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7U33011

【课程中文名称】工笔花鸟

【课程英文名称】Fine brush flower-and-bird painting

【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限选)

【适用专业】美术学

【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训49学时)

【周学时】10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建议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开始

【建议教材】陈林、《中国画花鸟》、(3版)、出版地:安徽,安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8;

【参考书】

[1]佚名、《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宋人花鸟册页》一、二、三、四(1版)、

出版地:北京,中国书店,2013,1;

[2] 顾震岩、《中国历代名家技法丛书-工笔花鸟卷》(2版)、出版地:北

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郭伟华、《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工笔重彩花卉》、(1版)、出版地: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工笔花鸟课程是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笔花鸟画当下的发展,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花鸟画作画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法、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融会贯通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去。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干,在阐明基本画理和技法的同

时,应对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的介绍,并且注意对中外其他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教学中应注意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教学。

基本技法训练中应重视加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培养,使学生在用线造型、用笔用墨和形神兼备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考核,采取作品考察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最终获得综合评定的成绩。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

一、工笔花鸟画概述

二、唐朝与五代花鸟画

三、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四、元明清时代花鸟画

五、近现代当代花鸟画

教学要求:使让学生了解和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花鸟画审美特色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1、中国花鸟画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分析

2、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

教学难点: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

课堂讨论选题:(1)“徐熙野逸、黄荃富贵”

(2)唐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作品

课外作业选题:(1)宋代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2)中国花鸟画如何从布景陪衬发展到独立画科?

第二章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色和设色技法(16学时)

教学主要内容: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色和用色规律及技法等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花鸟画的线描造型原则和构图形式美原理以及色彩运用规律

教学重点:线条的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1)线条与形体、线条的对比、线条的韵律

(2)设色清雅浑厚与和谐统一

课堂讨论选题:(1)如何表现衣纹的条理性和韵律感?

(2)如何处理人体结构和形体节奏的协调?

课外作业选题:(1)现代花鸟画作品与传统花鸟画作品在用线设色上的异同?

(2)现代花鸟画的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第三章工笔花鸟画临摹(34学时)

教学主要内容:范本临摹和基本技法的练习与指导

教学要求:从临摹传统工笔花鸟画入手,掌握勾线与设色技法。研究工笔花鸟画的造型、构图与意境表现

教学重点:临本的选择,对临与变临

教学难点:(1)西方明暗素描到东方线描造型的转变

(2)工笔花鸟画色彩观念的转变

课堂讨论选题:(1)如何依靠线型的变化来表现不同对象?

(2)线性结构的独特造型特征

课外作业选题:(1)如何欣赏经典作品超越表象与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

(2)如何理解“以线立骨”?

第四章工笔花鸟画写生与创作(16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写生积累的创作素材,将临摹所得的体悟与表现技能融汇,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作出必要的准备

教学重点:构图的取舍,禽鸟的动态

教学难点:折枝花卉的表现

课堂讨论选题:(1)写生素材的提炼与概况

(2)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

课外作业选题:(1)结合宋人折枝写生花卉

(2)局部结构写生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执笔人:苏亭羽教研室主任:罗秋建

日期:2015年3月26日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陶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陶艺术各期特征及黑陶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低年级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低年级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5.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工笔花鸟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技法 第一节骨法用笔与白描勾线 1.白描的骨法用笔 定义:单用线勾好的稿叫“白描”,这种白描稿即可单独欣赏,称为百描画;又可作为染色前的第一步,叫白描稿。 中国画的白描是用墨线勾画物象,单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转折变化,画出物象的具体结构,而不用任何色彩;素描是借用单色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素描能够刻画出物象的色调、明暗、远近等效果。两种不同的造型方法,其目的都是一个——塑造物象。一个强调用线,一个注重明暗。 执笔的原则要求自然,力避勉强。 合理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上节端与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管,使笔能自由活动;中指上节端着在笔管,使笔勾向里或向下;无名指之背顶拒笔管使之向外;小指傍无名指助其行动。 运笔方向、运笔速度、笔与纸面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性质不同的线条: A.笔与纸面垂直成直角叫中锋笔。 B.由左向右运笔叫顺锋笔。(也叫由里向外) C.由右向左运笔叫逆锋笔。(也叫由外向里) D.如果笔锋和笔肚大面积着纸叫皴笔。 勾线时要用力而稳,如“锥沙画”,力透纸背,笔要有压力但不能压死,保持一种向前“拖”的力量,避免线条出现飘、滑、飞白,

