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干与潮汕民俗

豆干与潮汕民俗
豆干与潮汕民俗

豆干与潮汕民俗

豆腐是一种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绿色健康食品。它起源于中国,相传是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豆腐洁白如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易于消化,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潮汕人对豆腐的称法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潮人心目中的“豆腐”连汤带水,即为外地的“豆腐花”,外地人称“豆腐”,潮人呼作“豆干”,而外地人称“豆腐干”,潮人则呼作“香腐”,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潮汕“豆干”中的精品要数普宁豆干。普宁因地处丘陵,依山傍水,水质十分甘甜,故当地生产的豆干外脆里嫩,嫩滑爽口,风味独特,饮誉海内外。相传,普宁豆干的制作技术是元末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传授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潮汕“香腐”最有名气的是潮州姑苏香腐,色泽乌亮,韧中带爽,香味宜人,据说乃清初江苏吴县游方道士所传,故名姑苏香腐。

“豆干”是极其普通之物,但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却是非常重要之物,除了可以佐餐外,还有广泛的民俗用途,婚丧庆吊、红白喜事、年节祭祀等很多活动都离不开它。

在潮汕乡村,婴儿降临人世之后,一般是第九天或第十二天家长就会为婴儿举行“开腥(荤)”礼。当日备办三牲(鸡、鱼、蛋)、“甜豆干”(加红

糖煮成)等祭品敬拜“公婆神”(儿童保护神)。豆干,取其方方宛如官印之状,加上潮语“干”与“官”同音,寄望孩子长大做大官。这种“拜公婆”的仪式,在潮汕的每个家庭,每年至少必举行一次,一直到孩子15岁,会来一次比较隆重的庆典,谓之“出花园”。出花园后,就标志着孩子进入了成年,不用再祭拜公婆神。

旧时小孩入学第一天,早餐时父母必须操办四道菜:猪肝炒芹菜和葱、甜豆干煮葱、一条煮熟的龙箭鱼或鳞鱼、一对红色熟鸡蛋。以潮音“肝”与“官”,“芹”与“勤”,“鳞”与“龙”谐音,豆干象征官印等,寓意勤奋上进,读书聪明,今后能鱼跃龙门,连中三元,发财当官,圆满成功。

从前,孩子从周岁到结婚前,生日当天母亲都会让生日的孩子吃两个染红壳的鸡蛋,另加甜豆干。结婚以后的成年人生日,则要在家做甜豆干、粉丝煮蛋等几道菜庆祝,也不宴请亲友。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举行寿礼,宴请亲友。通常是儿子结婚后,由儿子、儿媳妇为父母祝寿。寿宴席上,甜豆干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潮汕很多乡村,新娘出嫁前夕,娘家要煮春菜、甜豆干等寓意吉祥的食物给新娘吃。春菜寄寓夫妻感情好,长长久久;甜豆干既寄寓生活甜蜜,又以豆干清白外表,寄寓新娘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迎娶当天婚宴上,也要煮甜豆干给新郎新娘吃,以示夫妻生活和睦、幸福美满。婚后第三天,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娘家还要再次煮甜豆干给女儿吃。

潮汕旧俗,老人亡故,收殓前要举行“饲生”礼。饲生即是由孝子奉白饭两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口念:“父母饲我大,我饲父母老”或“你饲我大,我养你老”。接着用筷子尾夹一小块豆干、几粒米饭喂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筷子头夹一点饭菜自己吃下(表示阴阳有别)。这是古代丧礼中“饭含”的承延。古人认为,饭含是尽孝之道,使亡故的父母和自己一样享受饮食乐趣,同时也报答父母抚养之恩。

潮汕民间祭祖、祭神、祭佛、祭鬼等祭拜活动也离不开豆干。祖父母或父母等人逝世后,每逢其生辰忌日或年节都要在家中举行祭拜活动,其中豆干是不可缺少的祭品。缺了豆干,便是有拜当无拜,是对先辈的不孝不敬。农历十月十五日拜五谷神、十二月二十四日拜灶神等祭神活动,豆干都是必需品。在佛教信徒眼中,豆干是素食之首,因此每逢佛祖诞生日、观音娘诞等重要纪念日,信者都要备办水果、豆干、绿豆甜汤等丰盛祭品在家或到佛寺、观音阁奉拜。过去,祭鬼风俗在潮汕农村中很普通,村民家中如果遇到不如意之事,如生重病、小孩夭折,便认为有鬼在作祟。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在夜深人静时备好豆干、糖果、面条、鸡蛋之类祭品,摆放在十字路口祭拜鬼魂,向其赔罪,请求宽恕,把他送走。另外,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民众也要备办豆干、三牲、水果等祭品,祭拜孤魂野鬼,施食度化,使其不为害众生。

