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精细结构血管清晰可见(1/11)

佛罗里达大学的Albert Rhoton博士搜集了大量的大脑解剖图片,并且都是三维的形式,这些图片可以使外科医生们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大脑的精细结构。亮蓝色和红色的染料使血管清晰可见,从而让外科医生更好地安排手术方法。

这是右大脑半球的图片。与流行的说法不同,右脑其实并没有特别具有创造性,左脑也并非更有逻辑性。有趣的是,来自身体两侧的感觉信息,分别会送达相反一侧的大脑。

在这张图中,左大脑基本已被移除,可以看到右脑的表面和左右脑中间的物质。动脉和静脉在大脑组织中穿行。中部较大的白色、喇叭状结构是侧脑室,内部充满了脑脊液,为大脑提供缓冲。

视交叉位于大脑额叶的底部,在人类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自不同眼球的视神经在视交叉发生交汇,来自双眼的信息也在此交汇,两侧视野的信息被分别传到对侧的大脑半球进行处理。

小脑是与运动密切相关的部位,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器官,位于两个大脑半球之下。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小脑的“枕下表面”。小脑并不能促使运动产生,但却控制着动作的协调。

在小脑基部,小脑与两个大脑半球连结在一起。一层被称为“硬脑膜”的组织将小脑与大脑分隔开来。不过,小脑还是可以从大脑的其他部位中获取信息,其借助的是脑干的一部分——脑桥。

移除了小脑之后,就可以看到脊髓的顶端。这张图片是从身体后侧看脊髓。脊髓与大脑连接的区域称为延髓。延髓是脑干的一部分,负责一些不由自主的动作,如呼吸等。

巨大的蓝色结构显示了大脑的大静脉。这条大静脉又被称为“盖伦静脉”,以其发现者古希腊医生盖伦(Galen)的名字命名。图中还可以看到松果体,该腺体能分泌影响睡眠的荷尔蒙。

在这个大脑切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血管包围着的脑垂体。脑垂体位于下丘脑下方,被称为“主管腺体”,能分泌调节其他腺体的荷尔蒙。

这张图片展现的是侧脑室和包围脑干的其他结构。脑干控制着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血压等;它还是重要的连接部位,负责在大脑和身体之间传送感官和运动信息的神经元,就从脑干穿行而过。

这些神经和动脉汇集的部位称为“小脑脑桥角”,位于小脑与脑桥之间。脑桥是脑干的一部分,能调节小脑与大脑其他部位之间信息的传递。在脑部的外科手术中,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这些神经和血管。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 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 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等有关。 二、大脑半球的主要内部结构 1.基底核: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新、旧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锥体系出现早,在哺乳类以下的动物,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杏仁体,其功能与行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屏状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往返联系,但功能尚不明了。 2.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部分,也是中枢神经系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据估计,人类大脑皮质约有26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组成一个整体。原皮质(海马+齿状回)和旧皮质(嗅脑)为3层结构,新皮质为6层结构。 3.大脑半球的髓质(白质):连合系(胼胝体,联系新皮质;前连合,联系旧皮质;穹隆及穹隆连合,联系原皮质)、联络系(同侧半球各皮质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投射系(内囊,皮质与皮质下各脑部的联系)。 三、大脑的功能定位 两种学说:一是“镶嵌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all,Broca,Wernicke;二是“整体学说”,其代表人物有Goldstein,Lashley。这两种学说都不全面。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随着

大脑地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 (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 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人类大脑三维解剖图 这是右大脑半球的图片。与流行的说法不同,右脑其实并没有特别具有创造性,左脑也并非更有逻辑性。有趣的是,来自身体两侧的感觉信息,分别会送达相反一侧的大脑。在这张图中,左大脑基本已被移除,可以看到右脑的表面和左右脑中间的物质。动脉和静脉在大脑组织中穿行。中部较大的白色、喇叭状结构是侧脑室,内部充满了脑脊液,为大脑提供缓冲。视交叉位于大脑额叶的底部,在人类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自不同眼球的视神经在视交叉发生交汇,来自双眼的信息也在此交汇,两侧视野的信息被分别传到对侧的大脑半球进行处理。小脑是与运动密切相关的部位,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器官,位于两个大脑半球之下。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小脑的“枕下表面”。小脑并不能促使运动产生,但却控制着动作的协调。在小脑基部,小脑与两个大脑半球连结在一起。一层被称为“硬脑膜”的组织将小脑与大脑分隔开来。不过,小脑还是可以从大脑的其他部位中获取信息,其借助的是脑干的一部分——脑桥。移除了小脑之后,就可以看到脊髓的顶端。这张图片是从身体后侧看脊髓。脊髓与大脑连接的区域称为延髓。延髓是脑干的一

部分,负责一些不由自主的动作,如呼吸等。巨大的蓝色结构显示了大脑的大静脉。这条大静脉又被称为“盖伦静脉”,以其发现者古希腊医生盖伦(Galen)的名字命名。图中还可以看到松果体,该腺体能分泌影响睡眠的荷尔蒙。在这个大脑切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血管包围着的脑垂体。脑垂体位于下丘脑下方,被称为“主管腺体”,能分泌调节其他腺体的荷尔蒙。这张图片展现的是侧脑室和包围脑干的其他结构。脑干控制着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血压等;它还是重要的连接部位,负责在大脑和身体之间传送感官和运动信息的神经元,就从脑干穿行而过。这些神经和动脉汇集的部位称为“小脑脑桥角”,位于小脑与脑桥之间。脑桥是脑干的一部分,能调节小脑与大脑其他部位之间信息的传递。在脑部的外科手术中,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这些神经和血管。

