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线性电路主要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网孔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

1)确定网孔,假定网孔电流的绕行方向;

2)列写KVL方程;

3)联立求解。

说明:

1)对于含有电流源的支路:

a)若在单一网孔支路上,少列一个方程;

b)若在两网孔公共支路上,要假定电压变量,多列一个方程,即:网孔电流与电流源电流关系的方程;

2)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支路:

a)列方程时,受控源视为独立源;

b)如果控制量不是网孔电流,则要补充一个方程,即:网孔电流与控制量之间关系的方程。

结点电压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

1)选参考结点;

2)列写独立结点电压方程;

3)联立求解。

说明:

1)对于含有纯电压源的支路:

a)如果电压源接在独立结点和参考点之间,这个独立结点电压就等于电压源电压,可以少解一个方程;

b)如果电压源接在两个独立结点之间,则要在电压源支路假定电流变量,多列一个方程,即:结点电压与电压源电压之间的关系方程;

2)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支路:

a)列方程时,受控源视为独立源;

b)如果控制量不是结点电压,则要补充一个方程,即:结点电压与控制量之间的关系方程。

一端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1) 开路电压Uoc 的计算

戴维宁等效电路中的电压源电压即为一端口开路电压Uoc ,电压源的极性与所求开路电压极性相同。计算Uoc 的方法视电路形式而定(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 (2)等效电阻的计算

等效电阻为将一端口网络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常用下列方法计算:

A 、当网络内部不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电阻串、并联和△-Y 互换的方法计算等效电阻;

B 、外加电源法(加压求流或加流求压):eq u

R i

=(此时一端

口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

C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oc

eq sc

u R i =(此时一端口内部独立电源全部保留)

一阶电路初始值的计算

如何判断一阶电路?电路含有一个独立的动态元件;有带开

关的直流激励、或已知初始储能和直流激励、或有阶跃函数激励。

求初始值的步骤:

1. 由换路前电路(一般为稳定状态)求u C (0-)和i L (0-);

2. 由换路定律得 u C (0+) 和 i L (0+);

3. 画0+等效电路。

在0+时刻等效电路中,电容用u C (0+)的电压源替代,电感用i L (0+)的电流源替代。

4. 由0+电路求所需各变量的值即为0+值

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步骤

1、求响应量的初始值;

2、求响应量的稳态值;

画出t →∞时稳态电路,其中电容和电感分别用开路和短路置

换。

3、求时间常数;

对于含有电容元件的电路而言,RC τ= 对于含有电感元件的电路而言,/L R τ=

其中时间常数中的电阻R 为移去动态元件的一端口输入电阻,具体求解方法参照一端口戴维宁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 4、应用三要素公式,得到解答

二阶电路的分析

如何判断二阶电路?电路含有两个独立的动态元件;有带开

关的直流激励、或已知初始储能和直流激励、或有阶跃函数激励。

1.RLC 串联电路

方程:s c

u u

t

u RC t u LC =

++d d d d c 2

2

c

固有频率为

根据固有频率的三种形式,其响应也分别具有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三种情况。

2.RLC 并联电路

方程:s L

L

2

L

2

d d d d i i

t

i GL t i LC =++

固有频率为

根据固有频率的三种形式,其响应也分别具有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三种情况。

12

=++RCp LCp 特征方程为

2

,1p LC 1

)L 2R (L 2R 2-±-=0

12

=++GLp LCp 特征方程为

L u L u i i i C L L L L )

0()0()0(),

0()0(:+=+=

'+-=+初始条件C i C i u u u L C c c c )

0()0()0(),

0()0(:+=+=

'+-=+初始条件LC C G C G p 12222

,1-??? ??±-=

正弦稳态分析

一、如何判断正弦稳态电路:

1、相量模型形式的电路肯定是正弦稳态电路;

2、如果一个电路是时域模型,在正弦激励作用下,并且没有开关,那么它就是正弦稳态电路。

3、如果一个电路是时域模型,并且有开关(或者没有开关,但是有阶跃信号激励),那么它就是动态电路。

正弦稳态分析的一般思路为:时域模型→相量模型→电路一般分析方法分析→列写相量方程→求解计算→写出要求的解的形式(时域解、相量解)。

二、含R L C 和受控源的正弦稳态分析:

列写相量方程求解的最常用方法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以及戴维南等效法。

三、含空芯变压器(耦合电感)的正弦稳态分析:

如何判断空芯变压器:由三个参数所描述的耦合元件即为空芯变压器元件。这三个参数分别是L I 、L 2、互感系数M 或L I 、L 2、耦合系数K 。

其分析方法:

(1)原边等效回路法(反映阻抗法)

原边电流: S

12

1122

()U I M Z Z ω?