潮汕民间一些节日活动,也常用到豆干。例如,春节和除夕有吃豆干之俗,

寄意新年能发财当官。此外,潮汕一些俗语、歇后语、歌谣也常常提及豆干。例如“棉湖豆干热单畔”,意思是说揭西县棉湖镇的豆干,放在油锅里煎时只煎一面,起锅的时候,豆干半边焦赤金黄,半边仍是乳白鲜嫩,即一边是热的,但是其话里要说的是:单相思。“热”与“悦”潮音白读相同,“悦单畔”即“热一头”,“单相思”是也。“雅雅也是豆干底”,以祭神斋碗喻底子平庸表面好看,告诫人们不要被华丽的表象所迷惑。“食无三块豆干——胶罗斋”,以刚吃素喻艰难在后。“艰苦啊,豆干兄”,道出了“挨豆干”(磨豆腐)师傅人生的艰辛,表达了人们对做豆干者的怜悯之情。“客人豆干——无历(割)过痕”,言客家师傅卖豆干时按豆干表面上的方格纹一格一格地切割,不偏不倚,比喻互不侵犯,两相无事,原先没有贬义,但是此话后来却被用于讥讽斤斤计较的行为,这是卖豆干者意想不到的。“食三块豆干便想成佛”或“食无三块豆干便想上西天”,用来嘲笑人不自量力、异想天开。“三日四个忌(忌日),豆干香腐吃唔离(不断)”,言祭祀的先人非常多。“厝顶曝豆干,雅雅姿娘在南山。生钱生银共伊娶,娶着个物乌心肝。”这首潮汕歌谣,道出了小伙子埋怨因缺少互相了解,只凭一面之见或媒妁之言,结果娶到一位不称心的姑娘,造成婚姻的不幸福。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潮汕话俗语

潮汕话俗语 阿嫲生走仔——生姑(菇)大炮拍麻雀——骗伊惊 青夜娶亩—称重 有钱买蚊香,无钱买蚊帐——有算未除 六月大菜——假有心 啤酒樽啤酒贡来卖——恶潇洒 青夜放粉鸟---无望 棺材底尧鼠---除死人 街市腊无---老鼠衔猫上竹篙 北人亩-----看困肚 暗生瘤----赌着 牙痛------注定 奴仔食奶----坐郑 菜头面刺无血--面皮厚 胶村北蛤九----惹蛇 扮屁烫掉裤——姑浪 竹叶包沙---假粽(壮) 浪趴歇蚊----莫啪 屁股朝南------北浪 六月薄壳——假大头 元宵灯笼——一肚火 放屁烫掉裤——姑浪 星夜阉镜----------无望 星夜”(瞎子)看天——张神张鬼 尖担当石部——赌鲁 胶那胶仓-坐不定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东西脚耗小影——臭相 灵前高椅—坐死 星夜点灯——照旧 六月大菜——假有心 六月番薯——双死 胶疮吊风炉--热岛 猫鼠嫁走仔---------‘鸡’住叫 拐脚猎鱼----公罗 老婆摔下水----妻凉 菜头果热单边____自作多情"~`` 胶仓北蛤九------ 惹入 肥壮大行-------------爱死无定

