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案例

恐惧症案例
恐惧症案例

一例特定恐惧症罪犯的矫治案例报告

摘要:本人于2013年七月到八月这段时间,在湖南省某监狱实习,并跟随监狱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主任进入监区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在实习期间,接触很多有意思的案例,所以从中选出一个作为报告的内容。

一、个案介绍

2013年5月25日,监狱心理健康中心收到刑罚执行科转来的的“监狱长信箱”信件处理呈阅件,称罪犯蒋某思想不稳定,多次写信给监狱领导,希望得到监狱领导的指点和帮助,监狱领导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认为该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批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要加强对该犯的心理矫治。

收到指示后咨询师通过查阅档案、走访相关人员及摄入性谈话等措施,对蒋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综合临床资料,对其心理问题初步诊断是:特定恐惧症。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般资料

蒋某,男,30岁,盗窃罪,判10年6 个月,余刑4年8个月。

(二)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观察到的情况:

蒋某中等身材,衣着整洁,年貌相符,刚进咨询室时,神情憔悴、紧张,在咨询师的热情接待下,情绪明显好转。谈话过程合作较好,对答切题,思维清晰,能叙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的愿望。

2.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蒋某左眼天生残疾,无其它的器质性疾病,无手术史、传染病史和昏迷史,身体健康。

(2)个人史:兄妹两人,妹已出嫁,父母50多岁,均在家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初中文化,在外打过工,做过生意,开过车。无烟酒嗜好,无吸毒史,谈过女朋友,未婚。

(3)改造表现:警察及同犯反映,蒋某平时改造表现尚可,能遵规守纪,能基本完成劳动生产任务,但性格内向,少与人交流,行为孤僻。

(三)主诉及个人自述

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后,咨询师询问了他最近一次写信给监狱领导的情况,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写信时主要是心情不好,写得有些夸张了,但是现在没有事了。问他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心情不好。他说,那天晚上就寝时,因为上铺同犯随地吐痰,两个人就吵架了,后来虽然被别人劝开了,但吵完后,就感到特别难受,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头昏目眩,全身发抖,当时就迷迷糊糊地写了一封信给罗监狱长,自己心里清楚其实就是想缓解一下情绪。问他类似的情况以前发生过吗?他讲入监前不明显,入监后发生过好几次了,只要看到有人吵架或者受到了干部的训话,就会全身发抖,胸闷,脑子里模模糊糊的,就会写信给监狱领导。

咨询师问起他童年的经历。他说自己童年是在恐惧中渡过的,父亲性格暴躁,并且有虐待倾向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只要一不如意就殴

打母亲,自己只要做得不好也一样经常挨父亲的打。在印象中,童年基本上是天天活在恐惧中。自己初中没有读完就外出打工了,不想回家,一直想摆脱父亲的这种控制,想忘记这些事,但是就是摆脱不了、忘记不了。现在有些恨父亲,有好多话想讲给他听,可是看到他又讲不出来。他接着告诉咨询师,他读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知道自己心理有病,而且这种病是遗传的。咨询师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讲他爷爷也得了抑郁症,爷爷解放前本来是一个大学生,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辍学了,辍学回家后,就一直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出门,不跟他人来往,就是爷爷的亲兄弟去世,也没有看到他出过房门。小时候,经常听到村里人讲爷爷有神经病。听说父亲小时候也很会读书,但读了两年,奶奶就不肯让他去读书了。

(四)测验结果

1.MMPI:Hs63.41,D66.70, Hy70.20 Pa61.10,Si63.71。

2.SAS:标准分为64。

(五)诊断及诊断依据

综合临床资料,对蒋某初步诊断是:特定恐惧症,既对有训话、吵架这一特定处境的恐惧。

诊断依据:蒋某的症状符合特定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害怕和处境不相称。

2.自己感到痛苦,并伴有显着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抖、

胸闷,现实解体)。

3.对所害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了社会功能受损害(不与人交

流)。

4.持续时间较长。

(六)原因分析

蒋某心理疾病的形成与其童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爷爷受到挫折后,将自己封闭起来了,沉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父亲暴躁的性格,父亲将压抑的情绪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儿身上。蒋某年幼的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殴打妻子和儿女,时常感到恐惧,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长大后,蒋某虽然刻意想去忘记那些经历,但是那些创伤已经深深的存在他的内心里,他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以后只要再碰到训话、吵架的情景,他那种恐惧的情绪就必然还会产生。另外左眼残疾、入狱服刑也是造成其恐惧症形成的重要原因。

(七)矫治目标

总目标:减少恐惧情绪,增强安全感,最终促使其人格完善,心理健康。

阶段性目标:1.掌握自我放松的技巧;

2.认识到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

3.宣泄内心压抑的情绪;

4.增强应对特定处境的能力;

5.改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八)矫治计划

各项矫治目标计划3个月完成,如果矫治效果较好,根据完成情况,可以给予相应的调整。整个矫治计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让其掌握放松技巧,缓解紧张、恐惧的情绪;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其树立矫治信心和矫治目标。计划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4次。

第二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引导其正视其童年的创伤经历,解开他的内心情结,纠正其错误的认知结构。计划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4次。

第三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增强其特定处境的应对能力,改善其人际交往方式。计划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4次。

