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837824.html,

(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与要素

理论、假设、观察资料与概括性模式四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

1.研究的过程与分析单元

1)研究程序

实际研究过程的步骤与研究过程的概念性图解往往有所不同。下列的实际步骤都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确定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确定研究方案。

4)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度量。

5)采集观察资料。

6)分析观察资料。

7)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

8)把研究结果公布于众。

2)分析的基本单元

环境心理学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场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研究既关注地点也关注人(行为)。一般说来,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某一场所中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思想、态度、变异、趋势等等特征。

但是,群体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群体是由许多个人具体地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研究往往可以由个人着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来研究群体。

问卷调查就是一个从个人着手研究群体的例子。假如我们要了解市民对上海人民广场改造后对其促进城市交通的满意度(态度),我们就可以从调查个人的态度着手,向选入样本的市民一一发放问卷,对收到的问卷加以分析,然后就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作出综合结论。在这个例子中,分析的基本单元(unit of analysis)是单个的市民,结论则是建立在对个人的综合分析之上。

有时候,群体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比如,在比较一个城市中各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时,我们将各小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加以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对小区居民这个群体的综合分析之上的。

2.变量

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是变量(variable)。年龄、身高、居住状况、空间感受等都是变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场所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场所的关系,因此,变量也是一个关于群体而不是关于个体的概念。

1)变量定义

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是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研究结果会由于定义的不同而不同。

2)变量值及其划分

变量是由变量的值具体组成的。变量“婚姻状况”可能会有以下的值:“未婚”、“已婚”、“分居”、“同居”、“离婚”与“配偶亡故”。变量“对步行街的感受”可能会有以下的值:“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

3)变量的衡量等级

变量的衡量等级可以分为下述4种情况。

名称衡量(nominal measures) 名称衡量是指一个变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类。变量的每一个值都构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的差别主要在于名称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顺序衡量(ordinal measures) 顺序衡量是指一个变量所具有的值可以按高低上下来顺序排列。比如,社会阶层可以具有以下几个值: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与下层。

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的最大差别在于顺序衡量引入了上下高低的概念,但是变量值之间的距离并不确定。以对步行街景观感受为例,我们无法确定“很漂亮”与“漂亮”之间的差距是否等同于“不漂亮”与“很不漂亮”之间的差距。

区间衡量(interval measures) 区间衡量的值一般都是数字,因此,变量值之间可以是等距的。

比率衡量(ratio measures) 比率衡量与区间衡量很相似,惟一的不同之处是在比率衡量中,“0”具有真正的意义。比如,收入是一个比率衡量的变量,收入为0表示没有收入;但是,在区间衡量中,“O”不代表“没有”或“不存在”,所以温度就是区间测量, 0。不表示不存在着温度。

这4种变量的衡量等级本身组成了一个顺序衡量。按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比率衡量、区间衡量、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变量的不同衡量等级与数据统计的不同方法有关。

3.变量测量

1)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根据人们对每个陈述的态度计分。比如针对每个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答案,分别记为1、2、3、4、5。

2) 语意差别量表

语意差别量表由一系列双极形容词对组成。常常将一个双极形容词对分别定义为5点或是7点的测量。

无论是利克特量表还是语意差别量表,重要的是量表中的构成,即一个量表由哪些变量的测量组成。这也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4.变量关系

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变量关系能比较有效地揭示场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研究的视线往往集中在变量关系上。

1)双变量关系

如果我们假设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存在关系,而且是面积越大,感受越好。我们就有了一个面

积多少与空间感受的双变量关系。在这个关系中,面积大小并不依赖于空间感受,但空间感受却依赖于面积大小。

因此,面积大小被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而空间感受被称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一般而言,自变量与原因相关,而应变量与结果相关。

双变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必须注意的是,变量的值不等同于变量。比如一个陈述句“大房子住得很舒服”。这里“大房子”与“住得很舒服”都是变量的值。而“房子的面积”和“空间感受”才是真正的变量。由此可见,双变量关系在陈述句中表现的时候,常常是以变量的值出现,而不是以变量的本身形式出现。

2)变量的正负关系与曲线关系

变量关系可以是正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也可以是负关系(negative relationship);正关系是指当自变量的值上升或下降时,应变量的值也相应地上升或下降。

变量关系也可以是曲线关系(curvilinear relationship)。比如,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的关系,如果空间面积太大,则可能感受也未必好。如此,空间感受与面积大小形成了一条由低到高,又由高趋低的曲线。

5.研究方案选择

确定了研究问题以后,下一步就是选择研究方案。虽然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案类别不少,常见的还是只有4种:实验(experiment)、问卷调查(survey)、实地研究(field study)与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1)实验

实验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其它变量对应变量造成的影响,但是,实验的规模一般较小,应用范围也有限制。

