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前言

为保证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成本,方便作业一线人员学习并掌握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的技术素质,采油工程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梳理并精选了37道常用井下作业工序,优化了施工基本流程,在查阅最新版本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该手册较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作业工序质量监控节点及控制要求,明确了岗位控制人员。手册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一线作业工人的现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作业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手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手册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10月20日

一、安装井口

(一)执行标准SY/T5587.9-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安装情况;

2、套补距和油补距;

3、通径;

4、试验压力。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螺栓受力应均匀,螺栓两端倒角底面应高于螺母平面,四通、套管闸门、套管短节等符合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安装井口装置后,井口通径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安装井口装置后,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试验压力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但最高值不高于套管抗内压强度和井口装置工作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用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套补距、油补距校核允许误差为±2m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新井替浆

(一)执行标准Q/SL0783-2001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人工井底;

3、替泥浆;

4、套管试压;

5、出口返液。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准确计算管柱长度,复核人工井底,误差不超过0.2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用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有效长度不小于1200mm通井规通井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替泥浆:替出井内全部泥浆,并洗井至进出口水质一致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油水井套管试压值符合设计要求,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三、压井

(一)执行标准SY/T5587.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前井口压力及循环深度;

2、压井方式;

3、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

4、循环压井时井口返出液量;

5、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计算压井液密度时选择的安全系数为:油井1.05~1.10,气井1.07~

1.15,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压井方式,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循环压井时直到进出口压井液密度相同,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挤压井时,不能将压井液挤入地层,造成污染,要求垫隔离液,压井液顶至油层顶界以上50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5、重复挤压井时,要先将前次挤入井筒的压井液放干净,才能再次进行压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压井液性质、密度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四、起原井管和抽油杆

(一)执行标准Q/SH 1020 0126-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抽油杆规范及长度;

2、井下工具名称、规范及数量;

3、井下管杆及工具状态描述;

4、悬重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起杆遇卡,严禁大力上提解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光杆不少于四个支点单独架平,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抽油杆桥架不少于4个支点,抽油杆桥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起出的抽油杆排列整齐,每10根抽出接箍长度,接箍朝同一方向,严禁用抽油杆搭

桥或做横担,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起管杆前应保持天车、游动滑车、井口三点成一线,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试提悬挂器必须缓慢提升,如果遇卡,应在设备提升能力、油管安全负荷范围内活动解卡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活动缓慢上提。井内有大直径工具,提管柱时速度要缓慢,防止由于管柱的抽汲作用造成井喷或出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起油管必须使用小滑车,不准用管钳、板手等金属工具损伤油管丝扣,内衬管必须使用护丝保护丝扣,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对起出的油管或工具要详细检查并描述状态,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标识、隔离或更换,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8、起潜油电泵油管时,应操作平稳,保证电缆与油管同步,防止电缆堆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9、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前20~30m倒下自封封井器,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五、探砂面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砂面深度;

3、砂柱高度;

4、加压负荷。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油管下井前,丈量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0.02%,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油层上界5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悬重下降lO~2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置,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探砂面时严禁带大直径工具,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探砂面后必须立即将管柱上提至安全位置,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六、冲砂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及砂样;

6、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用水泥车向井内泵入冲砂液,如有进尺,则以0.5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加深管柱冲砂,冲砂时排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连续冲砂超过5个单根后要洗井1周,方可继续下冲,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冲砂至设计深度后,应保持400l/min以上的排量继续循环洗井,当出口含砂量小于0.2%时为合格。然后上提管柱至原砂面l0m以上,沉降4h后,回探落实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小于0.5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始砂面10m以上(特殊情况提至安全深度以上),并反复活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需检修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6、冲砂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出口,发现入井液漏失严重的或井喷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冲砂,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下步施工,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冲砂遇阻加压不得超过30K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七、洗井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2、洗井方式;

3、排量及泵压;

4、洗井

时间;5、返出液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至大,同时注意出口返出液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洗井时液量不少于井筒容积的两倍,直到进出口液体性质相同,洗井后观察30min以上,出口无压力和油气显示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八、通井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通井规规范;

2、油管规范及长度;

3、通井深度;

4、下钻速度;

5、遇阻情况及通井规描述。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通井规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8mm、长度≥1200m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新井投产、大修后应通井至人工井底或人工灰面,其它施工通井至油

