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3663370.html,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作者:李默勇史会荣

来源:《卷宗》2020年第17期

摘要: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资源的一切属性,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阐述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探讨其价值体现及如何实现其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价值认同和重视,更加理性地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以期业界进行更多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文献;地方文化;资源价值;搜集;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孕育了我国千姿百态、和而不同的地方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发现大多地方文献详细、深入、生动地记录着各地的历史积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具有地域特色而又饱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文献资源显得更加珍贵,理应受到更深的重视和研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定义地方文献这一概念,主要取决于对“地方”的精确理解,它不仅包含着本省、本地区现在的领域,而且应考虑到该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地方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科学、人文和社会遗留历史等特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包括史志、国家领导人对地方的指示批示、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非地方人士对地方的著述、关于地方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地方文献是指在地域内产生的一切文献。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记录有与地方的人、事、物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2 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形态的共性,也有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质的个性特征,其价值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两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地方文献具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个方面,其隐性价值蕴藏在文献资源内部,在空间上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了特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各种信息,在时间上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信息集合,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研究。反之,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文献时,其潜在的隐性价值就会转变为充分的显性价值,实现其价值从静态到动态、从客观到现实的转化。

2.1 史料价值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一般人都认为,地方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因而工作强度和相应的投入容易分担和承受;地方文献资源一般为馆藏所独有,可以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的支持和保证。基于这种认识的决策,按照传统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认识和理解并未接触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质内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误导地方文献资源利用与整合,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正常进行。1、对地方文献的理解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1地方文献是一个包含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有静态的印本书形式的文献,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说唱艺术,也有现代社会的音频、视频、缩微文献。图书馆馆藏体系中较重视静态书本形式的文献的收藏,此外还有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流散于社会的零散文献,具有相当的收藏难度,管理起来困难极大。地方文献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广泛存在。地方文献的内容包罗万象。天、地、人、事、物,凡是人类认知的社会存在,都有可能以某一区域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构成地方文献的形式内容特征。一篇论文形式的文献,或一本图书或一盘,可能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符合某一区域特征的属性,因此可以深入到目次级或文献全文范围来选择和确定地方文献。2、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图书馆具有收藏文献的特性。图书馆收藏较好,但利用率并不算高的馆藏集合中包括地方文献。据统计,1949年以后专门研究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达500多篇。研究的主题,大多集中在

如何收藏利用好地方文献。收藏是第一目的,利用是从属于收藏的。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在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利用,这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是有些脱节的。其实各馆在地方文献收藏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独占资源,强化馆藏价值的收藏目的。普通文献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作为基本收藏支持图书馆一般借阅服务就达到目的了。地方文献等特色收藏则不同,这是各馆藏品的精华部分,是区别不同图书馆馆藏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因素。在书本位、藏本位观念还远未清除出图书馆馆员意识的大环境中,地方文献的保存收藏的特征普遍得到各馆的强调和重视,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服务上,往往冠之为研究读者服务名义,较普通文献的服务增加一些限制性要求,无形中将大量浏览借阅的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这从某一侧面,说明了地方文献的收藏性以及各馆为实践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原则所做出的制度上或服务上地努力。各馆为避免自己的特色馆藏或独有资源不被轻易地移植和流失,也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收藏、甄别使用的制度,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地方文献的收藏特征。3、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凡在内容或形式上涉及区域特征的文献,无论实物、图书、多媒体等均可纳入地方文献收藏和研究的范围。由此,凡涉及地方区域的文献需求,均应该询求地方文献工作者的帮助,或借助地方文献藏品的丰富体系来解决问题。先不说各馆地方文献藏品的集合是否已具备这样的规模和优势,在馆藏揭示和特征描述上,就体现现存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图书馆为此所作出的努力

