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全过程

质量管理全过程
质量管理全过程

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

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

一、品质管理规划

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

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

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

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

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

二、品质资源管理

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

2、品质成本分析(包括品质成本分类、品质成本管理分工、品质成本管理步骤)。

3、品质信息管理(包括品质信息管理流程、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四、异常品质信息的处理)。

4、品管工作环境管理(包括、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5、相关供方管理(包括确定对供方的需要、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况、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表二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表三鉴定成本统计表表四预防成本统计表表五废品损失汇总表表六信息联络单表七供应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质管理工具

1、第一节帕累托图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图、分析帕累托图、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

2、因果图法(包括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图、分析因果图)。

3、散布图法(包括制作散布图、分析散布图)。

4、控制图法(包括明确控制图原理、制作控制图)。

5、关联图法(包括区分关联图的类型、制作关联图)。

6、亲和图法(包括确定课题、组成小组、搜集资料.、书写卡片、汇总整理卡片、制作标签卡、作图)。

7、系统图法(包括确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评价手段、措施,制作卡片,、初步建图,确认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确PDPC法的用途、应用PDPC法)。

9、箭线图法(包括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应用箭线图)。

四、品质计量管理

1、标准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标准计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

2、一般计量器具管理(包括检定一般计量器具、使用一般计量器具)。

3、能源计量管理(包括明确能源计量范围,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与维护,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

4、计量器具的选配(包括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

5、计量器具的校准(包括校准类型、校准的注意事项)。

6、计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电子秤、弹簧秤、硬度计、游标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计、千分尺)。

7、计量器具内校标准(包括硬度计内校标准、深度尺内校标准、高度尺内校标准、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200~500mm卡尺内校标准、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厚度器内校标准、电子秤内校标准、钢卷尺内校标准、温

度计内校标准)。

8、计量器具周检(包括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报出下月周检计划、开具检定通知单、实施周检、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

9、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包括A类管理、B类管理、C类管理)。

五、品质检验控制

1、检验的分类与选择(包括按照检验数量分、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按照

检验地点分类、按数据性质分类、按照检验手段分类、按检验目的分类、按检验周期分类)。

2、检验计划制订(包括编制检验计划的准备工作、检验计划的内容、制作检验流程图)。

3、进料检验(包括进料检验概述、进料检验流程、进料检验项目与方法、进料检验方式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进料检验中紧急放行控制)。

4、过程检验(包括过程检验目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在线检验、完工检验、末件检验)。

5、半成品品质检验(包括半成品制程控制、半成品品质检验)。

6、成品检验(包括包装检验、生产部成品入仓检查、成品出货检验)。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机器与设备管理方面、材料与配件控制方面、生产作业控

制方面、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标准(包括选择标识物、应用标识物)。

3、不合格品隔离(包括规划不合格品区域、放置标识、管制不合格品区货品)。

4、不合格品评审(包括提出不合格品处置申请、核查申请、复审及判定、终审及判定、安排处理、重新验证、

QC部对允收入仓的允收品进行分类标识)。

5、不合格品处置(包括条件收货、拣用、返工与返修、退货、报废、不合格品记录)。

6、不合格品预防与控制(包括{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二、执行不合格品的

纠正措施}

七、品质改进计划

1、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包括持续品质改进概述、持续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

2、品质改进(包括环境建立企业管理层的领导、确立品质改进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品质

改进的目标、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3、品质改进活动开展(包括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项目、成立品质改进组织、制定品质改进计划、品质改进

问题诊断、制订和落实品质改进的方案、控制与评价品质改进、改进效果的验证和确认、改进成果的保持,

再改进项目的确定)

4、CC活动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组组建、QCC活动开展、QCC活动成果总结、QCC成果发表、

QCC活动评价、CC常见问题解决、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动推行(包括TQM特点、TQM活动内容、QC小组建设)

6、Sigma管理(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内涵、6Sigma管理推行关键、推行6Sigma 管理基本流程}

