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cha02

测树cha02
测树cha02

第二章林分调查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

第二节标准地调查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

本节重点: 概念

本节目录

一.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

一、林分Stand

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区划成若干个

内部结构相同

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这种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

一.Stand description factor

二.能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起源

林层(林相)

树种组成

林分年龄

平均胸径

平均高

林分密度

立地质量

林分蓄积量

林木质量

(一)Stand origin

1.分类

天然林 natural stand(forest)

人工林 artificial stand (planted forest)

飞播林:单列,或人工

2.确定

1)访问,考察已有资料

2)现地:林分特征

1.意义

(二)Storey

1.定义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2.分类

单层林 single-storied stand

复层林 multi-storied stand

3.表示

4.划分标准

2、分类

①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具有一个林层

同龄、喜光的纯林、立地差

②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

3、表示

上→下,Ⅰ→Ⅱ→Ⅲ(罗马数字)…

主林层: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

次林层

4、划分标准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中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是: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

(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它林层郁闭度大于0.2。

(三)Species Composition

1.定义

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

林分内各林层、各树种蓄积量所占的比重

2.树种组成系数

某树种的M(或G)/林分总M(或总G)

3.写法

4.应用

5.分类

5、分类

①纯林

pure stand

由一个树种组成的的林分

②混交林

mixed stand

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

实践上65%

4、写法

①十分法表示

②复林层分林层写

③优势树种写在前

优势树种: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④M相等,主要树种写在前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⑤组成系数2%≤ <-5%“+”表示

<2%“-”表示

(四)Stand Age

1.定义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

2.表示

龄级(组)age class

龄组

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3.分类

4.确定

5.计算

3、分类

3、分类

①同龄林even-aged stand

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相对同龄林、绝对同龄林

②异龄林uneven-aged stand

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全龄林all aged stand

同龄林的分类

绝对同龄林

absolute even-aged stand

林木年龄完全相同的林分。

相对同龄林

relative even-aged stand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

4、确定

①目测

②年轮

③轮生枝

④查造林技术档案

⑤生长锥测定

5、计算

①株数少:算数平均值

②株数多:断面积加权

年龄断面积加权

(五)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1.林分平均胸径

2.林分算数平均胸径

3.确定

①同龄纯林:最细树胸径/林分平均直径=0.4-0.5

②同龄纯林:最粗树胸径/林分平均直径=1.7-1.8

③目测中等粗细的树木3-5株,实测,取算数平均值

1、林分平均胸径

林分平均胸径是

林分内林木胸径的

平方平均数

林分平均胸径

③应用:例题:某林分各径阶株数合计如下图,求算该林分平均直径

(六)Average Height

1.林分条件平均高

2.加权平均高

3.优势木平均高

4.其它

1、林分条件平均高

①树高曲线

②林分条件平均高

在树高曲线上,与Dg相时应的树高,简称平均高

③径阶平均高

从树高曲线上,根据各径阶中值查得的相应的树高值,称为径阶平均高。

①树高曲线

Height-diameter curve

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HD)

2、加权平均高

3、优势木平均高

①来源:非生长性增长

②方法

100m2内选测一株最高(或最粗)的树,全林分平均

4、其它

①估算

对于乔木林,应根据平均胸径大小,在主林层优势树种中选择3~5株平均样木测定树高,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树高,以m为单位,记载到小数

点后一位。

②同龄纯林

最矮树/平均树高=0.7

最高树/平均数高=1.15

(六)Stand Density

表征:

意义:

1.株数密度

2.疏密度

3.郁闭度

1、株数密度

Density of trees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N/hm2

通常:密度

2、疏密度density of trees

①定义

②标准林分

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的空间的林分。P=1.0

③标准表

列示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

④表示

十分小数表示,0.1-1.0

⑤计算

①定义

现实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

与相同立地条件下

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实生杉木标准表

⑤计算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

3、郁闭度

crown density

①定义

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记录

小数点后两位

方法

③方法

a.树冠投影法

b.测线法

c.统计法(样点法)

d.树冠郁闭度测定仪

e.目测

a 树冠投影法

b 测线法

1.林内选一有代表性地段

2.设置一定长度的测线

3.沿线量取冠投影长度

投影长度总/测线长度

典型:两条对角线

c 统计法(样点法)

