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3.简述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

1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如何在现代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1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8.简述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作用。

1.试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思想、实践根源。

2.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3.试述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4.试述逻辑实证主义论科学发展模式。

5.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6.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7.试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8.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9.科学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10.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它的危害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

13.如何理解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4.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怎么认识?

15.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理论负荷说”也称“观察渗透理论” ,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在《发现的模式》(1958)一书中加以阐述。汉森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机械反映,而是受观察者背景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或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对同一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纯粹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汉森认为,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过程。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的刺激而形成视网膜上的图像,这是物理过程,这时还不是真正“看到”。“看到”是一种视觉经验,属于心理过程,它把外来的刺激与过去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观察者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眼前的这些感觉材料,使它适应于自己过去较熟悉的材料,因而形成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汉森设想开普勒和第谷一起在山上看日出,“第谷看见的是太阳从固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开普勒看见的却是静止的太阳底下滚动着的地平线”。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以及疑问项等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疑问项(提问的内容)和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界限)是基本组成部分。疑问项:科学问题的主体,指出了科学研究的对象。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域限之中。尽管这种预设仍是一种猜测,是可错的,但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却能起定向和指导作用。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指形成科学问题的已知要素和未知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科学问题的内在结构是指科学问题内部的未知疑项和已知定项组成的逻辑关系。科学问题的外在结构是指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所涉及的已知背景知识域和未知潜在问题集之间的相互联系。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基础的破坏,引发的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机械、物理和化学等非生命的人工变革活动,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二类生态问题是人工自然直接导致生命体之间的不和谐。第二类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工生命的产生。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等去生命变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生化污染为主;矿物资源储量减少;大量生物物种减少和新的危险生物出现;人口过度膨胀:造成人与其它物种的不平衡,人与人的不平衡以及人与支持系统的不平衡;间接表现:某些被认为是自然灾害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的结果,即生态危机的表现之一。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实验:根据科学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以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4)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先在性。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运动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和运动是永恒存在的,永无止境地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永恒存在和永无休止的转化过程,就表现为空间、时间的无限性。

(3)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恒有的;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规律是历史的。

(4)规律的可认识性。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库恩指出范式是在某一个指定时间内一系列限定某一个科学学科的活动。他在其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定义科学范式为:那些被观察和被检查的,那些会被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希望被解答的,问题如何组织,科学结论如何被解释。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1、课题规划:明确技术问题,对选题进行评估;

2、技术设计:原理构思、方案设计;

3、技术方案评价;

4、技术实施:研制、试验;

5、技术鉴定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相互联系:1、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2、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3、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4、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5、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相互区别:1、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2、性质不同;3、追求目标不同;4、基本矛盾不同;5、思维方式不同;6、成果形式不同;7、评价标准不同;8、生产力形态不同;9、更新速度和生效时间不同;10、竞争形式不同;11、与市场关系不同;12、对研究者素质要求不同;13、对社会的影响不同。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概念: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可分为: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对观察实验所得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特点:个别性、可复核性、精确性、可靠性。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科性质:主要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自然辩证法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

总结的产物。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2.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主要内容:1宇宙象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2 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3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4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科学基础:经典力学的发展。霍布斯:机械位移是物体的唯一运动形式,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受机械运动原理的支配,人和自然没有本质区别;将牛顿关于因果联系的思想引入哲学,提出了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律。洛克:把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看作是决定一切物体特征的内在根据,认为自然事物的一切特殊性都由物质微粒量的机械组合决定。拉·美特利:物质是惟一的客体,是存在和认识的惟一根据;给机体和心灵活动形式作了机械论的解释,认为人与动物没有性质上的不同。霍尔巴赫:运动是纯粹的机械运动,并且把因果联系归结为机械的因果必然性。

13.简述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

1科学问题的提出;2科学事实的发现;3科学假说的提出;4科学理论的发现;5理论体系的建构;6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确认。

1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3)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有机整体性,动态开放性,自组织性系统自然观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物质系统的辩证法原理,及其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经营事业实现无废循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辩证法、基本特征;自然界物质系统运动的源泉(或机理、基本形式);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辩证法;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生命起源的辩证法;人类起源的辩证法;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1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3)人既是自然的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6.如何在现代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科学的各种形象: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科学是一种文化。

科学的基本涵义: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社会化事业。

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的精确性。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系统性。

1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相互区别:1、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2、性质不同;3、追求目标不同;4、基本矛盾不同;5、思维方式不同;6、成果形式不同;7、评价标准不同;8、生产力形态不同;9、更新速度和生效时间不同;10、竞争形式不同;11、与市场关系不同;12、对研究者素质要求不同;13、对社会的影响不同。18.简述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作用。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辩证性原则;4目的性原则.

