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三晶体声光效应与声光调制实验

实验十三晶体声光效应与声光调制实验

当光波通过受到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声光效应,它是光波与介质中声波相互作用的结果。声光效应可以用于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各种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息处理和集成光通信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光效应的原理和实验规律;

2.观察喇曼-奈斯(Ranman—nath)衍射的实验条件和特点;

3.利用声光效应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测量声光器件的衍射效率和带宽;

5.了解声光效应在新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介质的弹性应变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光束通过有超声波的介质后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这就是声光效应。有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如同一个相位光栅。根据超声波频率的高低或声光相互作用长度的长短,可以将光与弹性声波作用产生的衍射分为两种类型,即喇曼—奈斯型衍射和布拉格型衍射。

1.喇曼-奈斯衍射

当超声波频率较低、声光相互作用距离较小时,即

?2

l?s20

平面光波沿z轴入射,就相当于通过一个相位光

栅,将产生喇曼-奈斯衍射,如图2所示。

根据相关理论可以证明以下结论:

(1)各级衍射角θ满足下列关系:

sin??m??0(1)

s

其中,λ0为入射激光波长,λs为超声波波长,m=0,±1,±2,±3,?。

(2)各级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Im2?Jm(?)(2)I入

其中,Jm(?)为m阶贝塞尔函数,??

光强是对称分布的。

(3)各级衍射光的频率由于产生了多普勒频移而各不相同,各级衍射光的频率为2??022(?)?J??),所以零级极值两侧的?L。因为Jmm(?0?m?s。

2.布拉格衍射

当超声波频率较高,声光相互作用距离较大,满足

l?2?2

s

?

并且光束与声波波面间保持一定的角度入

射时,将产生布拉格衍射。这种衍射与晶体

对故称为布喇格x光的布喇格衍射很类似,

衍射。能产生这种衍射的光束入射角称为布

喇格角。此时有超声波存在的介质起体积光

栅的作用。布拉格衍射的特点是:

(1)理想情况下,只出现零级和+1级衍射或-1级衍射。

(2)若参数合适、超声功率足够大,入射光功率几乎可以全部转换到+1级或-1级上。

(3)产生布拉格衍射的入射角θb满足关系:

sin?b??0(3)2?s

(4)1级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I112??sin2[(?nL)](4)I?2?

3.声光调制:无论是喇曼-奈斯衍射还是布拉格衍射,都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的强度而改变衍射光的强度。所以可以把调制信号加在超声波功率放大级,以达到光强调制的目的。

4.声光偏转:无论是喇曼-奈斯衍射还是布拉格衍射,都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

频率而改变衍射光的偏转方向。若对超声频率固定的超声发生器实现“开关”功能,在“开”时由于产生衍射,+1级或-1级衍射光存在,在“关”时,衍射光不存在,就可实现“声光开关”功能。一般“声光开关”运用的是布拉格衍射。

三、实验仪器

Losg-Ⅱ型晶体声光效应实验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光路部分和声光效应实验仪两部分。光路部分包括he-ne激光器,激光器电源,声光器件,精密旋转台,导轨,白屏等;实验仪包括超声波信号(: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源,脉冲方波产生器,光电池、光功率计,脉冲信号解调器等。实验时,需另配频率计和双踪示波器。

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

1.he-ne激光器:波长632.8nm,功率2mw。

2.声光器件:工作波长633nm,中心频率100mhz±0.5mhz,衍射效率≥40%,脉冲重复频率≥1mhz。

3.高频超声信号源:

工作频率80—120mhz,输出功率约为700mw;

调制脉冲频率≤10Khz,TTL接口;

4.脉冲方波产生器:工作频率0.5~2Khz,TTL接口。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察喇曼—奈斯衍射现象

按照图1所示安置好有关部件:把激光器、精密旋转台、白屏等一字排列在轨道上,

声光器件固定在精密旋转台上;将激光器电源连接到激光器;把声光效应实验仪的超声功率输出用电缆连接到声光器件;“等幅/调幅”开关放在等幅位置,“光功率/解制”开关置于光功率(参看实验仪的面板图)。