林内系统或随机布设50或100个点

统计被树冠遮盖的样点数

典型:对角线上一步一抬头

(八)site quality

1.定义

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2.指标

①地位级 site class H D与A

②地位指数site index H T与A

①地位级

地位级表

分别树种依据H D与A的关系,所编制的划分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罗马字Ⅰ、Ⅱ、Ⅲ、Ⅳ、Ⅴ表示。

小兴安岭红松地位级表

②地位指数

地位指数表

依据林分H T与A的相关关系,以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值作为划分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地位指数曲线

用地位指数表中的数据所绘制的曲线。

全国杉木(实生)地位指数表标准年龄20年 地位指数曲线

(九)Stand Volume

1.定义

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表示。2.意义

鉴定森林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

(十)林木质量

1.林木质量

2.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

4.可及度

1、林木质量

划分为三个等级

2、林分出材率

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

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

称为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

根据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将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

划分为不同的出材率等级,

简称出材级。

4、可及度

意义:对其在采、集、运方面具备的条件做出评价

涵义:表明林分所具备的木材生产条件的指标

分类: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

第二节标准地调查

全部实测

小面积局部实测→整个林分

1.随机抽样→抽样样地(样地)plot

2.平均水平→典型样地(标准地)sample-plot

本节目录

1.标准地概况

2.标准地设置的基本要求

3.标准地设置与测量

4.标准地的测定

5.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

一、标准地概况

㈠定义: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㈡用途

专业调查研究:制表、研究经营效果

林分调查:

㈢种类

1、临时标准地temporary sample plot:数表

2、固定标准地permanent sample plot:科研

二、标准地设置的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

均高的距离)

4.混交林中,标准地内树种、密度应尽量分布均匀

三、标准地设置与测量

(一)面积

(二)形状

方形、矩形、圆形

(三)境界量测

(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

(一)面积

不宜过小

我国原林业部(1986)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标准地面积,天然林,一般在寒温带、温带林区采用500~1000㎡;亚热带、热带林区采用1000~5000㎡。

株数控制面积

(三)境界量测

1.以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在坡地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坡度大于5°,坡

面实际量测距离/cosa),闭和差不超过1/200。或GPS定位。

2.标准地四角埋桩

①写字面要朝向标准地的对角线方向

②长期固定标桩,应与已知明显地物相联,注明方位角和距离,以便日后查找。

3.四周边界外侧树木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注明显记号,以示界外。

4.伐除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以便通视。

(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

标记位置、绘图

四、标准地的测定

1、每木调查

2、测树高

3、测定树木年龄

4、测定并计算其它各项林分调查因子

1、每木调查

每木调查(tally)

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也称每木检尺。

(1)确定径阶大小

(2)起测径阶

(3)划分材质等级

(4)注意

(5)计算平均胸径

(1)确定径阶大小

径阶距越大或直径越小,误差越大。

Dg<12㎝时,以2㎝为一个径阶距。

Dg<12㎝时,以1㎝为一个径阶距。

通常2cm

(2)起测径阶

每木检尺的最小直径。

同龄纯林,一般以平均胸径的0.4倍做为起测径阶的依据

天然成过熟林起测径阶8cm,中龄林4cm,幼林1或2cm。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一般起测径阶定为6㎝(起测胸径为5.0㎝)。

(3)划分材质等级

枯立木和倒木要单独检尺记载,以计算枯损量,但不编号。

标准

林木质量等级

出材级

可及度

(4)注意

①在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形路线→坡下

②准确量测胸径

③境界线上的树木,一边取另一边舍;(一般取西南边)