层以下20米或设计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对遇阻井段应分析情况或通过打印证实遇阻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通井作业,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防止产生抽汲和压力激动,起下通井规时应平稳操作,管柱起下速度小于或等于20m/min,在距射孔井段100m内,起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通井中途遇阻要缓慢加压,掌握悬重变化,加压不能超过30kN,试通二次以上,计算出遇阻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通井规距井口30~50m 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7、起出通井规后,应对通井规状况进行描述,并记录清楚,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九、刮套管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刮管器规范;

2、刮管深度;

3、洗井液性质、用量及温度;

4、出口返液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接近刮削井段20米时,用洗井液循环正常后边缓慢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管柱边缓慢下放至设计刮削深度,然后再上提管柱反复5次刮削,直到下放悬重恢复正常,同时,反洗井2周,至进出口液体性质一致,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若中途遇阻,当悬重下降20~30kN时,应停止下管柱,接洗井管汇开泵循环,边顺螺纹紧扣方向旋转边下放管柱,反复刮削直到管柱悬重恢复正常为止,再继续下管柱,如仍遇阻,则记录遇阻深度并起出刮管器,描述刮管器情况,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管柱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30m/min,下到距离设计要求刮削井段顶界以上100m时,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

5m/min,以减少压力波动,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井口操作人员应该提前掌握井内管柱情况,当刮管器距井口30~50m 提前倒下自封封井器,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十、下绕丝防砂管柱

(一)执行标准Q/SH1020 047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

2、绕丝管规范及长度;

3、充填工具规范;

4、冲管规范及长度;

5、下钻速度;

6、绕丝下入深度。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充填工具时,要保护好冲管接头,避免冲撞,以免损伤悬挂销钉,造成充填通道提前打开。连接充填工具时管钳打住充填工具下部接头,防止正反接头脱扣,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2、下绕丝管柱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冲管在油管内下入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并严禁磕碰,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下井油管丝扣要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绕丝管于下井前打开包装,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绕丝管完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根据设计要求,绕丝筛管覆盖油层顶、底界1.0m,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一、高压充填防砂工具座封

(一)执行标准Q/SHSLJ0474-200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管柱结构及充填工具规范;

2、下钻速度;

3、座封压力;

4、座封深度;

5、座封效果。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工具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充填工具避开套管接箍1

米以上,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2、下井油管丝扣应涂密封脂,并上紧,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座封时,正打压到8MPa、10MPa、12MPa,各稳压3~5min后上提管柱,如果负荷增加30~50kN,验证座封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座封后,继续打压到18MPa以上,至压力突降,出口返液,打开充填通道,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二、循环充填

(一)执行标准SY/T 5340-2012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及加砂量;

4、充填施工时间、泵压及排量。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正洗井至出口返液3~5m3,观察井口压力,排量,压力稳定后如排量大于300~350l/min,压力小于4MPa,出口排量等于或接近进口排量,则进行充填施工,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均匀加入充填砂,携砂比控制在5~10%左右(质量比),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待施工泵压高于充填施工压力最初值5MPa时,停止加砂;当排量降

低至200 l/min~250 l/min、泵压升高至12MPa时停止顶替,迅速倒管线反洗井将油管中剩余砂子洗出,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三、高压充填

(一)执行标准Q/SH1020 1653-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充填砂规格及用量;

2、携砂液性质及用量;

3、携砂比、泵压和排量的变化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充填砂用量及规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泵压、排量和携砂比应分四阶段控制,最终在顶替排量降至500l/min、泵压逐渐上升至22.0MPa、加砂量达到设计砂量的80%以上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情况,发生管汇、井口刺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放压整改后方可继续进行,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4、充填、丢手、起防砂管柱必须连续进行,以防砂卡管柱,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四、探冲中心管

(一)执行标准SY/T5587.5-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冲砂方式;

2、冲砂液性质、密度及用量;

3、冲砂深度;

4、排量及泵压;

5、冲出砂量;

6、返出液量;

7、冲管规范;

8、充填工具内径。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检查冲管:外径是否与井内管柱匹配,冲管最大外径小于防砂管柱最小内径6mm以上、内径畅通、丝扣清洁并涂丝扣油,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在冲管接近充填工具或进入绕丝筛管时,应边转管柱边下放,悬重下降5kN~1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置,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3、当探砂面管柱下至距充填工具30m时,下放速度应小于或等于

5m/min,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控制换单根时间在3min以内,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5、冲砂结束后,必须立即将管柱提出,边起边灌压井液,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6、在冲砂施工中,提升动力设备需连续运转不应熄火,责任岗位为司钻

岗。

十五、注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施工管柱结构;

2、水泥浆密度、用量及干水泥用量;

3、顶替液量;

4、上提管柱长度及反洗井深度;