?

=

+

副边电流:22

12j Z I M I ?

?

±=ω

(2)副边等效回路法(戴维宁等效法)

(3)去耦等效法:对含互感的电路进行去耦等效(一般为T 形等效),变为无互感的电路,再进行分析。

111 Z U M j I M j U S

oc ωω±=±=11

222122)(Z

M Z Z Z Z f eq ω+=+= 2L

eq oc

Z Z U I +=

四、含理想变压器的稳态分析:

如何判断理想变压器:由一个参数所描述的耦合元件即为理想变压器元件。这一个参数是变比n 。

(1)VCR 式:

变压关系:2

12

1,N N n nu u =

±= ,变流关系211

i n i ±=

(2)阻抗变换法:

1)在变压器初级串(并)联阻抗Z ,则折合到次级的串(并)联阻抗Z' = Z /n 2

2)在变压器次级串(并)联阻抗Z ,则折合到初级的串(并)联阻抗Z' = n 2 Z

(3)戴维宁等效法:

1)断开负载求开路电路:OC U ?,切记:此时次级电流02=?

I ,则

01=?

I

2)求eq Z ,利用初级折合到次级的阻抗变换求解. 3)接上负载后求解.

五、含三相电路分析:

星型、三角形的电压、电流关系 1)Y 型接法的对称三相负载:

(1)线、相电压对称,线、相电流对称

(2l p U = (3)线电压相位超前对应相电压030 (4)线电流等于相电流,p l I I ?

?

= 2)Δ接法的对称三相负载:

(1)线、相电压对称,线、相电流对称

(2l p I = (3)线电流相位滞后对应相电流030

(4)负载的相电压等于电源线电压,l p U U ??

= 六、含谐振电路分析:

1)串联电路R L C 、、的谐振

0ω=

BW R L = 001

L

Q R

RC

ωω=

=

0Z R ω= S

U I R

?

?

= R S U U ??= L C S U U QU ==

2) 并联电路R L C 、、的谐振与串联电路具有对偶性.

七、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一般分析:

[]∑=====K P Z

U Z I Z I UI P ???cos Re cos cos 2

2

2

[]∑=====K Q Z

U Z I Z I UI Q ???sin Im sin sin 2

2

2

22Q P UI S +=

=

?λcos ==

S

P

(感性和容性或者滞后和超前) jQ P Z I I U S +===*

??2 2)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

[]p

p p p p p l l p p p Z

U Z I Z I I U I U P ????cos 3

Re 3cos 3cos 3cos 32

2

2

=====p l l p p p I U I U Q ??sin 3sin 3==

2233Q P I U I U S l l p p +=

==

?λcos ==

S

P

(感性和容性或者滞后和超前)

八、画参考相量的方法:

1)电路并联时以电压相量为参考,确定各并联支路电流相量与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再根据 KCL 方程作出结点上的各支路电流相量。