矫治目标、矫治计划是在与蒋某协商的前提下制定。

二、矫治过程及矫治技术的运用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矫治关系建立阶段

1.进行会谈、心理测验和评估诊断。向蒋某介绍心理矫治的相关事项与规则,强调保密原则,消除他的顾虑心理,建立信任的矫治关系。了解他的成长史及改造现状,进行MMPI、SAS测量,并反馈测验结果。综合临床资料,进行初步诊断。向他讲解恐惧症的相关知识,并告知他这是心理疾病,但只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矫治措施,是完全可以康复过来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重塑自我的信心。

2.进行放松练习,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放松练习在每一次的矫治过程中都有所运用,采用呼吸放松和冥想练习法。呼吸放松主要运用“吸哈”功,吸哈功是简单易行的呼吸运动,由中医“六字功”转化而来,主要通过深呼吸和“哈”、“嘻”、“呵”、“舒”发声来调整情绪。吸哈功易学易懂易用,每次都能立刻调整蒋某的情绪,让他战

胜了无助感和压抑感。冥想练习法是让他靠在椅子上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播放冥想放松音乐,让他在冥想中观察自我、接纳自我。放松练习在每次大约进行10分钟左右,并要他在日常的改造中自己去练习。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主要采用认识-领悟疗法,辅以完形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1.运用认识-领悟疗法,了解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先生提出的,是指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到这些停滞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的。

在引导了蒋某形象地回忆了幼年、童年的经历和家庭情况后,咨询师告诉他,小时候自己面对父亲的打骂、训斥,感到恐惧是因为自己那个时候还没有长大,还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害怕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自己现在长大了,已经完全有能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了,如果现在面对吵架的情景还像小孩子一样感到恐惧、害怕是不是很不合理呢。然后再让他体会小时候,在那样的家庭里面父亲是不是也很痛苦。他听后沉默了很久,眼睛里面充满了泪水,咨询师要他回去再体会体会。接下来的会谈,他说自己想明白了“其实父亲是很爱母亲和儿女的,他也不容易,现在看到他,

觉得他老了很多”。

2.运用“空椅子”技术,宣泄内心压抑的情绪。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是完形治疗法种种著名而有影响的技术中,最为简便易行而适于心理辅导的。“空椅子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咨询室里,咨询师在蒋某的面前摆了一张空椅子,让他想像父亲坐在上面,让他把心中的委屈、怨恨,想对父亲讲的话说出来。他目视椅子很久,没有做声。咨询师引导他开始“爸爸,我有好多话一直憋在心里想跟你说……”,引导了几分钟后,他开始能自己诉说,说完后已经是泪流满面,从内心他已经接纳了自己,宽恕了父亲。

3.进行系统脱敏,消弱特定场景恐惧感。

系统脱敏法是指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咨询师与蒋某探讨,列出他感到恐惧的5个场景,根据害怕的程度将它们排列成等级,并给每个场景确定一个分值,分别是:(1)警察严厉训斥他(50分),(2)他与同犯争吵(40分),(3)警察批评其他罪犯(30分),(4)同组的两个罪犯争吵(20分),(5)两个不熟悉的罪犯争吵(10分)。然后引导他从低分值开始想像这些场景,同时要求其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系统脱敏共进行过4次,第一次效

果不理想,他有明显的阻抗情绪,中途停下,没有强制进行。后几次效果逐渐较好。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1.与其本人会谈,肯定他在矫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鼓励他要进一步开放自我,要多与人交流沟通;指导他制定新生的计划;告知他矫治暂告一个段落,但有需要还可以继续咨询。

2.与相关警察交流,提出今后的矫正工作建议。一方面向他们反馈蒋某的心理状况及矫治效果;另一方面要他们根据其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矫正措施,接纳他的性格缺陷,在日常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信心,增强他的心理承受力。

三、矫治评估

1.蒋某自己的评估:通过矫治,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也没有写信给监狱领导,对吵架不像以前那么害怕,对矫治效果满意。

2.警察的评估:人看上去比以前精神多了,偶尔也会主动找警察汇报思想。

3.同犯的评估:没有以前那么孤僻了。

4.咨询师的评估:蒋某通过矫治情绪明显好多了。三个月后到监区回访,脸上有笑容,称接见时看到父亲心里比以前坦然多了。

5.心理测量结果显示正常,SAS标准分为48。

参考文献

1.巴洛编.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刘兴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陈丽云,樊富珉,梁佩如等编.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中国文化与团体心理辅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宋行主编.罪犯个案矫正技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高天编.音乐治疗导论(修订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北京分公司,2008.

5.钟友彬等著.认识领悟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李中莹.简快身心积极疗法.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北京分公司,2012.