不要忽粗忽细,更不能潦草勾线。 白描花卉的勾线,大部分需要用中锋笔。如勾花、叶、梗等,要求用笔圆润,饱满有弹性;如勾树干、树皮等粗糙物体时要用侧锋笔,要做到凝重、灵活有质感。 勾花卉时应当注意的:首先勾线时体会一个“写”字,最忌描摹。一定要按写毛笔字“一波三折”的要领去作,体会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的规律。其次勾线要用腕、肘、肩,甚至全身带动笔的动作,这样勾画出的线条凝重有力,切不可用手指运笔。 2.白描的勾线方法步骤 (1)勾白描稿的具体方法 ①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这样勾线不会弄脏画面,还较顺手。 ②由淡而重,由前而后。 ③先花后叶,先主后次。 ④色重者线粗,色浅者色淡。 第一,应用色彩对比关系 第二,应用色彩协调关系 第三,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综合应用 (1)分染。画法:用两支毛笔,一支蘸上颜色,另一支蘸上清水,先把颜色染在应画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笔用晕染的方法分出深浅变化来,这就是分染。分染时应注意颜色笔的水分要大于清水笔的水分,否则清水笔水分太多会倒流形成水渍,不匀又不好看。 (2)统染。所谓统染就是把一部分再统一地分染一次。

《绘画》教学大纲

《绘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幼儿学前教育 计划学时:120学时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以及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工作的、具备较强美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 2、掌握色彩在绘画和设计中的作用; 3、掌握动物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及动物造型的装饰化手法; 4、能临摹儿童画和卡通画; 5、掌握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使用特点和不同类型; 6、了解国画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国画作品的绘制和创作; 7、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第一章素描基础知识 1、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 2、掌握素描的基本因素; 3、掌握素描写生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二章色彩 1、掌握色彩基础知识; 2、怎样观察和分析色彩; 3、掌握色彩的调和。 第三章动物画与动物拟人化 1、掌握动物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 2、掌握动物拟人化画法; 第四章儿童画卡通画 1、掌握儿童画的特点; 2、临摹儿童画和卡通画。 第五章简笔画 1、了解简笔画的意义和作用; 2、熟练掌握简笔画表现方法。 第六章中国画 1、了解中国画的由来;

2、掌握写意画的发展历程及用笔用墨方法; 3、掌握工笔画技法; 4、近代中国画作品欣赏。 第七章中国古代美术欣赏 1、了解彩陶、青铜、雕塑及石窟艺术; 2、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第八章儿童美术欣赏 1、了解美术家及民间艺人作品; 2、掌握幼儿美术活动特征; 3、学会鉴赏儿童绘画作品。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一、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白描、勾勒填色和没骨三种。这几种形式在唐、宋时期就已基本定型,经过 以后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尽管在形式技法更加丰富和完善,但 基本的表现形式并未改变。 ?白描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能独立存在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运用线条的变化,比如长短、粗细、曲直、浓淡、干湿等, 来表现物象的神、形、质等。这一表现形式最能体现中国画“用 线造型”这一大特色。 ?白描墨染也属于白描范畴,在白描的基础这上用水墨晕染,以增强体感和空间效果。 ?勾勒填色,是先勾勒物体的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内填着颜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双钩廓填”,这种方式是工笔最早、最 基本的设色方式,也是从古至今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没骨不是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描绘物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勾轮廓线不等于不勾线,在如叶脉、花脉部位的线条, 染色后,仍要用色线勾画,并做到线色融合。 ? 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唐以前: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鹳鱼石斧图》可以说是以花鸟题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湖北随县出土的墓葬品《后羿射日图》描 绘的有植物、飞禽、走兽。《车马图》是秦代宫殿遗址发现的,这时候对战马的描绘已经非常传神了。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 墓出土的軚侯妻帛画线条柔美,用红黑白石青几个不多的颜色 描绘嫦娥奔月的情景。而东晋的洛神赋图,绘有人物故事,配 有雁、龙、鱼、鯢等,其线条流畅,晕染精美。 ?总的来说唐以前作为生活器皿和人物画配景得得花鸟为今后的花鸟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出现了白描和设色两种表现手 法。 ? 唐代花鸟: ?唐代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他的文化艺术空前繁盛,花鸟画到唐代正式发展为独立画科。唐代绘画分为

