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姓名:骆丹:学号:1509030086 班级:会计专硕一班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案例,并总结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世茂股份相关的会计科目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净资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就目前来看,相比成本模式,公允模式下各项财务指标都呈现更佳的状态。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世茂股份”)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为600823.公司前身是以零售、批发日用百货用品为主营业务的上海万象集团公司,从1994年才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并延伸到了一系列与房地产相关的配套业务,例如广告装潢、家具等,使得该集团拥有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又因为该公司地处黄金地段,集经济、人才、市场、交通等一系列区位优势于一身,满足了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需求。2007年,世茂股份首次出现投资性房地产这个科目,并选择了成本计量模式。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公司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投资性房地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极低。

通过世茂股份的年报发现,世茂股份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交易较为频繁,拥有有利的市场环境。由于具有较好的市场条件,因此客观上公司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会使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业绩等指标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这对投资者而言,既能进一步全面了解公司状况,又能够有效地判断公司的自身价值,尤其是涉及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价值。

鉴于客观条件成熟,主观上又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办法(试行)》,于2009年6月1日起变更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以小心谨慎、保守稳定的态度估计公允价值,并区别不同种类的物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确定其价格。总的原则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若公司自身拥有交易价格,就以该公司提交的同一时期房产出售价格或房产的上报价格作为估值基础;如果没有确定的交易价格,则进行大范围、多角度、多视点的广泛市场调查。

下面逐项分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后对世茂股份相关会计科目的影响。

第一,对成本的影响。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甄别、聘请专业评估公司等发生的支出。具体来讲,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由于世茂股份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价系统,只能从相关市场上寻找有关类似的房地产定价信息,这必然增加获取公允价值的成本,同时不同市场中介提供的定价信息差别很大,公司在获取外部信息的同时必然增加甄别成本。假如交易频繁的房地产市场没有被公开,那么公司得到信息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繁琐的估值技术。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评估师进行评估和披露,这些都增加了成本。

第二,对折旧的影响。按照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公司在2009年更改会计政策后,对2008年追溯调整,调减由于折旧计提的管理费用1019737.92元,调增由于计提折旧减少的利润1019737.92元。此后也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减少了管理费用,增加了利润,削弱了费用的“税盾效应”,公司间接地将会承担更多的税负。

第三,对税收的影响。从对折旧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折旧的减少导致可抵税项目的减少,使公司将承担更多的税负。虽然会计上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利润出现大幅度增长,由于税法上对此类收益不予确认,不会对企业当期所得税造成影响,但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公司收益实现当期即公司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纳入当期应缴所得税中进行征收。

第四,对利润的影响。由于首次实施新会计准则需要对以前年度采取追溯调整,因此,对于拥有巨额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计量模式的变更必然会导致当期利润的大幅上升。

由表4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在2009年大幅增加,并在2010年、2011年都保持了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利润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股收益更是由2008年的0.04飙升至2011年的1.01.最为显着的是在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但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增速减慢,维持在占利润总额10%的比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当期涨价幅度将成为净利润波动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公司房价有小幅回落。这就导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变化,从而给企业利润造成不小的波动。

第五,对净资产的影响。由表5可以看出,世茂股份在2009年会计政策变更当年,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以及净资产的比重较调整后的2008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分别由0.32%飙升至14.74%,0.65%飙升至33.66%,均增长近50倍。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已经占领了公司资产很高的权重。同时,随着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持续推进,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商业地产的开发及经营业务中,投资性房地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从2009年的33.66%涨至2011年的83.65%。

总而言之,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对以后年度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当期利润,进而影响当期所有者权益。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非投资性房地产变更用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使用时,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由此也会影响当期的所有者权益。由于世茂股份近年来一直进行“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活动,业务重心越来越偏重于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得到持续发展,未有中断,其资产财务状况一直呈现出较好的状态。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无论是企业的净资产、利润、所有者权益,还是相关的财务指标如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都表现出比在成本模式下更佳的状态。但在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政府管控房价的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随市场行情的变动出现较大波动。

问题二:请比较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的优劣与利弊,结合案例分析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个关键要素,两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而当前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于实现目前会计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

1.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它是会计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因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而一直被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的组合,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采用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真实价值;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只能反映企业某种程度上的经营收益,没能反映持有资产持有利得。

2.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明显特点是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但公允价值也存在着不足: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讲,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1.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的优势与益处