7.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社交恐惧症案例

社交恐惧症案例 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 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 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

恐惧症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 (1)

一、一般资料 戴某,男,17岁,某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姐姐,身高170cm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大专毕业,在机关工作,收入稳定,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 戴某足月顺产,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同住,家里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自己有一个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但父亲对他的要求较严,希望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自幼就性格腼腆,少说话,对于家中的陌生客人经常躲而不见。 念书期间,在幼儿园、小学期间,伙伴就较少,不太会与人交往。但因为上学时自己聪明且非常的勤奋用功,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很好的,虽然与别人的交往较少,但有家里姐姐、父母、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关爱,对各方面的发展,自己认为很顺利。但自从考入高中、寄宿在学校,离开姐姐、父母、爷爷奶奶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能够包容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就开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很让自己苦恼,让自己不知所措。 两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余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学,发现此女同学偏着半个身子靠着桌子写字,正巧女同学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当时认为这影响了他,因为女同学从他的眼光里看出“问题”才偏着半个身子写字,同时摸耳朵是在警告他。从此,只要在余光范围有人,特别是异性,他就很紧张,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没有效果,而且很慌乱。起初只是在余光范围怕见到异性,后来发展到与同性、与老师交往不敢使用目光,怕人们看出他的目光有问题。 从此,他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感觉在学校里没有人可以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帮助自己,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现在已经休学在家,与家人交往基本正常,言语较少,目光闪烁。 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性格太内向,与人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近来与人交往都不敢抬头,老低着头,很紧张,好象在躲避什么。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 心理测评结果 SCL—90测验结果:恐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二、主诉: 自小就比较不会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考入高中以后,在学校的寄宿生活太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处理。目前最大的苦恼就是我认为“自己的眼光里有‘不正派’的东西,怕别人从我的眼光里看出来”,所以就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了交往,同学们对我很冷淡,我自己内心越来越感到空虚、孤独,情绪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和效率明显的下降。

学生对考试具有恐惧症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学生面对考试具有恐惧症 姓名:白丽美 身份证号: 152727************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鄂尔多斯市 所在单位:乌审旗乌审召镇查汗淖尔学校

学生面对考试具有恐惧症案例分析 摘要:帮助小罗正确,全面认识考试焦虑。不怕考试,关键是如何对待和调整。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增强信心,减轻或克服考试焦虑。 帮助他调整学习方法重新制定学习目标。 关键词:考试焦虑考试目的他人评价 一、基本情况: 小罗,女,初三学生。平时成绩非常好,但是自从升入初三后,父母要求考上重点学校,老师、同学们都认为可以,课下很少与同学玩,班主任也把她当成班级的主力,给予很高期望,而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很不理想,在老师的了解下得知,小罗最近经常上课走神,遇到难题还有些恐慌。晚上休息不好,厌食。这样下去已经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成绩也有所下降。她说现在一听到考试就心里害怕、烦躁,掌心发汗。看看有的同学在进步,而自己在退步就内心压力更大,很担心自己因为成绩下降被别人瞧不起,辜负了父母、老师的期望。 得知后我非常想帮助她,她很要强。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于是我对她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二、心理问题诊断与分析 考试焦虑是指作为一种科学的结构,指的是在考试或类似的评价情景中伴随着担心可能失败或消极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组现象的、生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一)从焦虑程度层面进行分类 1、轻度:心里不踏实,随着复习的进展,这种不踏实的心理会消失,但随着考 试日期的来临,又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害怕自己复习不全面等等,但这种焦虑并不影响考生的睡眠、饮食和身体健康。考试结束,这种紧张也就结束。 2、中度:经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心,有的会发生失眠,影响正常复习的进行。 3、重度: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会有焦虑情绪,自信心差,出现头痛、失眠、 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盗汗、脾气不好等症状,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成绩。 对照考试焦虑行为特征,结合小罗陈述,我认为她的心理属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 (二)小罗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 1、过分看重考试结果。 把学习目的简单看作是为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自己一切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考试就成为她的压力,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导致她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担忧,脑中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我能考好吗?考不好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

