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长时程增强学习记忆综

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由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及同事,于1982年首次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出的有促进神经生长活性的一种蛋白质,它对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BDNF通过允许和指导方式参与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研究综述如下。 1 BDNF BDNF分子单体是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泌型成熟多肽,蛋白等电点为9.99。BDN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 500,主要由β折叠和无规则二级结构组成,含有3个二硫键。它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基底前脑、纹状体、隔区、下丘脑、小脑、脑干及周围神经系统中,其中以海马和皮层含量最高。神经细胞表面存在两类BDNF受体,一类是低亲和力受体,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 000的跨膜蛋白P75,它可与神经营养素家族所有的因子结合;第二类受体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related receptor kinase,Trk),包括TrkA、TrkB和TrkC,其中TrkB与BDNF亲和力最大,是BDNF主要的功能性受体。BDNF不仅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维持神经元的功能,而且在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以及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诸多方面发挥作

用。 2 LTP 2.1 LTP概述 LTP是指在条件刺激(多为较高频率的强直刺激)后,相同的测试刺激诱发突触反应长时间明显增强的现象。这种突触反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可以是场电位、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群体峰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等。LTP既能长期保持,又能迅速改变,已成为突触水平上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模型。根据LTP发生的时间和机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早发性LTP(early??LTP,E??LTP)和晚发性LTP (late??LTP,L??LTP)。单串的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HFS)通过NMDA受体的Ca2+内流和蛋白磷酸化而引起的突触修饰[1]诱发E??LTP,持续1 2 h;重复HFS通过与长时程记忆(Long??term memory,LTM)相似的机制,合成新的蛋白质诱发L??LTP,持续6 8

h。 2.2 LTP与学习记忆关系 LTP与学习记忆有相互促进作用,LTP的诱导或阻断会改变学习记忆的能力,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相应的LTP变化。有研究者[1]在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年龄相关的记忆下降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易化LTP的诱导可改善老年鼠的记忆能力;阻断LTP的诱导可直接影响海马依赖性学习行为的获得。通过训练动物在Y型迷宫内进行分辨回避反应的学习,记忆保持好的动物LTP效应显著增大,记忆保持差的动物LTP 效应增大不明显。也有研究发现LTP与学习记忆关系不十分密切。Saucier等[2]用NMDA受体的特异性阻断剂NPC17742完全阻断NMDA介导的LTP 之后,只要对任务要求熟悉的大鼠,即使没有经过训练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仍不会受影响。Daniel等[3]在GluR1亚型缺陷大鼠的研究中发现,LTP的诱导受到限制,但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表现正常。总之,LTP与学习记忆关系十分复杂,就目前研究结果,大多数学者认为LTP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 3 BDNF在LTP中的作用 3.1 BDNF参与调节LTP实验证据在体和离体实验均证实BDNF参与调节LTP。BDNF和其受体TrkB

结合后能诱导海马颗粒细胞产生持续的LTP;给予海马颗粒细胞能产生持久LTP 的刺激,可诱导BDNF和TrkB mRNA的表达。记忆巩固之前,将BDN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注入海马齿状回后,大鼠的记忆保持明显受到损害,齿状回的BDNF mRNA水平明显下降,而且EPSP幅度和斜率也显著减弱,提示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在LTP的形成和记忆巩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Aleisa等[5]研究结果表明,尼古丁能通过增加CA1区BDNF蛋白的表达,使压力导致的CA1区LTP的损害得到恢复。给予外源性的BDNF,能够保护海马LTP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不受压力的损害[6]。Abidin等[7]通过基因敲除方法发现,BDNF表达降低到接近50%时,可减弱重复刺激引起的突触前谷氨酸释放的效能,损害视觉皮层突触前的LTP。BDNF的分泌是LTP兴奋依赖性的,并且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Hartmann等[8]将BDNF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相连,HFS激活谷氨酸能突触后能诱导BDNF??GFP从突触局部的分泌型颗粒中释放出来,该释放依赖于突触后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和突触后Ca2+的内

