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教学文案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教学文案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教学文案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参与工厂选址和设计的审查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4.2. 食品安全小组

●负责风险分析研究及关键控制点/监控点的监控,纠正、纠正措施的建

立、实施和维护;

●负责监控食品安全的日常运行、并改进;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协同使用部门进行新购设备验收;

●通过监控食品安全活动,维护良好的食品卫生规范;

●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修改、确认和验证活动;

●汇总信息以评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3. 加工部工程科

●按照本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存档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其他有关

资料。

●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存档设备、设施相关图纸、资料、报告、批文、说

明书及厂家售后服务历史。

●制定设备预防维护计划、故障维修及保证维修设备的安全卫生。

●协同使用部门进行新购设备,验收。

●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糖

度计、比重计等)。

●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加工用水。

4.4. 人力资源行政部安稳办

●负责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实

施。

●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

●负责化学品管理(含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处理)的监督检查。

4.5. 加工部生产科

●制定清洁和卫生计划并实施。

●生产车间内设备及工器具的消毒,设备及管道的清洗消毒及检查。

●厂房及车间卫生的清洁维护。

●对过滤装置设备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

●确保废水及固体废物管理的有效实施。

4.6. 加工部厂务办

●制定虫害控制方案并实施。

●制订和监督实施虫害防制的程序,对各部门的清洁卫生、防蝇防虫设施完

好情况巡检进行监督

●个人卫生设施的检查维护,发现故障时及时保修。

●协调、及时补充卫生材料,如洗手液、纸巾等。

●负责厂区环境和卫生的管理。

4.7.品控部

●监控、测量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环境卫生相关指标。

●按“检验设备仪器的检查、保养和校正”的要求对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中

控、污水站)所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校验及外部定期校验。

4.8.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总务科

●负责员工健康检查及必要时的临时健康检查。

4.9.供应链部仓储科

●负责管理物料和产品的验收、贮存,确保物料、产品的贮存符合要求。

●负责运输车辆的检查、产品配送记录。

●负责仓库的卫生管理。

4.10.供应链管理部采购科

●建立书面的采购规范,并根据采购申请和采购规范进行采购。

5.0程序

5.1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a) 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b) 当生产开始运作前,策划前提方案。

c) 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前提方案,当前提方案不能满足

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重新策划前提方案。

d)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e) 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5.2前提方案的输入

a) 顾客对产品要求;

b) 法律法规的要求;

c) 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指南和国际法典原则;

d) 行业规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术成果;

f) 经验和同类产品、场所、技术、企业的相同案例;

g) 组织的可控制力和可影响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的结果。

5.3前提方案的内容

5.3.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设计、构造和布局;

●选址

?厂址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并不会受洪水侵害的地区。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烟雾、灰沙、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潜在的昆虫孳生地,与污染源的距离以不影响该厂的

卫生状况为准。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之间应有不少于15米的防护带。

●设计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有关卫生部分均应按本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应考虑虫害设施的设计。

?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存档在工程部。

?建筑物、设备设计的布局要与工艺流程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能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

?设计审查必须有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新购设备,设备维护部、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协同使用部门一起进行验收。确信设备完好、运行正常,符合食品安全、环境的要求,获得相关

使用维护说明书,填写相关调试验收记录,并签字。

●布局

?基础设施依据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建造和布局。

要充分考虑气流、物流、人流、水流、废弃物流,基础设施容易清洁、

保养、维护,以减少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等交叉污染,控制产品和产

品加工环境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并达到以下要求:

a)厂区道路平整,已划定公司和访问者停车区。

b)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清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积水。

c)厂房之间、厂房与公路或道路之间应设绿化带,厂区内的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d)厂区内排水系统足够,防止厂区内积水;保持道路、庭院和停车区域干净卫生,不能有积灰等其它潜在的污染源。

e)堆放废物和工厂废料区设置在不紧靠工厂主建筑的地方。

f)在废物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并配置软管用于地面清洗。

?厂区周围没有污染源。

?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应包括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防止对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

?维修部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将设备设施相关图纸、资料、报告、批文、说明书及厂家售后服务信息妥善保存。

5.3.2内部设施的卫生设计要求

●厂房及车间配置

?厂房及车间按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质量要求有序地配置。

?生产加工和贮存场所的配置及使用面积应不低于GB14881的要求,并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

?生产车间内,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是以生产经营人员完成生产作业(包括清洗消毒),且不致

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为原则。

?为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如空气幕(即风幕)、双向弹簧门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装置以及电子灭蝇

(蚊)器等防虫设施。

?生产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设备在设计时应虑到尽量减少手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接触。

