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菲律宾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菲律宾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261592.html, 【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两国的经济贸易

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世纪两国就有通商往来。十五

世纪,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又名三宝)曾率领船队到访过

菲律宾群岛,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十

六世纪,两国间商船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菲出口生丝、绸

缎、铜器、瓷器和粮食等;从菲进口墨西哥银元、珍珠、贝

壳和椰子等。到1948年,两国直接贸易额已达2,500万美元,

经香港转口约502万美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中菲两国的直接贸易受到严重影

响,直到1972年才得以恢复。两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了

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

展,中菲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于世忠参赞阁下,请他就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和有关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关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一、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

南博网:于参赞,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专访。

于世忠:我也很高兴有机会来到我们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官方网站,就中菲之间的经贸关系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

南博网:首先,要向于参赞请教的问题是,中菲两国近年来的贸易往来情况怎么样?

于世忠:好的。中菲贸易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2000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31.42亿美元,2001年为35.65亿美元。2002年发展到 52.59亿美元,2003年发展更为迅速,达到了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8%。今年前三个季度,双边贸易额接近100亿美元,到年底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在东盟国家中,可望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菲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对菲出口消费类工业品和食品逐渐增多;而菲律宾则是由工业品取代资源产品,占据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份额。目前,中国对菲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纺织品及服装、煤、钢材、鞋类、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从菲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香蕉、成品油等。

南博网:看来,中菲两国的贸易前景远大。您能介绍一下中菲双边的投资情况吗?

于世忠:近年来中菲双边投资发展很快,2003年菲在华投资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8.3%。中国对菲投资2003年500万美元。截止到2003年底,菲律宾在华投资总额达到16亿美元,中国在菲投资总额达到6亿美元左右(包括菲北铁项目4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亿美元农业优惠贷款等)。中国对菲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铁路、农田灌溉、渔港建设等,资源开发项目少,私有企业在菲投

资少,短平快特点没有发挥,消费品市场没有占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拉动中国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开发中国需要的资源产品,促进菲对中国出口的作用小。

南博网:您能为我们列举一些中国在菲律宾投资的具体例子吗?

于世忠:好的。近年来,为促进中菲经贸合作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菲投资的力度,并初显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正在实施和探讨一些大项目。中国机械设备(集团)公司利用4亿美元优惠贷款承建的菲北吕宋铁路第一期第一段32公里项目已于2004年2月26日签署贷款协议,即将开工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利用优惠贷款承担的菲南吕宋铁路改造和新建项目已于2003年11月15日签署备忘录;哈电集团和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同菲国家石油公司于2004年3月4日签署在菲依沙拜拉省承建5万千瓦坑口电站项目备忘录。此外,还在积极探讨其他合作项目。在农业合作方面,中国提供500万美元援建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于2003年3月落成并交付使用,现有9名中方农业专家同菲方专家一起工作,传授中国的农业技术和介绍中国的农业机械设备。中国工程和农业机械进出口公司同菲农业部执行的1亿美元中国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菲律宾农村水利灌溉、码头扩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建设正在实施。

南博网:通过您的详细介绍,我们对中菲两国的贸易概况和双边的投资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那于参赞您认为中菲两国的经济是否有互补性?

于世忠:我认为,中菲两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菲律宾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鱼、虾、热带水果、椰子油、加工食品、木制品、塑料品、微电子组件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受益于中国关税的降低,今后几年对中国的出口会显著增加。中菲间双向投资也会有较大增长。特别是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菲投资。

二、菲律宾的投资环境

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借此机会,想请您谈谈菲律宾的投资环境。

于世忠:我想这个问题也是所有有志于走出国门,到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我就先谈谈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吧,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过去的十几年,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政局不稳、社会治安不好等多种原因,菲律宾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表现在:

第一,政局不稳定。1983年以来的20年中,菲律宾政局一直不平静,总是受到政治的干扰,菲律宾政坛上政党之间、政客之间相互斗争不断。这就必然牵涉、分散执政当局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从而使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第二,社会治安较差。菲律宾社会治安一直不很好,多年来一些地区特别是棉兰老岛不时发生暴力和恐怖事件。社会治安和政局决定投资者投资的安全性,左右着外国投资的起落。较差的社会治安加上不稳定的政局直接影响着国外对菲投资。

第三,菲律宾财政状况较差,投资配套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菲债务负担重,财政赤字大。截止2003年底,菲律宾的外债余额已达到563.47亿美元,人均达到670美元。同时,菲律宾政府还有大量的国内债务,截止2003年11月,菲律宾政府国内债务余额达17179.76亿比索(1美元兑55比索),人均达到20450比索。近年来菲律宾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也不断攀升,2001年为1450亿比索,2002年剧增至2107亿比索,2003年有所改善,控制在1999亿比索。庞大的财政赤字与沉重的债务负担结合在一起,给菲律宾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相当部分用来偿

还债务,缺乏用于社会设施、经济发展的资金。菲律宾的建设基本是靠国外投资和援助,政府投入建设的资金很少,甚至许多国外援助项目菲律宾连配套资金都难以落实。

南博网:这样的投资环境肯定给菲律宾吸引外资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吧?