流。 3.2 BDNF对LTP的作用多数学者认为,BNDF对LTP 的作用包括允许(permissive)和指导(instructive)两方面[9]。允许是指BDNF能够增强突触产生LTP的能力,但是本身并不产生LTP。目前认为,BDNF是通过抑制突触疲劳而发挥其允许作用。突触疲劳是指连续刺激后,EPSP幅度降低。Figurov等[10]用TrkB??Fc使成年大鼠海马中胞内TrkB与BDNF分离,抑制BDNF信号的转导,增加了CA3??CA1突触疲劳,从而抑制了BDNF对LTP的允许作用。相反,当BDNF应用到内源性BDNF水平较低的新生大鼠海马中时,突触疲劳减弱,允许作用增强,LTP诱导加快。Pozzo??Miller等[11]发现BDNF基因敲除大鼠给予HFS后,CA1区突触疲劳增加、LTP受损,应用BDNF处理后能逆转这种变化。在TrkB突变大鼠中也看到相类似的突触疲劳增加和LTP受损[12]。从CA3??CA1突触后神经元选择性删除TrkB受体后,大鼠的突触疲劳无变化,E??LTP未受损,表明BDNF抑制突触疲劳的功能可能是通过突触前TrkB信号来调节的[12]。指导是指BDNF对HFS产生应答,参与LTP的形成和维持,BDNF对E??LTP和L??LTP均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将BDNF反义寡核苷酸注射到成年海马齿状回内以降低BDNF水平[4],或者在体外用TrkB??IgG融合蛋白清除内源性的BDNF[10]可降低E??LTP幅度。在能诱导LTP的强直刺激后立即给予BDNF清除剂或BDNF抗体,不仅能阻止E??LTP的诱导,还能消除已形成的E??LTP。E??LTP的损害可以通过内源性的重组体BDNF,或者通过病毒转染的BDNF来修复。在应用能诱导L??LTP的刺激2 4 h 后,BDNFmRNA增加,而该时段正好与L??LTP的表达相一致。有研究人员[13]发现,BDNF基因敲除大鼠及应用TrkB抗体均能阻断突触的L??LTP形成。BDNF 基因敲除或TrkB抗体能损害θ?脖?发刺激(θ??burst stimulation,TBS)诱发的L??LTP,但不能损害四连串强直刺激诱发的L??LTP,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四连串强直刺激能产生更多的BDNF或者其它因子,从而能够弥补L??LTP的损害[14]。 3.3 BNDF参与调节LTP的机制 3.3.1 调节突触后NMDA受体 NMDA受体激活后的细胞内级联反应参与LTP的形成。强直刺激通过AMPA受体通道的离子流增强,使NMDA受体的突触后膜去极化,NMDA 受体中的Mg2+阻隔被去除,激活NMDA受体,Ca2+内流,使突触后膜受体等重要蛋白质磷酸化,蛋白合成增加,从而激活一系列细胞内Ca2+依赖的级联反应,诱导LTP的产生。Murphy等[15]应用NMDA受体的选择性抑制剂AP5(amino??phosphonovaleric acid)后,可以抑制家兔的LTP诱导。Tsien等

[16]准确地敲除了小鼠CA1区NMDA受体R1基因,发现突变后小鼠的CA1区缺失LTP,从而进一步证实了NMDA受体在LTP中起着重要作用。 BDNF与TrkB结合后增强海马突触后NMDA受体的磷酸化,迅速增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从而诱导LTP,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Trk抑制剂K??252a均能抑制BDNF所增强的突触传递[17]。Lin等[18]发现经BDNF孵育5 min后的大脑皮质或海马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ies,PSD)的NMDA受体亚单位NR2B磷酸化增强,并且发现,BDNF促进NR2B磷酸化呈剂量依赖性,在BDNF 浓度为2 ng?ml-1时达到最大,这表明BDNF是通过增强NR2B的磷酸化来调节突触后LTP。BDNF也可以通过依赖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机制,使AMPA受体亚单位GluR1发生磷酸化来调节LTP。Wu等[19]发现经BDNF孵育后的神经突触体和PSD的GluR1磷酸化增加,NMDA可使神经突触体和PSD的磷酸化分别提高3.8和2倍,而NMDA受体拮抗剂AP??5和MK801能阻断神经突触体和PSD的GluR1磷酸化。 3.3.2 启动MAPK转导途径 MAPK即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anse),是BDNF与TrkB受体结合后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应用能诱导L??LTP的强直刺激过程中或之前,用MAPK抑制剂U0126或者PD98059处理海马切片,CA1区L??LTP的幅度明显降低,这提示MAPK途径在L??LTP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学研究对MAPK的激活在BDNF调节LTP中的作用提供了间接证据。将抗??BDNF抗体注入海马CA1区后,MAPK激活程度降低,长期记忆受损;相反,海马内注射重组体BDNF后,MAPK激活程度增加,长期记忆改善[20]。Gooney等[21]发现在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训练和保持LTP的大鼠,其齿状回BDNF的释放增加,MAPK 磷酸化增加,认为LTP的形成与MAPK的激活有关。 Rosenblum等[22]发现BDNF可以使MAPK成员ERKⅠ/Ⅱ(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Ⅰ/Ⅱ)发生核易位,激活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ly??early genes,IEGs)Zif268、Homer 的表达,这些表达的蛋白参与L??LTP的形成和突触的巩固。Ying等[23]在海马内微量注射BDNF后导致齿状回ERK激活,局部灌注ERK 抑制剂PD98059和U0126能完全消除BDNF??LTP的诱导,但对已经建立的BDNF??LTP无作用;同时发现BDNF可以导致Arc 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参与L??LTP的形成,而U0126能阻止Arc的上调。 cAMP反应性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激活是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步骤,它能启动蛋白的表达,参与L??LTP的维持[24]。以上结果提示BDNF通过激活MAP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Zif268、Homer和Arc等蛋白的合成,参与LTP的形成。 3.3.3 其它 BDNF还可以通过PLC?拨

煤?PI3??K信号转导途径参与LTP,但是目前相关研究甚少。Minichiello等[25]发现,TrkB中与PLC?拨媒岷衔坏阃槐涞拇笫蠛B?LTP严重受损,而Shc 位点突变的大鼠海马LTP未受损。Mizuno等[26]研究PI3??K信号途径在空间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发现注射BDNF寡核苷酸或PI3??K抑制剂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下降,这表明PI3??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对空间记忆很重

要。 4 结语近年来BDNF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参与LTP的形成和维持,其对LTP的作用主要有允许和指导两方面。BDNF参与LTP 的机制有调节突触后NMDA受体、启动MAPK转导途径等。LTP与学习记忆相互促进,BDNF可能通过LTP影响学习与记忆功能,这为临床治疗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对BDNF和LTP的研究进一步深入,BDNF参与调节LTP的确切机制将逐步被阐明。【参考文献】 [1]FOSTER T

