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四边形综合题

1、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

2、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外的一点,EA=ED ,线段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F , (1)如图1,当BF=EF 时,线段AF 与D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EAD 为等边三角形时,写出线段AF 、BF 、EF 之间的一个数量关系,并

证明.

D

C

A B E (图1)

F

H G

D C

A B

E

(图2)

F

H G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图1 图2

3、如图,直线343y x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3y x =相交于点P . (1) 求点P 的坐标.

(2) 请判断△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

动(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EB y ⊥轴于B .设运动t 秒时,矩形EBOF 与△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F

B

E

P

A

O

x

y

(备用图)

P

A

O

x

y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CB ∥OA ,OC=AB=4,BC=6,∠COA=45°,动点P 从点O 出发,在梯形OABC 的边上运动,路径为O →A →B →C ,到达点C 时停止.作直线CP. (1)求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直线CP 把梯形OABC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时,求直线CP 的解析式; (3)当?OCP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点P 的坐标(不要求过程,只需写出结果)

O A

B

C P

x

y

五、27.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 BC ,AB = CD ,BC = 8,60B ∠=?,点M 是边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边AB 、C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与点A 、B 不重合,点F 与点C 、D 不重合),且120EMF ∠=?. (1)求证:ME = MF ;

(2)试判断当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移动时,五边形AEMFD 的面积的大小是否

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果点E 、F 恰好是边AB 、CD 的中点,求边AD

的长.

A B C D

M E F (第27题图) A B

C

D M

E F (备用图)

3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

(2)过点A 作AC ⊥y 轴于点C ,过点B 作直线l ∥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 ,交线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 t .

①当t 为何值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QA=QP 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y =-x +7,0=x +7,∴x =7,∴B 点坐标为:(7,0),----------------------------1分 ∵y =-x +7=

x 3

4

,解得x =3,∴y =4,∴A 点坐标为:

(3,4);-------------------1分 (2)①当0<t <4时,PO =t ,PC =4-t ,BR =t ,OR =7-t ,--------------1分 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当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S 梯形ACOB -S △ACP -S △POR -S △ARB =8, ∴

21(AC +BO )×CO -21AC ×CP -21PO ×RO -2

1AM ×BR =8, ∴(AC +BO )×CO -AC ×CP -PO ×RO -AM ×BR =16,

∴(3+7)×4-3×(4-t )-t ×(7-t )-4t =16,∴t 2-8t +12=0. -----------------1分 解得t 1=2,t 2=6(舍去). --------------------------------------------------------------------1分 当4≤t ≤7时,S △APR =

2

1

AP ×OC =2(7-t )=8,t=3(舍去);--------------1分 ∴当t =2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存在.

当0<t ≤4时,直线l 与AB 相交于Q ,∵一次函数y =-x +7与x 轴交于B (7,0)点,与y 轴交于N (0,7)点,∴NO =OB ,∴∠OBN =∠ONB =45°.

∵直线l ∥y 轴,∴RQ =RB=t ,AM=BM=4∴QB=t 2,AQ=t 224-----------------1分 ∵RB =OP =QR =t ,∴PQ//OR,PQ=OR=7-t --------------------------------------1分 ∵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QP =QA ,

∴7-t=t 224-,t=1-32(舍去)--------------------------------------------1分 当4<t ≤7时,直线l 与O A 相交于Q ,

若QP =QA ,则t -4+2(t -4)=3,解得t =5;---------------------------------------1分 ∴当t =5,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PQ =AQ 的等腰三角形.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 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C 不重合), 过点P 作 PE ⊥PB ,PE 交射线DC 于点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点F . (1)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如图10),

① 求证:PB=PE ;

②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P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出这个不变的值, 若变化,试说明理由;

(2)当点E 落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图形,并判断

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3)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PEC 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AP 的长,如果

不能,试说明理由.