呈缴本制度与地方文献资源保护

呈缴本制度与地方文献资源保护 摘要: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建设,除须完善自身服务与建设外,也应呼吁政府出台并完善“呈缴本”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有效的呈缴经济补偿机制,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呈缴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地方文献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53-01 一、引言 地方文献是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及各个时期状况的信息载体,它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发展脉络,缩影般集中反映了该地的文化底蕴。20世纪80年 代以来,随着修志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地方文献的利用愈加频繁,其作用也日益彰显。作为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资源保护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就目前广东省各市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现状来看,地方文献资源保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经费不足、采访收集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外,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与完善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法尚未正式出台,对地方文献的征集、管理、利用无法上升到法制的高度,这

无疑制约了地方文献工作的全面开展。 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建设,除了完善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与建设,建立地方文献访问制度,制订捐赠条例,多角度多通道扩大地方文献征集的途径之外,也应呼吁政府出台形成“呈缴本”制度的地方性法规,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呈缴经济补偿机制,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提供保障。地方文献的征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把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变为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变成一种合法的公益行为。 二、“呈缴本”制度建设 1.我国图书馆“呈缴本制度”纵向历史溯源 呈缴本制度是世界各国都在采用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 出版物的一种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图书馆收藏图书的全面性。我国图书馆呈缴本制度始于上个世纪初。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凡国内出版书籍,均应依据出版法,报部立案。而立案之图书,均应以一部送交京师图书馆庋藏,以重典册,而光文治。”。193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新出图书呈缴规程》,要求出版者自图书发行之日起两个月内将4份样本呈送所在地省教育厅或特别市教育局,由其留存1份,其余3份分别交至中央图书馆、教育部图书馆和中央教育馆,否则将禁止该书发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1952年,政务院公

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年度工作计划

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年度工作计 划 为顺利完成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既定工作计划,XX年文献资源建设部将继续坚决执行馆里的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本年度的工作做以下计划和安排: 一、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保证购入各类图书的及时加工入库工作。 1、XX年文献资源建设部将配合馆里和学校做好图书采购招标工作,计划在3-4月完成,以保证全年图书采购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对馆藏外文图书做一定的补充,中文及民文图书完成约3-4万册的购入量。 2、继续做好本年内购入图书所附光盘的加工入库工作。 3、继续配合技术部做好网上新书通报的发布工作。 4、为配合各项所需考核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按照馆里的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图书资料的数据统计工作,包括各类入库图书的种类、册数、金额、采购数据等。保证资料档案的完整性。 5、在做好新书入库工作的同时,兼顾旧书的维护工作,保证图书的正常流通。 6、在下半年对XX年的各种报刊做好征订工作。广泛征求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调整报刊收藏品种,重点收藏与学

校重点学科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重点期刊和其他利用率较高的期刊,确保博士点建设相关学科期刊的补充,力争相关学科报刊达到较好保障,更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7、继续配合馆里和流通部做好馆藏布局的调整,完成密排库转库工作。 二、广大普通读者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将把这一点继续作为工作的支点。 1、及时了解和回复在图书馆网页上的“购书建议”栏目所反映的读者意见,对读者的合理意见虚心接受。 2、与技术部合作继续做好新书通报的网上发布工作。这是让读者了解新书入库情况的直接途径之一。 3、热情接待来咨询和查询图书及数据的读者,做到耐心、热心、关心。 三、在XX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开展对重点专业和专家的服务。 为满足新疆财经大学的发展需求,推进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加强对重点学科和专业的服务工作,主要是大力宣传我们的工作,要让大家了解我们购入图书的品种,了解我们能为大家带来哪些服务。和各学院领导沟通在每周三的学习会上做宣传,在学校的网页上发布通告和消息,还可制作图书馆服务项目宣传单,分发各部室、学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通过网络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文献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 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它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思考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地域性是它最鲜明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人类社会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专业性、数字化的要求更高。深入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还掌握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的多种经验和方法。但是如何组织与管理好新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为此,图书馆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学术信息,以系统、高效、多样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1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意义 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将地方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读者不仅可以按照书名、体裁、作者、年代等进行查找,还可以根据书中的某一段话进行查找,这将为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供更大范围的读者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能极大地减少珍贵地方文献资料的破损、遗失等现象,如我馆现存的较珍贵的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地契、

