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3.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即遵循STEPS 原则: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 (有

效性)、Payment(经济性)、Simplicity(简易性)。

(1)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提倡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原则,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递质系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5-羟色胺综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4)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物,并应当在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以免引发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同时应当注意,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均有抗焦虑作用,因此无需长时间使用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物。

2.药物种类:

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镇静安眠药。

(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

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如米氮平;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如安非他酮;经典的抗抑郁药:三环类(TCAs)和四环类(阿米替林、马普替林等)等。

(2)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BDZ);5-HT1A 部分激动剂,如丁螺环酮;?1-肾上腺能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α2-肾上腺能激动剂,如可乐定;组胺能阻滞剂,如非那根;TCA类、SSRI类和SNRI等抗抑郁药。

(3)镇静安眠药:包括咪唑吡啶类(扎来普隆、唑吡坦)、环吡啶类(佐匹克隆)和苯二氮卓类等。

3.药物剂量调节:

(1)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内将所用抗抑郁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后,准备出院前,根据病情可适当减量,但不能低于最低有效量。

(2)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镇静安眠或抗焦虑时,应当在症状改善后逐渐停药。

(3)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决定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的疗程。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经治疗痊愈后,应继续治疗8-12个月;二次发作的患者,痊愈后,应继续治疗12-18个月;三次以上发作的患者,应维持治疗3-5年;长期反复发作未愈者,应长期乃至终生服药。不同维持治疗

疗程中的药物剂量,应视病情轻重、按个体化原则决定。

(八)出院标准。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严格检查未发现有残留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

3.自知力开始恢复。

4.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5.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参考费用标准。

约9000-22000元。

二、抑郁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6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

□开立医嘱

□化验检查、物理检查

□临床评估、风险评估

□生活功能评估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完成入院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

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HAMD-17量表、护士观察量表(NOSIE)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因

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对症处理药物副作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因素评估表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

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病史采集

□护理计划制订

□入院宣传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

□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

□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初始访谈

□收集患者资料

□参加医师查房

□心理治疗

□参加三级医师查房

□诊断评估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药物知识

□睡眠知识

适宜的康复治疗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1周住院第2周住院第3周

主要诊疗工作□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确认检查结果完整并记录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

击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

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

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情绪管理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行为适应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4周住院第6周住院第7周

主要诊疗工作□临床评估

□化验检查

□心电检查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评

估表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

风险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认识疾病、药物作用

和不良反应

□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心理治疗□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家庭社会评估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家庭社会评估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8周出院日(末次评估)

主要诊疗工作□完善化验检查

□心电检查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出院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图

□HAMD-17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临时医嘱: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

评估表

□出院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认识疾病、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病人满意度

□出院护理指导

心理治疗□出院总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技能评估□对疾病知晓

□家庭适应改善

□工作或学习适应改善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临床路径-双相情感障碍床路径(2012年版)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

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 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1] 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生物学因素

