?,例如“科、禾、戈”等字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作/k`u?/、/x u?/、/k u?/。类似的字,还有“颗、棵、和、各”等。

三、声母g、k、h后的一部分uo韵母转变为u? ,例如“国、阔、或”等字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作/k u? /、/ k`u? /、/x u? /。

四、声母f后的ei韵都转变为i, 例如在南阳方言中,“飞”读作/fi/,其他还有“费、非、肥、废、匪、肺”等。

五、部分齐齿呼的韵母转变为开口呼韵母,在南阳方言中,有一些声母在遇到韵母i时,往往会把韵母i转变为e或在i后、i前加上e或a。例如在上文县村庄地名音变情况表中提到的“史庄、下毕营、金庄”,其中“史、毕,金”的音分别读作/ ?e/、/pi?/、/?ian/。而在“笔、彼、披、坯”等字中,都是在韵母i前加上e变为开口呼韵母ei。

六、部分齐齿呼的韵母转变为撮口呼韵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声母x、l后面。例如“鲜、练”,在南阳方言中分别读作/?yan/、/lyan/。类似情况的字还有“弦、舷、恋”等。

七、部分含e的韵母,e转变为a,例如“别”在南阳方言中读作/pai/;在“彭营”这个地名中,“彭”读作/ p`ang/。

八、部分ü韵母,在南阳方言中,往往后加e,转变为üe韵。如在“徐营、吕盘”中,“徐、吕”分别读作/?ue/、/lüe/。

九、还有一个特殊的韵母?只能与/k/、/ k`/、/x/声母相拼,例如,“黑、胳、坷、疙”等字,多由韵母e或ei转变而来。

除了这些具体的韵变情况之外,南阳方言中的韵母较之普通话呈现出一个总体特点:即从音值来看,南阳方言中的韵母较普通话韵母的音位靠前,且音位较高。以上是南阳方言中声母和韵母发声音变的几种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社会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这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如:汉语有卷舌音,但大部分方言无浊音;英语有浊音,但无卷舌音;俄语中有很多颤音。这些差异不是发音器官不同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是不同民族、地区、团体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系统。这也正如我国北方人发翘舌音很容易,而南方人发翘舌音则相对比较困难。不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拥有的发音器官不同,只是历史上两个地域长期以来不同的发音习惯所致。因此,南阳方言中的特殊音变现象,也是南阳地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习惯。

其次,是在语流中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而出现一个字的音被另一个字的音同化,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例如,“责任”一词中,“责”中的“z”与“任”中的“r”不在同一发音部位,连读时发音较为费力,所以“z”被“r”同化为和“r”发音部位相同的“zh”,而“责”中的韵母“e”,也被“任”中的韵母en

同化为与它发音部位较为靠近的“ai”。这是语音中语流音变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再次,是在语流中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而出现一个字的音被另一个字的音异化的情况。例如“琶” /pa/,“杷”/pa/ 中的/p`/在“琵琶”、“枇杷”中变成了/p/,这是因为两个送气音连发有困难,所以后一个/p`/被异化为和它同一个发音部位,但发音方法正好相对的/p/。

除了以上原因,南阳方言中的一些特殊韵变,也是由于强化元音使音节清晰响亮才出现的。

以上是南阳方言中,声变和韵变的具体情况。南阳方言中的调变主要体现在轻声和儿化上。由于篇幅原因,对这一部分,本文将不再做具体阐述。

第四章南阳方言的尖团特色

第一节尖团音的概念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尖团音字起源于一些关于记载音韵学的古书。早在《中原音韵》和《五方元音》,还有《广韵》和《切韵》,以及《圆音正考》中都有关于尖团音的记载。关于什么是尖团音,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这样界定: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组合的音叫做尖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组合的音叫做团音。何佩森在《梨园声韵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团音字,就是以舌面音j、q、x和舌尖后音zh、ch、sh做声母的字,这与普通话是一致的。至于其他声母的字,没有尖团之分了。普通话中其声母是j、q、x、zh、ch、sh的一部分字,京剧把它的声母念做z、c、s,这一部分字才是京剧中的尖字。普通话中声母是z、c、s的字,京剧照常读做z、c、s。叶、徐二人是从纯粹与语音学角度去界定,何佩森是以戏曲学的角度去界定的。虽然角度不同,但其对尖团音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尖团音除了在一些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中存在之外,在我国一些方言区中也普遍存在。在广大吴方言区苏州、上海、宁波等地,中原官话区南阳、开封等地,湖北汉口等地都有广泛分布。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方言区中渐渐出现尖团合流的趋势。从吴方言为例,其尖团合流呈现以下特点:从地域分布来看,从南往北,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且合流的先后与发音方法有关,清音和浊塞擦音先合流,浊擦音晚合流。

