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分析201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的基础上,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形成报告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是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天津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学院,隶属天津广播电视台,是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学院采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为全国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领域和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占地126371平方米,现设有文学采编系、影视技术系、表演播音系、影视动漫系、基础课部、实习实训中心等教学部门,集教学、科研与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

学院积极拓展成人继续教育项目,为在校生提供提升学历的平台与机遇。先后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签订了高自考专本衔接合作项目,并与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快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

学院内设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机构。在校学生可以参加培训鉴定,获取相关专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中级、高级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

学院的办学特色:坚持教育教学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走多领域兼容、交叉渗透的大传播之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方向。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狠抓人才培养的质量。

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明确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每年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人才培养工作。院领导累计听课121次、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学工作例会20次,参加学生工作有关会议40次、学生社团文体活动36次,走访实习点30次、走访学生寝室138次,加强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生活。

二、主办方履责情况

建院以来,广播电视台党委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学院的软硬件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给与了极大的政策上和实际支持。在台党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学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拓展对外办学空间,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期建设项目陆续建设了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综合服务楼、简易操场,改建了学生活动中心、行政办公楼等,基本满足了办学条件。同时,在中央财政和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陆续建设、完善了广电网络、动漫制作、摄影摄像、化妆演播等教学实训场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自2012年九月至2013年八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充实学院领导班子,整合资源配置。2013年7月,根据台党委研究决定,学院与原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培训中心、原天津音像资料馆合并,对人员和资源进行了整合管理。合并后的学院,在人员、机构、财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充和提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合作办学、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方面,拓展了产业化发展渠道。

2.学生食堂建设项目是台党委2013年部署的重要任务,要求学院必须在2013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完成此项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基建指挥部根据台党委的工作部署,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了学生食堂项目的建设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台党委及台领导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建设工作极大的支持。学院基建指挥部积极面对困难,按照台党委的要求如期完成了6806平方米的新食堂的建设任务,并于2013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正式投入使用。新食堂的建成为学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办学功能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3.为了加强学院教学硬件建设,提升学院教学管理水平,2012年11月,台批准并拨款为学院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服务器机房装修三个项目,共计50.27万元。

4.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基础硬件条件, 2013年9月,台领导批准学院建设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以及改造室内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投入共约700万元。

三、基本办学条件

平台数据显示,学院现设10个专业,当年计划招生专业12个,在校生总数1215人,教师总数147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 56人,校内兼课教师10人,校外兼职教师49人,校外兼课教师32人。校内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

例为39.29%。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2.86%。纸质图书总数7万册,电子图书总数1.08GB,生均纸质图书占有量为58册;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2234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6.53平方米;宿舍面积10659平方米,生均8.77平方米;实践场所17496平方米,生均14.4平方米;实践基地的设备总值205.05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687.69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占40.18%;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9台,每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语音教室座位数96个。

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析,对照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可以看到,学院在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践场所占有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10项指标都超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但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项指标未能达到标准。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学院在专业特色的形成、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学院基本办学条件如表 1所示。

表1 教育部办学条件指标与我院基本情况数据对照表

表1数据显示,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学院在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践场所占有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10项指标都超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但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项指标未能达到标准。另外,通过分析对比我们也看到,有些条件的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学院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不足。生均年进书量等条件还需要不断的改善。

四、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总数为1215人。

1.教学系分布。学院共四个教学系。其中,影视技术系在校生总数为37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0.78%;影视动漫系在校生总数为24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84%;表演播音系在校生总数为23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51%;文学采编系在校生总数为 36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9.88%。

2.专业分布。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校生为48人,占学生总数的

3.95%;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为13人,占学生总数的1.07%;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校生为127 人,占学生总数的10.45%;影视动画专业在校生为84人,占学生总数的6.91%;主持与播音专业在校生为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19%;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在校生为257人,占学生总数的21.15%;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在校生为53人,占学生总数的

4.36%;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为363人,占学生总数的29.88%;景观设计专业在校生为17人,占学生总数的1.40%;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在校生为117人,占学生总数的9.63%。

表2 专业设置及在校学生一览表

表3 近两学年专业建设情况分析对照表

表3数据显示,相比11-12学年,12-13学年学院在专业设置数上增加了2个。

3.专业介绍。影视技术系内设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广播电视技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宽带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广播电视、多媒体等领域机房值机、系统支持维护、设备开发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的现场工作人员。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广播电视网络的系统架构,网络传输方式。学会应用系统的主要指标配置管理与故