于世忠:是的,这种投资环境对菲律宾吸收外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只有6.2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八十分之一。而且菲律宾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及金融和地产业四大领域,制造业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占总额的60%多;服务业0.84亿美元,占总额的13.54%;通讯业0.22亿美元,占总额的3.54%;金融和地产业0.16亿美元,占总额的2.58%。这四大行业的利用外资总和占全国利用外资的近80%,而涉及到全国一半人口生活的农业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矿产业却少的可怜,分别只有45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旅游业更是空白。

南博网:谈了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那您认为菲律宾的投资环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

于世忠:尽管菲律宾的吸收外资目前还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但是不可否认,其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日益改善的政府鼓励投资政策,特别是阿罗约总统的连任,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可望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局面,加上菲律宾原有的优势,使菲律宾的外商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南博网:您能给我们详细地介绍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吗?

于世忠:好的。首先从自然资源环境来说,菲律宾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第一,丰富的旅游业资源。菲律宾是千岛之国,地处热带,气候适宜,具有大量的自然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菲律宾是亚洲的中心,临近有缺少像菲律宾这样的旅游资源、而又有旅游爱好的中国、日本、韩国,为菲律宾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菲律宾一旦国内治安得到整治,旅游业的投资将迅速增加,国外游客将蜂拥至菲律宾,将为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充足的人才资源。菲律宾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人才资源丰富,目前拥有IT及电脑科学专业人员7万人,工程师3.5万人,注册会计师10万人,商务管理人员10万人。此外,每年还新增加38万大学毕业生,补充专业队伍。菲律宾通用英语,采用西方模式的教育体系。全国有94.6%的文化普及率,72%的人能流利使用英语,易接受外来不同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菲技术人员精通英语,熟悉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及用户服务标准,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容易与外部沟通。调查显示,菲律宾服务人员的英语表达和理解能力优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

第三,低廉的经营成本。菲律宾普通劳动力成本为平均每月234美元,低于亚洲大多数国家,略高于印度、印尼,技术人员月薪在400美元左右,白领雇员平均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1/4。此外,菲律宾服务人员精通英语,熟悉西方的专业知识,还能节省上岗前的培训费用。在基础设施方面,菲律宾拥有充足的设施完备的办公区,现还有40万平米的接纳能力,租赁价格低廉,仅为美国、印度、香港的1/4,而且这些办公区大多由国际房地产公司管理,有合理的租赁协议。

第四,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菲律宾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虽然目前菲律宾许多农产品处于短缺状况,但发展的条件很好,只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菲律宾农业将有巨大发展。特别是菲律宾具有很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菲律宾海藻生产已是世界第一,其他海产发展也具有美好前景。

第五,前景广阔的采矿业。菲律宾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镍、金、银、铁铝矿产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据菲律宾矿产与地理科学局报道,菲律宾金矿贮量占世界第三,铜矿世界第四,镍矿世界第五,铁矿世界第六。许多国外企业都看好菲律宾的矿产开发,只要菲律宾政治和治安得到稳定,将会有大量外资涌进矿产业。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您刚才从硬件环境方面谈了菲律宾投资环境的优势。那您认为在吸引外资的软环境方面,菲律宾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于世忠:我认为,优惠的吸收外资政策及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菲律宾吸引外资软环境方面的优势。

为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进入菲律宾,提高菲律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菲律宾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如不断开放外商投资领域;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100%股权;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实行投资优先计划(IPP)等。建立和发展各类经济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特殊的优惠待遇,是其重要而卓有成效的引资措施之一。菲律宾政府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设立经济区,到1986年相继建成了四个出口加工区。经济区的设立和运营,对加大菲律宾吸引外国投资力度、增加就业人口、扩大贸易出口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吸收外资,菲律宾政府每年制定《投资优先计划》,列出了当年度受菲律宾政府鼓励的投资领域,并根据《菲律宾投资法典》所规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税收、信贷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投资优先计划》主要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投资优先领域和地区投资优先领域两大部分。在所侧重的经济活动中,除强调对出口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继续对农业部门进行支持外,还引进了医疗、环境服务、包装和石化生产等新领域,菲律宾政府希望以此进一步发展菲律宾所需要的行业和建立重要的设施。 2004年《投资优先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菲律宾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达到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充足自给;通过建立和改善基础设施、工业设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区的合理分布,提高工业就业能力和农村发展水平;通过发挥菲律宾在服务领域的优势,开创新型服务市场,提高服务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通过鼓励商业性环保设施的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管理,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发展。

三、中国下一步对菲律宾的投资建议

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您刚才分别从自然资源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对菲律宾的投资环境做了详细的介绍。那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哪些领域投资比较容易成功,您能给有志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些建议吗?

于世忠:根据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和“走出去”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强同菲律宾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菲律宾经济发展的特点,建议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菲政府急于改变现状,仅靠有限的自筹资金和已有的外国贷款远远无法满足新上项目和旧项目的改造所需。近年来,菲将合作的目光转向中国,积极寻求中方优惠贷款,投资一些急需的大项目。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寻找合作机会。目前,已经签署了一些协议和备忘录。根据菲律宾的情况,在菲律宾真正落实“走出去”战略精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应该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双方都有好处,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农业。菲是农业国,其土地和自然条件都非常好,五六十年代曾出口大米。但由于近一、二十年的政治动荡,历届政府穷于应付局面,没有更多精力抓农业,致使出现粮食不能自给,老百姓生活贫困,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又没有更多工作机会,进而引起犯罪事件不断发生。阿罗约政府上台后,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菲方十分看好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两国政府和领导人对双方农业合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农业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好事,双方农业合作不仅可以带动我农机具等产品出口,还可以在菲生产出我国需要的新的贸易商品,如椰子产品、热带水果、海产品等。农业合作的成功,还可以扩大我影响,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菲律宾矿产资源丰富,铜、镍、金、银、铝、铬、铁等金属储量及开采价值非常可观,是我合作开采矿产资源的理想伙伴。合作开矿不仅解决我矿产品加工企业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资源保障;而且可带动我机电产品和技术出口;同时,为两国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支付保障。一旦合作开发资源形成规模,双方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前景非常令人鼓舞,两国外交和政治关系也将大大向前发展。