5、候凝时间;

6、水泥塞面深度;

7、灰塞试压;

8、设备。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施工管柱结构合理,丈量无误,密封可靠,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拌水泥浆和隔离液所需清水保证水质合格,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必须用清水配制水泥浆,搅拌均匀,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注塞施工,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水泥塞厚度不小于10米,特殊井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注灰后塞面试压12MPa,稳压30min,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完,备用泵注设备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7、从配水泥浆开始到反洗井结束的时间应小于水泥浆初凝时间的70%,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8、灰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六、钻水泥塞

(一)执行标准SY/T5587.14–2004

(二)工序监控节点

1、钻具结构;

2、钻塞起、止深度;

3、施工泵压、排量及钻压;

4、洗井液及返出液;

5、钻塞后试压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钻具选择和管柱结构合理,有套管保护措施,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工作液符合质量要求并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容器、管线清洁无渗漏,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钻压、钻速、排量等参数选择合理,每钻进3-5m划眼1次,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钻塞后通井、刮管、洗井、试压等符合质量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钻塞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6、水泥塞上砂柱超过10米时,下冲砂管柱冲砂后再钻塞,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十七、套铣

(一)执行标准QSH 0834-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套铣深度;

2、套铣工具名称及规范;

3、套铣方法;

4、套铣后套管通径;

5、修井液性能(具有良好的携屑能力);

6、泵压、排量、悬重;

7、返出物情况。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下井前要测量套铣管外径、内径、扣型及长度,并做好记录,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连接进出口管线,在循环设备与井口之间的管线应串联地面过滤器,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3、套铣管下至距离鱼顶0.5~1.0m处,开泵反循环套铣,待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管柱,加压10~25kN开始套铣,每套铣3~5m,上下活动一次管柱,每套铣完一根,充分循环修井液,观察排量、泵压、悬重变化,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少于15min,控制岗位为副

司钻岗;

5、套铣至出口基本无返出杂物或铣屑后停泵,缓慢平稳上提管柱至套铣工具全部在套铣鱼顶以上,方可以正常速度起钻,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十八、井筒填砂

(一)执行标准SY/T 5184-2006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洗井;

2、原井砂面深度;

3、砂粒规范、加砂量;

4、填砂方式;

5、砂柱高度和砂面深度;

6、排量、泵压。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筒填砂前应充分洗井,并落实原井砂面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不应在外溢的井内填砂,也不能在泥浆中填砂,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填砂管柱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填砂完成后及时上提管柱至安全深度,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4、必须采取循环方式填砂,不准空井筒井口灌砂,控制岗位为副司钻岗;

5、填砂排量<200l/min,均匀加砂,携砂比<10%,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6、沉砂时间不少于4小时,下放管柱回探砂面,与设计砂面深度相差小

于1m为合格,控制岗位为司钻岗。

十九、射孔

(一)执行标准SY/T 5325-2005、Q/SH1020 0963-2010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压井液及液面深度;

2、防喷器安装;

3、射孔层位、井段及厚度;

4、射孔方式、枪型、孔密及孔数;

5、发射率检查及井口油气显示。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若方案要求负压射孔,井筒液面深度必须达到方案要求的负压深度,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2、核对射孔通知单,确保射孔井号、射孔层位和射孔井段准确无误,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3、射孔后检查发射率,若单炮发射率低于95%时,必须补射,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4、射孔应前对套管短节、井口装置及防喷器进行整体试压,试压过程必须有作业队及监督人员签字认可,并有详细记录,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5、油管输送射孔管柱必须接定位短接,磁性定位并调整准确射孔枪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方可射孔,控制岗位为技术员岗。

二十、下完井管柱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守则.doc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本工序质量控制制管理制度规定了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控制点)管理实施的职责,设置步骤等有关要求。 一、职责: 1.技术科是控制点设置及管理的归口负责部门。 2.检验科、机修车间等部门是控制配合部门。 3.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控制点原则: 1.全部质量特性重要性分为A级质量特性以及产品的关键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工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3.用户意见(包括下工序)比较多的薄弱环节。 三、控制点的设置与撤销: 1.控制点的设置要求符合建立控制点的三点原则为准。 2.控制点的撤销原则以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按工艺文件操作能稳定产品质量、 经验证后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工序,可以撤销控制点。