(1)反映企业经济价值

价值总是随着价格上下波动。公允价值能体现资产在报告日的市场价格,这体现了其价格随价值调整的结果。2009 年1 月1 日起,中航地产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其转换日的账面净值为2.35 亿元,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后,其期初账面净值调增3.37 亿元,2009 年末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为0.32亿元。此时,按公允价值反映的就是该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不再仅仅是成本,这对于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更有利。

(2)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公允价值在过去的会计信息基础上,能提供与企业业绩及未来经营状况相关的信息,这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更是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潮流。过去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的部分,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改用按公允价值计量后,某些隐性资产,如投资性生房地产、金融资产等的真实价值将得到体现。尤其对于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历史成本是无法体现其真实的价值,满足不了相关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2.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的劣势与弊端

(1)引入公允价值后,企业利润非正常波动,易误导投资者

比如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风险等,且会造成企业业绩的非正常波动。

*ST长控2004年、2005 年连续亏损,2006 年靠财政补贴盈利800万元。2007 年4 月11 日发布业绩预测公告:“预计2007 年第一季度公司将大幅盈利,实现净利润2.84 亿元左右;业绩变动原因:公司债务重组已于2006 年完成,2007 年1 月1 日起相关债权人已豁免了公司相关债务,按照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公司当期损益”。4 月13日*ST 长控复牌后,*ST长控股价一路狂涨,最高达85 元,遭再次停牌。其随后公布的季报显示:一季度盈利2.87 亿元,以每股收益4.726 元,位居每股收益第一。但当公众发现这巨额利润背后有2.85亿元是债务重组带来的营业外收入时,*ST 长控的股价开始连续跌停。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ST 长控产生高额收益、其股价的暴涨暴跌都是2007 年会计准则变动的结果,具体来说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经济后果:由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重组收益,即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债务,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从前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但改变后则增加了利润。公众在不明其利润增长真实原因的情况下盲目买进,最终不过黄粱一梦。

(2)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数据、资料不易取得,信息不够可靠,且估值成本高

就上市公司而言,引入公允价值,影响较大的是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的市场法,其判断与选择的类似参照物要依赖于专业知识和估值经验,这种类似参照物也可能会因不同楼栋,不同楼层,不同朝向而有较大差异;而能持续产生现金流时采用的收益法,也要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这些都增大了不确定性,使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较低。相对于成本模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需要企业额外支付高额评估费用,会影响企业利润,这也是许多房产企业不愿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原因之一。

(3)企业出于不同目的选择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纵

2006 年前,岁宝热电持有民生银行1.57 亿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505%,因岁宝热电认为对民生银行的经营决策不具备重大影响,故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依据2007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会计准则,岁宝热电将所持民生银行的股份根据其持有意图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来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可以在处置时将其转为投资收益。于是在2007年第一季度岁宝热电出售了民生银行3100 万股使其每股净资产高达16.05 元,成为所有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第一。

暂且不说岁宝热电这样会计处理的职业判断是否正确,在2001 年,相比于其持股比例相近的其他股东,比如占比5.98%的新希望,4.71%的东方集团,他们同样也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中派出了董事,但是后两者是将所持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核算。在2007年岁宝电热对所持股份重分类后,如果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重分类时调整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非处置时确认,那么其利润也不会如此之高。这不免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利润操纵的嫌疑。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简介: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二、公允价值的认定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 (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 (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这样,如何选择确定同类交易就成了公允价值确认的关键。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 三、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谈公允价值运用中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以及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时,都由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改为了公允价值计价。不仅如此,利润表中还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来计量由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但截至目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值显著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这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业绩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未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作出硬性规定,这就给房地产上市公司留下了选择的空间。那么,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何没有采用倍受关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具体分析其原因如下: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刘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刘莉 (淮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摘要: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必要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计量修订与改进、存在问题及推广应用改进策略。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问题;对策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做出修改新规定,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了变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就探讨其运用的必要性,揭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意见,以大家参考。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依然不认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原因是没有建立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作为准则的核心内容,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中运用与否,影响到国家市场经济地位,也是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国际趋同可大大减少第三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转换成本,也有助于解决贸易纠纷,为确认市场经济地位奠定基础。在国家间出现贸易纠纷时,是解决会计问题的最佳途径。如今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都把公允价值作为首选的计量属性应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环境变迁致使历史成本会计的不适应性。动态、开放的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仍然固守历史成本就可能导致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背离内在价值,既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又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期间损益。历史成本会计也不能满足资本保全要求,又不利于持续经营。而公允价值会计则能克服这些问题。 4.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优越性。①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②有利于资本保全。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取决于其耗费的生产要素能否得到及时补充。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尽管账面净利润可观,但缺乏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生产能力的资金,即不能实现资产的实物保全。运用公允价值