5个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

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3.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即遵循STEPS 原则: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 (有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 10-08-10 11:12:00 ] 作者:宋传福编辑:studa20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在治疗上双相抑郁单纯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容易导致转相,特别是三环类(TCAs),更易促进躁狂发作、快速循环或加重抑郁病情[1]。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是精神科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且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的治疗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 药物治疗 1.1 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 MS)众多的治疗指南都强调,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抑郁的基础[2,3]。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该类药物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相互转相,也不会导致频繁发作[4]。 1.1.1 锂盐在有关MS治疗双相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对锂盐研究最多,锂盐及拉莫三嗪应作为一线药物应用治疗双相抑郁患者[3]。锂盐用来治疗双相抑郁障碍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对急性期治疗或预防均有效[5]。Trisha Suppes等[6]对锂盐与拉莫三嗪随机双盲单独治疗急性双相抑郁发作,血锂浓度0.6 mmol ~1.2 mmol·L-1,共治疗16 w,结果表明锂盐具有可靠的抗抑郁作用,但副作用较多,并与脱落率有关。虽然锂盐维持治疗可防止双相抑郁发作[7],抗躁狂作用较明确,但长期使用时抗抑郁疗效仍缺乏依据[8]。另外,锂盐长期应用的副作用较多(如震颤,口干,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及甲状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同时锂盐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性受限,故在临床应用受限。 1.1.2 丙戊酸盐丙戊酸盐是传统的抗癫痫药,是锂盐的重要替代药。Loril.Davis等[9]在一项小型双盲研究中发现,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双相抑郁,在改善抑郁或焦虑症状方面较安慰剂效果显著,但因样本量小,治疗时间短,且大部分是男性,故丙戊酸钠治疗急性双相抑郁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亦有证据支持丙戊酸钠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双相抑郁复发,与抗抑郁药联用更好[3,5]。 1.1.3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虽然较丙戊酸盐早10 a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应用有下降趋势。该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相较抑郁相疗效显著[10],但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目前仍缺乏临床证据[11]。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曾媛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曾媛 发表时间:2018-10-22T15:42:04.6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曾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高涨或者低落的情绪体现,患者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一般采用多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及情感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1%,70%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该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和广州协佳医院王颖主任一起来学习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内容。 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疯狂,时而低落消极。在精神医学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一段时间表现为躁狂,一段时间又变得抑郁,甚至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时间才被明确诊断,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由于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 “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表现特征的心境障碍。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极端情绪,却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其症状表现与单纯抑郁症患者并无太大差别。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情绪显著低落,愉悦感缺乏,整天都觉得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可能感到消极悲观;意志活动明显减退,即使是对于自己原有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思维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有时会感觉脑袋像是生了锈的机器不灵光,甚至是一团浆糊。 “其次,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少数患者会睡眠过多;饮食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经常没胃口,进食量少,进而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严重者由于对自我评价过低甚至自责自罪,或者感觉生

活非常痛苦而出现自杀观念甚至自杀成功。” 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其表现与抑郁完全相反。“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躁狂发作和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患者,心境(情绪)高涨:总是无缘由地感觉非常高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常可见到夸大的表现;其次,意志活动增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动力,甚至以前不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充满干劲。”虽然他们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久,或许今天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但第二天可能就干别的事了。 思维以及反应能力也会比常人快,有时由于思维过快,语言表达无法跟上其思维速度,甚至出现思维混乱。常人听起来,会觉得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性。此外,由于他们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通常患者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可能每天只需睡3、4个小时,第二天照样显得精力充沛。 与严重躁狂相比,轻躁狂发作时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旁人很难发现异常,患者本人也比较难区分是个人状态好抑或是病态。因此,医生需要将患者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常态作比较,仔细甄别,才能准确诊断。 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等,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而在众多人格气质中,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人群。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周期不同,症状复杂,因此相比起单相抑郁和单相躁狂而言,治疗更复杂、更有难度。因此,该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无法将这一疾病完全治好。

精神科住院病历书写规范1

精神科住院病历书写规范 1、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横线划在错字上,每页修改不超过3处、累计不超过10个字。 2、主诉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导出疾病第一诊断) 3、首程由本院已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4、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主治医师(二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第二天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风险评估、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含替代治疗方案)等。 主治医师(二级医师)日常查房记录至少每半月一次,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5、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的写经治医师每月阶段小结,阶段小结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小结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6、患者出院前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同意患者出院。出院病程记录的具体内容:患者一般情况、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医嘱、医生签名等。出院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符合者应进行讨论分析。 住院诊疗经过记录(包括使用的药物,有无换药,换药的原因,换药后的疗效记录,有无药物副反应,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ECT、低频脉冲电治疗、文体训练等治疗的记录,临床路径完成情况)。 出院医嘱:包括a、出院服药的记录,药物品种、规格、剂量、用法;b、出院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c、随诊时间及注意事项;d、转院患者记录具体的转院科室及注意事项。 9、使用专用知情同意书,如患者和/或其家属对所告知内容拒绝接受,应由其签字并在病程 记录中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至少应有包括入、出院沟通记录在内的3次沟通记录,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除首次沟通记录外,每月至少应有1次沟通记录。如为电话沟通,需准确记录沟通时间及联系电话,家属来院时补签名。 10、 ?首次病程记录的格式: ?****年**月**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籍贯。主诉,第几次发病第几次住院。 ?一、病例特点分五个方面来书写(不需列题): ?一般特点:性别年龄特点、婚姻状况等。 ?主要症状:总病程,起病诱因,起病形式,全病程中曾出现的精神症状,既往治疗情况(门诊就诊/住院医院、门诊就诊/住院时间、诊断、服用药物名称及最高剂量、服药依从性、间歇期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此次起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等。 ?既往病史:包括既往阳性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主要阳性体征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体征、精神状况检查。 ?辅助检查:此次住院前做的所有辅助检查,未做则不需书写。 ?二、拟诊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双相情感障碍也是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下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医院专家周文俊为大家解说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②怪异行为。③“一级症状”。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④自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特别提醒: 1.精神病人要有自信心: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要自信,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疾病,接受疾病,自强自立,努力工作,开心生活,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只要有家人、朋友和医生理解就足够了! 2.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的病人,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

