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

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
大学动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2.★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原口动物相对的

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3.★侧生动物:在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有一些重大而独特的特征,如水沟系、

骨针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层逆转等,因此,海绵动物被视为动物进化上的一个侧枝,被定义为“侧生动物”。

4.★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它是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从前到后的一

个空腔,内容发达的生殖器官。因为它只有中胚层来源的体壁,没有中胚层来源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

5.

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

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

7.★胚胎(层)逆转:在形成原肠胚时,具有鞭毛的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

层,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方式相反,称为逆转

8.变态:六足动物的胚后发育要经历体驱的增长以及形态、习性的变化。

9.★渐变态:是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即幼虫期与成虫的特征差别不大,只是

性器官未成熟,翅未长成等,其幼虫称为若虫。如蝗虫的变态。

10.半变态:是不完全变态的一种类型。即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形态差别较大,而且

生活习性也不同,其幼虫称稚虫。如蜻蜓的变态。

11.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不仅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不同,且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

的蛹期,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具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如蝴蝶类等。

12.★不完全变态:幼体和成体形态相似,食性和生活环境也相同,只是生殖器官

和翅待进一步发育。

13.★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

14.★双重呼吸: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在吸气和

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

15.★适应性辐射:在进化生物学中指的是从原始的一般种类演变至多种多样、各

自适应于独特生活方式的专门物种(不包括亚物种,就是说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交配的物种)的过程。

1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做纵切,有多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互相对称或互为镜

像的两半部分。

17.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18.

19.★不完全双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体

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这种循环称大循环。肺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肺动脉到肺,经气体交换后,再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这种循环又称小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

20.★同律分节:除了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21.★异律分节:一些相邻且结构和机能相似的体节常组合或愈合在一起,形成体

部,各体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出现差异。

22.★同型齿:绝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口中的牙齿,彼此间在形态和功能上一般无

明显的差异的齿称为同型齿。

23.★异型齿:哺乳类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出现了分化,且有咀嚼功能。分化为门齿、

犬齿、臼齿、前臼齿。

24.原肾管:是细胞内管。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如涡虫)所具有的原始排泄器官

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成对出现。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由焰细胞、排泄孔和排泄管组成。

25.皮肌囊: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

称为皮肌囊。

26.外骨骼

27.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是陆生节肢动物特有的一种呼吸器

官。

28.马氏管: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一种特殊

排泄器官.

29.无节幼体:某些甲壳动物从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

30.多态现象:在群体内有多种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个体成员,这种现象叫做多

态现象。

31.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

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2.消化循环腔:又称肠腔,是胚胎中发育中的原肠。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

是胚胎发育时的原口,既是摄食的口,又是消化后剩余渣滓排泄出的地方,故兼有口和肛门两种机能。腔肠动物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3.开放式骨盆: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

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34.闭锁式骨盆:爬行动物髂骨与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

合成的骨盆。构成后肢的坚强支架,使支持及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35.★洄游:鱼类在具生命活动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的路线进行集群的迁徙活

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需求。这种活动称为洄游。

36.★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尔场所向产卵地进行的迁徙。

37.★索尔洄游: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

38.★越冬洄游:为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

39.再生: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的现象。

40.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

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绪论

一.命名

1.双名法:=属名(n.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adj.字母均小写)+定名人姓氏

2.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姓氏

二.分界系统

2.分界意义:

①揭示了进化的方向: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

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1.世界系统②显示了生命历史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一.胚胎发育都要经历的三个时期包括胚前期、胚胎期、胚后期。

二.各时期状态

1.胚前期:生殖细胞形成即精子和卵子的形成。

2.胚胎期:受精和胚胎发育(卵裂、囊胚形成、原肠胚形成、中胚层形成、体腔形成)

3.胚后期: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蝴蝶和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和半变态)

三.原肠胚的形成方法有:内陷、内移、内卷(转)、外包、分层。

四.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有哪几个主要阶段是相同的:

1受精卵 2卵裂 3胚囊 4原肠胚 5中胚层的形成(a端细胞法、b肠腔法)6器官形成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细胞质→小核:通常泡状核,与生殖有关。

刺细胞:防御生殖: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第三章海绵动物门

一.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主特)

答:1.固着生活,体型对称。

2.结构上具领细胞及水沟系,体壁分皮层和胃层,中胶层具骨针,无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就有细胞间的简单分工。

3.无消化腔,行细胞内消化,中央腔无消化作用。

4.无神经系统的分化,对外界刺激无明显的反应。

5.主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形成芽球)。

6.再生能力强。

(注:其经济价值仅仅是其骨骼或海绵丝)

二为什么海绵动物又称为侧生动物?