障处理。学会网络组建方案设计。学会网络安全,网络软件系统维护。培养具有较强广电网络应用系统维护的技能型人才。

摄影摄像技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广播电视行业、平面传媒摄影艺术采编制作、党政机关电教部门、企事业单位、电视台等相关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平面影像运作策划、拍摄及后期处理能力,能熟练使用摄影摄像、编辑设备,创作相关影视作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文学采编系内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新闻采编与制作: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人才。要求通过学习具备较为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传媒业政策法规和采编制作业务,能胜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级各类传统及新兴媒体、广告及文化交流传媒企业、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成为既了解基本传媒理论,又掌握采编、摄录、编辑等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表演播音系内设主持与播音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影视表演专业

主持与播音: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语言和声音的运用能力;具有会议主持、婚庆主持、电视主持、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和应用技能;具备各类语音服务行业的语音基本功和技能;具备配音、演讲等应用能力;了解传播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审美与公关能力的语言应用专门人才。

人物形象设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和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化妆品基本知识,熟悉时尚赏析、流行判断,具备化妆造型能力、人物形象设计和操作能力、化妆品营销及饰品搭配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管理学、文化经纪、文化交流、艺术鉴赏及文化产业项目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文化产业从事节目管理、节目策划运作、制作过程的沟通协调、文化市场营销运作、受众分析等方面工作,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影视表演:为满足大众对文化艺术生活的追求,根据影视戏剧及其他艺术行业的发展和对表演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影视行业的人才培养指导功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实行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品德行为养成并重的育人原则,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影视广告公司专业演员的能力的表演艺术技能型人才。

影视动漫系内设影视动画、电视节目制作、雕塑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四个专业

影视动画:培养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具备影视动画制作、创意、加工并有一定基础知识,表现技巧的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广告宣传、网络、游戏制作公司等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动画制作、生产等相关工作,成为动画产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电视节目制作: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影视创作、动画设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使学生具备影像处理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电视摄影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维护、管理和应用影视多媒体技术,面向基层、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

雕塑艺术设计: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培养具备雕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为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一定艺术素养,从事雕塑、装饰壁画以及小型装饰品的创作设计及制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景观设计: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工作执行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建筑视图、建筑美学、景观设计、模型设计制作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能根据建筑设计图和比例要求,选用合适的模型制作材料,运用模型设计制作技能,设计制作各种建筑模型的技能型人才。

4.央财专业建设。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于2011年9月申报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立项以来,学院成立了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组。按照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项目领导小组整体部署,以及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对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并对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调研等手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专业定

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内培、增聘”等手段提高了教师团队水平;通过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通过不断规范和完善课程资源,提升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经过两年的建设,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课程建设

1.课程结构

2012-2013学年,学院共开设课程303门,其中A类课107门,占35.31%;B类课184门,占60.73%;C类课12门,占3.96%。与 2011-2012学年相比,实践课时量明显增加。体现了全院各专业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适当增加了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初步达到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课证一体

“以证代考”的课证一体模式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将相关的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以符合课证一体的教育教学规律,并按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技能进行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的训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安排模拟训练,及时了解课程授课及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将岗位知识和职业资格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到高职教育的课程当中,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基本适应广播电视及相关行业第一线的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我院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广电行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再认识。通过课程学习取代专门培训,学习考试过程中不收取其他培训费用,可取得的国家技能鉴定中心认证的中级资格证书。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

3.项目带动实训教学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实训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的获得为主线,将采编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融汇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习,用到什么学什么,针对性极强,突出了知识的应用型,较好的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访报道实训课》课程目标是完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采访报道任务。

系报《新采编》。该报为文学采编系自办内部发行报纸,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办并发行。该报纸仿照平面媒体管理运作模式,成立编辑部、记者部、行政部等机构,编辑记者均为本专业学生,利用方正飞腾PSP编排软件编印,每月至少发行一期。通过参与此项目运作,在加强采访、编辑、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使学生们提前熟悉职场环境和工作方式,不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并融入职场,确定合理的职场位置奠定基础。

