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

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

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

影与视图;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

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

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

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 键入文字 ]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

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

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

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 145.146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 96 人,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 ,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章,二次函数、圆、投影与视图、概率。这些内容都是初中代数、几

何及概率统计中的重要内容,起作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又是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

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

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

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

[ 键入文字 ]

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

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

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 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

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 键入文字 ]

1.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 ,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 .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 ,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教材 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 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 x(m)的关系式是 S=-2x2+100x,(0

+bx+c(a,b,c 为常数, a≠ 0)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 ?二次函数 .

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在上述学生回答后 ,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 ,形如 y=ax2+bx+c(a,

b,c 是常数 ,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 ,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 : 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1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2

(1)y=(x-3) 2 -x2 ;(2)y=2x(x-1) ; (3)y=32x-1; (4)y= x2;(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2 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 ,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 2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 y=(m2-m)x 2+mx+(m+1)(m 是常数),当 m 为何值时 :

(1)函数是一次函数 ;

(2)函数是二次函数 .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 ,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 ,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 y21

B.y=3x 3+2x2

C.y=(x-2)2-x3

D. y 1

2x2

x2x3

2.二次函数 y=2x(x-1) 的一次项系数是()

A.1

B.-1

C.2

D.-2

3.若函数 y (k 3)x k2

3 k 2kx 1

是二次函数,则 k 的值为()

A.0

B.0或3

C.3

D.不确定

4.若 y=(a+2)x2-3x+2 是二次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二次函数 y=1-3x+5x 2,则二次项系数 a=,一次项系数 b=,常数项

c=.

6.某校九( 1)班共有 x 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共握手 y 次,试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它(填“是”或“不是”)二次函数 .

7.如图 ,在边长为 5 的正方形中 ,挖去一个半径为 x 的圆(圆心与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试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求当圆的半径为 2 时,剩余部分的面积(π取 3.14,结果精确到十分位).

22

7.(1)y=25-πx=-πx+25.

(2)0<x≤ 52.

(3)当 x=2 时, y=-4π +25≈-4× 3.14+25=12.44 ≈ 12.4.

即剩余部分的面积约为12.4.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待学生完成上述作业后,教师指导 .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与同伴交流 .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课后作业:

1.教材 P4 第 1~3 题 .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2 .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 课时二次函数 y=ax2(a> 0)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

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 ,能用 y=ax2(a>0)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

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 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会画 y=ax2(a>0)的图象 . 2.理解 ,掌握图象的性质 .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

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 2 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

【教学说明】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

画二次函数 y=ax2 的图象 .

【教学说明】①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图y=x2 的图象,同学们画好后相互交流、展示,表扬画得比较规范的同学 . ②从列表和描点中 ,体会图象

关于 y 轴对称的特征 .

③强调画抛物线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 :用直线连结 ,而非光滑的曲线连结 ,不符合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如图 (1)就是 y=x2 的图象的错误画法 .

误区二:并非对称点 ,存在漏点现象 ,导致抛物线变形 .

如图 (2)就是漏掉点 (0,0)的 y=x2 的图象的错误画法 .

误区三 :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抛物线要求用平滑曲线连点的同时,还需要向两旁无

限延伸 ,而并非到某些点停止 .

如图 (3),就是到点 (-2,4),(2,4)停住的 y=x2 图象的错误画法 .

探究 2 y=ax2(a>0)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y=x2, y 1

x,2 y=2x2 的图象 .

【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图象

2

,教师帮助引导 ,强调画图时注意每一个函数图

象的对称性 .动脑筋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共同点 ),从而归纳二次函数 y=ax2(a> 0)的图

象和性质 .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 ,从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 ,y 随 x 的增大时的变化

情况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归纳,教师整理讲评、强调

.

y=ax2(a >0)图象的性质 1.图象开口向上 .

2.对称轴是 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 .

3.当 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 x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简称左降 .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已知函数

y ( k 2) x k 2 k 4

是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

(1)求 k 的值 .

(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

x 在哪个范围内取

值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此题是考查二次函数 y=ax2 的定义、图象与性质的, 由二次函数定义列出关于

k 的方程,进而求出 k 的值,然后根据 k+2> 0,求出 k 的取值范围,最后由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出 x 的取值范围 .

