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我们虽未击中靶心,但击中了靶子,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却是连靶子都没有击中。”

——ABC作业成本法鼻祖罗伯特·卡普兰教授

传统成本核算之弊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企业的生产方式大多还是以单一品种化生产为主,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机器设备除了必要的定期维修外,几乎是不停歇的运转,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推动式”生产。这种方式下的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到具体的产品上;间接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分别归集到两个成本池中,变动制造费用按与产量相关的标准,如人工工时或是机器小时再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这种核算暗含的假设是间接费用的增加是因为生产数量或工时增加所导致,也就是说,产量越大,需要的间接制造费用越高。这和20世纪初期Fredric Taylor所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中的成本管理理论是相吻合的。

然而,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格局逐渐被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所打破。规模经济更多的转向了定制化/订单化生产。以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成为企业间竞争制胜的法宝。精益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JIT等管理手段伴随着电脑辅助设计,高尖端的数控加工中心应运而生,同时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这时候批量小的产品生产所耗费的间接费用不一定比产量大的

产品少,相反还可能会增加。

比如,某包装公司为医药和食品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其食品类包装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需求量很大,而药包材料每批需求量小且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财务人员将间接制造费用以生产出的总吨数、消耗的工时或机时来进行分配,这显然分配给药包材料的间接费用会较少。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每次药包材料的订单量较小,且不是连续性生产,药包材料的整理和产品检验的时间较食品材料生产次数更多,每次生产准备时间却不少于食包类生产,众多的生产指令需随每批次下达……与产量无关的间接费用实际增加了许多,从传统的成本核算看药包产品分配的间接费用却不多。为此食包车间主任一直对财务部门基于数量标准的成本核算抱有怀疑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包装材料的价格在不断下

滑,某些产品已进入微利时代,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于产品定价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ABC作业法原理

20世纪末ABC作业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研究全面兴起。当时,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会扭曲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情况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这套新型成本核算方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所有间接制造费用,如水、电、动力、折旧、低值易耗品等;“作业”指的是根据生产流程重新划分的成本作业库。如果想正确的分配间接费用给各产品,就要根据作业库的不同性质找到不同类型的成本动因(Cost Drivers)。因此,如何找准作业成本库是分配间接费用的首要前提。

关于作业库的划分,比较公认的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批层次论: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为每一批产品而不是为完成每一单位产品必须完成的。正如卡普兰教授所描述的:区分生产线上的第20个产品和第80个产品的成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上例中提到的包装公司,无论药包还是食包类的生产必须进行3个小时的开机准备,这其间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和生产的数量没有关系。属于“批”层次的作业还有“材料整理”、“质量保证”和“包装与发运”作业,与这类作业相关属性的费用分别归属于该类成本作业库。

2)产品层次论: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生产每个单位的产品都必须发生的。如用机器生产产品,机器必须运转,产品才能生产出来。因而对于操作机器这一作业来说,机器运转小时(以下简称机器小时)就是其成本动因,而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机器的折旧、维修费用、能源消耗、润滑油、标准费,都可归属于与机器相关的作业成本库。

3)单位层次论: 这类的作业是为维护一条生产线的整体而运作的,并不总是直接服务于

生产一个新“单位”或新“批次”产品的生产,其成本动因是工程师的工作量,其有关成本(如工程师的薪金、工程设施的折旧、维修等)都归属于工程成本库。

4)“过程类”作业论:这类的作业是用于维持整个生产程序得以正常运行的作业,其作业成本包括:工厂管理人员的薪金、厂房、设备的折旧、维修费、财产税和保险费等,其成本动因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其有关成本可归属于“过程类”成本库。

实施ABC作业法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作业库的划分远非像以上归纳的4个方面那样简单。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不尽相同,作业的划分也非常零散,从一线业务部门反馈得到的作业流程往往会有上百种。经过对重点作业的梳理和合并,并按其成本发生的金额大小排序,我们尽可

能将重点作业压缩到5~8个。

比如,对于某工程公司,我们将作业分为五大类:材料采购、生产准备/设备调试、加工中心加工、验收和工程安装。虽然这五大类未能涵盖整个作业流程,但能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即可。正如卡普兰教授所说的:“我们虽未击中靶心,但击中了靶子,而传统的成本核算

方法却是连靶子都没有击中。”

在找到作业库后,我们要为作业寻找分配标准,既成本发生的动因。在批层次作业中,以产品生产中的变换批次数为成本动因,其成本归属于准备成本库,按产品生产中变换的批次数计算其成本库分配率。上述工程公司的设备调试就是典型的批作业,成本的发生与批量有关;实务中可以将批层次理论拓展,因为有些作业发生的动因更加多样化,比如产品检验所发生的成本与验收次数有关,材料采购与产品的重量或点收次数有关,零部件管理与零部件种类有关。而产品层次作业中,可以按传统的人工工时或机器小时计算其成本库分配率。如加工中心加工与机器小时的耗费相关,而工程安装则与技术人员的工时数相关。在单位层次作业中,以设备维修为例,按各产品耗用维修人员工作量的百分比作为其成本库分配率。