C.Involvement of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in age??related memory decline[J].Brain Res Brain Res Rev,1999,30(3):

236??249.[2]SAUCIER D,CAIN D P.Spatial learning without NMDA receptor??dependent long??term potentiation[J].Nature,1995,378(6553): 186??189.[3]DANIEL Z,ROLF S,QIVIND H,et al.Importance of AMPA receptors for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but not for spatial learnin[J].Science,1999,284(5421): 1805??1811.[4]MA Y L,WANG H L,WU H C,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impairs memory retention and inhibit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rats[J].Neuroscience,1998,82(4): 957??967.[5]ALEISA A M,ALZOUBI K

H,GERGES N Z,et al.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induced impairment of hippocampal LTP: possible role of BDNF[J].Neurobiol Dis,2006,22(3): 453??462.[6]RADECKI D T,BROWN L M,MARTINEZ J,et al.BDNF protects against stress??induced impairments in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LTP[J].Hippocampus,2005,15(2): 246??253.[7]ABIDIN I,KOHLER

T,WEILER E,et al.Reduced presynaptic efficiency of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mpairs LTP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BDNF??heterozygous mice[J].Eur J Neurosci,2006,24(12):

3519??3531.[8]HARTMANN M,HEUMANN R,LESSMANN V.Synaptic secretion of BDNF after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glutamatergic

synapses[J].EMBO J,2001,20(21): 5887??5897.[9]BRAMHAM C R,MESSAOUDI E.BDNF function in adult synaptic plasticity: the synaptic consolidation hypothesis[J].Progress In Neurobiology,2005,76(2): 99??125.[10]FIGUROV A,POZZO??MILLER L D,OLAFSSON P,et al.Regulation of synaptic responses to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and LTP by neurotrophins in the hippocampus[J].Nature,1996,381(6584):

706??709.[11]POZZO??MILLER L D,GOTTSCHALK W,ZHANG L,et al.Impairments in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synaptic vesicle docking,and synaptic protein distribu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BDNF knockout mice[J].J Neurosci,1999,19(12): 4972??4983.[12]XU B,GOTTSCHALK W,CHOW A,et

al.The rol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s in the mature hippocampus: modulation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through a presynaptic mechanism involving TrkB[J].J Neurosci,2000,20(18): 6888??6897.[13]KORTE M,KANG H,BONHOEFFER T,et al.A role for BDNF in the late??phase of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J].Neuropharmacology,1998,37(4??5):

553??559.[14]PATTERSON S L,PITTENGER C,MOROZOV A,et al.Some forms of cAMP??mediated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elease of BDNF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phospho??MAP

kinase[J].Neuron,2001,32(1): 123??140.[15]MURPHY G G,GLANZMAN D

L.Mediation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in Aplysia californica by long??term potentiation of sensorimotor

synapses[J].Science,1997,278(5337): 467??471.[16]TSIEN J Z,CHEN D

F,GERBER D,et al.Subregion?? and cell type??restricted gene knockout

in mouse brain[J].Cell,1996,87(7): 1317??1326.[17]LEVINE E S,CROZIER R A,BLACK I B,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odulates hippocamp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increasing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activity[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7): 10235??10239.[18]LIN S Y,WU K,LEVINE E S,et al.BDNF acutely increases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NMDA receptor subunit 2B in cortical and hippocampal postsynaptic

densities[J].Brain Res Mol Brain Res,1998,55(1): 20??27.[19]WU K,LEN G W,MCAULIFFE G,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cutely enhances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AMPA receptor subunit GluR1 via NMDA receptor??dependent mechanisms[J].Brain Res Mol Brain

Res,2004,130(1??2): 178??186.[20]ALONSO M,VIANNA M R,DEPINO A M,et al.BDNF??triggered events in the rat hippocampus are required for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memory

formation[J].Hippocampus,2002,12(4): 551??560.[21]GOONEY M,SHAW

K,KELLY A,et al.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spatial learning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TrkB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 in the dentate gyrus:evidence for a

role f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J].Behav

Neurosci,2002,116(3): 455??463.[22] ROSENBLUM K,FUTTER M,VOSS K,et al.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s I/II in late??phase long??term potentiation[J].J Neurosci,2002,22(13):

5432??5441.[23]YING S W,FUTTER M,ROSENBLUM K,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intact adult hippocampus: requirment for ERK activation coupled to CREB and upregulation of Arc synthsis[J].J Neurosci,2002,22(5):

1532??1540.[24]PANG P T,LU B.Regulation of late??phase LTP and long??term memory in normal and aging hippocampus: role of secreted proteins tPA and BDNF[J].Aging Research Reviews,2004,3(4):

407??430.[25]MINICHIELLO L,CALELLA A M,MEDINA D L,et al.Mechanism of TrkB??mediated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J].Neuron,2002,36(1): 121??137.[26]MIZUNO M,YAMADA