D C

B

A

E P 。

F

(图10)

D

C

B

A (备用图)

27.(1)① 证:过P 作MN ⊥AB ,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正方形ABCD ,∴ PM=AM ,MN=AB ,

从而 MB=PN ………………………………(2分) ∴ △PMB ≌△PNE ,从而 PB=PE …………(2分) ② 解:PF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设O 为AC 中点,联结PO ,

∵正方形ABCD , ∴ BO ⊥AC ,…………(1分) 从而∠PBO =∠EPF ,……………………(1分) ∴ △POB ≌△PEF , 从而 PF=BO 2

2=

…………(2分)

(2)图略,上述(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1分)(1分) (3)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PEC 是钝角,

从而要使⊿PEC 为等腰三角形,只能EP=EC ,…………(1分)

这时,PF=FC ,∴ 2==AC PC ,点P 与点A 重合,与已知不符。……(1分) 当点E 落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PCE 是钝角,

从而要使⊿PEC 为等腰三角形,只能CP=CE ,…………(1分)

设AP=x ,则x PC -=2,2

2-=-=x PC PF CF ,

又 CF CE 2=,∴)2

2(22-=-x x ,解得x =1. …………(1分)

综上,AP =1时,⊿PEC 为等腰三角形

27.解:(1)AF +CE = EF .…………………………………………………………(1分)

在正方形ABCD 中,CD = AD ,∠ADC = 90°,

即得 ∠ADF +∠EDC = 90°.…………………………………………(1分)

∵AF ⊥EF ,CE ⊥EF ,∴∠AFD =∠DEC = 90°. ∴∠ADF +∠DAF = 90°.

∴∠DAF =∠EDC .

又由AD = DC ,∠AFD =∠DEC ,得△ADF ≌△DCE .……………(1分) ∴DF = CE ,AF = DE .

∴AF +CE = EF .………………………………………………………(1分)

(2)由(1)的证明,可知△ADF ≌△DCE .

∴DF = CE ,AF = DE .…………………………………………………(1分) 由CE = x ,AF = y ,得DE = y .

于是,在Rt △CDE 中,CD = 2,利用勾股定理,得

222CE DE CD +=,即得 224x y +=.

∴24y x =-.…………………………………………………………(1分) ∴所求函数解析式为24y x =-,函数定义域为02x <<.……(1分)

(3)当x =1时,得24413y x =-=-=.……………………………(1分)

即得 3DE =.

又∵DF = CE = 1,EF = DE – DF ,∴31EF =-.………………(1分)

25.已知:梯形ABCD 中,AB//CD ,BC ⊥AB ,AB =AD ,联结BD (如图1).点P 沿梯形的边,从点A B C D A →→→→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距离为x ,BP =y . (1) 求证:∠A =2∠CBD ;

(2) 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C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2中的折线MNQ 所示.试求

CD 的长;

(3) 在(2)的情况下,点P 从点A B C D A →→→→移动的过程中,△BDP 是否可

能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所有能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的x 的取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A

B

C

D

(图1)

(图2)

y x

O

M N Q 8

5

四、25.(1) 证明:∵AB=AD,∴∠ADB =∠ABD,---------- --------------------------1分 又∵∠A+∠ABD+∠ADB=180°,

∴∠A=180°-∠ABD-∠ADB=180°-2∠ABD=2(90°-∠ABD) --------1分 ∵BC ⊥AB ,∴∠ABD+∠CBD =90°,即∠CBD=90°-∠ABD--------1分

∴∠A=2∠CBD----------------------------------------------------------------------1分 (2)解:由点M (0,5)得AB=5,---------------------------------------------------------1分 由点Q 点的横坐标是8,得AB+BC=8时,∴BC=3------------------------1分 作DH ⊥AB 于H ,∵AD=5,DH=BC=3,∴AH=4,

∵AH= AB-DC ,∴DC=AB-AH=5-4=1------------------------------------------1分

(3)解:情况一:点P 在AB 边上,作DH ⊥AB,当PH=BH 时,△BDP 是等腰三角

形,此时,PH=BH=DC=1,∴x=AB-AP=5-2=3----------------------1分

情况二:点P 在BC 边上,当DP=BP 时△BDP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BP=x-5,CP=8-x,∵在Rt △DCP 中,CD 2+CP 2=DP 2,

即2

2

1(8)(5)x x +-=-,∴20

3

x =

----------------------------------1分 情况三:点P 在CD 边上时,△BDP 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 情况四:点P 在AD 边上,有三种情况