四是渔业养殖和捕捞。菲律宾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并有良好的养殖条件。菲产金枪鱼、石斑鱼、大虾、螃蟹等名贵水海产品,特别是海藻产量世界第一。菲现捕捞和冷藏加工能力较差,由于菲现政策不够开放,外国公司难以同其开展渔业合作,资源优势无法发挥效益。据了解,菲将采取灵活政策,不久将开展这项合作。我方已做大量准备工作,如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展此项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五是椰子产品开发。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之一,种植面积310万公顷(中国仅有几万公顷),直接或间接依靠椰子生存的人达2500万人。菲律宾椰子生产范围广、面积达、成规模,易形成产业化开发,目前,菲律宾只对椰肉进行了利用,可用于生产活性炭的椰壳,可用于生产各种垫子的材料和公路护坡的椰子纤维,可用于温室和苗木培养的椰壳渣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很需要通过合作获得这些产品。

六是林业。菲律宾非常适宜速生林材的发展,全国有大量的荒山荒坡适宜发展速生林材,特别是在棉兰老岛。速生林材主要用于造纸,投资1美元10年后可增值到30-40美元。中国十分需要林业产品,如能在林材方面投资,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回报,对国家有利。菲律宾对林业开发的政策也比较优惠,70%的产品可运走。

七是旅游。菲律宾旅游业资源很丰富,全国有7107个岛屿,是仅在印度尼西亚之后的第二个岛屿国家,地处热带,气候适宜,具有大量的与海洋相伴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菲律宾一旦国内治安得到整治,国内外对旅游业的投资将迅速增加,国外游客将蜂拥至菲律宾,将为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旅游设施、相关产品、民航等配套发展。

四、关于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情况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这么详尽的介绍。听了您的这番介绍,我想不少企业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在菲律宾的市场上大展拳脚了。借此机会,您能谈谈菲律宾参加2004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情况吗?菲各界对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评价如何?

于世忠:今年11月,菲律宾有200多人赴南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其中参展人员36人,共组织了43个展位。菲方派出以贸工部副部长阿基诺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赴会。另外,菲有关社团派理事长率团赴会。菲各界对南宁在短时间内办好如此盛大的展览会,并组织好相关的各种活动,

表示不可思议,同时也甚为佩服。大家普遍认为,南博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以至东盟之间,更广意义上,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该博览会越办越好。

同时,菲律宾也有些朋友反映,由于南宁是首次,又是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举办如此大的展览会,略显组织不够周密和协调,给许多客人参加活动带来不便。相信今后会越办越好。

南博网:谢谢参赞阁下为我们传达的宝贵建议。您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一盛会的呢?

于世忠:我作为驻菲律宾经商参赞应邀出席博览会有关活动,首先应该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教育,感受良多。我被广西领导和人民创造的惊人速度所感动,我也为我们的国家能以最快的速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成大事而自豪,外国人也特别羡慕我们。另外,我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会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交往做出巨大贡献。希望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办越好。

南博网:非常感谢参赞阁下对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度评价。我们一定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再接再厉办好每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非常感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间有限,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同时祝愿中菲经贸关系在您和大使馆所有同志的努力下,实现新的飞跃。当然我们也期待参赞阁下能够再次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于世忠:我同样期待再次来到我们博览会的官方网站,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我国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在政府给予一定扶持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加大对菲律宾的投资力度,将中菲之间的经贸合作和友好交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整理:吴少玲

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 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

际上却是以智取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 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第三,开枪打台湾渔民,其实是在打大陆的耳光。第四、菲律宾有恃无恐,不就是背后有美国撑腰吗? 对于前几天菲律宾打死台湾渔民的事件,综合目前的各种消息来看,我觉得菲律宾是在美国指使下想离间大陆和台湾间的关系。其分析如下:菲律宾在军事上无法对抗大陆和台湾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敢肆意打死台湾渔民,还死不道歉。我想除非菲律宾总统脑子有病,否则谁都不会玩火自焚。所以我认为菲律宾过几天会正式道歉的,但是会给大陆和台湾出难题即:我向谁道歉? 菲律宾首先会通过各种渠道说,我只承认有一个中国。然后只向大陆道歉(如果向台湾而没有向大陆道歉,台湾自然乐意了,但大陆会削它),台湾自然会不乐意了,但也没法动手,因为菲律宾已经向大陆道歉了,大陆不能让台湾打,如果打了,那给别人印象就是你大陆根本管不了台湾,一个中国就是句空话,以后没人当真了。但是大

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2015-02-12 李小云 作者李小云教授和非洲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习主席将于今年12月初在参加完巴黎气候大会之后直接飞赴非洲,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是继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和李克强总理2014年对非洲访问之后,中国领导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非洲的又一次重要的出访。由此显示出了非洲大陆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公众对于这样频繁的出访以及我国对非援助和经济合作的一些举措反响强烈,同时也不凡有各种微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洲已不再是公众印象中只需要中国帮助和救济的贫穷大陆,相反,中国国内发展和民生越来越与世界紧密相连,而非洲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离不开非洲。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非洲很少有地缘政治的冲突,非洲民间对中国普遍存在正面评判,而且非洲也不像拉美与亚洲存在碎片化的和依附性的不同冲突体。就中国而言,非洲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强有力的杠杆

