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知识点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知识点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知识点及习题

透镜

一、本节学习指导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

(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

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

(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9、放大镜

(1)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0、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能用光屏接收,都是倒立的。

(2)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外形特征: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外形特征:中间薄边缘后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 4.凸透镜与凹透镜画法: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5.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1)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2)两边的焦距相等。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6.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

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1.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幻灯机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得到的像必须是最明亮、最清晰的像。 5.虚像:⑴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而是由出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 聚而成的虚像。 ⑵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觉光是从放置物体那一侧成虚 像处发出。 ⑶不能用光屏(胶片)承接。 ⑷物和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6.实像:⑴光通过凸透镜出射后会聚而成的实像 ⑵能用光屏(胶片)承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透镜知识点总结资料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透镜知识点总结 一、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 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4. 光学中“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 三条特殊光线 6. 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 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1 透镜 一、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二、基本概念: 1.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 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一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表面凸起程度决定它的焦距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四、3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三条特殊光线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图例 凸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经过焦点 经过焦点或由焦点射 出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平行于主光轴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知 识 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 103 m ,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um= 109 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整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尺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 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cm 。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2 cm ,其中的估读值为 0.02 cm 。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 页书纸的厚度为1cm ,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05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67 mm 。。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小时 、 分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秒表、手表、石英钟 。 1h= 60 min= 3600 s ;1min= 60 s ;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随时间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 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远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短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5 透镜及其应用 5.1 透镜 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使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能让光线透过去,在进入和离开透镜时,光经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所以透镜是一种折射镜。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把透镜分为两大类:如图甲所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乙所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析 例如放大镜、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 的镜片是凹透镜。有时一滴水也能形成一个凸透镜。 3、主光轴和光心 物理名称概念图示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 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简称主轴。画主光轴应用“点画线” 光心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 镜的光心,用字母“0”表示。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注意:理解主光轴和光心应注意两点:①每个透镜都有且只有一条主光轴;②透镜光心在主光轴上。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光通过一块薄薄的平行玻璃板,光几乎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带着由平行玻璃板制成的眼镜,对我们的视力毫无影响。那么像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老花眼镜(凸透镜)这样的透镜对光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探究①:如图所示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 回移动纸面,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 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成一个细小的点,说明凸透镜 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透镜 种类定义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篇一:XX中考物理备考攻略:透镜知识点汇总 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 XX中考物理备考攻略:透镜知识点汇总 一、透镜的定义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二、凸透镜成像原理 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

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四、三条特殊的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济南启儒教育培训学校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五、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六、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_知识点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_知识点及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透镜 一、本节学习指导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 (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 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 (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9、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 s v =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 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 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