老姆圈鸡---堵堵 拐脚拍火--促热 手瓜棚下-----无好人 竹铺头木绵------生成 羊尾短短-----遮唔着羊柑仓 庵埠老爷-----大细目 目前点火目前斤-----吊灯 半桶屎----卜卜奕 借人亩仔----唔过夜 三脚椅仔----唔知眉(4声) 山柑烟筒----析目 心肝头叠水晶——凉凉 七分钱二人分——唔三唔四 兄独目弟缺嘴——大无好样,细无好相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熱情 百歲養兒---難得 拜年的話---好聽 白楊樹葉子---兩面光 阎罗王请人——鬼正敢食 鸽纠雪着尿——跳吾哩 青盲掠鱼——散摸 老人扰狗------去远 烫衫裤洗奕------锡白 白菜長心---老了 个钱包烟---免拆 头壳撒粗糠---惹麻烦 糖丸卖阿娘---自己吃 浪头吊“鞭炮”——浪显 老猪画符----党甫 半夜食西瓜----反症 十月白菜----大菊(结)心 肚痛食酵粿---倒好 书生帽---------翘丕 桥头走仔-----包来回 十五只吊桶------七上八落 胡来打扮------也是猫 胡来勿笑猫------胶仓平平饶 偷食鸡肝腱—心内知 开元寺内借虱蓖——找块无个 爱亩--着霍苦 青夜葡肽哥~~~~~散物 风吹墙头草------就势我势 竹筒倒豆-----直出 厝角头鸪鸪叫------久有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研究背景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潮汕文化中有什么特别民俗呢? 研究目的 潮汕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相似的节日,而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我们成立这个课题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潮汕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节日及习俗介绍 1.出花园 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2..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潮汕方言反映了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对潮州发展文化旅游城市至关重要。鉴于潮州的文化旅游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备等问题,提出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宣传主导作用,统筹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媒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等优化措施,以有效促进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 关键词: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宣传;人际传播 潮州市位于广东的最东端,是广东的“东大门”。潮州是一座有着1 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古迹,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名片中,潮州的“文化旅游优势”并未如期待地那般引人注目。 一、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现存问题 笔者于2016年3月15——3月26日期间,在潮州的开元寺、牌坊街、广济桥等主要文化景点,面向来潮旅客展开关于“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潮州文化旅游形象存在以下两个较突出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 在旅游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类型众多,包括政府职能部门、旅游业企业、个人传播者等。 政府职能部门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对受众具有较高可信度。潮州政府一贯十分重视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职能部门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格局,造成传播力量的分散化。 广电部门在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电部门通过专题报道、纪录片、宣传广告等传播形式,吸引受众、强化推力,有效促进了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而在现实中,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户外常见的电子屏幕、车载电视、信息查询触摸屏等新媒体,仍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 旅游业企业在潮州文化旅游形象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各大旅游业企业直接接触受众,给受众一个直观而深刻的感知形象。但是,目前潮州各旅游业企业并未形成统一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信息传播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而纷繁冗杂的旅游信息加大了游客搜索信息的负担,并且容易导致信息疲劳。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倾向于选择相信通过人际传播方式获取旅游信息,尤其是亲朋好友的推荐信息,认为其可信度高。然而,受人际传播方式受众面和传播速度的限制,仅倚重人际传播方式并不能对潮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中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人际传播(口碑传播),成为问题的关键。 (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备 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潮州文化旅游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是很满意。在交通状况方面,公车的数量少且管理不到位,各种私人面包车和人力三轮车的营运缺乏规划管理,停车场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潮州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应是旅游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在酒店服务水平方面,潮州市区主要以潮州迎宾馆、蓝钥湾酒店、潮州宾馆、华侨大厦、金信大厦、白玉兰等酒店为主,其余多为中小型宾馆,在

常用潮汕话词语速成

滴汤=笨 通街市夺无=社会上没有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 楚汤=鱼露 够市=恐怖 咯抽=乱叫 以=睡觉 够硬=厉害 卖想=不懂事 示油=酱油 烧骂=吵架 亚=辩解,争论 东施头=厕所 亿房=冲凉房 头熊=头晕 唔晓=不知道(不懂)铁桃=游玩 歌历=包菜 迈哩=不要 好食=好吃 臭相=不讲信用 胶已=自己 外呈=院子 煮食=做饭 地块=那里 地个=什么 胶那=橄榄 绑人=别人 厚稳、寒穷=蚯蚓 牙工=蜈蚣 胶抓=蟑螂 眠床=床 床=桌子 帝政=该死的 豹脚=厉害 讨债仔=醉已忘归 卖好仔=扬扬 楼顶=楼上 志衰旅啊=呸!呸!呸!呸诺=吐痰! 小到堆=疯子一群 生莫=长得很丑 翁科=拍拖揭阳)

我领父=我是你父亲(澄海) 靠父死母=吵死人(澄海) 真头公=大母指 真尾仔=尾指 散哭父=乱说话 番割=地瓜 莲果=荔枝 候溜=泥鳅 女家人伊死做一筐=全家死光光!唔珍对=不正常 雷同天熄=雷电交加 修=游泳 味=潜水 胶罗=还要很久 喉搭=口渴 烧真=亲亲 姿娘=女士 走仔=女儿 祷仔=儿子 老公=曾主父 地甜=谁 讨探=赚钱 食笨=吃饭 鸡=*女! 鸭=*男 鸡母=*女头 孔灯=白痴 钱龙=壁虎 鸡母=*女头 草猴=螳螂 心底裤=内裤 莲果=荔枝 鸡母皮=鸡皮疙瘩 四散担=乱说 猛猛**=快** 紫船=现在 日暗=天黑 池块=哪里 地个=什么 烟仔蒂=烟头 丢紫屁=说大话 逃地块=在那里 欢唔灾=还不知道. 行=走