4.根据社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

影视动画专业课程在设置时努力做到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通过与已毕业学生以及动漫企业沟通交流时发现,市场真正需求量大、适合高职层次人才的岗位其实就是动画师、后期剪辑合成师等类型的技术性岗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分为二维、三维两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方向。此外,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岗位设置相应课程,如了解到企业对数字雕刻技术人员的需求加大,又先后开设了《高级数字雕刻基础》、《高级数字雕刻综合应用》等课程。

六、实训基地建设

1.基本情况

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指示精神,使我院的实训基地成为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基地,成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基地,成为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的基地。我院以天津广播电视台雄厚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技术设备实力为支撑,充分发挥行业自身优势,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11个校内实训中心,面向学院10个专业。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场所建筑总面积1749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4.34万元,学院新增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值92.96万元。从数值中可见,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目前已搭建起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学院有校外主要实习基地11家。

2.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2012年4月申报的央财支持“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审批通过。该项目周期为一年,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中央财政与天津广播电视台按1:1配套资金建设“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实训基地。建立虚拟演播室(包括演播室、导播室、备播室)、三维制作室、非线性编辑室等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使用将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主,面向全院相关专业。《影视剪辑》、《影视后期特效合成》、《音视频节目编辑》等多门课程可以在实训室里授课,不仅使实训教学更加规范,保障了教学做一体,而且

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专业水平,为实习、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从2011年6月开始,我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261317.html,)的合作单位,定期组织优秀学生,深入到大赛现场,对整个赛事进行采访报道,利用我院的专业优势,对大赛官网的内容进行实时更新,通过亲临大赛现场报道开阔了学生眼界,积累了参加全国性大型活动报道的经验,利用从事采访、编辑的工作机会,寻找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盲点,边干边学。

七、招生就业

1.招生情况

平台数据显示,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专职招生人员合计2人。在充分调研、分析各省市生源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使各省市招生专业能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考生意愿,并加强对外省市录取考生的咨询服务工作,及时、主动解决录取考生的疑惑和困难。

学院作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近年来主生源呈不断上升趋势,录取分数不断提高。各专业招生情况良好,平均每专业招生数为60人。

从2009年第一次招生起,学院就面向省外招生,并逐步拓宽招生省份和招生人数。2010年,我们面向山东、河北、河南等16个省份招生,2011年面向山东、河北、河南等18个省市招收考生,2012年面向河北、陕西、云南等18个省市招生。

学院2012届和2013届本地生源报到率分别为85%和84%。

学院近三年的招生情况见表4。

表4 2011-2012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2.学院落实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

学院自200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到目前刚到第五个年头。我们紧跟天津市教委、市招生考试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2009年,我们仅仅只参与了全国秋季统一招生,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实施天津市春季统一招生,从2013年开始,

我们着手开展了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的工作,目前,我们还要从2014年起开始高职自主招生的工作。

3.就业情况

平台数据显示,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合计4人,学生管理队伍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院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本地生源本地就业率分别为43.4%和31.6%。

(1)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①开展“立体式”的就业教育

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我们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观教育,树立合理、务实、积极的就业理念。

利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等时机,教育学生认清专业培养方向、了解对应就业的相关行业及岗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期间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积极参加并利用社团活动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职场必备能力,为将来迅速融入职场做好能力准备;在大三即将离开学校、顶岗实习之际,开设为期八周32课时的《就业指导课》,进行关于就业指导、择业技巧、创新创业等内容的授课,为毕业生的理性就业做好思想和政策认识的准备。

②积极的就业引导

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将积极就业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联,让他们认清积极就业是谋生的需要、社会立足的需要、未来成功的需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签订三方协议是为了学院就业率”等认识误区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对往届毕业生三方协议签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真实案例教育学生积极与用人单位签约。

③合理的就业目标

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要求学生们顺应时代选择和社会需求,在岗位定位、单位选择中要面向基层单位,面向一线,在职业生涯的前行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实现职业梦想。

(2)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针对2013届毕业生已举办招聘会10场,参加招聘单位25个,其中小型招聘会9场,中型招聘会1场,为毕业生提供岗位数92个,参加人数363 人。协同用人单位组织网络招聘,厦门航空、衡水电视台、河南报业集团大旗网组织毕

