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手写笔记45页

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手写笔记45页
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手写笔记45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222O ②222O 2 ③222 ④2 2S (2)与水反应:22H 222↑现象:浮: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 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222↑ (4)与盐反应:①22H 24()2↓242↑ ②66H 2232()3↓+63H 2↑ ③44(熔融状)高温4 (5)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2O 2?? →?O H 2???→?O H CO 2 2,23·10H 2??→?风化 23 4222O → 222 → 29H 2223·10H 2O → 23·10H 2风化23+10H 2O ↑ 3、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22 (2)与酸反应:2222O (3)与非金属反应:2223 3、2O 的用途:制,23 (三)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2O 2+2H 24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2O 2+22223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2O 2+442H 22↑ 3、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22322 ↑ → 23 加热2322 ↑ 【向()2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体。 ()223↓2O → 322(3)2 → (3)2加热3↓22↑ 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笔记

2019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转载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转载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 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一) 我重读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书写如下: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胜多。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

高中化学笔记整理

高中化学笔记整理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n 1.概念 一定数目为例的集合体(只可用于微粒) 2.定义 以12g 12C原子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mo;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mol微粒的个数N A=6.02×10-23mol-1 二、摩尔质量M M=m/n 单位:g·mol-1 在数值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Ar)相等,唯一区别在于Ar没有单位 三、气体摩尔体积Vm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观) 1)粒子数目 2)粒子大小 3)粒子间距 2.气体摩尔体积 在上述三项影响因素中,对于气体而言,由于分子间隙相对分子直径很大,前两项的影响较弱,有: 在标准状况(S.T.P.)下Vm=22.4L·mol-1 STP:0℃,1atm 3.阿伏加德罗定律 1)三同定一同:对于任意气体 若V,T,P相同,则n相同 2)其他推论:对于任意气体 T,p相同,则V1/V2=n1/n2=N1/N2 T,V相同,则p1/p2=n1/n2 T,p相同,则M1/M2=ρ1/ρ2 4.克拉玻龙方程 PV=nRT,其中 p:压强Pa V:体积m3 n:物质的量n T:热力学温标K R:气体常数8.314 Pa·m3·mol-1·K-1 5.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1)M=m n (总) (总) (定义) 2)M=Vm·ρ 3)若该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对于A的相对密度为d,则M=d·M(A) 4)M=M A·A%+M B·B%+M C·C%+……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四、物质的量浓度 c

(一)概念 1.物质的量浓度c c=n/V 单位mol·L-1 2.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w的关系 c=1000w M ρ 若ρ的单位g·cm-3为即g·mL-1,保留系数1000,若ρ单位为kg·L-1 即×103kg·m-3,舍去系数1000 (二)溶液配制 1.计算(根据精度确定有效数字) 2.称量(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注意NaOH等物质的处理) 3.溶解(烧杯、玻璃棒) 4.转移(玻璃棒伸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重复2~3次) 6.定容(加蒸馏水至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 7.摇匀 过程中出现任何情况的溶质损失,一律重新配制,没有任何补救措施。误差分析应 着眼于n以及V 能量变化 一、热量变化 1.放热 ΣE(反应物)>ΣE(生成物)类型有燃烧、中和、金属与酸、生石灰和水 2.吸热 ΣE(反应物)<ΣE(生成物)类型有C+CO2以及Ba(OH)2·8H2O+2NH4Cl2+2NH3·H2O+8H2O 二、反应热(焓变)ΔH 1.单位kJ·mol-1 2.测量仪器量热计 3.意义 ΔH<0,放热反应 ΔH>0,吸热反应 4.相关概念 1)燃烧热与标准燃烧热 1atm下1mol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生成稳定产物所产生的热量为燃烧热,而标准燃烧 热为该反应的反应热。这里的稳定产物指: C→CO2(g);H→H2O(l);N→N2(g);S→SO2(g);Cl→HCl(aq) 2)中和热 稀溶液中,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所产生的热量 在强酸强碱稀溶液中,中和热为57.3kJ·mol-1 三、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略去条件,不化简计量数) 2.写出物质聚集态(g,l,s,aq) 3.注明温度、压强(默认:25℃,1atm) 高温