在具体实施时,笔者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工具,以便于较快的分析成本动因的分配标准。其原理是根据作业总成本及相关的各类潜在成本库,解出相关的多元方程式:

Y=a+b1X+b2X+b3X+ b4X……分解出的b1b2b3等就是成本分配率。这时要观测a值的大小,如a值过大,说明还需要有更细化的其他成本库,这时财务人员应和ABC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根据生产流程重新研究作业库的划分问题。关于作业库的数量和精确度,如前所述,大企业的作业流程会多达数百种,这时应根据b1b2…bn的大小进行排序,同时应参考每个b 对应的T统计值的结果,如果T统计值太小,则说明该组数据可信赖度较差,可以忽略。最后找到5~8个可信赖的成本库及成本动因即可。另外,R平方值的高低也决定了各作业库的选择对总作业成本的解释精度,虽然R平方值的理论最大值为1,但实践中能满足0.75就已经不错了。回归分析技术在EXCEL中可以找到,具体方法是在“工具”选项中找到“加载宏”,然后点击“分析工具库”并按确定键,这时在“工具”栏中会自动加载进“数据分析”,

从中找到“回归”即可使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ABC作业成本法并没有试图减少企业总的间接费用,其初始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使间接费用的分配精准化,因此它更多的强调了间接费用发生的各种动因,即哪些作业在消耗资源(间接费用)。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它所提供的信息可被广泛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而且,由于作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分析作业的构成及合理性就决定了资源的耗费是否存在着不经济的现象。因此检查作业库中的每道工序,如何减少资源的无效利用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新的管理手段。这使得作业成本计算超越了成本计算本身,从而上升为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服务于企业战略需要的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

ABM的应用

在企业运营的一系列作业中,比如产品研究、设计和开发、生产、物流及销售、客户服务等,每道环节都可以被分为增加价值的作业和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不增值的作业是指没有该项作业也不会从产品的质量、外观和性能上对于客户的使用造成实质的影响。比如产品的储存,制品在各工位间的排队、等待时间,产品质量检验时间,货品的搬运、移动时间等。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不增值的作业从根本上是不能完全消除的,比如必要的质量抽检,零部件的运送。但从ABM的管理理念来说,作业消耗资源,尽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就

意味着消除浪费(不合理的资源占用),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供应链时间的缩短,而以最短的时间来响应客户的要求是当今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法宝之一。从这点来说,ABM已经远远超越了将成本计算得更加精准的范畴。举例来说,就物流车队的司机而言,开车本身是项增值的作业,将货物从库房搬运到车上的过程是不增值的作业,要想消除此项不增值的作业,最好是用合理的方法鼓励他在这段时间给车辆进行保养和日常维护一类的增值性作业(比如通过让司机承包维修保养费用的方法)。又比如销售人员反映较明显的不增值的作业,如参加内部的各种会议及文案工作等,如果管理者适时的将会议的次数缩短及提高“议”的效率,把节约的时间让给销售人员去做拜访更多的客户这类增值性作业,这会使销售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得到最优的配置。ABM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到了金融、服务业等非制造业领域。

在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那些价值昂贵的增值性作业。通过排序挑出那些昂贵的增值性作业后,企业可以成立一个由研发、生产、销售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组成的跨功能小组,共同研究如何从调整工艺结构、改进设备布局、产品创新、原料替代等方面降低高消耗的增值性作业成本。从而真正发挥出降低总体成本而不仅仅是把成本计

算的更准确的单一作用。

ABC作业法适用的行业

无论是传统的成本管理还是ABC作业法,成本核算的目的都主要有两点:解决单位产品

的成本和存货估价的问题和定价的需要。

对于前一个问题来说,将单品成本核算精准固然是好事,但ABC作业法着重解决的是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间接费用占整个成本的比例偏低,则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传统成本核算的失真度并不高。如从定价的角度来指导企业砍掉真正不赢利或薄利的产品线,则可以将ABC作业法用于成本的估算和预测。从管理角度来说,这种方法并不要求应对外部财务信息披露,财务人员可不用考虑整合原有的会计系统,仅把它看

作是类似像6个西格玛一样的管理工具而已。

相反,据美国电器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一家企业的间接制造费用较高,而且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的工艺结构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不断下调,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的间接费用分配原则,因为这种情况下资源耗费的高低与产出的产品数量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了。更重要的是,通过ABC作业法的实施,企业可以对微利或不赢利的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利用ABM管理方法尽最大可能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同时对价值昂贵的作业进行再造,增大对“真正”赢利产品的再投入,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