7、无缺点计划实施(包括明确无缺点计划的实施前提、实施无缺点计划

全过程咨询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全过程造价咨询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全面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保证全过程造价咨询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日常质量监管机制管理模式 公司常务质量管理机构将全面负责全公司质量的动态管理。主要通过调阅下属项目咨询成果资料和检查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咨询项目程序的合规性等方式进行监管。 1、监管方式 (1)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是指公司对下属单位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实施的集中检查。 (2)抽查 抽查是指公司对下属单位咨询过程的规范性情况,进行的监督抽查。 (3)专项稽查 专项稽查是指公司依据投诉、举报和重大质量事故,进行的专门监督检查。 2、监管检查结果的评价办法 公司综合了影响咨询质量的各种因素,制定了执业质量检查评价的评分标准。检查评分实行百分制,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60分至80分的为合格,80分以上的为优良。对多个项目的质量检查结论,按最低得分项目的得分来确定。

3、监管检查结果的处理 (1)检查情况应形成文字书面意见。检查意见应与被检项目进行充分沟通。被检项目收到检查结果书面意见后10天内,应将项目整改意见和整改情况回复公司。 (2)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咨询初步成果审核后,应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质量控制流程单》上签署审核意见,并按照《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对审核后的咨询初步成果进行评分。咨询成果在三级复核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实行质量问题问责制,由复核人员承担责任。 (3)年度检查结果在公司内部进行公布。对获得全公司优良评价第一名的项目,给予奖励。对低于60分和问题严重的下属项目,在下一年度质量检查中需进行复查,同时对其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处罚。 (4)对获得全公司优良评价第一名的项目组奖励元,其业绩作为执业人员晋升的参考依据。 对低于60分的项目组,对项目参与人员及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处罚额度为: ①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元; ②项目组专业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元/人; ③单位技术负责人元/人。 (7)专项稽查检查结果涉及到个人职业道德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名誉损失的,由公司常务质量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进行上报并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置。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过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采购军品时,不但提出了对产品特性的要求,还对供应厂商提出了质量保证的要求。50年代末,美国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 7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对供方质量体系的审核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需求。世界各国先后发布了一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及审核的标准。但由于各国实施的标准不一致,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障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的迫切需要。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86年,ISO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6项标准,通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为了使之更完善,期间进行了修改,后来为了提高标准使用者的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并使标准适合于各种规模(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类型(包括服务业和软件)组织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ISO/TC176对ISO9000族标准的修订工作进行了策划,成立了战略规划咨询组(SPAG),负责收集和分析对标准修订的战略性观点,并对《2000年展望》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关于ISO9000族标准的设想和战略规划》供ISO/TC176决策。1996年,在广泛征求世界各国标准使用者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修订的要求并比较修订方案后,ISO/TC176相继提出了《2000版ISO9001标准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规范》和《ISO9001修订草案》,作为对1994版标准修订的依据。

质量管理三大过程剖析

很多学员在PMP的学习过程中,针对质量管理章节,三个过程极容易混淆。以下根据学员经常易错的问题,整理相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规划质量管理:确定标准,编制计划和过程改进计划,如何通过质量保证和控制来达到这些标准。 实施质量保证:按计划开展具体的质量活动,把项目过程及产品做得符合质量要求。 内容: 1.提高主要干系人对项目将要达到质量要求的信心; 2.按照要求做出合格的质量; 3.按照过程改进计划,进行过程改进,使项目过程更加稳定,并减少非增值环节; 4.根据过去的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偏差),对质量标准进行重新评价,确保采用质量标准是合理的可操作的。 实施质量控制:针对具体项目工作或成果,检查质量活动的实施结果,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内容: 1.按照质量标准检查质量,发现质量偏差和质量缺陷,并对不可接受的质量偏差提出纠偏建议,对质量缺陷提出缺陷补救建议。这两种建议都属于变更请求; 2.检查已完成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记录质量控制测量结果; 3.基于测量结果,整理工作绩效信息提出变更请求; 4.检查批准的变更请求是否已得到合理实施。 过程关系: 规划质量管理:确定标准及如何达到标准; 质量保证:对干系人施加影响,提高对项目达到要求的信心+按照标准做合格的质量+对照实际绩效评价指标和质量计划的合理性,提出变更请求; 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工作、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提出变更请求; 实施质量保证:针对过程改进和审计的,强调的是过程改进和信心保证。 实施质量控制:按照质量要求,检查具体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强调的是具体的可交付成果。 以下附上精选的类型题: 1.在项目执行期间,团队成员通知项目经理,有一个工作包未达到质量标准。为了分析这种情况,项目经理希望与项目所有相关方开会,来寻找工作包没有达标的原因。项目经理是在参与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哪一部分? A.监察质量 B.监控项目工作 C.实施质量保证 D.控制质量 2.在项目执行期间,团队成员通知项目经理,有一个工作包未达到质量标准。为了分析这种情况,项目经理希望与项目所有相关方开会,探寻是否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及规范来做事。项目经理是在参与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哪一部分?

