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导论复习材料.

媒介融合导论复习材料.
媒介融合导论复习材料.

媒介融合导论总复习

什么是媒介融合?

狭义: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网络电视等等广义: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第一组词知识与命运

——媒介融合的观念变革

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及其规律:

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文字的创制和使用;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无线电的发明与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规律:相互叠加而非相互取代。

第二组词大数据、云计算

——媒介融合的技术变迁

一、媒介融合技术发展概览

(一)纸媒和早期电子媒介技术

(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三)网络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

二、技术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网络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社会运行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标识

(2)人们有共同的语言和行为体系

(3)人们有彼此联系的渠道

因特网的诞生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类似,通信线路把世界各地分散、孤立的计算机联结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这恰如人类社会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面貌一样。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第三组词娱乐、文化与产业

——媒介融合引领传媒产业变革与重组

一、媒介形态变化

二、新闻业务变革

三、经营模式改写

媒介产业:

媒介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

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

融合媒介形态:

宽带、流媒体、无线通信成熟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借用

新老媒体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新闻业务变革

1、新闻信源结构与新闻传播主体发生变化;

2、新闻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3、新闻载体性能与新闻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一句话:融合新闻极大地促进了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重组。

中国人民大学蔡雯

1、大众媒介垄断新闻发布——人人皆记者的新变。

2、“融合新闻”在本世纪初出现,是以媒介之间的合作以及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改变为前提的。

3、普通民众能够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传播,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地结合与汇流。这种新格局一方面造成新闻信息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也促成人们对专业媒体组织整合、诠释信息的更多依赖。

融合媒介产业的商业模式:

1、内容提供商向内容运营商转变。

2、创新运营方式,打造综合信息平台。

3、创新营销体系,产品中心走向用户中心。

第四组词大众、受众、用户

——媒介融合时代的用户(一)

一、受众即“大众”的观念

二、受众即社会群体成员的观念

三、受众与“权利的主体”

四、受众即“市场”的观念

五、从受众到“用户”

受众(audience):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

大众: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及大众传播的发展,形成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

大众的主要特点:

规模巨大性;

分散性和异质(社会属性)性;

无组织性;

同质性(行为倾向同一);

匿名性;

流动性。

总之,大众的特征可以说是多、杂、散、匿

第五组词山寨与开源

——媒介融合时代的用户(二)

一、受众即“大众”的观念

二、受众即社会群体成员的观念

三、受众与“权利的主体”

四、受众即“市场”的观念

五、从受众到“用户”

用户(user):广泛的含义是——使用者,即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一方。

在商业里面通常指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者;

在科技创新里面,通常是指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者;

在IT业里面,通常指网络服务的应用者。

用户与受众相比较:

使用媒介的主动性增强,更积极

媒介使用的目的性强——满足需要

观点更自我也更多元

自主生成媒介内容(UGC)

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特征:

2014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元年。

1、行为移动化。

2、时间碎片化。

3、审美疲劳化。

4、在线实时化。

5、入口细分化,多元化。

6、消费理性化。

7、资讯获取社交化,传播去中心化,网络圈子化等。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用户至上

体验为王

对用户免费,用其他商业模式获取收入,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第六组词 PGC UGC OGC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主体

第一节信息生产主体多元化

一、专业机构与业余用户并存

二、传播者特点表现诸多变化

三、传播任务更加趋向个性化

第二节传播者工作方式转变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也称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也称UCC,User-created Content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UGC和PGC的区别,是有无专业的学识、资质,在所共享内容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资历。

PGC和OGC的区别,相对容易,以是否领取相应报酬作为分界。把关人(gatekeeper):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

把关(gate-keeping):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OGC工作方式的心变:

一、从单纯“新闻编制者”转向全方位“服务提供者”

二、从“新闻把关人”转向“新闻解析者”

三、从“信息制作者”转向“社区主持人”“推销员”

自媒体:我们即媒体,也叫“个人媒体”,将特指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

第七组词媒介、媒体、转型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方式

一、融合并行内容生产模式取代线性模式

二、编辑加工既为发布又进行数据库建设

三、统一的内容服务平台适配多渠道发布

四、网络技术推陈出新发布手段更加多元

五、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媒介(media/medium):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手段。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经营媒介的机构,从事信息的

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厂等。

第八组词锁定跨界自生

——媒介融合趋势下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一)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1、数字报业是报业的战略转型

2、数字报业实现路径

3、数字报业战略与实验计划

(二)广电的数字化转型

1、新媒体与传统广电的差异

2、广电布局新媒体

3、广电与电信的融合

4、数字电视

数字报业:指的是报纸采集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从单一的报纸出版方式发展到多次多渠道出版和再利用,媒体业务模式从信息编辑加工走向综合信息服务。

新媒体与传统广电的差异

(1)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

(2)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

(3)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赢利模式

融合广播:移动互联网时代,音频是最容易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音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具有成本低、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清晰、易操作等优势。

广播是最具有移动互联网特征的传统媒体。

有学者认为,从传播学角度看,广播具有伴随性、移动性、地域性等特征,而移动互联网具有SOLOMO特征,即social、local、mobile(社交化、地域化和移动化),二者的传播学特征最具有趋同性。

OTT TV:“Over The Top TV”,即以Over-The-Top 方式服务的互联网电视的缩写,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OTT TV就是互联网电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集成互动电视功能的全功能的互联网电视。

第九组词错位与重塑

——融媒体时代的

新闻传播者职业角色

一、新闻传播者—我是谁?