解:(1)由已知得 k 2 0

解得 k=2 或 k=-3.

,

k 2 k 4 2

所以当 k=2 或 k=-3 时,函数

y

(k 2)x k 2 k 4 是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

(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 ,则抛物线开口向上 ,所以 k+2>0.

由( 1)知 k=2,最低点是( 0,0),当 x ≥0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函数中,当

x > 0 时, y 值随 x 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2

B.y=x-1

C.

y

3 x

D.y=

1

4

x

2.已知点( -1,y1),(2,y2),(-3,y3)都在函数 y=x2 的图象上,则( )

A.y1 < y2<y3

B.y1< y3< y2

C.y3<y2<y1

D.y2< y1<y3 3.抛物线 y=

1

x2 的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

3

;当 y=3 时, x= ,当 x ≤0时, y ,当 x=-2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当 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

4.抛物线 y=ax2 上的点 B ,C 与 x 轴上的点 A ( -5,0), D ( 3, 0)构成平行四边形

ABCD , BC 与 y 轴交于点 E (0,6),求常数 a 的值 .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y=ax2(a> 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 .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请与同伴交流 .

课后作业:

1.教材 P7 第 1、2 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3.二次函数 y=ax2(a< 0)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

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 ,能用 y=ax2(a<0)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

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达到对二次函数 y=ax2(a ≠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①会画y=ax2(a<0)的图象;②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1

1.在坐标系中画出y= 2 x2的图象,结合y=2x2的图象,谈谈二次函数y=ax2(a>

0)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

1

2.你能画出 y=-2 x2 的图象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 画 y=ax2(a<0)的图象请同学们在上述坐标系中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1

的图象 .

画出 y=- x2

2

【教学说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完成后相互交流,表扬图象画得“美观”的同学 .

11

问:从所画出的图象进行观察 ,y=2x2 与 y=-2x2有何关系?

1

的图象,归纳出 y=ax2(a 探究 2 二次函数 y=ax2(a< 0)性质问:你能结合 y=- x2

<0)图象的性质吗?

2

【教学说明】教师提示应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位置,y 随 x 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几个方面归纳,教师整理,强调y=ax2(a<0)图象的性质 .

1.开口向下 .

2.对称轴是 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高点 .

3.当 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右降,当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左升 .

探究 3 二次函数 y=ax2(a ≠0)的图象及性质

学生回答:

【教学点评】一般地,抛物线y=ax2 的对称轴是,顶点是,当 a >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的最点, 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当 a<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的最点,a 越大,抛物线开口越,总之,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1填空:①函数 y=(-2

x)2 的图象是,顶点坐标是,对称轴

是,开口方向是.

122和 y=-2x2的图象,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特点

②画出函数 y=x ,y=x

2

例 2已知抛物线 y=ax2 经过点( 1,-1),求 y=-4 时 x 的值 .

【分析】把点 (1,-1)的坐标代入 y=ax2,求得 a 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再把 y=-4 代入已求得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 x 的值 .

【教学说明】在求 y=ax2 的解析式时,往往只须一个条件代入即可求出 a 值.四、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关于抛物线y=x2 和 y=-x2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抛物线 y=x2 和 y=-x2 有共同的顶点和对称轴

B.抛物线 y=x2 和 y=-x2 关于 x 轴对称

C.抛物线 y=x2 和 y=-x2 的开口方向相反

D.点( -2,4)在抛物线 y=x2 上,也在抛物线y=-x2 上

2.二次函数 y=ax2 与一次函数 y=-ax(a ≠在0)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3.二次函数 y (m1)x m22m 6,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

4.已知点 A (-1, y1),B(1,y2),C(a,y3)都在函数 y=x2 的图象上,且 a> 1,则 y1,y2,y3 中最大的是.

5.已知函数 y=ax2 经过点 (1,2).①求 a 的值;②当 x<0 时,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 .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 .

5.①a=2 ②当 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1)

y=ax2(a<0)图象的性质;( 2) y=ax2(a ≠0)关系式的确定方法 . 课后作业:

1.教材 P10 第 1~2 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仍然是从学生画图象,结合上节课 y=ax2(a>0)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得出 y=ax2(a

<0)的图象和性质,进而得出 y=ax2(a≠0)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

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

4. 二次函数 y=a(x-h)2 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画出 y=a(x-h)2 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 y=ax2 的图象的关系,理解 a,h 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

2.能正确说出 y=a(x-h)2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 y=a(x-h)2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情感态度】 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y=a(x-h)2 的图象及性质 .