浅析建筑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1618502.html, 浅析建筑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 作者:冯清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现今是一项非常关键性的任务,很好的控制施工质量, 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全面保证建筑安全堵塞关键点。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同时对施工质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改进的方案,旨在进一步的加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今随着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全面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的安全要求,也不同于以往,需要保证高质量的施工,保证全过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在施工当中还提出了全新的安全建设的理念,而建筑施工的质量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且也是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有力保障。在施工当中,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安全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措施进行改进。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研究 针对现阶段工作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开展改进措施的一项首要的工作环节。为了进一步的满足现代化的建设施工需求,在许多的建筑项目之中,都还存在有施工的周期较长、施工的经济成本以及各项费用较高、外部和内部诸多影响因素等等严重的问题,这一点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并且也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实践之中需要对现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以及研究,认清现今的形势,并且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基本路线,全面的保证建筑施工的高品质和高质量。综合的来讲,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安全的意识。我国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往往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并且在管理的手段和管理的方式理念之上,仅仅是照搬传统的技术方案,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和改革性的管理体系,缺乏应有的制度。而在管理之中,也有心存侥幸的心理,仅仅凭借经验和传统的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的管理,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观念。这些都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管理的人员没有深入到现场当中,没有实际的

质量管理全过程

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

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 一、品质管理规划 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 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 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 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 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 二、品质资源管理 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公司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16(YY/T 0287-2017)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这个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16(YY/T 0287-2017)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这两个标准有关的内容(培训),在方法上我觉得可以采取像今天这样——讲解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个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公司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团队可能是必要的,根据一些大公司的做法,这个团队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总经理)为组长,管理者代表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本讲重点】 排列图 因果分析法 对策表方法 分层法 相关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

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表7-1 焊缝缺陷返修工时统计表 序号项目返修工时fi 频率 pi/% 累计频率 fi/% 类别 1焊缝气孔14860.460.4A 2夹渣5120.881.2A 3焊缝成型差208.289.4B 4焊道凹陷15 6.195.5B 5其他11 4.5100C 合计245100 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得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得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得编制、质量体系得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与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得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就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与完善得过程,就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得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与统一认识得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得发展与本单位得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得迫切性与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得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得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得关键地位与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就是管理、技术与生产部门得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得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得人员就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得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要使她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得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得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得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得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得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得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得所有部门与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得工作班子可能就是需要得,根据一些单位得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得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得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与目标;