心理案例:社交恐怖症案例

心理案例:社交恐怖症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情况:吴某,女,一十九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既往健康状况与咨询史:该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得过大病,也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急切地问:“老师,请她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三、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神色慌张而羞怯,动作僵硬,面谈中眼神不敢直视对方。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 第一阶段: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以倾听,共情为主,积极关注。 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吴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说到不愉快的经历,吴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此阶段获得了吴某的充分信任,吴某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历和内心感觉和盘托出,使其内心中压抑等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使其内心平静下来,开始理性面对自己的问题。 第二阶段:认知领悟过程,每次探讨一个问题。 与吴某进行探讨其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对其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产生影响的因素。使其领悟到: 1、父母对她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她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羞耻,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 2、少儿时,她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遇到陌生人,你会脸红、紧张吗?95%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面对亲人、朋友时,你不会脸红、紧张。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在和家人、朋友说话时,脸会 红手心会冒汗,恐惧心理折磨得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存量项目将前期通过审批、已在运行、但尚未完结的符合条件的项目转化为PPP模式 运作,主要是为了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突破融资瓶颈,如乐陵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之 前已完成招标;新建项目是直接运用PPP模式开始从无到有新开始建设的项目的操作实施,如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目前的项目以新建为主。根据财政部第2期季报的统计,各 地新建的PPP项目约占PPP项目投资额的91%,存量项目占9%。 成都某公司的业务员小陈和客户打交道时能说会道,工作业绩攀升很快。可前段时间,他看到客户就心慌脸红,甚至发展到和父母说话时,也面红耳赤,紧张得直搓衣服。家人 觉得莫名其妙,又怕小陈得了精神上的疾病,只好带着他来到省医院请专家治疗。省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四川省精神心理专委会常委肖军诊断小陈已经患有社交恐惧症。 案例一 和父母说话心跳得厉害 病人:某公司职员病症:社交恐惧三级表现 小陈是成都某公司的业务员,性格外向的他跟客户打交道如鱼得水,工作业绩攀升很快,深得领导器重。 前段时间,小陈不愿意上班,看到客户就心慌、脸红、手心冒汗,说话时眼睛不敢直 视客户,甚至说话也结巴起来,一看到客户,平时很熟悉的产品特性都想不起来,心里莫 名的害怕。小陈以为是自己状态不佳,可没想到星期一起床后,小陈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很 陌生,看到爸爸妈妈时突然心跳得厉害,走出小区大门时也不敢抬手叫出租车,走进单位 大门碰到同事不敢打招呼。小陈很害怕,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怕什么,只想一直待在家里不 出门。 所谓添附,是指附合、混合、加工三种行为的统称。在现代各国法制之下,法律通常 规定由一个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或共有合成物,其目的在于不允许回复原状,以使添附 物能为社会经济利益而继续存在。因添附丧失权利受到损害的人,得依不当得利之规定, 请求取得添附物所有权的人支付补偿金。本案中王、张夫妇并未取得房屋所有权,其安装 水管等行为系在他人所有物之上进行的增添价值的行为。如果房屋所有权归王、张夫妇, 则无所谓添附行为。 小陈的父母发现,儿子跟他们说话时,紧张得手不停地搓衣服,面红耳赤,表现出很 烦躁的情绪,整天低着头。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上学恐惧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之上学恐惧症 作者:刘海英台山市培正中学 案例介绍:李丽铭同学是初二从本市一重点初中转来我班的,初次谈话,感觉该生思维敏捷,乖巧懂事。心中窃喜,总算转来的不是个原来学校不要的学生。半个学期过后,迎来了期中考试,同学没有出现在考试试室。我打电话给家长,想知道原因,家长说她肠胃不舒服,接下来的日子,李丽铭同学逐渐出现,每到考试就会考一两门,然后后面缺考,理由依然是,肠胃不适,最后发展成上午不回校上学,下午,晚自习回来。我多次打电话给家长问明原因,家长都以同样理由回应。找该生谈话,发现该生其实很想学好,也很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上课时非常认真,不像是偷懒不回校的孩子。当我问到其不回来上学的原因时,她就回答三个字“不知道”,并表示第二天早上准时回来上学。征对李丽铭的这种情况,我找来家长面谈,想了解是不是家长有偏爱孩子的教育不当的行为,家长告诉我以下情况:在小学五年级时,李丽铭同学学习非常突出,家长,老师都希望她能考上本市的重点初中,新宁中学。在六年级开始,她开始出现焦虑,害怕考试的情况。考试成绩一出来,自己不敢去看成绩,也就是从六年级开始,出现不肯上学的现象,有个时候背着书包,临出家门口,又走了回来,说不想上学了,一开始家长也用高压手段逼她去上学,效果微薄。然而头天晚上,她都会让家长叫她早点起床上学,可到了早上,又不肯上学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上不上学好像不是由我自己决定的。听了家长这一席话才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查阅资料表明,该生

自六年级以来,有严重的上学恐惧症。 分析:该生出现厌学、抑郁等症状,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上学恐惧症。上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方寸已乱、留意力降低、疲惫、失眠,有时伴随头痛、胃痛、肚子痛等身体上的不适。李丽铭同学本身是个爱好学习的孩子,小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老师,家长一时给她的压力太大,让她在众多的期望面前更害怕失败。形成她出现上学恐惧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家庭,学校,另一方面是来自她自己本身争强好胜,但心理承受能力又较差的因素。因此她越是旷课,越是害怕掉队,越是掉队,越是害怕面对学校家长的指责。时间一久,对学校的恐惧日益严重。 危害:1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由于上学恐惧症会伴有头痛、胃痛、肚子痛等神经性症状,这对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时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不利的。2造成患者学习障碍:学习困难一般是指学龄儿童受社会、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孩子,这样一个概念就称之为学习困难,具体就是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好。对恐惧上学的孩子来说,能正常跟其他的孩子上学就不易了,何谈学习成绩,因此,上学恐惧症必然导致学习障碍。3导致患者性格缺陷:上学恐惧症属于心因性精神疾患,该症若没得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留下包括性格缺陷在内的一系列后遗症。 辅导方案:征对李丽铭同学的各种情况,我查阅一些资料,并与心理辅导医生取得联系,咨询,主要做出以下辅导方案:

一例恐惧症怕鬼的临床心理咨询案例

例恐惧症(怕鬼)的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注:本案例为真实案例,经来访者知情同意用于教学督导和发布。 图片:恐惧症患者:初步解决问题:3-5次 人口学资料: 主诉:“有鬼在我旁边,晚上白天都跟着我” 现病史: 患者女性,28岁,已婚,财会工作。 来来院前大概3周前的一个晚上,半夜醒来起夜,看见床边墙角有一个影子,得有什么事,就继续睡;然后她突然惊醒过来,觉得不对,坐起来一看,发现那是一只鬼,再定睛仔细看看,真的是“一只鬼”!“一只鬼”是患者的说法,很形象。 她吓坏了,丈夫出差不在家,她也不敢再睡,开着灯一晚坐到天亮。 患者来曙光医院时,能看见鬼已经三周了,鬼一直都在,而且跟在身边,到哪都跟着。刚开始只是晚上能看见,所以晚上她不敢睡,满屋子开了灯不敢关,睁着眼睛到天亮。白天也能够看到它(鬼),上班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开始没觉 现在