账簿等地方文献,因怕破损、遗失而限制读者查阅,假如将其数字化上网以后读者就可以随意使用。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研究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学者们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提高人们治学和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还有利于扩大对本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对提高地域知名度、传播地域人文经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选题原则 2.1 突出特色要选择在全国有影响的独特的事件、事物,如:晋商、大寨、西沟等。 2.2 注重地域文化特征山西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精神内涵博大精深,令人神往。当铺、钱号、窄轨道;煤炭、汾酒、老陈醋等相关地方文献资源是最具地域特色的选题 2.3 要有长远生命力要多安排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选题进行数字化建设。如:最能体现我省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大院文化”,以及中国经济史上很独特的“晋商文化”等能启迪后人的选题。即使这类文献在访问录上暂时绩效不明显,我们也应从社会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 2.4 注重休闲文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自然会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可将山西民俗、山西戏曲、绛州鼓乐、山西民歌、地方旅游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切实把读者牢牢地吸引在我们的周围。

[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图书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应注重做好本地区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研究和构建特色文化资源系统和服务平台,有利于高校在文化研究上与地方文化发展密切联系,还能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实现。笔者以桂东南唯一的一所高校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试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1玉林师范学院概况 玉林师范学院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从组建开始,即对其发展作了科学定位,即立足桂东南,服务全广西,把学院办成以义务教育阶段为特色的,在区内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 作为一所民族地方高校,玉林师院图书馆在藏书建设方面,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以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为依据,教学科研藏书为中心,桂东南地方文化信息资源为特色的藏书体系。 2桂东南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十分注重对桂东南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为此,图书馆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桂东南地方文献整理研究所,主要开展桂东南特色文献、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为突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收集人藏后,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建立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专藏及专门阅览室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保持收藏的完整性,提高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研究、服务教学和科研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此,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设立了桂东南资料室,专门收藏桂东南研究资料,兼收广西地方文献及本馆特藏图书,对收集到的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按照不同文种、载体类型和外表特征,购置不同样式的书架、柜橱,划分成若干馆藏区,分门别类地存放。 3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策略1做好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 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收集的范围主要包括地方报刊、地方年鉴、地方丛书、地方史料、碑刻、族谱及地方人士的着述等,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来说,收集与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及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更是责无旁贷。以玉林师院为例,十一五期间被为列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学科有:有机化学、华侨华人学;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有: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桂东南特色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教师研究的课题也很有特色,比如桂东南方言、民间音乐、徐松石、高山村,还有大蒜、红菇、荔枝等,都与当地文化、经济、历史等相结合。从这些学科和科研项目可以看出,桂东南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特色文化资源是记载地域内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称誉,对了解与研究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物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研究