打开he-ne激光器电源,调整声光器件在光路中的位

置和光的入射角度,使光束穿过声光器件,照射在白屏上。

打开声光效应实验仪的电源(注意在未连接声光调制器之前,不能开启电源)仔细调整声光器件在光路中的位置和光的入射角度,调整信号源输出功率至最大(直流电流表指示最大)同时调节信号源输出频率,使光屏上显示的光点最多。出现喇曼-奈斯型衍射,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分别改变信号发生器的功率和频率,观察衍射现象的变化,记录实验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实验一 声光调制实验

实验一 声光调制实验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声光衍射的实验研究。60年代激光器的问世为声光衍射现象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促进了声光效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迅速发展。声光效应为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号处理和集成光通讯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声光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声学、光学和光电子学。近年来,随着声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广泛地开始采用声光器件在激光腔内进行锁膜或作为连续器件的Q 开关。由于声光器件具有输入电压低驱动功率小、温度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光功率、光学系统简单、响应时间快、控制方便等优点,加之新一代的优质声光材料的发现,使声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将不断地满足工业、科学、军事等方面的需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光调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声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3、了解布拉格声光衍射和拉曼—奈斯声光衍射的区别。 4、观察布拉格声光衍射现象。 二、实验原理 (一)声光调制的物理基础 1、弹光效应 若有一超声波通过某种均匀介质,介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分子间因相互作用力发生改变而产生相对位移,将引起介质内部密度的起伏或周期性变化,密度大的地方折射率大,密度小的地方折射率小,即介质折射率发生周期性改变。这种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折射率变化的现象称为弹光效应。弹光效应存在于一切物质。 2、声光栅 当声波通过介质传播时,介质就会产生和声波信号相应的、随时间和空间周期性变化的相位。这部分受扰动的介质等效为一个“相位光栅”。其光栅常数就是声波波长λs ,这种光栅称为超声光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有行波和驻波两种形式。特点是行波形成的超声光栅的栅面在空间是移动的,而驻波场形成的超声光栅栅面是驻立不动的。 当超声波传播到声光晶体时,它由一端传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如果遇到吸声物质,超声波将被吸声物质吸收,而在声光晶体中形成行波。由于机械波的压缩和伸长作用,则在声光晶体中形成行波式的疏密相间的构造,也就是行波形式的光栅。 当超声波传播到声光晶体时,它由一端传向另一端。如果遇见反声物质,超声波将被反声物质反射,在返回途中和入射波叠加而在声光晶体中形成驻波。由于机械波压缩伸长作用,在声光晶体中形成驻波形式的疏密相同的构造,也就是驻波形式的光栅。 首先考虑行波的情况,设平面纵声波在介质中沿x 方向传播,声波扰动介质中的质点位移可写成 ()x k t u u s s -=ωcos 01 (1) μ0是质点振动的振幅,ωs 是声波频率,k s 是声波波矢量的模。相应的应变场是 ()x k t k u x u S s s s -=??-=ωsin 01 (2) 对各向同性介质,折射率分布为

声光效应实验

时间:2014年7月7日 ——声光效应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题解析: 声光效应:超声波通过介质时会造成介质的局部压缩和伸长而产生弹性应变,该应变随时间和空间作周期性变化,使介质出现疏密相间的现象,如同一个相位光栅。当光通过这一受到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就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声光效应。 实验目的: 1、观察超声驻波场中光的衍射现象 2、观察超声驻波场的像,测量声波在晶体中的速度 实验器材: 仪器与用具光学实验导轨(1m)、633nm半导体激光器、声光晶体、光信号放大器、声光效应实验电源(驻波声光调制器)、OPT-1A功率指示计以及白屏、光拦探头、一维位移架、MP3及数据线、小孔屏、光电探头、透镜(f=100mm)、光具座、传输线、电源线 主机箱面板功能: 主机箱“声光效应试验电源”主要功能为声光晶体驱动电压的输出与输出电压的指示,频率调节,被调制信号的接受与放大和还原,各面板元器件作用于功能如下: 1.表头:3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指示声光晶体驱动电压的大小,该显示数值可通过电压旋钮进行调节。 2.电压旋钮:调整范围0-12V,实验一般调到最大。 3.频率旋钮:调整范围9-11MHz,调整至适当频率使衍射效果最佳,频率值可在示波器或频率上读出(均需自备)。 4.驱动输出:Q9插座,与声光晶体相连接。 5.波形插座:Q9插座,为输出驱动波形,一般与示波器1通道连接