【教学难点】

理解 y=a(x-h)2 与 y=ax2 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a,h 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y=1(x-1)2 的图象,完成下表 .

x2 与 y= 2

2

2.二次函数 y=11

x2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2

(x-1)2 的图象与 y=

12

3.对于二次函数 y=2(x-1)2,当 x 取何值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x 取何值时,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归纳二次函数 y=a(x-h)2 的图象与性质并完成下表.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1 教材 P12例 3.

【教学说明】二次函数 y=ax2 与 y=a(x-h)2 是有关系的,即左、右平移时 “左加右减 ”. 例如 y=ax2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 y=a(x+1)2,y=ax2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 y=a(x-2)2 的图象 .

例 2 已知直线 y=x+1 与 x 轴交于点 A ,抛物线 y=-2x2 平移后的顶点与点 A 重合 .① 水平移后的抛物线 l 的解析式;②若点 B (x1,y1),C(x2,y2)在抛物线 l 上,且 - 1

<x1 2

<x2,试比较 y1,y2 的大小 .

【教学说明】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分界,

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

点.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二次函数 y=15(x-1)2 的最小值是(

A.-1

B.1

C.0

D.没有最小值

2.抛物线 y=-3(x+1)2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二象限

k B.第二、四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二、三象限

3.在反比例函数 y= x

中,当 x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二次函数 y=k(x-1)2 的图象大致是( )

1

1

4.(1)抛物线 y= 3x2 向平移个单位得抛物线y= 3 (x+1)2;

(2)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抛物线y=-2(x-2)2.

5.(广东广州中考)已知抛物线y=a(x-h)2 的对称轴为 x=-2,且过点( 1,-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2)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 ;

(3)从图象上观察 ,当 x 取何值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解疑.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疑惑 ?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点评 :(1)y=a(x-h)2 的图象与性质;(2)y=a(x-h)2 与 y=ax2的图象的关系 .

课后作业

1.教材 P12 第 1、2 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5.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h)2+k 的图象 .掌握 y=a(x-h)2+k 的图象和性质 .

2.掌握 y=a(x-h)2+k 与 y=ax2 的图象的位置关系 .

3.理解 y=a(x-h)2+k,y=a(x-h)2,y=ax2+k 及 y=ax2 的图象之间的平移转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

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

【情感态度】 1.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 ,感受通过认识观察 ,归纳 ,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乐趣 .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性质 .

【教学难点】由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的轴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 . 教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回顾 :同学们回顾一下 :

① y=ax2,y=a(x-h)2,(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 随 x 的增减性分别是什么?

②如何由 y=ax2(a ≠0)的图象平移得到 y=a(x-h)2 的图象?

③猜想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 x 的增减性如何?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y=a(x-h)2+k 的图象和性质

1.由老师提示列表,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① y=- 2(x+1)2-1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 x 的增减性如何?

1

个单位得抛物线

②将抛物线 y=- x2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1

12

y=-2 (x+1)2-1.

2.同学们讨论回答:

①一般地,当 h> 0,k> 0 时,把抛物线 y=ax2 向右平移 h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k 个单位得抛物线 y=a(x-h)2+k;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由 h,k 的值来决定 .

②抛物线 y=a(x-h)2+k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 随 x 的增减性如何?

探究 2二次函数y=a(x-h)2+k的应用

【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h)2+k 的图象是,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a> 0 时,开口向,当 a<0 时,开口向 .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1 已知抛物线 y=a(x-h)2+k,将它沿 x 轴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后,又沿 y 轴向下平移 2 个

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3(x+1)2-4, 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

【分析】平移过程中 ,前后抛物线的形状 ,大小不变 ,所以 a=-3,平移时应抓住顶点的变化,

根据平移规律可求出原抛物线顶点,从而得到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若抛物线 y=-7(x+4)2-1 平移得到 y=-7x2,则必须( )

A. 先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

B.先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

C.先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4 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4 个单位

2.抛物线 y=x2-4 与 x 轴交于 B,C 两点,顶点为 A ,则△ ABC 的周长为( )

A.4 5

B.4 5 +4

C.12

D.2

5

+4

3.函数 y=ax2-a 与 y=ax-a(a ≠在0)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4.二次函数 y=-2x2+6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5.已知函数 y=ax2+c 的图象与函数 y=-3x2-2 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则

a=

,c= .