?各生产车间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生产辅助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以及清洁作业区,各区之间应视清洁程度给予有效隔离,防止

交叉污染。

a)生产辅助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

b)一般作业区:收乳间、实验室、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c)准清洁作业区:前处理间、配料间等;

d)清洁作业洁净区:内包装车间,包括配合该工序工作的人流、物流及暂存区域。

?厂房内所有刷过油漆的部位应得到良好的保养,防止油漆起壳、剥落。

?在厂房内地上、屋顶上及其它区域配备足够的排水设置。在潮湿的加工区和清洗区,应在地上配置易操作的带渠闸的排水道,渠闸一定要是易

装卸式.便于清洁和检查。

?厂房内的固定装置、通风管道和其它管道在安装和维修保养时应要注意不能让杂物和冷凝水掉落下来产生污染。

●地面及排水沟

?地面表面应维持保养在良好的状态,以便于清洁和消毒。使用无毒、不渗水、不吸水、防滑、无裂隙且易于清洗消毒的建筑材料铺砌(如耐酸

砖、水磨石、混凝土等)。

?地面有足够的地漏,且它应具备一定的倾斜度,能将流水或废水导入适当的排水管道里。

?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所有排水口均应设置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

?排水沟的设计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洗区,并须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下水道要便于清洁,要慎重考虑机械设备和排水管道的位置,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一旦有水排出,可以让其直接进入排水管道而不是落在地板

上。

●墙壁、天花板和屋顶

●门、窗及照明设施

?生产车间的墙壁应采用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平滑、易清洗的浅色材料构筑,用此材料装修高度应直至屋顶。

?墙壁和地板的接缝和角落要平滑,便于清洁。屋顶和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无毒、防霉、耐腐蚀、易清洁的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

在结构上能起到减少结露滴水的效果。

?产品接触面暴露的上方不应设有蒸气、水、电气等辅助管道,以防止灰尘或冷凝水等落入。

●门、窗及照明设施

?所有门窗结构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窗户及其它开口处要建成防止灰尘积累,对外可敞开处应设有易拆除、清洗的防虫害屏

风。

?清洁区的窗户不得打开,其他车间的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若安装纱门、纱窗,应装设易拆下清洗的不生锈纱网。

?当门不用时始终保持门紧闭,而且这些门应易于清洁和必要时的消毒。

表面要使用光滑和无吸附性的材料。

?应在所有区域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照明设施的安装应装上防护罩,不得采用水银灯泡或含水银的设施。应急灯和铲车的前照灯也要采取保护措施

5.3.3空气、水、蒸汽等公用工程要求;

5.3.3.1水、蒸汽的供应要求

●卫生要求

?供应厂房、车间使用的水质应满足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如果锅炉产生的蒸汽直接与产品接触,那么锅炉使用的化学材料要经过认可。

?应制定监测计划定期检测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水、水蒸汽的质量,保证不会影响产品安全。

●供水、蒸汽设施要求

?供水设施应能提供工厂各部所需的充足水量,并有足够的压力,必要时应设储水设备。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输送用管道,必须使用合乎卫生要求的过滤设备并有标识与其他生产管道加以区别。

?储水设备(储水槽、储水塔、储水池等)应以无毒、不导致水质污染的材料构筑,并有防污染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过滤器必须安全卫生,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要求。

?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污染。在安装和保养所有与水有关的装置和设备时,应注意防止

回流

5.3.3.2空气、压缩空气的供应要求

?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压缩空气经适当过滤,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在产品储藏区和加工区要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尽量减少异味、烟和水蒸气,空气净化设备也应配备干净的空气过滤装置,杜绝霉菌和藻类的

生长。

?通风口必须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耐腐蚀防护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米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

5.3.4废弃物处理

公司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规定,并制定书面程序管理以下这些过程

●废水

?应为产品加工提供足够的、合适的污水处理系统,并防止直接的或间接的污染产品。

?所有废水排放管道(包括下水道)必须能适应排放高峰的需要,建造方式应避免对产品用水的污染。

具体的操作指引参照公司制定的《CGEW-001废水控制作业指导书》

●废弃物

?设有密闭式废弃物贮存设施并安装于室外指定存放区域,该设施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有毒、有害气体溢出,便于清洗消毒。

?垃圾应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以避免产生异味和蚊蝇孳生。

?废物容器足够且应有盖子,将渗漏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如发生泄漏,也应立即清洁干净。

?在转运垃圾或不可食用的废弃品时,不能让它接触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法律规范,适宜时废弃物应由有执照的承包商来搬运。