四、控制点的管理: 1.控制点每年初由技术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整顿,调整控制点内容,并上 报技术厂长批准。 2.车间质量检验员经常对控制点的操作人员进行工艺纪律,产品质量控制内容 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 3.控制点有专人负责管理控制点日常工作,汇总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及有关资 料,出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控制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技术科联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中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解决。 5.检验部门应对控制点工艺记录表进行复查。 6.机修车间对控制点设备作重点管理,保证完好率达到100%,并不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 五、控制点文件: (一)工序质量分析及其内容: 1.主要内容:

(1)控制目标:即质量特性值及允许界限。 (2)确定主要质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 (1)主要质量因素控制范围:包括控制项目及其允许界限,检查项目方法,检查频次,责任者,标准名称等内容。 2.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技术科编制、检验科会签,由厂长审批。 (二) 作业指导书: 1. 作业指导书是正确指导现场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1)操作要领和要求: (2)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模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格式要求按本厂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三)控制点的日点检记录表: 1. 日点检记录表由技术科负责编制。 2. 日点检记录表的内容按设备类别分别确定。 (四)控制表:

二灰水稳拌和站工序质量控制手册范本

二灰水稳拌和站质量手册

●前言 为规范拌和站施工管理,保证京工程用的二灰水稳拌和站生产质量,根据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质量管理规定》和《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编制本拌和站质量手册。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 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 ●质量目标 二灰、水稳稳定料整体质量达到国内公路路面基层用料一流标准,经得起运营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合格率100%、优良率95、确保省优。 ●质量方针承诺 (1)本拌合站承诺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确保其有效性。 (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本拌合站的质量方向与宗旨,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加深理解,并贯彻于所有质量管理活动中。 (3)全体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供优良的混合料。 (5)凡对本拌合站的混合料提出意见的,要求逐个进行调查和落实 (5)本拌合站将承担混合料质量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

拌和站组织机构框图

●专项工序质量目标 ?二灰、水稳稳定料生产与运输 1、二灰、水稳稳定料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原材料质量稳定,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生产能力满足需要。 2、拌和站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应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合用水为±1%。 3、二灰、水稳稳定料各项检测指标符合要求,具有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 4、二灰、水稳稳定料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二灰、水稳稳定料凝固速度和摊铺速度的需要,保证摊铺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二灰、水稳稳定料含水量降低等现象,运至摊铺地点的二灰、水稳稳定料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含水量应保持最佳含水量状态。 ●二灰、水稳稳定料生产供应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 目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仅包括铝合金门窗安装和卫生间防水工程。 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内容: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作为加强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的管理工具,要求项目工程管理部门对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的各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存档。同时将系统记录的电子文档上传集团总部管理平台。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 2、施工验收记录表; 3、过程监控照片记录。 三、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的使用说明:(详附件一中的二层铝合金门窗工程质量控制平面图.doc) 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由甲方代表在施工前准备,

质量控制平面图应包含检查验收所需的必要内容,如验收部位的楼层平面位置、验收对象的指示编号,验收对象必要标注的示意或说明等; 2、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要求链接对应检查的验收记录附表; 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制作时应考虑施工验收的程序及计划,尽量对验收对象按类别、户型、进度、部位进行合并以便于质量控制资料的整理。 四、施工验收记录表使用说明:(详附件一记录附表中的施工验收表-二层铝合金门窗 1 表.doc) 1、施工验收记录表格的具体填写方式见附页的填表说明; 2、表格的验收内容可根据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总部颁发的施工验收标准进行调整,以求符合项目实际施工情况,但表体格式及验收标准不得改动; 3、验收记录表格应与质量控制平面图及相关照片记录链接对应; 五、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的拍摄、编辑说明:(详附件一

中的监控照片-铝合金窗 1 .doc) 1、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应与被验收的对象对应,并与施工验收表格对应链接; 2、过程监控照片的内容应能够如实反映该道工序质量控制点隐蔽之前情况,如卫生间防水工程主要反映面层施工之前各层做法施工过程的情况,铝合金门窗工程主要反映洞口抹灰收口前的隐蔽情况; 3、过程监控照片由施工方质量负责人现场拍摄,拍摄时要求在图像内表明验收的时间、部位及对象名称、编号,并有监理工程师及甲方代表在场; 4、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由一张或多张过程监控照片嵌入组成,照片的格式要求为jpg格式,分辨率为640×480像素。 六、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整理与上报: 1、关键质量控制系统的验收记录及监控照片等原始资料由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各整理一份,工程部资料员应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纸面文档和电子文档)存档备查。 2、关键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电子文档由甲方代表随原始资料的积累及时整理、编辑而成,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电子文档