悦着伊=爱上他 市=丑 欢有=还有 勿=不要 妻哥=色狼 猎街=逛街 出日=出太阳 卤=恨 卤面=讨厌 胶迹=背 迈哭父=不要吵 耍=玩 蛋眉=笨蛋 烧拍=打架 溜溜=猛猛!`` 甩=芒果 目镜=眼镜 分碟=烟灰缸 肉矮=龙眼 鸡翠=吹牛 怪浪=希奇 滴嗒=逝世 试流=流氓 哌仔=流氓 假矮=多事 剪罗=该死 短帐=倒闭 力出生叨仔=硬邦邦老马=多事 小=神经病 飞龙=菠菜 吊瓜=黄瓜 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安=老公 亩=老婆 在你=随你 爱作泥=什么事 脑莫=脑袋坏掉 知预=小心 唔北=不懂 茶米=茶叶 欠死=真行 电涂=电池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汕头素有”美食之乡”美誉,汕头美食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汕头比较有名的当地小吃有;”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兴炒糕”,”飘香小食店的虾米笋”等,还有南澳岛上的多种海产风味. 老妈宫粽球,汕头老妈宫粽球是一种很特别的粽子,它借助妈祖信仰的灵光,由一种普通节食,变成一种适宜四时享用的不普通食物.在1920年前后,一位叫张强德的开始在老妈宫附近摆摊卖粽球.其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精细(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创意独特(有甜咸双拼料馅),不惜工本(咸料馅有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过去店里还悬挂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横匾,后来演绎成一句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俗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过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来祭拜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在老妈宫门口,会顺手买几个粽球作供品,祭拜后一路上幔幔将它们吃了,又好吃又耐饥. 潮汕人冬至吃甜丸: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冬至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至丸”,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传说,有一年冬至,从外地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圆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父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至圆后便分手了。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一点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圆,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语文研究性课题精选)潮州传统文化

潮州传统文化 班级:组长:组员:指导老师: 一、课题提出 举例: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一直以来,潮州文化都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潮州人,我们为之自豪。所以,了解我们家乡文化,是我们神圣的责任,我们都应该保护潮州文化,弘扬潮州文化。 二、研究内容 (一)潮汕功夫茶 (二)曲调优美的潮剧 (三)潮汕名小吃 三、研究过程 举例:(一)明确研究对象为潮州传统文化。 (二)通过查找与潮州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潮州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四)组员共同商讨,写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 五、收获体会 举例:潮州文化博大精深,却在慢慢沉沦。这与政府机构的倾向有这很大的关系。因为文化的发展需要政治资源的滋养,政府机构是文化的第一投资者——它既有政策上的优势,也具有资金上的优势。所以作为非行政中心的潮汕地区,其文化的发展自然先天不足。即使当地政府有意使当地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但往往也会显得后劲不足。地方文化应当由民间主动地进行批判性的继承。这也许才是一个正确做法。但可悲的是,现代人似乎不想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许多人都认为传统文化是“老古董”,相对而言,他们更希望接受西方的“潮流”文化。所以,要靠民间主动保护地方的传统文化,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总是有一种偏见,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落后、腐朽的文化,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之所以不主动去传承潮州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认为这些东西对于个人而言“没什么用”。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觉得这对经济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那些仅在民间传播的文化。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潮州文化,了解到潮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潮州的传统文化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许多,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我们觉得,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空有满腔的热情,不加选择地接受。而对于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见证了潮州人民的智慧。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保护好潮州的传统文化,使潮州文化流传下去。