④防重测或漏测

测者:→测一株树→报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

记录者:复诵

测者:取下测尺,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

⑤在每木调查记录表中按径阶记入,用“正”字表示。

每木检尺表

(5)计算平均胸径

2、测树高

(1) 林分条件平均高

①图解法

②数式法

(2) 优势木测高

(3) 树冠测定

对测高样木要测定第一死枝高、第一活枝高(HB)和冠幅(CW)。枝下高测定精度0.5米,冠幅半径用皮尺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量测,精度0.1

米。

①图解法

a.实测胸径和树高,≥25-30株,(中央径阶3-5株,两端径阶的1-2株),如实测的株

数很少,小径阶可以合并,填入测高记录表中。

b.用算术平均法→各径阶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

c.方格纸上x-d、y-h

d.确定横、纵坐标的比例

作散点图:标明各点所代表林木株数。

随手绘制一条匀滑的曲线。并调整。平均离差法。

测高记录表

a.实测胸径和树高,≥25-30株,(中央径阶3-5株,两端径阶的1-2株),如实测的株

数很少,小径阶可以合并,填入测高记录表中。

b 数式法

根据适当的回归方程拟和数据。

演示

⑵优势木测高规定

①6株优势木法

②林分中每100m2的面积上,量测最高或最粗林木的高度

③求算其算术平均数

3、测定树木年龄

①生长椎

②伐根上的年轮数

③轮生枝

④查造林技术档案

⑤目测

4、测定并计算其它各项林分调查因子

树种组成

地位级(或地位指数)

疏密度(或郁闭度)、株数密度

断面积

蓄积量

出材级

林木生物量

复层异龄混交林,求各林层调查因子及全林分调查因子。

五、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

(一)幼树、下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二)土壤调查

(三)环境因子调查

(四)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与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一)幼树、下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1.植被调查

标准地内灌木、草本和地被物的主要种类。

2.灌木覆盖度

标准地内灌木树冠垂直投影覆盖面积与标准地面积的比,以百分数表示。

对角线截距抽样或目测(精确到5%)

3.灌木平均高:目测,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

4.草本覆盖度

5.草本平均高

6.植被总覆盖度

7.幼树株数

分别不同的高度级调查幼树的株数/hm2,以备评定天然更新等级。

高度级一般划分为≤30cm、31-50 cm、≥51cm三个级别。

8.生物多样性

一般调查物种多样性,分别乔、灌、草记录

9.乔木林群落结构评价

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

9、乔木林群落结构评价

(二)土壤调查

(三)环境因子调查

地貌

坡向

坡位

坡度

地貌

坡向

地形坡度﹥5°的坡面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坡位

脊部、上坡、中坡、下坡、山谷(山洼)

坡度

(四)森林自然度、森林健康

与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1.森林自然度

2.森林健康

3.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1、森林自然度

原始林→过伐林、次生林和人工林

自然度划分为5级。

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极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

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

2、森林健康

树冠脱叶、树叶颜色、林木的生长发育、外观表象特征、灾害情况 森林灾害类型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

3、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8个因子评价加权

森林蓄积量

森林自然度

群落结构

树种结构

林分平均高

郁闭度

植被总覆盖度及

枯枝落叶厚度等级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

综合得分

评定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

综合得分值的倒数

K≤1

数值越接近于1,森林生态功能越好。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外业工作步骤并附上原始数据,并对三种直径工具的测量进行比较分析。 1)胸径的测量 1.用米尺量取树干的1.3m并用粉笔做个记号,以便测量胸径。 2.用轮尺测量林木的胸径、根颈直径,按2cm径阶进行整化。 3.用钢卷尺测量林木的周长、胸径、根颈周长、根颈直径。 4.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1。 5.两种直径工具的测量比较分析。 (1)轮尺可直接对树干直径进行测量,卷尺则是通过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后,再根据C ═π D 得关系,换算成直径。 (2)用卷尺测定林木,可以同时测得树干的直径和周长,轮尺只能测出树干的直径。