专题讲座: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专题讲座1——公允价值计量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新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学习中要归纳总结。第一章总论里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的要求里就考虑到公允价值的问题。从第二章的存货到第八章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甚至于第九章的资产减值,这若干章资产中特别突出了公允价值问题以及第十章的负债、第十一章的债务重组。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体现 公允价值计量过去在准则中不是太明显,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里有历史成本原则,今年的教材称为一般原则,而是叫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取消了历史成本原则。因为现在会计核算中不是以历史成本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则,而历史成本只是一个计量的方式或者属性。会计核算计量属性中就有历史成本属性,也有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是指在取得资产时,资产确定入账价值是按购置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按照购置时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负债是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

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是债务清偿的金额进行计量的。现在会计核算计量属性已经不再完全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了,它只是一个计量属性,与其一样的还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38个准则中都非常突出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 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四章无形资产以及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关资产,要按照有关各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来确认它的入账价值。另外,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项资产就是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价模式,一种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一种是按照成本模式计价。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如果上述两条不能同时满足,那么投资性房地产只能按成本模式计价。 投资性房地产入账价值确定以后,每期期末要在成本模式下,像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复习过程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 认和计量

精品文档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所得税费用的概念 所得税费用是一个会计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根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准则确定的。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其他费用一样,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确认的条件,所以也属于一项费用,称为所得税费用。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从税法的角度来看,所得税是一种纳税义务,而不是一项费用,企业应该不把所得税作为费用的前提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后,再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第三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所以,税法上没有所得税费用之说。 二、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税额,即应缴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