业生的组织网上招聘活动,已经与39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联系。

(3)认真执行就业率统计“四不准”的要求

在就业统计工作中严格执行“四不准”的要求,仔细核查就业工作各类信息,真实填报各种数据,顺利完成《2013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库》、《2013届毕业生报到方案》的上报,核对上报信息点50000余条,为毕业生派遣奠定良好基础。

(4)特别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与学生本人、兼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等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就业状态,热情耐心的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

(5)首届毕业生人数为237人,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共有210人就业,就业率达到88.61%,第二届毕业生人数为402人,截止到今年9月1日,共有391人就业,就业率达到了97.26%。

八、服务地方

学院在2013年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情况见附表。

九、师资队伍建设

1.基本现状

学院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或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考取各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产学研工作,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对校内、外教师的考核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院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6名,校内兼课教师10名,校外兼课教师32名,校外兼职教师49名。2012-2013学年各类授课总人数为147人,根据教学工作量累计折合教师总数为101人,生师比为12.09:1,四类教师分布情况参见表5:

表5 近两学年授课教师情况一览表

表6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分析对照表

表6数据显示:

(1)相比11-12学年,12-13学年专任教师的总数减少了6人。

(2)相比11-12学年,12-13学年中学院骨干教师增加了11名,青年教师增减少3名。

(3)目前,在56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为39.29%,在39名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人数为20名,占55.56%。

(4)平台数据显示,目前专任教师中仍有2人为专科学历。学院将加强培养,制定学历与职称晋升计划,并将其列入到学院的师资建设“十二五”规划中。

2.教师培训与提高

为了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另外按照市教委文件要求,到2015年以前我院专职教师都将参加市级培训。每个学年初,教务处都会根据各系提出的教师培训需求结合教委培训制订学院的教师培训计划,本学年已经派出8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每学期举办教师校内培训和业务研讨,如今年1月份组织了“课堂教学规范化、系统化”研讨活动:任课教师代表分别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知识的导入”、“正确理解和运用互动式教学”、“板书的应用”、“优秀课程展

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授课展示。培训及展示后全体参会教师进行了研讨交流,针对课堂教学规范化、系统化,积极畅谈了各自教学经验及遇到的问题。在“精品课、示范课”学习研讨活动中首先对观看的精品课视频进行了精彩的讲评和答疑,之后为大家讲解了精品课、示范课的申报流程和相关规范要求。参会教师均表示开阔了眼界、收到很大启发。学院根据教师需求进行人才招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十、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管理架构

学院设立了教务处、督导组等教学管理机构。教务处负责日常的教学运行和秩序,实施学年教学管理,每个系部配有专职的教学秘书。不断加大管理流程科学、有序;各个重要节点有监督,有预警,有措施;各个计划性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有分析;为教学运行顺畅提供有效保障。注重问题和效果,及时分析,不断完善。加强教务督办职责。保障教学运转信息顺畅,教师、系部、教务处三线合一,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召开教学现场办公会,突出问题,现场分析并采取解决措施。

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建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建教学督导专家小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贯穿于教学各环节。通过教学监督、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两支管理队伍都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保障了学院教学正常运行。

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学院已建立了一支16人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形成了学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2.强化管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加强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各专业全程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核心技能、教学内容上,使现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满足广播电视传媒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顺应未来趋势的发展。

积极推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注重引领广大教师树立质量意识,规范教学管理。建立了以质量监控为核心的全程化质量监控体系,加大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力度,这些制度包括:每日教学检查制度、课堂随机督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结合对教学检查、教学管理及学生作业的要求,建立了以教学、教务、实训、学业规范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鼓励其在学习实践中自主创新、提高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平台

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积极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等单位沟通联系,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如:我学院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官网的宣传报道单位,以对该赛事的全程宣传报道为任务背景,在文学采编、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摄影摄像等专业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程,并遴选优秀学生参加该赛事的全程报道。迄今为止,共有82名学生参加了2011至2013年的大赛报道工作,提供了长达310分钟的视频节目和数百张图片报道,受到市教委及相关单位表扬,参加该活动的学生们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十一、学生管理

1.基本现状

11-12学年,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建立了基于学生管理工作过程质量的标准,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共22项。

平台数据显示,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专职学生管理队伍合计10人,学生管理队伍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学年内,奖助学金金额保持稳定,生均额保持在700元/人以上。