最近一周,患者已经不敢上班了,整天要丈夫陪着她,一刻也不敢离开,神经紧张、心慌,精神疲惫不堪。晚上7点半,眼看着又一个晚上来临,她一定要做咨询,她觉得没有办法再度过一个夜晚了。 既往史: 月子没有坐好,身体一直很弱,有乳腺增生;前一段时间身体很差,很憔悴,面容苍白; 个人史: 自由恋爱结婚,夫妻感情基础好;结婚4年,育有一女3岁。结婚后曾跟跟婆婆同住 2年,经常吵架,痛不欲生,夫妻感情受到影响,矛盾总是因婆婆而产生; 家族无遗传病史,父族和母族上三代及旁系均无家族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看起来营养中等,着装整洁,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正常。 语言功能:语言逻辑清晰,情绪丰富,认知及自知力完整。 情感活动:情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伴随焦虑、大起大落、恐惧情绪明 显等表现。 感知觉:似乎身体总是轻微发抖,有过于怕冷的感知,总是说冷得发抖。 思维活动:否认存有妄想,思维逻辑无问题。 注意力:正常。 智力和记忆力:正常。 自知力和判断力:正常。 辅助检查:未查 疗程进度: 初次咨询:初次咨询时患者很急切,晚上8点,她非要做咨询,否则她无法度过这个晚上,她太恐惧了。患者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全身缩成一团,她在瑟瑟发抖。咨询中心理医生在沟 通中,提议看看跟着她的“鬼”是什么样子,患者害怕,不敢看,也拒绝看;心理医生通过 自己的专业引导,慢慢的引导患者去面对这个她认为无比可怕的“鬼”,慢慢的患者开始可 以感觉到“鬼”是什么性别,什么样子,患者描述:鬼是女性,穿白色衣服,长头发,鬼很 通过心理医生一个小时的专业咨询和沟通交流,患者说好多了,今天可以回家,心理医 生问,今天晚上可以睡了吗?患者说应该可以睡了。 2-3次咨询:通过上次咨询,患者对改善症状很有信心,她发现“鬼”虽然还跟在身边,但是颜色淡了很多,心理的害怕恐惧减轻很多,她对自己的痊愈更有信心了;

青少年事务社工个案处理实例范例

青少年事务社工个案处理实例范例 一、基本情况 张某,男,198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小张的父亲目前下岗在家,母亲也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依靠每月房屋租金1000多元维持生活。父母对小张非常疼爱,但小张因为自己相貌原因怨恨父母,对父母态度冷淡。另一方面,父母知道在物质上满足儿子,却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生活经历。小张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学校,所以就呆在家里。其间父母也曾让他去读过夜高中,但因学习基础太差,读了一段时间,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就退学了。当他年满十八岁以后,他就出去寻找工作,但找了十几家工作单位,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受他。小张认为是外貌影响了就业。一来他身高只有1.6米多,二来他的脸长得有点古怪,眼距很宽,脸型跟弱智者很相似。几次三番遭受挫折,他也灰心了,他开始怨恨父母为何生下这么难看的他。目前,他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沟通,整天在家上网打游戏。 二、服务过程 主要问题。思想观念上,小张在就业过程中的屡屡受挫使他非常灰心。他将失败原因归咎为外貌,产生了严重自卑感,通过打游戏逃避现实,而这又使他越来越胖,外形更加差,使他更

感自卑。社会交往上,小张基本没有朋友可以交往,与父母的语言交流也很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就业技能,小张的学历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确很难找到工作。家庭关系上,小张因为外貌问题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家庭关系较紧张。父母因为内疚对孩子百依百顺,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孩子能振作精神。问题分析。小张目前最突出问题是就业,外貌的影响加上学识、技能有限使小张在求职过程中不断受挫,加重了他的自卑情绪。小张采用了“外归因”方式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貌,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的不足,使他缺乏应对问题的正确方式,而只能采取逃避现实和怨恨父母的形式掩盖自己的自卑情绪。社工认为,小张的诸多问题(如,自卑情绪、家庭关系紧张、社会交往缺乏等)都是由于就业问题引发的,只有协助舒缓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确定服务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即问题的存在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该模式关心的是案主明确承认、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并且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案主可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挖掘或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能够面对今后发生的问题。该模式强调兼容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其他模式的方法和技术。服务计划。主要目标:协助案主学习一技之长,增强他的求职竞争力。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个案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对一例社交恐惧症学员的心理矫治 一、一封来信诉苦恼 2011年6月10日,我负责的心理信箱来了这样一封信: 丁警官: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信给你,但是又害怕。直到现在,由于实在受不了了,才写信给你。在劳教所里,我想和别人交往,但又怕和别人交往,更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每次跟同教尤其是骨干劳教或者是民警讲话时,都觉得很紧张。为此,我也经常感到不安、恐惧、自卑、孤独。直到现在,我在这里还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朋友。每天看到别人收工后,都能谈天论地,聊得好开心,我都非常羡慕。 以前在家的时候要好一些,但在外面就很不自然,害怕讲话不清。我不知道怎么讲话,不知道跟别人讲些什么,感觉很糟糕。丁警官,请您帮帮我吧。 胆小的人:曹XX 二、数次咨询诊病情 这是我所在大队一位学员的来信。收到她的来信后,我主动找其谈话,并鼓励她到心理咨询室来咨询。大概是经历了四五天的思想挣扎后,2011年6月15日,她终于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初次咨询,打开记忆的阀门。由于是第一次来咨询,她显得很紧张。我首先找了些轻松的话题,让她平静了紧张的情绪。然后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爷爷、奶奶还健在,父母长期不和,独生女。她谈到父母长期不和,我意识到她的心理负担可能与此有关,于是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她谈到,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大概从她记事时候起吧,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的脾气很坏,爱喝酒,动不动就骂人,甚至打人,母亲经常闹离婚。由于父母经常吵架,她很害怕,害怕父母离婚,同时,她在同学面前也因此抬不起头来。现在父母依然关系不好,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在家务农。当她谈到父亲脾气不好,自己劝不得,爷爷奶奶更是开不了口时,激动得哭泣起来。由于她很激动,无法继续谈话,第一次谈话就此结束了。 二次咨询,诉说现实的烦恼。这次,她的情绪显得平静了许多,谈话也轻松了些。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情况。当我问到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谈到了初二一期时的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提问,她回答不出来,遭到了老师的严厉讽刺和挖苦,同学们哄堂大笑,她却无地自容。从此,在学校她不敢多走动。后来,她走上了社会,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同事。这位同事来自农村,家境不好,她便经常帮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的自尊似的。那位同事不但没有不把她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指责、为难她,还故意当着她的面和其他同学亲近,冷落孤立她。这使得她很委屈,难过,以至于两人之