尖团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得到了许多语言工作者,尤其是方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关于尖团音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

第二节南阳方言中的尖团音

南阳方言中保存了尖团音,这是南阳方言中的一大特色。很多普通话中声母为j、q、x、的字在南阳方言中声母读作z、c、s。

下面用一个简表来说明南阳方言中的尖团音情况:

2021年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的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调查背景 1956年2月6日, ___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 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 ___ 三、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月 四、调查地点 四川省xx市 五、调查对象 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六、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 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八、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普通话 ___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普通话 ___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方土话,受普通话 ___较深。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语音的区别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音不同。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方言是有翘舌音,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相似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很大的。但是经过调查,从整体而言本地区受普通话影响并不深。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本地的四川话相似度高,在交流上障碍并不大,因而因普通话而改变的地方词汇并不多,并且此地需要与说普通话的人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九、结束语 在这次调查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下语言的变化。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的开展,普通话对方言 ___将逐渐加深,普通话的普及也将是是必然的。

陕西乾县方言的语音特点

陕西乾县方言的语音特点 陕西乾县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本文就其声韵调和语音特点作一点简单介绍。 标签:乾县方言声韵调语音特点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地处东经108°00′~108°24′,北纬34°19′~34°45′。该县西与扶风县相邻,西北毗麟游县(以上两县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东接礼泉县,南连武功县,东南临兴平市,北靠永寿县(以上四县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全县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人口53.7万。 黄帝时乾县称好畤,为祭天之所,并成为黄帝之后“郮”的属境。夏时为雍州之域,商末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秦孝公十二年(前221)始置好畤县,以境内祭天的好畤而得名。乾县的得名,系由乾州而来。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葬于该县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取境内乾陵之名。迄於元明清皆为直隶州,辖永寿、武功、礼泉三县。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乾州为乾县至今。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距省城西安70公里。 全县境内方言差别不大,由于处在中原官话关中片和秦陇片的交界地带,同时又受历史沿革的影响,乾县方言既兼有二者的一些混合性特征,又有其独特性。如深臻摄与曾梗通摄舒声字不混,唇音分化,泥来母洪音完全相混,不分尖团等。全县境内方言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南北地域差异。以县城为中心,在洪音前泥来母混合、唇音分化、[v]母、[]类韵等几个方面形成区域上的细微区别。下面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点,区别特征图示如下: (本文记录的是乾县城关镇方言。主要发音人为:俱建武,男,1938年出生,乾县城关镇孙段村人,小学教师,中师文化,未长期离开过本地,只会本地话。) 一、声韵调 (一)声母:28个,零声母在内 p 把班白p 帕盘胚m 门苗毛pf 波布不 pf 破部铺f 飞冯哭v 闻武物t 到道夺 t 太同疼l 蓝路吕ts 早争摘ts 曹粗撑 s 散苏思 张招帐周 敞场超抽t 之真重

东北方言的民族文化与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民族文化与语音特点 内容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方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和语言特点。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东北方言、民族文化、普通话、语音特点 一、东北方言的历史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

