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考核评分标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考核评分标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考核评分标准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人)考核评分标准

电除颤评分标准

福鼎市医院护理技能(胸外电除颤)评分表 项目具体内容标 准 评 分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姓名 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 扣分理由扣分理由扣分理由扣分理由扣分理由 目的5% 用高能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消除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使心脏恢复律。 5 用物 5% 除颤仪、电极片、导电糊或盐水纱布、干纱布。 5 操作方法及程序67% 1.检查仪器:检查除颤仪1%,确认性能完好1%,用物齐全2%,处于备用状态1%。 2.评估患者:巡视病房,发现患者监护仪显示室颤1%,判断意识,确认意识丧失 1%,立即去枕平卧,呼救,记录呼救时间1%。观察抢救环境安全1%,拉上床帘,移开床旁桌1%。 3.安置体位:迅速携除颤仪至床旁1%,开机1%,充分暴露患者胸廓1%,检查胸前 皮肤及身上是否有金属物品1%,除颤部位有无潮湿、敷料1%,电极片是否避开除颤部位2%,是否安装起搏器1%,双手外展勿触及床沿2%。 4.选择能量:取出除颤电极板(小儿应取下外面的成人电极板)1%,将电极板表面均 匀涂导电糊或垫以生理盐水纱布(4-6层)1%,遵医嘱选择非同步电复律方式2%及所需除颤能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200J)2%。 5.充电:按下充电键或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充电3%,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1%。 6.正确放置电极板:将标记为“心底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2%, 标记为“心尖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左腋中线平第5肋间2%,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贴1%,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1%。 7.除颤:再次观察心电示波1%,确认需要除颤1%,嘱周围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2%, 操作者身体避开病床2%,电极板加压,压力适当4%,双手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手柄2%上的两个“放电”按钮电击除颤3%。 5 5 10 10 4 6 15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成人)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计分: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U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1.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2、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3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分项目内容技术要求分值 素质要求 (4分)报告内容 报告选手参赛号码及比赛项目 语言流畅,态度认真,表情严肃 1 仪表举止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1 服装服饰服装鞋帽整洁,着装符合要求,发不过肩 2 操作前准备(8分) 环境评估环境:环境安全,适宜抢救(口述) 4 用物 除颤仪(保持完好备用)、导电糊、纱布3块、快速手消毒液、 护理记录单。用物摆放合理 4 操 作 步 骤(74分) (操作计时开始) 判断: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呼叫其他医务人员,看时间 5 去除病人金属饰物,平卧于板床,暴露胸前区,评估除颤部位皮肤情况, 干纱布擦拭 6 于胸前除颤部位均匀涂抹导电糊8 打开除颤仪电源调至非同步,再次判断除颤指征 5 选择能量,单向波360J或双向波200J 6 充电 5 除颤仪电极板放置位置: 1、1、心尖部:左腋中线平第5肋间 2、2、心底部: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避开内置起搏器位置 10 紧贴病人皮肤,以10-12Kg力量下压8 警示他人离开床旁,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及床接触 6 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5 观察心电图,除颤成功,看时间,检查有无皮肤并发症。 除颤不成功,行2分钟CPR(口述) 10 操作后处理(6分)病人 观察并清理患者胸前皮肤,协助整理病人床单位、取体位舒适, 观察或询问需要 2 用物整理用物,按废物分类正确处置 2 护士 洗手,核对病人信息、记录 报告操作完毕(操作计时结束) 2 综合评价(8分) 熟练程度符合抢救程序,动作规范,操作熟练 2 人文关怀操作过程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安全 2 质量标准 能量选择正确;无除颤并发症。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时扣分(此操作完成时间6分钟) 2 2 总分10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用物准备】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电极片、酒精、纱布、弯盘、笔、表。准备有关抢救物品及药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告知家属除颤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入植入性起搏器,应注 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4.动作迅速,准确。 5.操作者手上、电极板手柄、两电极之间胸壁上避免粘导电糊。 6.操作完毕,清理电极板上导电糊,保持除颤器完好处于备好状态。 【并发症】 【1】低血压 预防及处理: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等变化,若仅为低血压倾 向,大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 使用升压药。 【2】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1、护士要有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基础,能正确识别各种 心律失常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预警心电图,并及 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电复律后持续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 神志的改变,若发生期前收缩,大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要特殊处 理。如若为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 的药物治疗。若产生室速室颤可再行电击复律。 3、若发生显著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轻症能 自行恢复者,可不做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 素,以提高心率个别患者可安装起搏器。