二、记者曾经的职业角色

三、记者职业角色的错位

四、融媒介时代记者转变

五、以编辑为中心的定位

融媒介时代记者转变

(一)与公民记者并存,提升职业能力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构建法德体系

(三)出现全能型记者,共享人力资源

(四)明确把关与解析,强调信息整合

(五)把握报道之原则,避免逢迎屈从

以编辑为中心的定位

(一)全能编辑,实现采编融合

(二)重视用户,汲取用户内容

(三)技能全面,知识管理结合

(四)媒体统筹,结合价值塑造

第十组词媒介伦理、媒介素养

——媒介融合中的

伦理问题与个人对策

媒介伦理

第一节媒介融合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第二节媒介融合对政府伦理和企业伦理的冲击

第三节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

媒介伦理:指新闻传播界认同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奉的新闻道德原则、新闻道德规范和传播行为准则。

工具性依赖——

消遣娱乐工具

情绪转移工具

社交工具

内容性依赖——

对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的依赖(源于社会现实,又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媒介社会环境)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体验媒体、解构媒介、分析媒介讯息和创制媒介制品的技能和素养。

包括人们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

简言之“媒介素养”意指:如何从别人创造的多种媒介中获取信息, 同时又懂得如何创造别人能够理解的多种媒介信息。

对于大学生来说

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及如何使用媒介;

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第十一组词从“恶搞”到“杀马特”

——媒介融合的

文化现象与文化传播

一、媒介融合对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

(一)从传播环境上看,媒介融合时代传播者和受众的区分日益淡化。

媒介融合为文化传播拓展了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传播空间。

(二)从传播理念上看,媒介文化影响下诞生多种亚文化,媒介融合改变了文化传播的传统理念。

(三)从传播手段上看,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化新现象将体现在新媒介自身的融合以及媒介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包容上。媒介融合丰富了文化的传播手段。

(四)从传播内容上看,媒介融合文化是一种扁平文化。除了媒介自身的融合联系,媒介内容也在进行相互的整合。媒介融合促进文化的个性化以及文化的创新。

二、媒介融合给文化传播带来的负效应

(一)加速了文化传播的娱乐倾向

(二)为文化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三)使文化传播的消费色彩和唯利色彩更加浓重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同济大学复试材料科学导论总结2