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原因是: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 二、东北方言的民族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特色会形成不同的人文景观,自然会产生与之相随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从东北方言日常吃穿住行几方面了解一下东北方言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 1、吃——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东北的饮食文化也带有民族文化的特色。东北有很多特色食品,广为人知的像满族的“萨其玛”、“豌豆黄”,朝鲜族的“冷面”、“打糕”,但平时吃得最普遍的还是各种“饽饽”。在东北的一些农村,春天吃“豆面饽饽”又称“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叶饽饽”(或作“波罗叶”),秋冬时,往往蒸“粘豆包”,而且一般人家做得较多,冷天放在外面冻上,随吃随馏。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苏子叶饽饽”,又叫“苏耗子”。做这些“粘饽饽”本是满族的风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饥饿,便于外出从事射猎活动食用,另外,粘饽饽还是他们祭祀用的食品。现在,在东北这些饽饽家家都会做,很多人都爱吃。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牛B—扎式 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 懒惰—死人 试试—试火 缓慢—幕囊 没门—莫项 还行—罢咧 坏蛋—哈怂 批评—弹嫌 困难—难常 厉害—增怂 说话—谝闲传 心烦—木乱 是吗—得是 撒谎—糟怪 吱声—言传 乞丐—要饭 完蛋—逼咧 ; 小朋友—碎怂 不讲理—麻迷 舍不得—涩皮 无所谓—怂管 同乡人—乡党 不和—不卯 干扰—打搅 发痒—害咬 适合—刚好 断绝—拉倒 马虎—毛草 矮人—矬子 体胖人—福太 瘦人—干猴 不行—失气 笛子—篾管 胡琴—弦弦

小锣—当当 梆子—咣咣 铙钹—镲镲 唢呐—喇叭 烧饼—饦饦 干面—粘面 糊糊—搅团 馒头—蒸馍 饺子—煮角 棉鞋—窝窝 快点—可里麻擦 迟钝—瓷马格登 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 不正经—崽拐 对-奏是 结束—毕了 巴结人—舔尻子 出外散步—转转 向别人表功—摆亏欠 嫌弃讨厌—走远 无关紧要—提不上串 左顾右看—卖脸 挑剔毛病—弹嫌 办事周密—严攒 脾气暴躁—脏板 不多不少—刚谄 歪曲事实—胡粘 调皮淘气—捣蛋 大声哭嚎——唤 骂人隐私—揭短 背后告人—干板 梆子戏—莲花落 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

逛—浪 节约—细发 丢盹—打瞌睡 冒失-张 没门路-没眼隙 结实—瓷实 皮实—经得住摔打 害怕—怯火 思绪烦乱-木乱 还行——罢列 差劲-马卡 行动-迟缓—幕囊 邋遢-扑西来海 麻达-麻烦、问题 完蛋了-毕咧 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 干脆利落——麻利 哥们—伙计 你别说了—你包说列 一案子起-一边去 赶快——圪利麻擦 不机灵-瓷麻二愣: 怎么了-咋咧 偏僻角落-疙崂夹巷:、 太笨了-瓜实了: 什么东西—啥货 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 笨蛋-闷耸 增地很-厉害 恶作剧-花搅、 好舒服-颤活 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 说不该说的话—皮干 这里-只达 那里-勿达-

无锡方言词汇速成

无锡方言词汇速成 初级教程:(起码要学会的说法) 这个--伊格那个--狗格那边--狗喊多少--几乎哪里?--喽里搭不知道--勿晓得玩--白相时间--辰光是的--哎活哎呀--吓呀胡说-嚼白蛆牛气--老卵家伙--婊将坏家伙--贼胚小家伙--细贼胚小偷--贼骨头以为--懂教厉害--结棍泼妇--凶天婆小孩--老小没有--呒不洗脸--揩面洗脚--汰脚睡觉--困觉今天--吉外(头)明天--明朝(zhao)后天--后日早晨--空朝傍晚--夜快女孩-毛丫头新郎--新官人亲吻--香香(厉害)角色--(厉害)王金拎不清的笨女人--虾爪婆儿媳妇--新娘子奶奶--亲娘妈妈--姆妈伯伯--老伯伯老头子--老老头 例句:-这个多少钱?--他这家伙真牛--别听他胡说-伊格几乎钞票啊?--狗格婊将老卵得不得了--别听豆嚼白蛆 替换练习:伊格几铜鈿啊? 语法:头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可以加在很多名词后面(名词后缀)。例如,几乎所有的身体部位:额角头、吴鼓头(下巴)、颈根头、肩胛头、胸脯头、背皮头、手撑籽籽头(肘)、屁股头、膝馒头、脚跟头、脚接头(不雅名词略)……;时间概念:吉外头、明朝头、后日头、空朝头、夜块头、夜里头、年夜头……;部分方位:乡下头、城里头、厂里头、学堂里头、墙角落头、鞋皮头、隔壁头、旁边头、河沿滩头…… 中级教程: 软面--烂糊面硬面--活爽面包子--馒头馒头--白馒头元宵--团圆春秋衫--两用衫套头衣--四位套 T恤--汗衫领子--领头衣服--衣裳洗澡--活(汰)浴游泳--活冷浴浴室--浑堂洗屁股--用水妇洗盆--拗手袜子--洋袜火柴--洋霉头垃圾出租--癞蜍(音图)汽车、乓乓车自行车--脚踏车吃光用光--倒头光不要--非幸亏--成靠牵挂--牵记太好了--大好佬一定要--板定要美丽--体面后来呢--奈高呢,后歇来呢这下好(完)了--奈么好(了) 例句:-不要脸的 -非你的面孔 语法:到,助词。到=得嘞。例:漂亮到、体面到、滑稽到、赖皮到、气到着了、糊涂到、难看到、火到(生气)、显到、写意到…… 高级教程: 常用语表达的熟练运用,才可以混迹于无锡人当中不易被觉察。