6.音频插座:3.5mm耳机插座,用于输入音频信号。 实验原理: 1.声波是一种弹性波(纵向应力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它使介质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激起介质中各介质点沿声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引起介质的密度呈疏密相间的交替变化,因此,介质的折射率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超声场作用的这部分如同一个光学的“相位光栅”,该光栅间距(光栅常数)等于声波波长λ。当光波通过此介质时,就会产生光的衍射。其衍射光的强度、频率、方向等都随着超声场的变化而变化。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分为行波和驻波两种形式。图1所示为某一瞬间超声行波的情况,其中深色部分表示介质受到压缩、密度增大,相应的折射率也增大,而白色部分表示介质密度减少,对应的折射率也减少。在行波声场作用下,介质折射率的增大或减小交替变化,并以声速v(一般为10^3m/s量级)向前推进。由于声速仅为光速的数十万分之一,所以对光波来说,运动的“声光栅”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2.晶体声光效应实验:利用石英晶体/ZF6驻波声光调制器,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声光晶体:声光晶体由压电换能器(XO0切石英晶体)和声光互作用介质(ZF6)组成。为了在声光介质中形成驻波,沿声传播方向上声光介质的两个面要严格平行,平行度要优于λ/5。压电换能器与声光介质焊接成一体。二是驱动源:驱动源是一个正弦波高频功率信号发生器。驱动源提供的正弦高频功率信号(见图3a),通过匹配网络加到压电换能器上,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沿x正方向传播,到达对面后,被全反射,反射波沿x负方向传播,声光介质中如同存在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且沿相反方向传播的超声波。 图3b所示就是这种波在十个彼此相等的瞬时间隔时的情况。沿正x方向传播的发射波用虚线表示;沿负x方向传播的反射波用实线表示;它们的叠加点划线表示。不难看出,叠加波具有相同的波长,只是在空间不产生位移。这种由两个彼此相对的行波组成的振动称为驻波。在驻波中,彼此相距λ/2的各点完全不振动,这些点称为波节。位于两波节中间的点是波腹,这些点上的振动最大。另外,显而易见的是每隔1/2T秒,振动即完全消失(图1b中从上往下数3,5,7,9行的瞬时),驻波的最大值也位于这些瞬时间隔的中间(2,4,6,8,10),而且每经过这个时间间隔,在波腹处的振动的相位相反。