随着国际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化,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正在演化为互为依存的新兴结构关系。发达-不发达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传统格局正在演变为发达—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关系。在这个关系体中对立和冲突依然存在,但是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对立也不再以整体性或集团性的形成为主,打破结构关系的偶发因素越来越多,地缘政治趋于碎片化。虽然世界正在趋于多元化,但这仅意味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而导致全球权力话语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反映主导性权力关系的消失。新兴成长的中国与传统全球统治力量的二元结构正在形成。这也是改变全球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往日无法比拟的国际空间和这空间的话语权,而拓展新国际空间正在遭遇巨大的围堵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美,中欧,中俄,中日关系的反复构建,这种构建又直接影响了中国与周边,与拉美和中亚与中东欧的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密切而稳定的中非关系就使得中国具备了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战略性条件,而中国对非洲长期的支持则客观上为我国与非洲构建这个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的战略性介入非洲也自然为非洲所欢迎,因为这也为非洲提供了平衡其与其他资源提供者讨价还价的重要力量。实际上,在亚洲的经济博弈中已经呈现出了同样的问题。中非全面的战略关系会直接牵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地缘考量,引发某种程度的竞争状态,从而能从战略上缓解中国在直

2012年12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

2012年12月份中国—菲律宾双边贸易情况据海关数据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有所回落,进出口总额达31.06亿美元,环比下降6%,占中国对东盟十国贸易总额的7.7%,是我国在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12月份,我国对菲律宾贸易持续逆差,逆差额为1.52亿美元。 12月份,我国自菲律宾进口16.29亿美元,环比下降5.6%,主要进口的前五位产品有矿砂、矿渣及矿灰,矿物燃料、铜及其制品,机械和电子,累计进口总额达15亿美元,环比下降4.9%,占中国自菲律宾进口产品总额的92.1%。其中,电子进口最多,进口额达7.37亿美元,环比下降9.2%;其次是机械,进口4.5亿美元,环比下降0.7%;再者是矿砂、矿渣及矿灰,进口2.12亿美元,环比下降3.3%;第四是铜及其制品,进口6595.52万美元,环比下降13.5%;对矿物燃料的进口最少,进口额为3568.06万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15.2%。 图1 2012年12月份中国自菲律宾主要进口产品金额 同月,我国对菲律宾出口14.77亿美元,环比下降6.4%,主要出口的前五位产品是矿物燃料、针织服装、钢铁、机械和电子,累计出口总额达5.8亿美元,环比下降5.2%,占中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总额的39.3%。其中,电子出口最多,出口额达2.05亿美元,环比下降9.8%;其次是机械,出口1.48亿美元,环比下降4.6%;再者是针织服装,出口9018.91

万美元,环比增长2.2%;第四是钢铁,出口额为7216.82万美元,环比下降17.2%;对矿物燃料的出口最少,出口额为6457.06万美元,环比增长20.2%。 图2 2012年12月份中国对菲律宾主要出口产品金额 与上月相比,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贸易额来看,双边进出口均有回落,我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略有扩大。 二、从产品结构上看,双边主要出口的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进口方面,本月矿物燃料快速增长,取代鞋靴,成为我国自菲律宾进口的第五大产品。其他四种产品相比上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出口方面,矿物燃料也获得较为良好的增长,取代光学医疗设备,成为我国对菲律宾出口的第五大产品。而其他四类产品大部分呈下滑态势。总体上看,12月份,我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的情况不太乐观,稍显疲软。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 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丰富。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也愿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协调,共同参与非洲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2000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例已超过50%。在非洲对中国出口方面,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曾经是主要商品。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逐渐为中国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有所下降,但农产品进口增长了25%。 多年来,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中国已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加强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从2005年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部税目95%的商品。在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国在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亿美元,包括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中国还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和非洲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中非贸易具有很大潜力。就中国而言,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对华出口,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出积极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适合非洲发展的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非洲资源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非洲,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央视主播和佳口误称菲律宾是中国领土

CCTV作证:菲律宾是我国固有领土 浏览量:806回复数:3 复制链接分享到:qq人人新浪小米推客 收复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省 菲律宾为何在此次黄岩岛事件上如此强硬?那是因为有美国撑腰。但是菲律宾别忘了,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人也是中国人的后代。 菲律宾的意见是菲律宾离黄岩岛比较近,就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地盘。邓小平当年说过:“如果拿近作为借口的话,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照此推理,菲律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再说了,菲律宾人民多数有中国血统,比如说阿基诺总统的母亲、菲律宾已故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出生于菲律宾华裔名门望族,曾祖父姓许,生于中国福建漳州市龙海市鸿渐村。阿基诺夫人1988年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便回到鸿渐村寻根谒祖,当时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仅是菲律宾的总统,也是鸿渐村的女儿”。而阿基诺总统8月30日至9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装模作样循着他母亲的足迹前往鸿渐村。 有许多菲律宾人中国人的后裔,许多人的祖先都来自大陆。历朝历代,中国相当一部分渔民前往菲律宾各个岛屿定居,才有了菲律宾现在的人口局面。 菲律宾是中国人的认识就连菲律宾自己也知道,为何今日与自己的祖宗反目,要从祖宗手里夺地盘孝敬美国? 菲律宾人不会忘记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与压迫。直到今天,菲律宾民众是极力反对美国大兵驻军菲律宾的。针对总统的、针对美国的示威游行没有停过。但是阿基诺三世根本不顾人民反对,邀请他的美国干爹来驻军。并拿上美国干爹与中国展开抗衡,意欲占领南海岛礁。 要告知菲律宾的是你美国干爹不会为你和中国动武,原因你自己想去。就算你美国干爹支持你,中国也不畏惧。对于领土的侵略中国人极为愤慨,中国近代的侵略史让中国人极为团结,对待侵略中国人绝不手软。 台湾媒体今日呼吁台湾当局要有所行动,这就足以证明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决不允许小国侵略。大陆与台湾的联手是形势所逼更是天经地义。相信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在维护领土完整上意见统一,血浓于水的骨肉是打不断的。 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一举收复失去多年的领土。反动统治者阿基诺三世的反动统治不得民心。阿基诺三世不仅不关心菲律宾人民的死活,还把强盗引到自己家里。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为国民考虑的昏君中国要讨伐,如果菲律宾人民愿意,中国将设立菲律宾省! 历史具有追溯性,追溯回过去,菲律宾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以下是历史依据,仅供参考! 数十万年前, 菲国已有先民活动, 不过,现在菲律宾居民的祖先大概在壹万年前才定居