1°作BK ⊥AD,当DK=P 1K 时, △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AB=AD,∴∠ADB =∠ABD, 又∵AB//DC,∴∠CDB =∠ABD ∴∠ADB =∠CDB,∴∠KBD =∠CBD,∴KD =CD=1,∴DP 1=2DK=2 ∴x=AB+BC+CD+DP 1=5+3+1+2=11------------------------------------1分 2°当DP 2=DB 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x=AB+BC+CD+DP 2=910+-----------------------------------1分

3°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BDP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x=0或14(注:只写一个就算对)------------------------------1分

H

P A B C D A B C D P A B C D A B

C

D P 1

P 2 K

28、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90A ,4==MB AM ,5=AD ,

11=BC ,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与B 、C 不重合,设x BP =,MPD ?的面积为y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3)x 为何值时,ABCD MPD S S 梯形4

1

=

? M

第28题图

A

D

B

C

P

密 封 线

26.直角梯形ABCD 中,AB ∥DC ,∠D =90°,AD=CD =4,∠B =45°,点E 为直线DC

上一点,联接AE ,作EF AE 交直线CB 于点F .

(1)若点E 为线段DC 上一点(与点D 、C 不重合),(如图1所示),

① 求证:∠DAE =∠CEF ; ② 求证:AE=EF ; (2)联接AF ,若△AEF 的面积为2

17

,求线段CE 的长(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过程).

(第26题图1)

(第26题备用图)

解:(1)∵EF AE

∴∠DEA+∠CEF=90° (1)

∵∠D =90°

∴∠DEA+∠DAE=90° (1)

∴∠DAE =∠CEF ………………………………………1 (2)在DA 上截取DG=DE ,联接EG , ………………………1 ∵AD=CD ∴AG=CE ∵∠D =90° ∴∠DGE =45° ∴∠A GE =135° ∵AB ∥DC ,∠B =45° ∴∠ECF =135° ∴∠A GE =∠ECF

∵∠DAE =∠CEF

∴AGE Δ≌ECF Δ ................................................2 ∴AE=EF ................................................1 (3)求出CE =3 ................................................1 求出CE =5 (2)

(第26题图1)

F D E G

(第27题图)

P

N

M D

C

B

A 27.已知: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边AD =3,CD =2,点P 是边CD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C 重合,把这张矩形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点P 的位置上,折痕交边AD 与点M ,折痕交边B

C 于点N .

(1)写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设CP =x ,AM =y ,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试判断∠BMP 是否可能等于90°. 如果可能,请求出此时CP 的长;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7.(1) ⊿MBN ≌⊿MPN (1)

∵⊿MBN ≌⊿MPN ∴MB=MP,

∴22MP MB = ∵矩形ABCD

∴AD=CD (矩形的对边相等) ∴∠A=∠D=90°(矩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1 ∵AD=3, CD=2, CP=x, AM=y

∴DP=2-x, MD=3-y ………………………………1 Rt ⊿ABM 中,

42222+=+=y AB AM MB

同理 2

2

2

2

2

)2()3(x y PD MD MP -+-=+= (1)

222)2()3(4x y y -+-=+ (1)

∴ 6

942+-=

x x y ………………………………1 (3)?=∠90BMP ………………………………1 当?=∠90BMP 时,

可证DMP ABM ??? ………………………………1 ∴ AM=CP ,AB=DM

∴ 1,32=-=y y ………………………………1 ∴ 1,21=-=x x ………………………………1 ∴当CM=1时,?=∠90BMP

6.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4,CD=9,∠C=60°,动点P从点C出发沿CD方向向点D运动,动点Q同时以相同速度从点D出发沿DA方向向终点A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D的长;

(2)设CP=x,△PD Q的面积为y,求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3)探究: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D Q M是菱形?若存在,请找出点M,并求出BM的长;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25题图)

(备用图)

6、(1)AD=5 (2) (0<X ≤5) (3)BM=0.5

26.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 90=∠A , 45=∠C ,4==AD AB .E 是直线AD 上一点,联结BE ,过点E 作BE EF ⊥交直线CD 于点F .联结BF . (1)若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与点A 、D 不重合),(如图1所示)

①求证:EF BE =.