答.在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有一些重大而独特的特征,如水沟系、骨针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层逆转等,因此,海绵动物被视为动物进化上的一个侧枝,被定义为“侧生动物”。

三.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有哪些?

答:具领细胞(形成食物泡)和独特的水沟系(完成摄食、呼吸、排泄和有性生殖及其他生理功能。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两胚层)精巢:圆锥形上段

一.水螅(管状或圆筒状) 触手辐射对称----卵巢:卵圆形下段

1.内部结构:1)消化循环腔

2)体壁:①外胚层:外皮肌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6种细胞)

②中胶层:外、内胚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

③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5种细胞)

3)网状神经系统

2.幼虫:浮浪幼虫(具有内、外胚层,体表长有纤毛。内胚层充满原生质,然后发育成原肠腔,再继续发育为消化循环腔。外胚层已有神经、感觉、刺细胞等的

五.珊瑚纲与水螅纲的螅型体不同之处在于:

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膈膜丝。水螅纲的水螅体结构简单,无上述结构。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的螅型体来源于外胚层。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

一.中胚层产生的意义?

答:一方面,中胚层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有利于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分化,使扁形动物的身体结构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中胚层的形成有利于新陈代谢的加强。

二.为什么扁形动物是最低等的三胚层动物?

答:1.进化地位: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得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能分化,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具有三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

2.具有皮肤肌肉囊:由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

3.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4.原肾管排泄:由焰细胞、排泄孔和排泄管组成。

5.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大多数行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同体,生殖器官构造比较复杂,少数无性生殖。*具有外生殖器,出现了交配、体内受精—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自由生活者再生能力强。

三.日本血吸虫

1.危害: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

2.控制与预防:①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②消灭钉螺;③做好粪便、水源管理;④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3.生活史:终寄主为人和牲畜,中间寄主是钉螺。

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卵发育成内含毛蚴的胚胎卵后,卵内毛蚴分泌酶,溶解周围组织,穿过肠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卵入水后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寄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母胞蚴和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释放出尾蚴。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分泌物钻入体内,脱尾部变成童虫,侵入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肠系膜后继续发育成成虫。

四.猪带绦虫

1.生活史:猪吞食人粪时,虫卵或节片进入猪的消化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出六钩蚴,六钩蚴钻进肠壁,进入血管,借助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以肌肉中最多,经60-70天,六钩蚴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的囊泡,具有囊尾蚴的肉俗称“米猪肉”或“豆肉”。人吃米猪肉时,如果囊尾蚴未被全部杀死,则在到达十二指肠时,囊尾蚴的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2-3个月后,发育成熟。

第六章原腔动物

一.假体腔的形成过程?

答:它是位于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一个空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腔内充满液体或是有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是为体腔液。它不是新生结构,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的,但却是原腔动物的标志性特征。

二.假体腔产生对动物的影响?

答:1.使动物的的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加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能

力得到明显加强。

3.体腔液体的存在,同时使得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

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三.人蛔虫

1.生活史: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感染虫态:胚胎卵

蛔虫孵被人吞食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部分进入小肠,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产卵。雌蛔虫体内有大量虫卵,每条雌蛔虫约含虫卵2000万个以上,通过人的大便每天约20万个。虫卵随烘便后广泛分面在厕所、烘坑和土壤中,通过施肥、尘土飞扬及苍蝇、蟑螂、猎、鸡、狗等的携带使蛔虫散布在蔬菜、食物、水及生活环境中。蛔言在壤内可以生存1-2年,甚至更长。

3.危害: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造

成阻碍。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的霉素作用:A.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失眠、磨牙、抽筋、头痛、神经痛等。B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引起肠痉挛、肠套叠,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等。

*机械阻塞: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腹绞痛。

*机械损伤:幼虫在人体内移动,可造成一系列机械损伤引起炎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咳嗽、发热。严重时可引起爆发性哮喘、肺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4.控制和治疗:注意卫生------ 药物治疗---

5.体内移动过程(略)

第八章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一.马氏管的位置及功能?(意大利马尔比基1669年家蚕体内首发)

答: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绿色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将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二.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

答:1.身体异律分节: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支持和运动功能腹部-----负责代谢和生殖

2.有发达坚实的外骨骼:上表皮、外表皮(最硬)、内表皮(柔软富弹性)。

3.具强劲有力的骨骼肌,有发达的运动机能。

4.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如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三.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相比,高等在哪些方面?