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

目录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三)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四)砼质量控制措施 (五)预留埋施工措施 (六)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七)防治粉刷及地面起壳的措施 (八)防治楼地面起砂的措施 (九)防止外墙面砖脱落措施 (十)防治屋面漏水的措施 (十一)防治外墙涌水措施 (十二)防治楼地面、阳台地面、落水口和立管洞处渗水的措施(十三)防治管道漏水的措施 (十四)防治装饰粗糙的措施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1、本工程测量人员是具有丰富施工检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曾在多个大型工程施工中任专业测量。因此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2、我公司在本工程中使用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平仪,铅垂直仪均为进口仪器,设备先进,精度高。 3、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研究同意后实施。 4、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可继续施工。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焊接质量;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证;正式施焊前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

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重庆公司质量手册200 年月日

目录 0企业概况 1.质量管理职责 1.1组织领导 1.1.1组织结构图 1.1.2任命书 1.1.3管理手册发布令 1.1.4 关于设立质管科的决定 质管科职责和权限 1.1.5相关记录 1.2质量目标 1.3管理职责 1.3.1质量管理制度 1.3.2部门职责、权限及考核办法 1.3.3岗位职责 1.3.4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办法 1.3.5 相关记录 a《不合格报告》 b《纠正措施处理单》 2.生产资源提供 2.1生产场所 2.1.1 企业区位图 2.1.2生产布局平面示意图

2.1.3 防尘、防鼠、防蝇控制管理办法2.1.4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2.1.5相关记录 《卫生检查表》 2.2生产设备 2.2.1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2.2.2管道、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2.2.3设备和容器清洁控制程序 2.2.4相关记录 a《设施设备清单》 b《保养、检修、维护计划》 c《保养、检修、维护记录》 2.3人员要求 2.3.1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2.3.2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管理制度 2.3.3 相关记录 a《员工登记表》 b《人员培训记录》 3.技术文件管理 3.1技术标准 3.1.1相关记录 a《标准清单》 3.2工艺文件 3.2.1工艺流程图

3.2.2工艺作业指导书 3.3文件管理 3.3.1技术性文件管理制度 3.3.2相关记录 a《文件清单》 b《文件借阅、发放、回收记录》 c《记录清单》 4.采购质量控制 4.1采购制度 4.1.1采购管理制度 4.2采购文件 4.2.1采购原材料的管理办法 4.2.2采购合同 4.2.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4.2.4相关记录 a《合格供方名录》 b《采购计划》 c《采购清单》 4.3采购验证 4.3.1相关记录 a《原辅材料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b《原辅材料验证记录》 c《原辅材料不合格处理单》 d《包装物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

ABC工序质量控制点表

编制说明 1工序质量控制点分为A(AR)、B(BR)、C(CR)三个等级,其中: 1)A(AR)级为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和业主各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2) B(BR)级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双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3) C(CR)级为一般质量控制点,由施工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4) 对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时,施工单位均应首先提供必要的有关见证资料或自检记录。对于必须由施工单位使用规定的表格格式提供施工记录或检(试)验报告的控制等级加R,如AR、BR、CR级。 2对每一控制等级,必须进行严格的联合检查。某一工序未经联合检查各方签证,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3业主、监理单位有权对B(BR)、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检查程序 1) 工序施工完成后或隐蔽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专检,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确认合格并签证后,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随即完成; 2) 对B(BR)、A(AR)级质量控制点,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填写《工程质量报验单》提前24小时送达专业监理工程师,A(AR)级质量控制点同时送达业主有关人员; 3) 有关各方按《工程质量报验单》上注明的时间和地点联合进行检

查,确认合格,专业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有关人员签证,B(BR)、A(A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完成。若确认不合格,施工单位须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并在处置完毕后重新报验。 5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上遵循《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20237-94),只做了少量调整、补充、增加: * 只对等级做了修改; ** 补充的检查项目; *** “中压快装锅炉”为增加内容。 5随着工程施工进展,本控制点表需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时,华旭监理部质量安全部将另行发布。

作业监督手册

作业监督实用小手册 (试用版)

目录 一、作业监督职责 二、作业施工准备的监督及要求 (一)修井作业设计 (二)施工现场 (三)下井油管、抽油杆准备 三、施工作业过程监督 (一)洗井、压井 (二)起抽油杆 (三)卸井口装置、试提 (四)起油管 (五)下油管 (六)下抽油杆 (七)下泵(检泵)作业 (八)通井作业 (九)冲砂作业 (十)打印作业 (十一)起下隔热管作业 (十二)刮削作业 (十三)试压作业 (十四)下封隔器卡层(卡水)作业(十五)注水泥塞作业 (十六)防砂作业 (十七)钻塞作业 (十八)起下电泵作业 (十九)压裂作业 (二十)封隔器套管找漏作业 (二十一)酸化作业 (二十二)注水井作业 (二十三)解卡、打捞作业 (二十四)套铣(磨铣)作业 (二十五)射孔作业 四、交井验收监督 五、安全环保监督要求 附录A 附录B