学校恐惧症的个案实例

学校恐惧症的个案工作实例 一.个案的背景资料 1.案主:女,13岁,初中一年级 2.案父:大学毕业,银行上班 3.案母:高中毕业,在家 4.案哥、弟:均在上学 二.问题描述: (一)案主自身情况 1.案主常常在校门口或上学的路上大喊“肚子痛”,然后案主母 亲带她去医院检查,身体正常。 2.妄想:案主常常妄想自己做下列事情 参加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 学习成绩突出获得奖学金 3. 案主学习成绩不好 (二)家庭状况 1.案主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非常疼爱 2.案主父母对子女的学业很关心,经常亲自指导,但是案主的成 绩一直不好,而案主的哥哥、弟弟成绩非常好,因此他们看不 起案主 3.案主在家的情绪不太稳定,脾气较为暴躁,只要要求她做功课,

她就不高兴;凡是哥哥、弟弟新买的物品,她也要拥有,否则就大发脾气 (三)学校生活 1.案主就读学校,成绩较差 2.案主经常在上英文课,或上、下学中,肚子疼痛不已!同学们 扶她休息,然后由老师通知家长送她回家。 3.据班上同学称:英文老师经常考试或发问。而案主每次考试均 差,又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经常因此挨骂和罚站,案主觉得上英文课压力大,对英文老师更是畏惧 4.案主经常会向班上的几个朋友表示:自己曾参加过钢琴比赛, 获得了第一名;还参加过学校的剧团表演。案主说的很得意,但是同学们却觉得她思维幼稚,暗自耻笑她,不愿与她交谈5.案主在学校不主动结交朋友,因此朋友甚少。她在班里只有两 个朋友。 请你对这一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且详细地拟定出辅导策略与具体实施

三.问题的分析与诊断 1.案主学业差,而且恐惧考试,担忧功课,可见学校课程对案主 已经形成了压力,时期学习兴趣低落。而且英文老师的严格,更加剧了这一焦虑 2.案主在学校期间的肚子剧痛,是一种“退化”反应,以争取他 人的同情 3.案主的妄想行为是想提升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弥补自己在学业 上的缺失 4.案主朋友少,兄弟看不起,以肚子疼为籍口,由他人扶持,满 足内心的空虚感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元某,女,二十一岁,某专业三年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她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个人意见]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

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 [分折诊断] 从柳某的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 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 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 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 邰炜 (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 案例通过对一名大学生社交恐怖神经症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心理行为分析与治疗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介绍了与心理咨 询和治疗有关的观念以及咨询师对相关治疗原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咨询师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 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8)04-0102-03 [收稿日期]2008-05-20 [作者简介]邰炜(1976-),男,陕西宝鸡人,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主任,讲师,心理学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王雪梅[1]等发现大学生中有44.5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12.20%的人迫切需要咨询机构的指导帮助。邰炜[2]发现24.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肖征[3]认为明显存在心理问题需进一步咨询与治疗的学生占16.7%。这表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一些从事心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高某,女,21岁,河北某县人,大学一年级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家庭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是农民,均为小学文化,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现在外打工,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现在家务农。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高某在上大学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喜欢,父母也满意,也自认为是很出色的。可上大学后这些优势都不复存在,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于某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尤其是经济富裕,能说会道的同室的几个东北同学,处处炫耀自己而排斥她,她感到很孤独,很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的痛苦,快要发疯了。一次上课回答问题,同学轮流上台,轮到自己上去后,好不容易下决心走到了讲台,但是讲话时浑身上下都不自在,直冒冷汗,面红耳赤,说话结结巴巴,不知说了什么,好像觉得同学们都在心里嘲笑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人。此后便很害怕这样的场合,总是找理由躲开。从此以后,只要在教室里上课时,就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胸闷现象,非常痛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效率很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并且越想克制,害怕越厉害,症状越严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近半年已发展到几乎害怕所有的人,也不和任何人交往,并伴有失眠,为此非常焦虑痛苦。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愿见人,尤其是陌生人,害怕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 二、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 高某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身体前倾,两臂夹紧,双手玩弄衣角,眼神迟疑,声音微颤,说话不很连贯。 辅导员和同学反映:高某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不爱跟同学打招呼,同学主动招呼她时显得无动于衷。有时听见她叹气,问及原因,又不愿说。每天吃很少的东西,有时该吃饭时根本不吃。有时一整天 第24卷第4期 2008年7月Vol.24,No.4Jul.2008 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教你如何走出社交恐惧症