盐类结晶实验报告-结晶与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盐类结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盐类结晶与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掌握晶体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特点。为理解金属的结晶理论建立感性认识。 2.熟悉晶体生长形态及不同结晶条件对晶粒大小的影响。观察具有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及其有枝晶特征的铸件或铸锭表面,建立金属晶体以树枝状形态成长的直观概念。 3.掌握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概述: 金属及其合金的结晶是在液态冷却的过程中进行的,需要有一定的过冷度,才能开始结晶。而金属和合金的成分、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是影响成分过冷的主要因素。晶体的生长形态与成分过冷区的大小密切相关,在成分过冷区较窄时形成胞状晶,而成分过冷区较大时,则形成树枝晶。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难以直接观察,而盐类亦是晶体物质,其溶液的结晶过程和金属很相似,区别仅在于盐类是在室温下依靠溶剂蒸发使溶液过饱和而结晶,金属则主要依靠过冷,故完全可通过观察透明盐类溶液的结晶过程来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接近饱和的热氯化氨(NH4CI)或硝酸铅[Pb(NO3)2]水溶液,随着水分蒸发,温度降低,溶液逐渐变浓而达到饱和,继而开始结晶。我们可观察到其结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液滴边缘,因该处最薄,蒸发最快,易于形核,故产生大量晶核而先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如图1所示),接着形成较粗大的柱状晶(如图2所示)。因液滴的饱和程序是由外向里,故位向利于生长的等轴晶得以继续长大,形成伸向中心的柱状晶。第三阶段是在液滴中心形成杂乱的树枝状晶,且枝晶间有许多空隙(如图3所示)。这是因液滴已越来越薄,蒸发较快,晶核亦易形成,然而由于已无充足的溶液补充,结晶出的晶体填布满枝晶间的空隙,从而能观察到明显的枝晶。 四、材料与设备: 1)配置好的质量分数为25%~30%氯化铵水溶液。 2)玻璃片、量筒、培养皿、玻璃棒、小烧杯、氯化铵、冰块。 3)磁力搅拌器、温度计。 4)生物显微镜。 五、实验步骤: 1.将质量分数为25%~30%氯化铵水溶液,加热到80~90℃,观察在下列条件下的结晶过程及晶体生长形态。 1)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空冷结晶。 2)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在生物显微镜下空冷结晶。 3)将溶液滴入试管中空冷结晶。 4)在培养皿中撒入少许氢化氨粉末并空冷结晶。 5)将培养皿、试管置于冰块上结晶。 2.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氯化铵水溶液空冷结晶组织的影响: 氯化钠溶液在玻璃皿中空冷时由于玻璃皿边缘与中心的介质不同,造成氯化钠溶液洁净的不均匀,从而造成晶粒的大小不同;另外撒入少量的氯化铵粉末后粉末在促进结晶的同时也成为氯化铵的成长中心,析出的氯化铵依附在撒入的粉末上成长,即撒入的粉末有引导结晶的作用,实际的形态和撒入的量、分布有关。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结晶及晶体生长形态的观察

结晶及晶体生长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结晶的基本过程及实验原理。 2. 了解结晶是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3. 认识水溶液的溶解度与结晶。 4. 认识晶体形态与所属晶系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固体不一定有。晶体属于固体,而固体不一定是晶体。 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只有在那个温度下,溶液已不能继续溶解这些晶体时,晶体才会析出。或者说,析出晶体时的溶液,肯定是该温度下这种晶体的饱和溶液。 定温定压时,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称为该溶质在该温度、压力下的溶解度。 在一定量的水中一定的温度下,所能溶解的溶质量是有限的,溶质在水中无法继续溶解时,多余的溶质便沉在杯底,即使经过搅拌也无法令更多的溶质溶解。此时杯中水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称之为“饱和溶液”。 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未达最大量,此时 的溶液称之为“未饱和溶液”,如果再继续加入 少许溶质时,固体溶质会继续溶解。 利用较高温度配置溶液达到饱和后,再降 低温度,水溶液在高温中溶解度较高,一旦降 温后溶解度也降低,但溶质的量不减,因此, 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最大溶解度,此时的溶液称 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不稳定状 态,过量的溶质会伺机结晶析出而成为饱和溶 液。 图1.几种典型盐的溶解度曲线利用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差异,将水溶液加热后配置成饱和水溶液,再将温热的饱和水溶液与过剩的溶质经由过滤分离后,当水溶液温度降低时即成为过饱和水溶液,过剩的溶质会结晶析出形成晶体。

由上图可以看出,结晶有两种方法:一为蒸发溶剂结晶(如食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二为冷却热饱和溶液(如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 ①蒸发结晶—温度不变溶剂减少。②降温结晶—溶剂不变温度降低。 利用结晶可以分离部分水溶性物质,①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液,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即蒸发结晶),达到分离目的。②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体溶质,一般采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即降温结晶),达到分离目的。 从微粒运动的观点看,溶解是溶质微粒离开溶质表面向溶剂里分散的过程;结晶是分散在溶液里的溶质微粒向溶质表面聚集的过程。显然,溶解和结晶是相反的两个过程。 当溶质开始溶解时,单位时间里从固体溶质表面扩散到溶剂里的微粒数目,比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多,固体溶质不断减少。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逐渐增加,由溶液里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也不断增加,溶质溶解的速率逐渐减小,而溶质结晶的速率却逐渐增大。当单位时间里扩散到溶液里的溶质微粒数目,与回到溶质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相等时,也就是溶质溶解的速率与溶质结晶的速率相等时,溶解过程与结晶过程达到了平衡。这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是可逆的,通常用“ ”表示。 固体溶质溶液里的溶质 这时,可以看成溶质不再溶解,也不再结晶。但实际上,溶解和结晶都仍在进行。这时的溶液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饱和溶液。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的原因就是因为存在这个平衡。 当外界条件改变(如饱和溶液冷却或蒸发溶剂)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也要相应地改变,便会有晶体析出等现象发生。 结晶体种类五花八门,我们之所以要选择硫酸铜作为试验的观察物质,是因为硫酸铜结晶容易、颜色艳丽、晶体形状漂亮有如蓝宝石,所以我们采用硫酸铜和明矾结晶作为试验对象。硫酸铜结晶---宝蓝色菱形晶体。明矾结晶-八面体。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声光调制实验