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

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医疗质量形成要素及其三级结构(转) 医疗质量的形成既是一个过程,又有一定规律。医疗质量的形成过程,由三个层次构成,称之为“三级质量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遵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过程及规律,按层次实施对构成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结构质量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末,终末质量是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综合结果,而终末质量又对结构和环节质量起反馈作用。 (一)结构质量 结构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如果离开扎实的基础医疗质量谈医疗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医疗质量要素通常由人员、技术、物资、规章制度和时间五个要素组成,是最基本要素。目前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的实际,各个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使得医疗质量要素更加符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例如,医疗质量10要素。即①医院编制规模;②人员结构,包括人员资历、能力、梯次、知名度与人员素质;③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其贯彻执行情况;④资源,包括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技术状态和与物资供应(药品、器材等);⑤医院文化、思想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⑥医院地理位置交通情况;⑦医院绿化环境与医院建筑合理程度;⑧医院信息化建设;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理念;⑩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1.人员人是医疗质量要素中首要因素。人员素质对医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包括医院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业务技术水平、身体健康状况,机构与人员组织配置的合理程度,如人员编制、年龄、资历、能力、知识结构等等。人员管理包括:①数量要充足,结构要合理: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功能任务,在人员数量上一定要配够。根据医院的功能、性质、任务等不同,各类医学专业人员之间都要按一定的结构比例配备。例如:医院的总人数与床位数、医学专业人数与保障专业人数、医生与护士、司药与技师以及高中初职称的比例。②重视医学专业人员,但不可忽视保障人员:医、药、护、技等医学专业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直接参加者,对医疗质量具有直接决定作用,而医疗保障人员包括医疗活动的生活服务人员,保障医疗服务的水、电、暖、气、衣、食、住、行等,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影响往往很大,不可忽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2.技术技术是医疗质量的根本。医疗服务的实质是“人”运用“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因此,在这里的“人”不只是医学专业人员,包括参与医疗活动的所有人员,“病人”不只是生了病的人,包括以保健为目的的所有人,医疗技术一般是指医学理论、医疗技能和专科技术水平,但这里的“医疗技术”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术,还包括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所有技术。 (1)技术质量:是指某种技术工作的优劣程度。各种技术均有其质量指标来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技术质量是在医疗技术上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医疗效果。技术质量的评价:①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③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评审情况;④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2)技术要靠学习、实践和训练:不论是医疗专业技术、管理专业技术,还是保障专业技术,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都是靠学习实践和训练获得的。①学习专业技术:对于专业理论上的知识,主要是靠学习。例如:医学专业理论的进展、学科发展趋势、医院管理观念、方法和技术的改革及其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去更新。②总结专业经验:高超的技术除了学习训练外,还要通过总结经验。不总结经验,专业技术就不会提高,不善于总结经验,专业技术提高的也不会快。尤其是医院管理技术,如果不善于总结,仅靠学习和训练是不会有提高的。③以医疗专业技术为主导:无论在什么时候,医疗专业技术都是形成医疗质量专业技术中的主导技术。如果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很低,也必然地影响到医疗质量。④注重保障专业技术:尽管保障专业并不直接参加医疗活动。在医疗活动中位于从属地位,但是保障专业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强“三基”训练是医院人才培养和提高技术的一项长远的任务:“三基”是《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的。“三基”是指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只有切实抓好“三基”训练,才能不断提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及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因果图和排列图的使用法; ●掌握关联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法; ●熟悉系统图的应用围和绘制法; ●了解PDPC发的特点、份额里和应用围;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一、因果图和排列图 1.因果图 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川兴发明。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及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 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 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 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 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面进行分析。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办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 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 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 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 【案例】 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 2000年,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但在试验 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识别(案列)

过程识别及关系

前言 1、本《过程识别及关系》依据ISO/TS16949:2009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的要求,以实现公司、顾客、员工及相关方的满意。 2、本《过程识别及关系》根据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编制,是对TFT、EPD等产品的过程说明,也是管理过程的说明。 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本公司采用汽车行业的过程方法,进行以顾客导向为基础的过程描述,包括: COP(Customer Oriented Process)过程:顾客导向过程,是指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和外部顾客联系的过程。包括: C1 顾客特定要求 C2 合同评审 C3 APQP C4 生产 C5 交付 C6 客户服务 SP(Support Process)过程:支持过程,是指支持COP过程实现的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包括: S1 文件控制 S2 记录控制 S3 沟通管理 S4 培训/员工激励 S5 基础设施管理 S6 设计和开发变更 S7 供应商管理 S8 采购 S9 采购产品验证 S10 控制计划

S11 设备、工治具管理维护 S12 生产计划 S13 标识和可追溯性 S14 顾客财产 S15 产品防护 S1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S17 顾客满意度测量 S18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S19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S20 不合格品控制 MP(Management Process)过程:管理过程,指为顾客导向输入和输出交接处或COP过程与过程之间的连接过程。包括: M1 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与监控 M2 管理评审 M3 业务计划 M4 内部审核 M5 数据分析 M6 持续改进 M7 纠正/预防 4、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章鱼图的界面模式描述顾客导向形成的公司产品实现的过程结构。 5、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乌龟图的界面模式进行了COP、SP、MP的过程分析。 6、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矩阵图的界面模式描述了COP、SP、MP三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7、本《过程识别及关系》采用流程图的界面模式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工程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含了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工程实体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 目质量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外观质量、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它是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从工程实体质量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 我国多年来的工程建设实践和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都证明,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整个寿命进程,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直至使用维修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影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甚至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这就是所谓的“99+1=0”。只有切实遵循客观规律,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才