中国美术史 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000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美术学 【学时数】32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中国美术史》是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以及对各个时期、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通过课程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的艺术史观,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丰满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2.技能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内涵、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了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并具备对其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的涵养,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美术史观,以形成赏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思考美术与社会、与生活、与心灵的关系。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掌握中国美术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艺术风格、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课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艺术现象产生的潜在性因素,理解艺术创作于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与艺术评论的关系。 解决办法:在讲解上尽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陶 器艺术、雕塑与绘画 2 0 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青铜工艺、建筑、绘画与雕塑 2 0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壁画、绘画、雕塑 4 0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早期佛教艺术 4 0 第五章 隋唐美术:人物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兴起、中晚唐花鸟画、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唐三彩” 4 0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宋代的画院与院画、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发 展、人物画的繁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巴蜀佛教造像 4 0 第七章 元代美术:“复古”思潮、“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水墨花鸟画 的兴盛、寺观壁画 4 0 第八章明清美术:“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松江画派 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明末的人物画大 家、清初画坛、扬州画派、清代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明清版 画艺术、西洋画的输入、明清的建筑成就 4 0 第九章 中国近代美术:清末“海派”名家、新美术观的形成与发展、中 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 2 0 第十章专题:四川画派 2 0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总论 主要内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讲解,以及它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史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课题讨论、分组汇报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7423917.html,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作者:甘思迪那海峰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09期 一、工笔花鸟画的造型之色彩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方面是十分注重的。色彩是通过颜料来决定的,在作画中能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巧妙的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用色方面的独具特色。根据物象的色彩以及创作的需要都可以改变本身所固有的颜色,以便能达到艺术效果的需求,使色彩丰富。工笔花鸟画比较能让一些画家所喜爱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色彩方面不受到外界的限制,且可以自由搭配颜色,只要能色调和谐统一那么就将是一个好的作品。有了色調的统一和谐才能创造出或静谧宜人、或清新明快、或热烈浓艳、或素净典雅的独特意境。 工笔花鸟画的颜色搭配与色调都是分主次关系的,一个作品的整体首先要从颜色上面分主次,一种颜色为主体,次要的颜色用来铺垫一些细小琐碎的细节,色彩有主次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花鸟画的特点。工笔花鸟画与其他画的色彩对比有所不同就在于墨和色都要相互对称相互融合的,用墨渲染打底再加上颜色的完美融合这样能达到交融的色彩效果。而且更有利于使画面洁净、细腻、富有装饰性效果的美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最终必须受到线的制约,线是整体的中心骨干,色只是作为辅助,同时呢!线就是为了在作画的过程当中色彩能更巧妙的掌控。花鸟画本身就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例如:黄筌的作品《写生珍禽图》这幅作品当中有许多的鸟类及一些昆虫造型上能把动物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造型各尽微妙微翘之功。色彩上,在鸟类的羽毛上积染、层染一次次打底后再染色,表现出了色彩颜色的效果又未失清秀的格调。 二、中国工笔花鸟画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形成是通过外界事物所连想到再放映到作者头脑的一种构成。从古至今工笔花鸟画已经时时刻刻在人们生活中存在,在很多的传统绘画史上已经有许许多多不能抹去的辉煌成绩。宋代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是以写实为意境特点,大体都是通过“实”来表现出“意”,最后表达了一种写实的精神,“实”的基础上还要完美的表现出意境的情感。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许多的作品集当中很少有过多的掺杂元素存在,最主要的就是以花鸟为主,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两者合二为一协调到一起,营造出了人和自然,自然化人,最终出现自然、协调、美观的画面意境。在工笔花鸟画的绘画当中,大体都会提到“形”与“神”的巧妙融合是意境所涵盖的重点。最主要的是突出自然界中花与鸟神与形的相互融合,把一些自然界的微量元素有效的表现出来,让欣画的人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以及工笔花鸟画最高境界的真实情感体现。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社区 《书画》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书画》课程教学大纲本门课绘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书法、程是针对社区爱好书画的居民设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目标:一、通过开设《书画》课程,让学员了解我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了解书法、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培养对书法和绘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开阔学员的视野,掌握赏析作品的方法。提高硬笔、使学员从书画中感悟中华传统软笔的书写技巧及中国画的绘画技巧,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书法教学内容二、(一)书法初级班:、绪论1书法的实用价值与历代书法发展概况,介绍祖国书法的悠久历史,艺术价值。、毛笔使用技法和基本常识2 文房四宝介绍:笔:笔的分类,笔的挑选,笔的保养墨:墨的分类、挑选、使用、保管纸:纸的分类、挑选、使用、保管砚:砚的挑选、使用、保养及其代用品