具体的操作指引参照公司制定的《CGEW-004不可回收废物控制指导

书》、《CGEW-005可回收废物控制指导书》、《CGEW-G3-001报废

产品处理作业指导书》、《CGEW-D8-007污水处理站操作指导书》

等;

5.3.5设备管理及维护的要求;

●设备卫生要求

?所有生产设备应排列有序,使生产作业能顺利进行,并避免引起交叉污染,而各种设备的生产能力应相互匹配。

?所有悬空的传送带、电动机或齿轮箱均应安装滴油盘,并确保泵和搅拌器的密封结构能防止润滑剂、齿轮油或密封水渗入或漏入食品及食品接

触面。

?在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品的地方,润滑油或传热液体必须是食品级的。

?生产车间内应配置设备及工器具的消毒设施,设备及管道的清洗消毒尽可能使用就地清洗(CIP)系统。

●设备设计和材质

?厂房内所有设备和工具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和工艺要便于清洁并且要得到恰当保养。必要时这些设备和工具应该得到权威认证机构的认可。

?设备、管路、器皿及有关材料(密封圈、垫片等)应能承受所采用的热消毒温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仪器

?工厂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卫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仪器。

?生产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糖度计、比重计等)定期校验,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密切关系的加热杀菌设备所装

置的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委托权威机构校正或检定一次。

具体规定参见公司制定的《CGQP-7601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要

求。

●设备、基础设施的维护要求;

加工部工程科:

?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维护保养要求、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制订“设

备维护保养计划”,“年度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要确保机器设备能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运行良好,不损坏。特别注意那些进口的贵重设备和为防止食品安全危害的设备设施的检修和保养。

?建立并保持设备的维修、改造等维护工作的记录。

?对闲置不用的设备进行封存,防止锈蚀和损坏。

?对建筑物、防雷、变压器、供电线路、供水管道、排水管道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制定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锅炉供汽系统、换气管道系统、消防设施及污水处理设备每年进行一次检修保养,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检测和维护的,按时请相关部门检测和维护。

?设备设施发生故障,使用部门填写“维修申请记录”传递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及时组织维修。

?负责对CCP监视测量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具体规定工作参见公司制定的《基础设施维修保养作业》要求进行展开。

加工部厂务办:

?清洁卫生、防蝇防虫设施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设备维护部安排维修。

?检查厂区卫生设施的完好情况。

?负责厂区环境和卫生的管理。

?按《应急通报响应与危机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巡查,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

加工部生产科及生产车间

?对过滤装置、门窗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工程科安排维修。

?对本部门设备使用和维护进行监督检查。

?按时配制消毒、洗涤剂。

6-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四川省XX科技包装有限公司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X-QEO-MP06 版本号:A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 明确管理体系相关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策划、实施、控制的程序和方法,达成公司经营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展开、实施和控制。 3.术语 无 4.职责 4.1总经理:组织公司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批准各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4.2部长:对公司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以及批准下属各科(或各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 4.3科长/车间主任:根据公司和所属部的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科/本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 4.4行政部:组织各部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测量和考核。 5.程序 5.1目标、指标的制定 目标、指标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目标和指标应是管理方针的具体化,与管理方针相适应; b)应考虑顾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的意见,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c)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d)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应根据以往业绩和现有资源状况,并考虑改进、提高的可能性; f)以年度为周期设定目标和指标。必要时也可以在当年期间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和指标; g)目标和指标应尽可能量化。若确实不便于量化,则应明确规定达到目标不同阶段的具体准则; h)各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应体现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目标和指标在本部门的分解和展开,应包括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要求,应包括本部门主要业务过程的绩效考核指标,目标、指标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5.2管理方案的制定 管理方案包括:满足要求所需的内容;根据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管理方案也应相应地逐步细化,可以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如岗位),并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的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和所需的人力、技术、财务资源。管理方案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一、目的。 为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控制城区内的各种风险保护产品质量。 二、职责。 1总经理 1.1 对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标准在公司内贯彻、落实和执行总体负责;1.2 制定并批准食品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1.3 确定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4 提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1.5 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1.6 主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重大的食品安全会议,批准管理手册及重大决策; 1.7 主持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用性。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寻找与食品安全目标指标的差距,确定持续改进,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1.8针对公司的发展,有计划地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以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有计划的对工作环境、设备更新改造,以满足顾客及相关方对资源的要求。 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2.1 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公司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运行; 2.2 批准公司程序文件; 2.3 策划审核方案,确定内部审核任务,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2.4 委派有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 2.5 向副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计划,以供管理评审; 2.6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整个组织的顾客要求意识及食品安全意识; 2.7 负责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部沟通; 2.8 就公司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的联络与沟通工作。 3 生产技术部 3.1 负责组织食用玉米淀粉和玉米油的加工生产; 3.2 负责组织协调原料、辅料供应及产品的输出,保证生产的正常稳定运行; 3.3 负责组织整个加工过程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3.4 负责工艺技术管理、节能降耗措施的提出和实施;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等。 3.7加工用水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文件.pdf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食品研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研发的食品能满足国家标准及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食品的研发和食品的改进活动。 3.职责 3.1食品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食品开发计划,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2 品管部协助进行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食品检测工作。 3.3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负责主持产品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 3.4 与食品开发有关的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食品的开发工作。 4. 作业程序 4.1 食品研发的策划 4.1.1营销部策划人员收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食品研发部。 4.1.2 食品研发部经理根据所开发食品的性质,成立食品开发小组并任命食品开发小组组长。食品开发小组的成员来自食品研发部、品管部、生产部、营销部和采购部。 4.1.3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跟进和监督。 4.1.4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经食品开发小组成员讨论后,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食品开发计划书”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食品开发计划书”应随着食品开发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5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在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的同时,应编制“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 4.1.6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要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食品开发的各部门、人员间以“信息联络单”的形式进行食品开发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4.2食品研发的输入 4.2.1食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根据“食品开发建议书”等资料编制“食品开发任务书”,“食品开发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食品开发的要求,内容可包括: (1)食品感官特性:包括气味、口味、质地和外观特性(就是通常指的色、香、味、形)等。 (2)食品营养特性:营养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性质。 (3)食品原辅材料的要求。 (4)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5)食品的保质期限要求。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doc