答:1.身体异律分节:各体部在生理机能上的分工完全,增强了运动,提高了对

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2.有发达坚硬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外界物质的侵入;防止机械和化学损伤;保护内部器官,维持身体形态;附着肌肉,很少有钙质沉积。

3.出现了强劲有力的骨骼肌(横纹肌),加强了运动机能。

4.环节动物为闭管式循环,节肢动物为开管式循环,降低了死亡指数。

5.大多数节肢动物具有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

6.环节动物具疣足和刚毛,运动能力弱;节肢动物则具分节的附肢,且附肢与身体连接处也有活动关节,运动能力大大加强。

7.具有独特的消化系统。

8.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马氏管。

9.具有灵敏的感受器官及发达的神经系统。

四.墨囊里的墨汁:乌贼受到威胁是会喷出,逃避敌害。

了解:乌贼的墨囊是一个发达的直肠盲囊,在胚胎时期,由中肠的一部分向外突出而成。墨囊可分为腺体部(墨腺)、囊状部(墨囊)及管状部(墨囊管)三部分。墨腺能分泌黑色的墨汁,具有毒素,分泌出的墨汁从墨腺孔流出。贮藏在墨囊中,墨囊管是一根将墨汁输出到体外的管道,开口在直肠的最末端,位于肛门附近。

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

一.身体辐射对称

1.多数种类成体-----五辐

射对称 但它们的幼体-----两辐射对称

2.多数后口动物是以肠体腔法(体腔囊法)形成的。(原口动物---裂体腔法或端细胞法)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

一. 生物学三大特征:都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二.脊索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动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三.次要特征:

答:1.心脏及主要动脉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无脊椎动物则相反)。

2.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3.尾若存在,总是在肛门的后方,即肛后尾(利于水中运动)。

4.

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能随着身体发育而增长。

四.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联系

1.共同点:①都是后口动物;②具有三胚层;③具真体腔或次生体腔(节肢动物门开始); ④身体分节(环节动物开始);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开始)。

2.不同点:①为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②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③具有内骨骼。

第十二章 圆口纲

一. 七鳃鳗的生活史?

答:七鳃鳗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每年5、6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洄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选择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的环境,用口吸盘移去砾石造成浅窝。雌体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体的头背上,肛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尾部以排出精子和卵子,水中受精。尾雌鳗的产量可达1.4万--2万枚。亲鳗在生殖季节后期疲惫衰竭,最终死亡

二.幼鳗的变态发育?

答:七鳃鳗雌雄幼体,只有一个生殖腺,无生殖管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受精卵沉入水底发育为幼体,叫沙隐虫,长约10mm,无呼吸管,发育经过变态,幼体经3-7年以后才发育为成体。其幼虫的外形、呼吸、摄食方式与文昌鱼相似。

三.七鳃鳗适应寄生与半寄生的特征?

答:①头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鱼体,吸食血肉。②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③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1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血液的凝固。

第十三章鱼纲(有颌类的开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并适应水生生活)

二.鱼类循环系统的特征?

答:1.闭管式循环,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现象)。

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3.血量小,血液循环速度慢。

→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适应。

三: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答:1 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鳞片,体表具侧线; 2.终生生活于水中,用腮呼吸; 3.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成对的胸,腹鳍);

4.用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获得水的浮力;

5.靠肌肉收缩和尾部摆动获得

向前的推动力; 6.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第十四章两栖纲(由水生向陆生演化的)

一.体型及代表

答:1.蝾螈型(鱼形)----大鲵 2.蛙蟾型(蛙形)---各种蛙类

3.蚓螈型(蠕虫状)--蚓螈

二.与鱼类循环的对比

答:两栖纲:1.幼体为单循环,成体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具体循环和肺循环;

2.心室没有分隔,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中没有完全分开;

3.不完善的双循环和体动脉中含有混合血液。

4.血量多,血流速度快

鱼类:1.闭管式循环,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现象)。

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3.血量小,血液循环速度慢。

三.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答:1在陆地上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维持一定的体内温度;

6.适应于陆地的感觉器官和完善神经系统。

四.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即不完善性?