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伴随着即将进入大三的慌张,无数次的纠结毕业后就业还是考研。脑子里想的很多, 却对即将到来的学年论文毫无想法。抱着想为自己的学年论文寻找一点灵感和对方言变化 的好奇,想不断历练、挑战自己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四天时间过去了,我收获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在闷热的汽车里度过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临夏市。费尽周折找到住的地方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马上投入到调研工作之中。 我们首先将十四位队员分好小组,然后明确了我们展开调研的地点和主要调研对象。在调 研过程中,我们从拘谨到大方,从被路人拒绝时的失落到互相鼓励,重整旗鼓的坚持,从 开始时我们方法不得当而进展缓慢到在学姐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改进方法而收获颇丰。在调 研结束之后的总结会议上,每个小组都汇报着自己的收获,那一晚,我们尽管疲惫,但每 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我未曾见过的骄傲与坚韧。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还是依旧走街串巷进行调研,每晚开总结会议,认真总结每一天 的收获,发现、指出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第二天的任务。在这几天的走访中,给我印 象最深的还是去八坊街的那一次。八坊街是临夏市回族同胞的聚居地。在那里,我们每走 进一户人家,他们都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遇到我们听不懂的方 言他们会反复解释,甚至加上手势动作,直到我们理解。他们还拿出亲手做的油果子给我 们品尝,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特别的暖。那天我们还去了清真寺,还非常荣幸的见到了阿訇,跟阿訇进行了交谈。阿訇非常详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还仔细地为我们讲解当地的宗 教文化,婚俗文化、葬俗文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阿訇,了解宗教,这次走访对我 来说既是一次内心的震动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以外,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便是同行的十三位队员了。罗老师对每 位队员的照顾,对生病队员的牵挂。学姐为我们整理资料,讲解要点,我们十四个人一起 同甘共苦,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一起努力。无法忘记那些我们一起吃泡面的日子,一 起在总结会议之后玩游戏的日子,一起敞开心扉聊心事的日子。分离的时候有不舍,有眼泪,但我们始终是对方特别的人,不会忘记我们嘹亮的口号:we are 伐木累!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习惯了图书馆沙沙的纸笔声, 看过了一摞摞的专业书籍,记住了一条条的知识概念,然而追根溯源,这些精简的一句话 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背后的夙夜不眠,背后的呕心沥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略 能窥得一二。 XX年7月9日,在学院的组织下,在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践内容是搜集临夏方言语料,并和东干语做出比较。当天到达安顿好住宿后,我们实践小队迫不及待走上街头,开始着手完成我们认为很简单 的任务,第一天下午因为街上行人的配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不觉得苦和累,然而, 第二天,第三天,持续的高温让我心中开始烦躁,行人的不配合让我感到沮丧,复杂的语

汉语方言全集

汉语诸方言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1)北方方言(即官话) 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县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后来由于黄帝的进入、黄帝之后分封于蓟(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北京开始操天水的陇中方言(黄帝语言);特别是西周建立后,分封宗室于燕(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逐渐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宝鸡的关中方言(周族语言,与炎帝语言类似)。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辽金元时代,大量少数民族以北京作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四百三十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一百三十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此后,此后随着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的产生和流传,到了清代中叶,终于使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汉语标准音地位。“五四”运动,把白话文的传播和北京语音的推广结合起来,白话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中的地