教你如何走出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一种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有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走出社交恐惧症01: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东西此症名称源于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经过20xx年后才渐渐被重视。“社恐”患者总觉得自己是一座孤岛,无人理解,也无人在意,但他们却时刻渴望着过往的船只。等到船只真的来了,他们却手足无措,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藏在什么地方好呢?也许你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不要躲藏,直接面对。面对你的恐惧,面对令你恐惧的一切状况。

在美国的心理障碍疾病的诊断中,社交恐惧症已排名第三,前两名是忧郁症和酗酒。随着网络普及,时下“宅文化”流行,把“宅”当成是时髦的青年男女们,很有必要问问自己有无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案例:对这世界无话可说 小陈有份稳定清闲的工作,每天早晨,他默默来到公司格子间,打开电脑,一边工作一边跟网友们聊天,网上的他活泼风趣,吸引了不少女网友。他的神秘之处是从来不参加同城聚会,只是偶尔传出几张照片给那些追问他的女孩。 “我害怕,我不想跟陌生人一起吃饭唱歌,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多没意思啊,在网上说说笑笑就够了。”小陈被网友催烦了,就玩消失,避开那些催他现身的人。 “我想这是我性格比较内向,怎么说呢,我是个很清高的人,念书的时候就是这样了。”小陈是同学会上的隐身人,因为有一次大学同学组织的聚会上,他不愿意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被同学推搡着,起哄,他冲出门去,打车赶回了家。“那些人的声音让我心慌,特讨厌他们那么放肆。”小陈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网友,也作为对自己为什么不参加聚会的解释。 走出社交恐惧症02: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建设

7-1.1336 强迫思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康复案例

强迫思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康复案例 一、咨询者情况简介 咨询者,男,22岁,大学四年级在读,未交过女朋友,和父母的关系一般,没有太要好的朋友;因强迫思维、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对别人的声音和动作很敏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问题主动参加心理治疗。咨询者从小和父母的沟通很少,对父母没有太深的感情,小学的时候过的比较快乐,初中变的不合群,经常被大家孤立,基本没有要好的朋友一起沟通说话,慢慢变的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大家交谈,出现了社交恐惧症;高中的时候出现了强迫思维,总是控制不了的想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反复的思考,当时吃了一些药,暂时的缓解了;大学阶段和舍友的关系处理的不好,经常胡思乱想,脑子里面比较乱,与人相处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反应慢木讷,内心总是控制不了的想去模仿别人,经常担心自己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咨询者对别人的声音很敏感,经常担心别人看不起他,对别人的某些动作也会胡思乱想,觉得别人是针对他;由于咨询者心灵长期的退缩,思维模式比较负面偏激,生活中放不开自己,一些负面的想法和感受总是出现,导致抑郁症状比较明显,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找不到自己的乐趣。 咨询者的情况属于神经症,以强迫症状、社交恐惧症状、抑郁症状为主;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咨询者的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原生家庭缺乏心灵的沟通,对咨询者心灵成长和发展的支撑就不够,出现了明显的心灵退缩,心灵退缩后自我感会随之丧失,慢慢的迷失在外在自我中,在负面的思维模式下进入了恶性循环,导致最终的结果。治疗起来需要逐步的建立自我和合的思维模式和感受模式,让思想成长成熟起来,让状态初步的稳定下来;然后疏导心灵,认知自我的本性和性格,疏导和完善内心世界,让内在自我成长成熟起来,恢复自我感;最后让咨询者学会随心的散发感情,学会情感的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磨练自我感,形成自我和合的想法和感受,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咨询者自述 我父母基本不和我怎么说话,在家里说话都很少,就是简单的日常沟通,吃饭了睡觉了之类的,心理话更少了;我小学之前不爱说话,亲戚经常说我内向胆小,爸妈说我不懂事,生活过的还可以,在我们那里,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的。小学时过的比较快乐,有几个朋友,说话多了一些,也没有什么压力,成绩也还不错,数学比较好,还被表扬过几次,有一次参加竞赛得了奖,这件事对我影响比较大,同学们很羡慕;其他方面就没有了。 我初中过的不好,经常被大家孤立,我比较敏感,不会交朋友,不懂得怎么和大家混在一起,所以基本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也不知道怎么改变,就慢慢的不怎么说话了,后来就害怕上讲台,害怕和很多人在一起,特别是班里的活动,特别害怕提到我。高中的时候和初中一样,过的不好,总是胡思乱想,别人说一句话,我都要在心理默想好几遍,每次自己说话的时候,说完也会不停的想,明知道没有意义,但大脑好像不受控制一样,一些简单的问题总是反复的想,一些小问题就很担心,心理素质非常差,后来去医院看,吃了些药,轻松了一点,但没有解决问题;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一般,不会交朋友,总是逃避。 大学里我尝试着改变自己了,但没有什么效果,和宿舍的五个人关系都一般,他们五个经常一起出去,我总是被孤立排除在外;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总是胡思乱想,也不知道想什么,乱七八糟的,脑子里很乱很纠结,很木讷很懦弱,感觉自己的反应很慢,有时候说话