K,TAKEI N,et al.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 molecule mediating BDNF??dependent spatial memory formation[J].Mol Psychiatry,2003,8(2): 217??224.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麻醉药:是一类局部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药物。 局麻应用方法:①表面麻醉(涂敷或喷射)②浸润麻醉(皮下给药或手术区浅表)③传导麻醉(神经干或神经丛附近用药④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蛛网膜下腔给药)⑤硬脊膜外麻醉(硬脊膜腔给药) 常用局麻药物 2、全身麻醉:是一类可以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应用方法:①吸入麻醉药:常用乙醚、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 3、镇静催眠药 地西泮:①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快速起效但作用时间短。 用途:①镇静、抗焦虑②失眠③中枢性肌肉松作用④抗惊厥抗癫痫 巴比妥类:(常用苯巴比妥) ①随剂量增大,中枢作用效果逐渐增强。②诱导肝药酶活性增强 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 不良反应:头晕、困倦、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 4、抗癫痫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用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 苯妥英钠:(大仑丁)①抗癫痫②治疗外周神经病③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①局部刺激(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等)②齿龈增生③神经系统的反应

④抑制叶酸吸收⑤过敏反应 卡马西平:(兼有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作用,可以对抗尿崩症)常见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嗜睡、共济失调和手指震颤等。 5抗惊厥药 惊厥是一种神经过度兴奋类疾病。 常用硫酸镁。 6、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分裂症药:(常用氯丙嗪) ①疗各型精神分裂症②对抗呕吐③人工冬眠与低温麻醉 抗抑郁症药 常用丙咪嗪,常口服给药。 狂躁狂症药 常用碳酸锂,口服给药。 7、镇痛药 吗啡:(久用成瘾) ①镇痛、镇静②抑制呼吸③镇咳 常用于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哌替啶:(口服给药) 主要用于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 8、解热镇痛抗炎药 乙酰水杨酸:(口服给药) 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防治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 布洛芬:(口服给药)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是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如何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重建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瓦勒氏变性,雪旺细胞随即分裂、增殖,在原来的神经膜管内形成Burgner带,引导轴突以出芽方式再生并长入远侧残端,同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的再生[1]。脑源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1982年Barde由猪脑提取液中获得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基本功能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分化、增殖和存活。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DNF的理化性质 BDNF是一种碱性蛋白,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l2.3KD,等电点为10,在生理状态下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氨基酸序列55%~60%与NGF、NT-3具有同源性,1989年,Leibroch等[3]实验证明BDNF与NGF、NT-3为同一个基因家族,被统称为神经营养素家族BDNF有两种不同的前体形式,分别是长链和短链前体,目前已知短链前体由248个氨基酸组成。人BDNF基因全长共744 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BDNF所诱导的突触增强作用由cAMP介导的门控系统来调控。 2 BDNF的分布及来源 BDNF广泛分布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中,大脑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为BDNF 的主要分布区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背索与上丘含量亦较高。部分初级感觉神经元也可合成BDNF,并在周围靶组织和脊髓背角释放,其靶组织位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Wetmore等[4]在实验中发现,海马有能与BDNF特异结合的编码crKB基因高度表达,海马锥体细胞中有BDNF的存在;BDNF mRNA在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皮质表现为阳性分布。目前公认的BDNF来源有神经元、雪旺细胞、血小板等。雪旺细胞是应激状态下周围神经组织BDNF增多的主要来源,损伤后神经断端远侧部有较多的BDNF。人类血小板中也含有BDNF,对于神经损伤部位的周围感觉神经元再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来源。BDNFmRNA组成性表达于肺呼吸上皮组织,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时BDNF含量增加,并且T淋巴细胞可能是BDNF的细胞来源之一。

传出神经系统用药练习题新选

传出神经系统用药练习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B.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C.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D.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 E.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2.毛果芸香碱是 A.作用于α受体的药物 B.β受体激动剂C.作用于M受体的药物D.M受体激动剂E.M受体拮抗剂 3.毛果芸香碱临床主要用途为 A、治疗青光眼B、治疗重症肌无力C、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D、中药麻醉催醒E、检查眼底 4、新斯的明属于何类药物 A.M受体激动药B.N2受体激动药 C.N1受体激动药D.胆碱酯酶抑制剂E.胆碱酯酶复活剂 5.重症肌无力病人应选用 A.毒扁豆碱B.氯解磷定C.阿托品D.新斯的明E.毛果芸香碱 6. 新斯的明兴奋骨骼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胆碱酯酶 B.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受体C.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 D.A+B E.A+B+C 7.支气管哮喘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应禁用A.阿托品B.东莨菪碱C.新斯的明D.后马托品E.山莨菪碱 8.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是 A.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 B.M胆碱受体敏感性增强 C.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 D.直接兴奋M受体E.抑制ACh摄取 9.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产生胆碱能危象时表示 A、药量不够,应增加药量B、药量过大,应减量或停药 C、应该用升压药对抗 D、应该用琥珀胆碱对抗 E、应该用中枢兴奋药对抗 10、严重有机磷中毒时,体内Ach大量堆积可出现的症状 A、M样症状B、N样症状 C、N样症状+M样症状 D、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M样+N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1、有机磷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血压骤降、休克 B、心脏抑制、心力衰竭 C、中枢抑制、呼吸循环衰竭、昏迷 D、肝功能不全E、肾功衰竭 12、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最佳治疗方案是A、单用阿托品B、阿托品+新斯的明 C、阿托品+氯解磷定 D、阿托品+去甲基肾上腺素 E、单用碘解磷定 13.使磷酰化胆碱酯酶复活的药物是A.阿托品B.氯解磷定C.毛果芸香碱D.新斯的明E.毒扁豆碱 14、碘解磷定对哪种有机磷中毒无效 A、马拉硫磷B、敌敌畏C、敌百虫D、乐果E、对硫磷 15、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何溶液洗胃A、高锰酸钾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醋酸溶液D、生理盐水E、饮用水16、应尽早使用氯磷定解救有机磷中毒的原因是避免 A、氯磷定难以进入组织起效 B、氯磷定不易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C、有机磷酸酯与胆碱酯酶形成共价键结合D、磷酰化胆碱酯酶出现老化 E、胆碱酯酶合成受到抑制 17、误食毒蘑菇中毒,可选用何药解救A.毛果芸香碱B.阿托品C.碘解磷定D.去甲肾上腺素E.新斯的明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研究进展