第二篇 材料的物性 8.理解物性的基本概念 1.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指的是所有的基本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 2.常规情况下,有两类决定材料物性的主导因素: 一类是原子系统,通常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反映了位置序或粒子序(性)的效应;另一类是电子系统,通常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力学特征,反映了动量序或德布罗意波序(性)的效应。 3.经典电导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区别 1. 经典电导理论认为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所有的自由电子都对电流有贡献;而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只有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才对电流有贡献。 2.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在理想周期性排列的晶格对能带中,电子的能量状态形成能带,能带之间是禁带,能带中的电子可以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因此理想周期性排列的晶格对能带中电子没有散射作用,这是与经典电导理论不相同的。 4.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金属的高导电性是由于那些处于紧靠费米能的半占有状态上的电子漂移形成(外加电压对大多数电子不产生净效应,因为它们可能跃迁到的较高能态均已被填满)。金属的功函数是从高的占有能级上取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在绝对零度时,即为费米能。在室温,只有很少的一些电子被激发到高于费米能,因此功函数在一个宽的温度范围内几乎是恒定的。 自由电子理论能满意地解释绝大多数金属的导电性,但不能正确解释绝缘体。 5.能带的概念: 能带理论就是认为晶体中的电子是在整个晶体内运动的共有化电子,并且共有化电子是在晶体周期性的势场中运动;结果得到:共有化电子的本征态波函数是Bloch 函数形式,能量是由准连续能级构成的许多能带。 固体的导电性能由其能带结构决定。对一价金属,价带是未满带,故能导电。对二价金属,价带是满带,但禁带宽度为零,价带与较高的空带相交叠,满带中的电子能占据空带,因而也能导电,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相似,价带为满带,价带与空带间存在禁带。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从0.1~4电子伏,绝缘体的禁带宽度从4~7电子伏。在任何温度下,由于热运动,满带中的电子总会有一些具有足够的能量激发到空带中,使之成为导带。由于绝缘体的禁带宽度较大,常温下从满带激发到空带的电子数微不足道,宏观上表现为导电性能差。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较小,满带中的电子只需较小能量就能激发到空带中,宏观上表现为有较大的电导率。 根据电子能带结构,说明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电导率差异的原因。 85u 1.导体中含有未满带,在外场作用下,未满带上的电子分布发生偏移,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中心堆成的形态,占据不同状态的电子所形成的运动电流不能完全抵消,未抵消的部分就形成了电流。 2.从能带结构模型来看,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能量较低的、被价电子所充满的价带与能量较高的未填充电子的导带之间,在原子平衡间距处没有交叠,即价带与导带之间被能量为Eg 的禁带所隔开。绝缘体的禁带宽度较宽而半导体的比较窄。由于绝缘体的电子能带结构特征在常温下几乎很少有电子可能被激发越过禁带,因此电导率很低。 3.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与绝缘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它的禁带比较窄,电子跳过禁带不像绝缘体那样困难。如果存在外界作用(比如热、光辐射等),介带中的电子就有可能跃迁到导带中去。纯半导体的导电过程是依靠电子从充满价带激发到空的导带中实现的,价带失去电子同时形成电子空穴,因此导带中的电子浓度与价带中的空穴浓度相等,在室温下,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晶体点阵中原子的振动使电子受到了激发进入导带中而引起的,这种空带中的电子导电和价带的空穴导电同时存在而引起的。 6.宏观和介观不均匀 宏观不均匀性:这类材料如不同相的混合物,也包括一部分人工复合材料。 介观不均匀性:在大于晶格常数的尺度内,晶粒生长、失衡分解和共析现象常造成这类静态的不均匀性,多晶陶瓷、玻璃陶瓷等复合材料常具有结构不均匀性,这类不均匀性也常被称为微结构、超微结构和纳米结构。 7.复相不均匀研究结构包括哪几方面? 确定材料中所有存在的相,以及每相的含量和性质特征 。 确定各相的结构形貌特征,如尺寸、形状、晶粒取向和分布。 确定材料中晶界和其他结构缺陷如位错、微裂纹和包裹物的特征。 8.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粒子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因而不能有2个粒子处于同一量子态Ei ,系统的波函数必然是反对称的,满足这些要求的粒 子称为费米子。(电子、质子、中子等)费米狄拉克分布: 玻色子:粒子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约束,因此系统对于能够处于相同量子态Ei 的粒子数目没有限制,描写粒子系统的波函数必然是对称的,满足这些要求的粒子称为玻色子。(光子)波色-爱因斯坦分布: 10.声子:能量为h ω/π的晶格震动的简正模能量量子,称为声子。

半导体材料导论结课复习题

半导体材料复习题 1、半导体材料有哪些特征? 答:半导体在其电的传导性方面,其电导率低于导体,而高于绝缘体。 (1)在室温下,它的电导率在103~10-9S/cm之间,S为西门子,电导单位,S=1/ρ(Ω. cm) ;一般金属为107~104S/cm,而绝缘体则<10-10,最低可达10-17。同时,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因其掺入的杂质量不同,可使其电导率在几个到十几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变化,也可因光照和射线辐照明显地改变其电导率;而金属的导电性受杂质的影响,一般只在百分之几十的范围内变化,不受光照的影响。 (2)当其纯度较高时,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正值,即随着温度升高,它的电导率增大;而金属导体则相反,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3)有两种载流子参加导电。一种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电子,另一种则是带正电的载流子,称为空穴。而且同一种半导体材料,既可以形成以电子为主的导电,也可以形成以空穴为主的导电。在金属中是仅靠电子导电,而在电解质中,则靠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导电。 2、简述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答:对半导体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 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高温半导体、磁性半导体、热电半导体; 根据其晶体结构可分为金刚石型、闪锌矿型、纤锌矿型、黄铜矿型半导体; 根据其结晶程度可分为晶体半导体、非晶半导体、微晶半导体, 但比较通用且覆盖面较全的则是按其化学组成的分类,依此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半导体三大类。 3、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有哪些区别。 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构成的具有足够的含量的固体溶液,如果具有半导体性质,就称为固溶半导体,简称固溶体或混晶。固溶半导体又区别于化合物半导体,因后者是靠其价键按一定化学配比所构成的。固溶体则在其固溶度范围内,其组成元素的含量可连续变化,其半导体及有关性质也随之变化。 4、简述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关系。 答:s = nem 其中: n为载流子浓度,单位为个/cm3; e 为电子的电荷,单位为C(库仑),e对所有材料都是一样,e=1.6×10-19C 。 m为载流子的迁移率,它是在单位电场强度下载流子的运动速度,单位为cm2/V.s; 电导率s的单位为S/cm(S为西门子)。 5、简述霍尔效应。 答:将一块矩形样品在一个方向通过电流,在与电流的垂直方向加上磁场(H),那么在样品的第三个方向就可以出现电动势,称霍尔电动势,此效应称霍尔效应。 6、用能带理论阐述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答:按固体能带理论,物质的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能量。根据核外电子能级的不同,把它们的能级划分为三种能带:导带、禁带和价带(满带)。 在禁带里,是不允许有电子存在的。禁带把导带和价带分开,对于导体,它的大量电子处于导带,能自由移动。在电场作用下,成为载流子。因此,导体载流子的浓度很大。 对绝缘体和半导体,它的电子大多数都处于价带,不能自由移动。但在热、光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以使少量价带中的电子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上去成为载流子。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主要是禁的宽度不同。半导体的禁带很窄,(一般低于3eV),绝缘体的禁带宽一些,电子的跃迁困难得多。因此,绝缘体的载流子的浓度很小。导电性能很弱。实际绝缘体里,导带里的电子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光, 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合 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为 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 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分 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 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 ,物理学家Heeger 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 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 有金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高分子的柔顺性