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的源泉和基础。(2)科学观察是检验科学认识的重要手段。(3)科学观察往往直接导致科学上的发现,为科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1.试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思想、实践根源。

生态危机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传统发展观;

生态危机的实践根源:工业文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尖锐冲突。

2.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P1→TT→EE→P2 (Pl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尝试)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发展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

合理性:强调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把问题看作科学发展的动力;强调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强调科学理论的可错性。

局限性:否认科学发展包含量变的过程;忽视假说形成的经验基础和逻辑解释;否定归纳法作用;忽视证实和证伪的对称性和复杂性。缺陷忽视了存在命题。

意义改变了人们对科学具有终极真理的绝对主义的看法,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相对性。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观察不是科学的起点,因为没有纯粹的观察,想把理论陈述都还原为观察陈述是不可能的。科学始于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科学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即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的头脑。科学就是“从问题到问题”不断进步的过程。】

3.试述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合理性:综合了科学发展的渐进性和革命性;提出新的科学观;范式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的社会形式,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行为规范。

局限性:过分强调新旧范式的差别;认为不同范式间没有真理和谬误之分;过分夸大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的常规科学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前科学:尚未形成该科学“范式”的原始阶段,是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或初始阶段。

常规科学:范式的形成是科学达成成熟的标志,形成范式的成熟科学。

反常:当科学家发现了用范式难以解释的现象,这些属于范式预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现就是反常现象。

危机:当反常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排除时就导致了危机。

革命:一些思想解放、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的成员勇于创新,去建立新理论、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以解释吸收反常。

新的常规科学:革命之后进入的常规科学。

4.试述逻辑实证主义论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学派。它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直线式积累模式,即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在这个模式中,科学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它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认为归纳逻辑研究的是证明而非发现的逻辑;且其结论不能保证是必然性的。

模式:第一,继续确证的理论扩展到更广的范围。许多科学理论在原来范围内得到确证,但同时扩展适应于更大范围。如经典的质点力学扩展到刚体力学。第二,得到确证的理论合并到更全面的理论中。各种不同的科学理论都有很高的确认度,都被归化到内涵更广的科学理论中。所以,科学通过合并而发展,这种观点又叫科学发展的“中国套箱模式”。箱子代表理论,科学的发展好比大箱子套在小箱子外面,逐渐增大,原来的箱子却并不废弃。因此,科学是一种累积的事业,以前的成就随着新成就的获得而扩展和增大;旧理论一旦得到承认就不会被抛弃,它们只是被归化到更全面的理论之中。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意味着真理的不断增加。

该模式的优越性:能很好地说明科学的继承性;局限性:不能恰当地解释科学发展的飞跃和革命。

5.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科学价值的含义: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科学的价值是以科学属性作为客观基础的科学客体与一定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价值的划分: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有价值的。科学价值既存在于科学的内在属性中,也存在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1)科学的内在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是指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以及从实际出发,实事来是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内在价值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2)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其一,科学能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6.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自然

持续性是前提,经济持续性是基础,社会持续性是目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行动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在的包含着以下三层意思: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整体战略;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这是因为:(1)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长久的、连续性的存在和发展。(2)可持续发展理论突破了纯粹经济发展的狭隘界限,具有丰富和全新的内涵,指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内在的包含着三个基本内容: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提高效益、节约能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此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正确的认识自然关系以及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对经济发展作出必要的限制,以维护自然体系或生态系统的正常的和良性的循环,使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相协调。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指在社会公平的原则下,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代际之间能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环境的可持续是条件,经济的可持续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其基本观点是:以人类的长远的、持续性存在和发展为中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7.试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1)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2)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例如: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3)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例如:“悖论”,如罗素悖论等;(4)不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物理学中的粒子说与波动说;(5)为了验证假说和新发现的事实而提出的科学问题。(6)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其肯定回答就是经验定律假说。(7)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例如:如果社会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自然就会提出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则会转化为科学问题。(8)由理论结构上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的问题;(9)对经验事实未能作出统一的理论说明而提出的问题。