最新潮汕人文文化特征复习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 ——潮汕人文文化 中华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博大精深。潮汕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潮汕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潮汕的祖先最初从福建南迁。潮汕人勇于开拓、坚韧不拔,具有向外开拓的精神。潮汕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族群认同感强,坚韧不拔,刻苦耐劳,聪明灵活,在商业等领域有很多建树。他们很多从毫不起眼的行业和艰苦的工作开始,经过艰苦创业,最终取得成功。潮汕人因此被称作东方的“犹太人”。东南亚的富商巨贾多有潮汕人,香港首富李嘉诚,原籍就是潮州。潮汕华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做出了丰功伟绩,潮汕华侨无不展现了他们作为华夏子孙对家国和民族的感情和责任。潮汕人长期的移民和拓展使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人们常说,有一个潮汕,在海外还有一个潮汕,来形容潮汕地区旅居海外的游子之多。 热情好客、务实不务虚、脚踏实地是潮汕人的重要优点。所以潮汕人从来就是奉承“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不会怨天尤人,心存幻想。但是潮汕人在处世上的现实主义,却成了潮汕发展的绊脚石。这种现实主义的致命之处在于,处处从实际利益的动机出发考虑事物,重视眼前利益。潮汕的家长大多要求他们的子女报考一些经济类的专业,在很多潮汕家长看来,要去研究学问不如去打工挣钱。在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学习专业上的短视性以及继续深造上的短缺性,导致大量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潮汕人都从商,较少有人继续深造教育。 潮汕商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家族主义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在相当多的潮汕企业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姨舅妗……等等,都加入到企业中来。在这些人的周边,又衍生出一个个血缘人际圈,使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从这个层面上看,潮汕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这种经济家族化虽然在某个层面上讲加强了血缘关系,但这种加强的经济利益关系,但在有些时候会破坏了血缘链条的和谐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潮汕文化,也是比较传统,比起其他地方,潮汕地区的思想就显得有些封建了一些,例如,潮汕人都注重儿孙满堂、多子多福,比较重男轻女,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潮汕妇女的形象给外界就是贤妻良母。在潮汕地区,很少出现离婚现象,这也说明潮汕妇女有一种嫁鸡随鸡的思想。可见潮汕妇女思想也是相对保守的。到了现代,中国在改革开放,潮汕又在改革开放最好的广东,按理说,早就就应该摈弃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礼仪。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影响着这一方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方式。 一方水土,一方人,潮汕人在中华的一方展现的独特的文化,绽放它的光芒。 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紫外线灯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室内空气和对物体的表面及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紫外线灯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切断传染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迎财神,放鞭饱。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于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 拜年,送“大吉”。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 <<潮汕元宵习俗>> 新春话花灯春节过后元宵节就来了,元宵古代称元夜,“夜”在古语中就是“宵”。元宵是潮汕新年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喜节”、“灯节”。始于西汉,汉武帝每逢正月便在宫中张灯结彩,以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唐朝唐玄宗改一夜为三夜。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喷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平璋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这十夜是我国最长的元宵灯节。 潮汕各县市每逢新春佳节也分别举办花灯展,其中潮州,澄海、普宁、揭西等在近年来就举办过大型灯展。广东首届民间艺术联欢节的盛会上,潮汕壮举的花灯也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近年来,潮汕花灯展,吸引了海外回国的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同故乡亲人观赏花灯,欢度新春佳节,还受到有关报刊和电视台、电台的重视。这一盏盏精致的花灯,上下争妍,水天焕新,令人留连忘返,撩人情怀。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

常用潮汕话大全

常用潮汕话大全前面为潮汕话 钱葱=马蹄!卖想=不懂事!示油=酱油!烧骂=吵架!亚=辩解、争论!亿房=浴室!唔北=不知道(不懂)!肚困=肚子饿!脚车=自行车!面布=毛巾!月娘=月亮!厚隐=蚯蚓! 姿娘=女士!走仔=女儿!老公=曾祖父!飞龙=波菜!痴膏=好色!莲闹=莲藕!白仁=白痴!禾埠=男人!走起=起床!木仔=(番石榴)芭乐[也叫那拔仔或拔子,是台湾产的番石榴】! 嘀嗒=逝世!龟及=逝世!够生孬=有够丑!堵你唔兑=受不了你!死起吕睇=死给你看!通街市无=世界上没有!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易=睡觉!厚硬、浪险=厉害!歌历=包菜!迈哩=不要!好食=好吃!臭相=人品不好胶己=自己! 外埕=院子!煮食=做饭!地块=哪里!地个=谁!胶那=橄榄!绑人=别人!牙工=蜈蚣!胶纸=蟑螂!门床=床!帝政=该死的!讨债仔=骂人的粗话!呸诺=吐痰!小够堆=疯子一群!生莫=长得丑!我是领父=我是你父亲!散哭父=乱说话!耐果=荔枝!唔珍对=不正常!雷同天时=雷电交加!修=游泳!味=潜水!胶炉罗=还要很久!喉搭=口渴!讨探=赚钱!食饭=吃饭!鸡母皮=鸡皮疙瘩!四散旦=乱说!猛猛=快快!姐/紫船=现在!日暗=天黑!熏仔蒂=烟头!欢唔知=还不知道!悦着伊=爱上他!猎街=逛街!出日=出太阳!卤=恨!烧拍