材料科学导论章节备课教案

材料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 课程代码:01110610 学分:1.5 总学时:32学时讲课学时:28学时 实验学时:4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下)、工程化学、物理化学B、工程力学B,08100011/08100021/ 08100200/ 08110422/ 08100192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其他:学位课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过程与其组织、结构变化与性能之间关系、原理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从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出发,研究材料微观原子键合、聚集行为,晶体结构特点,以及不完整晶体的缺陷类型及其规律特性(位错),具体到材料类领域主要的概念、结论和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原子键合原理、特点,理解空间点阵、晶胞等晶体学基础概念,理解典型金属晶体结构及其参数,在此基础上,了解离子晶体、共价键晶体、晶态高分子的典型结构特点;主要讨论并理解基体缺陷的类型、产生、运动及其相互作用,了解其对于晶体组织和性能有关影响。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先修先修高等数学(上、下)、工程化学、物理化学B、工程力学B等基础课,并安排一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以增加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习扩散与相变,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等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绪论(2学时) 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材料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键合(4学时) 1、原子结构 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2、原子间的键合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 第二章固体结构(14学时) 1、晶体学基础 晶体的特性、空间点阵和晶胞、晶体、晶系与布拉菲格子、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导论复习资料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1.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2.Monomer, Oligomer, the repeating unit 3.Alternating copolymer, Block copolymer 4.Branched Polymer, syndiotactic polymer, atactic polymer 5.Crosslinking, vulcanization 6.Chain Transfer, Initiation, Propagation, and Termination 7.Thermoset and Thermoplastic 8.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9.Plasticizers, Ziegler-Natta catalysts https://www.360docs.net/doc/5b4104051.html,pression molding, Extrusion, Injection and Blow molding Multiple choices. 1.Tire cords, the film used as backing for magnetic recording tape in audio and video cassettes, and plastic soft-drink bottles are all composed of what polymers? a.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b.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c.nylon d.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2.What term is used to indicate a polymerization that occurs without the growth of a chain monomer by monomer, but instead occurs as monomers form dimers, dimers form tetramers, etc.? a. Non-chain b. Discontinuous c. step-growth d. irregular-increment 3.Who developed catalysts that can produce, exclusively, either isotactic or syndiotactic polymers? a.Carothers b.Ziegler and Natta c.Staudinger d.Goodyear 4.Who gave the macromolecular hypothesis? a.Carothers b.Ziegler and Natta c.Staudinger d.Goodyear 5.Fabrics or films made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olymers are most sensitive to damage from solutions of strong bases? a. Nylon b. Polyethylene c. poly(vinyl chloride) d. polystyrene 6.Who produced billiard balls using collodian as a substitute for ivory?

多媒体技术课后答案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 1.什么是多媒体? 答: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 2.多媒体技术中的主要多媒体元素有哪些? 答:图形、图像、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等。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简述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答:多媒体技术可以定义为: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是指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有:集成性、实时性、交互性、媒体的多样性等。 4.多媒体计算机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答:对于技术开发人员而言是用来指导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及其软件的设计规范;对于用户而言,是把现有PC机升为MPC的指导原则;对于经销商而言,可作为多媒体的性能及兼容性的尺度。 5.简述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答:一般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硬件是多媒体系统的物质基础,是软件的载体,软件是多媒体系统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试从实例出发,谈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略 7.谈谈你如何看待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略 8.选择题。 (1)音频卡是按()分类的。