学生基本案例分析

学生基本案例分析 案例:学员姓名:张婧睿(张雨) 所在学校:一高附中年级:九年级 辅导时间:8个月,每月32小时,共计256个课时,辅导科目:数学、英语 满意度:比较满意 案例简介: 张雨同学,就读于一高附中,在周口本地很不错的一所初中读书,该生是经转介绍而来的,后来在和学生的家长聊天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性格活泼开朗,家教比较好,对老师和同学比较有礼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同时家长比较伤脑筋的是,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习惯并不是太好,而且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不太愿意学习,导致该生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的学科上特别的欠缺,语文经常考40来分,英语就更不用说了,经常是二、三十分,也就是别人的起步价而已。来的时候是她的姑姑带她来的,姑姑要求是,不要求孩子能够学习多好,能够在学校听懂课,主要能够考上高中就行了,如果可以的话,多学生多一点耐心、细心。 在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该生确实和家长说的差不多,非常有礼貌,学习习惯不好哦,许多基本的汉字却不会写,导致你给她出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试题,她不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同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不能够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会这么想的,同时在背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由复读机读一遍,她跟着读一遍,会背,但却不会写字,所以有时候你让她写一篇作文,用她自己的话说无异于谋杀。随后的过程中,聊了一些关于生活中的事情,该生喜欢旅游,年纪轻轻却去过很多地方,说起历史名胜,如数家珍呢;喜欢游泳,每个的周末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经常到万基会所畅游一番;还喜欢睡觉,自封为“觉皇”,由于爸妈不经常在身边,从小就比较独立;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从以上的聊天中,发现该生并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上是非常阳关的,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迟迟的得不到提高,而爸妈不经常在身边无法督促其学习,学习上的事情全凭自觉,她的姑姑如果发现了其不好好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一顿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的时候数学考了63分,英语二、三十分,在数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1、比较马虎,经常由于看错了数字,或者会错题意而把题做错;2、稍微复杂的题目理解起来有难处;3、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练习册经常跟不上学校的进度;4、基本上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从不使用错题本;很显然张同学是很不错的一女孩,那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呢? 辅导对策: 针对张同学的学习情况,我们采取这样的措施: 1、在学习数学之前,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比如熟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后的生字词、并默写,理解古诗文的涵义,并给予学生进行延伸的讲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比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针对该生比较马虎的习惯,在上课前让学生进行快速简单数字的计算,提高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把时间分割,在一个相对的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在学习累的时候,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课间休息;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次马虎的原因; 3、对付比较复杂的题型,拿出经典题目进行分类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类试题;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的常识性的问题补充给学生,让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规划,每天的每个时间段该怎样学习,怎样做题,渐渐的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5、每天对学生进行一个硬性的要求,来了先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在放学前要求学生预习

如何调节和治疗青少年患上社交恐惧症

如何调节和治疗青少年社交恐惧症 09汉本3班 0901010323 庞彩妃 【摘要】社交恐惧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望而生畏。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调节和治疗青少年患上社交恐惧症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青少年的社交恐惧症。 【关键词】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心理 社交恐惧症患者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甚至因此产生回避行为,使患者的学习或工作受到影响,而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治疗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的案例,以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21岁的小张来自苏北农村,就读于某大学。他性格内向,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小张进入高中后,成绩一直不错,每到期末考试阶段,都通宵达旦拼命读书。可没料到去年高考考砸了,没有考上理想中的重点大学,仅考取某高校二级学院。 看着父母失望的眼神,他由此产生很强的自责感,觉得自己没出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致发展到与别人交流就浑身感到不自在,不敢用眼睛正视对方,甚至出现脸红、神情慌张、浑身冒汗等症状。不堪这种症状折磨的小张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来到医院做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诊断他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医生采取药物和脱敏疗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张的恐惧症状渐渐消失。 据心理医生介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一般发病在青春期前后。患者往往夸大自己的弱点,主观要求过高,存在极强的完善欲。只要做不到尽善尽美,就会非常痛苦。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基本社会交往功能,甚至个别人还会有轻生的念头。为此,心理医生建议,青少年学习之余要多到户外活动,平时多与同学朋友交流。家长也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言行,多与内向的孩子沟通,以预防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怖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恐怖症。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恐惧社交场合,害怕与人交往、与人接触。简单地讲就是“怕人”。社交恐怖症的“怕人”,不是害怕别人会损害其躯体,伤害其生命,而是误以为在与人交往时自己的精神或心理方面会受到这样或那样不利的“影响”,因此回避社交。社交恐惧症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多数患者会恐惧社交场合,害怕与人接触或者与人交往等。社交恐惧症的“怕人”,不是害怕别人会损害其躯体,伤害其生命,而是误以为在与人交往时自己的精神或心理方面会受到这样或那样不利的“影响”,因此回避社交。社交恐怖症具体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其一,红脸恐惧症。遇到羞涩的、难为情的或不好意思的情景时,不少年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