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大连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区的方言,本质是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一种,其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源于来自于山东移民影响的胶东官话,另外一个方面是又得到了普通话、东北话等等多种的影响。具体而言,大连市方言中含带着胶东官话方言的基因,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发展,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本文主要是分析大连方言语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文章中分析了大连方言的概况、大连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对比,具体主要是从声母、韵母、声韵配合以及变调,最后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普通话与方言两者之间关系的防范,以求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大连方言的语音特点,已达到有效的探讨方言与普通话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语音比较

The Study of How to Normalize the Translation of Sichuan Cuisine Abstract:Dalian is located o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Dalian urban dialect, belongs to the Jiaoliao Mandarin Dengliankian large TB, film, on the one hand, it originated from Shandong emigrated from the Jiaodong Mandari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popular with Mandarin. Dalian city dialect, with the original genes of Jiaodong dialec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in the open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has many uniqu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Dalian dialect and Putonghua, and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Dalian diale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alian dial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onant and vowel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lian dialect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ne, and then compares Dalian dialect with Putonghua in pronunciation, Dalian dialect vocabulary and Putonghua lexical form.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ynchronic situation of Dalian dialect with that of Putonghua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alian dialect. Keywords: Dalian dialect; Putonghua; Research; Phonetic comparison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13、瓜?(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 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 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 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

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 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指被水淹了。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 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 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 20、?: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可英译为“Oh!Shit!”; 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 22、黡(yan)子:黑色的痣; 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吝,一般表示自己有某物而别人没有时,向别人炫耀;啬,则指某人有某物,但不给别人。两字略有区别; 24、霖雨:连续几日下雨; 25、霈(pei)雨:关中人把夏秋季来势迅猛、降雨量大的雨称作霈雨。查现代汉语词典,霈,即大雨。但字典注明是书面语用字。谁能想到陕西的老百姓口头上就在说呢; 26、莳(shi)弄:莳,移栽秧苗。莳花弄草,指栽种花

山东菏泽方言话讲解学习

山东菏泽方言话

菏泽方言 天拦地-------太阳月姥娘-------月亮 月明地-------月亮、月光下凉凉儿-------阴凉 年士-------去年年下-------春节、春节那几天 眼现-------现在夜没-------昨天 前夜、前以-------前天大前夜-------大前天 擦黑-------傍晚五更头上-------佛晓 头以耳-------前一天今以儿-------今天 第以儿-------第二天冬溜-------冰 漫散地-------田野拦地-------追肥 寨壕-------护村河城墙海子-----护城河 牙狗-------公狗羯子-------骟过的公羊 夜猫子-------猫头鹰、熬夜的人狍子-------野兔 鹁鸽-------鸽子罗罗猪--------蜘蛛 初喘-------蚯蚓蜗螺牛子-----蜗牛 匪牛-------天牛虫艺儿--------对鸟虫的广义称呼 地出力子------蜥蜴各蚤--------跳蚤 腻虫子-------蚜虫一蹦--------一段时间、一段路程 啥会儿-------什么时间一里一里哩-------逐渐地 黑家-------夜里地阳沟--------地界沟 楠种-------播种汗褂子--------单上衣 夹袄-------双层上衣早先--------从前 长虫-------蛇小小虫--------麻雀 老找-------老麻雀马嘎子--------喜鹊 面面乎子----蝙蝠参参木--------啄木鸟 草鞋底-------百足虫光光听、听听-----蜻蜓 砍刀-------螳螂爬查-------幼蝉 草鱼-------鲫鱼秫秸-------高粱杆 地蛋-------土豆福-------书父------树 斧 --------叔叔过过、月月、志志------称重量 卷 --------骂板-------扔拉把-------抚养、翻腾东西 咧 --------这个词含义极其广泛,开始一样行动、打架、吃饭都可以用扎瓜-------帮别人打扮江着-------拉手、拉着 搁抹-------安装、磨合不攘-------有能力、意志强 麻暂-------快要、即使得意哩-------故意 许乎-------有印象捞捞-------猪 抓 --------表示问或设问。干什么去?或者你能怎么样? 粪几子-------用肩扛的粪筐堂屋-------北屋 毛子-------厕所不大得-------有病、不舒服 一勾-------三分之一陪送-------嫁妆 添箱------送喜礼寻嘴儿-------妇女改嫁 叨 -------用筷子加菜断 -------追赶