答::适应性:基本上解决了在陆地运动、呼吸空气,适应于陆生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是通过发展新的结构和功能加以改造而实现的。

①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

②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

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③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

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④皮肤轻微角质化,富含多细胞腺体,表皮能分泌毒腺,防止肉食动物的吞

食。

不完善性: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必须以皮肤/鳃呼吸加以辅助。

以辅助:未能解决在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问题以及在陆地繁殖问题。

未能彻底地摆脱“水”的束缚,只能局限在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栖息。

一.羊膜卵主特征及出现的意义?

答:特征:由羊膜、绒毛膜、尿囊膜、卵黄膜构成。

羊膜------羊膜腔内有羊水,使胚胎处于胎内水环境中发育,免于干燥和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绒毛膜—-和尿囊共同充当胚胎的呼吸器官,因二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尿囊膜—--形成尿囊充当胚胎发育时呼吸和排泄器官。

卵黄膜----内有大量营养物质,保证胚胎的发育。

功能:坚韧----避免机械或微生物伤害;不透水---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

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

意义:羊膜腔内有羊水,使胚胎处于胎内水环境中发育,能有效防止干燥和外界

损伤。羊膜动物在获得羊膜卵的特征后,毋需再回到水中繁殖,可产于陆地,在陆地上借日光孵化,使个体发育摆脱了水的束缚,是脊椎动物完全陆生的可能性,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的一重大进步事件。

二.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在结构上解决了哪些问题?

答::①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

②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地防止了

体内水份的蒸发;

③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④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

三:起源:爬行类是从古两栖类动物的坚头类演化来的。

四.牙齿着生位形:端生(低等)、侧生(蛇和蜥蜴)、槽生(鳄类)。

毒齿—管齿和沟齿。

五.鳄目的次生腭比较发达,适应在水中捕食和呼吸。

第十六章鸟纲

一.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答:1.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减小飞行阻力。

2.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尾端着生扇状正羽,飞翔中起舵的作用。

3.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减轻体重,适应于空中飞行。

4.特有的气囊与肺相连,典型的双重呼吸。气囊的功能■减轻体重,增加浮力;■增加体内压力,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5. 鸟类的胸肌发达,具龙骨突,扩大了胸肌的附着面,收缩能力强,加快鸟类飞行速度。

6. 鸟类的膀胱消失,尿随粪便排出。(雌鸟的右侧卵巢退化)这些都能减轻体重,利于飞翔。

二.鸟类进步性特征?

答: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借主动迁徙来适应环境。

3.心脏分为2心房2心室,完全双循环。

4.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5.具营巢、孵化、育雏等完善的生殖方式和行为。

三.鸟类皮肤特点:薄、松而且缺乏腺体。

皮肤衍生物:羽毛、角质鳞、角质喙、爪及尾脂腺。

第十七章哺乳纲(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一.分隔。胎生哺乳的意义?

答:胎生为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及恒温等发育条件,哺乳使幼儿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因此,从受精卵、胚胎及胎儿产出乃至幼仔自立的整个过程均有母兽的良好保护,使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从而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有较高的起点,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二.生殖系统雌性子宫类型:

答:1.双体子宫-----啮齿类 2.分隔子宫---猪

3.双角子宫---有蹄类、食肉类

4.单子宫----蝙蝠、灵长类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8683--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期末备考题库3868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论述题: (1)说明鸟类维持高代谢水平和飞翔生活的原因? 正确答案:1.体被羽毛,流线型 2.发达的胸肌 3.双重呼吸,具九对气囊,保证足够的O2和减轻体重 4.直肠短,不贮粪便,减轻体重 5.骨骼愈合严重,骨硬骨成份多,坚强而中空 6.消化能力强,食性广泛,产热多,消化迅速 7.完全的双循环,完善的心脏,循环速度快,心脏收缩能力强,提供足够O2和养料 8.发达的后肾,无膀胱,也可减轻体重 9.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视觉 (2)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出现了哪些适合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 正确答案:1.皮肤厚,角化层厚,外被鳞片、骨板、皮肤干燥,缺少腺体 2.五指型四肢发达,趾端具爪 3.骨骼坚硬,骨化程度高,硬骨成份多,脊柱分化完善,二块特殊颈椎,头部自由转动,荐椎数量增多,胸椎,腰椎分化,具胸廓 4.头骨为单枕髁,具颞窝,有利发达咬肌附着,捕捉食物 5.心室出现不完整隔膜,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多氧血和缺氧血分化更明显 6.出现后肾,结构与功能都十分完善 7.具有羊膜卵,体内受精,雄性多有交配器官,繁殖能力强,完全适合陆地繁殖 8.神经系统发达,出现新脑皮,感观发达,尤其视觉和嗅觉特别灵敏