文献资源共享

1 信息资源建设数量目标:1、各学科图书的种类、册数;2、期刊的种数;3、其它特种文献资料的种数;4、音像资料和缩微资料的数量;5、电子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6、可“拥有”的数据库的数量;7、通过网络可远程检索的数据库的数量。 2 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目标:即对入藏文献信息内容的科学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提出明确的标准,对入藏文献要达到的广度、深度、新度和各类信息载体的比例提出明确的要求。藏书质量的优劣,并不单取决于文献本身的科学文化价值,而且取决于其实用性和使用效益。具体标准有:1、内容质量:表现在科学性、参考性和现实性上;2、构成质量: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结构质量,由体系结构的藏书广度、藏书深度和藏书新度的科学搭配及各部分比例关系的合理程度来衡量;3、使用质量:表现在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及通过使用产生的社会效果,可从以下方面来看:藏书内容:与读者需求及实际接受水平相符合程度;藏书数量:对读者的保障程度和满足度如何;藏书利用:;被读者利用的时间、频率、多少;藏书效益: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最终衡量标准是其使用质量。内容质量和构成质量都要通过使用质量加以检验。从实用性原则出发,提高藏书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3 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要求馆藏信息资源新、精、全、适用,至少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具体表现为:1对藏书数量的要求:以藏书数量来保证藏书特色,但不是以某类文献的绝对数量来评价,而要看其收藏的完备程度,通常用文献缺藏率来衡量;文献缺藏率:某种必备文献的缺种数与某种必备文献的总种数之比;必备文献的种数可由《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全国报刊索引》及一些内部目录进行统计。2对藏书质量的要求:新书率:某类图书(如某一学科)中新书入藏的总册数与某类图书入藏的总数之比。新度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描述藏书质量的,而新书率是从定量的角度描述的。新书率能反映藏书的新度,但藏书新度的含义要广泛得多。一般公共图书馆的新书率要在15-20%左右,高校图书馆的新书率要在20%-35%左右才能维持和巩固藏书特色。3对重点藏书的要求:特色化主要体现在重点藏书上,但并不是所有重点藏书都是该馆特色藏书所在。重点藏书要有针对性,符合读者需求,收集要全面系统,要保证藏书结构的相对稳定性。4对核心期刊的要求:核心期刊情报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引用率、文摘率、借阅率均较高。对体现馆藏特色的核心期刊,要系统订购、优先入藏、优先装订,妥善保管。 4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动态调节特征。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是动态的,应随着科技、经济、文化及读者需求特征及时调节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现规划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本身的发展,如新学科的出现,科学的交叉综合,影响到藏书的学科结构和等级结构。二是出版物类型的增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等急剧增长,影响到藏书结构。三是新型载体文献的发展。但需注意,这种动态调节性是渐进的,要保证其相对稳定性。绝不能配合什么“运动”或一股什么“热”,对藏书作大增大减。否则,就不是调节,而是破坏了。 5 各类型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分析:1、公共图书馆:(1)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具有综合性(全面收藏不同学科内容、不同出版形式、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知识性、学术性、参考性、贮备性(各类图书馆查找文献的最后保障基地,在剔除文献时也更为慎重)等特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范围主要有:全面收藏国内各种出版物、马列经典著作、国外研究中国的各种出版物;重点收藏各学科主要著作、主要参考工具书、中国古籍和革命文献;适当收藏各国优秀的文艺、科普读物;不宜收藏各种少儿读物、中小学教科书;(2)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部于1982年12月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全省的藏书、图书目录和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交流中心”。“有计划、有重点补充馆藏,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本着“本省求全、外省求精”的采访方针。馆藏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特点。收藏范围主要有:全面完整地收藏地方文献、地方所需专业文献、马列经典著作、党政领导人著作、党政的政策、决议等指导性文献;重点收藏各学科的基本著作、参考检索工具书、各学术流派的代表著作等。(3)其他公共图书馆:如市级公共图书馆,在突出藏书体系的综合性、地方性同时,强调普及性,有选择地收藏各学科有代表性的书刊、通俗读物、优秀的文艺作品等。2、高校图书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及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3663370.html,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作者:李默勇史会荣 来源:《卷宗》2020年第17期 摘要: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资源的一切属性,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阐述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探讨其价值体现及如何实现其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价值认同和重视,更加理性地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以期业界进行更多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文献;地方文化;资源价值;搜集;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孕育了我国千姿百态、和而不同的地方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发现大多地方文献详细、深入、生动地记录着各地的历史积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具有地域特色而又饱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文献资源显得更加珍贵,理应受到更深的重视和研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定义地方文献这一概念,主要取决于对“地方”的精确理解,它不仅包含着本省、本地区现在的领域,而且应考虑到该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地方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科学、人文和社会遗留历史等特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包括史志、国家领导人对地方的指示批示、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非地方人士对地方的著述、关于地方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地方文献是指在地域内产生的一切文献。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记录有与地方的人、事、物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2 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形态的共性,也有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质的个性特征,其价值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两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地方文献具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个方面,其隐性价值蕴藏在文献资源内部,在空间上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了特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各种信息,在时间上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信息集合,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研究。反之,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文献时,其潜在的隐性价值就会转变为充分的显性价值,实现其价值从静态到动态、从客观到现实的转化。 2.1 史料价值

