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十讲近代化的探索一、复习目标

1.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基本史实。

2.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3.掌握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二、复习重难点

1. 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2. 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考点一】:洋务运动

课件展示:

重点列强发动的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以及影响.

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依据,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记忆基础知识,时间大体10分钟.

归纳小结: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近代化探索的概况.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戊戌变法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辛亥革命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丰功伟绩.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新文化运动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二)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重点是分析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五、板书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历史阶段特征 一、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一个时期,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 这十三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二十九年的成就,在这期间,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阅读材料,筛选有效信息,为中国现代史划分阶段,整理出分期框架表。 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8年以后 二、链接中考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二: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取得胜利是辉煌的”,主要内容是指: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______、______、1950年开始的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的____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2)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 1954年9月,___________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由_______________过渡。 2.依据材料二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全局性、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是___。 4.依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举事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各列举一事例) 三、依据史实,得出结论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1949---1952年) 材料一: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项目工业产量农业产量粮棉花钢煤 全国总产量 1.1亿吨44.4万吨15.8万吨0.32亿顿50%25%27%49%83%48% 比历史最高 年产量下降

【精品】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专题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练习新人教版6

知识专题(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2018·潜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中国产业工人:1894年约10万,辛亥革命前约50~60万,五四运动前约200万。 (1)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体现近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外各一例) (2)分析从C处、D处到E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指出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4)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中国近代化道路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原因。 2.[2018·新疆]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 (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 (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3.[改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活的变化

4.[2018·通辽]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如何看待这次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总复

xx历史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总复 习经验 当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顺应新世纪的教育要求,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优化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是实施上述要求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就初三历史总复习方法作一番初略的探讨。 一、首先明确目标 1、明确复习范围及考点 明确范围和考点,是初三历史总复习开始阶段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 近年成都市历史中考都以人教社编写的《世界历史》中的近代、现代史部分为考试范围。明确大范围后,再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的六要素(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来找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最佳的复习方法。这样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订出阶段复习和整体复习计划,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主攻目标,按时进行复习,集中精力,各个击破。一般来说,历史中考前有6—8周复习时间,我通常指导学生按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大板块进行复习。由于世界近代史学完较早,遗忘的知识较多,因此时间安排为2—3周。世界现代史却是刚刚结束的新课,所以安排时间为1—2周。最后留心下的时间为查漏补缺,综合练习。这样,通过定时定量,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大容量的繁重的复习任务。 3、精心编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考题结构;其次,在复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精心准备一套诊断性试题。使学生清楚中考试卷的题型构成及大致的分数分布。如近年成都市历史中考的试卷基本上都由单选题、列举题、资料分析题和问答题

四种题型构成。各种题型的分数分布大致为单选题48%、列举题12%、资料分析题12%、问答题28%。一般说来,在整个历史总复习中,至少要准备五套试题: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各两套,世界史综合题一套。另外,教师应做到每试必阅,每阅必详,每详必促其改之。这样,通过精练,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督促学生及时解决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 4、明确复习对象 明确复习对象,主要是因材施教,对优生多鼓励,对中下生多帮助。 初三总复习阶段,差生因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差,面对如此繁重而困难的复习任务,更是畏难不动,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量了。为此,教师应随时及时掌握这一小部分差生的情况,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要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并重 初三历史总复习不能搞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让学生一背到底,也不能一个劲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归纳知识点,满堂灌,搞包办代替,而应做到知识训练、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同时进行,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把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考说明》,特别是“考试目标”部分。 了解测试水平的几个 层次及每一个层次的具体涵义,并根据测试水平的不同层次来把握知识。如让学生整理知识,把历史基础知识分为具体的和理论的两大类。 具体的历史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对学生的要求是再认、再现,一般通过选择题来测试。理论性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是理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总体概述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专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掌握新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4、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从近代史时期的侵略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战争中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的讲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三、中考热点链接 1、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史时期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的侵华等;中国人民的抗争,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历史事件。都是我们中考容易考到的内容。 2、关注台湾问题,联系相关史实和当今台湾政治动向分析其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引起的反响 四、中考试题回放 1、(2005年河北)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明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故此题选A项。 2、(2004吉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不允许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模拟实战训练 1.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中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19世纪60、70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和革命

14—19C欧洲4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近代中国的屈辱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百日维新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光绪),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三大改造: 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爆发的背景不同: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二战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再加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导致的。 2.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的是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对侍) 4.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构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国际联盟;二战后建立的是联合国。 5.战后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不同: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在《九国公约》中,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的共同支配之下;在二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开罗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6.影响不同: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20C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人物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docx

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 莄复习目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羂1、知识与能力: 蚁(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羀(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肆(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羅(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螁2、过程与方法: 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 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螇(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 理解。

螄(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意识。 袁3、情感态度价值观: 蒇(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 国主义情感。 芅(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 承受挫折的能力。 羁重点与难点: 袈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羇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芁授课过程: 肁导课: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 1.物质生活: (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文化生活: (1)娱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2)节日: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春节在宋代称,最受重视。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完整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沙埔中学林可兴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难道: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复习过程: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知识点,包括五四爱国运动、中共的成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再加上平时很多老师上复习课时只是将复习课变成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这种简单重复的操练缺乏新意,达不到训练学生的目的。本课试图改变这种复习课枯燥无味的状况,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复习方法。通过梳理知识考点,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形成整体认识,通过图说历史加深理解,再通过例题分析,逐渐学会做题的基本方法——抓住关键词。并通过精选南宁、广西的考题进行训练及考情分析,掌握巩固高频考点。所以本课复习思路为:一、考情分析;二、考点梳理;三、真题讲练;四、中考回放;五、考情总结及预测;六、方法指导。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线索 教学过程 【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离中考决战仅仅有50天的时间了,如何加强复习管理,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效率?我们就利用这节课一起探讨,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启发。 今天我们复习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过渡:我们的复习思路是:一、考情分析;二、考点梳理;三、真题讲练;四、中考回放;五、考情总结及预测;六、方法指导。 过渡:结合课标要求以及纵观近五年南宁中考试题,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单元的考点主要聚集在五件大事和一所军校,一条革命道路主线上。 一、考情分析(2011——xx 年南宁考情分析) 年份 题号 题型 设题点 考点聚焦 2011 31 选择题 中国革命道路 五件大事: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一所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建 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长 历程 xx 23 选择题 黄埔军校 24 选择题 遵义会议 xx 36 非选择题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xx 24 选择题 南昌起义 xx 4 选择题 北伐战争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 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 18.“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19.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年)。 2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四、数字类 1.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三部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3.三国同盟:德、意、奥;三国协约:英、法、俄。 4.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近代化的探索_复习课教学设计说明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独秀、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专题一 近代化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一近代化探索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此打开。洋货潮水般涌来……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投袂而起,他们意识到机器竞争的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1)被惊扰了“天朝之梦”的大清帝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进行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 (2)材料二中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试举例说明。 (3)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的认识?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

再延续了六十年。” (1)材料一中的“某一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请你列举这一运动中“杰出人物”在海军建设方面所作的非凡努力?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这一“政治运动”采取的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3)材料三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4)上述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探索”表明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言技”“言政”“言教”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