简答题: (1)节肢动物附肢出现的意义 正确答案:有利运动,扩大生活分布范围,有利寻找食物,躲避敌人,有利生存,繁殖后 代 (2)多细胞动物与单细胞群体的区别? 正确答案:指像团藻这样的由许多单细胞个体连合一起,但彼此是独立的,而多细胞动物 是由许多细胞联合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然后才能完成一项生理功能,多细胞动物体内的任 何一个细胞都不能独立存在。 (3)昆虫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昆虫的鉴别特征是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名词解释: (1)类器官 正确答案:指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不同的部份,执行不用的功能,如纤毛、伸缩泡等,又叫细胞器。 (2)疣足 正确答案:指环节动物的沙蚕类,它们的体腔连同体壁向外突起,形成薄片状,每体节一 对游泳之用的扁平片状物。 (3)中间寄主 正确答案:中间寄主:指寄生虫的蚴虫所寄生的寄主。

动物学期末考试整理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上海海洋大学动物生理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4X10 1、应急反应:机体遇到紧急情况(如失血、剧痛等)时,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 适应性反应。(4分) 2、钠泵: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此 能量进行Na+和K+的逆向主动转运。(4分)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动物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 消耗的作用。(4分) 4、阈电位:外加刺激能使细胞膜上的Na+通透性突然增大并引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 数值称为阈电位。(4分) 5、氧饱和度:H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即为Hb的血氧饱和度。(4分) 6、GTH: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靶组织为睾丸(精巢)和卵巢; 主要功能为增加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成与分泌,促进配子生成,性腺发育成熟和排精排卵;其分泌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4分) 7、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和胆汁酸在小肠(或回肠)95%以上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 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被分泌入肠,胆盐在肝肠之间反复的利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4分) 8、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 色素;当这3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这样的信息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4分) 9、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等,是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 胞膜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们可以调节多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4分) 10、局部反应:由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与少量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迭加在一起,在受刺激 部位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只局限在局部,不能做远距离的传播;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具有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效应。(4分) 二、填空题2-4 1.静息状态下,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通透性较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K+____电化学平衡电位。 2.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敏感度较高是视杆细胞,另一种是_视锥细胞_。3.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0期由Na+内流形成,2期由Ca2+缓慢持久地内流与少量K+缓慢外流形成,3期由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进行性增加形成。 4.由突触前膜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除电化电位。5.在消化过程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主要有__胃蛋白酶__、_胰蛋白酶__和__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成体不具侧线器官的种类是哪一种?() A.鱼类B.蛙类C.极北小鲵 2、下面哪一种类无胸廓?() A.鸟类B.哺乳类C.两栖类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具有动脉球的种类为哪个?() A.硬骨鱼B.软骨鱼C.两栖类 4、下面哪个器官是棘皮动物运动器官? A.腕B.管足C.坛囊 5、淡水蚌类发育要经过哪个幼虫期?() A.担轮幼虫B.面盘幼虫C.钩介幼虫 6、乌贼用于游泳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A.腕B.鳍C.漏斗 7、美洲虎与东北虎的关系是什么?() A.品种B.物种C.亚种 8、视网膜对移动物体极敏感的种类为哪一类?() A.两栖类B.鸟类C.哺乳类 9、现存最大的鸟类的哪一种?() A.非洲鸵B.美洲鸵C.鸸鹋

