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测树学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测树学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一、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27日14:00-16:30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学7附近

二、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

(一)测径器

1.轮尺(卡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出该树干的直径值。测尺上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脚内侧为零开始,按cm 刻划,可精确到0.1cm ,用以量测直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在森林调查中,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书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 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cm 、2cm 或4cm 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 、2cm 或4cm 。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划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上,采用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源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图1 轮尺

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 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 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 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划普通米尺;另一面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D C π=的关系(C 为周长,D 为直径)进行刻划。

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布鲁莱斯测高器(图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2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 图3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

5.摆针

6.滤色镜

7.启动钮

8.修正表

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

(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钮,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 ,再加上测者眼高l ,即为全树高H ,见图4(a)。

(2)在坡地测高:先观测树梢,求得h 1,再观测树基,求得h 2,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异时(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见图4(b)。则树木全高(H)为:

)tan (tan 21βα+=+=S h h H 式中:S 为水平距离。

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同,见图1-4(c ),则树木全高(H)为:

|tan tan |||21βα-=-=S h h H

这种测高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视角等于450时,精度较高,但需要测树木至测点的水平距离。 测高注意事项:

① 测高时一定要两次读数之和(差)。 ② 测高的水平距离应尽量与树高相同。

③ 树高小于5m 时不用测高器,而用测杆测定。

④ 对阔叶树不要误将树冠一侧当作树梢,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 ⑤ 必须同时看见树梢和树基 ⑥ 即使树木是倾斜的,也要测垂直高。全高要从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⑦ 有圆锥形树梢的树木全高比平头准确。

图4在坡地上测高

四、实验内容

(一)直径的测定

选定一棵立木,用皮尺量出距离地面1.3m 的地方,然后用笔做上标记,分别用轮尺和钢卷尺测量做上标记以及树基部位,轮尺读出径阶及直径,钢卷尺读出直径及周长(具体操

作和读数方法见上面,下同)。然后按同样的方法测10棵立木(5棵在平地上,5棵在坡地上)的直径,记录数据如表1。

图1 直径比较

由图我们可以看到,由轮尺和钢卷尺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直径大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由此也可以检验我们的测量和读书方法的正误。由于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可以完全肯定的说,测量方法准确无误。

(二)树高的测定

首先量出测量同学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46m

对于平地上的立木(1-5号),首先用皮尺拉水平距离大约为树高(一般为15m或20m)的距离,然后测者站在该点,按下仪器按钮,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记录下来。

对于坡地上的立木(6-10号),首先用笔在树干的测量同学的眼高处做个记号,然后在大概15m处用测高器的望远镜中丝对准树干等于测者眼高的位置,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

固定摆针,在刻度盘的最下面一行刻度上读出坡度角。然后根据坡度角计算与水平距相对应的斜距,斜距=水平距/Cos坡度角。将皮尺量至等于该斜距的位置作为观测点,在该观测点上用测高器对准树梢和树基观测各一次,记录两次的数据。

根据记录下的数据以及测者的眼高数据,可以求得全树高,最后结果如表2。

表2 树高记录表

五、实验总结

(一)测定胸径的注意事项

1、无论是轮尺还是钢卷尺,测量是都要与树干垂直放好,读好数再拿出来,而且读数时要先读小数位,再读前面的数字。

2、轮尺应该先读直径再读径阶,也可以直接不用读径阶,直接根据直径得出了径阶。

3、钢卷尺要紧贴树干,不能有褶皱。

(二)测定树高的关键技术

1、选定的水平距离应该尽量跟树高接近。

2、测量时人站直,头齐平,无论那个部位都不歪不斜。

3、脚站着不能移动,并且身子要垂直地面。

4、测量时不分心,不讲话,看到树梢立即按下,不用只会他人。

5、读数时切不可看错行数。

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外业工作步骤并附上原始数据,并对三种直径工具的测量进行比较分析。 1)胸径的测量 1.用米尺量取树干的1.3m并用粉笔做个记号,以便测量胸径。 2.用轮尺测量林木的胸径、根颈直径,按2cm径阶进行整化。 3.用钢卷尺测量林木的周长、胸径、根颈周长、根颈直径。 4.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1。 5.两种直径工具的测量比较分析。 (1)轮尺可直接对树干直径进行测量,卷尺则是通过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后,再根据C ═π D 得关系,换算成直径。 (2)用卷尺测定林木,可以同时测得树干的直径和周长,轮尺只能测出树干的直径。

2)树高的测量 1.平地立木测定 (1)在平地上选取5 棵树高在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其树高。 (2)用皮尺测定观测点到树干间的水平距离,在观测点上用测高器仰望树梢,使望远镜中线切于树梢顶端,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然后在与水平距离相对应的刻度盘上读出树高读数,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所测树木的高度。 (3)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2.坡地立木测定 (1)在坡地上选取5 棵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期树高。 (2)选一坡地上的立木,在适合观测树高的适当距离处用测高器的望远镜中丝对准树干等于测者眼高的位置,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在刻度盘的最下面一行刻度上读出坡度角。 (3)然后根据坡度角计算与水平距相对应的斜距,斜距=水平距/Cos 坡度角。 (4)将皮尺量至等于该斜距的位置作为观测点,在该观测点上用测高器对准树梢和树基观测两次,若两次读数在“0”刻度的两侧则相加,在同侧则相减,即为所测树木的实测高度。(5)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测树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 ?????????学年测树学 本科考试 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径阶 ?树皮率 ?林分 ?优势树种 ?疏密度 ?一元材积表 ?林分直径结构 ?造材 ?总生长量 ??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划分林层的标准 ?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三、证明