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 浙江松德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文件编号:SD /AD2016-2012 版本/修订:A/0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控制程序 汇编: 文件编制小组 审批: 受控状态: 受控 持有者: 分发号: 2014 -04-5发布2014 -04-5实施浙江松德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对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方案的管理,持续改进全厂的安全经济运营、环境绩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质量、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实施及监控。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管理方案。 3.2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管理方案。 3.3办公室负责跟踪与监督公司及各部门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 4 程序 4.1目标、指标 4.1.1目标、指标的制定依据: ——质量、环境方针的内容; ——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其他要求; ——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与要求; ——环境行为、活动的持续改进以及污染预防的承诺; ——可选择的最佳技术,以及经济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实施的进度,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 4.1.2目标、指标的制定

a)目标、指标分为公司级总目标、指标和各部门级分解目标、指标。各级目标、指标见管理手册中的规定。 b)目标、指标的制订应密切结合全公司和各部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近、中、远期目标相结合,要目标明确、具体、量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能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办公室于每年管理评审前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公司质量、环境方针、全公司年度环境因素、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内外界因素的变更及其实施的可操作性,制定或调整公司新的质量、环境目标、指标,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d)各相关部门根据公司质量、环境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制订各部门级指标并组织实施。 4.1.3目标、指标的更改 a)在质量、环境方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相关内外界因素等发生变更时,目标、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也可在管理评审时进行目标、指标的评审。 b)质量、环境全的目标、指标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更改,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4.1.4目标、指标的宣贯和实现 a)公司级目标、指标应以文件形式(可与管理手册一起)下发,通过公告板、会议、宣传栏、部门及班组学习等方式,对公司各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管理标准文件 版本/修改A/0 编号: GMP手册 (前提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2016年6月3日发布2016年6月8日实施

一、目的: 为了保持一个卫生的、安全的生产、加工和处置环境,对本公司的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进行管理,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 三、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本厂质量体系编写方案,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配合本方案的编写。 四、内容: 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与布局 1.1厂区 1.1.1厂内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或有明显的隔离带。 1.1.2工厂内排水管道畅通无阻,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应远离生产区堆放,并由专人当天做无害处理清理出厂。 1.1.3工厂内道路铺设水泥路面,并由专人清扫,对于易滋生虫蝇鼠患的卫生死角尤其要注意保持清洁。 1.1.4厂内卫生间远离生产车间,配有冲水、洗手等设施,建筑材料应平整,易于清洗消毒。由清洁工专门进行清扫,保持冲洗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内部环境卫生,并做好防蝇防虫工作。 1.1.5厂区内空地隔离带搞种树植草绿化工作,由专人负责适时修剪,除杂草,防止病虫害和各种昆虫、蚊蝇的滋生。 1.1.6厂区内不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物品,无危害产品卫生的不良气体、烟尘。 1.1.7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等远离生产区域和主干道。 1.1.8废弃物暂存场地远离实罐车间。 1.2厂房 厂房结构设计合理,牢固且维修良好,其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设有防止蚊、蝇、鼠、其它害虫以及烟、尘等环境污染物进入的设施。 1.3相关记录 《厂区卫生检查记录》 2、车间布局、基础设施 2.1 布局 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生产设施及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应有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原辅材料、加工品、成品以及废弃物进出车间的通道分开设置。 2.2 基础设施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参与工厂选址和设计的审查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HACCP前提方案及程序文件(提纲)