高中化学选修五笔记(按章节)详解

1 选修五部分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有机物的含义 1、旧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以及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 2、新义:以碳原子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二 、有机物的分类 1、按碳原子骨架区分 1)链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链 例如:丁烷CH 3-CH 2-CH 2-CH 3、乙醇CH 3-CH 2-OH 、 乙酸CH 3-COOH 等 2)环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环 a 、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 b 、芳香化合物:如苯 、苯甲酸 分子中只含有 一个苯环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烃:只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 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a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b 、烃的含氧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含氧原子的官能团 所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4)常见的官能团 *

2 5)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 a、基与官能团 基:有机物分子里含有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两者的关系:“官能团”属于“基”, 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b、基与根 电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9 10 6)常见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代表物质*

3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碳之间的结 合方式有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相互形成长短不一 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结构复杂, 数量庞大。 2、单键——甲烷的分子结构 CH 4分子中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构成以碳原子为 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的电子式 甲烷的结构式 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 在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等同的,碳原子的4个价键之间的夹角(键 角)彼此相等,都是109°28′。4个碳氢键的键长都是1.09×10-10 m 。 经测定,C —H 键的键能是413.4 kJ·mol -1 3、不饱和键 1)不饱和键:未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常见有双键、三键 2)不饱和度:与烷烃相比,碳原子缺少碳氢单键的程度也可理解为 缺氢程度 3)不饱和度(Ω)计算* a 、烃C x H y 的不饱和度的计算 2y 2x 2-+= Ω 与碳原子以单键直连的卤族原子或无碳基视为氢原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 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及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 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 盐 3 、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1章 认识化学学科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及非金属反应:①4222O ②222O 2 ③222 ④2 2S (2)及水反应:22H 222↑现象:浮: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 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及酸反应:2222↑ (4)及盐反应:①22H 24()2↓242↑ 点燃 点燃 点燃

②66H 2232()3↓+63H 2↑ ③44(熔融状)高温4 (5)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2 O 2?? →?O H 2 ???→?O H CO 2 2 ,23·10H 2??→?风化23 4222O → 222 → 29H 2223·10H 2O → 23·10H 2风化23+10H 2O↑ 3、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及水反应:222 (2)及酸反应:2222O (3)及非金属反应:2223 3、2O 的用途:制,23 (三)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及水反应:22O 2+2H 242↑(放出大量的热) (2)及非金属反应:22O 2+222232↑(放出大量的热) (3)及酸反应:22O 2+442H 22↑ 3、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22322↑ → 23加热2322↑

高考状元笔记完美整理版_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高考化学状元随身看手册: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

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精选)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3、氧化物的酸碱性: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一)Na的性质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3。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点燃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2====2Na2O ②2Na+O2====Na2O2 ③2Na+Cl2====2NaCl 点燃④2Na+S==== Na2S (2)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浮:Na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 (4)与盐反应: ①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②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③4Na+TiCl(熔融状)高温Ti+4NaCl 4 (5)Na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有机化学模块的知识点有点杂乱,平时复习的时候并不十分方便。因此,我们最好将这些散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好,有条理地进行复习。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高考资源网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

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 选修笔记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化学选修 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而不是H2O(g), N元素转化为N2。如:H2(g)+ 1/2 O2(g) = H2O(l); △H =- kJ/mol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笔记(按章节)详解

选修五部分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有机物的含义 1、旧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以及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 2、新义:以碳原子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二、有机物的分类 1、按碳原子骨架区分 1)链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链 例如:丁烷CH3-CH2-CH2-CH3、乙醇CH3-CH2-OH、 乙酸CH3-COOH等 2)环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环 a 、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环戊烷,分子中不含有苯环 b、芳香化合物:如苯、苯甲酸分子中只含有 一个苯环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烃:只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 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a、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b、烃的含氧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含氧原子的官能团 所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4)常见的官能团* 碳碳双键羟基—OH 酯基 碳碳三键醛基醚键 卤族原子—Cl 羧基羰基 1

5)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 a、基与官能团 基:有机物分子里含有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两者的关系:“官能团”属于“基”, 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b、基与根 类别基根 实例羟基氢氧根 区别 电子式 电性电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电子数9 10 6 2