图书馆的文化共享建设

图书馆的文化共享建设 发表时间:2019-07-05T17:41:37.010Z 来源:《成功》2018年第7期作者:周梅[导读] 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因而图书馆的全体工作者就是图书馆的主人,他们有权参与图书馆的决策以及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然而图书馆工作者的这种权利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要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二是还要取决于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优劣。有不少的图书馆工作者缺乏独立的人格、自主精神和较强的参与 意识,而仅仅是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因而他们只不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日报社山东潍坊 261041 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因而图书馆的全体工作者就是图书馆的主人,他们有权参与图书馆的决策以及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然而图书馆工作者的这种权利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要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二是还要取决于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优劣。有不少的图书馆工作者缺乏独立的人格、自主精神和较强的参与意识,而仅仅是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因而他们只不过是图书馆名义上的主人。所以制度文化建设仅仅靠制订几条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增强其民主参与意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应促使图书馆工作者意识到并积极行使其应有的权利,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各项工作计划和管理方案的制订,从而使这些目标、计划、文案和制度能充分体现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意愿,以达到民主和集中的高度统一。还应通过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促使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在能充分享受到其应有权利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如何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与实施,对于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基层那众的普遍欢迎。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活动,它将图书馆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等多种活动融为一体,统一于图书馆文化建设之中,因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任务具有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实施文化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因此,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各地要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纳入文化事业建设整体规划,在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统筹考虑,给予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打好基础。 文化共享工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汇集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各级文化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对激发各级文化单位和活力,转变工作机制,特别是提高基层文化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力度,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效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图书馆工作者能积极、文明、舒适地工作和生活,使读者能心情舒畅、愉快地学习和求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人类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质材料的好坏,作为这些物质材料的管理、使用和操作者的人也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行。这比现代化的建筑和先进的设施更为重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扩大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实现优秀文化信息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紧密依托数字图书馆建设,综合应用网络、通信、存储、计算机、数字化等多种技术和研究成果的系统工程。为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标----优秀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必须开展跨地域、跨部委、跨行业的广泛合作,通过信息传输网络、技术应用平台以及数字资源整合,形成较完善的文化共享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在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图书馆不仅应当是一座“知识宝库”,更应当的一座“知识喷泉”,而且还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图书馆,从而图书馆领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也为进一步优化图书馆文化心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加强开展图书馆文化的理论研究,建立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图书馆文化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之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别、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促进农村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有力措施。因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程。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一般人都认为,地方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因而工作强度和相应的投入容易分担和承受;地方文献资源一般为馆藏所独有,可以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的支持和保证。基于这种认识的决策,按照传统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认识和理解并未接触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质内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误导地方文献资源利用与整合,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正常进行。 1、对地方文献的理解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 地方文献是一个包含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有静态的印本书形式的文献,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说唱艺术,也有现代社会的音频、视频、缩微文献。图书馆馆藏体系中较重视静态书本形式的文献的收藏,此外还有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流散于社会的零散文献,具有相当的收藏难度,管理起来困难极大。地方文献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广泛存在。地方文献的内容包罗万象。天、地、人、事、物,凡是人类认知的社会存在,都有可能以某一区域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构成地方文献的形式内容特征。一篇论文形式的文献,或一本图书或一盘VCD,可能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符合某一区域特征的属性,因此可以深入到目次级或文献全文范围来选择和确定地方文献。

2、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图书馆具有收藏文献的特性。图书馆收藏较好,但利用率并不算高的馆藏集合中包括地方文献。据统计,1949年以后专门研究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达500多篇。研究的主题,大多集中在如何收藏利用好地方文献。收藏是第一目的,利用是从属于收藏的。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在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利用,这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是有些脱节的。其实各馆在地方文献收藏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独占资源,强化馆藏价值的收藏目的。普通文献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作为基本收藏支持图书馆一般借阅服务就达到目的了。地方文献等特色收藏则不同,这是各馆藏品的精华部分,是区别不同图书馆馆藏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因素。在书本位、藏本位观念还远未清除出图书馆馆员意识的大环境中,地方文献的保存收藏的特征普遍得到各馆的强调和重视,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服务上,往往冠之为研究读者服务名义,较普通文献的服务增加一些限制性要求,无形中将大量浏览借阅的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这从某一侧面,说明了地方文献的收藏性以及各馆为实践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原则所做出的制度上或服务上地努力。各馆为避免自己的特色馆藏或独有资源不被轻易地移植和流失,也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收藏、甄别使用的制度,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地方文献的收藏特征。 3、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凡在内容或形式上涉及区域特征的文献,无论实物、图书、多媒体等均可纳入地方文献收藏和研