头部地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课题: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头部的骨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10. 颏隆凸11. 犬齿隆凸12. 斜线13. 颞线14. 乳突15. 顶丘16. 顶结节17. 上项线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

基于人脑MRI图像的颅脑三维可视化研究

第15卷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5No.42014年8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ug.2014 文章编号:1009-4822(2014)04-0480-02DOI :10.11713/j.issn.1009-4822.2014.04.013 基于人脑MRI 图像的颅脑三维可视化研究 缪春明,沈维高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一132011) 摘要:目的一探讨基于人脑MRI 数据三维重建颅脑的可行性.方法一选取1例成年自愿者行1mm 层厚的MR 轴位扫描,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开发的NASP 软件应用体绘制技术完成颅脑的三维可视化.结果一应用该技术可以清晰二逼真地显示颅脑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论一利用人脑MRI 数据可以实现颅脑结构的可视化.关键词:MRI;颅脑;三维可视化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缪春明(1967-),男,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沈维高(1975-),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 On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Based on the Human Brain MRI Imaging Miao Chunming,Shen Weigao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一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to reconstruct cerebr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by using human brain MRI data.Methods 一One male adult with healthy volunteer was selected to receive MR axial scanning with 1mm thick layer.NASP software autonomously develop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as used to complete the craniocerebra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Results 一The special technique,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adjacent structure could be showed clearly and vividly.Conclusion 一Based on the human brain MRI image data,the brai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could be completed. Keywords :MRI;craniocerebral;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一一目前,学者对人脑研究所获数据是相对颅脑结构的观测结果,缺乏整体观.而临床医生只能通过二维影像推测三维图像,而三维数据和可视化才是临床医生所迫切需要的.现在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人脑三维图像的可视化,但是,目前国内采用的是非国人数据,不适合中国人颅脑的形态结构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人脑MRI 图像实现颅脑的三维可视化,为临床医生提供直观的人颅脑形态学资料. 1一材料与方法 1.1一标本的选择 选择健康男性自愿者1例,排除高血压二糖尿 病二精神病史二遗传病史和重大疾病史;无酒精中毒史,无吸烟史;神经精神检查无阳性体征;在MR 图像上显示无颅脑疾病.1.2一MRI 扫描 该男性健康自愿者SE 序列T1WI 横断面:TR =500ms TE =8,NEX =1ms,矩阵280?256,层间距=0mm,层厚=1.0mm,TA =9?,以眦耳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包括全脑.扫描数据以DICOM 格式存储到计算机. 1.3一颅脑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开发的NASP 软件应用体绘制技术完成颅脑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脑供血及脑血管解剖(图文)

脑供血及脑血管解剖(图/文) 人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安静状 态下仅占体重2%的脑,大约需要全 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 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很强,对缺氧 十分敏感。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 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瓣膜,静 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 窦,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 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 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二组血管 来供应:即双侧的颈动脉系统和椎动 脉系统。脑组织由四条大动脉供血, 即左右两条颈内动脉构成的颈内动 脉系统和左右两条椎动脉构成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部血液供应量约 80%-90%来自颈内动脉系统,10-20% 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 下面一组图为不同方位和模式下所示负责脑部血液供应的几条大动脉。

颈总动脉于第四颈椎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A和颈外A两个分支,其中颈外动脉负责脸部和头皮的血液供应,颈内动脉分出后沿颈部向上直至颅底,经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紧靠海棉窦内侧壁,穿出海棉窦行至蝶骨的前床突内侧,开始分支(颈内A按行程分为四段:即颈段、颈内动脉管段、海棉窦段和脑段,临床上将后两段合称为“虹吸部”),其颅外的颈段无任何分支,颈内动脉管段先后分出颈鼓A和翼管A两个小支,海棉窦段先后分出海棉窦支、垂体支和脑膜支,脑段在前床突内侧处分出眼动脉,在视交叉外侧正对前穿质处分成大脑前动脉(ACA)和最大终末支的大脑中动脉(MCA)两个主要终末支。供应除部分颞叶和枕叶之外的大脑前3/5的血液,即又称为前循环系统。

椎-基底动脉供应脊髓上部、大脑的后2/5(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部和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和小脑的血液,故又称为后循环系统。 两侧大脑前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相连,颈内动脉的末端通过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相连,于是围绕脚间窝形成一完整的血管环即大脑动脉环(Willis动脉环)。Willis动脉环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如果一条动脉发育不良或阻断时,其他动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动脉环来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供,从而防止了严重损害的出现。 右图为从脑的底面向上观察所示, 包括了Willis动脉环和各条主要 的动脉 任意一条颈内动脉的血流减 少都会造成额叶功能的某些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侧身 体的麻木、无力或瘫痪。椎动脉 的闭塞也能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