8.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经济基础:(1)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条件;(2)经济发展不断为科技研究与开发提出新的课题;

政治环境:(1)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2)政治形势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3)科技发展与军事斗争的关系;

教育条件:(1)教育是培养科技知识生产者的基地;(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特定环节;(3)大学教育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文化氛围:(1)精神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主导作用;(2)物质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基础作用。

9.科学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家负起社会责任:主动关注科学的社会后果,尽力消减科学的负面影响;积极参与或影响政府决策;重视科学教育和普及;引导人们获取一种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

由于人有自由意志、有控制能力、有预测能力,人能有效地影响外部世界,因此人的行为要负责任。科学技术增加了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因而也扩展了责任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人的能力增加了,人的行为本性也发生了变化。个人的行为的后果越来越复杂、越严重、越持久而且不易预测。考虑科学家在社会中身份的多重性,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应该增加一条:有责任性,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由于科学发展使人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大,因此科学家对由这种力量导致的行为的后果的责任相应也增加了。对试图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业、军事或其它)的科学家(这是当代科学家中的大部分)来说,不管他们的主观动机意愿如何,都应该要求他们对其科学活动的后果作慎重的考虑。

由于科学家掌握了专业科学知识,他们比其他人能更准确、全面地预见这些科学知识的可能应用前景,他们有责任去预测评估有关科学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民众进行科学教育。由于现代的科学家不仅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作为社会精英,他们还经常参与政府和工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享有特殊的声誉,他们的意见会受到格外的信任。因此他们对非本专业特长的事应谦虚谨慎,在各种利益有矛盾时他们有责任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退出某些项目的研究。不能因为部门的利益,为了经费、投资,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一面。

在决断项目内容和研究目标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上对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正义标准,要权衡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科学技术活动需要社会资源,它会带来社会效益,但也具有社会风险。

10.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它的危害有哪些?

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包括的要素:1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常规做法;2属于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行为;3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学术观点的分歧。4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伪造、篡改、剽窃。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科研不端行为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1)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3)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4)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5)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科研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与危害:1影响科学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2影响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3影响所在单位、学术团体和学术领域的声誉;4影响学术纯洁性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5影响科研人员个人的学术声誉;6损害一个国家科学家群体的声誉。

1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近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哲学思考,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1)生产劳动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在劳动的推动下,产生了有理性、能劳动的人。人与自然二者互为对象性的存在。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因人的活动而发生着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以及人工自然的转化。这种对象性关系正是通过人有意识的生产劳动而建立起来的。(2)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在整个自然界中,人是唯一有意识、有目的、具有创造性活动能力的主体。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不仅要注意到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需注意自然界对人及其活动的先在性、制约性,自然规律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命题,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

12.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

创立科学理论的过程是人类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在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灵魂。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研究者发现和确定目标,形成问题情境,并围绕问题或目标搜集材料,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目标的信息。第二,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研究者围绕研究目标,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冥思苦想,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直至思维达到饱和。第三,顿悟阶段——问题的突破。研究者转移思考对象,使对原有对象的思考从意识活动转入潜意识活动,通过不受约束的潜意识思考,以突然出现灵感而顿悟的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第四,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研究者采用逻辑思维,有时还要用试验方法,对所得到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验、证明和修正,形成比较完善的概念、假设、模型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并在理论上加以认定、确认或否定。

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的科学抽象过程。科学抽象的主要成果包括:科学概念、科学符号和思想模型。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的科学抽象过程。科学抽象的主要成果包括:科学概念、科学符号和思想模型。从实践中取得充分可靠的资料是进行科学抽象的必要前提。从实践中取得充分可靠的资料是进行科学抽象的必要前提。科学符号是以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为基础,以专业学科符号系统为基本,以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语言为最高发展阶段的符号系统。思想模型是科研中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

13.如何理解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经验、技能等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三种类型技术要素的关系:独立性与相关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

14.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怎么认识?