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肯尼思?金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北京峰会必将开成一次隆重、务实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这艘承载着新世纪中非关系的伟大航船①必将乘风破浪,驶向中非友谊的美好明天!(Beijing Summ it,Secti on7,2006)② 在迄今最大的一次中非峰会召开之际,③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Hu,2006,in King,2006b)。本文将集中讨论中非之间的发展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而不是考察中非伙伴关系的所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非间的贸易和投资关注非常多,而关于中国对非援助的著述却极少。 本文主要是回顾具体的政策,而不是分析政策的实际效果。这些实际效果是通过在非洲各个国家的具体工程、项目或者其他的行动体现出来的。但是,即使不从国家层面上来分析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中非关系发展中也仍然有一些重大进展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们首先将集中讨论中国是如何看待与非洲的合作的。我们也会讨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 w Partnershi p f or Africa s Devel opment,NEP AD)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方式和思路。此外,我们还会适当地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援非的不同方式。 3肯尼思?金(Kenneth King),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授。 33本文的初稿是在“21世纪中国在非洲”会议上的发言稿(南非:约翰内斯堡,2006年10月16—17日)。该会议是为了准备中非合作论坛,由英国皇家学会、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以及NEP AD秘书处联合举办的。 ①对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看到“航船”一词可能会想到600年前的郑和。他当时带领舰队从中国出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航海,并到达了非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海岸。参见Sailing W est:A dm iral Zheng He’s Voyages,March—May2006,Hong Kong Museum of H ist ory。 ②“中非关系乘上新世纪的航船”的网页是由多个独立有序的网页链接组成的。下文在引用该网页上的内容时将注明其网页上所显示的顺序,如“第几”部分。 ③截至9月中旬,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的元首确定将参加此次峰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菲律宾优劣势分析

菲律宾主要进口产品:电子半导体、石油、电子资料处理、纺织品。主要进口国家: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 1、菲律宾市场环境的分析: 有利因素:市场具有开发潜力,菲律宾有八千多万人口,人口的成长速度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海运交通便利,在贸易运输成本及时间效益均具竞争力。 2、劳动力资源充足:当地劳力及土地供应充沛。价格较为低廉。由于教育普及,且系英语国家,技术工人较易培训。故欧、美、日、劳力密集电子业均以菲律宾为海外零件组加工基地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菲律宾为东协10国会员国之一,可利用菲律宾打入国际市场。东协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菲律宾扩展东协市场。此外近年来菲律宾致力与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国,推动自由贸易进程。区域间经贸发展有望更加密切。 3、基础建设渐次改善:菲律宾政府利用日本、美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的融贷,吸允许多国内外企业参与公共投资。基本上菲律宾各项工程建设可以为菲律宾提供有利的商机。 4、经济政策持续改革:菲律宾改革政策持续推动,管制项目陆续开放,市场经济体系渐趋自由。 5、投资优惠奖励:高科技产业享有6年免税待遇,菲高科技产业为4年,颜料及半成品减税优惠。 6、不利因素: 1、菲律宾基础建设尚未完善,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偏远地区相对落

后,交通、电力、供水、及电信业供应有限,较不具投资吸引力 7、电力成本高昂, 8、大马尼拉地区已趋向饱和,地价攀升,工资上涨,交通拥挤,与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相比,丧失竞争力。 菲律宾限制外人买卖土地。影响外商来菲律宾做长期投资的意愿。根据法令,外国自然人不得持有菲律宾的土地。外资比例超过40%的法人公司不得购置任何厂房用地。 9、菲律宾法令制度不全,行政手段繁琐。办事效率低造成时间损耗。另外,官员索贿情况普遍,劳动纠纷频发大部分发生在制造业。