声光调制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声光调制实验原理; 2、研究声场与光场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3、测量声光效应的幅度特性和偏转特性。 【实验仪器及装置】 声光调制实验仪(半导体激光器、声光调制晶体、光电接收等)、示波器。 图5.1 所示为声光调制实验仪的结构框图。由图可见,声光调制实验系统由光路与电路两大单元组成。 光电接收 线阵激光器声光晶体 信号输出(扩展用) 光电信号信号 解调输出解调输出 主控单元 超声载波信号源 激光电源载波频率指示 载波幅度指示 外接调制信号 Y Ⅰ 或音频信号调制信号源接收光强指示 解调波 Y Ⅱ 调制波 图 5.1声光调制实验系统框图 一、光路系统 由激光管( L)、声光调制晶体( AOM)与光电接收( R)、CCD接收等单元组装在精密光具座上,构成声光调制仪的光路系统。 注:本系统仅提供半导体激光管(包含电源)作为光源,如使用氦氖激光管或其他激光源时,需另配置其它配套电源。 二、电路系统

除光电转换接收部件外,其余电路单元全部组装在同一主控单元之中。 图5.2 主控单元前面板 图5.2 为电路单元的仪器前面板图,各控制部件的作用如下: 电源开关控制主电源,按通时开关指示灯亮,同时对半导体激光器供电。 解调输出插座解调信号的输出插座,可送示波器显示。 解调幅度旋钮用于调节解调监听与信号输出的幅度。 载波幅度旋钮用于调节声光调制的超声信号功率。 载波选择开关用于对声光调制超声源的选择: 关——无声光调制 80MHz——使用 80MHz晶振的声光调制 Ⅰ—— 60~ 80MHz声光调制 Ⅱ—— 80~ 100MHz 声光调制 载波频率旋钮用以调节声光调制的超声信号频率。 调制监视插座将调制信号输出到示波器显示的插座。(输出波形既可与解调信号进行比较,也可呈现出射光的能量分布状态) 外调输入插座用于对声光调制的载波信号进行音频调制的插座。 (插入外来信号时1kHz 内置的音频信号自动断开) 调制幅度旋钮用以调节音频调制信号的幅度。 接收光强指示数字显示经光电转换后光信号大小。 载波电压指示数字显示声光调制的超声信号幅度。 载波频率指示数字显示声光调制的超声信号频率。

教科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声光调制实验

成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操作性实验)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实验题目:声光调制实验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得与任务 1、观察声光调制得偏转现象 2、测试声光调制得幅度特性 3、显示声光调制偏转曲线 4、观察声光调制随频率偏转现象 5、测试声光调制频率偏转特性 6、测量声光调制器得衍射效率 7、测量超声波得波速 8、声光调制与光通讯实验演示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声光调制实验仪 图1 声光调制实验仪装置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声光调制原理:

当声波在某些介质中传播时,会随时间与空间得周期性得弹性应变,造成介质密度(或光折射率)得周期变化、介质随超声应变与折射率变化得这一特性,可使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衍射,从而产生声光效应:存在于超声波中得此类介质可视为一种由声波形成得位相光栅(称为声光栅),其光栅得栅距(光栅常数)即为声波波长。当一束平行光束通过声光介质时,光波就会被该声光栅所衍射而改变光得传播方向,并使光强在空间作重新分布。 声光器件由声光介质与换能器两部分组成。前者常用得有钼酸铅(PM)、氧化碲等,后者为由射频压电换能器组成得超声波发生器、如图1所示为声光调制原理图。 射频信号 图2 声光调制得原理 图1 声光调制原理 理论分析指出,当入射角(入射光与超声波面间得夹角)满足以下条件时,衍射光最强。 (1) 式中N为衍射光得级数,、k分别为入射光得波长与波数,与K分别为超声波得波长与波数 声光衍射主要分为布拉格(Bragg)衍射与喇曼—奈斯(Raman-Nath)衍射两种类型、前者通常声频较高,声光作用程较长;后者则反之。由于布拉格衍射效率较高,故一般声光器件主要工作在仅出现一级光(N=1)得布拉格区。 满足布拉格衍射得条件就是: (2) (式中F与分别为超声波得频率与速度,为光波得波长) 当满足入射角较小,且得布拉格衍射条件下,由(1)式可知,此时 ,并有最强得正一级(或负一级)得衍射光呈现。 入射(掠射)角与衍射角之与称为偏转角(参见图1),由(2)式: (3)

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声光调制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三晶体声光效应与声光调制实验 实验十三晶体声光效应与声光调制实验 当光波通过受到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声光效应,它是光波与介质中声波相互作用的结果。声光效应可以用于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各种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息处理和集成光通信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光效应的原理和实验规律; 2.观察喇曼-奈斯(Ranman—nath)衍射的实验条件和特点; 3.利用声光效应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测量声光器件的衍射效率和带宽; 5.了解声光效应在新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介质的弹性应变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光束通过有超声波的介质后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这就是声光效应。有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如同一个相位光栅。根据超声波频率的高低或声光相互作用长度的长短,可以将光与弹性声波作用产生的衍射分为两种类型,即喇曼—奈斯型衍射和布拉格型衍射。 1.喇曼-奈斯衍射 当超声波频率较低、声光相互作用距离较小时,即 ?2 l?s20 平面光波沿z轴入射,就相当于通过一个相位光 栅,将产生喇曼-奈斯衍射,如图2所示。 根据相关理论可以证明以下结论: (1)各级衍射角θ满足下列关系: sin??m??0(1) s 其中,λ0为入射激光波长,λs为超声波波长,m=0,±1,±2,±3,?。 (2)各级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Im2?Jm(?)(2)I入 其中,Jm(?)为m阶贝塞尔函数,??

单晶实验报告

高级物理化学实验 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单晶结构分析及应用 学生姓名与学号:指导教师:黄长沧老师 成绩评定:评阅教师: 日期:2014 年月日

X-射线衍射法测定物质结构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了解X 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了解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使用方法。 3. 掌握X 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晶体对X 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 射线物相分析法。 利用晶体形成的X 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 射线照射到结晶性物质上时,X 射线因在结晶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散射的X 射线在某些方向上相位得到加强,从而显示与结晶结构相对应的特有的衍射现象。利用单晶体对X 射线的衍射效应来测定晶体结构实验方法。 衍射X 射线满足布拉格(W.L.Bragg )方程:2dsinθ=nλ式中:λ是X 射线的波长;θ是衍射角;d 是结晶面间隔;n 是整数。波长λ可用已知的X 射线衍射角测定,进而求得面间隔,即结晶内原子或离子的规则排列状态。将求出的衍射X 射线强度和面间隔与已知的表对照,即可确定试样结晶的物质结构。 样品X-射线衍射采集的数据采用Crystalclear 程序还原,使用multi-scan 或numberic 方式进行吸收校正。结构解析使用SHELX-97程序包,用直接法解出。非氢原子的坐标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结构修正。配合物的氢原子坐标由差傅里叶合成或理论加氢程序找出。所有或部分氢原子的坐标和各向同性温度因子参加结构计算,但不参与结构精修。 结构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最小二乘函数、偏离因子、权重偏离因子、权重因子等数学表达式如下: 最小二乘函数: Ls = 1 ()n ci oi i F F =-∑2 温度因子:Ueq=1/3∑i∑j U ij αi *.αj *.αi . αj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声光调制实验讲义