科学技术负效应的表现形式:1、生态向度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2、社会向度的

困境,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控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伦理问题,比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加剧“全球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人文向度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异化的问题,人的功能退化问题,人的尊严问题和人的心理问题。

科学技术负效应的理论根源:1、从矛盾论的视角看,科技本身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首先有善的一面,即科学技术具有促进人类解放、推动人类发展的性质和潜能,其次,科学技术又有恶的一面,即科学技术先天具有奴役、控制、异化这样一种原罪性质。2、从认识方面而言,虽然科技走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但是人们由于缺乏社会科学知识,对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对自然与社会的联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多数情况下人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无知。不了解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深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所以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破坏性。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运用问题,科学技术对人,自然和社会及其未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制度。而人类对技术的各种潜在价值的认识以及自身本质需求的认识,都是一个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免要付出代价。

防范对策:1、观念层面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2、法律应成为克服现代科技应用负效应的武器。3、公众舆论对克服科技应用负效应起到软控制作用。4、绿色技术的研究和使用5、改变科技选择标准与加强人文监控。6、科技政策在克服科技应用负效应方面起导向作用。7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合理的社会关系。

15.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概念: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在认知层面,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理性精神;在社会建制方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在文化价值层面,科学精神的展开体现了作为先进文化的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科学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拓新视野,发掘新力量,拓展新空间,引入新方法,激活新思想,培植新精神。

科学精神内涵的展开: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

精选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尼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3.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4.怀特海的哲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既肯定科学,也肯定宗教,认为宗教是人类经验之中不断表现出向上的一个因素;他为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基本宗旨的分析哲学运动提供了工具(数理逻辑),却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曾致力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却对数学的精确性持怀疑态度,对烦琐的语义分析也持异议;他关注科学,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奠基于科学之上,却又笃信宗教,充满着宗教感情,力图使科学与宗教融合起来。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题目太大,如果要写此题目,可以分四个部分,科技对哲学的促进,科技对哲学的阻碍,哲学对科技的促进,哲学对科技的阻碍等四个方面;如果是想写一个方面的话,比如就写科技对哲 学的积极作用等》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同时,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又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或是起到促进作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同样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哲学;辩证统一 引言: 人类发展繁衍了上千年,科学技术的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不断推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了人们对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看法,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跨越,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同时也是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的作用,是促进或者阻碍,或是破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哲学观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二者之间关系的精彩之处。 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双刃剑”效果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科学技术不用任何人来标榜其重要的程度,但是正是由领袖人物对其重要性的阐述,更是凸显出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创新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有力武器,因此,各个国家无一不对科学技术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的进步,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正是科学技术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我们带来的危害: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让很多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者身患绝症,或是为此付出了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英国多年前的雾霾天气,日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2019年北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 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专业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哲学原称自然辩证法,其研究实际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学、哲理数学、数学哲学、工程哲学、技术哲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中国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组织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的交叉学科一级学会。 复试时间 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复试流程 (1) 院系应及时公布复试细则(含复试时间、地点和复试成绩计算规则等信息)和复试名单。考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并按要求参加复试。

(2)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费标准为 100 元/人次,由院系于复试前收取。参加两次及以上专家组复试的复试费按次收取。 (3) 复试专家组秘书要在复试时填写《北京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情况记录表》。 (4) 复试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的考核。 如仅对考生进行面试,院系须设立一定数量的题库,事先确定评分标准,由考生随机抽取适量的试题进行回答。试题难度要适中,并应尽量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综合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面试结束后,复试专家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其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5) 考生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由各院系自行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 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须在复试期间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考生的加试成绩由院系在考试结束后报送研招办。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同等学力考生,其复试加试要求和办法由院系自行确定。 复试资料 (1) 《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a18608852.html,/)打印。网站打印功能开通时间为2018年3月5日10:00。 登录规则: 用户账号为“bd2018”+报名号(北京大学报名点);“wd2018”+报名号(非北京大学报名点)。用户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出生日期的 8 位数字。例如:用户账号 bd2018110112345 用户密码19801001。考生登录后点击右侧“网上报名”按钮,在项目列表中选择“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击左侧的“复试相关表格”即可下载到本地后再打印。 (2) 个人陈述。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填写。 (3) 北京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中规定的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其它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上师大13年《科学技术哲学》考试资料