菲律宾对中国香蕉出口情况调查

菲律宾对中国香蕉出口情况调查 日语121班 高白玉 12511086

菲律宾对中国香蕉出口情况调查 一、中文概要 菲律宾是农产品短缺国家,对外贸易对菲律宾国内农产品供求平衡意义重大。菲律宾出口农产品以椰子类、水果类、水产品类为主,出口额占70%,其中香蕉是菲律宾重要的出口水果,而中国是菲香蕉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本文通过对近3年的贸易数据分析,得出贸易的现状和整体趋势,以及建议。 二、关键词 菲律宾香蕉香蕉出口现状研究 三、正文 一、菲律宾香蕉出口中国的现状。 菲律宾是香蕉种植、生产、出口、加工的主要国家之一。香蕉出口占菲律宾经济出口作物的很大一部分,中国是菲律宾香蕉的第二大出口国,菲律宾香蕉进口占我国香蕉进口总量的85%。然而,近3年来,菲律宾对我国的香蕉出口大致呈下降的态势。 1.菲律宾对中国香蕉出口数量(近3年) 2010年,中国从菲律宾进口香蕉数额为89万千吨。2011年菲律宾向中国出口了35.8万千吨香蕉,占我国香蕉进口总量的84.75%,约合人民币7.145亿元。2012年菲律宾向我国出口香蕉37.6万千吨,出口量较2011年上升5%,但是整体情况仍不乐观。截止到2013年6月,菲律宾出口到我国的香蕉总量较之去年同期降低了36-43个百分比。 根据菲律宾检疫服务(PQS)香蕉月度报告(2012-2013)显示,截至2013年6月,菲律宾香蕉出口伊朗总数量共计6086499箱,较之去年同期的9524208箱,出现明显下滑。同样,今年上半年总共10949188箱被运到中国,较之去年同期的19141506箱,减少43%。 从价格上来看,菲律宾香蕉因产量剧增在2012年从每千克4到5美元暴跌至每千克1到2美元后,香蕉业价格持续低迷,2013年价格仍未恢复到此前水平。香蕉是菲律宾出口量居第一位的水果,而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香蕉进口第二大国,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香蕉是从菲律宾进口到日本,在由日本专卖到我国。所以中国市场对菲律宾香蕉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遭受到需求量和价格双重下降,菲律宾香蕉业的持续低迷就在意料之中了。 2.菲律宾香蕉主要产区 木棉兰老岛十三个省是菲律宾香蕉的主要产区,这十三个省的主要经济收入都依靠香蕉的出口。 香蕉是菲律宾出口量排名第一的水果,香蕉业更是菲律宾第五大出口产业,光是出口国外的香蕉每年就可以为菲律宾赚取高达7.2亿美元的外汇。香蕉出口的兴盛与否,不仅关系到蕉农的收入,也关系到大批配套服务业工人的收入。据菲律宾种植与出口商协会统计,香蕉出口直接影响菲律宾国内大约20万人的就业问题。 3.香蕉业在菲律宾经济中的地位 香蕉业在整个菲律宾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在菲律宾经济和社会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农业经济产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3.8%,但是却吸收了超过30%的劳动力。而全国约6成的人口依然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波动,对菲律宾国内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香蕉业关系是菲律宾的国民经济命脉,香蕉业兴盛,则菲律宾人民收入增加,

“中国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模式”这一概念可以追溯至2004年由英国学者雷 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的“北京共识”,意指不同于 “华盛顿共识”,由中国发展出的政治与经济模式。 中国模式丰富和拓宽了世界范围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一些中东非洲国家正在“向东看”,探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以帮助本国走出困境。2006年6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由津巴布韦政府率先提出的“向东看”政策成为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表示,认真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有助于非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博茨瓦纳央行行长莫霍霍提出,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够启发非洲国家如何从低收入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一、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非洲很多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给当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了干涉非洲经济发展事务的机会。因而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下,非洲进行了一场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是结构调整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非洲经济改革的失败,引发经济危机。80年代的经济危机又引发新的政治动乱,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冷战”结束,原先美苏投向非洲的资源骤减,诸多充当其代理人的非洲国家当权者遭遇财政困难而无法继续统治,同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施压下,非洲很多国家实行多党民主制,这些因素导致非洲多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很多国家再次爆发内战,甚至大屠杀,比如两次刚果(金)内战以及卢旺达大屠杀。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 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菲律宾历届总统,从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加西亚到马卡帕加尔均积极推行追随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因此,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菲律宾积极支持美国的反华政策。在处理双边侨民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额,到1950年终止批准中国人入境。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动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触,表示愿意与菲律宾缔结国籍协定,并邀请菲律宾官员访华,但遭到拒绝。此外,菲律宾国内共产党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菲律宾政府害怕中国为菲律宾共产党提供援助,为此而断绝同中国大陆的一切联系,包括小量的间接贸易。中菲两国在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这一时期是中菲两国无外交关系的时期。 2.中菲关系解冻建交及友好时期(60年代中期—1986年)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美国由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建设,修复了战争的创伤,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也不断发展,日益强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种新的格局下,菲律宾政府开始考虑发展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关系。1968年11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一次外交政策演讲中提到“美国外交政策开始远离亚洲,我预测本区域的人民为了生存将被迫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9年初,菲政府表示放弃与中国敌对的立场,允许其驻外人员与中国外交人员接触。在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69年7月25日发表“关岛宣言”之后,菲律宾加紧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以适应美国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学者的日益重视。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相互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对津巴布韦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的支持。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津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层面,如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建筑、采矿、农业、能源、交通运输、资讯科技、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津巴布韦推行了土地改革,此举遭受到西方的批评,于是津巴布韦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东望政策的组成部分。 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坚持了对于他国国内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与津巴布韦的关系不断加深,中国由一个传统的援助国变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持者。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背景介绍。失去西方的援助对津巴布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贸易伙伴和援助国。回顾中国和津巴布韦相互关系的历史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对中津当代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津巴布韦独立后,中津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第一章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