2) 问卷调查

如果要揭示人们的空间感受与态度看法作一总体的把握,问卷调查就比较切合实际。问卷调查常被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如探索行为目的、调查态度、观点和信念、了解期望、探测知识程度、掌握特点等。

问卷调查的成功取决于如何有效地从选入样本的被调查者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一般说来,主持问卷调查的的研究人员在问卷调查的形式方面有3种选择,它们分别是邮递问卷调查、面谈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表1 3种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唐盛明,2003)

3) 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的资料则以语言、文字、图片居多,比较适合于作定性分析。实地研究主要是指观察或参与。但是,由于实地观察研究的随意性较大,相对于上述的研究过程,研究步骤与顺序常常有较大的改动。

表2 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

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

4)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与实验、问卷调查、实地研究都不同。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书上的单字、话语的含意、图画、象征符号、想法、主题,任何有交流价值的信息都能成为内容分析的对象。但是,比较起实验、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内容分析还是属于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研究方案。比如有人研究“电影中的空间”。

6.抽样

如果一项问卷调查需要我们自己去采集原始数据,那么,抽样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1)抽样方法

抽样主要分为概率性抽样(即随机抽样)与非概率性抽样(非随机抽样)两大类。我们从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可以推广到一个较大的总体范围,而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只能限于样本本身,因此,从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要优于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但是,概率性抽样的过程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与经费都明显高于非概率性抽样,因此,一些小规模的问卷调查还是常常使用非概率性抽样。

2)样本的规模

样本的规模取决于3个因素:①所希望达到的精确度;②总体的情况;③需要同时分析的各种变量的数目。

样本的规模究竟应该达到什幺程度呢?这方面的一个普遍误解是认为样本占总体的比例越高,样本的精确度越高。

研究证明,在总体小于1000的情况下,如果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低于30%,那幺,我们最终得到的样本误差会很大。在总体规模很小的时候,提高样本的比例的确能够较大地改善抽样的精确度。但是,当总体的规模增加的时候,样本比例的作用趋向于越来越小,当总体为150000的时候,1%的样本比例就已经足够;当总体为1000万或1000万以上的时候,样本比例的增加实际上不产生作用。换言之,样本规模绝对数值的重要性大大超过样本占总体比例的重要性。

一个可以用作数理统计的小样本调查的被调查者数量至少在30个以上。

7.统计分析

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要视资料的性质而定。对于数据资料而言,这一步骤中进行的往往是各种统计分析,如果样本是采取概率性抽样的方式采集,那幺,推断性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把结论从样本推广到产生样本的总体。

不然的话,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就比较合适。对于语言文字资料而言,这一阶段往往牵涉到对语言文字进行编码,或将之分门别类,寻找各种明显的或潜在的模式。

目前数据统计常常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进行。

8.解释结果并公布

对分析结果作诠释的阶段是收获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已经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找到了答案。但是,这种答案有时候只考虑了复杂的空间-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横断面,有时候只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新的课题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研究也会不断地进行。

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力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以求对空间-社会现象这个总体的理解能够前进一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

(二)研究设计

Maxwell (1996)指出研究设计是一个互动模式,在研究目的、概念脉络、研究设问、方法和效度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呈现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上三角形意涵研究设问之形成和研究目的与概念脉络有紧密的关系。而下三角形则表示要回答这个研究设问,研究方法和研究品质的问题。

研究目的概念脉络

研究设问

研究方法研究品质

1.研究设问

研究设问就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研究设问是研究的核心,它连结了这两个三角形。这五个研究设计部份并非呈线性或循环的关系,而是彼此相互互动。

研究假设是往往是研究的各个方面互动的结果,而不是在研究一开始就明确,它会在研究过程中聚焦或修正。有了好的发问,才会有好的答案。

2.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指的是,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三种:

1)个人目的; 2)实践目的或者社会和政治目的;3)研究或学术目的。这三种研究目的同时并存,只是有的时候比重有所不同。

3.概念脉络

Maxwell (1996)特意用概念脉络而不是用文献回顾的字眼,因为:

1)只注意文献,而忽略其它相同重要的资料来源。例如未出版的论文、正在进行的学位论文、计划书、以及在此领域中的研究者脑中所想的。它也可能因此忽略了研究者自己的经验、推理思考、或先前研究。

2)它经常导致此领域的读书报告而不是针对与妳的研究特别相关的研究或理论的回顾。最好能够进行前人所没有做过的整合性看法。

3)它可能误导你以为只要描述就好:妳所发现的先前研究或理论。

妳必须了解先前研究和理论的研究问题何在、是否有漏洞或矛盾、而妳的研究如何能够提出原始的贡献。不要将既有文献视为权威,而是一些有用而且可能错误的想法,而妳应该试着提出不同的看法。所以你的研究的概念脉络是你所建立的。

4.研究的概念脉络之来源

1)经验知识

研究者其实就是研究的工具。将研究者的生活部份从研究分离,可能就去除主要的洞见、假说和效度检验的来源。当然,这也不能作为任意将研究者的预设和价值观强加在研究上的借口。