【3】肺水肿 预防及处理:一旦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遵 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平喘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 通畅。 【4】心肌损伤 预防及处理:除颤能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过高 则会导致心肌损害,如发生应加强监护,予以对症支持处理。 【5】皮肤灼伤 预防及处理:点击时电极板应予皮肤充分接触,勿留间隙。电极板均 匀涂抹导电糊。轻者一般无需处理,重者皮肤按外科换药处理。 【6】呼吸抑制 预防及处理:清醒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镇静剂,麻醉应以让患者进入朦 胧状态,无记忆为准,不宜过深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呼吸抑制 一旦发生,应行气管插管做人工辅助呼吸。 【7】动脉栓塞或肺栓塞 预防及处理:如发生栓塞,及时给与对症处理,抗凝和溶栓的处理评 价,仍在研究中。 【自检】 1.M4735A型除颤仪自检步骤 【1】拔掉电源。【2】一手按条图,一手开机。【3】按充电键。【4】语音提示后,双手同时按放电键。【5】自检单打印。【6】检查心电图纸打印 是否顺畅,查看时间是否清晰,查看时间是否准确,如不符合,则需 调整。 2.M3536A型除颤仪自检步骤 自动自检:日常使用。 【1】将“治疗柄”调至“监护”。 【2】按下“菜单”按钮。 【3】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其他”,并按下“菜单”按钮 【4】选择“操作检查”,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5】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自动检查概要”,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设备就会显示出自动检查概要。此时除颤仪屏幕中央会出现信息:离开正常操作模式,病人监护关闭,要回正常模式,按退出键,按菜单确认。

电除颤注意事项

五、电除颤操作流程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1.室扑或室颤 :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 心脏电机械分离 :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 心跳停止 :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 电除颤的原理: 选一适当的电流,在 2— 3 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 ,使 75— 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 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 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2、 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 3 、心肺复苏中除颤, 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 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5、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 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 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6、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 一、电除颤 原理 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 终止异位 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自动体外除颤器(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 AED ):AED 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 mdf )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及自 检功能。且与常规除颤相比, AED 可提高存活率 1.8 倍,它能提供连续监测,快速识别和 迅速反应功能,安全可 * ,具有有效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功能。 适应症 非同步除颤用于 :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 房颤、房扑、 、室上速、室速。 ( 1)室颤( VF )的心电图特征: QRS-T 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 常由室扑转变而来, 波幅> 0.5 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 < 0.5 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 频率 在 250 次 /分以上。频率> 100 次 /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 100 次 / 分者称慢速型心室 颤动。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2) 室扑( VFL )的心电图特征: P 、QRS 与 T 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均匀、宽大、连续出现的正弦波,频率在 200-250 次 /分 (3) 房扑( AFL )心电图特征: 致, 间隔规律 , 频率 250-300 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P 波消失 , 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 次 /分。?房室传导比例常为 2:1~4:1, F 波(扑动波) ,波幅大小一 心室率规律或不规律。 ?QRS (4) 房颤( AF )心电图特征: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 形态不一的颤动波 ( f 波),频率 350-600 次 / 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QRS 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四、禁忌症 ⑴ 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心肺复苏电除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技术操作: 操作步骤: 报告,我是参加成人生命支持的XX号选手,请指示 1、两臂伸直,环视四周,口述周围环境安全 2、术者跪于模拟人右侧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 齐),拍打患者左右肩并在双耳呼唤“小姐,你怎么啦!小姐,你怎么啦!(计时)口述意识丧失,助手准备除颤仪和简易呼吸器及面罩; 3、开放气道:口述口腔无异物,清理口腔(有动作,头不必侧) 左手立掌压额,右手拇、食、中指在下颏中点向选手一侧旁边1—2CM处抬下颏,(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一听二看三感觉判断有无呼吸(5—10秒)口述无呼吸请通气;助手跪于患者头部,立即适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要看到胸部起伏; 4、一听二看三感觉触摸颈A(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 骨后旁边1—2CM胸锁乳头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即延喉结向选手一侧滑行1—2CM按压,手法要作出来)5—10秒,口述无脉搏;口述一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面部反应;按到25次时数出声(频率100—110次/分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直至五组以通气2次结束。计时结束(占70%)(从拍双肩至最后二