题是: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2003年东望政策提出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津巴布韦国内和国外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结果吗?另外一些问题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否存在关系?它与现如今的中津关系是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何时参与到非洲事务之中?中国对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从津巴布韦的发展中所获得收益是什么?中国的捐助是如何被津巴布韦政府所接受的?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否帮助维持津巴布韦经济的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中国对津巴布韦或者非洲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有何不同?在这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目标、理论假设、研究的关键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本研究应用了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以依附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依附是“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之间在国际贸易的资金、商品、劳动力、信息等流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此外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还指出,当前国际体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共同的责任和彼此依赖,这点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体现的很明显。全球化的推动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和津巴布韦彼此互助的战略定位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章是自1980年到1999年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津巴布韦和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由此开始。 中国和非洲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中国支持了非洲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对非洲提供了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中非关系不断加强,尤其是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官方平台。 中国支持津巴布韦总统Mugabe的非洲民族联盟(ZANU),民盟成立于1963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世界各国在文化、教育与经济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并且学术领域的互动更加频繁。菲律宾的教育事业较为发达,在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中国与菲律宾在文化、语言以及宗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加强了多个领域的交流与互动。本文对中国与菲律宾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为革新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提供参考。 一、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对比 1.菲律宾教育体制概述 菲律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由西班牙统治,而后又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因此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着西方社会的烙印。菲律宾十分注重教育事业,全国范围内的文盲率很低,国民识字率较高,并且大学生在全国学生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相关机构的测评结果,在亚洲教育质量排名中,我国大陆排名第五,而菲律宾排名第九。虽然两国在教育体制与教育发展状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菲律宾的具体教育体制为:小学设定为学制六年;中学设定为学制四年;大学设定为学制三至四年;中职技术院校的学制为二至四年。同时菲律宾的高等教育不规定学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几个月,也可以长达几年。对于高等教育中学习年限低于两年的,一般只给学生颁发毕业证。而学习年限超过两年的,根据学习时间长短授予不同的学位,如学士、硕士等。对于医药学类的专业,一般设定学制为六至十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与我国不同的是,菲律宾在中学阶段不分初中与高中,并且与美国将中学分为六年与四年两种有所区别。 2.中国教育体制概述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借鉴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并突出教材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权威性。我国的具体教育体制为:(1)初等教育。招收6至7岁的儿童入学,并由成人初等学校与普通小学为学生提供初等教育,设置学制为五至六年。成人初等教育主要学习内容为数学与语文,目的在于扫盲。(2)中等教育。由普通中学为学生提供中等教育,学制设置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完成高中学业,也可以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学制为二至三年。(3)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本科、专科与研究生教育三类。本科的学制设定为四至五年,专科一般为二至三年,研究生学制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学制设定为三至四年。我国现有普通高校一千多所,学生高中毕业后经过高等院校统一考试,可以选择进入心仪的高校就读。 二、两国教育体制差异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不同 菲律宾在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将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并且倡导知识的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倡导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菲律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自学。菲律宾一直采用英语教学,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了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一般会在教学过程中配备图片、视频等,并且会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与旅游等活动。而我国当前在教育模式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大部分家长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相对而言,我国的教育更加注重教材,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轻松完成试卷,但是实践能力欠佳。同时由于家长与学校给予学生很大的压力,或者教师过于看重升学率,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量很大,但能够灵活应用的很少。 2.师资建设方面的差异 中国与菲律宾的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等不同,这也影响到本国的教育投入与师资建设。菲律宾在小学阶段同一门课程均由一名教师授课,而在中学阶段开始分科,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并且每一个年级换一位教师。而在菲律宾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往往整个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原载:《中国经济》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文·BarrySautman 严海蓉 前言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 “中国在非洲”(China in Africa) 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 系密切的的西方国家,即美国、 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 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力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比其关于“西方在非洲”的话语要负面得多。 这种话语包括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如何对非洲的治理造成了“坏的影响”。 [1]与此相伴随的一种观点套用发展权的话语,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阻碍了非洲的发展。[2]2007年《纽约时报》的社论典型地显示了西方媒体是如何进行这种讨论的;其标题《非洲乱治的庇护者》指的是中国。

[3]这篇社论说如果非洲国家把自然资源抵押给中国,中国将为他们开出巨额的支票,而不关心腐败或专制的问题。它说中国正在进行“冷酷的人民币外交”,与实行“种族灭绝”的苏丹政府保持“丑陋的伙伴关系”,并把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当作“最喜欢的人”,使津巴布韦缺乏自由选举和“理智的经济政策”。《纽约时报》还断言,中国正在用廉价商品充斥非洲,给非洲国家提供贷款却不坚持西方国家所努力推动的《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的准则,从而使最贫穷的非洲工人变得更加困苦。社论还对中国公司对赞比亚矿工的剥削表示愤慨。 这种话语的本质是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政策有损人权,甚至是一种“殖民主义政策”,这种指责建立了一个假设,即在话语的背后“高尚”的西方当然与此不同。[4]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有些活动确实侵犯了非洲人的人权,但不是以西方精英所声称的那种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与西方政策相同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不利的贸易条件、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压迫性的劳动制度以及对独裁统治者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精英们过去曾经谴责过这些做法,但现在却几乎把这些颂扬为有活力的资本主义(dynamic capitalism)。例如,在2007年,复旦大学学者简军波在颇有影响的《Beijing Review》杂志上回应对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指责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了非洲,它们只是专注于利润,而不管对非洲社会的有害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对当地劳动力的剥削”。但是他认为中国所采取的路径“与市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逻辑是一致的”,因而这些作为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主义者,而是变成一个“在非洲成功的资本家”。[5]