综 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研究进展 李萍萍1,2,赵 妍1,2,朱 峰1,2,黄 炯1,2,樊栓良1,2,阎春霞1,2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陕西西安710061; 2.卫生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 BDNF)是成熟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 F)的前体形式。最新研 究表明,pro BDN F不仅作为mBDN F的前体形式存在,还可由神经细胞分泌到胞外,发挥与mBDNF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综述了pro BDNF蛋白的分子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受体、生理效应、分泌与调节以及pro BDNF与长时程抑 制、突触可塑性、记忆形成及毒品成瘾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 BDNF);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毒品成瘾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728(2011)03-0207-04 Current advances in pro BDNF(LI P i n gping1,2,ZHAO Y an1,2,Z HU Feng1,2,HUANG Ji o ng1,2,F AN Shuanliang1,2,YAN Chunx ia1,2/1.F acult y of F orensic M ed icine,X i an J iaotong University M e d ical Co llege, X i an710061,Ch i n a;2.The K ey Laboratory for Forensic M edicine Co s upported by M inistry of H ealth, M inistry of Pub lic Securit y and P eop le s Supre m e C ourt in X i an J iao tong Universit y,X i an710061,China) Abstract Pr o BDNF is the precursor of m ature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r(mBDNF).M any recent stud ies have sho wn that pro BDNF ex ists no t on ly as a precursor o fmBDNF,but also i s secreted d irectly i n to the extracellular m atri x by neurons and p lays add iti o na l biological ro l e s d ifferent fro m mBDNF.H ere,w e rev i e w ed the current advances i n st u dies on pr o BDNF m o lecu lar struct u re,d istri b uti o n i n t h e central nervous syste m,receptors,secretion and regu lation.Specia l attention w as focus on pro BDNF i n assoc iati o n w ith long ter m depression,synaptic plastic ity,m e m ory for m ation and dr ug add iction. Key w ords f o rensic pat h ology;brai n 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r precursor(pro BDNF);neuron synaptic plasti c ity;dr ug add iction.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brain 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 r precursor,pro B DNF)是成熟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 ature for m of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 r,mBDNF)的前体形式[1]。以往的研究认为,BDNF基因转录后先翻译成pro BDNF,在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内经过钙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f u rin和proconvertase裂解,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羧基端,形成mBDNF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后,与胞膜上的两大类受体TrkB和p75NTR结合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介导细胞凋亡,pro BDNF是该过程中的中间体,没有生物学功能[2 4]。而最近的研究发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2356);陕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SLZ2008010) 作者简介 李萍萍,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毒品成瘾机制。E m a i:l li p i ng.715@stu.x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390703.html, 通信作者 阎春霞,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毒品相关死亡及毒品成瘾机制研究。E m ai:l yanchx@m ai.l x jt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390703.html, 现,pr o BDNF不仅作为mBDNF的前体形式存在,其本身也可由神经细胞突触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与mBDNF相同或不同的功能,但两者作用方式不尽相同[1,5]。本文对pr o BDNF蛋白分子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受体、生理效应、分泌与调节以及pro BDNF与长时程抑制、突触可塑性、记忆形成及毒品成瘾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医学及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1 pro BDNF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其受体 pro BDNF N端为糖基化和硫酸化,由于糖基化和硫酸化类型和数量不同,其分子量在28~36kDa之间[4,6]。生理状态下,pro BDNF以二聚体形式分泌,肽链长度为249个氨基酸,其序列内第57和58位点为酶切部位[2 3]。在分泌过程中,前体蛋白转化酶如furi n、PC1/3、PC5/6 B、PACE4及血纤维蛋白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 P 3和MMP 7可作用于此酶切位点,将 207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持续应用中到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引起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精细操作受影响 B. 持续应用效果会减弱 C. 长期应用突停可诱发癫痫病人惊厥 D. 长期应用会使体重增加 E. 加重乙醇的中枢抑制反应 2.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 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 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 苯巴比妥的量效曲线比地西泮要陡 E. 大剂量的巴比妥类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卓类要深 3.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氯硝西泮 D. 口服硫酸镁 E. 注射硫酸镁 4.下列不属于吗啡的临床用途的是0 A. 急性锐痛 B. 心源性哮喘 C. 急消耗性腹泻 D. 麻醉前给药 E. 慢消耗性腹泻 5.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造成的 B. 表现为头痛, 恶心, 呕吐, 耳鸣,视力减退 C. 对阿司匹林敏感者容易出现 D. 一旦出现可用碳酸氢钠解救 E. 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 6.下列药效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二氢埃托啡、芬太尼、吗啡、度冷丁 B. 二氢埃托啡、吗啡、芬太尼、度冷丁 C. 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度冷丁、吗啡 D. 芬太尼、吗啡、度冷丁、二氢埃托啡 E. 度冷丁、吗啡、二氢埃托啡、芬太尼 7.吗啡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为 A.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B.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C.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D.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 E. 激动κ受体