6.把抛物线 y=(x-1)2 沿 y 轴向上或向下平移,所得抛物线经过 Q (3,0),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引导解疑

.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①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与性质;②如何

由抛物线 y=ax2 平移得到抛物线 y=a(x-h)2+k.

【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加深理解掌握

y=ax2 与 y=a(x-h)2+k 二者图

象的位置关系 .

课后作业

1.教材 P15 第 1~3 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

教学反思

6.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 .

2.会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ax2+bx+c 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y 随 x 的增减性 .

3.能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 ≠的0)最大或最小值;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a ≠的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体会建立二次函

数y=ax2+bx+c(a≠0)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

2.在学习 y=ax2+bx+c(a ≠的0)性质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教学重点】①用配方法求 y=ax2+bx+c 的顶点坐标;②会用描点法画 y=ax2+bx+c

的图象并能说出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能通过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把二次函数 y=-2x2+6x-1 化成 y=a(x-h)2+k 的形式 .

2.写出二次函数 y=-2x2+6x-1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3.画 y=-2x2+6x-1 的图象 .

4.抛物线 y=-2x2 如何平移得到 y=-2x2+6x-1 的图象 .

5.二次函数 y=-2x2+6x-1 的 y 随 x 的增减性如何?

【教学说明】上述问题教师应放手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从而领会y=ax2+bx+c 与

y=a(x-h)2+k 的转化过程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 如何画 y=ax2+bx+c 图象,你可以归纳为哪几步?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一般分为三步:

1.先用配方法求出y=ax2+bx+c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

2.列表 ,描点 ,连线画出对称轴右边的部分图象 .

3.利用对称点 ,画出对称轴左边的部分图象 .

探究 2

二次函数 y=ax2+bx+c 图象的性质有哪些?你能试着归纳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

b

b ) 2 4a

c b

抛物线 y=ax2+bx+c= a( x

,对称轴为 x=- 2a ,顶点坐标为

(- b

, 4ac b

2

2a

4a

),

2a

4a

b

b

当 a >0 时,若 x >- 2a ,y 随 x 增大而增大,若 x <- 2a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a <0 时,若 x >- b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若 x<- b

,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2a 2a

探究 3 二次函数 y=ax2+bx+c 在什么情况下有最大值,什么情况下有最小值,如何

确定?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1 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

y=a(x-h)2+k 的形式,并写出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

对称轴 .

1

① y=

x2-3x+21 ②y=-3x2-18x-22

4

【教学说明】第②小题注意 h 值的符号,配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需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也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解 .

例 2 用总长为 60m 的篱笆围成的矩形场地, 矩形面积 S 随矩形一边长 l 的变化而变化, l 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 S 最大?

①S 与 l 有何函数关系?②举一例说明 S 随 l 的变化而变化 ?

③怎样求 S 的最大值呢 ?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北京中考)抛物线 y=x2-6x+5 的顶点坐标为(

A.(3,-4)

B.(3,4)

C.(-3,-4)

D.(-3,4)

2.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上,图象经过点( -1,2)和( 1,0),且与 y 轴相交于负半轴 .

(1)给出四个结论:① a > 0;②b >0;③c >0;

④a+b+c=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2)给出四个结论 :① abc <0;②2a+b >0;③a+c=1;

④a>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1)用配方法求二次y=ax2+bx+c 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2)由 y=ax2+bx+c 的图象判断与 a,b,c 有关代数式的值的正负;

(3)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函数最值.

课后作业

1.教材 P15 第 1~3 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7.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由已知条件的特点 ,灵活选择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合适地设置函数解析式,可使计算过程简便 .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情感态度】通过本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表达式设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同学们想一想,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两个点的坐标,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它的解析式?

学生回答:

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有两个点的坐标,能求出其解析式吗?三个点的坐标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讲解:教材P21 例 1,例 2.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已知三点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探究 2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 3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A(1,-4) 且过 B(3,0),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

【分析】已知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h)2+k.