3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碳之间的结 合方式有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相互形成长短不一 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结构复杂, 数量庞大。 2、单键——甲烷的分子结构 CH 4分子中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构成以碳原子为 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的电子式 甲烷的结构式 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 在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等同的,碳原子的4个价键之间的夹角(键 角)彼此相等,都是109°28′。4个碳氢键的键长都是1.09×10-10 m 。 经测定,C —H 键的键能是413.4 kJ·mol -1 3、不饱和键 1)不饱和键:未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常见有双键、三键 2)不饱和度:与烷烃相比,碳原子缺少碳氢单键的程度也可理解为 缺氢程度 3)不饱和度(Ω)计算* a 、烃C x H y 的不饱和度的计算 2y 2 x 2-+= Ω 与碳原子以单键直连的卤族原子或无碳基视为氢原子

【精品】2019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打印版(25页)

【精品】2019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打印版(25页)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药品存放安全 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或滴瓶见光易分解→棕色瓶 ②酸性试剂→玻璃塞碱性试剂→橡胶塞 ③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一起存放 2.常见意外事故处理 ①强碱沾到皮肤——大量水+硼酸 ②强酸沾到皮肤——大量水+ 3%~5%NaHCO3溶液 ③有毒有机物沾到皮肤——酒精擦洗 ④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用NaHCO3或CH3COOH中和,再用水冲洗 3.药品的取用 固体:粉末状:纸槽、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药匙一横二送三慢立 液体:直接倾倒或用滴管取 4.实验仪器的注意事项 试管:加热不超过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先预热再加热,防止试管骤冷炸裂 烧杯: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平底烧瓶)都可以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加热要垫石棉网 ②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2 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①可以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能超过蒸发皿溶剂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要用坩埚钳 ③不宜用瓷坩埚熔化烧碱、纯碱及氟化物,它们可和瓷共熔使坩埚造腐蚀 ④用坩埚钳在夹取高温的坩埚时,应先把坩埚尖端在火焰下预热一下

酒精灯:失火时要用湿布盖灭 4.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挥发 玻璃棒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杂质有CaCl 2 MgCl 2 SO 42- NaOH →BaCl 2→Na 2CO 3→HCl 蒸馏:利用各混合物中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以不用温度计,因为自来水中要出去的杂质都难挥发) 沸点低先蒸出,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温度 蒸馏水中离子检验: Cl- : 稀HNO 3+AgNO 3(顺序可换) SO 42- : HCl + BaCl 2(顺序不可换,因为可能有Ag+) 注意:不能把HCl 换成HNO 3 ,不能把BaCl 2换成Ba(NO 3)2 因为SO 32-+HNO 3=SO 42-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互不相溶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 常见的萃取剂:苯、汽油、煤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 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分液:将萃取后良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操作步骤: ① 验漏: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塞上玻璃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再把玻璃塞旋转 180°,再倒置 ② 装液 ③ 混合振荡:右手压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④ 静置分层(放在铁架台上) ⑤ 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使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 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拧开下口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注意: ① 蒸馏烧瓶中要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 液体爆沸 ②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 的下沿齐平,以测出该出蒸汽的温度 ③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④ 蒸馏烧瓶要垫石棉网 ⑤ 连接顺序由下至上,由左到右 ⑥ 先通水,后加热,防止冷凝管炸裂 ⑦ 刚开始收集到的馏分应该弃去(冷凝管脏)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 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 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 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 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 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1

第2 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的性质 3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点燃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2====2Na 2O ②2Na+O2====Na 2O2 ③2Na+Cl 2====2NaCl 点燃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 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4====Cu(OH) 2↓+Na2SO4+H 2↑ ②6Na+6H 2O+2FeCl3====2Fe(OH) 3↓+6NaCl+3H 2↑ ③4Na+TiCl 4( 熔融状) 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O 2 Na2O H2O NaOH CO H O 2 , Na2CO3·10H2O 2 风化 Na2CO3 4Na+O2====2Na2O →Na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2====Na 2CO3·10H2O →Na2CO3·10H2O风化Na 2CO3+10H 2O↑ 3 、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 、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2O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2O+CO2====Na 2CO3 3、Na2O的用途:制NaOH,Na2CO3 ( 三)Na2O2 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2O2+2CO2====2Na 2CO3+O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 2O+O2↑ 3、Na2O2 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3+H2O+O2↑→2NaHCO 3 加热Na2CO3+H 2O+CO2↑ 【向Ca(OH) 2溶液中通入CO2 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 体。 Ca(OH) 2+CO2====CaCO 3↓+H2O →CaCO3+H 2O+CO2===Ca(HCO 3)2 → Ca(HCO 3)2 加热CaCO3↓+H2O+CO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