声光调制实验讲义 前言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声光衍射的实验研究。60年代激光器的问世为声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促进了声光效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迅速发展。声光效应为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号处理和集成光通讯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声光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声学、光学和光电子学。近年来,随着声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广泛地开始采用声光器件在激光腔内进行锁膜或作为连续器件的Q 开关。由于声光器件具有输入电压低驱动功率小、温度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光功率、光学系统简单、响应时间快、控制方便等优点,加之新一代的优质声光材料的发现,使声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将不断地满足工业、科学、军事等方面的需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声光器件工作原理。 2、掌握声光相互作用原理。 3、观察布拉格衍射现象。 4、研究声光调制和声光偏转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一)激光调制技术的发展 激光是一种光频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与无线电波相似,可以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波。激光具有很高的频率(约1013~1015Hz)可供利用的频带很宽,故传递信息的容量大。再有,光具有极短的波长和极快的传递速度,加上光波的独立传播特性,可以借助光学系统,把一个面上的二维信息以很高的分辨率瞬间传递到另一个面上,为二维并行光学信息处理提供条件。所以激光是

传递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象、符号等)的一种很理想的光源。 要用激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解决如何将信息加到激光上的问题,例如激光电话,就需要将语言信息加在于激光,由激光“携带”信息通过一定的传输通道(大气、光纤等)送到接收器,再由光接收器鉴别并还原成原来的信息,从而完成通话的目的。这种将信息加载于激光的过程称之为调制,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成为调制器。其中激光成为载波,起控制作用的低频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激光光波的电场强度是e c=A c cos(ωc t+фc),式中,A c为振幅,ωc为角频率,фc为相位角。既然激光具有振幅、频率、相位、强度、偏振等参量,如果能够利用某种物理方法改变光波的某一参量,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那么激光就受到了信号的调制,达到“运载”信息的目的。实现激光调制的方法很多,根据调制器和激光器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种。内调制是指加载调制信号是在激光振荡过程中进行的,即以调制信号去改变激光器的振荡参数,从而改变激光输出特性以实现调制。例如,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改变它的泵浦驱动电流,使输出的激光强度受到调制(这种方式也称为直接调制)。还有一种内调制方式是在激光谐振腔内放置调制元件,用调制信号控制元件的物理特性的变化,以改变谐振腔的参数,从而改变激光器输出特性。内调制主要用在光通信的注入式半导体光源中。外调制是指激光形成之后,在激光器外的电路上放置调制器,用调制信号改变调制器的物理特性,当激光通过调制器时,就会使光波的某参量受到调制。由于外调制的调整方便,而且对激光器没有影响,同时外调制方式不受半导体器件工作速率的限制,故它比内调制的调制速率高(约高一个数量级),调制带宽要宽得多,所以在未来的高速率、大容量的光通信激光信息处理应用中,更受人们的重视。 激光调制技术为光通信、光信息处理等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信息载波源,随着各种调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和发展,大大推动了光通信、实时光信息处理、光计算、光存储等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二)声光调制的物理基础 1,弹光效应

实验五 结晶过程的观察

实验五结晶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透明盐类的结晶过程及其晶体组织特征。为理解、掌握金属的结晶理论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具有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及其有枝晶特征的铸件或铸锭表面,建立金属晶体以树枝状形态成长的直观概念。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带CCD的生物显微镜;2.投影仪;3. 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或硝酸铅水溶液(由实验室预先配制好);4.干净玻璃片、吸管;5.电炉或电吹风;6.有枝晶组织的金相照片;7.有枝晶的金属铸件实物。 三、实验原理 晶体物质由液态凝固为固态的过程称结晶。结晶过程亦为原子呈规则排列的过程,包括形核和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 由于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难以直接观察,而盐类亦是晶体物质,其溶液的结晶过程和金属很相似,区别仅在于盐类是在室温下依靠溶剂蒸发使溶液过饱和而结晶,金属则主要依靠过冷,故完全可通过观察透明盐类溶液的结晶过程来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