次人工呼吸结束,150-160秒得5分,161-165秒得4分,166-170秒得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少于150秒,则每5秒扣1分,135秒以下不得分) 5、复检一听二看三感觉触摸颈A(5-10秒)口述“无呼吸,无脉 搏,开机至监护位”。将电极板放在患者左侧乳头腋中线,另一个电极板放在放在右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口述室颤,需紧急电除颤;擦拭患者胸部皮肤(从上往下擦三下)开始计时: 6、助手一手给纱布一手给电极板涂导电胶,由术者均匀分布两块 电极板上,板面朝外,将电极板放在正确位置,口述再次确认室颤,选择能量200J(助手按键);口述充电(助手按键)口述旁人请离开(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请旁人离开“)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贴紧胸壁,适当加压,观察心电波型,仍为室颤,双手拇指同时按压电极板两个按钮进行放电。口述除颤结束,关机。助手给纱布,术者擦干电极板,放回原位。擦干胸壁皮肤(左一下,右一下)(从擦干胸部皮肤开始至除颤放放电完毕时间不超过20秒,21-25秒扣2分,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分,大于35秒零分) 7、口述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病人心跳呼吸恢复,复苏 成功。报告考官,操作完毕。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与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主要就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就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 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与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与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与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就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与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治室颤与其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就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与普及,就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就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与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就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的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征与方法学得以规范化。本章节将逐一阐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复律前需充分地估计复律的必要性、成功率、复发的可能性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电复律除颤公认的适应证共五类: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颤/室扑)。按传统观点,室颤/室扑为其绝对适应证,其余为相对适应证。目前尚无指南对其适应证进行分层评估的分类方法或建议。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就是房颤,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就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姓名成绩: 内容标准分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得分 1.准备除颤 15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5分),安放除颤电极板,报 告 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5分)。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 打开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胶混匀(5分)。 2.选择能量 10 除颤能量选择正确:单向波除颤能量360 J;双相波形200 J 3.充电 5 充电操作正确,未充电者不得分 4.安放电极10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采用前-侧位,即前电极放在右侧锁骨下板方,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左、右电极板各3分),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歪斜(左、右电极板各2分)。隔着衣服 安放电极板不得分 5.电极板紧5 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板各2分),观察心电示波(1分)。贴皮肤 6.与病人保5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病人接触,请“旁人离 开”,持安全距离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 7.放电 5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 除颤 8.下达除颤20 不超过45秒钟(45秒以内完成满分,45秒,1分钟完成10分;1,指令至除颤4分钟完成5分;超过4分钟完成不得分)。 完毕的时间

9.除颤结束10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2分);清洁患者胸壁皮肤(2分);要求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观察心跳、呼吸是否恢复,继续下一步处理(4分);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电极板(2分)。 10.提问 15 1.小儿电除颤能量, 2.若心电显示为细颤,应立即除颤吗, 3.除颤适应症(非同步)。 合计 100 1.小儿电除颤能量 2-4J/kg 2. 若心电显示为细颤,应立即除颤吗,(应坚持心脏按压或用药,先用0.1%肾上腺素1ml静脉推注,3,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使细颤波转为粗波后,方可施行电击除颤。 3.适应症:室颤室扑无脉搏室速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主要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 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 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 律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和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 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 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 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 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 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 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 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 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

电除颤注意事项完整版

电除颤注意事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五、电除颤操作流程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1.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2、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3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4、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5、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6、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 一、电除颤原理 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及自检功能。且与常规除颤相比,AED可提高存活率倍,它能提供连续监测,快速识别和迅速反应功能,安全可*,具有有效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功能。 适应症 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1)室颤(VF)的心电图特征: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频率在250次/分以上。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2)室扑(VFL)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均匀、宽大、连续出现的正弦波,频率在200-250次/分 (3)房扑(AFL)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 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致, 间隔规律, 频率250-3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心室率规律或不规律。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非同步电除颤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1)突然昏迷:可在心搏停跳8-12秒后出现,可有一过性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年幼儿可直接触摸心尖部确定有无心跳。 (3)心音消失或心跳过缓:心音消失或年长儿心率低于30次/分,新生儿低于60次/分,初生新生儿低于100次/分,均需施行心脏按压。 (4)瞳孔扩大:心脏停搏30-40秒瞳孔开始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大小可反映脑细胞功能受损程度。 (5)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面色灰暗或紫绀,应注意呼吸过于浅弱、缓慢或呈倒吸气样时,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呼吸停止相同。 (6)心电图:表现为:①心搏徐缓;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室纤颤;④心室停搏。 (7)眼底变化:眼底血管血流缓慢或停滞,血细胞聚集呈点彩样改变。提示血流已中断,脑细胞即将死亡。 2.诊断 前两项即可诊断心搏呼吸骤停,而不必反复触摸脉搏或心音,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电除颤仪操作流程 适用证: 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平卧位。 2.迅速开放气道,放置口咽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在准备除颤仪的同时,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4.将两个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5.将除颤仪设置为非同步状态。 6.首次充电能量200瓦秒。 7.充电完毕时,检查术者及他人确无与患者身体接触后开始放电。 8.首次除颤后观察并记录即刻心电图。如室颤持续存在,可连续电击,能量递增(200、200~300、360瓦秒),直至转复成功或停止抢救。 9.如心电监测显示为心电静止,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10.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非同步除颤操作流程