探究 3用交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 4(甘肃白银中考 ) 已知一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 A( -2,0),B(1,0),且经过点C(2,8)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

【分析】由于抛物线与 x 轴的两个交点为 A( -2,0),B(1,0),可设解析式为交点式: y=a(x-x1)(x-x2)..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9

1.若二次函数 y=-x2+mx-2 的最大值为4

,则m的值为()

A.17

B.1

C. ±17

D. ±1

2.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0

B.b>0

C.c> 0

D.ab> 0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3.如图,抛物线 y=ax2+bx+c(a> 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 P(3,0),则 a-b+c 的值为()

A.0

B.-1

C.1

D.2

4.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3x+a2-1 的图象 ,a 的值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

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㈠、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 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湘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作为教了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这种压力不是来自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是来自学校的升学压力,而是来自自身对教学的一种责任和不甘平庸的心态。本人今自身的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但一切都不会影响我的对教学的热情,我要做的更好,考的更好。目前,对于九年级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我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追问学生,急于让其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于学过的数学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显然,这种上课方法的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机械的师讲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大胆的去实践。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后来我就灵活调节上课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比较,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能学好数学。

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周周练(1.1~1.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1x B .y =-2x +1 C .y =x 2-2 D .y =3x 2.抛物线y =(x -1)2+2的对称轴是( ) A .直线x =-1 B .直线x =1 C .直线x =-2 D .直线x =2 3.对于二次函数y =-27x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y 轴 C .顶点是(0,-3) D .有最小值-3 4.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5.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2,4),则代数式8a +4b +1的值为( ) A .3 B .9 C .15 D .-15 6.函数y =ax -2(a≠0)与y =ax 2(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7.(泰安中考)对于抛物线y =-12 (x +1)2+3,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对称轴为直线x =1;③顶点坐标为(-1,3);④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8.(淄博中考)如图,Rt △OAB 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 =ax 2上,将Rt △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 , 边CD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2,2) B.(2,2) C.(2,2) D.(2,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若二次函数y=(a-1)x2+3x-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长沙中考)抛物线y=3(x-2)2+5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1.若点A(2,8)与点B(-2,m)都在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 12.二次函数y=x2-2x+6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3.(贵阳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当x>2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4.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15.(8分)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成,如图.若设花园的BC边长为x m,花园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自变量x的范围. 16.(10分)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 (1)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 (2)说明(1)中抛物线是由y=-2x2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3)写出(1)中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17.(10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且过点(0,-2).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迎松初级中学宛平生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参加上学期统考的20人中,最高分138分,最低分25分,平均分85.7分,平均成绩较上学期有所下降,因此本学期应加大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投入。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 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

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 ;(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 (1)函数是一次函数; (2)函数是二次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解:(1)由200 m m m ?-=?≠? 得010m m ?=≠??或 ,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 (2)由m 2-m ≠0得m ≠0且m ≠1, ∴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XXX 2016.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担任八年级一、三班的数学,一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三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两班学生成绩一般,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有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基础差。因此两极分化较严重。要想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什么情况下有意义;重点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二次函数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能识别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重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米,窗户面积为y(平方米),窗户宽为x(米),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二次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 (1)y=2-x2; (2)y=1 x2-1; (3)y=2x(1+4x); (4)y=x2-(1+x)2. 解析:(1)是二次函数;(2)是分式而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y=1 x2-1不是二次函数;(3)把y=2x(1+4x)化简为y=8x2+2x,显然是二次函数;(4)y=x2-(1+x)2化简后变为y=-2x-1,它不是二次函数而是一个一次函数. 解:二次函数有(1)和(3).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中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 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 解析:紧扣二次函数定义求解,注意易错点为忽视k+2≠0.