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 由于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出现,我国传统的会计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和非议。相反地,公允价值的计提和确认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传统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与质疑,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却渐渐受到重视。我国新颁布与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从而使我国计量会计实务的方法更加完善。公允价值的启用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公允价值能够使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被合理地反映来,并且使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提高,为需求者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进行阐述,描述其在金融项目以及非金融项目中的应用,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市场机制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and more and more questioning and criticism. On the contrary, the fair value of the provision and validation are increasingly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enterprise.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attributes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need, is more and more criticism and questioned,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is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Our country new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39 -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for a more detailed specification, so that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accounting practice in China to be more perfect. The use of the fair valu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fair value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operation condition reasonable to reflect, and improv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vide a more powerful information deman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perty of fair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nancial or non-financial projects,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practic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Fair valu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mechanism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的推行难度及解决办法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的推行难度及解决办法 公允价值的引入,曾一度受到众多会计界人士的赞赏。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它却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否定。诚然,公允价值会计自身有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允价值的推行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公允价值金融危机推行 1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始于1990年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布雷登的讲话发表以后。SEC认为,只有公允价值才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计量属性,因此竭力提倡以公允价值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2005年9月就开始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的实质性工作。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在经过三年多酝酿后于2006年9月15日发布了单独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 我国自2001年首次执行公允价值失败后,又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再次审慎地、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虽一波三折,却显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姿态。公允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它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I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我国的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資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公允价值的推行 正当全球各国在如火如荼地广泛推行公允价值时,金融危机爆发了。而公允价值会计因为具有“顺周期效应”被指责为“放大了金融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评。自2006年公允价值推行后,我国证券市场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这场危机促使我们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进行全面的反思,对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诚然,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诸多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公允价值的正常使用。“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由黑天鹅事件触发的系统性风险”(黄世忠)。正如2008年底SEC《市值会计研究》报告所指出的,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和对金融风险的估计不足,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相互冲突,可靠性欠佳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摘要】我国2007新会计准则中摒弃了原会计准则中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取了包含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和公允价值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原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只有历史成本一个,新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有五个,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并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性交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二)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 首先,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信息公开、对称的。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依据制定公允价值,适用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而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公开市场的容量小,交易的品种少,很多商品没有活跃的交易,资本市场不完善。 其次,交易双方的自愿行为,即以公平交易为前提,交易中不存在欺诈或强制性的成分。 还有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即假设企业处于正常的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清算或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其他准则中涉及到的非货币性交易及债务重组业务的计量,也按照这两个具体准则的规定处理。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交易双方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在实践中,有的交易主体不考虑公允与否,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在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和资产重组等会计实务中经常可以见到。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人资社科Human Resources & Social Sciences >才智/182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刘琦广西大学53007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动,新型交易工具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历史成本作为长久以来最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在计量方面的诸多缺陷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因此,一个新的计量属性产生了,公允价值,这是一种能够对新型交易工具进行合理计量并真实反映会计经济资源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出现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青睐。2006年2月15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被我国引入。在目前会计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相关性最强的一种计量属性,被誉为未来计量方向的代表。然而,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使得各国会计学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产生了质疑。本文就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进行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使得大量金融机构破产,从而导致社会公众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也因此引发了信贷与储蓄危机,同时也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质疑。这个时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面相现在和未来的特性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它能让金融机构即将面临的财务困境尽早地被监管机构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获悉,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很快的就被会计界所接受。发展到今天,公允价值已被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资产的计价必须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的价值计量方法。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其中对公允价值这样描述: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能够根据金融工具产品价值对相关市场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对其市场价值做出认定,因此,公允价值是最接近市场产品内在价值的价格。商品的内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特征,是客观的,无法替代的。因此,不得不承认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的既定事实,而且是计量属性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优点 (一)使企业收益的涵盖面扩大 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中,收入与成本和费用的差额是确认企业收益的主要依据;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中,虽然企业的收益变小,但包括了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中的部分,并且将非交易和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也计算在内。也就是说,使用公允价值可以使企业收益确认的涵盖面扩大,财务状况和收益水平被更加真实合理的反映了出来,并有效的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偿债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因此来看,无论是企业的收益确认还是信息披露都,公允价值要比历史成本显得合理有效。 (二)资产的实际价值能够被正确反映 在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中,依靠取得时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反映和计量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但由于这些资产的价值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浮动,这也就造成无法对其真正价值进行合理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则强调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吻合,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真正能做到让企业的资产与市场价值正确匹配。 (三)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中产生的计量方式不相匹配的矛盾,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所损耗的成本和费用达到正确计量,充分实现与所产生收入的有效配比,从而符合了会计的配比原则。 (四)让信息或决策的质量提高 市场环境的多变造成在历史成本计量形式下,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在企业所建立的信息披露体系中得不到充分保证[2]。而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就能够做到对所拥有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正确的披露,同时还能合理确认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及负债,从而可以为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难度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公允价值有着无可代替的优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无法获取市场价值或实际价值首当其冲。许多具有不确定性、变动较大的交易给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造成有可能使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无法达到要求,使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 (二)经济环境对公允价值有一定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也逐渐良好,但是市场经济体系仍存在诸多的矛盾与制约因素,因此也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也过于模糊,有较大的缺陷存在,非常容易被企业的财务人员曲解或误用[3];同时,允价值计量在一些具体准则中公也仅仅是备选方案,基本上还是处于会计计量的从属地位,从而也抑制了其根本性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公允价值有利于企业操纵利润 企业非常有可能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在合并报表后,一些上市公司一旦发现亏损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就会通过恶意的债务重组来确认重组收益,从而使公司的当期损益发生变化,会计报表就会被粉饰,让公司的业绩能够维持。除此之外,一些上市公司极易利用公允价值来变更资产账面价值,以此进行当期损益的操纵。因为以上种种缘由,由于规范和监督的不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账面信息非常容易的就会被人为操纵,这样就会使得上市公司的相关投资者收到蒙骗,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被新会计准则引入,对于我国会计发展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变革,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但对于当前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符合的,也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充分实现了接轨与趋同。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际应用上需要企业或者对会计准则的使用者和关注者必须端正态度,正确理解公允价值的涵义,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人为的问题出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让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的时候,为了让其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还要对企业聘用的会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特殊培训,以达到提高专业素质水平的目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对公允价值应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的让公允价值在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2]巩向华。浅议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应用。2009年 [3]]吴光辉,李秋荣。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现代向贸工业。2008 (02)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本科生学期论文 题目名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学生姓名:杨文娟 学号:420613405038 指导教师:王彦卓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发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与国际大趋势相适应。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会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允价值尤其固有的优势能弥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不足。虽然现今公允价值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显示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条件下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利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一、公允价值相关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一般定义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 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1]原来的会计准则也采用此说法。而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有了新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的价格计量。”由此可以看出第39号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加的详细、全面、完善、具体。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均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在当时作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 2001年,为避免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情况,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等进行了修订,要求相对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扩大各种资产减值计提范围的方式来体现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允价值的作用也日益突出,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选择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生物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14年新增公允价值为第39条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序交易”和“市场”的理解都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时依据能从市场上取得输入值的直接程度为标准把公允价值明确的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使得公允价值又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2014年发布新会计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增加到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改进。我国此项新准则是以IFSR13《公允价值计量》为参考的。它主要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计量框架和披露要求方面对公允价值予以界定。[3]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优势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姓名:骆丹:学号:1509030086 班级:会计专硕一班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案例,并总结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世茂股份相关的会计科目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净资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就目前来看,相比成本模式,公允模式下各项财务指标都呈现更佳的状态。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世茂股份”)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为600823.公司前身是以零售、批发日用百货用品为主营业务的上海万象集团公司,从1994年才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并延伸到了一系列与房地产相关的配套业务,例如广告装潢、家具等,使得该集团拥有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又因为该公司地处黄金地段,集经济、人才、市场、交通等一系列区位优势于一身,满足了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需求。2007年,世茂股份首次出现投资性房地产这个科目,并选择了成本计量模式。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公司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投资性房地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极低。 通过世茂股份的年报发现,世茂股份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交易较为频繁,拥有有利的市场环境。由于具有较好的市场条件,因此客观上公司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会使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业绩等指标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这对投资者而言,既能进一步全面了解公司状况,又能够有效地判断公司的自身价值,尤其是涉及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价值。