关于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持续发展

关于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持续发展 地方文献是记录地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地政治、经济、文化、育等各方面的状况,具有鲜明的域特色。旅游是一种文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旅游文化品牌的成离不开地方文献源的开发以及所蕴含的旅游化资源的挖掘。著名经济学于光远指出:“旅游是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强的经济事业。”地文献资源蕴藏着丰富等待开发的旅游信息资源,在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文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史支持。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地自然风光、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过搜寻古籍、地方志、民间说,追根溯源等为历史文化胜、人文景观、旅游风区等提供文字介绍料,提高旅游的科学性、知识性、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才能招众多的游客。如广西河池一年一的铜鼓山歌艺术节,待四方游客都需要一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式、地方小吃、民族服饰、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等。在地的地方志、乡土志的“风篇”、“艺术篇”、“饮食篇就能找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关于食文化、风俗习惯、间艺术等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广西河池东兰有将军之乡”之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组成部分,是邓小、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地方,是壮族人民优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的故乡。1955新中国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7名西籍将领中,河池籍就有7位。这些史料为开辟色旅游路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地方文献为旅游业发提供文化内涵。旅游项和产品的开发并非

凭空臆想的,从地方文献中查找有关自条件、民族风情、诗典故等历史依据,需通过搜集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民俗特色、地方特、文化内涵浓厚的高档次、高品旅游产品。针对旅游资源文化内的挖掘,河池市提出挖掘红水河有文化内涵,整合开发天峨滩天湖、东兰大同垂钓天堂、红河第一湾、大化八十里画廊奇石博物馆、七百弄家地质公园、都安红水河英雄大谷等景区(点),打造“红水生态”品牌;以长寿养生化为依托,整合开发巴马寿水晶宫、盘阳河、凤山国家地质园、凤山三门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长寿养生品牌;整合少数民族风情游资源,加快开发宜州下枧、南丹甘河白裤瑶俗文化村、罗城仫佬族博物馆、江毛南族博物馆等景区(点)打造“刘三姐故乡品牌;以东兰、巴马、凤山是百色义的策源地和指挥为依托,整合魁星楼、列岩、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标语楼等命遗址,着力打造“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通过对原有人文景观和然景观进行再整合、开发,赋予了化内涵,形成综合旅游势,打造自己的旅游文化品。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略了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满足游客旅游需求,推动旅业的可持续发展。游文化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对地方文献中所蕴藏的旅资源的挖掘。 总之,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同层面提升了旅游的内涵,速了地方旅游资源的播,而地方旅游文献资源开发、整理、完善也依托旅游业身而获得生机和发展,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促进的关系。 二、方文献资源在旅游业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旅游景区、项目中或多或少开发和利用了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壮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 标签: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总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文献资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图书馆工作的规模与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中心,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是无限的,这过程是让无数图书馆馆员为之而努力奋斗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正确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扶持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振兴的标志,是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馆际互借的信息中心。是乡镇图书馆馆藏中心和图书下乡协调中转站。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質量高低决定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该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 1.基础文献收藏 基础藏书是文献资源体系之中的主体,它是按照地方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来设计组建的,它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等需要提供文献资源保证。它的建设必须符合本馆任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对文献的需要。还要注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形态结构等。它应由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地方文献等部分构成。 重点文献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的主体部分,反映馆藏的发展方向,体现馆藏体系的特色。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要科研课题及重点科学建设需要所配备的较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级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摘要地方文献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 享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对地方文献资源共 建共享的必要性、共建共享方式与步骤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 文献;共建共享中图分类号 2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8-6072200503 一 006 一 031 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与作用 1. 1 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资 源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 年 4 月 22 日,文化 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并开始实施,如湖北 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湖北共享工程,根据本省文 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需求,将重点补充地方特色资源,对湖北文化信息资源 进行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地方文献作为我国文献资源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享工程的主要内容.1.2 共建共享地方文 献资源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全国出现了修志热, 20 世纪 90 年代后,各地政府又大力开发地方旅游资源,使得大量从事地 方史和地方资源研究的人员涌入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极致, 地方文献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虽然我国 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编制了大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