2)树高的测量 1.平地立木测定 (1)在平地上选取5 棵树高在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其树高。 (2)用皮尺测定观测点到树干间的水平距离,在观测点上用测高器仰望树梢,使望远镜中线切于树梢顶端,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然后在与水平距离相对应的刻度盘上读出树高读数,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所测树木的高度。 (3)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2.坡地立木测定 (1)在坡地上选取5 棵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期树高。 (2)选一坡地上的立木,在适合观测树高的适当距离处用测高器的望远镜中丝对准树干等于测者眼高的位置,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在刻度盘的最下面一行刻度上读出坡度角。 (3)然后根据坡度角计算与水平距相对应的斜距,斜距=水平距/Cos 坡度角。 (4)将皮尺量至等于该斜距的位置作为观测点,在该观测点上用测高器对准树梢和树基观测两次,若两次读数在“0”刻度的两侧则相加,在同侧则相减,即为所测树木的实测高度。(5)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精心整理 例2计算过程 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 =(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4=0.015386平方米 2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0.013267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0.037994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10.3528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 =6/cos(15)=6.2117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3.1058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10.3528/0.015386=672.8714≈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 =6.2117/0.013267=468.2068≈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3.1058/0.037994=81.74449≈82株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0.0982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0.0795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0.2179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0.0982*673=66.089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0.0795*468=37.206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0.2179*82=17.868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0.3+12*0.4+16*0.3)/(0.3+0.4+0.3)=13.8 精心整理 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0.3+22*0.4)/(0.3+0.4)=18.1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 =(22*0.3+16*0.4)/(0.3+0.4)=18.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 =(12*0.3+10.5*0.4+14*0.3)/(0.3+0.4+0.3)=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0.3+19*0.4)/(0.3+0.4)=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 =(12*0.3+12*0.4)/(0.3+0.4)=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0.3+781*0.4+354*0.3=620.5≈621株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0.3+290*0.4=256.4≈256株 精心整理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0.3+220*0.4=112.6≈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66.089*0.3+51.39*0.4+50.905*0.3=55.6542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37.206*0.3+88.044*0.4=46.3794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 =17.868*0.3+26.334*0.4=15.894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55.6542+46.3794+15.894=117.9276立方米 杉木成数=55.6542/117.9276≈0.5马尾松成数=46.3794/117.9276≈0.4 立方精心整理 阔叶树成数=15.894/117.9276≈0.1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测树学(复习)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 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 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 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 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 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能 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 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 h g f v ??=3.13.1? ?+?=f h g V )3(3.1

角规测树

实验四 角规测树 一、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方法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使用时,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可能出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可调节角规视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 二、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在文末的表格中,Fg=1, G=33 ha m /2 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j j j g g v F M δ(单位:ha m /3) (2) 式中:j v 为第j 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否则,需实测),i g 为第j 株树的胸高断面积。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应用简便易行。但技术操作须熟练从严,才能获得满意结果,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①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②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 ③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④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 (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设S 为角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 =R 则为相切,SR 则相余; g F d R 3.150=…………………………………………………………………………………(3) 式中3.1d 为被测树木胸径 ⑤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 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伹其最大观测距离较远,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如采用较大的Fg ,其优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 ,下表1可供参考。 林 分 特 征 可选用的Fg 平均直径8-16cm 的中龄林,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 0.5 平均直径17-28cm 。疏密度0.8-1.0的中、近熟林 1 疏密度0.8以上,平均直径28cm 以上的成、过熟林 2或4 三、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尤其起伏度较大时,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否则,须手工加以改正,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对应于(1)式和(2)式的改正公式分别为: )()(θδSec F G j g ∑=.............................................(4) )()(θδSec g v F M j j j g ∑= (5) 式中θ为平均坡度 (4)式与(5)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 四、林缘误差的消除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 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 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其一般表达式 为:q x=d x/d z (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分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