图5-1 结晶过程三个阶段形成的三个区域 a) 最外层的等轴细晶粒区(100×) b)次层粗大柱状晶区(100×) c)中心杂乱的树枝状晶区(100×) 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NH4Cl)或硝酸铅[Pb(NO3)2]水溶液,随着水分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而达到饱和,继而开始结晶。我们可观察到其结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液滴边缘,因该处最薄,蒸发最快,易于形核,故产生大量晶核而先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如图5-la 所示),接着形成较粗大的柱状晶(如图5-1b所示)。因液滴的饱和程序是由外向里,故位向利于生长的等轴晶得以继续长大,形成伸向中心的柱状晶。第三阶段是在液滴中心形成杂乱的树枝状晶,且枝晶间有许多空隙(如图5-1c 所示)。这是因液滴已越来越薄,蒸发较快,晶核亦易形成,然而由于已无充足的溶液补充,结晶出的晶体填不满枝晶间的空隙,从而能观察到明显的枝晶。 实际金属结晶时,一般均按树枝状方式长大(如图5-2 所示)。但若冷速小,液态金属的补给充分,则显示不出枝晶,故在纯金属铸锭内部是看不到枝晶的,只能看到外形不规则的等轴晶粒。但若冷速大,液态金属势必补缩不足而在枝晶间留下空隙,其宏观组织就可明显地观察到树枝状晶。某些金属如锑铸锭表面,即能清楚地看到枝晶组织,如图5-3 所示。若金属在结晶过程中产生了枝晶偏析,由于枝干和枝间成分不同,其金相试样浸蚀时,浸蚀程度亦不同,枝晶特征即能 显示出来,见图5-4。

晶体声光效应实验

实验25晶体声光效应实验 当光波通过受到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声光效应,它是光波与介质中声波相互作用的结果。声光效应可以用于控制激光束的频率、方向和强度,利用声光效应制成的各种声光器件,如声光调制器、声光偏转器和可调谐滤光器等,在激光技术、光信息处理和集成光通信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光效应的原理和实验规律; 2.观察拉曼-奈斯衍射和布拉格衍射现象; 3.利用声光效应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测量声光器件的衍射效率和带宽; 5.了解声光效应的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LOSG-Ⅱ型晶体声光效应实验系统] LOSG-Ⅱ型晶体声光效应实验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光路部分和声光效应实验仪两部分。光路部分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电源,声光器件,精密旋转台,导轨,白屏等;实验仪包括超声波信号源,脉冲方波产生器,光电池、光功率计,脉冲信号解调器,频率计等。实验时,需另配双踪示波器。 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 1.半导体激光器:波长635 nm,功率5 mw。 2.声光器件:工作波长633 nm,中心频率100MHz±0.5 MHz,衍射效率≥80%,脉冲重复频率≥1 MHz。 3.高频超声信号源: 工作频率80.0—120.0 MHz,步进1.0 MHz可调。输出功率≤700 mw可调;

4.脉冲方波产生器:工作频率581~4460 Hz 分40挡可调。 三、 实验原理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介质的弹性应变作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光束通过有超声波的介质后就会产生衍射现象,这就是声光效应。有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如同一个相位光栅。根据超声波频率的高低或声光相互作用长度的长短,可以将光与弹性声波作用产生的衍射分为两种类型,即喇曼—奈斯型衍射和布拉格型衍射。 1.喇曼-奈斯衍射 当超声波频率较低、声光相互作用距离较小时,即0 2 2λλs l ≤,平面光波沿z 轴入射,就相当于通过一个相位光栅,将产生喇曼-奈斯衍射,如图2所示。 根据相关理论可以证明以下结论: (1)各级衍射角θ满足下列关系: s m λλθ0sin ?±= (1) 其中,λ0为入射激光波长,λs 为超声波波长,m=0,±1,±2,±3,…。 (2)各级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2νm m J I I =入 (2) 其中,)(νm J 为m 阶贝塞尔函数,L μλπν0 2=。因为)()(22ννm m J J -=,所以零级极值两侧的光强是对称分布的。 (3)各级衍射光的频率由于产生了多普勒频移而各不相同,各级衍射光的频率为s m ωω±0。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