=打架!目镜=眼镜!分碟=烟灰缸!怪浪=希奇! 试仔=流氓!假矮=多事!短帐=倒闭!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安=老公!亩=老婆!滴汤=笨!在你=随你!爱作泥=要怎么样!脑莫=脑袋坏掉!唔北=不懂!滚水=开水!除人=顽皮!激血=淤血! 找讨探=找工作!抽死=笑死人!散物=乱来! 烧护=帮忙!倒返=回来!钓妮=泡妞!地豆=花生!散抽=胡说八道!绑回=以后! 锯弦=拍拖!锯怕弦=闲聊珀/浮景=谈恋爱! 咸涩=小气!迈淡=不要说!康课=工作! 闹仔=小孩!小姿娘=疯婆子!鞋拖=拖鞋! 工同=土豆!安者=夫妻!胶刀=剪刀! 头家=老板!洗亿=洗澡!手扶=拖拉机! 赢老爷=游神!罗哩=汽车!根招=香蕉! 无变=没办法!目涩=眼困!

浅谈潮汕传统文化

浅谈潮汕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文化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文化之于生活,文化之于教化。传统文化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粮食,或有百年、或有千年,浑厚而独特,源远而流长。 潮汕,位于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地处独特,自唐以来,英才辈出、人文厚重,宋“前七贤”明“后八俊”,也因此潮汕被称为“海滨邹鲁”。 最具代表潮汕传统文化莫过于潮汕话与潮汕功夫茶。 潮汕话是中国最古老最变化多端的语言,也是当今保存古汉语最多最特殊的方言,是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也是广东三大语种之一。潮汕话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没有文字的语言,神奇而有奇妙,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俗话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泰国、新加坡、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远至欧洲北美洲等地,正所谓“本地一个潮汕,海外一潮汕,海内又一潮汕”。潮汕话就是潮汕人的“母语”,维系感情的纽带,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胶地人”(自己人)。 潮汕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继承与传承了潮汕地区千年的传统文化,祖祖辈辈薪火相传,缔造了独具一方的潮汕风情。如潮乐、潮剧。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戏曲,潮剧用潮汕话来演绎。其实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足以体现一方水土民风的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话对“海内的潮汕”与“海外的潮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对内,潮汕话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文化。对外,潮汕话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的见证。它维系了一股“同心同德同乡人”的情感,正如这情感的纽带凝聚了海外的潮汕人,这是一种“同乡”而又犹如亲人般的情怀。 语言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凝聚一个群体,也可以凝聚一个民族。潮汕话,凝聚了海内外三千万潮汕人。它是伟大的!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的另一典型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对于茶具、用水、沏工以及泡法都十分讲究,自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故曰:功夫茶。 功夫茶的步骤主要有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敬茶以及品茶。 纳茶我们叫“乌龙入宫”,即是用茶匙把一壶量的茶叶装入茶壶之中;候汤即是煮水,《茶说》云:“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如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冲茶我们叫“悬壶高冲”,即将水注入壶中;刮沫好似春风拂面,用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淋罐曰孟臣淋霖,即是沸水浇壶身;烫杯俗话讲“烧盅热罐”。洒茶要诀是:低、快、均、尽。“低”是为了防止茶水变凉;“快”是为了保持香味,保持温度;“均”是为了杯杯均匀;“尽”是不让余水留在壶内。潮汕话我们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茶也是有学问的,叫做“敬奉香茗”讲究的是先客后主,先长后幼。品茶又称“品茗审韵”,先闻后品,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正是:“请得关公巡古城,更教韩信点奇兵。红红炭火清清水,满座茶香四海清。” 功夫茶品的不仅仅是茶而已,更是一方风情、一种文化。喝的是茶,品的却是一