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测定方法:①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法;②标准表,平均实验形数表和材积表(一元&二元)。求M的思路:1、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M=N*V (标准木法);2、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M= ∑ni*Vi (材积表法);3、已知F:M=G*H*F;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等编制的数表。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树种和区域而编制的数表。二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数表。一元的编制:途径:直接编制或由二元材积表导算。直接法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区域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种树木,兼顾样本的径阶分布。测定各样本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木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有模型。一元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v=aD 的b次方为较常用之一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区别:一元是以平均胸径为自变量平均材积为应变量编制的表,它不考虑树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林木的材积是和受到树高,断面积,形数的影响的。所以二元就考虑了胸径和树高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二元受平均胸径和树木平均高的影响。 标准表法:是特烈其亚柯夫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种确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积量的数表和方法。A.测定现实林分的G1.3(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林分条件平均高HD B.根据现实林分的平均高查相应的标准表,可得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的G标和M标C.现实林分的疏密度P = G1.3/G标,现实林分的M = P * M标。 林分生长量: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消耗)的代数和称为林分生长量。通常是指蓄积生长量。确定方法: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一元材积指数 法:本法是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一元材积指数法。共同特点:都是假设株数不变;制定胸径生长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抽样估计是以随机变量特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在既定调查成本与容许抽样误差及所能承受风险限度内,设计最佳抽样方案,对调查总体统计特征作出估计。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等概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以之估计总体参数的抽样方法。它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样本单元抽取等概。 样本组织:先对总体单元逐一依次编号为1~N,然后产生n个范围在1~N的随机整数,凡总体单元编号与所产生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enumeration with angle gauge 用角规观测抽取样木的测树方法。又称无样地抽样,可变样地抽样。其特点是每株林木被抽中的概率与其某个测树因子(直径、树高、断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不需量测样地边界、面积和样木大小就能估计林分单位面积上的断面积。 1947年奥地利的W.毕特利希提出在样点上用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的方法,打破了 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样地上量测林木的传统,开辟了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可变面积样地和不等概率抽样的方便途径。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陆续出现新的角规观测法,以及美国L.R.格罗森堡在理论上阐明了使用角规抽取样木的原理,进一步丰富了角规测树的内容和理论,使角规测树成为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56年引入角规测树方法,已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广泛使用。 角规任何一种能够产生固定大小视角的器具均可用作角规,产生水平视角的称水平角规,产生垂直视角的称垂直角规。角规的形式,最初使用的是杆式,以后逐渐发展为各种形式的角规和角规测树仪。 杆式角规定长直尺的前端安上带有定宽缺口的薄片,即构成杆式角规(图1)。由尺端通过缺口向前观望,由于缺口宽度的限制,构成了一个固定视角。视角α的大小由直尺长l和缺口宽度ω确定: 角规构造的基本要求是使视角α等于某个规定角度,这可以通过调整ω/l来达到。

棱镜角规它是一个顶角φ很小的三棱镜片。视线通过棱镜产生偏折,形成偏向角α。偏向角即角规视角。制造棱镜角规时,根据所要求的视角,按公式φ=α/(η-1)计算顶角φ的大小。式中η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林分速测镜杆式角规和棱镜角规虽然容易制作,但功能单一,不便在坡地上使用。1952年按毕特利希设计制造的速测镜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规测树仪。它有4种不同大小视角的角规功能,可自动调整坡度,并可作测高、测距、测径和测斜仪使用。60年代毕特利希把构成视角的带条改宽,后又在速测镜上增加了光学望远系统,制成了望远速测镜。中国于1963年制成林分速测镜,1982年还研制了林分望远速测镜,即DQW-2型望远测树镜(见测树工具)。 测树方法角规测树的基本方法有4种:毕特利希的水平点抽样,日本平田种男的垂直点抽样,挪威L.斯特兰的水平线抽样及垂直线抽样。 水平点抽样主要用于测定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在林地内随机设置一个样点,观测者以样点为中心,用水平角规依次绕测周围林木的胸高部位一周。当林木胸高断面与水平视角相割时,即为抽中的样木,并予以计数(图2)。在一个样点上若计数样木株数为n,则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估计值(弿) n 为:弿=F g 是水平角规常数,它与视角大小有关。为了计算方便,在制造角规时调整视角F g 成为整数。例如杆式角规的ω/l=1/50小时,即角规缺口宽 1厘米,大小,使F g =1。 直尺长50厘米,则水平角规常数F g 在角规观测过程中,由于林地条件、工具和视力等限制,会遇到难以决定是否应选作样木的情况。这时需实测林木中心到样点的距离S 和胸径d,按条件: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测树学