学生管理队伍以及奖助学金数据比较见表7。

表7 学院学生管理队伍与招生就业队伍情况分析对照表

表7数据显示,相比11-12学年,12-13学年专职学生管理的人数有所减少和兼职学生管理人数有所增加,随着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上升,兼职学生管理人员需求量也在增加。奖学金总金额的差异也主要在于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2.奖、助学政策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校级奖学金的评定。我学院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务实”原则,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校级奖

学金的评定规定评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并未评选出的优秀学生颁发奖助学金。

2011-2012年度,我学院评选出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学生各1名,国家励志奖学金24名,国家助学金186名,另有192名学生获得了校级奖学金,或奖助比例占全院在校生的30%。学院持续加大对学生的奖助贷力度,全年奖助贷补减累计702人次,奖助贷补减金额为86.737元。国家的奖励政策切实落实到品学兼优的学生手中,国家的资助政策切实落实到困难学生手中。

3.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具有传媒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遵循传媒类学生的培养特点和成长规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职业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为重点,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鼓励学生成才,由学生骨干先后组建的文学社、朗诵社、动漫社、摄影社、舞蹈社、相声小品社、音乐社以及跆拳社等7个具有特色的学院社团,隶属学院学生处管理,由学生工作部指导,参与学生26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1.98%。社团活动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我校学生社团共分为兴趣爱好类和理论学习类两大类。

为使学生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院还特选派一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许多备受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举办了多场社团汇报演出活动以及多场文艺汇演、大型晚会等。学生社团活动走向正规化、优质化,营造了规范、自由的学生社团建设氛围,多个社团取得进步和较大的成绩。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素质教育深入到校园每个角落,绽放出绚丽多姿的校园文化。各社团组织通过开展活动,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与气息,在校内外都取得优异成绩,并辐射向周围社会区域,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4.建立机制,学生管理彰显活力

学院努力构建科学的、顺应时代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体系,加大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了学党章、学马列原著的“双学”活动。从2009年11月开始,每年定期举办以优秀团员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该培训班共举办六期,287

名学生参加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础知识学习;按照院党委统一要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全院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弟子规》学习教育为重点的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生价值理念,严谨行为规范,提升综合素质;从2013年开始,针对90后学生的思想、行为等特点,遵循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规律,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核心进行了“成年人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修养”专题教育并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达到思想品德内化与行为规范外化的统一,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健康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教育的目的。自2009-2012年间,共有1275名学生递交了入党志愿书,有69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占全体在校生(即2009-2012级学生总数)的4.6%。

切实加强了形势与政策、成才设计、生涯规划和实习实训等专题教育。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学生助困体系、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了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分工负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生自律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机制。

十二、经费情况

学院逐年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需要。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度学院总收入2001.723万元,其中学费收入791.286万元,占总收入的39.53%;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634.23万元,占总收入的31.68%;其它收入575.008万元,占总收入的28.73%。社会捐赠1.199万元,占总收入的0.06%。

2012年度学院总支出1104.053万元,实际全年事业经费支出也为1104.053万元,其中用于日常教学经费支出75.712万元,占总支出的6.86%;其它支出986.286万元,占总支出的89.33%。各项经费支出见表 2。

表8 2012年度学院办学经费使用情况一览表

表9 近两年教学经费分析对照表

表3数据显示:

(1)2012年度的经费总收入比2011年度多1428.999万元,原因主要是学院生源的增加,使学费收入增加了1428.999万元。

(2)相比2011年度,2012年度日常教学经费有所增加,但学院在实训耗材经费的相关投入有所加大,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减小,但其他投入有所增加,因此使得2012年度的日常教学经费比2011年度有了一定的增加,增加了18.755万元。

十三、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问题与展望)

目前,学院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颁布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2015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办学活力要明显增强,办学水平需整体提升,服务能力应显著提高,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初步建成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国家大政方针为我院快速发展文化传媒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满足文化产业需求的高素质的传媒领域人才,提供了一个时代机遇和展示平台,为未来五年学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目标。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矛盾和困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传媒类专业群还没建立起来;专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特色教学团队还很缺乏;学院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资金自给的能力还不强。