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用笔方法与运笔技巧碑帖基本知识及选贴、临帖基本知识、毛笔楷书结构原理3让就原理;大小原理;协稳原理;匀称原理,毛笔楷书结字原理;神势原理。独体字结构合体字结构颜、柳、欧、赵四种书体特点介绍、毛笔楷书基本笔画4以颜体字为例,介绍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的具体书写技巧及其要点。、临写字帖5按笔画结构分类临写字帖,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为模本,进行临写。、书法中级班:(二)、复习与巩固1 楷书结构特点颜体字的特点及书写技巧赏析行楷字帖、行书基本特征2捺的运笔;撇的运笔;竖的运笔;行书横的运笔;行书点的运笔; 挑的运笔,折的运笔;钩的运笔。、行书偏旁部首写法3简省行书结构方面的呼应连带原理;常用偏旁部首的行书写法;替换原理;伸缩夸张原理;结构变异原理;因字立形原理;借鉴草法原理。、行书基本技法4点画连带;点画呼应;点画省略;点画替换;单位替换;险中求稳;笔顺改变;

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龙岩学院陈璇一、教材 《美术基础——造型与鉴赏》,陈小珩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 《美术基础》课程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美术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素描、色彩、以及手工艺制作基础知识的训练,掌握初步的素描、色彩和手工艺制作技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三、教学要求 《美术基础》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素描写生的基本技能,打下一定的绘画基础,并在写生练习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素描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图形设计和色彩构成练习,初步掌握图案的基础技法以及色彩的运用。 《美术基础》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美术基础知识和中外美术作品鉴赏,其中美术基础知识包括介绍美术的概念、美术的分类及其艺术特质、美术的功能、美术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等4个单元内容;中外美术作品鉴赏包括中国画、油画、雕塑、壁画、工艺美术、建筑、中国书法、西方现代艺术等8个单元内容。重点介绍美术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鉴赏中外美术作品,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第二板块为素描和色彩,其中素描包括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线与造型、明暗素描的造型要素和简笔画等4个单元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实践练习为主,结合素描造型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动手能力。 四、大纲依据 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依据于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设置和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3.依据于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笔花鸟画课程编码:Z115030 总学时/总学分:64学时/4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美术学开课单位:文学艺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现状,掌握古代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经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形成、风格与演变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课外查阅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总结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学时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叶的结构与形态 第三节茎的形状和变态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花、叶、茎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 第三章白描花卉技法 10学时 第一节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掌握工笔白描用线的基本方法,课堂练习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第四章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18学时 第一节工笔花卉对着染的要求

第二节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第三节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第四节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工笔花卉染色的基本要求,掌握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尝试其它工具材料与技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第五章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8学时 第一节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第二节鸟类的工笔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鸟类的结构与形态,,掌握鸟类的一般画法。 第六章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4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结构特征,掌握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常见昆虫的工笔画法。 第七章从写生到创作 20学时 第一节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写生方法 第三节选材与构图 教学要求 本章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写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工笔花鸟写生的方法,锻炼学生利用写生获得的素材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开课前须准备本课程所需的临摹资料以及相关参考书籍,课余时间观看现当代著名画家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教学视频。利用期刊杂志和网络及时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以作品评定,计分方式为百分制。