2)电路串联时以电流相量为参考,确定有关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夹角;再根据回路KVL 方程作出回路上各电压相量。 3)当电路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时,一般应选择某一电阻支路的电压或电流作为参考相量。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贯穿了整个教材,只是在激励和响应的形式不同时,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形式也不同而已。本章以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寻求不同的电路分析方法,其中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直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是建立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之上的、根据电路结构特点总结出来的以减少方程式数目为目的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叠加定理则阐明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戴维南定理在求解复杂网络中某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时则显得十分方便。这些都是求解复杂电路问题的系统化方法。 本章的学习重点: ●求解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支路电流法; ●为减少方程式数目而寻求的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叠加定理及戴维南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1 支路电流法 1、学习指导 支路电流法是以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与未知量个数相同的方程式,再联立求解的方法,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一种最直接的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关键是:要在理解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的基础上,在电路图中标示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独立回路的绕行方向,正确应用KCL、KVL列写方程式联立求解。支路电流法适用于支路数目不多的复杂电路。 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 (1)说说你对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的看法,你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根据什么原则选取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 解析:不能由其它结点电流方程(或回路电压方程)导出的结点(或回路)就是所谓的独立结点(或独立回路)。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对于具有m条支路、n个结点的电路,独立结点较好选取,只需少取一个结点、即独立结点数是n-1个;独立回路选取的原则是其中至少有一条新的支路,独立回路数为m-n+1个,对平面电路图而言,其网孔数即等于独立回路数。 2.图2.2所示电路,有几个结点?几条支路?几个回路?几个网孔?若对该电路应用支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填空题: 1. 有两个电阻,当它们串联起来的总电阻为10Q,当他们并联起来的总电阻为 2.4 Q 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_4Q _和__6Q — 2. 下图所示的电路,A B之间的等效电阻R= 1Q 电路的等效电阻R A B=60Q R CD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电 路中的A 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12K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所示 的电流l=6mA则流经6K电阻的电流为2mA ;图中所示方向的电压U为12V 此 6K电阻消耗的功率为24mW 。 4. 3.下图所示的电路, 下图所示电路,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30 Q, B o B之间的等效电阻R A E=3Q O 6Q 3Q 2Q 2 Q 2 Q 2Q

鼻s Ik 10k皐 A Q T 1 L__JI 1_ () --------------------- 10kQ知 ]6k j L + B O ------ o

6. 下图所示电路中,ab 两端的等效电阻为12Q , cd 两端的等效电阻为4 Q 8.下图所示电路中,a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io V 。 + iov a 24V 已知U F 3V, I S = 3 A 时,支路电流I 才等于2A 。 10. 某二端网络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并联电路, 则其等效电路为 理想电压 源。 11. 已知一个有源二端网络的 开路电压为20V,其短路电流为5A,则该有源二端 网络外接4 Q 电阻时,负载得到的功率最大, 最大功率为 25W 12. 应用叠加定理分析线性电路时, 对暂不起作用的电源的处理,电流源应看作 开路,电压 7?下图所示电路a 、 6 Q a i — 5 Li b 间的等效电阻Rab 为4" 9.下图所示电路中, d 15 Q b Hi BO

第一章 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自测题 第1章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判断题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中各物理量的正方向不能任意选取。 [ ] 答案:X 2.电路中各物理量的正方向不能任意选取。 [ ] 答案:X 3.某电路图中,已知电流I=-3A,则说明图中电流实际方向与所标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X 4.某电路图中,已知电流I=-3A,则说明图中电流实际方向与所标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V 5.电路中各物理量的正方向都可以任意选取。 [ ] 答案:V 6.某电路图中,已知电压U=-30V,则说明图中电压实际方向与所标电压方向相反。 答案:V 7.组成电路的最基本部件是: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 ] 答案:V 8.电源就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 ] 答案:V 9.如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为直流。 [ ] 答案:V 10.电场力是使正电荷从高电位移向低电位。 [ ] 答案:V 11.电场力是使正电荷从低电位移向高电位。 [ ] 答案:X 1.2 电路基础知识 1.所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为+。说明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为-,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 答案:V 2.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 答案:X

答案:X 4.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路径。 [ ] 答案:V 5.电路中选取各物理量的正方向,应尽量选择它的实际方向。 [ ] 答案:V 6.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总是和任意选取的正方向相同。 [ ] 答案:X 7.电阻是用来表示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受到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 答案:V 8.导体的电阻不仅与其材料有关,还与其尺寸有关。 [ ] 答案:V 9.导体的电阻只与其材料有关,而与其尺寸无关。 [ ] 答案:X 10.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无关,而只与其尺寸有关。 [ ] 答案:X 11.电阻中电流I的大小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其电阻值成反比。[ ] 答案:V 12.电阻中电流I的大小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反比,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 答案:X 13.如果电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下降很少,则说明电源具有较差的外特性。 [ ]答案:X 14.如果电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下降很少,则说明电源具有较好的外特性。 [ ]答案:V 15.欧姆定律是分析计算简单电路的基本定律。 [ ] 答案:V 16.平时我们常说负载增大,其含义是指电路取用的功率增大。 [ ] 答案:V 17.平时我们常说负载减小,其含义是指电路取用的功率减小。 [ ] 答案:V 18.平时我们常说负载增大,其含义是指电路取用的功率减小。 [ ] 答案:X 19.平时我们常说负载减小,其含义是指电路取用的功率增大。 [ ] 答案:X 20.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 ] 答案:V 21.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越大。 [ ] 答案:X 22.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小。 [ ] 答案:X 23.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越小。 [ ] 答案:V 24.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 [ ] 答案:V 25.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 ]