②设x DE =,△BEF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2)直线A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F 是△ABE 面积的3倍,若存在,直接写出D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x y 439432+-=(第26题图1)

F

E

D

C

B

A

(第26题备用图) D

C

B

A

26.(1)①

证明:在AB 上截取AE AG =,联结EG .

∴AEG AGE ∠=∠.

又∵∠A =90°,∠A +∠AGE +∠AEG =180°.

∴∠AGE =45°. ∴∠BGE =135°. ∵AD ∥BC .

∴∠C +∠D =180°.

又∵∠C =45°. ∴∠D =135°.

∴∠BGE =∠D . ……………………………………………………………………1分 ∵AD AB =,AE AG =.

∴DE BG =. …………………………………………………………………………1分

∵BE EF ⊥.

∴∠BEF =90°.

又∵∠A +∠ABE +∠AEB =180°,

∠AEB +∠BEF +∠DEF =180°, ∠A =90°.

∴∠ABE =∠DEF . …………………………………………………………………1分 ∴△BGE ≌△EDF . …………………………………………………………………1分 ∴EF BE =.

(1)②

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2

32

82+-=

x x y .………………………………………1分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40<

(2)存在.………………………………………………………………………………1分 Ⅰ当点E 在线段AD 上时,522±-=DE (负值舍去). ……………………1分 Ⅱ当点E 在线段AD 延长线上时,522±=DE (负值舍去). ………………1分 Ⅲ当点E 在线段DA 延长线上时,5210±=DE . ………………………………1分

∴DE 的长为252-、252+或5210±.

26.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 中,CB ∥OA ,以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A 、C 的坐标分别为A (10,0)、C (0,8),CB =4,D 为OA 中点,动点P 自A 点出发沿A →B →C →O 的线路移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移动时间为t 秒.

(1)求AB 的长,并求当PD 将梯形COAB 的周长平分时t 的值,并指出此时点P 在哪条边上;

(2)动点P 在从A 到B 的移动过程中,设⊿APD 的面积为S ,试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t 的取值范围;

(3)几秒后线段PD 将梯形COAB 的面积分成1:3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第26题图

y

x

O

P

D C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

1.如图,在△ABC中,∠ACB=90°,∠A=60°,AC=3,点D是边AB上的动点(点D 与点A、B不重合),过点D作DE⊥AB交射线AC于E,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 连接CD、CF、DF.(1)当点E在边AC上(点E与点C不重合)时,设AD=x,CE=y.①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②求证:△CD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BE=2,请直接写出AD的长.

2.已知: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B=12,BC=6,B′是边AC上一点.将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BC、AB分别相交于E、F.(1)设BE=x,B′C=y,试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AF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x的值.

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 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N ∥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与DM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在△ABC中,AD⊥BC,垂足为D点在边BC上,BF⊥AC分别交射线DA、射线CA于点E、F,若BD=4,∠BAD=45°. (1)如图:若∠BAC是锐角,则点F在边AC上, ①求证:△BDE≌△ADC; ②若DC=3,求AE的长; (2)若∠BAC是钝角,AE=1,求AC的长.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勇于从交流中发现最优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 怎样杜绝用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漏根或丢根现象的产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x (2) x2-4x (3)x+3-x(x+3) (4)(2x-1)2-x2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1)、若在上面的多项式后面添上=0,你怎样来解这些方程? (1)x2-x =0 (2) x2-4x=0 (3)x+3-x(x+3)=0 (4)(2x-1)2-x2=0 2.概括总结.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2-x = 0? 解:x2-x=0, x(x-1)=0, 于是x=0或x-3=0. ∴x1=0,x2=3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可见,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1)方程的一边为0 (2)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概念巩固: (1)一元二次方程(x-1)(x-2)=0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和, 方程的根是 . (2)已知方程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x= B.只有一个根x=0 C.有两个根x1=0,x2= D.有两个根x1=0,x2=- (3)方程(x+1)2=x+1的正确解法是()