画图阐述以样点为中心的多重同心圆原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径阶 为了测算简化,测量直径时,按照一定的宽度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 ?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结构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优势树种 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 )。 ?一元材积表 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称为林分直径结构,或林分直径分布。 ?造材 对树干或原条进行材种划分的工作称为造材。 ?总生长量 树木从种植开始至调查时(?年),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称为总生长量。 ??角规控制检尺:对角规绕测记数的林木实测直径,并按径阶统计记数的工作称为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划分林层的标准

∑∑===n i i n i i g G V M 1 1 标地标地 标地 S M M = ( )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 ??以上?主林层 ???? ( )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 ??????? ( )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 ??以上 ( )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 ??,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 ?? ? 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 )测直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树木断面接触 ( )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 )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相互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 )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该位置上、下等距离生长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值 ?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 )设置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 ?,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 ( )以 ?( ± ?)及??( ± ?)为标准选干形中等的林木 ??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伐倒或立木区分求积,计算标准木材积(??) ( )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标准木株数?—标准地总断面积??,??—第?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 )计算林分蓄积量

测树学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_百度文库

实验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一、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27日14:00-16:30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学7附近 二、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 (一)测径器 1.轮尺(卡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出该树干的直径值。测尺上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脚内侧为零开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直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在森林调查中,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书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划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上,采用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源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图1 轮尺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划普通米尺;另一面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 C=πD的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布鲁莱斯测高器(图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2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图3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 5.摆针 6.滤色镜 7.启动钮 8.修正表 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 (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钮,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再加上测者眼高l,即为全树高H,见图4(a)。 (2)在坡地测高: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 异时(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见图4(b)。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式中:S为水平距离。 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同,见图1-4(c),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这种测高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视角等于450时,精度较高,但需要测树木至测点的水平距离。 测高注意事项: ①测高时一定要两次读数之和(差)。 ②测高的水平距离应尽量与树高相同。 ③树高小于5m时不用测高器,而用测杆测定。 ④对阔叶树不要误将树冠一侧当作树梢,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 ⑤必须同时看见树梢和树基 ⑥即使树木是倾斜的,也要测垂直高。全高要从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⑦有圆锥形树梢的树木全高比平头准确。

常用测树工具地使用

实验一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1.轮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 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勃鲁莱测高器(图1-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6年06月12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4级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统称作商品材 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9. Richards生长方程()。 10.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 2. 冠长率 3. 优势树种 4. 形高 5. 直径分布 6.林分调查因子 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8.全林分模型 9. 自由树10. 绝干重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 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 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 生长方程(y=Ae -k/t ,式中:A,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 2.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 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3.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60.14500-=g 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4. 某一白桦天然林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32m 3/hm 2,2000年复测为139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20 m 3/hm 2,枯损量为10 m 3 ,试求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5.在某天然落叶松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1 hm 2,经过标准地 调查后得知:落叶松蓄积量为15.8 m 3,白桦的蓄积量为4.2 m 3。请根据上述数据 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计算出该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 树高 2.林分年龄 3.胸径 4.树冠投影面积 5.1.7~1.8 6.越小 7.薪材 8.单木模型 9.c kt A y ))exp(1(--= 10.0.5 二、概念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面积; 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川农《测树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角规绕树法中,当d/R固定为()时,g/A恒等于1/10000。A: 1/20 B: 1/25 C: 1/50 D: 1/100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误差从来源可以分为()。 A: 量测误差与计算误差; B: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C: 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D: 量测误差和系统误差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伐倒木截取圆盘后,在根径圆盘查数年轮时,应()。 A: 由外向髓心,多方计数 B: 由髓心向外,多方计数 C: 由外向髓心,单方计数 D: 由髓心向外,单方技术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下列关于移动因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Zd<C,Rd<1,部分树木升1径阶; B: Zd=C,Rd=1,全部树木升1径阶; C: Zd>C,Rd>1,全部树木升1径阶; D: Zd>C,Rd>2,移动因子数值中的小数部分对应的株树升3个径阶;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在进行标准地境界测量时,标准地周界测量用()。 A: 皮尺 B: 花杆视距 C: GPS D: 围尺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下面()可以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 胸高形数 B: 正形率 C: 形状指数 D: 以上都可以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 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 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 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 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在林分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A: 标准地 B: 样地 C: 林地 D: 立地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下列()公式可用于单株立木材积计算。 A: 平均断面积求积式 B: 中央断面积求积式 C: 牛顿近似求积式 D: 平均实验数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是可以直接测定的因子 A: 胸径 B: 断面积 C: 材积 D: 形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下列关于树干年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B: 早材的宽度占整个年轮宽度的主要部分; C: 树木胸径处得树木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 D: 晚材与下一年春材之间有明显的界限,通常作为划分年轮的界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下列树种组成式正确的是() A: 10落叶松1柏木 B: 9柏木+落叶松 C: 6落叶松4云杉+冷衫-白桦 D: 8柏木2柑橘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孔兹干曲线式y2=pxr中x代表()。 A: 树干根颈到横断面的长度 B: 树干横断面的半径 C: 树干梢头到横断面的长度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 平均断面积公式 — 第二章:林分调查 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树高和胸径)、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 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卷)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5年07月04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3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 )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 )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 )。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 )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实验形数 2. 材积表 3. 角规控制捡尺 4.树高曲线 5. 削度方程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绘图)。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2. 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 ,4 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 材积。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的大小不固定,而R依树干直径d的大小而变,且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