研究者需要一种自觉的品质,不压抑我们的经验,也不让它变得无法控制,而是将它提升至意识的层次,利用它成为研究的一部份(毕恒达,2002)。

2)既有理论与研究

一个有用的理论可以照亮研究所看的东西。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事件和现象,并提供彼此间关系的线索。如果没有这个理论,你可能就看不见。

文献也可能成为意识型态霸权,让你看不见任何不同的面向。你所能做的是尽量尝试用不同(彼此竞争)的观点来思考;你用文献,而不是让文献利用你。林徽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3)先驱研究(pilot studies)可以让你了解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4)思考实验(thought experiment)利用理论和经验来回答「如果」的问题,寻求逻辑推理的意涵。鼓励探索和创造。

重要的是将这四个来源整合在一起。

5.选择研究题目

找题目可能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有的人一开始就只有一个非常粗略的方向,例如民众参与、集合住宅,城市交通,然后再透过阅读以及讨论慢慢聚焦。

有的人则是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地点与关切,例如新天地与夫子庙的旧城改造模式比较,或是方庄、菊儿胡同的的街道生活与邻里关系研究,然后同样再透过阅读与讨论将此研究放进相关学术研究的脉络之中。

寻找题目的灵感从何而来呢?可以从听相关课程或演讲、阅读图书馆内近期的重要期刊论文、查询论文后面的参考书目、参考论文后面的未来研究建议、阅读报纸媒体的新闻事件、或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6.研究的原创性

什幺叫做原创性,Phillips根据对于研究生、指导教授与评阅委员的访谈,指出博士研究原创性的九个定义:

1)进行没有人做过的经验研究。

2)进行没有人做过的综合研究。

3)重新诠释旧有的资料。

4)进行国外已经有人做过,但是国人还没有做过的研究。

5)将旧有的技术应用在新的领域。

6)为旧的议题找到新的证据。

7)使用跨学科或者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8)研究某学科中还没有人探讨的领域。

9)以新的方法来对知识进行补充(引自Phillips & Pugh, 2000)。

另外Phillips与Pugh (2000,引自毕恒达,2002)也指出有很多研究并不是去发现原来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是去发现原来你并不知道某些事情。也就是说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讨未知的世界,而是在想当然的事物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

那到底什么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研究?空间创造及土地使用是学科的核心问题,与此问题相关的研究如方法、技术、评价、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差异,等,都属于本学科研究的课题。所以,服装研究不是本学科关心的课题,但是Chanel专业店的设计及其在城市中的分布模式适合于本学科研究的课题。

8.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有了大致的研究方向与计划之后,还要问这个研究计划可行吗?研究计划主要是看时间、经费、人力、与资料的限制以及研究伦理的思考。

学期报告、会议论文、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有不同的时间限制。不同的研究主题又会有不同的时间考量,有的要比较不同季节的空间行为、有的要看历时性的变迁趋势、有的要进行追踪访谈,要事先估计时间上是否可行。

研究过程中,有没有足够经费来支持。有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者是能够使用现场当地惯用的语言、人格特质是否适合与人长期沟通相处以进行深入访谈、对于研究对象是否有长期投入的兴趣、研究者自身的安全问题如何等。

接着要问研究者有兴趣的资料是否存在、有没有管道可以获得、能否通过资料或是现场的关卡等。

9.文献

1)文献的价值

忽略了相关先前研究与理论,其风险是你可能在探索一个无意义问题、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重复别人的错误 (Merriam, 1998)。文献一方面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向前。我们还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或者从文献中找到可以研究的新题目。

Flowerdew (1997)建议学生不要担心别人已经有与你相同的想法,或者你有兴趣的题目已经有人做过了。你的研究结果一定会和前人不同。你的优势是你读过前人的作品,你的研究设计可以避免他们的错误,并且你还可以补足他们所忽略的部分。在最坏的情况下,你还是可以更新最新的资料。除非你所预备进行研究的现场,已经有人做过,而当地人对于研究者一再打扰已经感到很厌烦。

2)文献引用的地方

Merriam (1998)认为文献的引用可能出现在三个不同的地方。1)前言:一段权威的引文来说明此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既有研究的稀少来证明此研究的迫切性。2)文献回顾:综合、分析并评论既有的研究,并据以形成你的研究设问。3)研究发现与讨论:此研究发现如何扩展、修正或抵触先前的研究与理论。

3)文献的种类

文献主要有几种:学术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书籍、研究报告、会议论文、政府出版品、法令、书评、报章杂志、网页等资料。

学术期刊论文或杂志文章

目前重要的中文网络资源包括: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837824.html,/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837824.html,/

也可以依篇名、作者、关键词、摘要等字段查询相关网络引擎。或是进行“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相关查询。