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教案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以及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重点: 1. 支路电流法; 2. 叠加原理; 3.戴维宁定理。 难点: 1. 电流源模型; 2. 结点电压公式; 3. 戴维宁定理。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 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 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2.电阻的并联 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U R R R U 2111+=U R R R U 2 122+=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 E 和内阻 R 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0,称为理想电压源。 特点: (1) 内阻R 0 = 0; (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对直流电压,有 U ≡ E ),与恒压源并联的电路电压恒定; (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2.电流源 电流源是由电流 I S 和内阻 R 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称为理想电流源。 特点: (1) 内阻R 0 = ∞ ; (2) 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 S ,与恒流源串联的电路电流恒定;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 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条件: E = I S R 0 0 R E I = S 注意: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 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4.电源等效变换法 (1) 分析电路结构,搞清联接关系; (2) 根据需要进行电源等效变换; (3) 元件合并化简:电压源串联合并,电流源并联合并,电阻串并联合并; I R R R I 2121+=I R R R I 2 112+=

AltiumDesigner中的电路仿真

今天看了下Altium Designer的电路仿真功能,发现它还是蛮强大的,按着help里面的文档《TU0106 Defining & running Circuit Simulation 》跑了一下,觉得还行,所以就把这个文档翻译下。。。。。 其中包含了仿真功能的介绍,元件仿真模型的添加与修改,仿真环境的设置,等等。本人对SPICE仿真了解的不多,里面涉及到SPICE的文件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提出! 一、电路仿真功能介绍 Altium Designer的混合电路信号仿真工具,在电路原理图设计阶段实现对数模混合信号电路的功能设计仿真,配合简单易用的参数配置窗口,完成基于时序、离散度、信噪比等多种数据的分析。Altium Designer 可以在原理图中提供完善的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功能 ,除了对XSPICE 标准的支持之外,还支持对Pspice模型和电路的仿真。 Altium Designer中的电路仿真是真正的混合模式仿真器,可以用于对模拟和数字器件的电路分析。仿真器采用由乔治亚技术研究所(GTRI)开发的增强版事件驱动型XSPICE仿真模型,该模型是基于伯克里SPICE3代码,并于且SPICE3f5完全兼容。 SPICE3f5模拟器件模型: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源、传输线和开关。五类主要的通用半导体器件模型,如diodes、BJTs、JFETs、MESFETs和MOSFETs。 XSPICE模拟器件模型是针对一些可能会影响到仿真效率的冗长的无需开发局部电路,而设计的复杂的、非线性器件特性模型代码。包括特殊功能函数,诸如增益、磁滞效应、限电压及限电流、s域传输函数精确度等。局部电路模型是指更复杂的器件,如用局部电路语法描述的操作运放、时钟、晶体等。每个局部电路都下在*.ckt文件中,并在模型名称的前面加上大写的X。 数字器件模型是用数字SimCode语言编写的,这是一种由事件驱动型XSPICE模型扩展而来专门用于仿真数字器件的特殊的描述语言,是一种类C语言,实现对数字器件的行为及特征的描述,参数可以包括传输时延、负载特征等信息;行为可以通过真值表、数学函数和条件控制参数等。它来源于标准的XSPICE代码模型。在SimCode中,仿真文件采

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几种常见电路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叠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根据具体电路及相关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具体电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如下比较。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流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Circuit Abstract: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uperposition theorem, branch analysis method, mesh analysis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Thevenin and Norton's theor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the basic circuit analy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circuit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Key words :Circuit Analysis of voltage source current source branch current method mesh current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and David theorem and Norton theorem in Nanjing. 引言:每种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应用霍夫定律求解适用于求多支路的电流,但电路不能太复杂;电源法等效变换法适用于电源较多的电路;节点电位法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少的电路;网孔分析法使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多、但网孔少的电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适用于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上面例题的电路比较简单,可选择任意一种方法求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有一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填空题: 1. 有两个电阻,当它们串联起来的总电阻为10Ω,当他们并联起来的总电阻为 2.4Ω。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_ _4Ω___和__6Ω。 2. 下图所示的电路,A、B之间的等效电阻R AB= 1 Ω。 3. 下图所示的电路,A、B之间的等效电阻R AB= 3 Ω。 A 2Ω B 4. 下图所示电路,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30Ω,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60 Ω。 5. 下图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___12KΩ________.若图中所示的电流I=6mA,则流经6K电阻的电流为__2mA _____;图中所示方向的电压U 为____12V____.此6K电阻消耗的功率为__24mW_________。