奥卡西平片治疗双相心境障碍疗效 奥卡西平片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是卡马西平的l0-酮衍生物,在芳香基酮降解酶的作用下代谢为羟基衍生物MHD也有抗癫痫作用。奥卡西平片其优于卡马西平在于:无肝酶诱导作用,生物利用度高(96%),蛋白结合率低(40%),疗效好,不良反应尤其是皮肤过敏少。奥卡西平片除了在在抗癫痫治疗中应用广泛外,还运用于双相心境障碍疗效的治疗。 Ghaemi等回顾性调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42例,男1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3.3+12.4)岁;25例双相I型,4例双相Ⅱ型,13例普通双相;均用奥卡西平片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奥卡西平片平均剂量1057 mg/d,平均治疗周期为16.2周。 结果发现,约57%患者服用奥卡西平片后度至显著有效,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过度镇静(40%);男性比女性的治疗反应好(10/10 VS.14/32,P=0.006);奥卡西平片对半数以上的双相障碍患者有效,耐受性好。 Benedetti等对18例服用碳酸锂的患者加用奥卡西平片治疗8周,用CGI、躁狂量表(BR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进行4~12个月追踪观察,18例双相患者中16例I型、2例Ⅱ型,奥卡西平片剂量(919±336)mg/d,在8周时11例(61.1%)显著进步,并继续好转。 对混合型双相障碍奥卡西平片有与卡马西平类似的功效和耐受性,而过敏反应、肝功能等不良反应均较轻,因而奥卡西平片逐渐代替了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有不少双相障碍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病例,奥卡西平片也有一定效果。Nassir等对13例难治性双相障碍的患者进行奥卡西平片治疗,结果6例(46%)进步,2例(16%)显著进步。Pratoomsri等治疗反复发作的15例心境障碍患者,其中双相I型12例,双相Ⅱ型2例,分裂情感障碍1例;症状表现为抑郁9例,躁狂3例,轻躁狂1例,混合型2例;6例混合轴Ⅱ诊断,10例有心境障碍家族史,4例有精神病性症状;奥卡西平片剂量(775±556)mg/d,观察(31.6±41.5)周,治疗1个月后有9例、在2个月时有7例达到明显或非常明显改善,40%患者没有不良反应,这说明奥卡西平片对于反复发作的双相心境障碍有良好疗效。 有人研究128例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患者,结果发现,与锂盐相比,奥卡西平片、拉莫三嗪对自杀的影响几乎等同,可以用于对有自杀意念双相患者。 ■感知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