《构图创作》教学大纲

《构图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构图创作 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56学时讲授学时:8学时辅导学时:42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中国画)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绘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构图与创作的基本规律,它是培养学生锻炼中国画专业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全面的艺术修养,正确理解生活,能够利用构图与创作法则,全乎艺术规律地进行独立创作。 二、本课程的目标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构图方法与创作规律,培养学生敏锐的空间构成感觉,能够进行独立的创作实践。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绘画创作形态与类别 第一节再现性的写实创作 第二节表现性的意象创作 第三节抽象性的装饰创作 第三章绘画创作实践过程 第一节观察与积累 第二节记忆与联想 第三节构思与主题 第四节技巧与材料 第四章绘画构图 第一节形式构成要素 第二节构图的外部形态 第三节画面的空间 第五章形式美感的样式初探 对比 节奏 重复 渐次 对称 均衡 调和 单纯

统调 3.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熟练控制和把握各种构图形式和创作法则。 四、练习与实验 在《创作》单元,要求学生每周完成30张创作小稿;在《构图》单元,要求学生每周完成35张构图小稿。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共计5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课程内容 理论讲授 辅导课 小计 第一章概述 8 第二章绘画创作形态与类别 第一节再现性的写实创作 0.5 第二节表现性的意象创作 第三节抽象性的装饰创作 第三章绘画创作实践过程 第一节观察与积累

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工笔花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7U33011 【课程中文名称】工笔花鸟 【课程英文名称】Fine brush flower-and-bird painting 【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限选) 【适用专业】美术学 【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21学时,实训49学时) 【周学时】10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建议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开始 【建议教材】陈林、《中国画花鸟》、(3版)、出版地:安徽,安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8; 【参考书】 [1]佚名、《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宋人花鸟册页》一、二、三、四(1版)、 出版地:北京,中国书店,2013,1; [2] 顾震岩、《中国历代名家技法丛书-工笔花鸟卷》(2版)、出版地:北 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郭伟华、《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工笔重彩花卉》、(1版)、出版地: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工笔花鸟课程是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笔花鸟画当下的发展,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作画过程及现代花鸟画作画的常用技法。重点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方法。锻炼根据写生的素材和已掌握的绘画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法、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融会贯通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去。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干,在阐明基本画理和技法的同

时,应对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的介绍,并且注意对中外其他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教学中应注意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教学。 基本技法训练中应重视加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培养,使学生在用线造型、用笔用墨和形神兼备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形象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考核,采取作品考察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最终获得综合评定的成绩。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4学时)教学主要内容: 一、工笔花鸟画概述 二、唐朝与五代花鸟画 三、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四、元明清时代花鸟画 五、近现代当代花鸟画 教学要求:使让学生了解和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花鸟画审美特色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1、中国花鸟画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分析 2、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

《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复习过程

《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B0516 课程名称:中国画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基础课;必修课程 总学时: 34 理论讲授学时: 6 实践学时: 28 学分: 2 适用对象:美术教育专业 开课单位/教研室:艺术系美术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学生已修美术学科理论(美术概论、美术史)、美术专业技能基础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儿童美术)的前提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适应美术教育岗位需求的中国画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中国画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侧重于实践教学,辅以理论补充,教授学生中国画临摹与鉴赏,基础技法及写生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概括介绍中国画临摹、欣赏和基础技法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基础理论,掌握中国画的临摹与鉴赏方法及中国画基础技法,为从事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奠定中国画绘画与表现的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 1. 基本了解中国画概况; 2.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性能;

3. 掌握中国画的临摹及基本技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国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欣赏水平。 本课程难点: 1、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等基本技法的熟练运用。 2、中国画的欣赏。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方法以示范法、观察法为主,辅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结合历代名作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其中的技能与艺术价值,并通过模仿性创作及研究性创作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加强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如专业讲座、外出观展、学生画展等多种形式提高欣赏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切实奠定学生的中国画基本能力。 五、教学时数分配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工笔花鸟画 教学日期:4月9号——4月30号 授课教师姓名:王月强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设计专业染织艺术方向本科学生 授课时数:50课时 教材名称及版本:《花卉写生构图》李小白等著古吴轩出版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单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内容、绘画技法、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个系统的了解,并对代表画家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讲解、示范、介绍,使同学能正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国工笔画的技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纺织面料的创意与设计中。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色,流派,代表画家;共2课时。