外文资料:查询SSCI, Sociofile, Psyclit等光盘数据库;以及Psychological Abstracts, Sociological Abstracts, Abstracts in Anthropology, Geographical Abstracts: Human Geography,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等。

如果已经找到相关期刊论文的文献书目后,接下来可能想把这篇论文找来看。如果想知道国内哪个图书馆有搜藏此期刊,则可以先查询同济大学图书馆,其中的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及西文期刊联合目录。

博硕士论文

国内的博硕士论文,请见上面的网站。

台湾的博硕士论文信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837824.html,.tw/theabs/00/

台湾图书书目信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837824.html,.tw/screens/opacmenu_chia.html查询中文书籍与学位论文。不过台湾的资料大多只能看到摘要。

4)如何寻找文献

目前同济大学最主要的学术资料除了建筑与规划学院分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外,最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学校图书馆与各学术资源平台的联结。

比如,目前在校园中可以通过同济大学校园网——公共服务——图书馆——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系统——帐号(guest),密码(自带),直接登录,可以找各种期刊的论文全文。由于同济大学是其用户,在校学生和老师都可以直接登录,查找期刊论文全文。但是如果在在校园外,就不能进入这个系统。

比如,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可以查找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必须学会如何通过同济大学图书馆网络,联络各个学术资源平台,寻找所需要的文献。

另外,如果你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只有模糊的概念,你可以从议题总回顾的文献开始,例如专业百科全书、字典、手册、年度回顾Annual Review of 某个学门、Advances in 某个学门的系列丛书等。然后查参考文献、索引、摘要。

搜集了书目与摘要之后,你要决定哪些文献必须找出全文来阅读。另外书本或文献后面的参考

书目也是重要的文献信息,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找到更多的相关文献。

不过论文后面的参考书目只能够引领你搜寻比此论文更早发表的文献,无法知道此篇论文发表之后,又有哪些新的相关论文发表。此时,Citation Index (主要有Science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和Engineering Index四种)就可以帮上你的忙。

图书馆是一定要去的。复印书籍、论文或报纸演示文稿资料时,一定要记下所有的文献书目资料,除了作者、篇名与页数外,要同时记下编者、书名、出版地与出版社的名字。期刊论文要记下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期与页数。报纸剪报要记下报纸名称、报导年月日、第几版。

5)如何撰写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是对于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想法与研究的整合、分析与批评的叙述。Flowerdew (1997)提出5C原则,亦即全面(comprehensive)、精简(concise)、一致(coherent)、累积(cumulative)与批判(critical)。

文献回顾重要的是要说明与你的研究的相关性。可以把相同观点以及相互竞争的观点分别讨论、可以叙述理论发展的历程(和线性时间不一定吻合)、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有的分为理论/经验/方法三个部分、从比较一般的到较特定的理论。

学位论文的文献回顾中应该让人了解目前研究的进展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对文献加以批判。评阅委员和读者想要知道你对文献的看法、文献的长短处、观念是否有突破之处、对既有的知识基础增加了甚幺。然后可以把你的研究放置在整个研究脉络的某个位置。

学位论文最常出现的毛病就是文献回顾这一章看不到作者的声音,它可能是任何一个人所写的。既没有个人的观点,也没有对文献加以批评和运用(毕恒达,2002)。

6)文献回顾与研究设问

文献回顾可以使研究设问变得较为清楚。以私密性研究为例,如果研究设问是:公共集合住宅中的私密性问题?这种不是一个好的研究设问,因为没有理论在其后支持,或者理论过于太抽象、高层。这种发问可以适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如公共空间、办公室、学校等。

在阅读文献以后,我们了解到人们通过建立领域等方面来增进私密性,于是有人这样问:在集合住宅中的走道中人们如何划分领域?

(三) 实地研究

1.实地研究的特征

1)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

实地研究却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在实验与问卷调查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基本上是数据,而在实地研究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则基本上是文字与图片。

除了观察资料的不同之外,实验和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的研究重点也不一样,前者用变量来观察与解释世界,力图寻找社会世界中存在的模式与秩序;后者则用丰富的细节与描述来探索事物发生的空间-社会环境和事物所传递的意义。

观察资料与研究重点的不同还造成了研究规模的不同,前者的样本至少包括数十人,在问卷调查中,数干人的样本也很普遍;而实地研究的研究对象至多不过数十人。在很多情况下,实地研究等同于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仅为一个或数个个案。

2)适合实地研究的课题

适合实验和问卷调查的课题不一定适合实地研究;反之适合实地研究的课题也不一定适合于实验和问卷调查。Lofland (引自唐盛明,2003)在《分析社会环境》一书中指出适合作实地研究的课题有下列几类:意义、行为、事件、相遇、角色、关系、小组、组织与社区。

实地研究的长处是能够细腻、透彻地描述角色之间的关系、人际之间的交往与行为事件所传递的意义和信息。当变量不能较好地概括或代表研究的对象,而文字与图片却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就遇上了适合实地研究的课题。