鉴于客观条件成熟,主观上又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办法(试行)》,于2009年6月1日起变更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以小心谨慎、保守稳定的态度估计公允价值,并区别不同种类的物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确定其价格。总的原则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若公司自身拥有交易价格,就以该公司提交的同一时期房产出售价格或房产的上报价格作为估值基础;如果没有确定的交易价格,则进行大范围、多角度、多视点的广泛市场调查。 下面逐项分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后对世茂股份相关会计科目的影响。 第一,对成本的影响。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甄别、聘请专业评估公司等发生的支出。具体来讲,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由于世茂股份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价系统,只能从相关市场上寻找有关类似的房地产定价信息,这必然增加获取公允价值的成本,同时不同市场中介提供的定价信息差别很大,公司在获取外部信息的同时必然增加甄别成本。假如交易频繁的房地产市场没有被公开,那么公司得到信息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繁琐的估值技术。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评估师进行评估和披露,这些都增加了成本。 第二,对折旧的影响。按照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公司在2009年更改会计政策后,对2008年追溯调整,调减由于折旧计提的管理费用1019737.92元,调增由于计提折旧减少的利润1019737.92元。此后也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减少了管理费用,增加了利润,削弱了费用的“税盾效应”,公司间接地将会承担更多的税负。 第三,对税收的影响。从对折旧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折旧的减少导致可抵税项目的减少,使公司将承担更多的税负。虽然会计上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利润出现大幅度增长,由于税法上对此类收益不予确认,不会对企业当期所得税造成影响,但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公司收益实现当期即公司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纳入当期应缴所得税中进行征收。

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关于考点的总结:中华会计网校 (金融标兵)第六章金融资产:内容比较丰富,与其它章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都涉及到该章有关金融资产的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时若实际标的物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就是处置(终止确认),同样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抵债,原理相同。 金融资产中大家应该关注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证券和股票,考核点较多,特别是它的辐射面较广,特殊性较多,在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中,对方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权益变动,资本公积发生变动,投资方也相应做账,注意投资方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方按比例计入资本公积时转入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第十五章同样是特殊考点,需要注意应纳税所得额以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此外本章还在第十八章外币折算中出现过考点,即若金融资产以外币计价,则涉及外币折算问题,其中外币折算的汇兑损益和期末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统一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会计科目,不再细分,这往往是客观题的考点。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主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作为客观题的考点,具体有三个,大家对这个再熟悉不过了,易错的就是职工宿舍收取租金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问题(不是) 2、计量模式:成本价和公允价,两者只能择其一来使用,不能并存,体现了会计的一贯性原则,同时成本计量可以向公允转换,但反之不可,因为新准则对计量的模式规定非常严格,这个知识点往往在客观题中出现,同时,结合第十六章的考点,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的问题,作为主观题出现有一定的难度。 3、计量:相信大家通过做题掌握肯定没有问题,我想作出会计分录是最基本的了,考试中容易考察的就是转换问题,这其中最易出题的就是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模式下),房地产的账面价与公允价的差额如何反映是一个重点。 4、处置:一定要掌握,因为它为后面章节提供了一个考虑问题的方法。涉及四笔分录或是五笔分录的问题,不再赘述。 (机器猫鬼谷子)金融资产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都是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核算大有不同,原因就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短期资产,随时准备出售,一般企业调节利润不从这里下手,所以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定了很多防止调节利润的规定,比如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的处理等等。另外减值的问题也是出于了企业持有意图的考虑。金融资产中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摊余成本计量方法两种很重要的方法,下次悬赏会从摊余成本着手了。 至于投资性房地产上面也已经说到了,不过还是强调一下其中暂时性差异的处理问题,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就是个暂时性差异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也比较麻烦,尤其是在资产转换的时候,当然中级不会要求太高了,这里仅作为讨论。 一、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股利、利息等处理存在差异,处理的宗旨还是和资产的性质有关系。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短期出售的,所以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另外也不需要确认为宣告的股利和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认为是持有期限会超过一年,则需要把交易费用资本化,另外对于利息未宣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该确认计算确认应计利息。 1、交易性金融资产(小恒衡)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进投资收益!可供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进成本。按其公允价值