一、作业监督的职责 1.井下作业三级监督管理体制为:采油厂作业科、采油作业区作业监督和采油站作业监督等组成,具体负责井下作业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与结算; 2.采油作业区所有作业监督均可行使以下职权:(1)检查权;(2)情况汇报权;(3)签证权. 3.采油站实行一井专人负责制,由采油站派专人负责单井作业从始到终的全方位监督跟踪工作,并做好作业井施工交接书及作业监督记录的填写与保管。 4.现场监督对作业井要做到“一全”、“二严”、“三项资料”“四不准”、“五知”、“六清”。即“一全”:全过程监督。“二严”:现场质量监督要求要严;依据有关规定和质检情况结算要严。“三项资料”:现场交接资料;质量监督记录;阶段总结上交资料。“四不准”:不准私自更改方案;不准降低作业质量标准;不准乱扣款;不准提无理要求;“五知”:知井下状况;知作业工序;知井下工具工作原理;知工作要点;知结算价格。“六清”:对现场管杆质量检查情况清;对井下工具的型号、厂家、是否合格、是否与方案相符清;对作业施工过程和完井质量清;作业前后交接井要清;出现问题反应情况要清;现场资料录取、监督记录要清; 5.作业监督要公正监督,重点工序监督跟踪到位,并接受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监督。 6.作业监督在作业科授权后,才可修改修井作业设计。 7.认真填写作业井交接书、监督记录,编写作业监督总结。

质量控制手册模板

质量控制手册

质量控制手册 用于按照ASME第VIII卷第1分册 进行车间生产的压力容器和部件 QUALITY CONTROL MANUAL FOR SHOP CONSTRU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ARTS IN ACCORDANCE WITH ASME CODE SECTION VIII, DIVISION 1 生效日期: 年3月20日 EFFECTIVE DATE: Mar. 20 , 上海朗森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Shanghai Langsen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朱桥世盛路760号, 邮编21815

No.760,Shisheng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15,P.R.China 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MANUAL 章号Section No. A 修订号Rev. No. 0 总经理授权声明 STATEMENT OF AUTHORITY共1页Page 第1页1 of 1 总经理授权声明 为制造ASME规范项目, 根据”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第Ⅷ卷第1分册的要求, 制订并贯彻这套质量控制体系。 质检经理负责建立质控体系, 编制并维护质控手册, 以确保质控体系的有效运转。 所有参与ASME压力容器质量活动的人员必须熟知本手册中与本部门和本人有关的各项规定, 并认真执行。 授权质检经理鉴定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并授权她着手处理, 提出建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核实实施情况, 她将向我报告质控系统的状况和效能。 质检经理与其它部门的负责人之间发生任何分歧, 将由本人经过全面考虑ASME规范和设计要求以及质控手册予以仲裁。 质量控制手册的中文版, 同样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文本。但中文与英文如有差异, 须以英文本为准。 STATEMENT OF AUTHORIT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SME Code Items, this Quality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will be maintain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SME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VIII, Division 1. The Quality Manager is assign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preparing and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Control Manual and for ensuring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of the System. All persons performing activitie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ASME Code Items shall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Manual. The Quality Manager is given organizational freedom and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to identify any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and to initiate, recommend or provide solutions as well as to ver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lutions. He shall report the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o me. Any conflict between the Quality Manager and other Managers shall be resolved by me, considering completely the ASME Code requirements, design justification and this Quality Control Manual.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is Quality Control Manual may be us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However, in event of a dispute regarding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ation between the English text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anual, the English text shall take precedence.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xx/G007-2013 受控状态: 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年8月26日编制2013年8月26日实施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管理,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和提供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 3.2技术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3生产车间配合做好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 4.程序 4.1未通过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不能转序。 4.2过程测量和监控应按该产品有关标准和检验规范作为依据。 4.3过程测量和监控所用的检验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4过程检验和试验 4.4.1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分为操作工的自检和检验员的首检及巡检。 4.4.2每班开机后,操作工生产的产品,按相关的过程产品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 自检,若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工应立即调整工艺参数或模具,使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自检合格后,检验员应及时到生产车间进行首检,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首检主要是检产品的结构、表面质量,重要的性能试验由检验员抽样回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 4.4.3进入正常生产后,检验员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巡检,并按文 件的规定做好巡检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结论明确,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名盖章。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例外转序的控制 在所需要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如因生产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 表31-34 (1)在垫层上先弹线,经技术员复核验收后,才能绑扎钢筋。 (2)先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最后扎柱头插铁钢筋。 (3)插筋露面处,固定环箍不少于3个。 (4)基础面与柱交接处,应固定牢中心线并位置正确,控制钢筋位置垂直以及保护层和中距位置。 (5)木工施工员、技术员要验收位置及标高。 (6)浇混凝土时,振捣要注意插筋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振偏钢筋,看模工注意钢筋位置。 (7)插筋露面、环箍大小,钢筋翻样要严格按图进行,不能任意改动。 (8)钢筋与基础相连部位,必要时用电焊固定。