解:根据题意知?????k 2-2=2,k +2≠0,解得? ????k =±2, k ≠-2,∴k =2. 方法总结:紧扣定义中的两个特征:①二次项系数不为零;②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三】 与二次函数系数有关的计算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0时,y =0;当x =2时,y =12;当x =-1时,y =1 8. 求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 解析: 解: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ax 2+bx +c (a ≠0).把x =0,y =0;x =2,y =1 2;x =-1,y =18分别代入函数表达式,得???c =0, 4a +2b +c =12, a - b + c =18,解得?????a =18,b =0, c =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y =18x 2.所以a +b +c =18+0+0=18,即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 8. 方法总结:涉及有关二次函数表达式的问题,所设的表达式一般是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y =ax 2+bx +c (a ≠0).解决这类问题要根据x ,y 的对应值,列出关于字母a ,b ,c 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 ,b ,c 的值. 探究点二: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 ,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 ,宽为(x +1)cm 的小长方 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函数? (2)当x 的值为2或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解:(1)y =122-2x (x +1),又∵2x ≤12,∴0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一):新学期已经开始,在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工作进行规划、设想,力争使本学期的工作扎实有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用心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透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心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群众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群众备课时,所有教师务必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排好资料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资料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发布学校网数学组板块内),使群众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 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群众备课的基础上构成适合自我、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带给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群众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提倡教学以后将课堂上精彩的地方进行实录,以案例形式进行剖析。对于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时记录,结合课堂重新修改和设计,同年级教师能够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为以后的教学带给借鉴价值。数学教师每周反思不少于2次,每学期要有1-2篇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学案例,及时发布在向学校网上,学校将及时进行评审。

高三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

高三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175班共有学生66人,176班共有学生60人。学生基本属于知识型,相当多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两班学习数学的气氛不太浓,学习不够刻苦,各班都有少数尖子生,但是每个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差生面特别广,很多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辅差任务非常重,目前形势非常严峻。 二、高考要求 1、高考对数学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点考查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高考数学实体的设计是以考查数学思想为主线,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 3、高考试题注重区分度,同一试题,大多没有繁杂的运算,且解法较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 4、注重应用题的考查,2002年文科试题应用有3道题,共28分。 5、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考查。 三、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习→典型例题→作业→课后检查 (1)基础练习:一般5道题,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1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1—2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1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 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习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培养尖子学生。 6、加强文科数学教学辅导的力度,坚持每周有针对性地集体辅导一次,建议学校文科数学每周多开一节课(即每周7节)。 四、教学进度详细安排: 1、函数(共11课时)(8月9日结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在与四年级6、7班同学相处了三个学期后,对全班同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与大部分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都能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 6班没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缺少凝聚力,所以意外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能养成,所以上课时一些学生喜欢插嘴、喜欢搞小动作,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太乐于深入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有两位学生基础差、能力低,辅导时非常吃力.在下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注重本班学生的培优补差.对基础差的两位学生,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鼓励,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7班班风学风良好,课堂上学生听课效率高,学习习惯良好.在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上有所欠缺,缺少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而习惯于被动接受.在本期工作中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 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1)上期测查情况分析 4.6班总人数47人,男生29人,女生18人 4.7班总人数46人,男生26人,女生20人 根据试卷分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审题不够仔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计算准确率较高. (2)已掌握知识情况: 计算方面: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数概念方面: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解决问题方面: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初步知识方面: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docx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1x 2 C .y =3x 2+x -1 D .y =2x 2+1 x 2.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 ④长分别为3,5,9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岳阳中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棱柱 4.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且点A 是BAC ︵ 上与点B ,点C 不同的一点,若△BOC 是直角三角形,则△BA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45°的三角形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解为( ) A .x 1=-3,x 2=0 B .x 1=3,x 2=-1 C .x =-3 D .x 1=-3,x 2=1 6.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 A .3个 B .不足3个 C .4个 D .5个或5个以上

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分别为2,23,以B 点为圆心的弧与AD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3- 33π B .43-3 3 π C .43-π D .23-π 8.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a =0;③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a +c >b ;⑤3a +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抛物线y =-1 2 (x +3)2+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10.身高相同的小明和小丽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明的投影比小丽的投影长,我们可以判定小明离灯较____________. 11.已知扇形的半径为4 cm ,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____________cm. 12.已知a ,b 可以取-2,-1,1,2中的任意一个值(a ≠b),则直线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为⊙O 的切线,∠ACB =40°,点P 在边BC 上,则∠PAB 的度数可能为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度数即可) 14.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且为正六棱柱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cm 2.(结果可保留根号)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4,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tan ∠CBE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