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实现,从根本上铲除工程质量的诸多缺陷与隐患。 1 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工程建设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应当受到工程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当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主要重视对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控制,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标准、法规、规范等,实行了监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经理负责制、质量监督制、检测制、质量保修制等项制度,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进行控制。这使得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较为严重的质量现状正在得到逐渐的改善,工程实体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对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却重视不足,对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我们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认为质量控制主要是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我们忽视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忽视对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的控制。因此,我国当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自决策开始就存在质量定位不准,质量目标难以满足业主的需要,质量目标与业主投资目标失衡,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功能折旧快等现象,这对国家、对项目业主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PDCA循环法 一、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制定计划(方针、目标) 执行(组织力量去实施) 检查(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 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或找出失败原因重新制定计划) PDCA循环法的特点: 1. 四个顺序不能颠倒,相互衔接 2.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 3. 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提高 4. 关键在于做好总结这一阶段 二、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的八个步骤 1. 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 找出影响大的原因 4. 制定措施计划 5. 执行措施计划 6.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7. 总结经验进行处理 8.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 一、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1. 特点 (1)抽样检查 (2)伴随生产过程进行 (3)可靠直观 2.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点 (1)防止废次品产生(防患于未然) (2)积累资料,为挖掘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创造了可能 (3)为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可靠数据 (4)减少了检验工作量,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与效率,节省了开支 3.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 (1)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过程(完备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严格的工艺纪律、岗位责任制,完好状态的设备等) (2)培训人员,掌握方法,明确意义 (3)领导重视,创造条件给予支持 (4)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齐心协力 二、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 频数、频率和概率 概率的几个性质 产品质量变异和产生变异的原因:

1. 偶然性原因(随机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小,特点是大小、方向都不一定,不能事先确定它的数值。 2. 系统性原因(条件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大,特点是有规律、容易识别,可以避免。 随机误差与条件误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为后者。 观察和研究质量变异,掌握质量变异的规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应严格控制。 三、质量管理中的数据 母体(总体N )–提供数据的原始集团 子样(样品n)–从母体中抽出来的一部分样品(n ≥1) 抽样- 从母体中随机抽取子样的活动 1. 数据的收集过程 (1)工序控制半成品→子样→数据 (2)产品检验产品→子样→数据 (3)子样的抽取方法 ①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表法) 机会均等,子样代表性强,多用于产品验收 ②按工艺过程、时间顺序抽样 等间距抽取若干件样品 2. 数据的种类 (1)计量值数据 连续性数据,可以是小数,如:长度、重量 (2)计数值数据 非连续性数据,不能是小数 ①计件数据(不合格数) (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 生产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质量控制 分析整理

质量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流程 - 总则 - 第一条目的 为推行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能提前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予以迅速处理,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 1. 质量检验标准; 2. 不合格品的监审; 3. 仪器量规的管理; 4. 制程质量管理; 5. 成品质量管理; 6. 产品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7. 产品质量确认; 8. 质量管理教育培训; 9. 产品质量异常分析及改善。 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三条制定质量检验标准的目的 使检验人员有所依据,了解如何进行检验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 第四条检验标准的内容 应包括下列各项 (一)适用范围 (二)检验项目 (三)质量基准 (四)检验方法 (五)抽样计划 (六)取样方法 (七)群体批经过检验后的处置 (八)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条检验标准的制定与修正 1.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正。

2.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现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第六条检验标准内容的说明 (一)适用范围:列明适用于何种进料(含加工品)或成品的检验。 (二)检验项目:将实放检验时,应检验的项目,均列出。 (三)质量基准:明确规定各检验项目的质量基准,作为检验时判定的依据,如无法以文字述明,则用限度样本来表示。 (四)检验方法:说明在检验各检验项目时,是分别使用何种检验仪器量规或是以官感检查(例如目视)的方式来检验,如某些检验项目须委托其他机构代为检验,亦应注明。 (五)取样方法:抽取样本,必须由群体批中无偏倚地随机抽取,可利用乱数来取样,但群体批各制品无法编号时,则取样时,必须从群体批任何部位平均抽取样本。 (六)群体批经过检验后的处置: 1.属进料(含加工品)者,则依进料检验规定有关要点办理(合格批,则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批,则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2.属成品者,则依成质量量管理作业办法有关要点办理(合格批则入库或出贷,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 不合格品的监审办法 第七条适时处理不合格品,监审其是否能转用或必须报废,使物料能物尽其用,并节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费用及储存空间。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 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公司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力争超出顾客期望。下面是为大家分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 1.1质量体系策划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每项工作的开展均应参照PDCA模式在开始前进行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也一样。应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参与的质量体系推进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体系建设计划、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的编制和评审、确定体系的范围以及是否需请咨询公司等。 1.2培训 公司在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需同步调查公司各阶层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查看公司内审员资源能否达公司发展需求。一般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即包含对公司中高层领导及各部门重点业务人员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内审员进行的培训计划,确保各部门在编制体系文件时不与标准条款相违背。必要时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意识普及。 为避免体系文件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标准条款的培训需在体系文件编制前进行。 第二阶段体系建立