非同步电除颤操作流程 【目的】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评估】 1、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 2、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3、适应证:室颤是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和紧急适应证;室扑(心室扑动) 通常是室颤的前奏,可予以电除颤;另外,无脉性室速(室性心动过速) 也可作为电除颤的适应证。 【操作前准备】 护士:仪表端庄,会熟练使用除颤仪。 物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或浸湿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碗内放清洁纱布1块、准备抢救药品。 【操作方法】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和心电图示波。 2、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暴露胸部。 3、开启除颤仪开关,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除颤电极板均匀涂抹 专用导电糊。 4、选择除颤能量:单向波除颤用360J,双向波除颤用200J,若操作者对除 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充电。(注意: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 向自己) 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YERNUM”电极板放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 (心底部),“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心尖部),电 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6、口述“请所有人离开病床”,并查看四周(确保无人与床、患者或其它 设备相连),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认心律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7、电极板压力适当(施加大约10Kg的压力),同时按压放电按钮。 8、观察心电示波,看除颤效果。(若恢复窦性心律,除颤成功,持续心电 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擦干病人胸壁皮肤,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若除颤无效,继续行2分钟或五个循环CPR,根据医嘱用药产生粗颤 再次除颤)。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除颤仪给予清洁、消毒、充电、备用。 【注意事项】 1.除颤前应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做好一切抢救工作。 2.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置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至少10厘米。 3.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可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4.电极板放置的位置准确,并应予病人皮肤密切接触,以保证导电良好5.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6.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7.动作迅速、准确。 8.保持除颤器的完好备用,使用后的电除颤器应立即充电24小时。 10.电除颤的并发症:低血压、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栓塞、皮肤灼伤。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同步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主要是依据心律失常时R波是否存在来确定:R波存在选用同步,R消失选用非同步,如室颤、室扑。 电复律 即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直流电,使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适应症有 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闪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者; (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 (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时,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和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叫做电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适应症: 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方法学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方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何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苏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何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的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征和方法学得以规范化。本章节将逐一阐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2017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17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职称考核日期年月日项目操作要求分值得分备注 评 估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5 2、判断意识:凑近患者耳旁(双侧)大声呼唤并轻拍患者 双肩,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5 3、呼救:“来人,抢救病人” 5 4、检查脉搏和呼吸:以一手中指与食指指尖从喉结向同侧 滑行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同时判断呼 吸,观察有无胸腹部起伏,应将心脏骤停早期的叹息样呼吸 视为无呼吸。判断时间:≤10S。(口述:无心跳、呼吸,立 即心肺复苏) 10 操 作 流 程 胸外心脏按压: 摆放体位: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垫应放置按压板; 充分暴露胸部、松开腰带。 5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即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5 按压手法和姿势: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 叠置于此手背上,十指相扣,手指翘起,只以掌根部接触按 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 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放松时胸廓充分回弹,掌根不离开胸壁 但手掌不要倚靠在患者胸廓上。 10 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按压/通气比例30∶2, 按压与放松比例1∶1。 10 开放气道:采取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疑有颈椎损伤的病人, 采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如窒息患者)清除口腔 异物或分泌物。 5 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连接氧气与简易呼吸器,调节氧流 量10L/分,操作者转至患者头部上方,将面罩扣住患者口 鼻,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其他手指托起下颌(“EC”手法), 右手挤压呼吸囊,潮气量500-600ml,以看到胸廓起伏为度, 送气时间≥1S。 以30∶2的按压通气比例,进行5个循环。 5 电除颤:除颤器置于监护状态,确认病人出现室颤。 5 选择能量,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 5