学潮汕话

用汉语拼音学潮汕话 原则:基本上按汉语拼音的方式可以将发音拼出,但注意的是,尽量把字母分开拼,如,ri,不是普通话中“日”的音,而是要将“r”和“i”分开来拼,还有里面借用了国际音标中的“e(egg)”音,但因为与汉语拼音中的“e(饿)”字形相同,因而改为“E”类似的大写改法都是借用了国际音标的,但量不大,所以尽管不懂国际音标也不影响拼读,借问一下潮汕籍朋友基本可以解决。收集用语量不大,待以后再扩充。还有音标后面的数字指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声调,按此声调将可以拼出与潮汕话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常用语来。 见面语 你好···le 4 ho 4 吃了没···吃未···jia 4 vuE 3 早啊···会早啊···oi 3 za 4 a 1 出门啊···cu 4 men 2 a 1 告别语 拜拜···bai 2 bai 1 再见···zai 4 giang 3 慢走···款行···kua 1 gia 2 有空来坐···会闲来坐···oi 3 ai 1 lai 3 zo 2 客气语 多谢···齐谢···zoi 3 sia 3 应该的···着个(要的)···dio 4 gai 3 不好意思···孬意思···mo 4 yi 3 si 2 对不起···对唔住···duI 2 m3 zu 2 没事···无做尼···voi 2 zo 4 ni 1

称呼语 爸爸···ba 3 ba1 妈妈···ma 3 ma 1 爷爷(外公)···啊公···a 1 gong 1 奶奶(外婆)···啊玛···a 1 ma 4 叔叔···zE 2 zE 3 阿姨···a 1 yi 2 伯伯···bE 1 bE 3 婶婶···sim 1 sim 3 姑姑···gou 1 gou 3 日常语 喝茶···食茶···jia 3 dE 1 吃饭···食饭···jia 3 bun 2 几点啦···若点···rio 3 diam 1 去哪里···去地块···ke 4 di 2 go 3 在家吗···在内无···do 2 lai 2 vo 3 出去玩玩吧···来去踢逃咩···lai 2 ke 3 tE 2 to 2 mE 3 开灯···kuI 1 dEn 1 洗澡了···洗液咯···soi 4 E4

关于潮汕春节文化的调查报告

对潮汕习俗文化的研究 ————你了解潮汕春节吗?【前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潮汕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总免不了有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的项目,既有祭祀色彩,又具有喜庆娱乐的气氛,成为潮汕人不可或缺的风俗。经过历代的演变,潮汕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与各地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其不同之处在于反映了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饮食、工艺和奉祀等呈现出的地方特色,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 【关键字】潮汕习俗、春节、 一、调查经过 【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专题,就是为了了解潮汕春节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从更深的层次反映了潮汕人的心理特点。 【研究方式】 结合地方文化,为了能更直观详细的得出结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网络(论坛、QQ)、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走访等形式来完成本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结果 1.关于节日及习俗介绍 1.1冬至

冬至,俗称“冻结”、“长至节”和“亚岁”等,它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潮汕人在冬至那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传统习俗,象征合家团圆、诸事圆满。 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并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有娱乐身心的作用。 1.2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我们称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团圆饭。 以前的团圆饭是杀一两只鸡炖人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会吃一些比如燕窝、鲍鱼等等比较名贵的食物。更有一些人为了方便,一家人到酒家去吃上一顿,毕竟辛苦一年了!吃完饭一家人在电视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此日当饮糯米甜酒,长沙称此为“屠苏酒”,实以甜酒应屠苏酒之名也;又吃年糕,寓“年高”之意,取悦于长者。 ●祭祀。 祭祀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习俗。这是封建制度下,人们进行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 ●守岁。