2.1体系文件编制 2.2.1过程识别 质量体系推进小组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 等以过程的方法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分为COP顾客导向过程、MOP 管理过程、SOP支持过程。其中:管理导向的过程用来建立基本的管理平台确保顾客导向过程的实施;支持导向过程是支持顾客导向过程,是实现和完成顾客导向过程的关键;管理导向过程和支持导向过程均 服务于顾客导向过程,确保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可用矩阵图形式表述。 2.2.2体系文件编制 除质量手册是统一编制外,其他文件均由过程归口职责部门分 别编制,先编制出初稿,再由业务相关部门共同评审,有利于文件的后期执行。为确保质量体系文件的协调和统一,应形成“质量体系文件目录”,避免文件的重复和缺失。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的关键是既要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也要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文件编制顺序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四阶表单则随二、三阶文件一并生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3.1体系文件试运行 初版体系文件生效后先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一般2~3个月。 体系文件试运行期间质量部负责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 包括:文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实际使用表单与随文件生效表单的

做好全过程品质管理的三大要素

做好全过程品质管理的三大要素 通常我们将全过程品质管理工作分为三大模块,即进料品质管理、制程品质管理和出货检验。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许多质量人开始尝试推行全过程品质管理,有很多人认为在这三大模块中,进料和制程管理最重要,只要把好这两关就没问题了。这样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全过程品质管理最突出的核心就是“全过程”,顾名思义,就是强调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相成的,若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生突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进料品质管理 进料是品质管理的源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只有把源头控制好,后面的生产也会相对轻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进料的零部件用于产品的何处,每种零件会对产品产生何种影响,重要的是客户对零部件的要求。第二要根据零部件的功能及加工的工艺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保证零部件的质量、节约成本。同时要将零部件的品质管控要点知会供应商,尽力做到供应商管控的要点及检验的方法与公司IQC检验的方法与仪器一致,编制检验规范。 二.制程品质管理 制程品质管理相对其它两块是较难的,因为它涉及范围较广,所以首检、巡检、终检需认真谨慎对待;其次员工的自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首件产品品质的确认,应从它的外观、尺寸、性能、图纸的版本和型号、样板比对这几方面着手,必要时进行组装和工程人员的确认。 过程的巡检,应根据零件结构与机台的稳定性确定巡检的频率和检验的项目。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告之上级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还应追溯上批是否有该现象,防止不良品流转下一工序或使不良更加严重化。如果企业有条件,这个阶段可以通过SPC工具来辅助。更加实时,防止不良产生。 终检能有效遏制不良品的流出,抽样比例应同产品批量及结构合理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费工时;发生异常时处理方法同巡检;根据产品生产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检验的方式也不同,机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法的指南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 法的指南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法的指南 1)介绍 新版ISO 9000:2000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QMS)时采用过程方法。 ISO 9000:2000条款过程方法描述到: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取代了ISO 9001:1994的"20个要素",体现在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及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新结构中。 作为新标准基础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其中两项是"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 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联系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指南旨在帮助新标准ISO 9000:2000的使用者理解"过程方法"相对于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2)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使组织获得可观的收益,典型表现在产品、业绩、有效性、效率和成本方面。 过程方法还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过程的后续发展和持续改进来促使组织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顾客满意度。如ISO 9004:2000附录A所表述的自我评价方法,可用来评价过程成熟水平。 过程方法鼓励组织清楚理解其所有过程,而非局限于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一个过程包含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活动。输入和输出通常是有形和/或无形的产品。输入和输出可包括设备、材料元件、能量、信息和财务资源等。要在过程中实施活动,就应该分配适宜的资源。测量系统可用来收集信息和资料,以便分析过程绩效和/或输入及输出特点。 ISO 9001:2000要求组织识别、实施、管理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有效性,并管理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些过程包括最高管理者、产品实现和相关支持过程以及监视和测量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