(A)采样频率(B)声道数(C)采样量化位数(D)压缩方式 (2)一个用途广泛的音频卡应能够支持多种声源输入,下列()是音频卡支持的声源。 ①话筒②线输入③CD Audio ④MIDI (A)仅①(B)①②(C)①②③(D)全部 (3)()是MPC 对视频处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①播放已压缩好的较低质量的视频图象②实时采集视频图象 ③实时压缩视频图象④播放已压缩好的高质量分辨率的视频图象 (A)仅①(B)①②(C)①②③(D)全部 (4)()是MMX 技术的特点。 ①打包的数据类型②与IA 结构安全兼容 ③64 位的MMX 寄存储器组④增强的指令系统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 (5)下列关于触摸屏的叙述()是正确的。 ①触摸屏是一种定位设备②触摸屏是最基本的多媒体系统交互设备之一 ③触摸屏可以仿真鼠标操作④触摸屏也是一种显示设备 (A)仅①(B)①②(C)①②③(D)全部 (6)下列关于数码相机的叙述()是正确的。 ①数码相机的关键部件是CCD ②数码相机有内部存储介质 ③数码相机拍照的图像可以通过串行口、SCSI 或USB 接口送到计算机 ④数码相机输出的是数字或模拟数据 (A)仅①(B)①②(C)①②③(D)全部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导论》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材料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在给出的a、b、c、d选项中选择一或多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使得题目中给出描述完整准确。 1、材料的性质是在元器件或设备实现预期的使用性能而得到利用的。即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 b )。 a 材料的组成 b 材料的基本性能 c 材料的结构 d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 2、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的原材料多数来自( d )、为矿物资源,形成于亿万年之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必须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回收再生。 a 工业 b 农业 c 材料加工行业 d 采掘工业 3、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 b )。 a 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b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 c 其加工工艺过程所决定的 d其使用环境所决定的 4、如果使用温度是室温,就可以优先考虑高分子材料,因为在相同密度的材料中它们是 b、d 的。 a 最容易得到 b最便宜 c 最常见 d 加工最方便 5、根据其性能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陶瓷材料分为( a、c )和两大类。 a 结构材料用陶瓷 b特种陶瓷 c功能陶瓷 d 传统陶瓷 6、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也会造成制品性能的差异。因此,材料的( a、d )的总和决定了制品性能。 a 内在性能 b成型加工 c附加性能 d 成型加工所赋予的附加性能 7、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作用的能力。它包括溶蚀性、耐腐蚀性、抗渗

入性、抗氧化性等,可归结为材料的( c )。 a 有效性 b 实用性 c 稳定性 d 可用性 8、切削物体或对物体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工具材料可分为高碳钢、高速钢、超硬质合金、金刚石等材料,其中可列入超硬质材料范畴的是( c、d )。 a高碳钢 b高速钢 c超硬质合金 d金刚石 9、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 a、b、c、d )等特征尺度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通常由直径为纳米数量级的粒子压缩而成。 a 颗粒直径 b 晶粒大小 c 晶界 d 厚度 10、天然矿物原料一般杂质较多,价格较低;而人工合成原料( a、b )。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选用原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a 纯度较高 b价格也较高 c难以得到 d 以上所有 11、电化学腐蚀必须要有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在纯金属中( a )或( b )可以构成阴极。 a 晶界 b 晶粒 c 环境的介质 d 更小的不均匀物种 12、腐蚀一旦发生,材料或制品就会( d );所以腐蚀是材料设计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a大受影响 b性能显著下降 c服务寿命缩短 d 以上所有 13、晶体的宏观形貌可以是( d )。 a一维的 b 二维的 c 三维的 d 上述所有 14、范德华键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非键结合的力,是一种( a )。

《材料导论》复习题

《材料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生物和生命科学、纳米技术、能源与环境、电子与信息、材料是目前科学技术的七大热点和重点领域。 2.材料、能源和信息并列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3.材料的分类:金属(金属、金属合金)、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4.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包含由小分子通过共价键形成长链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材料。 5.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弹性体、热固性及热塑性树脂。 6.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均质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由结构材料往功能材料、多功能材料并重的方向发展、材料结构的尺度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由被动性材料向具有主动性的智能材料方向发展、通过仿生途径来发展新材料。 7.塑料: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另加有(或不加)改性用的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可塑化成型、并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的材料。有时还包括塑料的半成品,如压塑粉、注塑粒料等。经过成型加工,可制成具有特定形状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塑料制品。 8.塑料的分类:合成塑料、天然塑料(按来源);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按热行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使用范围和用途)。 9.塑料的特性:质轻、耐腐蚀、电绝缘、加工性能好;不耐热、易变形、不耐老化、易燃、原料受石化资源制约 10.常用的塑料加工方式: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延成型。 11.橡胶的定义:橡胶是一类线形柔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柔顺性好,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较大的变形,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 12.橡胶的分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按来源);热固性橡胶、热塑性橡胶(按加工性)。 13.橡胶配方的五大体系:生胶、填充补强、硫化促进、防老、软化增塑体系。 14.纤维的定义:指长度比直径大很多倍并且有一定的柔韧性的纤细物质。