1、如何理解“科学”的内涵?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通过技术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凭借科学技术,人类可以控制自然、改造社会,达到无限进步的理想。近代科学主义两个基本流派:近代经验论和近代唯理论。 (1)科学的主要形相:科学是一种建制;方法;累积的知识传统;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当代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2)科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断探索,以满足人们好奇心,解释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作“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科学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体现在科学内容上,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科学的四个层面 科学知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科学思想:科学活动中系统的思想观念 科学方法:揭示世界规律、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 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影响 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技术”? 技术的定义:⑴技术是工具或手段——即技术的工具论; ⑵技术是方法或者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技术的知识论;⑶技术是人类活动(过程)或人类行为;⑷技术是技能、方法、手段、工具和知识的某种组合或总和。 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技术”: 从原始含义来说,技术是“制作”。 从流行观念来说,人们把技术的物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在工具性的技术规定中,技术知识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或手段。 从“为人”属性来说,技术被看作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折射出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技术是人之本质构成的基本要素。 从文化面相来说,技术在文化之内,是社会发展中文化作用的要素,是现代文化的中心。 从技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来说,18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把技术看成是知识。技术知识有三个重要特征:1)目的是生产人工制品;2)具有更大的可靠性;3)能够跨越各个领域使用;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具有经验的性质。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只是、方法与技能的体系。 从技术的最一般规定来说,技术的发生,从根本上讲,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决定了的。 从技术的特征上来说,实践性是技术的最本质、最主要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说明:我们为有志于科学技术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同学列了一个300本书的阅读书目,其中30本标有*的为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请各研究方向的导师为您的学生再选15本左右的参考书目。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经典的研读。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培养大家学习科技哲学的兴趣,及早了解学习本学科的进路。但是,读书毕竟是学习、研究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深入研究,还必须自己多动脑筋、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对于近年来新出的一些好书,也希望导师能够及时推荐。 *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 *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1年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马克思:《数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5年 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 7、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60年 8、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9、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 *11、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14、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年 15、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6、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模拟题(1)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模拟题(1) 在太阳中心说提出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科学家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他们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 ☆必背知识点: 科学事实:哥白尼的科学贡献、布鲁诺的科学贡献、开普勒的科学贡献、伽利略的科学贡献 意义: 时代背景知识:地心说、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哲学贡献:打破神学统治 答题模板:哥白尼的科学贡献+布鲁诺的科学贡献+开普勒的科学贡献+伽利略的科学贡献。他们的科学贡献都是建立在:地心说+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因此他们的工作的意义是打破神学统治。 哲学类专业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资深哲学类名师独家解析

专业课辅导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填空题答题方法 【哲学类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填空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有标准答案,是非分明,不容考生自由发挥。它所考查的主要是哲学常识和重要概念,其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要求考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 做填空题的技巧应该说只有一个:记忆,准确的记忆。它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哲学常识和哲学概念,而不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填空题所考查的常常就是容易混淆的内容。 【哲学类填空题答题示范】 例题:中国古代的“论天三家”是指____说、_____说、_____说。“论天三家”是汉代三种天文学说,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的代表是《周髀算经》,主张天是拱形的,日月星辰绕天穹中央北极运动,其东升西降是因远近所致;浑天说的集大成者是张衡,主张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天包地浑圆如弹丸、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宣夜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时的郄荫,主张天体在广阔的空间分布,运动是随其自然的。 【哲学类填空题答题注意事项】 填空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准确,因此,考生在复习教材、记忆知识点时一定要仔细,确保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填空题,并且对做所有的题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要学好哲学,准确记忆是一切基础的基础。 (二)判断题答题方法 【哲学类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判断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相对而言较简单,非对即错,二者必居其一。判断题所考查的是那些容易混淆、稍不留意就会出错的内容。 做判断题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意,反复推敲,确保要求明确(是填“对”或“错”,还是画“√”或“×”,还是其他方法),题意明晰。 做判断题最常见的失误是读题不认真,未全面、准确理解题意,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和片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这标志着科学技术