A.化为x+1=1 B.化为(x+1)(x+1-1)=0 C.化为x2+3x+2=0 D.化为x+1=0 4.典型例题: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2)(x+3)2-x(x+3)=0 (3)6x2-1=0 (4)9x2+6x+1=0 (5)x2-6x-16=0 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x2(2)(2x-5)2-2x+5=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例 3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4(2x-1)2-9(x+4)2=0(2)x2-4x-5=0 (3)(x-1)2=3 (4)(x-1)2-6(x-1)+9=0 - 1 - 致易教育数学教研组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 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 22y x xy -、N =22 2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 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 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 到一个“E”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cm)与宽y(cm)之间的函 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12cm,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 A,,(101) B,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 例函数 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A B O x y 1 110 10A B O x y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 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沪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整式 第一节整式的概念 9.1.2.3、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用括号和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代数式的书写:1、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但数与数相乘不遵循此原则。 2、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写在字母前面,而有理数要写在无理数的前面。 3、带分数应写成假分数的形式,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4、相同字母相乘通常不把每个因式写出来,而写成幂的形式。 5、代数式不能含有“=、≠、<、>、≥、≤”符号。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 注意:1、代数式中省略了乘号,带入数值后应添加×。 2、若带入的值是负数时,应添上括号。 3、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应写“当…..时,原式=……..”. 4、在实际问题中代数式所取的值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9.4整式 1、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 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 式的次数。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5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 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一个多项式合并后含有几项,这个多项式就叫做几项式。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的结果作为合并后 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第二节9.6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各项的不变号; (2)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第三节整式的乘法9.7同底数幂的乘法、9.8幂的乘方、9.9积的乘方: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 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b n (n都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汇总

(1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 AB=10, BC=12,四边形EFGH 勺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 ABCD 边 AB BC DA 上, AE=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 GFC 勺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 GFC 勺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 示); 26 .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在正方形EFGH 中, HEF 90,EH EF . 分) 又??? A B 90;, ???/ AHE^/BEF 分)同理可证:/MF Q/BEF (1 分) BC 于M (第26题图

??? GM=BF=A=2. (1

??? FC=BC -BE10. 分) (2 )如图②,过点 G 作GM BC 于 M 连接 HF ........................................................ ( 1 分) AHE MFG. ........................................................................... ( 1 分) 又: A GMF 90;,EH GF, ? / AHE^/MFG ......................................................................... ( 1 分) ? GM=AE2. ................................................................................. ( 1 分) 如图,直线y . 3x 4、3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3x 相交于点P . (1)求点P 的坐标. ⑵ 请判断△ 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动 (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 EB y 轴于B.设运动t 秒时, 矩形EBOF 与厶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 s 严 2 FC GM 1 於12 a ) 12 a . (1 分)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资料推荐…………………………………………………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作于M.…………………………………………(1分) 在正方形EFGH中, . …………………………………………………………(1分) 又∵, ∴⊿AH E≌⊿BEF…………………………………………………………(1分)同理可证:⊿MFG≌⊿BEF. …………………………………………………………(1分)∴GM=BF=AE=2. ∴FC=BC-BF=10.…………………………………………………………(1分)(2)如图②,过点G作于M.连接HF.…………………………………………(1分) …………………………………………………(1分) 又 ∴⊿AHE≌⊿MFG.………………………………………………………(1分) ∴GM=AE=2.……………………………………………………………(1分) …………………………………………(1

如图,直线与轴相交于点,与直线相交于点. (1) 求点的坐标. (2) 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的路线向点匀 速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分别作轴于,轴于. 设运动秒时,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沪科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 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 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华师大版2016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 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6 = (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 DA 、 DB 、DP 、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 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 31 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 A. n a =2013 B. n n a 12013-= C. 112013-=n a D. n a -=112013 5.设函数x y 3 =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 -的值为( ) A .3- B .3 C .31- D .3 1 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 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沪科版)概念及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 一、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凡是可以写成p (p、q为整数且q≠0) q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为0)。 a、b互为相反数?a+b=0(相反数的和为0) 4.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 6.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7.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a、b互为倒数?ab=1(倒数的积为1) 8.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仍得0; (3)几个数相乘,符号由负号个数决定。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 (3)几个数相除,符号由负号个数决定。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9.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过幂;相同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10. 乘方运算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11. 一般地,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以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2. 一个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一个数的近似值与它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准确值,即近似程度越高)。 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二、整式加减 1. 能被2整除的为偶数,反之为奇数。 2. 用加减乘除及乘方等运算符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难题)