同济大学复试材料科学导论总结4

同济复试材料导论资料 22.材料表征 1、分析方法综述 SEM的优点: (一)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样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 ×80mm×50mm。 (二)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不用切成薄片。 (三)样品可以在样品室中作三度空间的平移和旋转,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 (四)景深大,图象富有立体感。扫描电镜的景深较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几十倍。 (五)图象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也比较高。可放大十几倍到几十万倍,它基本上包括了从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直到透射电镜的放大范围。分辨率介于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之间,可达3nm。 (六)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 (七) 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还可利用从样品发出的其他信号作微区成分分析。 SEM的缺点: ①异常反差。由于荷电效应,二次电子发射受到不规则影响,造成图像一部分异常亮,另一部分变暗。 ②图像畸形。由于静电场作用使电子束被不规则地偏转,结果造成图像畸变或出现阶段差。 ③图像漂移。由于静电场作用使电子束不规则偏移引起图像的漂移。 ④亮点与亮线。带电样品常常发生不规则放电,结果图像中出现不规则的亮点和亮线。 TEM: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的很多,可以达到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因此,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样品的精细结构,甚至可以用于观察仅仅一列原子的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学上应用较多。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样品的密度、厚度等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像质量,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100nm。所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时的样品需要处理得很薄。常用的方法有:超薄切片法、冷冻超薄切片法、冷冻蚀刻法、冷冻断裂法等。对于液体样品,通常是挂预处理过的铜网上进行观察。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表面和一个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间的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优点:AFM提供真正的三维表面图。同时,AFM不需要对样品的任何特殊处理,如镀铜或碳,这种处理对样品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第三,电子显微镜需要运行在高真空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在常压下甚至在液体环境下都可以良好工作。这样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宏观分子,甚至活的生物组织。缺点:成像范围太小,速度慢,受探头的影响太大。 XRD:可以做定性,定量分析。即可以分析合金里面的相成分和含量,可以测定晶格参数,可以测定结构方向、含量,可以测定材料的内应力,材料晶体的大小等等。 一般主要是用来分析合金里面的相成分和含量。 热重分析:在实际的材料分析中经常与其他分析方法连用,进行综合热分析,全面准确分析材料。影响热重法测定结果的因素,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和参数的选择,试样的影响因素等等。热重分析法可以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分解过程、脱水、解离、氧化、还原、成份的定量分析、添加剂与填充剂影响、水份与挥发物、反应动力学等化学现象。 质谱(MS)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质谱法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将分离技术与质谱法相结合是分离科学方法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在众多的分析测试方法中,质谱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方法。质谱仪器一般由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应用,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可检测。此外,红外光谱还具有测试迅速,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仪器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和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红外光谱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2.X射线分析 ①X射线光电子能谱:由于它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原子的内层电子束缚能及其化学位移,所以它不但为化学研究提供分子结构和原子价态方面的信息,还能为电子材料研究提供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化学状态、分子结构、化学键方面的信息。它在分析电子材料时,不但可提供总体方面的化学信息,还能给出表面、微小区域和深度分布方面的信息。另外,因为入射到样品表面的X射线束是一种光子束,所以对样品的破坏性非常小。这一点对分析有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非常有利。 ②X射线荧光法: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激发源,照射待测样品,使受激元素产生二次特征X射线(即荧光),使用X射线荧光仪测量并记录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X射线照射量率,从而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目标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可以原位测量。 ③X射线衍射分析:建立在X射线与晶体物质相遇时能发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进行物相定性分

材料导论复习

填空: 1.主价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次价键类型有:氢键、范德华键 3.决定离子晶体的结构因素包括:离子半径、球体最紧密堆积程度、配位数、离子的极化4.形成两种空隙:四面体空隙(4个球)和八面体空隙(6个球) 5.MgO,CaO,SrO,BaO,CdO,MnO,FeO,CoO,NiO氧化物具有NaCl型结构: 6.硅酸盐结构形式:岛状结构、组群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架状结构 7.链状结构硅酸盐包括:单链和双链两种形式 8.晶体结构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9.点缺陷分类:晶格位置缺陷、组成缺陷和电荷缺陷 10.线缺陷(位错)的依据:位错线和滑移方向。分为:棱位错(垂直)和螺位错(平行) 11.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因素:离子大小、离子价、晶体结构、电负性 12.晶态和非晶态物质的判定一般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 13.晶态物质附近出现:衍射峰 14.非晶态物质附近出现:散射峰 15.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方面 16.材料的导电性能,是用材料的电阻率或者其倒数电导率来表示的 17.材料的导电能力大小,主要由载流子的浓度和它们的迁移速率决定的,载流子可以是:电子、空穴或者离子 18.陶瓷的原料:粘土、长石、石英 19.陶瓷基本工艺包括:原料的制备、坯料的成形、坯料的干燥、制品的烧成或烧结20.传统陶瓷典型组织结构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 21.根据气孔含量可将陶瓷分为:致密陶瓷、无开孔陶瓷、多孔陶瓷 名词解释: 1.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2.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组成的价键 3.桥氧:部分氧的价键被饱和 4.非桥氧:价键未被饱和 5.位错线:滑移面和未滑移面的一条交界线 6.黏(粘)度:液体流动时,一层液体受到另一层液体的牵制,其力F的大小和两层间的接触面积S及垂直流动方向的速度梯度成正比,即F=?·S·dv/dx 7.热容:温度每升高1℃时,物质所吸收的能量 8.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销之后,变形完全消失,这种性质叫弹性。对应变形为弹性变形。 9.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销之后,变形不完全消失,这种性质叫塑性,对应变形为塑性变形。 10.硬度:是物质抵抗机械变形能力的总和 1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2.N型半导体:带电子较多的原子取代电子较少的原子 13.P型半导体:带电子较少的原子取代电子较多的原子 14.陶瓷:由粉状原料成形后在高温作用下硬化而形成的制品,是多晶、多相(晶相、玻璃