文摘、题录、手册、年鉴、图集等,建设了一大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和 全文数据库,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变革,传统的地方文献建设与服务 模式已难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因此,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 共享的实现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1.3 共建共享是解 决当前地方文献工作所存在问题的主要途经长期以来,地方文献不仅被文 化部列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其他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 服务特色,倍受社会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图书 馆协作规划,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而产 生出各种问题,使地方文献的建设与服务工作举步维艰.具体表现为 1 有 的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制订专门的地方文献建设 工作计划,经费不足,没有开展专门的服务,其结果是地方文献资源缺乏 完整性和系统性;2 地方文献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地方文献的呈缴制 度上,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并 没有认真落实, 造成地方文献资源的短缺; 3 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中, 主题标引缺省和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再者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 数据库各字段的定义也只限于基本的著录字段,这些都不利于更全面、更 深入地反映地方文献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已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 库也难以入网。 影响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1.4 共建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遗 产的需要地方文献不同于其它文献,虽然数量大,范围广,种类多,但每 种文献的出版、发行和保存数量较少,许多是孤本,有的属于不再生文献 资源, 如地方民间传说、 拓片、 碑文等, 加之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的限制,

图书馆文化建设及环境营造设想

图书馆文化建设及环境营造设想 【摘要】图书馆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建 设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图书馆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的探讨,结合我馆实际提出自己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建设;环境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召,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普遍建设了新校区,新校区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图书馆。再加上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就使高校图书馆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馆舍的扩建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上,新设备、新技术给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图书的加工流程缩短了,图书的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了,图书的检索功能更加齐全了等等。但是与日益更新的硬件设施相比,图书馆的软设备,文化建设却并没有跟上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步伐。目前高校图书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文化建设的滞后问题。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和服务文化,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1 环境文化建设 很多高校图书馆虽然表面上高大气派,装修豪华,但却忽略了营造其内部空间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

播的窗口,应当尽量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读者受到心灵的净化和熏陶,这是服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新、整洁、优雅、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吸引读者,而且能催人向上,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加强馆舍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 步加强对内部环境的美化,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内部环境的文化品位,打造宁静、和谐、优雅、向上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以优美的环境吸引读者,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求知治学的家园。 2 图书馆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内在形象的核心和灵魂。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构建了优良的服务文化氛围,升华文明服务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在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同时,满足读者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文化却令人担忧。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不够。现实中人们看到的图书馆员不苟言笑,管理人员因对职业的卷怠而生出的冷漠往往令读者望而却步。由于图书馆缺少对读者应有的人性化关怀,缺少宁静、亲切、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壮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01 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总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文献资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图书馆工作的规模与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中心,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是无限的,这过程是让无数图书馆馆员为之而努力奋斗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正确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扶持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代表一

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振兴的标志,是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馆际互借的信息中心。是乡镇图书馆馆藏中心和图书下乡协调中转站。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量高低决定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该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 1.基础文献收藏 基础藏书是文献资源体系之中的主体,它是按照地方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来设计组建的,它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等需要提供文献资源保证。它的建设必须符合本馆任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对文献的需要。还要注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形态结构等。它应由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地方文献等部分构成。 重点文献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的主体部分,反映馆藏的发展方向,体现馆藏体系的特色。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要科研课题及重点科学建设需要所配备的较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级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科学、新技术、新流派、新动向的文献更要及时的系统收藏。由于各地图书馆的条件不同,所以应结合原有馆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