1 / 3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小明把分式xy y x -中的x 、y 的值都扩大2倍,分式的值有什么变(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一半 D .扩大4倍 2、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1)(x -2)=x 2-3x +2 B .x 2-3x +2=(x -1)(x -2) C .x 2+4x +4=x(x 一4)+4 D .x 2+y 2=(x +y)(x —y)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 A . 12x ++3y =3(x+1)+2y B .0.20.030.40.05a b c d -+=2345a b c d -+ C .a b d c --=b a c d -- D .22a b c d -+=a b c d -+ 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 = BC = CD = DE = EF ,若∠A =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108° B .100° C .90° D .80° ABC 中,AB=AC ,BD=BC ,AD=DE=EB ,则∠A 是( ) A 、30°B 、45°C 、60°D 、20°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7.若xy=a ,21x +21y =b (b>0),则(x+y )2的值为( ) A .b (ab-2) B .b (ab+2) C .a (ab-2) D .a (ab+2) 8.黄帅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如图所示沿虚线连续对折后剪去带直角的部分,然后打开后的形状是( ) 9. 如图所示,已知∠1=∠2,AD=BD=4,CE ⊥AD ,2CE=AC ,那么CD 的长是( ) A .2 B .3 C .1 D .1.5 10.如左图,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 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 以下四个结论:①△PFA ≌△PEB ;②∠PFE=45°;③EF=AP ; 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当∠EPF 在△ABC A. B . C . D . A . B . C . D . 9题 21E D C B A 10题 E C A H F G C D E (4题) (5题) A 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360docs.net/doc/5b6573449.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初二上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

选择: 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点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3.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将△ABE 绕着顶点 A 逆时针旋转90°,得△ADF ,连接EF ,P 为EF 的中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①AE =AF ;②EF =2EC ;③∠DAP =∠CFE ;④∠ADP =45° ; ⑤PD //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AB =1cm ,过B 作BG ∥AC ,过A 作AE ∥CG ,且∠ACG :∠G =5:1,以下结论:①AE =3cm ;②四边形AEGC 是菱形;③S △BDC =S △AEC ;④ CE =2 1 cm ;⑤△CFE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5.如图△ABC 中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 且S △ABC =2 acm ,则S 阴影的值为: A 、 2acm 61 B 、2acm 51 C 、2acm 41 D 、2acm 3 1 第3题图 B C E F A D

6.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现以这组数中的各个数据作为正方形的边长长度构造正方形,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形并记为①、②、③、④,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⑧的矩形周长是( ) D. 178 7.按下列方式摆放圆形和三角形,观察图形,第10个图形中圆形的个数有( ). …… (1) (2) (3) A .36 B .38 C .40 D .42 8.张老师把手中一包棒棒糖准备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棒棒糖,那么还剩59个;如果前面每一个小朋友分5个棒棒糖,则最后一个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不足3个.则张老师手中棒棒糖的个数为( ). A .141 B .142 C .151 D .152 填空: 9.某木材加工厂有甲、乙、丙、丁4个小组制造学生桌子和凳子, 甲组每天能制造8张桌子或10条凳子;乙组每天能制造9张桌子或12条凳子;丙组每天能 制造7张桌子或11条凳子;丁组每天能制造6张桌子或7条凳子.现在桌子和凳子要配套制 造(每套为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问:21天中这4个小组最多.. 可制造____________套桌凳. 1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4cm ,BC =8cm ,CD =6cm , ∠C =∠D = 90,动点P 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在 AD 上运动,动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BC 上运动, P 、Q 同时出发 秒后,四边形APQB 的面积达到182 cm . 11.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5,5),如果要 第15题图 A B C 第10题图 Q P D 155332 2111111113 21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 2 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 3 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 4 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 5 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 6 章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6.2 实数 第 7 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8 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 9 章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 第 10 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 第 11 章数据的集中趋势 11.1 平均数11.2 中位数与众数11.3 从部分看总体 八年级上册 第 12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的点坐标12.2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 第 13 章一次函数 13.1 函数13.2 一次函数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 14 章三角形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 命题与证明