未来五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争把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建设成为专业合理、特色鲜明、服务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新一届党委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推动一个战略转移:即推动由教学型向教学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的战略转移,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实训平台支撑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现二个重点突破: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高水平特色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突破;继续教育与行业培训业务的重点突破。

达到三个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学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呈现四个明显改善:学生规模、结构明显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明显改善;校风教风学风明显改善;教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改善。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内涵需要,提高办学水平

1.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常规管理、实习实训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等制度要健全并执行到位;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调整教学内容,要形成教学内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要探索并构建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学生设计、学生作品为核心,建立并探索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办法。

2.提升专业水平。以文化传媒领域为依托,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专业,逐步拓展国家级、市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重点专业体系。探索

建立按专业群配置资源的机制。创新专业建设的教学机构组织模式,构建与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带动全面,促进专业和谐发展。未来五年,力争使国家级专业达到1个(实现零的突破),市级重点专业达到3个,校级重点专业达到 4-8个(按现在编制,每个系要出1-2个),以促进专业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用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3.形成专业品牌。在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形成二至三个品牌专业,品牌专业毕业生具备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全部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毕业生质量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0%以上,初步形成一支专业名师队伍,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积极开发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教材。

4.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做好学生课外社团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广大学生具有文明、守纪、严谨、勤奋的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基本实现学生到课率90%以上,校内考试考核合格率90%以上;在评估和质量抽查中,公共课、专业课合格率90%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80%以上;有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认证获证率80%以上,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15%以上。

5.有较强的服务社会和辐射能力。学院要努力成为文化传媒行业或广电系统内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基础业务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在行业内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声誉。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系统内学员到校参加相关政治、业务培训;三分之一以上专业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行业企业资格证书授权认证点或职业技能培训点,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在全院中层干部中实施理论提高计划。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正面引导,学术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思想政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定位和学校师资、基本教学条件的状况,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兄弟院校比较成功的培养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该专业有2个班,在校学生139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从我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尝试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实践。 二、专项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涉外各行业对商务英语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地运用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1 人,本专业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投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使用的语音室已有四个;而且正在投资建设实训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招生以来,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创造、完善教学条件。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本专业对高职高专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总体评价

一是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清晰,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并落实到行动。 三是教师数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随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如何与湖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应按照学院要求,加强对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教研室 2013年9月19日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考察阶段的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现对学院评建工作总结如下: 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和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所组建仅仅5年的高职院校,要达到评估标准,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举全院之力,集中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评建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XX! 16号)文件精神和评估新方案精神,XX 年2月24日,学院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XX年5月22日,院党委下发《中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关于成立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咸职院党发〔XX〕15号),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全院评建工作。同日,又下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咸职院党发〔XX〕16号),详细部署了学院今后评建各项工作。 随着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XX年4月13日学院党办和院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评建工作组及其职责的通知》,重申了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指责,调正了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专业、教学管理”、“社会评价”、“学生工作”、“宣传舆论”、“后勤、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校内评建专家”和“材料数据”等十个工作小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亲自督查评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评建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使学院评估工作整体高效推进,为学院顺利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广泛发动,提高认识 XX年10月15日,召开了全院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院评建工作。各部门分别召开了动员会。为加强宣传工作,评建办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按期连续编印《评建简报》、《评建工作手册》,建设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评建网,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专业剖析等一系列活

海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规划纲要和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坚定地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海南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海南省目前有高等职业院校11所,其中民办院校5所。现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所。2010/2011学年初,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有在校生70510人,专任教师2589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5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9%。全省普通高校校园面积12297800平方米,教学行政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614594平方米,固定资产617062.5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03550.45万元。 二、提高海南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心由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转变的要求,提出“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着力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大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发展方针。在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海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创建龙头高校为契机,创新学校教学工作。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挤身全国高职百强,2011年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学校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借鉴国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前言 学生发展 ............................................................................................ 立德树人 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 自主创业 计分卡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教师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学校管理 . 政府责任 ........................................................................................... 政策落实 “行动计划”引领创新发展 质量保障 经费保证 . 国际合作 ........................................................................................... 国际影响 独特贡献 来华留学 合作发展 服务贡献 ............................................................................................ 服务贡献强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农业现代化 服务中国制造 服务现代服务业 . 面临挑战 ........................................................................................... 定力不足挑战内涵发展 投入不足挑战整体提升 环境质量挑战能力建设 管理能力挑战人才培养 附件:高职教育主要质量指标的地区分布 附件: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后记