潮汕春节民俗文化调查

潮汕春节民俗文化 调查目标: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潮汕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总免不了有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的项目,既有祭祀色彩,又具有喜庆娱乐的气氛,成为潮汕人不可或缺的风俗。经过历代的演变,潮汕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与各地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其不同之处在于反映了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饮食、工艺和奉祀等呈现出的地方特色,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本次调查专题,就是为了了解潮汕春节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从更深的层次反映了潮汕人的心理特点。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2013年2月6日 调查对象:本村居民(主要包括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调查方式:结合地方文化,为了能更直观详细的得出结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访谈法来完成本次社会调查。 调查结果(正文): 一、节日及习俗介绍 1.冬至 冬至,俗称“冻结”、“长至节”和“亚岁”等,它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潮汕人在冬至那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传统习俗,象征合家团圆、诸事圆满。 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并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有娱乐身心的作用。 2.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我们称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是属于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在潮讪地区(以现在的汕头、潮洲、揭阳三市为中心)。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它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形成了既与共存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区别性特征的一种。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 潮汕民俗文化中包含了潮汕饮食文化;潮汕建筑;潮汕民间艺术;潮汕的节日、礼俗和信仰。下面就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来详细了解潮汕,了解潮汕的文化。 一、潮汕饮食文化 1、潮汕古代食俗 温暖多雨的气候靠山面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本区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饮食方面给潮汕的先民以非常宽阔的选择范围,薯芋、稻米、鱼鲜和家畜,在数千年前已经成为本地居民的主食。除了主食之外,蛇蛙龟鳖,大至野象,小如昆虫,无不成为他们口中的美食。 唐代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中说: “广之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灸” 唐末潮循人捕象,主要目的大概是为了保护农作,而被猎获的大象自然成为美味佳肴。那时候,潮州人都把象鼻当作至味,捕得大象还争着烤象鼻吃呢。 清代光绪间张心泰的《粤游小记》说: “潮州蔗田接壤,蔗虫往往有之,形似蚕蛹而小,味极甘美。居人每灸以佐酒。” 以蔗头龟为美食的奇俗应该是在甘蔗大面积种植之后慢慢形成的,“蔗虫出土后,净洁,炊僵,晒干,抚去其足,然后以油灸之,则腹膏饱满,无上佐酒物也。” 2、潮汕家常饮食 食糜 .. “糜,煮米使糜烂也。”把米搁在锅里和菜汤肉汁一起熬烂,叫做糜,也叫做粥。元丰间潮州居民已把稻米当作主粮,岭南炎热而潮湿的气候条件,使人容易因为流汗过多而唇焦燥、食欲不振,多食能养胃气、生津液的米粥,不仅适口,也的确有良好的养生作用。潮州人自古养成三餐多食糜的习惯,并一直保留到今天。 杂菜 .. 潮汕人把腌菜和酱菜统称为杂菜。最有特色的杂菜有潮州咸菜、贡菜和菜脯。潮州咸菜用

潮汕话字典

滴汤——笨 通街市夺无==社会上没有渣亩==女人.. 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 楚汤===鱼露 够市=恐怖 咯抽=乱叫 来以好=睡觉 够硬=厉害 卖想=不懂事 示油=酱油 烧骂=吵架 亚=辩解,争论 东施头--厕所 亿房--冲凉房 头熊=头晕 唔晓=不知道(不懂) 铁桃=游玩 歌历==包菜 迈哩=不要 好食=好吃 臭相=不讲信用 胶已=自己 外呈=院子 煮食=做饭 地块=那里 地个=什么 胶那=橄榄 绑人==别人 厚稳、==蚯蚓 牙工=蜈蚣 胶抓=蟑螂 眠床=床 床=桌子 帝政=该死的 敖脚=没种 讨债仔=醉已忘归 卖好仔==扬扬 楼顶==楼上 志衰旅啊=呸!呸!呸!呸诺==吐痰! 小到堆===疯子一群 生莫====长得很丑

烧插===拍拖 我领父===我是你父亲(澄海)真头公=大母指 真尾仔=尾指 糖裤===脱裤 散哭父=乱说话 番割=地瓜 莲果=荔枝 候溜=泥鳅 臭脚惜 = 香港脚 唔珍对-不正常 雷同天熄=雷电交加 修-游泳 味-潜水 胶罗=还要很久 喉搭=口渴 烧真=亲亲 姿娘=女士 走仔=女儿 祷仔=儿子 老公=曾主父 地甜=谁 讨探===赚钱 食笨===吃饭 但灯-白痴 金甘==糖丸 钱龙-壁虎 草猴=螳螂 莲果=荔枝 鸡母皮===鸡皮疙瘩 四散担===乱说 猛猛**===快** 紫船=现在 日暗=天黑 池块=哪里 地个=什么 烟仔蒂===烟头 丢紫屁=说大话 逃地块--在那里 欢唔灾--还不知道. 行=走 悦着伊=爱上他 市姨=丑

欢有=还有 勿=不要 妻哥=色狼 猎街=逛街 出日=出太阳 卤=恨 卤面=讨厌 胶迹=背 迈哭父=不要吵 玩==耍 蛋眉=笨蛋 烧拍==打架 溜溜==猛猛!`` 甩=芒果 目镜=眼镜 分碟=烟灰缸 肉矮===龙眼 鸡翠=吹牛 怪浪=希奇 放屎=大便 滴嗒=逝世 试流===流氓 哌仔=流氓 假矮=多事 剪罗=该死 搭埔===男人 短帐==倒闭 力出生叨仔=硬邦邦 老马==多事 小==神经病 猪肉斤尿钱?===猪肉一斤多少钱? 飞龙=菠菜 吊瓜=黄瓜 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 安=老公 亩=老婆 在你=随你 爱作泥=什么事 脑莫=脑袋坏掉 知预==小心 唔北=不懂 茶米===茶叶 欠死=真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