_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

会计(2019)考试辅导第十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收入 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步骤1 【例题】合同的持续评估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将一项专利技术授权给乙公司使用,并按其使用情况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甲公司评估认为,该合同在合同开始日满足合同确认收入的五个条件。该专利技术在合同开始日即授权给乙公司使用。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1年内,乙公司每季度向甲公司提供该专利技术的使用情况报告,并在约定的期间内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2年内,乙公司继续使用该专利技术,但是乙公司的财务状况下滑,融资能力下降,可用现金不足,因此,乙公司仅按合同支付了当年第一季度的特许权使用费,而后三个季度仅按象征性金额付款。 在合同开始日后的第3年内,乙公司继续使用甲公司的专利技术,但是,甲公司得知,乙公司已经完全丧失了融资能力,且流失了大部分客户,因此,乙公司的付款能力进一步恶化,信用风险显著升高。 本例中: 该合同在合同开始日满足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因此,甲公司在乙公司使用该专利技术的行为发生时,按照约定的特许权使用费确认收入。 合同开始日后的第2年,由于乙公司的信用风险升高,甲公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按照金融资产减值的要求对乙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 合同开始日后的第3年,由于乙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信用风险显著升高,甲公司对该合同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这一条件不再满足,因此,甲公司不再确认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同时对现有应收款项是否发生减值继续进行评估。 5.合同合并 企业与同一客户(或该客户的关联方)同时订立或在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1)该两份或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订立并构成一揽子交易(例如,一份合同在不考虑另一份合同的对价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亏损) (2)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的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例如,一份合同如果发生违约,将会影响另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 (3)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或每份合同中所承诺的部分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提示】两份或多份合同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的,仍然需要区分该一份合同中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 判断合同合并的会计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1页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论文.doc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论文1:简介 2006年颁布的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将金融工具重新分类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于银行业涉及大量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文献大多是规范研究,而关于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少。基于中国太安数据库(CSMAR)和上海深交所网站发布的数据,选取中国沪深两市14家上市银行(因农行和光大银行上市时间较短而被本文排除在外)的财务报表作为分析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波动角度实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银行会计信息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从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三个方面考察了(1)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与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做定价决策时会考虑净收入和净资产。如果二者与股票价格或其变化保持正相关,则它们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回归方法中的价格模型来检验公允价值使用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化。本文选择的模型是一个价格模型:其中Pit是公司1在t期末的收盘价,EPSit和NAPSit分别代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α0反映模型中忽略的定价信息,ε是一个

随机误差项选取样本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6年(2004-2009年)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对股票价格进行重新加权使用EVIEWS软件分析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模型中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上市银行的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越大,其股价越高。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高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这可能与银监会持续关注资产负债表的监管思路有关,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关注多于对上市银行实际业绩的关注。模型调整R2为0: 27,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调整R高268.75个百分点,表明公允价值计量下净资产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 (2)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丰富了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新会计准则将原来在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资产负债表核算,并要求嵌入的衍生工具从主合同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金融工具进行核算,增加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额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和表内会计将使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此外,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很难采用估值技术、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计算以及后续公允价值计量。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即金额能够可靠地获得和计量。当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或难以获取时,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有效提高了上市银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外部审计来看,14家上市银行的年报都连续多年被外部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主讲老师:周春利 本准则是新印发的准则,重点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的特征;公允价值层次的概念,以及公允价值初始计量等内容。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案例1】 如果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考虑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时,应当考虑该资产的状况(全新、二手)、位置(地段)以及是否涉及税金等因素考虑。 三、计量单元 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案例2】 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与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2)包装机H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 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包装机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后的净额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能够合理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