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 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是从哲学的维度上研究科学与技术,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反思。它从科学技术本体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五个方面为科学技术学提供重要的哲学基础。 以上是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讨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下面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史来认识科学技术哲学。 其实在西方是没有科学技术哲学的,西方只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顾名思义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而且在西方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西方科学哲学最早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不过当时只是作为认识论的

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真题

科学技术哲学 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一、简答题(选4题,每题12分,共48分) 1、列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和自然哲学的主要著作(至少4种) 2、近代欧洲哲学中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述实证主义的主要特征。 4、简述什么是特设性假说? 5、亨普尔认为科学说明(或解释)主要有哪两种模式? 6、简述卡尔波普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二、论述题(选2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试论实验及其在科学中的作用 2、试对以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所谓历史学派作一评述。 3、“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试作评论,并谈谈你的看法。 考试科目:科学史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简答题(40分,每题4分) 1、在科学史学科的百年历史上,出现了哪三种重要的编史方法?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2、写出三位希腊化时期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成就。 3、中国传统科技中的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4、赫尔蒙特为了证明“万物源于水”这个古老的命题,做了一个什么有名的实验? 5、哈维在他的《心血运动论》中提出了什么学说? 6、瓦特对蒸汽机的关键改进是什么? 7、写出三位对氧气的发现有贡献的化学家的名字。 8、写出三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有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 9、写出三位对量子力学的建立有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 10、原子弹爆炸和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分别是哪一年? 论述题(60分,每题15分) 1、在五千年人类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一段时期里某些地域或者民族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做出 了较大的贡献,我们称这些地域或民族是当时的科学重心。试描述五千年中科学重心的变迁情况。 2、试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3、由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经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的卓越工作,最后由牛顿集大成而得 以确立。试分述他们的贡献。 4、试阐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对人类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名词解释 要求:查阅文献,阐述下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写出几部阐述这些概念的代表性著作或可以进一步阅读的著作。 1、辩证法(Dialectics)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讨论中的意见不能说明其理由,便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即辩证法。虽然它属于理智世界,但我们是在视觉中看到它的摹本,如果一个人不依靠感觉的帮助,能用辩证法作出理性的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把握善自身,便达到了理性世界的顶峰,这个思想过程就是辩证法。一个能对每个事物的真实存在作出说明的人,便可以称他为辩证法家。 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一般指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即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认为事物处在不断的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黑格尔不只是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思维方法,同时认为它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对象自身矛盾的思想,同时在概念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所谓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他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所揭示的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和作为发展动力的原则,不仅是普遍适用的,而且是获得其他科学知识的灵魂,是“真正的哲学方法”;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把握哲学真理,才能真正获得其他各门科学知识。黑格尔很重视概念的运动原则,他把运动原则叫做“辩证法”,又把辩证法视为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且试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的内在联系上揭示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真实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 是:“” 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

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 “是者” “实体 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 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