实地研究包括使用和收集多样的材料—个人经验、内省的、生活中的故事、访视、观察、历史、互动和视觉的主题。

3)实地研究特征

a在一现场或与研究的群体生活颇长的一段时间,使研究者得以探用直接参与、观察及纪录、搜集重要的资料。

b在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当中,除了注意重要的事件或秘密外,也要关心细微末节或日常发生的琐事。

c.特别专注个人对生活世界的观点、意义与解释。

d.对所研究的社区、组织与群体,发展全貌性或综合与具情境背景的生活观。

e整个研究过程中,从问题的叙述至最后的研究报告,都采取解释性或概念性的结构,将研究视为一个不断发展、寻找解答与形成概念的过程。

f研究报告的形成系有意且创造地揉合叙说故事与抽象概念、理论的综合文体。

2.实地研究的程序

1)进入研究场所

a获准进入研究现场:寻找掌门人(gate keeper)。

b研究者角色——以调研小区绿地使用情况为例

*完全参与者:不透露自己真实身份却积极参与观察对象活动的观察者,如居住在小区里的隐秘的研究者。

*参与观察者:透露身份又参与活动的参与观察者。如担任小区物业管理助理的研究人员。

*观察者不参与者:透露身份但不参与活动的观察不参与者。如到公开的来小区调研的研究生。 *完全观察者:既不透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参与观察对象的任何活动。如扮作社区小店服务生的研究者。

2)搜集资料

a.现场纪录:进入现场之初及以后的纪录。

b.档案资料:质与量的资料。

c.访谈:找寻报导人。

3)结束现场工作

4)分析资料与理论建构

1.编码与索引:将资料依概念分类。

2.撰写备忘录。

3.整合资料:进一步解释资料。

4.多方求证:研究者、方法、资料的三角校正。

5.建构理论:文献、理论与资料的互动。

5)撰写研究报告

6)注意研究伦理:不要干擾研究群體的正常活動、匿明、損害被研究者權益之資料不要列入報告中

(四)研究品质

1.信度与效度

一份问卷调查完成后,研究者通常会面临一些质疑:该问卷是否能有效测量出所要评估的特质?若使用多份性质相同的问卷,受访者的回答是否会一致?访问过后若重新再访问一次,受访者的答案是否会相同?上述问题可归纳为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两项指针,而信度与效度便是用来测量这两项指针之准确程度。

1)信度

信度是指所用的测量工具所衡量出来的结果之可靠性。可靠性包括稳定性及一致性。问卷内容的同构型及受访时间间隔的影响是影响信度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致性高的问卷便是同一群人接受性质相同、题型相同、目的相同的各种问卷测量后,在各衡量结果间显示出强烈的正相关。稳定性高的测量工具则是指一群人在不同时空下接受同样的衡量工具时,结果的差异很小。

增加变量的指标总数(包括变量的值)可以提高信度,提高变量的衡量等级也可提高信度,如用定比或定距测量取代顺序测量。小样本的先驱调查也可以提高信度。

2)效度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程度。内部效度指使用的测量工具(问卷)能否正确衡量出我们所欲量度的概念。外部效度指的是我们将一个实验或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推广到一个大范围的能力。

一般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的原因,而且是来自研究者的因素包括:测量内容(遣词用句、问题形式等)不当、情境(时间长短、气氛、前言说明等)以及研究者本身的疏忽(听错、记错等);而来自受访者的因素则可能是由于其个性、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及其它心理因素等,而影响其答题的正确性。

总之,研究者透过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可以了解测量工具问卷本身是否优良适当,以作为改善修正的根据,并可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2.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的研究品质

实验与问卷调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信度,但是效度较低;而实地研究虽然不具有较高的信度,但是效度却较高。

不管哪位研究人员担当实地研究的任务,在相似的观察点就相似的观察对象进行实地研究的结果应该相似。但是,这恰恰是实地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研究的课题是老年人休闲生活与社区空间关系。那么,甲的结论可能是老年人休闲的空间距离正在逐渐扩大。乙的结论可能是老年人依然还是在社区中心打发时间。而丙的结论可能是老年人休闲距离与经济水平有关。这些结论都有事实与个案作证,甲、乙、丙都能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问题在于,我们无法知道这些明显不同的结论在老年人群是否典型,反映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情

况。

另外,研究者的结论源于他们对被观察对象的语言、行为、举止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也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实地研究一般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它可以对老年人的社区生活有全方位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细节以难逃过研究者的观察。从这种细微深入的观察获得的资料当然在内部效度上大大优于问卷调查的结果。

如果问卷调查在研究同样的课题时,仅能提出一些表面的问题,诸如“在社区中心参与什么类型的活动?”、“与谁一起去?”、“每周去几次?”等等。另外,问卷调查对于回答的真实程度也没有任何程度上的控制。