天津国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68号文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7号)、市教委《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津教委专函…2013?80号)精神和统一布置,我院于2013年9月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2012-2013学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有效的调查,获得了相关数据,现就数据采集结果及本学年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本条件说明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7082人,占地421397平方米、生均59.5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6726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9203平方米、生均15.42平方米,实践场所30040平方米、生均4.24平方米,学生宿舍51000平方米、生均7.20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79.646万元、生均5195.77元。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59.26万册、生均83.68册,其中新增图书2.13万册,生均增加约3.01册;拥有电子图书5860GB、其中新增200GB,订阅194种专业期刊。学院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分别设有950、3124和132个座位,百名学生拥有数为45.98个座位。有教学用计算机1070台(其中公共机房580台、专业机房220台),百名学生拥有数为15.11台。学院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180Mbps,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 Mbps,支持2500个网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沪教委高[2015]56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8 【实施日期】2015.1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5〕56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38号)(简称“教育部通知”)要求,现就做好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的编制与发布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全市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统称高职院校),须按要求报送高等职业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简称《院校年报》)。同时,鼓励各高职院校主动联系一批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面向社会发布“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简称《企业年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级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须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布《企业年报》,聚焦企业资源投入、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做法、成效和问题)等方面,由企业自身独立编制发布。 二、工作要求 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编写年报。我委将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院校年报》编制进行指导,并对各《院校年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进行通报。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关于“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年报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完成年报编制工作,注重形成年报质量的审查机制。 三、报送要求 各高职院校年报材料共分三次报送市教委: 1.第一次为数据报送:材料包括“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和“落实政策表”等4张表格(最终稿),excel格式(见附件),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统计数据。报送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5日。 2.第二次为案例报送:材料包括《院校年报》(初稿,命名为“**(学校全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企业年报》(初稿,命名为“**(企业全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由联系企业的院校负责报送)及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最终稿),word格式,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素材。案例名称应主题突出,案例内容应言简意赅(每个案例不超过1000字)、图文并茂。报送截止时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桂教高教〔2013〕66号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 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学基本情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四)质量保障体系。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情况。 (五)学生学习效果。描述应届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等,报告最新收集到的社会用人单位 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5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4年—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

完整word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整改报告

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秩序情况 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经济管理专业严格执行教务处《关于调、停、代课审批管理办法》,严把教学单位调停代课审批关。2013年度经济管理专业共审核批准了各类调停代课申请30余次;严格执行教学事故检查与处理制度,2013年全年无教师发生教学事故;无考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教学秩序良好。 2.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经济管理专业构建了院、系部督导员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一起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全专业共组织完成160多课时的随堂听课,涉及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授课类型、不同教师类型30人次。系部督导随机听课,每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反馈情况表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好。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 年,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5.34%;评教数据中,课程评测结果为“优秀”的占80.67%,教师评测结果为“优秀”的达84.02%,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3.课程资源情况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实行选课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资源的需求。学校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2013年,全专业一、二、三年级共开设各类课程34门次,合计可是2576学时,其中实践课程1434学时,占55.67%,理论课程为1142学时,占总课时44.33%。麦可思公司完成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为较满意。(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济管理示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鼓励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2年-2013年度,全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一等奖一个;参加重庆市高校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企业模拟管理技能沙盘大赛,荣获重庆市赛区二等奖;参加2012年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业策划大赛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三)师资队伍水平评价 1.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态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 势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高职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种典型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

(1)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迸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3)松散型合作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高职院校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独具的特征和特点。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3)采取实践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标准体系:分析与评价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在教育部职成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组织,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一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至今已有4份年报。它关注高职教育的服务发展、学生就业、财政投入,直面发展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年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也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基本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每年编制工作的启动和组织,都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正式“通知”的形式发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求报送质量年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年报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宏观综合性教育质量评价。二是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省、各高职院校报送的质量年度报告(含案 例)、麦可思调查的数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数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等,这些数据互为补充。三是年报编制采用的方法有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交流等。四是省级版和院校版年报报送范围逐年扩大,直至全覆盖。五是质量年报在语言风格上的总特点是不完全用形容词来总结描述,报告中的大部分观点都有数据、案例支撑(2012年报除外)。六是质量年报的设计风格从2012 年的黑白版到2013年以后的彩板,色彩逐渐多层次化,颜色对比鲜