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2ax+4=0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A.1 B.2 C.3 D.4 2.当a+5 a-2 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 C.a≠2 D.a≠-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 (第5题) 5.某健步走运动的爱好者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单位:万步),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每天所走的步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万步,1.3万步B.1.3万步,1.3万步

C.1.4万步,1.35万步D.1.4万步,1.3万步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10-25= 5 B.7 11·? ? ? ? ? 11 7÷ 1 11=11 C.(75-15)÷3=2 5 D.1 318-3 8 9= 2 7.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αβ的值是() A.3 B.1 C.-1 D.-3 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 A.2 B.3 C.4 D.2 3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1 2BC.过AC中点E作EF∥CD(点 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 B.4 C.2 3 D.3 2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截取BE=BC,连接CE并延长交AD 于点F,连接AE,过B作BH⊥AE于点G,交AD于点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H=DF B.S四边形EFHG=S△DEF+S△AGH C.∠AEF=45°D.△ABH≌△DCF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n=0有一个根是2,则m+n=________.1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活动,为了了解开展活动一个月以来节约用电情况,从九年级的30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40名同学,统计了他们各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情况,绘制统计表如下: 请你估计九年级3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总量是________度. 1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AD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边上的一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9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 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 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 、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5.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AB边上一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如图1,求证:DE=DF; (2)若点D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H,连接CH,过点H作PH⊥CH交直线AB于点P; ①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E为AP的中点; (3)如图3,连接AC交EF于点M,求 2AM AB AE 的值;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1节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2节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法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2节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1节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 比的基本性质 3.3 比例

第2节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 第1节有理数 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 5.3 绝对值 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 5.4 有理数的加法 5.5 有理数的减法 5.6 有理数的乘法 5.7 有理数的除法 5.8 有理数的乘方 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计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 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节一次方程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 线段的大小比较 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第2节角 7.3 角的概念与表示 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 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第3节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八年级因式分解难题(附答案及解析)

2017年05月21日数学(因式分解难题)2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已知x+y=10,xy=16,则x2y+xy2的值为. 2.两位同学将一个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一位同学因看错了一次项系数而分解成2(x﹣1)(x﹣9);另一位同学因看错了常数项分解成2(x﹣2)(x﹣4),请你将原多项式因式分解正确的结果写出来:. 3.若多项式x2+mx+4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则m的值是. 4.分解因式:4x2﹣4x﹣3=. 5.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022+202×196+982=. 6.△ABC三边a,b,c满足a2+b2+c2=ab+bc+ca,则△ABC的形状是.7.计算:12﹣22+32﹣42+52﹣62+…﹣1002+1012=. 8.定义运算a★b=(1﹣a)b,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四个结论: ①2★(﹣2)=3 ②a★b=b★a ③若a+b=0,则(a★a)+(b★b)=2ab ④若a★b=0,则a=1或b=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所有结论的序号). 9.如果1+a+a2+a3=0,代数式a+a2+a3+a4+a5+a6+a7+a8=. 10.若多项式x2﹣6x﹣b可化为(x+a)2﹣1,则b的值是. 二.解答题(共20小题) 11.已知n为整数,试说明(n+7)2﹣(n﹣3)2的值一定能被20整除.12.因式分解:4x2y﹣4xy+y. 13.因式分解

(1)a3﹣ab2 (2)(x﹣y)2+4xy. 14.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再解决问题, 例题:若m2+2mn+2n2﹣6n+9=0,求m和n的值. 解:∵m2+2mn+2n2﹣6n+9=0 ∴m2+2mn+n2+n2﹣6n+9=0 ∴(m+n)2+(n﹣3)2=0 ∴m+n=0,n﹣3=0 ∴m=﹣3,n=3 问题: (1)若x2+2y2﹣2xy+4y+4=0,求x y的值. (2)已知△ABC的三边长a,b,c都是正整数,且满足a2+b2﹣6a﹣6b+18+|3﹣c|=0,请问△ABC是怎样形状的三角形? 15.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和谐数”.如4=22﹣02,12=42﹣22,20=62﹣42,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和谐数. (1)36和2016这两个数是和谐数吗?为什么? (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和谐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3)介于1到200之间的所有“和谐数”之和为. 16.如图1,有若干张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①、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②以及边长为b的大正方形③的纸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