实地研究的限制主要在于,其结果是基于个人的观察与量度之上的,这种个人的观察与量度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色彩,结果,不同的实地研究者可能就相似的课题得出不相似的结论。

第二,实地研究往往没有抽样的过程与标准化的量度手段。因此,从实地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类结论所起的作用是提议性的,而非定义性的。所以,尽管实地研究的内部效度高,但是外部效度却很低,

每一种研究方案都有其特定的优点与缺点,因此,不存在哪一种方案优于另外的方案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具体的课题时,有时,问卷调查可能优于实地研究;有时,实地研究可能优于问卷调查;有时,实验可能优于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有时内容分析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关键看研究的课题、经费、时间和对信度和效度的要求等。

参考文献:

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Maxwell, J. A.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毕恒达(2002),研究设计,笔记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lowerdew, R. (1997). Finding previous work on the topic. In R. Flowerdew & D. Martin (Eds.), Methods in human geography: A guide for students doing a research project (pp. 46-56).

Essex, England: Longman.

环境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课程概要: 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在建筑、规划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持续了数十年。早期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更重视个体过程,而不是人-环境过程,幸运的是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改变了此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课程内容 1.环境心理学导论:初学者研究问题的导引 环境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对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观点与学术脉络 2. 环境知觉/空间认知:我们如何了解和建构这个世界 注意到的环境、环境信息的解释与组织、认知地图、空间指认与距离认知 3. 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人对周遭环境的反应 对环境的色彩、声、光、热、微气候以及人们对其的反应 4.城市的公共认知:城市环境公共意象的若干专题 城市意象、易识别的环境与景观、社会性意象、环境审美 5.空间行为学:人们如何共享空间 拥挤、私密性、领域性和个人空间 6.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用后评价研究和论文写作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之辨、量化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用后评价研究的设计和论文写作 7.住宅与社区中的环境心理: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研究与实践三十年:“可防卫空间”理论以来的建筑设计与社区防范 9.城市开敞空间中的环境行为 10.不同的环境与各种群体的环境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女性与环境/办公室、校园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工业工程学那些课程

清华,天大,西交的工业工程学那些课程? 2011-1-6 21:16 清华大学IE: 在此附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图,里头可以看到每一学年有甚麼课程 工业工程系的四年本科课程总共有173个学分,包括140个学分春秋季学期的课程,18个学分的暑期实习与军训,和15个学分的毕业设计。下表中将所有本科课程分五大类列出: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论文训练。 序号课程类别子类别学分总计 1 人文社科类课程两课14 35 体育 4 外语 4 人文选修13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16 30 物理12 化学 2 3 专业相关课程工程基础19 75 专业基础33 专业限选23 专业限选和跨学科任选 6 4 实践环节18 5 综合论文训练15 总学分173 上述的课程体系与我系人才培养特色紧密关联,充分反映出工业工程系人才培养注重基础和国际化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33学分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工业工程概论2学分 2 工程经济学2学分 3 管理学基础2学分 4 制造工程概论3学分 5 人因工程基础3学分 6 运筹学(1) (数学规划) 3学分 7 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 3学分 8 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3学分 9 数据结构与算法3学分 10 数据库原理3学分 11 管理信息系统3学分 12 建模与仿真3学分 上述12 门专业基础课基本涵盖了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前5 门课(工业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制造工程概论、人因工程基础)可作为工程管理的一般性内容; 接下来的3 门课(运筹学(1) (数学规划)、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工程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所必须的工具,尤其是专门开设了应用随机模型的内容,使学生能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随机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再接下来的4 门课(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充分反映现代工业工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要从最前端的数据结构内容开始学起。 专业方向限选课(从下列两组课程中任选一组)23学分 A组:工业工程方向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实验设计2学分 2 供应链管理2学分 3 生产计划与控制2学分 4 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3学分 5 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3学分 6 现代人因工程3学分 7 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2学分 8 安全工程2学分 9 项目管理原理与实践2学分 10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2学分 B组:物流管理方向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运筹学(3) (决策方法) 2学分 2 物流管理概论2学分 3 需求与库存管理3学分 4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3学分 5 物流网络系统规划3学分 6 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3学分 7 服务运作管理2学分 8 国际物流2学分 9 物流装备与信息化2学分 10 商务沟通2学分 在两组专业方向课中,工业工程方向的课程充分保留了经典工业工程的课程体系,中国将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将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了在国际范围内物流体系的形成,因此,国外许多工业工程系将物流作为他们新的重要方向,与国外相比,我国更需要物流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工业工程系所设立的物流课组充分体现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趋势。 任选课和跨学科任选课4学分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项目管理的原理与实验(物流方向)2学分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需求分析方法论