《浅谈中国与菲律宾的冲突》

浅谈中国与菲律宾的冲突 近年来,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挑起事端,于我国造成冲突,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各方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等等……,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 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却是以智取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

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 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第三,开枪打台湾渔民,其实是在打大陆的耳光。第四、菲律宾有恃无恐,不就是背后有美国撑腰吗? 首先,大陆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的,外交部和上面领导都做出了适度的反应的。主要问题还是要靠台湾当局和菲律宾来谈的。 近年,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往往表现得很激进,常有不惜与中国冲突的头脑发热。用抗议和规劝让菲越冷静下来大概是徒劳的。中国只有采取坚决维权行动,通过几次对峙和摩擦,才能让马尼拉与河内醒悟,对南海争端采取更加现实主义的态度。 由于中国的南海和平政策一直有较高的可信度,我个人觉得在寻求立威和立信平衡的同时,当前应把立威放在更突出位置。因为只有“威”的保护,“信”才有价值,才会受到南海其他声索国和域外国家的普遍尊重。

菲律宾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261592.html, 【专访】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 中国和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两国的经济贸易 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世纪两国就有通商往来。十五 世纪,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又名三宝)曾率领船队到访过 菲律宾群岛,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十 六世纪,两国间商船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菲出口生丝、绸 缎、铜器、瓷器和粮食等;从菲进口墨西哥银元、珍珠、贝 壳和椰子等。到1948年,两国直接贸易额已达2,500万美元, 经香港转口约502万美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中菲两国的直接贸易受到严重影 响,直到1972年才得以恢复。两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了 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 展,中菲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于世忠参赞阁下,请他就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和有关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关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一、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关系 南博网:于参赞,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专访。 于世忠:我也很高兴有机会来到我们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官方网站,就中菲之间的经贸关系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 南博网:首先,要向于参赞请教的问题是,中菲两国近年来的贸易往来情况怎么样? 于世忠:好的。中菲贸易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2000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31.42亿美元,2001年为35.65亿美元。2002年发展到 52.59亿美元,2003年发展更为迅速,达到了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8%。今年前三个季度,双边贸易额接近100亿美元,到年底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在东盟国家中,可望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菲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对菲出口消费类工业品和食品逐渐增多;而菲律宾则是由工业品取代资源产品,占据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份额。目前,中国对菲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纺织品及服装、煤、钢材、鞋类、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从菲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香蕉、成品油等。 南博网:看来,中菲两国的贸易前景远大。您能介绍一下中菲双边的投资情况吗? 于世忠:近年来中菲双边投资发展很快,2003年菲在华投资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8.3%。中国对菲投资2003年500万美元。截止到2003年底,菲律宾在华投资总额达到16亿美元,中国在菲投资总额达到6亿美元左右(包括菲北铁项目4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亿美元农业优惠贷款等)。中国对菲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铁路、农田灌溉、渔港建设等,资源开发项目少,私有企业在菲投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文·沙伯力严海蓉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系密切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比其关于"西方在非洲"的话语要负面得多。 这种话语包括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如何对非洲的治理造成了"坏的影响"。与此相伴随的一种观点套用发展权的话语,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阻碍了非洲的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话语在美国最盛行,而在1998年联合国通过发展权的决议时,只有美国拒绝承认这种权利。2007年《纽约时报》的社论典型地显示了西方媒体是如何进行这种讨论的;其标题《非洲乱治的庇护者》指的是中国。这篇社论说如果非洲国家把自然资源抵押给中国,中国将为他们开出巨额的支票,而不关心腐败或专制的问题。它说中国正在进行"冷酷的人民币外交",与实行"种族灭绝"的苏丹政府保持"丑陋的伙伴关系",并把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当作"最喜欢的人",使津巴布韦缺乏自由选举和"理智的经济政策"。《纽约时报》还断言,中国正在用廉价商品充斥非洲,给非洲国家提供贷款却不坚持西方国家所努力推动的《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的准则,从而使最贫穷的非洲工人变得更加困苦。社论还对中国公司对赞比亚矿工的剥削表示愤慨。 这种话语的本质是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政策有损人权,甚至是一种"殖民主义政策"。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有些活动确实侵犯了非洲人的人权,但不是以西方精英所声称的那种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与西方政策相同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不利的贸易条件、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压迫性的劳动制度以及对独裁统治者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精英们在过去曾经谴责过这些做法,但现在却几乎把这些颂扬为有活力的资本主义。例如,2007年复旦大学学者简军波在颇有影响的Beijing Review杂志上回应对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指责。他认为中国所采取的路径"与市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逻辑是一致的",因而这些作为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主义者,而是变成一个"在非洲成功的资本家"。 对西方的话语我们的论点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并不想说"中国在非洲"是积极的,西方是消极的,或者说中国在非洲的作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方也有类似的作为。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我们的论点包括三个方面:1)在世界体系的背景下,很难对中非关系的长短处进行单独的评估;2)作为世界体系的成员,中国在非洲与西方在非洲的共同之处要远比人们想象得多;3)中国和西方在非洲的作为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曾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有社会主义的遗产以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定位,这些因素使中国的政策不像西方的政策那么有损于非洲人的权利观(美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中国在非洲的吸引力)。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我们也要考查"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以及非洲人是否同意这些话语的主要观点。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急剧上升。1995年中非贸易额只有30亿美元,2006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550亿美元,非洲在中非贸易中略有顺差。但是当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仅仅是中国外贸总额(1.76万亿美元)的3%。2008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总额为1070亿美元,非洲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