中国花鸟画(工笔)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花鸟画描绘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花鸟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传统。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再现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的生活关系,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人以突出的表现。 中国古人在文明初始就对花鸟情有独钟,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大多以花鸟虫鱼为主题,展开绚烂多彩的联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的花鸟题材屏风画,河南临汝村出土的彩陶缸所绘的《鹳鱼石斧图》都不同观点的把它们视为中国最早的独幅花鸟画作品。 作为纯美术欣赏独立成科的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与宋。五代时期有两位成就较高的画家是黄荃、徐熙。 黄荃、徐熙可作介绍。(略)

2021年高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1、认真备课,检验使用完善美术备课摸板。 2、备课研讨教学绘画基本技能技法的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设计能里。教学绘画基本技能技法的实践练习,绘画造型能力的提高。 3、深入理解学习认识美术的基本要素及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和审美价值,了解绘画艺术重要流派的风格及表现手法。 在原先素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不掌握造型基础规律,深入感受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体积、空间。在和色彩教学上进一步理解冷暖以及空间等表现规律,通过绘画实践活动,以美术的基本要素的学习入手,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深层的推进。其中,形与色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学习与训练,初步展现视觉造型语言的魅力;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在较多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和感觉绘画艺术的乐趣,学习和运用比例、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1、努力引导学生从临摹入手,多从优秀的习作中借鉴学习优点,多练多动手,勤于学习。

2、了解绘画与生活、自然和人类发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写生中并通过写生增强对规律的认识与传承。绘画艺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不但能够表达所看到的自然,更能表达自我情感和自身独特的体验和文化层面的思考 3、掌握基本的绘画要素后尝试进行较为深入的绘画实践。 20XX年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 12.13---2.19预备工作 22.6---2.12预备工作 32.13---2.19什么是美术作品 42.20---2.26图象与眼睛 53.6---3.12我们怎样运用我们的眼睛 63.13---3.19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73.20---3.26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83.27---4.2托物寄情 94.3---4.9走进历史 104.10—4.16战争与和平 114.17---4.23时代的脉搏 124.24---4.30不同的歌声 135.1---5.7五一放假 145.8--5.14各异的风土人情 155.15---5.21通俗的浪潮 165.22---5.28变化的自然万象 175.29---6.4地域的永恒魅力

中国画基础教学大纲

《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2014年修订 课程代码:091110 课程名称:中国画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美术系 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先修课程:中国美术史 课时:4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实践42学时 选定教材:《中国画》,韩玮(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9月第一版。 课程概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中国画,是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使中国画更加光辉灿烂。在具体的教学中,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摹优秀作品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探索学习;从技法掌握的难易程度出发,本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中国画基础的教学与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并具有初步独立的工笔花鸟作画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对中国画风格特点、艺术规律及美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树立基本的中国绘画观念,掌握正确的中国画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工笔白描严格技法的学习,深入体会中国传统绘画中融汇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学时:1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从总体上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熟悉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学习方法。难点在于通过讲解、欣赏领悟与体会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 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释道三大哲学思想是构成写意性艺术观的基石。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创作原则。“造化”是指作为绘画的原型,它包括了天地万物的客观物象。“中得心源”是“外师造化”的升华。 3、线性结构的表现语言 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初始时期,绘画就以线的形式出现了。中国画用线的作用既有造型功能,更具有传情表意、抒发性情的主观抒情功能。 4、“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观念 中国绘画既承认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十分重视画家的主观作用。因此,绘画中表现的物象,如何超越客观物象的模拟而强调主观的创造,达到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目的,是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之外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5、“计白当黑”的构成形式 在画面整体构成中利用空白,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空白的运用是置陈布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与内容融而为一的意向形态。 6、以“程式”为意匠手段的技法体系 程式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它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最本质的核心结构。 7、以诗入画的意境追求 意境的创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意境的有无常常是衡量一幅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 第二章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学时: 1学时 一、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熟悉中国画的观察方法的独特性及与西方绘画观察方法的区别性,掌握中国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