明。七是年报使用了专门评价工具,如2013年报首次使用 了综合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工具一一记分卡,2014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 具一一资源表,2015年报增加了反映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管理评价工具一一服务贡献表。八是年报的数据图表 由少到多,由多到精,逐年丰富并具有典型性。见表1。 二、年报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 依据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分为投入质 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投入质量指办学资源条件,过程质量指政府引导和校企合作,结果质量指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马树超认为质量的内涵取决于质量观,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应 由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责任、服务贡献4个维度组成,并 以此作为高职质量年报的4个主体部分[1],教育部职成司发文内容以及发表版年报都以这4个维度作为质量内涵的主体框架。 (一)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文件对内容要求,从2012 年的不明确到2015年的4个维度为主的框架体系,逐年明晰固定。 1.2012年报,对内容没有明确要求。 2.2013年报,对内容要求为描述性语句,如“反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突出’地域性’特征。凸显地 方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依存度’……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

人才培养报告(定稿版)

铜仁职院督导室关于 2011下半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的 报告 院示范办: 根据安排,下面就一年来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督导室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助推学院发展”为己任,以“骨干示范校建设、校庆、东盟会议”等项目为契机,狠抓教学督导、行政督查、绩效目标考核等三大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荣获2011年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袁德奎教授被评为2011年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顾昌华教授在2011年年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在2011-2012年度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本室一年来发表论文8篇,申报或完成主持的科研项目5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或社会服务近20余次;高质量地完成了6门课程近1000学时的教学任务。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亮点 一、教学督导工作亮点 (一)强化了督导理念,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本着“督出成效、导出亮点、管出水平、提升质量”的督导理念,一是加强了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院教师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意义;二是切实践行了客观公正的教学督导工作理念,特别是将督导工作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公正督导的督导理念深得民心;三

是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对提升教学质量,助推学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督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室全体督导工作人员始终将督导工作着眼于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这个大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从工作思路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方式上积极抛弃传统思维束缚,彻底解放思想。 (二)强化了督导研究,进一步确保督导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一是亲临各系部教学一线,有机的将定期督查、常规督查、随机督查、突击督查、跟踪督查紧密结合,及时快速的掌握各系各授课教师教学动态;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各系部了解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授课、实践技能等方面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与汇总,定期撰写听课体会、及时编辑督导简报和通报,认真撰写督导心得和督导总结;三是有针对性的组织集中听课评价(如在计科系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导试点工作);四是强化对实践性教学的督导。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跟踪的调研等方面强化督导;五是立足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督导工作的研究力度。如2011年已圆满完成结题任务的省厅“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践与探讨”项目(该项目先后发表8篇论文)。 (三)增强了合作理念,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之间协作并进的热情。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广大师生、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督导室自觉地、主动地与各、系、处、室以及各教师紧密配合,积极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试点和督考督评工作,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了教师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目录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一)坚持立德树人 (3) (二)强化职业能力 (5) (三)增强就业能力 (9) 二、深化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10) (一)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10) (二)系统化实践教学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3) (三)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助力师资队伍建设 (15) (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 (17) (五)多措并举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17) 三、履行责任,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18) (一)不断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19) (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 (三)全面推进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1) (四)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3) 四、强化服务,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3) (一)三万技术技能人才助推首都产业转型升级 (24) (二)千余项科技成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25) (三)十万社会培训给力北京学习型社会建设 (26) (四)众多民生服务助力“人文北京”建设 (26) (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服务北京区县转型发展 (27) 五、问题与展望 (29) (一)探索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路径 (29) (二)探索本科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协作发展机制 (29) (三)加快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步伐 (30)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2013年,北京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高标准、高投入,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围绕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北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坚持立德树人 1.实施新生引航工程。北京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契机,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出发,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要求,以?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新生思想特点,实施以?追逐中国梦想矢志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新生引航工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发展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为新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案例分享】实施通用平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模型开发方法,结合信息产业等知识型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特点,开发了?通用能力模型?,通过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等四大实施途径,实现?思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日期: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