心脏电除颤评分标准[最新]

心脏电除颤评分标准[最新] 心脏电除颤评分标准(非同步)评分标准项目评分细则分值评分细则总分 1、衣帽整齐、仪表端庄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准备 2、备齐用物:除颤仪、电极片5个,其中2个备用,、导电糊、纱用物缺一项扣1分质量 布5块,干纱布3块~酒精纱布2块,、污物桶、笔、记录本。 4 标准 ,103、将用物置于治疗车上~摆放有序。 2 摆放不整齐不得分分, 4、检查机器性能。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 2、摆放患者于仰卧位。 2 位置不正确扣1分 3、连接心电监护导联线,避开除颤部位,~打开除颤仪监护开关~8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心电示波出现室颤波。 4、迅速在电极板上均匀涂抹导电糊,或纱布垫包裹电极板~沾生理5 不符合要求扣1分操盐水, 作 5、将除颤仪按钮旋于“非同步”除颤位置。流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程 6、充电~单向波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200J。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质 7、安放电极板~放置右电极,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和左电极,与左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量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标 8、电击除颤~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患者或大声宣布准 6 一项不符要求合扣1分 “离开”~迅速并准确放电。 (65) 分 9、放电后立即进行5个循环的CPR,2010年国际标准~新指南要点25 依据模拟人显示器正确率得分 附后,。

10、实施5个周期的CPR后再次检查脉搏或评估心律。 3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1、窦性心律恢复~关闭除颤器电源~继续心电监护并记录。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2、整理病人及用物。电极板处置后归位。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动作规范~操作熟练。 5 2、关心、体贴病人、保持病人床单位整洁。 5 3、记录准确及时。 5 4、口述除颤适应症、部位、能量和注意事项。 5 终末 质量注意事项: 5 少叙述一项扣1分标准 1(迅速对目击下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电除颤~对非目击下的 (25)心脏骤停患者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后行电除颤。 分 2. 除颤时两个电极板之间与电极板手柄要保持干燥。 3(电极板必须紧贴患者皮肤不留空隙~以防皮肤灼伤。 4(使用后的电极板先用干纱布擦净~再用酒精纱布擦拭消毒。 5(除颤仪用后及时充电~使其处于功能完好状态。 时间 4 分钟内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每超过1秒扣0.1分。 备注: 1、模拟人由竞赛组委会提供~其他物品自备。 2、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变化要点: ,1,将ABC程序改变为“CAB” 程序~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成人)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计分: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U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

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除颤的临床应用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1.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2.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3.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电除颤的原理: 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

电除颤操作流程

电除颤操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五十七、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用物准备】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电极片、纱布、弯盘、笔、表。准备有关抢救物品及药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正确选择除颤方式。 2.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如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距离医疗器械至少2.5cm以上。 3.导电糊涂抹均匀,两快电极板之间的距离10cm以上。不可用耦合剂替代导电糊。 4.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两电极板之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以免灼伤。 5.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及病床接触。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6.操作者手上、电极板手柄、两电极之间胸壁上避免粘导电糊,避免潮湿,禁用酒精擦拭胸前皮肤。 7.若室颤为细颤,可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使之变为粗颤再行除颤,易于成功。 【相关知识】 1.电除颤: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根据发放脉冲是否与心电图的R波同步,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其中非同步电复律亦称除颤。 2.电除颤适应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维护与保养】 1.用清水软布拧干后擦净除颤电极板,晾干归位备用 2.机器表面及导线使用厂家建议的清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3.除颤仪必须定位放置,每日检查。 4.电池保养: ①除颤仪日常每日检查,保证电池饱和状态。 ②为保证急救使用,24小时持续充电备用。 ③按厂家建议,定期充放电维护电池或返厂维护。 【除颤相关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除颤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二)除颤仪电池应随时处于饱和备用状态。 (三)除颤时无能量释放:检查以下可能原因并处理 1.除颤能量选择后,未选择“CHARGE”充电 2.除颤手柄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有误 3.使用起搏电极除颤时,起搏电极与除颤仪未连接或连接不当 4.电除颤时,将同步键“SYNC”开启;同步电复律时,未连接除颤 仪上的监护线 5.除颤电极板使用后未清洁,导电糊干结。 (四)无法开机或故障无法排除时:立即 徒手心肺复苏→解决故障原因或准备备用除颤仪→协助医生进行其他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