材料科学导论(A)卷答案

材料科学导论(A)卷答案 一、选择填空 1、(d) 2、(a) 3、(b) 4、(c) 5、(d) 6、(a,d) 7、(d) 8、(a,b) 9、(d) 10、(b) 二、判断对错题 1、(R) 2、(R) 3、(F) 4、(F) 5、(R) 6、(R) 7、(F) 8、(F) 9、(R) 10、(R) 三、填空题 1、(立体变化的) 2、(复合化功能化智能化低维化) 3、(94),(72) 4、(材料本身的结构) 5、(3000),(200),(100) 6、(螺杆或柱塞) 7、(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 8、(便于成型或组装) 9、(绝缘材料) 10、(温度) 四、简答及名词解释 1、简述包装材料及其分类。 现代包装种类很多,根据包装分类的角度不同,可形成多样化的分类方法。如按内外层次分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按包装功能分有防水包装、防潮包装、防霉包装、防辐射包装、防盔包装、防伪包装等;按流通中的作用分有工业包装、商业包装和消费包装等。这里以包装

所用材料不同来叙述材料在包装工业中的作用。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包装运输、包装装潢、包装印刷等有关材料和包装辅助材料的总称。根据包装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纸质包装,如纸板包装、瓦楞纸包装;木质包装,如木箱包装、木桶包装;玻璃包装;陶瓷包装:金属包装;塑料包装,如塑料薄膜包装、塑料容器包装,以及复合材料包装等。 2、复合材料的结构物特征与类别 复合材料中至少包括基体相和增强相两大类。基体相起粘结、保护增强相并把外加载荷造成的应力传递到增强相上去的作用。基体相可以由金属、树脂、陶瓷等构成,在承载中,基体相承受应力作用的比例不大;增强相是主要承载相,并起着提高强度(或韧性)的作用,增强相的形态各异,有纤维状、细粒状、片状等。工程上开发应用较多的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通常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按基体材料类型可分为:树脂基、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三大类;按增强体类型可分为:颗粒增强型、纤维增强型和板状复合材料三大类。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结构复合材料指以承受载荷为主要目的,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声学性能、摩擦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化学分离性能等的复合材料。以增强纤维类型分: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复合纤维复合材料。 3、简述智能材料原理与种类 智能材料系指对环境可感知响应,并且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它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控制、在不同层次上赋予自检测(传感功能)、自判断、自结论(处理功能)和自指令、自执行(执行功能)所设计出的新材料。它是受集成电路启迪并且仿照生物体所具有的功能而设计的三维组件模式的融合型材料,使无生命的材料变得似乎有了“感知”和“知觉”。众所周知,生命实际上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细胞为生体材料的基础,而细胞本身就有传感、处理和执行三种功能,故它可以作为智能材料的蓝本。从这一角度出发,智能材料也可叫仿生智能材料。 仿生智能材料主要有金属系、无机非金属系和高分子系智能材料。 4、、简述包装用塑料材料与种类 包装用塑料材料受到众多限制,目前用于包装的塑料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俗称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俗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搭配_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教材)

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 1.氧化铝既牢固又坚硬且耐磨,但为什么不能用来制造榔头? 答:氧化铝脆性较高,且抗震性不佳。 2.将下列材料按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进行分类: 黄铜、环氧树脂、混泥土、镁合金、玻璃钢、沥青、碳化硅、铅锡焊料、橡胶、纸杯答:金属:黄铜、镁合金、铅锡焊料;陶瓷:碳化硅;聚合物:环氧树脂、沥青、橡胶、纸杯;复合材料:混泥土、玻璃钢 3.下列用品选材时,哪些性能特别重要? 答:汽车曲柄:强度,耐冲击韧度,耐磨性,抗疲劳强度; 电灯泡灯丝:熔点高,耐高温,电阻大; 剪刀:硬度和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 汽车挡风玻璃:透光性,硬度; 电视机荧光屏:光学特性,足够的发光亮度。 第二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 1.下列电子排列方式中,哪一个是惰性元素、卤族元素、碱族、碱土族元素及过渡金