10、出芽生殖是多幻动物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法,有些种类形成芽球当母体死 亡后,芽球会怎样?() A.死亡B.活着,很活跃。C.活着,静止不动并沉入水底。 11、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进行什么生殖?() A.配子生殖B.孢子生殖C.A和B 12、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是什么?() A.钉螺B.扁卷螺C.椎实螺 13、蝗虫有10对气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4对吸气,6对呼气B.4对呼气,6对吸气C.5对吸气,5对呼气 14、七鳃鳗属于哪类动物?() A.鱼类B.圆口类C.有颌类 15、从下面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盲肠的?()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 二、填空(10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哺乳类的4种发达的皮肤腺为、、、。 2、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为、、。 3、多足纲动物常见的有、、。 4、昆虫的口器包括、、、、。 5、反刍动物的胃分、、、四部分。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理学试题库-期末考试-兽医考研-专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正常原尿的下列成分中哪一种能全部被重吸收? ( ) A、水 B、Na+ C、尿素 D、葡萄糖 2. 在肾小球滤过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 D、出球小动脉血压 3. 阴部神经兴奋时( )。 A、尿道括约肌收缩 B、逼尿肌收缩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 4. 对原尿部分物质而言,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5. 大量失血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C、.囊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6.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 A、重吸收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重吸收量少 C、小管液与上皮细胞液保持等渗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7. 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下列哪一项的调节实现的?( ) A、肾小球的滤过量 C、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B、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8. 下列哪一项可直接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 ) A、血管紧素 B、抗利尿激素 C、心房钠尿肽 D、醛固酮 9.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依靠( )。 A、弓形动脉 B、小叶间动脉 C、管周毛细血管网 D、直小血管 10. 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 )。 A、NaCl B、尿素 C、肌酐 D、KCl 二、填空题 1.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__________、肾小管、集合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 肾小球滤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__________调节Na+、K+的转运。 4. 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大量饮清水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的增高、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降低,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6. 肾小球旁器由,和三部分组成。 7. 浓度升高、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8. 滤过分数是和之比,表示流经肾脏的血浆被滤出生成原尿的情况。 9. 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近端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是定比重进行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左右,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称为。 10. 初级排尿中枢在。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初级中枢的反射活动。 三、判断题 1. 在一般情况下,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维持的。…………() 2.原尿与血浆的本质区别在于原尿中不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将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减少。………………() 4.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尿量增多。…………………() 5. 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因为该段肾小管不能主动重吸收 Na+而对水通透,使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成为高渗溶液。………………………………() 6. 肾小管和集合管可分泌H+、K+和NH3。…………………………() 7. 生理状态下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大小, 而和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8.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与Na+的主动重吸收是相耦联的,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9. 抗利尿激素可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大部分在该部位进行。……………………………………………()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入胞方式从小管液中重吸收少量被滤出的小分子蛋白质。()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大题

1.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的差别。 答:原核生物启动子:Pribnow box(-10序列):共同序列TATAAT,-4~-13bp之间。决定转录的方向,是RNA pol的牢固结合位点,称为结合位点。Sexfama box(-35序列):共同序列TTGACA,TTG十分保守,RNA pol全酶依靠σ因子的起始识别位点,也称识别位点。  真核生物启动子:TATA box:TATAAAA,两侧富含GC,位于-26~-34,-30左右,决定转录起始的选择。CAAT box:GGC/TCAATCT,位于-75,-70~-80,开头两个G的重要性等于CAAT部分,非常保守,可能是真核生物RNA pol II的结合部位,决定转录起始的频率。GC box:GGGCGG,位于-80~-110,GC区与sp1等转录因子结合,可提高转录起始的频率。 2.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差异 ①RNA pol的差别:原核生物只有一种DNA pol负责转录所有类型的RNA;而真核生物有三种RNA pol(RNA polⅠⅡⅢ),负责不同类型基因的转录,合成不同类型的RNA。 ②转录产物的差别: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与Pr序列成线性关系。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包含内含子序列,因此转录产物需经过剪切,连接等过程除去内含子。 ③转录产物的加工:真核生物转录产物要经过修饰作用,即与5ˊ端帽化和3ˊ端聚合化。 ④与基因结构相吻合,原核生物mRNA是多顺反子,而真核生物mRNA是单顺反子。 ⑤时空差异: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在细胞的同一部位进行。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转移到细胞质内参与Pr的生物合成,转录和翻译相对独立。 3.什么是基因表达?可用哪些技术来检测一个基因是否表达? 基因表达,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检测:Northern杂交、RT-PCR、荧光定量PCR 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检测:Western杂交、含量、酶活等。 4.mRNA前体加工中加尾和加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实验动物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实验动物指 的动物。 2、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________和四类。 3、按微生物控制的情况,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和四级。 4、《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由于年颁布的。 5、实验动物按食性分为、 和三类。 6、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和等几类。 7、“恐伤肾”动物模型可以用吓鼠、吓猫、吓狗等方法制作。 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9、小鼠尾部有条静脉,分别位于小鼠尾、和___________。 10、列出三种大鼠常用的采血方法、 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面三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处。 1、兔的最大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容纳只。 A、4只 B、6只 C、10只 2、BA LB/c小鼠属于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突变系 3、实验动物脱水达到体重的,将导致实验动物死亡。 A、20% B、30% C、40% 4、皮肤与人非常相似,故常用于实验性烧伤研究。 A、猴 B、猪 C、兔 5、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是:。 A、小鼠和大鼠 B、兔和豚鼠 C、豚鼠和猴 6、屏障系统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是:。 A、100级 B、1000级 C、10000级 7、大多数实验都选择的实验动物。 A、幼年 B、成年 C、老年 8、外界环境因素导致机体发热反应的研究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 A、小鼠 B、豚鼠 C、兔 9、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是。 A、切断其一侧海马伞 B、肌肉注射马桑内酯 C、连续皮下注射链霉素 10、是人兽共患病。 A、鼠肝炎 B、兔出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系统杂交(F1代)动物的基因型不一致。 ()2、新药长期毒性研究应用两种以上实验动物。 ()3、SC ID小鼠属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 ()4、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内的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 ()5、犬的视力好,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6、维生素C又称为抗白血病维生素。 ()7、家兔多次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出现血瘀证。 ()8、给大鼠腹腔注射链霉素可以制作糖尿病模型。 ()9、大鼠肝脏的再生能力强。 ()10、家兔属于胚胎发育完善的动物。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 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 Ryan ,1992);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一一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一一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一一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一一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一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 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 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一一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品种一一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一一学名。 双名法一一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 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b、个体微小,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肉足等。 c、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 植物性营养:如眼虫、团藻。营养方式吞噬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如孢子虫。 相关名解: 植物性营养: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它生物或有机碎片,残渣由胞肛排出,如草履虫。 渗透性营养:寄生或腐生的种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 11、纤毛纲: 1.代表动物:草履虫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 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Ryan,1992); 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6、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 品种——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 、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 生活机能。