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摘要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包括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原理、四个层次、优越性、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核算实例、实施的一般步骤、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管理的关键和其局限性。

目录 第1章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4) 第2章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5) 第3章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 (6) 第4章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6) 4.1 成本构成的变动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6) 4.2 成本动因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6) 4.3 成本信息的相对准确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 (7) 第5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 (7) 第6章作业成本核算实例 (8) 第7章作业成本的实施的一般步骤 (9) 7.1 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9) 7.2 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10) 7.3 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10) 7.4 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10) 7.5 作业成本运行 (10) 7.6 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10) 7.7 采取行动 (10) 第8章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 (11) 第9章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管理的关键 (12)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Cost-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

ABC成本法 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 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ABC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ABC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目录: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份数、“收单份数、检验报吿数或对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目录1什么是ABC成本法? 2与ABC管理法的区别 3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4ABC成本法组成 5ABC分析法的过程 6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7应用案例 8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什么是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exercices ABC作业成本法练习(法语MBA案例)

Comptabilité par activités : exercices d’application Société ABC La société ABC fabrique deux produits P1 et P2. Pour le mois x, la production a été la suivante : - 1 000 produits P1 (en quatre lots) - 2 000 produits P2 (en un seul lot) Les données fournies par la comptabilité analytique sont résumées dans le tableau ci-dessous : P1 P2 Matière première M1 - quantités consommées - co?t unitaire 2 unités 50 € 1 unité 50 € Matière première M2 - quantités consommées - co?t unitaire 1 unité 40 € 0 unité 40 € Matière première M3 - quantités consommées - co?t unitaire 1 unité 30 € 1 unité 30 € Main d’?uvre directe - nombre d’heures consommées - co?t de l’heure 1 heure 100 € ? heure 100 € Co?t de fabrication - nombre d’heures machine 1 heure 2 heures Prix de vente unitaire 750 € 750 € Les charges indirectes sont présentées dans le tableau de répartition ci-dessous ainsi que le calcul du co?t des unités d’?uvre par centre d’analyse : A partir des informations précédentes, les co?ts de revient et le résultat analytique pour le mois x se présentent comme suit :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ABC作业成本法

“我们虽未击中靶心,但击中了靶子,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却是连靶子都没有击中。” ——ABC作业成本法鼻祖罗伯特·卡普兰教授 传统成本核算之弊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企业的生产方式大多还是以单一品种化生产为主,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机器设备除了必要的定期维修外,几乎是不停歇的运转,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推动式”生产。这种方式下的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到具体的产品上;间接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分别归集到两个成本池中,变动制造费用按与产量相关的标准,如人工工时或是机器小时再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这种核算暗含的假设是间接费用的增加是因为生产数量或工时增加所导致,也就是说,产量越大,需要的间接制造费用越高。这和20世纪初期Fredric Taylor所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中的成本管理理论是相吻合的。 然而,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格局逐渐被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所打破。规模经济更多的转向了定制化/订单化生产。以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成为企业间竞争制胜的法宝。精益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JIT等管理手段伴随着电脑辅助设计,高尖端的数控加工中心应运而生,同时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这时候批量小的产品生产所耗费的间接费用不一定比产量大的 产品少,相反还可能会增加。 比如,某包装公司为医药和食品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其食品类包装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需求量很大,而药包材料每批需求量小且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财务人员将间接制造费用以生产出的总吨数、消耗的工时或机时来进行分配,这显然分配给药包材料的间接费用会较少。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每次药包材料的订单量较小,且不是连续性生产,药包材料的整理和产品检验的时间较食品材料生产次数更多,每次生产准备时间却不少于食包类生产,众多的生产指令需随每批次下达……与产量无关的间接费用实际增加了许多,从传统的成本核算看药包产品分配的间接费用却不多。为此食包车间主任一直对财务部门基于数量标准的成本核算抱有怀疑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包装材料的价格在不断下

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方法,(本文所论述的成本方法不是仅指成本核算方法,而是既包括成本核算方法又包括成本管理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是不分的,因此在本文论及成本方法时会涉及管理会计的内容。)即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与传统成本法有根本的不同,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与提高也是传统的成本方法所不能比拟的。随意翻翻近几年的会计杂志或刊物,都能找到证明作业成本法“威力”的文章,摘录几则如下: 李宏健在其所著的《现代管理会计》(第九版)举了一例,假定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产量是20 000,直接成本是10 000;乙产品的产量是100 000,直接成本是50 000;发生在两产品上的制造费用是300 000。依据这些资料,计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如表1所示: 表1 可以看出,两种成本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甲产品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是3.00元,而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是4.75元。单位成本的差异额为1.75元,差异率达58.33%! 美国北部通讯公司有效地实行了作业成本法,他们发现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经常不同于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产品信息,其显著的差异在图2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图上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占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的比例从1%到100%,甚至达到600%! 当企业界沉醉在“80%的销售量由20%的产品产生”的80/20法则时,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提出了被称为20/225的法则。他在进行作业成本研究中惊奇地发现许多产品实际上是侵蚀企业利润的,因为20%的产品(或顾客)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赵立三王丹《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理论探讨》,会计研究,1998年第6期……)