8.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 A. VA B. VB1 C. VB2 D. VE E. VK 9.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A. 阻断脑内胆碱受体 B.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爸爸受体 C. 激动脑内胆碱受体 D. 激动脑内阿片受体 E. 激动网状结构的α受体 10.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解热作用 B. 具有抗炎作用 C. 抗血小板聚集 D. 胃肠道反应严重 E.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1.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所致的药物依赖脱毒治疗时重要的替代药是 A. 哌替啶 B. 二氢埃托啡 C. 美沙酮 D. 安那度 E. 强痛定 12.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 A. 地西泮 B. 扑米酮 C. 氯丙嗪 D. 丙咪嗪 E. 尼可刹米 1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 A. 抑制外周PG合成 B. 抑制中枢PG合成 C. 抑制中枢IL-1合成 D. 抑制外周IL-1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4.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因为 A. 药物阻断阿片受体 B. 药物阻断M受体 C. 药物激动阿片受体 D. 药物阻断多巴受体 E. 药物激动多巴受体 15.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 A. 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修复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修复再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3卷综述 作者:姜晓丹综述宋文光徐如祥李铁林审校 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营养因子在保护神经元存活并促进其突起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基因表达的时相变异,对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作用选择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大脑中,是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基底节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皮层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在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1 理化性质 1.1 分子量及分子结构BDNF是Barde等1982年从猪脑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碱性蛋白,分子量为1 2.3KD,等电点为10,因其来源于脑组织,并可维持鸡胚感觉神经元的体外存活、促使其神经元出芽而被命名[1]。由1.5千克的猪脑中可提取该因子1 mg,其生物活力为0.4 ng/ml.unit。BDNF有两种不同的前体形式,分别是长链和短链前体,目前已知短链前体由249个氨基酸组成[2]。1989年,Leibroch 等人用鼠cDNA探针和Northern Blot方法分析发现,脑内存在着BDNF的mRNA,证实了中枢神经可以合成BDNF;同时发现BDNF与已知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构上有着极其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及相互关联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二者的肽链均由大约120个氨基酸组成 (约有55%~60%的氨基酸同源序列),其中的6个恒定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维持BDNF、NGF生物活性所必需的三对二硫键。由此提出,BDNF与NGF同为一个基因家族,并与后来以PCR技术鉴定克隆出的NT-3、NT-4和NT-5一起被统称为“神经营养素家族”[3,4]。以T-载体克隆法对人BDNF全长基因PCR产物克隆及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人BDNF基因全长共744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5]。BDNF所诱导的突触增强作用由cAMP介导的门控系统来调节[6]。 1.2 分布及来源 BDNF主要由脑组织合成,主要分布于CNS中。用BDNF mRNA分析技术表明,BDNF在脑中主要分布在海马和皮质,也存在于纹状体中。Wetmore等人[7]在实验中发现,海马有能与BDNF特异结合的编码trKB基因高度表达,海马锥体细胞核中有BDNF的存在;BDNF mRNA 在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皮质表现为阳性分布;在杏仁核、扣带

六大营养物质及功能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平常我们吃的主食如馒头、米饭、面包等都含有糖类物质。白糖、红糖属于糖类物质,水果中也含有很多的糖类。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成年人体内的蛋白质含量约占16.3%,其总量仅次于水。蛋白质还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也可以提供人体能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油脂:人体所需的总能量的1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是营养物质中产热量最高的一种,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水果、蔬菜和谷物中都含有重要的无机盐。矿泉水中无机盐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我们平时的饮用水中也溶有无机盐。人类的一些疾病与各种无机盐的不足有关。例如,有一种贫血就是因为病人体内铁的含量不足而引起的。骨折病人需要多吃含钙的食物,这是因为骨骼的生长需要钙。有些儿童发育迟缓,智力发展也比同龄孩子慢,这是因为他们对锌的摄人不足。长期缺碘会引发甲状腺肿大等病症,在食盐中加入碘能预防这类疾病。 维生素: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生命活动离不开维生素。大部分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必须从食物中摄入,人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又是体内最好的润滑剂和溶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如果缺少营养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营养缺乏了,就称为营养不良,轻的有消瘦、乏力等症状,重的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或带来其他不良后果。所谓“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或“加强营养”,一般说来,并不是指全部6种营养素都缺乏或过剩,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缺乏或过剩。因此,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营养素的摄入,都要根据科学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盲目地乱加乱减不仅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加重已有的症状。

作用在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案例

作用在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案例1 患者,女,53岁。2个月前右眼疼痛,视物模糊,偶伴右侧头痛、眼眶痛。2天前突感右眼球胀痛,头痛加剧,视力极度下降。眼科常规检查:眼内压增高,右眼视力0.6,扩瞳检查未见视神经损伤。双侧瞳孔2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诊断为青光眼,用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眼痛、头痛症状缓解。案例2 患者,男,21岁。因双眼睑下垂。复视6个月,易疲乏,四肢无力2周入院。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手紧握时会渐渐无力,下蹲多次后起立困难。肌疲劳试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60m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后各项症状基本改善。 案例3 患者,女,24岁。因与丈夫争吵,服下敌敌畏300ml,10分钟后出现呕吐症状,被送进医院。入院时,患者脸色发灰,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间停呼吸,全身颤抖,并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症状。抢救:立即放置通气导管,然后插胃管洗胃,导尿,解磷定2g静脉滴注、阿托品10mg静脉滴注。开始患者无反应,阿托品静脉推注量从20mg、40mg到80mg,5分钟之内,随着剂量的加大,患者心率加快,瞳孔由1mm渐渐增大至4mm,皮肤由潮湿变为干爽。患者阿托品化后,医生一边用药,一边严密观察病