2013科学技术哲学考试题目

考试形式:闭卷 题型: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原著选读 一、 1、什么是科学?中医之争 当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早期国人翻译成格致学,后来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科学。中国古代的学问是文史哲不分,是通才之学,西方的学问是一科一科的,所以把西方的学问翻译叫科学,取分科之学的意思。 西文语境下两种“科学”概念: 广义的科学指“知识”、“学问”,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虽然广义的科学与狭义的科学有区别,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有区别, 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来源, 即都出自希腊的知识传统也就是广义的科学传统。 正是这个共同的知识传统, 将西方广义的科学, 与非西方, 比如中国的知识、学问区别开来。 因此, 在西方语境下来谈“什么是科学”, 至少要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 它们共有的希腊知识传统与非西方比如中国的学问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第二, 近代以来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 以及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古代的希腊科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一:从学问的目标上讲, 希腊学术追求变动不居的世界“背后”的 确定性知识,有很强的知识论传统,对于确定性知识的追求是通过发掘“观念”的“内在性”(即理性)来实现的。而中国学术追求生生不息的动态生活“之中”的实践智慧,是知情意合一的。 从做学问的方法上讲, 希腊学术强调学者独自展开真理的历程, 并且在这种展开之中相互批判、相互质疑, 而中国学术则强调面向经典、“述而不作”, 强调不同经典诠释者之间的“和而不同”。 第二:作为近代以来从广义科学母体中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它们与希腊科学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程度的区别。联系的方面, 它们都继承了上述广义科学的一般品格。区别的方面,它们不再是博通之学, 而是专题化的“研究”;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人文科学面对人的精神世界, 自然科学面对物质世界;研究方法不同:,人文科学主要面对经典进行“文本诠释”, 而自然科学走上了“数学+实验”的实证道路; 前者追求历史性解释, 后者探索因果性说明。 近代科学先驱们发现, 自然界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是一个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的世界, 因此, 探索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理性能够做的最合适的事情。但是着眼于因果性规律的近代科学, 也把理性片面发展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因而受到广泛的质疑, 认为背离了希腊理性的完整性, 而导致了片面的理性。这是近代自然科学与希腊科学的重大区别。近代自然科学不是希腊意义上纯粹的科学, 而是功利性、求力型科学。它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提高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按照人类自身的意志制造一个人工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因而它重视外在经验, 重视有系统设计的、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它对数学的运用并不只是推究“道理”, 而是将世界纳入可计算的网络之中, 因而本质上受制于“控制”和“征服”的意志。正是由于征服和控制的意志要求“效率”的原则, 使得近代西方的学术走上了分科化的道路, 不仅自然科学脱颖而出,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陆续按照分科化的原则建立起来。自然科学通过技术, 最醒目地实现了近代求力意志, 因而成为近代的显学, 人文科学则相对受到冷落。 西方的学术与中国的学术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与它们各自的基本人文理念和人文构架有关。所谓“人文理念”是由人性理想( 人) 和教化形式( 文) 共同组成。西方人文理念是“自由”, 而教化形式是“科学”, 而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性理想是“仁”, 教化形式是“礼”。正是“自由- 科学”和“仁- 礼”的不同, 导致了学术传统 的不同。近代科学之所以与古典希腊科学不同, 也是因为“自由”的理念本身发生了变化。 近代科学的特征: ①系统性科学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

2018年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8年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世界科学技术史》王鸿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专业规划 新祥旭教研室对专业课解析:正是由于专业课比较复杂,只要考生认真研究专业课,把握专业课考试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专业课的复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确定专业 在这一阶段,同学必须要根据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专业。这三个重要因素是: 1.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匹配程度 2.对研究生专业真实的喜好程度 3.对研究生专业天然的擅长程度 第二阶段:进行通用知识点学习 在专业确定后,关注ruc考研圈公众号还需更多时间考虑更多因素才能最终决策报考学校。在定了专业却没定学校的这段时期,很多同学不会进行专业课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考的不一样,在没有最终确定学校之前,无法开始学习。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习内容不全相同,但只要是同属于一个专业,无论哪个学校所的考查范围,一定有20%左右的知识点是重叠的。这不同学校都一致要求掌握的20%相同知识点,我们称之为通用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往往是基础层面的知识点,也就是在未定学校之前就应该开始学习的专业课内容。 我们在确定专业后,就应采用特殊方案锁定通用知识点,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进行2轮预热理解与1轮初始记忆。 第三阶段:确定学校 这一阶段,同学应综合多种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学校。影响学校选择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自身的考试能力。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竞争强度不同,越好的学校越难考,你有多强的考试能力你就可以考多好的学校。但是自己的考试能力未来能强到什么程度,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学校是那所学校,所以确定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实力。 第四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指定参考书籍和内部默认学习资料)来确定专业课需要复习的全部知识点范围。当专业课可能考查的全部知识点确定之后,考生应该将全范围知识点快速理解认知1轮,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阶段未学部分再重点理解认知2至3轮。 第五阶段: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2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以及战略哲学等六个专业。 其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克迪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冯鹏志的信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赵建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哲学。 一共有位3博导,每个导师最多招收2个博士生。本专业一共有6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07科学技术哲学原理③307科学思想史,复试加试科目: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导师介绍 王克迪,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 冯鹏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文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赵建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四、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 1、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教育部社科司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W.H.牛顿-史密斯主编:《科学哲学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麦克莱伦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党校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六、党校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最后一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