需求分析方法论 原则上,需求分析阶段IT中心应尊重需求方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能力;在具体的任务开展上,以不干扰需求方的自主权为主,除非在项目过程中发现需求方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分析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IT中心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坚持吸收、同化、贯彻的方法和手段。 其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应用管理软件。作为IT中心,必须提醒需求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同时IT 中心也应深入具体的需求调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才能在将来的功能界定、实施上有发言权。 一、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不象侦探推理那样需从蛛丝马迹着手,而是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3,…Dn} 问题域Di由若干个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m} 问题Pj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人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双方(IT中心、需求方)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二、重点监控需求分析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需求分析又的的确确难做。其原因基本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 1、用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用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总部各部门及各地的很多店铺在进行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时,需求方的办公人员大多缺乏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和知识。此时,用户就会要求IT中心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项目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项目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随着用户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对项目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变更。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的!所以必须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在系统选型及实施时,将软件的核心建筑在稳定的需求上,同时留出变更空间。IT中心在需求分析的功能界定上担任一个中间、公平、公正的角色,所以也必须积极参与到需求分析的准备中来,以便协助需求方来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系统功能界限。 3、IT中心分析人员或用户理解有误 系统分析人员不可能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行业方面的专家。用户表达的需求,不同的分析人员可能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业

建筑环境心理学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 政府办公建筑设计 班级建筑xxxx 学号xx 姓名xxx

研究标题:不同建筑功能布局对人群的流线及心理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一幢政府办公建筑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老百姓的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 办公楼作为21世纪城市中“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是城市 社会、科技、财政、经济活力的显著索引,城市的核心“象征”。纽约曼哈顿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办公楼的大量集聚以及形成的景观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办公 楼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权力”中心场所。世界贸易中心办公大楼的被攻击,是对这一经济权力场所的反抗,从另一侧面也反应了办公楼在当代城市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出现了聚集起来办公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在 逐步的深化,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办公建筑的建设规模和 数量都在日益扩大,现今在办公空间设计上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塑造出 公司的精神,有文化气息的融入,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强调高 科技等不同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味,也更具凝 聚力及亲和力。 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办公空间设计缺乏创新,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一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却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办 公空间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意识,使办公空间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不可或缺的 优势。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是 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个人空间、拥挤和 人类的关系、城市和城市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各体是如何和环 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有较其他心理学分支 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 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 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其他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政府办公楼设计,将我设计的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它的解剖分析,功能布局与人群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及如何处理建筑空间设计与人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办公建筑有一个大的了解,对办公建筑设计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WORD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

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 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二,经典论文的阅读 1,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的测度)基本思想?

研究方法及步骤

管理研究方法 摘要: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管理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途径和程序。本文从确定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数据观测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论文写作五个阶段按照一项管理研究活动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介绍管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管理研究;方法;梳理 一、管理研究活动的五阶段 1.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确定阶段 以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反映管理研究成果,犹如构造建筑物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它需要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所以在进行一项研究活动前必须要确定这些基本要素。 (1)概念 概念是指人们思维的产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性,于是将这种共性构造成一个概念并冠以一个名词,供人们在沟通中使用。然而,这个概念名词的本身并不存在,概念是通过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 (2)定义 定义的含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管理研究中,对概念和名词的定义需要做到清晰、确切,而且在同一研究中一以贯之,不得做随意的更换和置换。 (3)变量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的强度上的变化程度是可以衡量的。可测性既是变量的特征,又是设置变量需要满足的要求。另外,变量值间的关系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明确。 (4)命题和假设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关系的陈述。而假设是命题的一种,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提出假设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假设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尽可能清晰和具体地表达变量值间的关系;必须是可以验证的;已经被证实的假设,其适用范围需要慎重设定。 (5)理论 理论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理论须由三个要素组成:概念框架、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间关系的一组命题、供验证的背景。 (6)推理 推理则是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换言之,是遵循一定的逻辑规范,根据前提推导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严格的逻辑规范是推理的正确性和可信度的保证。推理研究包含对推理程序的研究。具体分为两类:归纳和演绎推理。 (7)分类 分类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需要遵守完备性、准则一致性、种的独立性、不得跳跃逻辑等级等四个规则。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02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实验范式: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2、季节性情感障碍: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瞌睡、疲劳等,这些症状与季节有关。所以称为这种症状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3、优先居住效应:它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4、环境心理学: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5、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对温度的知觉包括温度的物理成分和心理成分。 6、.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7、随后策略: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随后策略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 8、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了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9、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是户外的密度。10、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二、填空 1、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 2、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 3、影响个体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效应、堤岸效应以及适应。 4、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实验室止步距离法、投射法和自然观察法。 5、设计流程分为5个阶段,包括计划,设计,建造、使用和调整、后期评估。 6、世纪年代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20世纪60年代 7、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如篱笆和标牌 8、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机郊应、堤岸效应和适应。 9、减缓拥挤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可用三种方法,分别是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 10、噪音的干扰程度如何,有三个重要变量起决定作用,它们是音量、可预测性和知觉的可控制性。 11、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 12、有研究者认为,增强自我调节和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概念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思辨产生,但方法论只钟情于科学方法。 1、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分支,是验证知识与寻找新知识或新发现(new findings)的科学。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就是该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程序和规范。从过程来看,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信度效度判断、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规范和逻辑。 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 (二)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的性质 1、客观性(事实的WHA T、WHY、HOW等的YES OR NO问题) 2、实证性(观察和实验) 3、规范性 ①研究者用文字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使得其他研究人员可据此判断你的观察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结果以及导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②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应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 4、一定的概括性(适用效度)(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们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使人及其携带的资源形成1加1大于2的局面。所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须有一定共性才是有意义的。)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性质或定位 科学方法思辨方法 逻辑直觉 客体与情境分离客体与情境交融 科学艺术 学科研究的定位频谱 原因: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与个性(感觉、直觉、意愿、决心) 2、管理情境(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生态、社群环境、组织系统) 3、主客体都是人,价值的偏好。(决策,两难;事实与价值的结合) (四)(公共)管理研究的类型 1、按功能:基础研究(WHY,THEORY;FOR EXPLANA TION);应用研究(WHAT AND HOW;FOR APPLICATION) 2、按研究内容的表现式样和研究目的:探索型(EXPLORA TION)、描述型(DESCRIPTION),解释型(EXPLANA TION),规范型(PRESCRIPTION) 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的特征