情,至次日清晨6时,患者开始苏醒。 案例4 患者,男,65岁,农民。因急性胃肠炎腹痛急诊入院,予阿托品0.3mg,每日3次口服,服用3天后开始出现右眼球胀痛,伴右侧头痛、视物不清,且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查体:眼压56.31mmHg。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停服阿托品,给予静脉注射甘露醇、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等治疗。5日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 案例5 患者,男,45岁。确诊为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入院治疗,入院当日晚上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昏厥,唇指发绀,大汗淋漓,查体可见心率140次/分、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音低钝,血压60/50mmHg,心电图ST-T异常。治疗诊断: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并发心源性休克。立即吸氧、补充血容量,多巴胺20ug/(kg·min)、间羟胺20mg、多巴酚丁胺15ug/(kg·min)联合静脉输注,根据血压与临床症状调整滴速,经及时救治,病人度过危险期。 【分析与导读】 心源性休克时以原发性心肌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泵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治疗中除了采取常规的抗休克措施外,还应侧重恢复新功能,改善外周循环。多巴胺为心源性休克首选的血管活性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输血量增加,同时具有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和肝肾血管的作用,从而保证了重要器官的供血。间羟胺药效学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较之弱而持久,不良反应较少,心源性休克时可协同多巴胺的升压作用。多巴酚丁胺为β1受体激动剂,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比加快心率作用显著,心肌耗氧量相对减少,有利于冠脉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因不良反应多见,目前临床已很少用于心源性休克,只是在血压极低或其他升压药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案例6 患儿,男,9岁。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无痰。入院查体:体温38.8℃,咽部充血,呼吸音粗;胸片可见右肺片状高密度影;化验检查:支原体抗体(+),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患儿于入院第6日上午9时静脉输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

甲钴胺: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脑意外事件的后遗症、脑外伤、血管硬化引起的神经障碍;失眠、多梦、烦躁、易怒;酒精性神经炎;自律神经障碍 血栓通: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血塞通: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冠心宁: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奥扎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血管痉挛及其并发脑缺血症状的改善。 银杏达莫:本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依达拉奉: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奥美拉唑粉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 脑蛋白水解物:用于改善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头昏及烦躁等症状,可促进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脑炎后遗症、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外伤的康复。 倍他司丁注射液:主要用于梅尼埃综合征、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高血压所致 直立性眩晕、耳鸣等亦有效。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麻醉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及酒精急性中毒,首选用于已知或疑为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等,也可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鉴别 诊断。 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适用于脑卒中、脑外伤。周围血管病及腿部溃疡。可用于皮移植、烧 伤、烫伤、糜烂、创伤、褥疮的伤口愈合,放射所引起的皮肤、黏膜 损伤。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试剂盒使用方法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0.3μg/L -10μg/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用纯化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再与HRP标记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练习题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A1 1、下列抗癫痫药,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 A、丙戊酸钠 B、地西泮 C、乙琥胺 D、托吡酯 E、苯妥英钠 2、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氯丙嗪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地西泮 E、丙戊酸钠 3、WHO推荐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治疗癫痫使用的药物是 A、拉莫三嗪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地西泮 E、丙戊酸钠 4、癫痫各种类型都可以使用的一线药物是 A、拉莫三嗪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卡马西平 E、丙戊酸钠 5、下列抗癫痫药物不属于部分性发作首选药的是 A、拉莫三嗪 B、加巴喷丁 C、托吡酯 D、卡马西平 E、丙戊酸钠 6、下列抗癫痫药物暂时没有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是 A、加巴喷丁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卡马西平 E、丙戊酸钠 7、为预防任何抗癫痫药相关的新生儿出血的风险,可服用的药物是 A、肝素

B、叶酸 C、维生素K D、阿司匹林 E、维生素C 8、对于癫痫病的治疗,建议最多不要超过几种抗癫痫药联合使用 A、2 B、3 C、4 D、5 E、6 9、下列抗癫痫药物中,不能用于各种类型的全面性发作的单药治疗的是 A、丙戊酸钠 B、托吡酯 C、氯硝西泮 D、拉莫三嗪 E、左乙拉西坦 10、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是 A、丙戊酸钠 B、托吡酯 C、氯硝西泮 D、拉莫三嗪 E、苯巴比妥 11、关于癫痫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根据发作类型选药 B、尽量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C、单药治疗无效时考虑多药治疗 D、应该避免同一作用机制、相同副作用的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 E、应该避免有相同的不良反应、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肝酶诱导的药物合用 12、下列治疗癫痫的药物联用合理的是 A、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B、丙戊酸钠+托吡酯 C、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D、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E、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13、对于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宜应用的是 A、复方左旋多巴 B、苯海索 C、金刚烷胺 D、溴隐亭 E、司来吉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研究进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研究进展 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失常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 人类身心健康。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 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 行综述。 【关键词】癫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010-02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epilepsy research progress Li Yangchao, Li Yun. Dal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unnan province,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Epilepsy is a group of due to recurrent abnormal discharge of neurons temporary chronic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is in the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fter the second most common type of stroke disease,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o far, the pathogenesis of epilepsy is unclear.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found that BDNF and its receptor TrkB has a special role in epilepsy.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BDNF in epileps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Epilepsy;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he research progress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 身心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 前对于癫痫发病机制较一致的观点是:癫痫发病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与抑 制性不平衡所致。近年的研究表明,这种兴奋与抑制间的不平衡主要与离子通道、突触传递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大量研究发现癫痫发作可导致脑内神经元 的选择性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引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突 触重建等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变化;而这些可塑性变化又使得癫痫呈现反复 发作的特点,是癫痫频繁发作和难治的主要原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许多区域表达,通过与其特异性高亲和 力受体TrkB结合,发挥较强的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研究发现它具有调控轴突分叉、树突生长以及树突棘密度的 功能[1]。BDNF可促进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并参与突触重塑和神经递质传递的功能。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1.BDNF/TrkB参与癫痫发生的机制 1.1 BDNF/TrkB信号通路促进兴奋性突触传递 癫痫的主要特征就是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自发的反复异常放电。BDNF的 分布和表达的变化,可以扰乱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平衡,导致癫痫的发生。 BDNF参与了突触可塑性的调节[2]。研究发现BDNF基因缺失的小鼠海马LTP 受损,而过度表达BDNF则可以修复这种损伤[3]。稳定的LTP的形成需要新基因 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这说明内源性的BDNF/Trk信号通路可以调节基因的转 录从而影响突触可塑性。 神经元可以通过改变谷氨酸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和NMDA受体而影响突触的兴