(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结-5)表31-35 技术要求: (1)严格执行规范,砖砌体砌筑砂浆稠度必须控制在7~l0cm。 (2)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各种原料(砂、石灰膏、电石膏、粉煤粉等)精确度应控制在±5%误差内,有机塑化剂,如氯化盐早强剂等,精确度控制在±1%误差内,所有材料均需过磅计量。 (4)砂浆拌和时间不应少于1.5min,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 (5)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另行考虑)。 (6)采用铺浆砌筑,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cm。 (7)砌墙操作宜采用皮头缝,加泥刀压砖办法,增加砂浆与砖块粘结率。 (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装-1)表31-36 技术要求: (1)阳台板吊装前应先检查板的搁置点,墙身处的标高是否平整。 (2)阳台板不论现浇或预制,在安装后要检查,是否有倒泛水现象。 (3)预制阳台板底必须要坐灰,严禁生摆,坐灰时适当提高,没有落水斗一侧的板面提高(5mm)。 (4)阳台找平找泛水时,用水平尺控制泛水坡度,并在墙身及栏板上弹好线,确保泛水基本正确。 (5)埋设落水斗前,必须先清理预留孔洞,预留孔表面过于光滑要凿毛。 (6)埋设时,要洒水湿润,四周用1:2水泥砂浆嵌密实。 (7)严禁粉阳台地坪与窝落水斗两道工序并做一次施工。

工序质量控制点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3.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表31-34 技术要求: (1)在垫层上先弹线,经技术员复核验收后,才能绑扎钢筋。 (2)先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最后扎柱头插铁钢筋。 (3)插筋露面处,固定环箍不少于3个。 (4)基础面与柱交接处,应固定牢中心线并位置正确,控制钢筋位置垂直以及保护层和中距位置。 (5)木工施工员、技术员要验收位置及标高。 (6)浇混凝土时,振捣要注意插筋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振偏钢筋,看模工注意钢筋位置。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页脚内容1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①、试桩前砼级配应通过试验合格,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做砼试块一组。 页脚内容2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策略