环境心理学调查问卷

城市公共空间行为活动研究 以广州荔湾区西关一带公共空间为调查对象您好:我们是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建筑学的学生,现在我们在做关于“广州荔湾区西关一带—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的调研。为了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对市民使用造成不便的因素,以此促进公共空间更好的体现城市的特色并更好的贴近市民的生活。希望您能根据自己使用公共场所的经历,真实的填写以下问卷。所有的调查的数据只用于学术报告,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一、[单选题] 基本情况 1、性别:A.男 B.女 2、年龄:A. 18岁一下 B. 18-30岁 C.31—45岁 D.46-55岁 E.56-70岁 F.71岁以上 3、是否学生:A.是 B.否(职业:) 4、一般外出活动会与谁同去:A父母;B同学:C朋友;D独自前往 5、平时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l—2小时: C. 0.5—1小时; D. 0.5小时以下 6、节假日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1—2小时 C. 0.5—l小时 D. 0.5小时以下 二、户外活动需求 7、[多选题] 您前往这些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等以休憩为主的场所)的目的 A.运动、锻炼 B.散步遛狗 C.带小孩去游玩和其他家长交流 D.与朋友、同事聚会逃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美好 E.随便逛逛,没有明确的目的 8、[单选题] 喜欢这项活动的原因是? A兴趣爱好B打发时间 C 轻松娱乐D跟随潮流 9、[多选题] 怎样的公共场所能吸引你在此停留、活动? A.具有历史气息的骑楼空间; B.鲜艳丰富的植物环境; C.空旷的运动场; D.现代气息的广场; E.热闹的游戏场; F.斑驳的涂鸦、艺术装置; G.宁静的围合空间;H.滨水空间 三、活动实况调查 9、[多选题] 通常户外活动的时间 A.6:00—8:00 B.8:00—10:00 C.10:00—12:00 D.12:00—14:00 E.14:00—16:00 F.16:00—18:00 G.18:00—20:00 H.20:00—22:00 10、[多选题] 西关周边公共空间吸引游人的优势? A.离学校、住处近 B.环境优美 C.设施、器材较齐全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 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 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 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 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 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 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 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 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 1.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 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 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 4.管理研究面临两个难点?P18 ①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首先在信息方面,管理者欲有效和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极其需要口语信息 其次,在用人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离不开对部署形象的了解 第三,在决策方面,管理者的决策还离不开直观判断和抉择。 ②管理情境 管理系统要复杂的多,人们无法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离处理。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为一体,难以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做到系统主体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隔离处理。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 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 寻求最佳刺激, 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意象场所精神 环境,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类的应用科学避免不了这种趋势,与环境相关的这类科学的传统目的是帮助人类适应所处之环境,现在则需要进一步帮助人类去创造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栖息之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绿地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 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在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格式塔、透镜论、攻击论等。环境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它的真实性,下面我就以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为例,浅谈一下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研究对象概述 重庆文理学院现占地面积1921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二、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现代高校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而且有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这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规划蓝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在此中的应用使校园景观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高校周围的环境。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与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使用规律简单明确,组成元素完整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行为场景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而校园意象则是指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它是刺激在场或间接刺激之后发生的,会持续一段时间,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信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有组织的“复杂”。 意象空间结构 (1)方向 校园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导,南北向为辅。这主要是因 为教学区相对于学校宿舍为 东西向分布。 (2)核心与层次 校园公共意向范围中有 一个核心——以星湖广场为 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和生活 区辐射形成层次。 (3)架构模式 校园通过香樟路和各支 路交叉,形成三大组团——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区。另外还有小的分区如娱乐购物区,健身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