云南大学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姓名:————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 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实验动物学思考题

一、医学实验动物学20160913 1. laboratory animal,LA: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健康状态进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 animals for research:实验用动物,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3. laboratory animalization:实验动物化,将野生动物或经济、观赏动物驯化、培育成实验动物的过程。 4. animal experiment:动物实验,为了可接受的目的而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实验,实验过程可能造成动物的疼痛、痛苦、苦恼、持久性损伤、受孕、生育等,包括实验的前、中、后过程。 5. Euthanasia:安死术,以迅速造成动物意识丧失而至身体、心理最小伤害的处死动物的方法。 6. humane endpoint:人道终止点,考虑到对待动物的要求和实验要求,合理终止动物用于实验的时间。 7. 3R:替代replacement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减少reduction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避免或减轻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 8.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对实验动物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9. 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动物品种是哪些? 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鸡 10. 实验动物福利(lab welfare)的五大自由 生理福利:免于饥渴;环境福利:免于不适,适当居所;卫生福利:免于痛苦伤病;行为福利:表达正常行为;心理福利:免于恐惧与焦虑。 11.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关系 实验动物福利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的保护实验动物不受到任何伤害,而是在兼顾科学问题探索和在可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动物维持生命、维持健康和提高舒适程度的需要; 实验动物福利贯穿实验动物整个生命过程,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需要,尤其心理需要;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局限于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在课题执行过程善待动物。 12.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中涉及的三证;不予通过的情况;与医学伦理审查的区别(?) 动物质量合格证;设施许可证复印件及使用证明;从业人员考核合格证书。 1、抵触、逃避,迫不得已; 2、描述不清、证据不足、材料不全; 3、无道理的动物实验,不必要的动物伤害; 4、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动物伦理原则; 5、实验动物生产、运输、实验环境不符合要求; 6、无福利操作规程或不按规程办理,虐待动物; 7、动物实验设计不合理; 8、实施时不能体现善待动物、关注生命; 9、活体解剖不麻醉等极端操作。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伦理基本原则,对医学科学研究项目中涉及动物的课题进行审查,并做出结论性意见。 13. 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三大重要因素 动物性气溶胶;人兽共患病;实验室相关疾病感染。 14. 实验动物废弃物类别;处理原则 分类: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原则:无害化、分类处理、专用包装。 15. 我国对实验动物实施许可证制度,包括管理环节 年检,质量抽检,现场检查等环节。 16. AAALAC的含义及认证目的 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ssociation for Assc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