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策略 发表时间:2019-09-12T10:12:18.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刘淼 [导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工业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不仅给采油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给采油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油田管理部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513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工业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不仅给采油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给采油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采油厂若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而加强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是强化采油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针对目前采油厂作业质量监督的类型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有效策略 从现阶段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着井下作业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采油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油厂必须全面的认识到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并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大致经历了粗放型、单向型、双向型和网络型等几个模式。 一、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经历的主要模式 (一)粗放型 在采油厂实施井下作业的初期,一般采用的都是粗放型质量监督模式,因为这时采油厂井下作业的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在计划经济环境中,采油厂相对来说比较是个比较“富裕”的单位。但是,部分采油厂井下作业设备较为落后,井下作业时间比较长,效率较低。这部分采油厂往往缺乏健全的、有效的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机制,井下作业成本观念比较淡薄,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考核机制。在实际实施井下作业的过程中,通常仅注重工作的完成量,而没有对井下作业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这一时期采油厂井下作业粗放型质量监督的鲜明写照。在粗放型的质量监督模式下,采油厂井下作业返工井次相对也比较多,作业质量有待提高。 (二)单向型 随着采油厂的不断发展,采油厂的规模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井下作业工作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显然,粗放型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时期此采油厂生产的需求。因此,采油厂开始逐渐的树立起了质量意识,对井下作业质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在这一时期采油厂井下作业是由井下作业单位独自来完成的,也就是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制约,这属于一种单向型的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模式。虽然这种质量监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一定的劳动力,但是,缺少采油厂的直接监督管理,井下单位存在的违规行为很难及时得到制止。 (三)双向型 双向型井下作业质量监督模式,是指由采油厂和井下作业单位共同对井下作业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因为采油厂的直接介入,井下作业单位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可以及时的被发现,大大降低了井下作业单位出现违规行为的几率。但是,因为质量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力度比较薄弱,再加之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工作量较大。因此,大部分采油厂采取的是抽查或者重点质量监督的方式,侧重于井下作业事后检验,未能够对整个井下作业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这就致使井下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工序质量未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四)网络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石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采油厂和井下作业单位相互分离,由以往的一个整体变成了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成为了两个单独的经营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甲、乙双方对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都是为了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对于采油厂也就是甲方来说,就是在确保井下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资金的支出。对于井下作业单位也就是乙方来说,就是在满足采油厂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施工费用的支出,从而最大化实现各自的经济效益。部分井下作业单位难免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只注重井下作业进度,而忽视了对井下作业质量的严格要求[1]。因此,采油厂应该对井下作业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包括井下作业的每一个环节和工序。而网络型质量监督模式则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点。在井下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质量监督,形成了网络化的质量监督体系,其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可以及时的被发现和纠正,以此确保每一道井下作业工序的质量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 二、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加强对井下施工人员的培养 在井下作业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井下作业制定,但是部分采油厂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采油厂井下作业单位应该注重加强对井下作业施工人员的培养。定期的组织施工人员前往相关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取长不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2]。对于井下作业施工技术较好,施工质量较高的施工人员队伍应该将其树立为典范,以便其他施工队伍学习。另外,还可以选派一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到各个施工对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在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为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落实保障工作 采油厂井下作业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施工设备和工作都必须严格管理,以此全面落实井下作业质量保障工作。对于一些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容易损耗的设备和工具应该提前做好备件,避免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相关设备和工具发生故障时,出现用其他设备和工具替代的现象[3]。另外,在具体实施井下作业前,应该加强对相关设备、工具的检修和保养。这些设备和工具在长时间的施工中,很容易发生锈蚀和磨损,从而影响设备、工作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应该全面落实保障工作,定期的对这些设备和工作进行保养、检修、清理等。 (三)注重加强对井下作业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督 在实施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督[4]。在套铣和钻磨时,应该对排量循环的充分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将所有的像岩屑一样的碎屑物从井筒中排出,以此避免在井下作业中出现卡钻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采油厂井下作业质量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提高井下作业效率的同时,促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集中专家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及一系列先进手段、先进工艺,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优良。 (一)认真操作,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电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断面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用以指导施工;确保隧道中线、标高和结构尺寸正确。 (二)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质量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据此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采用微震光面爆破,非电起爆技术,使硬岩、中硬岩、软岩残眼率分别达到90%、80%、60%以上,比规范分别提高十个百分点。越是软岩地段,越是要搞好光面爆破。 2、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洞室开挖轮廓线,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 3、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无欠挖现象。 (三)一丝不苟,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本合同段的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素喷、网喷、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

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是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紧随开挖,及时施作,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二次衬砌,除不良地质地段要紧跟外,对于较好的围岩,开挖面与二衬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 1、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使垫板与岩面密贴。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不得扎制成片,必须单根现场绑扎或焊接,起伏铺设

工序质量控制点定稿版

工序质量控制点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 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前言 为保证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成本,方便作业一线人员学习并掌握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的技术素质,采油工程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梳理并精选了37道常用井下作业工序,优化了施工基本流程,在查阅最新版本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常规井下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节点指导手册》,该手册较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作业工序质量监控节点及控制要求,明确了岗位控制人员。手册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一线作业工人的现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作业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手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手册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10月20日

一、安装井口 (一)执行标准SY/T5587.9-2007 (二)工序监控节点 1、安装情况; 2、套补距和油补距; 3、通径; 4、试验压力。 (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岗位 1、井口螺栓受力应均匀,螺栓两端倒角底面应高于螺母平面,四通、套管闸门、套管短节等符合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2、安装井口装置后,井口通径符合施工要求,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3、安装井口装置后,应进行压力密封试验,试验压力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但最高值不高于套管抗内压强度和井口装置工作压力两者最小值的70%。用清水试压,稳压30min,压降不大于0.5MPa为合格,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4、套补距、油补距校核允许误差为±2mm,控制岗位为资料员岗。 二、新井替浆 (一)执行标准Q/SL0783-2001 (二)工序监控节点 1、油管规范及长度; 2、人工井底; 3、替泥浆; 4、套管试压; 5、出口返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