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较少见)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都符合连续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的表现才可 以算,不能问到一点就算,那是违背疾病诊断标准原意界定的。其详细标准如下: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⑧性欲亢进。 病例 “我已经没有任何能力,我的大脑已经不能运转,就像烧坏了的发动机一样毫无价值……我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前景暗淡无光,充满苍凉,就像坐着飞机穿过黑洞,我感到绝望,感到胆寒,不知何时是个尽头……我连感受世界的能力都丧失了,就像一具行尸走肉,活在世上只能是社会的累赘……” “我的脑子就像抹了很多润滑油,想法无穷无尽,汹涌而出,但由于速度过快,我根本记不下来……我比任何人都具有魅力,我用热情感染世界,世界因为有我而精彩……我的能力无限,我的能量持续喷发,我是一面旗帜,拯救每一位苦难百姓是我的责任……” 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两个人在描写自己的感受,实际上,这两段话来自于同一位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记的日记。她在一年内经历了心理上的“过山车”,被医生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顾名思义,一段时间或表现为抑郁,一段时间又可能表现为躁狂。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是因为患者的情感在高峰和低谷这两极来回波动,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摇摆病”。 抑郁时,患者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吃饭没有胃口,做事提不起兴趣,感到没有能力、无作为,脑子反应慢,“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他们喜欢一个人呆着,严重者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结束生命是一种解脱”。在躁狂时,患者自我膨胀,整天兴高采烈,说话明显增多,也爱发脾气,他们虽然睡眠需要减少但精力充沛,喜欢社交,对人过分热情,爱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自认为脑子特别灵活。 双相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盐(3)

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 平与奎硫平 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3、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羟西泮、氯硝西泮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 一、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31.0~31.9),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相关指南(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等相关指南。 1、符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由于仅有躁狂的病人相对罕见,而且他们与至少偶有抑郁发作的病人有类似性(在家庭史、病前人格、起病年龄、长期预后等方面),故这类病人也归于双相(F31.8)。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6个月);但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年。两类发作通常都继之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它精神创伤,但应激的存在并非诊断必需。首次发病可见于从童年到老年的任何年龄。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有很大变异,但随着时间

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 2、临床类型及诊断要点: (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0】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F30.3)。 (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F31.1】 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0.1)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 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F31.3】目前发作必须符合轻度抑郁发作或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4】 作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

临床路径入径率低、变异率高原因分析及下步一部改进计划 一、临床路径管理方面 我院共归入路径管理的三个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 存在问题: (1)路径设计繁琐,科室重视程度不够,入径率低,变异率高。 (2)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部分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滞后,执行不到位。 (3)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和退出的标准掌握不到位,科室存在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 (4)科室没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我院已有3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渐扩大范围。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路径管理的具体落实工作。 2、高标准制定临床路径方案,优化规范病种诊疗规范 在制定医院临床路径标准过程中,精简流程,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选取最新标准,药物费用标准适用基层患者,制定出了符合精神病

专科医院特点,适合本医院开展,能够真正规范临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的临床路径方案。 3、深化落实,全程监督科室临床路径实施。 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带动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更趋合理,促进医院服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医疗行为的随意性,避免工作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为保证我院临床路径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监督检查职能,每月统计科室开展情况,质控时对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询问,查阅科室相关记录,了解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4、逐渐将路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与信息科沟通电子病历系统设置。 5、尽快对临床路径进行修改,修改后在指定科室先期试点,跟踪实施效果,逐渐铺开到全院。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原则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二)心境稳定剂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3、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羟西泮、氯硝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 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器质性精神障碍(非痴呆)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非痴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器质性遗忘综合症,非酒精或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ICD-10:F04)、谵妄,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ICD-10:F05)、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ICD-10:F06)、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个性和行为障碍(ICD-10:F07)、未特定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ICD-10:F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存在脑疾病、脑损害或躯体疾病证据。 2.存在精神症状或综合征,包括谵妄、遗忘综合征、幻觉症、紧张性障碍、妄想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情绪不稳定性障碍、轻度认知障碍、人格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3. 精神症状发生与脑疾病、脑损害或躯体疾病有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 患者精神状态、器质性或躯体疾病状况,制定治疗策略。 2.躯体疾病治疗。

3. 精神症状治疗。 4. 非药物干预。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器质性遗忘综合症,非酒精或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ICD-10:F04)、谵妄,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ICD-10:F05)、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ICD-10:F06)、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个性和行为障碍(ICD-10:F07)、未特定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ICD-10:F0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与精神障碍产生无关的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核磁。 (4)精神科评估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相关精神症状评估(如汉密尔顿抑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