成本管理方案(ABC成本法)

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 U8-ERP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需求解决方案 WQDC U8-ERP Implementation Business requirement blue print 项目名称: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ERP项目 Project Name.WQDC ERP Implementation 建立日期:2005-11-18 Date: 2005-11-18 项目编号:U861-WXL-2006 Project No.U861-WXL-2006 文档编号:SHSS-U861-WXL-03-007 Document No. SHSS-U861-WXL-03-007 客户项目经理: W?rtsil? Project Manager. 日期: DATE. 用友项目经理: UFIDA Project Manager. 日期: DATE. 1.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 1.1. 参数设置Parameter setup 成本核算方法:品种法 Cost accoun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ype 直接人工分配率:按实际工时

Actual labor distribution rate: according to actual labor time 制造费用分配率:按实际工时 Distribution rate of manufacturing fee: according to actual labor time 在产品成本分配率: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Cost distribution of WIP: 主要参数: 存货数据来源于存货系统,记入直接材料费用的出库类别是材料领用和半成品领用,记入入库数量的是产成品入库和半成品入库; 人工费用来源于总账系统; 制造费用明细来源于总账系统; 折旧费来源于总账系统; 其他费用明细来源于手工录入,没有明细。 启用“生产制造”数据来源,核算到工序成本,金额型数据保留4位小数,数量型数据保留4位小数 Main parameter: inventory data from inventory system; the outbound inventory type input in direct material cost is material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 picking up; input in inbound inventory amount is product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 labor cost is from general ledger; manufacture cost is from general ledger; depreciation cost is from general ledger; other cost is input manually without details. If we start use manufacture data resource, cost will be calculated to operation cost, and the amount and sum number will have four decimal fractions. 1.1.1. 具体计算方法 成本中心定义方法: 分配方法: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JIT 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在JIT下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必须周密衔接,材料应适时到达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应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要适时供给顾客,力争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库存储备。 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企业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至少会造成两大方面的后果,包括: 1、产品成本计算不准。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同时制造费用剧增并呈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负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中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但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负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但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ABC法 一、ABC的发展 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 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 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 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 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而最早从 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 >>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 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 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 所做出的贡献"。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 混用。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 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 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 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80年代初、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 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普及,准时制(JIT)由日 本而起转而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 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ABC给于明确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 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 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 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 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 象什么?》。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 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论文。这几篇著名的论文,对 ABC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 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ABC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的《管理会计》等期刊 上发表了数百篇研究ABC的文章,ABC理论已日趋完善。 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其中比 较有代表性的是:

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B时间 C费用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B有用性 C可比性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B作业中心 C资源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作业成本核算(ABC)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方法,(本文所论述的成本方法不是仅指成本核算方法,而是既包括成本核算方法又包括成本管理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是不分的,因此在本文论及成本方法时会涉及管理会计的内容。)即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与传统成本法有根本的不同,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与提高也是传统的成本方法所不能比拟的。随意翻翻近几年的会计杂志或刊物,都能找到证明作业成本法“威力”的文章,摘录几则如下: 李宏健在其所著的《现代管理会计》(第九版)举了一例,假定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产量是20 000 ,直接成本是10 000 ;乙产品的产量是100 000 ,直接成本是50 000 ;发生在两产品上的制造费用是300 000 。依据这些资料,计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如表1 所示: 表 1 单位产品成本甲产品乙产品 传统成本法下 3.00 3.00 作业成本法下 4.75 2.65 可以看出,两种成本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甲产品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是3.00 元,而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是 4.75 元。单位成本的差异额为1.75 元,差异率达58.33% ! 美国北部通讯公司有效地实行了作业成本法,他们发现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经常不同于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产品信息,其显著的差异在图2 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图上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占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的比例从1% 到100%, 甚至达到600% ! 当企业界沉醉在“80% 的销售量由20% 的产品产生”的80/20 法则时,罗伯特·S 卡普兰(Robert S.Kaplan )提出了被称为20/225 的法则。他在进行作业成本研究中惊奇地发现许多产品实际上是侵蚀企业利润的,因为 20%的产品(或顾客)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赵立三王丹《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理论探讨》,会计研究,1998年第6期……) 看到这些例子,忍不住想问: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作业成本法为什么能够准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 在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同一时期,欧美等国的会计界正在致力于改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问题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是因为成本方法提供了有关存货和销售成本的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新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提供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