森林: 以乔木为主包括夏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及微生物动物在内并且能够影响到当地的水温和气候的生物群体胸高直径: 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 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某一高度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实验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加3米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形率: 树干任意未知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之比 胸高形率:树干1/2高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绝对形率: 胸高以上1/2长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望点: 树干上部等于1/2胸高直径的那一点望高: 望点至地面的高度 生长量: 在林业调查中树木调查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所发生的变化 生长率: 树木每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百分比 林分: 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相邻四周有明显区别的小地段 调查因子:反应林分客观规律的因子林相: 森林垂直部面的层次(单双层林) 主层林: 在森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林层龄级: 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所划分的年龄范围 目的树种:在某一条件下经济价值最高的树种主要树种: 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 疏密度:待测林分每公顷上的总横断面积与相同经营下标准林分每公顷的总横断面积的比值 郁密度: 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面积的比株数密度:个体所占有的营养面积 蓄积: 所有树木材积之和标准木: 具有平均材积的林木 材积表:林木的材积与直径树高和形数之间相关关系的数表 一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直径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二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林木直径和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立地质量:生物所生长的环境总和 地位级: 根据材木的平均树高和其相应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地位指数:根据优势木平均数高和优势木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基准年龄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标准地: 根据人为判断期望能够代表调查总体的森林小地段样地: 随机抽取的森林小地段 1.材积三大要素 (1)形状系数(2)断面积(3)长度 2. 形数作用 (1)衡量树干饱满程度的指标(2)材积的直接换算因子 3. 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 (1)等直径差区分求积法(2)望高法(3)近似法 4. 测量胸高直径注意事项 (1)必须是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以坡上位距地面1.3米的直径 (2)对于分叉树:胸径以下分叉按两株树量测;胸径以上分叉按一株树量测 (3)出现一些结疤损伤可上下量取同样的长度取平均作为胸径替代 (4)及时处理附着物 5. 生长量种类 (1)树木总生长量(以苗木发生至调查为止所积累的总量) (2)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与其相应年龄的商) (3)定期生长量(树木短期几年的生产量) (4)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除以定期年龄)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一年的生长量) 6.年龄的确定 (1)查数轮枝法(2)差数年轮法(3)生长锥发 (4)查阅档案法(5)走访或目测 7. 形数变化规律 (1)幼龄变动幅度大(2)年龄比较大的变化幅度小 (3)形数一般是负数(4)间隔期短 8. 林相划分标准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测树学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_百度文库

实验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一、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27日14:00-16:30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学7附近 二、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 (一)测径器 1.轮尺(卡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出该树干的直径值。测尺上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脚内侧为零开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直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在森林调查中,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书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划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上,采用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源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图1 轮尺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划普通米尺;另一面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 C=πD的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布鲁莱斯测高器(图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2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图3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 5.摆针 6.滤色镜 7.启动钮 8.修正表 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 (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钮,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再加上测者眼高l,即为全树高H,见图4(a)。 (2)在坡地测高: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 异时(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见图4(b)。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式中:S为水平距离。 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同,见图1-4(c),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这种测高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视角等于450时,精度较高,但需要测树木至测点的水平距离。 测高注意事项: ①测高时一定要两次读数之和(差)。 ②测高的水平距离应尽量与树高相同。 ③树高小于5m时不用测高器,而用测杆测定。 ④对阔叶树不要误将树冠一侧当作树梢,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 ⑤必须同时看见树梢和树基 ⑥即使树木是倾斜的,也要测垂直高。全高要从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⑦有圆锥形树梢的树木全高比平头准确。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的大小不固定,而R依树干直径d的大小而变,且令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常用测树工具地使用

实验一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1.轮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 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勃鲁莱测高器(图1-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