无锡方言教程

《无锡方言词典》作者项行 无锡方言词典 无锡方言概述 无锡方言属吴方言。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可再分为6个小片: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无锡方言处于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汉语的音节结构,总是“开齐多于合撮”,而无锡合口呼的字更少一些,在5000多个常用字中合口呼 一是无锡把类似“波”、“坡”、“婆”和“布”、“浦”、“步”(即果摄、遇摄的重唇)等字的韵母发 无锡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这既区別于东面苏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后缀同时可以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 者。如:“来蠡湖边建造小区”;用在动词后的是后者,如:“小区建造勒蠡湖边”。 无锡的连读变调对某些语法现象有区别作用,这在太湖片范围内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 无锡方言根据自身的内部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这体现在又读、文白异读、声母、韵母的消长上。

民国25年(1936年)。赵元任所拟《无锡方音宽式音标草案》中有韵母[iu](即本志中的[iou])。例字是文言音的“家”。现在。这个韵母几近消失。 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还体现在地域的差异上。所谓乡有乡音,“十里不同音”。例如郊区黄巷乡在锡 贪音,帮忙读作搬瞒,螳螂读团圞。这只是就一个乡来看,如果就整个无锡来看,差别就更大了:有的地段“袜子”和“麦子”是两种读法;有的地段“班子”和“杯子”读不出区别;有的“桑树”相“松树”不分;有的“高官”和“高干”同音。这还仅以韵母的成系统的分合为例。至于个别字词读法上的异同,情况就更力冒复杂。(关于无锡农村各乡方言区别,可参见无锡方言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保有它自己的特点;同时,无锡市的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比,市内外相互交流频繁,信息交流量空前扩大,人们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感。1956年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响应国家主席毛泽东“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的号召。1982年12月以后,又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加快了无锡方言的发展变化。普通话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但是,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是十分稳定的。 锡学习网所发的“无锡方言地图”是以1995年版《无锡市志》的方言地图为蓝本重新绘制的,以当时的乡镇为单位标出其方言特征,尽管现在图中的有关乡镇已经撤并,但并不影响图中所说明的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日照方言调查组 调 查 报 告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 ——关于日照方言的调查研究 二零一三年九月

调查背景: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就中国而言,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日照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山东方言,属于山东话东区中的东潍区,在冀鲁官话中具有代表性。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实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特别是在学校领域全面普及普通话,导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有些同学竟然不会说当地的方言,情况堪忧。基于此我小组特组织这次的方言调查活动,并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作为调查地域。 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那种集体的意识被显著深化,所有成员的动手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时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得到了培养。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以后走上社会以后都相 当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方言具有语言学探究价值,方言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基因,是我们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化表现。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日照方言的特点及使用情况,找出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对于语音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找出保护和传承日照方言的有效措施。同时,我们以“提高专业素养,深化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实践的另一目的,以此暑期实践为平台对本专业进行更广泛的了解,了解方言发展状况和趋势,并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这些不断开拓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调查课题:日照方言的语音、词汇特点及发展现状 调查时间: 2013年7月16-20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市区 调查对象:各年龄段的当地市民 调查方式:发放问卷、走访询问、笔记记录 调查内容:针对日照地区的方言进行走访调查,从语音、词汇两个方面探究日照方言的相关特点。语音特点的研究总体采用演绎法进行对照分析。词汇的研究则通过词汇的属性,结合历史、地理、人文、考古、文学等相关方面来说明其存在的原因及条件。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来探究方言的现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调查过程: 一、问卷调查。在日照市东港区商业中心以及附近居民区发放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还以为农民说的话,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乊堂。而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伍永尚是一位研究陕西方言的专家。他举例说,只有用陕西话才能读通唐诗,读出韵味。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挃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陕西话“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其中的测,黑,色,得,都必须用陕西话来读才能押韵.按陕西话,“测”读cei,“黑”读hei,“色”读sei,“得”读dei,全诗才能押韵。 诗仙李白的《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其中的陌、宅、赫须按陕西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押韵。

王维《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敀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这其中的白、脉用普通话来读,不能与末句的客字押韵。但用陕西话分别读作“北”“们”“肯”,就全部押韵了。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电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陕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韵。 陕西方言中“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乊间或渭乊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乊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乊“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乢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无锡方言大全88091