神经生理试题

1.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A.兴奋和抑制B.感受和处理信息 C.记忆与思维D.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E.正反馈与负反馈 2.B类神经纤维包括 A.有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B.皮肤的触压觉传入纤维C.自主神经节后纤维D.有髓鞘的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 E. 有髓鞘的躯体传出纤维 3.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 A.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B.与直径成正比 C.与髓鞘的厚度无关D.不受温度的影响 E.与刺激强度有关 4.同一骨骼肌细胞在接受其运动神经元的冲动刺激后产生的2次终板电位中,第2个终板电位的振幅发生了变化,幅度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 A.切断了运动神经元B.在浸泡液中加了肾上腺素C.在浸泡液中加了去甲肾上腺素D.在浸泡液中加了箭毒 E.在浸泡液中加了钠离子 5.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 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6.下列对电突触的叙述哪项是惜误的 A.突触间隙大约为2nm B.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突触前动作电位是突触传递的直接因素 D.突触延搁短 E.通常为单向传递 7.一次神经冲动,自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 A.终板膜的通道对Na+和K+均通透 B.递质与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 C.可被阿托品阻断 D.必须经总和后方才能引起肌肉收缩 E.既可引起肌细胞兴奋,又可使其抑制 8.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间兴奋性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不衰减C.时间延搁D.电化学反应E.易疲劳9.关于细胞司兴奋性化学传递特点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B.不需Ca2+参与 C.兴奋呈单向传递D.有时间延搁 E.易受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0.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休结合D.突触后膜对Na+、K+ 、Ca2+,特别是对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电位除极化达阈值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l1.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除极化 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 1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A.Na+、K+、Cl-、尤其是对K+ B.Ca2+、K+、Cl-,尤其是对Ca2+ C.Na+、K+,尤其是对Na+ D.K+,Cl-,尤其是对C1- E.K+、Ca2+、Na+,尤其是对Ca2+ 1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A.Na+、K+、Cl-、尤其是对K+ B.Ca2+、K+、Cl-,尤其是对Ca2+ C.Na+、K+,尤其是对Na+ D.K+,Cl-,尤其是对C1- E.K+、Ca2+、Na+,尤其是对Ca2+ 14.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轴突末梢除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姓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突触后膜对Cl-或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说明书

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重组人神经营养因子3 如需分装,可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培养基或PBS稀释,稀释后浓度保持在100ug/mL以上。 稀释后置于-20℃保存期6个月,-80℃保存期12个月。 参考文献 1、Kalcheim C, Carmeli C, Rosenthal A (1992). "Neurotrophin 3 is a mitogen for cultured neural crest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 (5): 1661–5. doi:10.1073/pnas.89.5.1661. PMC 48512. PMID 1542658.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2、Oz?elik T, Rosenthal A, Francke U (1991). "Ch romosomal mapping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urotrophin-3 genes in man and mouse.". Genomics 10 (3): 569–75. doi:10.1016/0888- 7543(91)90437-J. PMID 1889807.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authors list (link) 3、Hallb??k F, Ibá?ez CF, Persson H (1991).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the nerve growth factor family reveal a novel member abundantly expressed in Xenopus ovary.". Neuron 6 (5): 845–58. doi:10.1016/0896-6273(91)90180-8. PMID 202543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症中作用研究进展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7, 6(2), 31-35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390703.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814390703.html,/10.12677/pi.2017.62006 文章引用: 冯晓文, 何玲.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症中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资讯, 2017, 6(2): 31-35. Research Progres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Alzheimer’s Disease Xiaowen Feng, Ling He *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pr. 23rd , 2017; accepted: May 13th , 2017; published: May 16th , 2017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A β plaques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which are accompanied by widespread neuronal and synaptic loss, causing progressive loss of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NTs in adult brain and is a key molecu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synaptogenesis, which is the cellular biological basis of memory acqui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BDNF may play a potenti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review provides the rol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Alzheimer’s disease in major. Keywords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athogenesis, Therapeutic Strategy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症中 作用研究进展 冯晓文,何 玲*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7年4月23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16日 摘 要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特征包括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AD 广泛的*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