HACCP前提方案(提纲) 1、采购 2、运输 3、贮存 4、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 4.1设计 4.2选址 4.3总平面布置(布局) 4.4设备、工具、管道 4.5建筑物和施工 4.6卫生设施 5、工厂卫生管理 5.1机构 5.2职责(任务) 5.3维修保养工作 5.4清洗和消毒工作 5.5除虫灭害管理 5.6有毒有害物管理 5.7饲养动物管理 5.8污水污物管理 5.9副产品管理 5.10卫生设施管理 5.11工作服管理 5.12健康管理 6、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6.1管理制度 6.2原材料卫生要求 6.3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7、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7.1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 7.2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应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 7.3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7.4对检验结果如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7.5检验用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 8、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8.1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与成品库 8.2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舱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 9、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9.1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9.2从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卫生培训教育方可上岗 9.3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提纲) 1、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计划 2、水的管理作业指导书 3、废弃物和排水系统控制程序 4、产品贮存和运输管理程序 5、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程序 6、清洁和消毒管理程序 7、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虫害控制程序 9、有害化学品的标识,贮存和使用管理程序 10、包装控制程序(包装过程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程序)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4.4 生产运营部、品质部负责所辖生产工具、物料、设备、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维护、控制措施和验收。 5 运作过程 5.1流程图(见附录)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2),定期对各部进行“7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7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3)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 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7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7S”、《目视、定置管理实施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7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质量记录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教学文案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目的X围 为建立、实施和改进公司的质量、环境及OHS管理体系,确保方针的实现,对目标指标以及为此 而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适用于公司对质量、环境、OHS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管理过程。 2职责 2.1总裁办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负责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宣贯和修 订,且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和评价。 2.2总裁负责批准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3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并分解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4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负责实施、控制与本单位(部门)相关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3工作程序 3.1目标指标 3.1.1目标指标的制定应体现以下要求 3.1.1.1质量目标指标 a.在公司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 b.针对公司年内重大质量问题和顾客反馈; c.考虑顾客满意度分析结果; d.考虑质量相关法规的要求; e.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f.体现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承诺。 3.1.1.2环境目标指标 a.与公司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针对重要环境因素; c.考虑来自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d.满足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e.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f.体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3.1.1.3 OHS目标指标 a.体现方针的逐层分解; b.针对公司的危险特性; c.考虑来自员工和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d.满足相关OHS法律法规的要求; e.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f.体现持续改进OHS行为的承诺。 3.1.2目标通过指标具体化和量化。指标的确定应体现具体项目的先进性、可测量性、可调整性和持 续改进。 3.1.3目标指标的制定过程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单位及员工代表通过会议讨论,于每年管理评审前制定下一年度的公司质量、 环境及OHS目标指标草案并逐层展开至各职能单位及其相关层次,在管理评审时讨论确定,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 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 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 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 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4.2.3.人机工程; 4.2.4.工作场所的位置; 4.2. 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 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 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 4.5.2.1.通道宽度要求: A)人行通道:1.0米以上; B)消防通道:1.8米以上; 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 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 a)主通道:10; 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ISO14001前提方案控制程序(完整版)

文件编号:FW-SCP-02 版次: A/1 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3 定义 3.1前提方案: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 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 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控制措施: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3.4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不属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前提方案。 4 权责 4.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前提方案的策划,包括编制组织、审核,以及实施的监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前提方案的批准。 4.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前提方案的策划,编制、执行和落实本部门负责的前提方案。 5作业内容 5.1 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5.1.1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5.1.2当一个车间开始运作前,应策划前提方案。 5.1.3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当操作性前提方案不能满 足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应重新策划操作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重新策划引致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变化要求应得到识别和实施。 5.1.4按文件控制的要求,应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5.1.5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5.2前提方案的输入 5.2.1顾客的产品要求; 5.2.2法律法规的要求; 5.2.3相关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国际法典原则; 5.2.4行业规范; 5.2.5食品安全研究的技术成果; 5.2.6经验和同类产品、场所、技术、企业的相同案例; 5.2.7组织的可控制力和可影响力; 5.2.8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的结果。 5.3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 5.3.1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内容,应在如下方面规定要求: a) 建筑物和设施(包括车间、专间、库房、包装间、厕所和更衣室)的布局、环境、设计 和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