无锡方言大全 改后后…………………傻呼呼 忽紧点…………………靠紧点 特派………………………出格 别逆子……过几天或过段时间 浦策来………烧开后溢出锅外 阿波你………………硬塞给你 一来兴…………………一下子 毛乌头…………………女孩子 老小……………………小孩子 馋唾水……………………口水 板定要……………一定要偏要 要紧要慢…紧要关头、关键时刻 斗鸡眼……………眼珠子都靠中 勿曾…………………………没有 空屁…………………什么都没有 嫌鄙…………看不起、责怪、讨厌出松………………………人离去 彪出来……液体受压而激射喷涌 日显………阳光辐射而生的暑气 杌子………………………矮方凳 熟自人………………………熟人 目戊眼梢……………眼睛向上甩起狗起劲………………………高兴 大糊洋………………做事不牢靠 癞团…………………………蛤蟆 黑七搭八…………………乱讲话 搭你和和调……………开开玩笑 烂烙肚肠…………………好耐心 鸡肚肠………………………小气 浮木阁棺材……………做事不稳妥么五么六……………………13点 地头脚根……………………地址 汤头药…………………中药水剂 卫生裤………………厚针织绒裤 二婚头…………………再婚妇女 恶讼师………………包揽讼事者 学堂…………………………学校 黄昏星………………………金星竹丝墙门…………………大墙门 夜里大人………………善熬夜者 眼乌珠………………………眼睛 白相九成里………………嫖堂子 吃讲茶…………………茶楼评理 温堂…………………………浴室 洋煤头………………………火柴 坟堂屋………………………公墓 衬里裤子……………贴身穿的裤子 新官人……………………………新郎立笔据………………………写文书 修女足……………………………整理口轻漂漂…………………一落大方 横试横拆牛棚……………孤注一掷 表将…………………坏东西、家伙 搭你缠……………………给你搅扰 戒指婆…………………………妻子 移星…………………………流星 重头生活……………………重活 后翻轩…………………正房后小间客边人…………………………外路人眼目多……………………………眼屎煨灶猫……………………无神打采 横作抢……………………无理取闹 跟媒人吃喜酒…………勿要负责任 偷来人身……………………没出身 满裆裤………………裤子不开裆者 做舍姆………………………做月子晾衣裳…………………………晒衣 戒尺……………………打手心用的尺勃勿倒………………………不倒翁 落桥货…………………………质次 各落子…………………………顽童 蜜林群…………………………甜酒 荐头店……………………职业介绍 金花菜马兰头……………时鲜蔬菜 衣裳管…………………………衣袖 坐床喜………………结婚后即怀孕青天大老爷……………………法官

方言调查报告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一、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一)、声母 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例如: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言音寨zhai 在zai zai 柴chai 才cai cai 诗shi 私si si 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的。 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如:日、软、荣等字的读音。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字。 【1】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造躁zao cao 肇zhao sao 纯唇chun sun 吃chi ki(万州等地) 荣融容rong yong (二)、韵母 1、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ê。 (1)、分清0和e 重庆方音中,和g 、k 、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如: 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歌、各、戈、割go ge 课、科、柯、渴ko ke 喝、盒、河、贺ho he (2)、分清e和ê

重庆方音中,ê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例如: 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伯、泊bê bo 迫、珀pê po 特、忑tê te 2、普通话读ü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字,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ê韵母和ui 韵母。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约、确、学üe韵io韵国、扩、阔uo韵uê韵雷、类、内ei韵ui韵 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 。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根en en 羹eng 宾bin bin 兵bing (三)、声调 二、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 (一)、重庆方言中特有的熟语 1、惯用语 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惯用语指称的大都是重庆最常见的人或物,有的甚至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类惯用语常用三字格或四字格的形式来表现,相当一个词或词组。如:重庆人称没有根据的、不可信的话为“空了吹”;指说不专业的话为“开黄腔”;指缠着不放手为“扭倒费”;形容得理不饶人的情形为“幺不倒台”,等等。可以看出,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多是由一两个有特殊方言义的词组成的,如“黄”、“费”、“幺台”等。这些词也成为了该惯用语的灵魂意义,一旦理解了这些词,就能领会该惯用语的意思了。 2、歇后语 汉语中歇后语大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因此带有很浓的口语色彩,也最能反映当地的人文气息。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歇后语也不例外,它跟普通话中的歇后语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两种,即“谐音相关” “意义相关”。 (1).谐音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