属? (1) 1s2 2s2 2p6 3s2 3p6 3d7 4s2 (2) 1s2 2s2 2p6 3s2 3p6 (3) 1s2 2s2 2p5 (4) 1s2 2s2 2p6 3s2 (5) 1s2 2s2 2p6 3s2 3p6 3d2 4s2 (6) 1s2 2s2 2p6 3s2 3p6 4s1 答:惰性元素:(2);卤族元素:(3);碱族:(6);碱土族:(4);过渡金属:(1),(5) 2.稀土族元素电子排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答:稀土族元素的电子在填满6s态后,先依次填入远离外壳层的4f、5d层,在此过程中,由于电子层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分布没有变化,这些元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故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3.描述氢键的本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氢键? 答:氢键本质上与范德华键一样,是靠分子间的偶极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它是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物理键。当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或原子团)X结合成分子时,氢原子的一个电子转移至该原子壳层上;分子的氢变成一个裸露的质子,对另外一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Y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与Y之间形成氢键。 4.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

材料导论复习题

《材料学导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思考题 一、填空(共10题,每题4分) 1、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是:成份/结构、制造工艺(或合成/加工)、性能、使用性能。 3、陶瓷材料是一种多晶多相材料,其相组成通常包括:晶相、玻璃相、气孔(或气相)。 4、根据有机、无机、金属材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知,三种材料的弹性模量E 大小顺序为:陶瓷材料(或无机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5、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化学组成是Al2O3、Fe2O3、SiO2、CaO。 6、玻璃的结构有很多假说,如微晶学说、凝胶学说、五角形对称学说、高分子学说等等,其中较为公认的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两种。 7、金属有80多种,但其常见的晶体结构有三种,分别是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 8、金属的强化机制有:形变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 9、陶瓷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低膨胀系数、低导热系数、化学稳定型高等,但是陶瓷材料的一个重要缺点是:脆性高(或韧性低或热稳定性差)。 10、将SiC制成砂轮和各种磨介是利用其具有高硬度的性质。 11、构成硅酸盐矿物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或[SiO4]。 12、普通陶瓷生产必不可少的三种原料是:石英、长石、粘土。 13、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或≮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14、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技术可概括为:两磨一烧。 15、不定形耐火材料因不经成型、不经烧结而得名。 16、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的四种矿物组成是:硅酸三钙(或C3S)、硅酸二钙(或C2S)、铝酸三钙(或C3A)、铁铝酸四钙(或C4AF)。 17、平板玻璃的成型方法有:浮法、平板法、垂直引上法。 18、硅酸盐(矿物)材料的基本类型有:岛状、组群状、链状、层状、架状。它们是根据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不同连接方式进行分类的。 19、陶瓷材料的烧结技术有:普通烧结(或传统烧结)、热压烧结、反应烧结、热等静压烧结、液相烧结等。 20、生产玻璃的原料有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其中辅助原料有澄清剂、着色剂、助熔剂、脱色剂、氧化与还原剂。 21、陶瓷材料中气孔有开口气孔和闭口气孔两种。 22、陶瓷材料的成型方法有:半干法成型、注浆成型、可塑法成型、等静压成型等。 23、陶瓷材料中玻璃相的作用:填充气孔或填充晶粒间隙、粘结晶粒、降低烧成温度、抑制晶粒异常生长。 24、耐火材料总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优质原料、采用高压成型、采用高温烧成。 25、由于金属中离子振动的振幅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阻碍自由电子的流动,所以,金属均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26、门捷列夫“晶子学说”与扎哈里森“无规则网络学说”是玻璃结构的两种不同学说,两者统一的观点是都认为玻璃是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无定形介质。 二、简答题(共20题,每题5分) 1、陶器演变为瓷器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多媒体技术(内容+题+答案)

中公金融人:https://www.360docs.net/doc/5b4104051.html, 第1页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多媒体技术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概论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来自于英文“Multimedia ”,它是一个复合词。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产物。 2、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对象 (1)文字:采用文字编辑软件生成文本文件,或者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形成图形方式的文字。 (2)图像:主要指具有23~232彩色数量 的.gif 、.bmp 、.tga 、.tif 、.jpg 格式的静态图像。图像采用位图方式,并可对其压缩,实现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3)图形:图形是采用算法语言或某些应用软件生成的矢量化图形,具有体积小、线条圆滑变化的特点。 (4)动画:动画有矢量动画和帧动画之分,矢量动画在单画面中展示动作的全过程;而帧动画则使用多画面来描述动作。帧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原理一致。代表性的帧动画文件有.flc 、.fla 等动画文件。 (5)音频信号:音频通常采用.wav 或.mid 格式,是数字化音频文件。还有.mp3压缩格式的音频文件。 (6)视频信号:视频信号是动态的图像。具有代表性的有.avi 格式的电影文件和压缩格式的.mpg 视频文件。 3、动画制作软件分三类: (1)绘制和编辑动画软件: AnimatorPro 、AnimationStudio 、Flash 等软件用于制作各种形式的平面动画。 3DStudio 、3DStudioMax 、Cool3D 、Maya 等软件用于制作各种各样的三维动画。 (2)动画处理软件:Premiere 、GIFConstructionSet 网页动画处理软件等。 (3)计算机程序:Authorware 多媒体平台软件、VisualBasic 等计算机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