U A 6. 下图所示电路中,ab 两端的等效电阻为 12Ω ,cd 两端的等效电阻为 4Ω 。 7.下图所示电路a 、b 间的等效电阻Rab 为 4 。 8. 下图所示电路中,ab 两点间的电压 ab U 为 10 V 。 9. 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U S =3V , I S = 3 A 时,支路电流I 才等于2A 。

3 Ω 1 10. 某二端网络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并联电路,则其等效电路为理想电压源。 11.已知一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20V,其短路电流为5A,则该有源二端网络外接 4 Ω电阻时,负载得到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25W 。 12.应用叠加定理分析线性电路时,对暂不起作用的电源的处理,电流源应看作开路,电压源应看作短路。 13.用叠加定理分析下图电路时,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I1= 1A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I1= 1A ,当电压源、电流源共同时的I1= 。 2A 14.下图所示的电路中,(a)图中Uab与I的关系表达式为Uab= 3I ,(b) 图中Uab与I的关系表达式为Uab=3I+10 ,(c) 图中Uab与I的关系表达式为Uab=6(I+2)-10 ,(d)图中Uab与I的关系表达式为Uab=6(I+2)-10 。

仿真分析步骤

例2:以P214例3.2.1说明仿真过程。 仿真分析步骤(P214例3.2.1) 1、选择菜单:放置(Place)\元件(Component)… 数据库(Database):主数据库(Master Database)组(Group):电源(Sources) 系列(Family):电源(POWER_SOURCES) 元件(Component):直流电压源(DC_POWER),单击OK按钮。 Ctrl+M设置属性后放置(或放置后,双击该元件设置属性): 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V oltage(V)选2V,单击OK(确定)按钮。 同法放置接地:GROUND, 同法放置直流电压源:DC_POWER为4V。 在value属性页中V oltage(RMS)选4V。 同法放置直流电流源:系列(Family):电源(SIGNAL_CURRENT_SOURCES) 元件(Component):DC_CURRENT为3A。 双击该元件,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Current(A)选2V,单击OK(确定)按钮。 同法放置直流电流源:DC_CURRENT为2A。 2、选择菜单:放置(Place)\元件(Component)… 数据库(Database):主数据库(Master Database)组(Group):Basic 系列(Family):RESISTOR 元件(Component):1Ω,单击OK按钮。 Ctrl+M设置属性后放置(或放置后,双击该元件设置属性): 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Resistance选2Ω(Ohm),单击OK(确定)按钮。 按Ctrl+R旋转900。 同法放置其余电阻。 3、选择菜单:放置(Place)\导线(Wire) 连线如图所示,在需要的地方放置节点:放置(Place)\节点(Join)。 4、选择菜单“仿真(Simulate)/分析(Analyses)/ 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on Point Analysis)”,弹出图3.2.5 所示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输出(Output variables)”用于选择所 要分析的结点、电源和电感支路。“电路变量(Variables in circuit)”栏中列出了电路中可以

(整理)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 (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 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03.08) I = I B (03.09) C V =V CC-I C R c (03.10) CE I 、I C和V 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B 在测试基本放大电路时,往往测量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V B、V E和V C即可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如图03.08所示。 图03.08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

1. 由直流负载列出方程式V CE=V CC-I C R c 2. 在输出特性曲线X轴及Y轴上确定两个特殊点 V CC和V CC/R c,即可画出直流负载线。 3. 在输入回路列方程式V BE =V CC-I B R b 4.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 5. 得到Q点的参数I BQ、I CQ和V CEQ。 例3.1: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03.09所示,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03.09 三极管工作状态判断 例3.2:用数字电压表测得V B=4.5V 、V E=3.8V 、V C =8V,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电路如图03.10所示 图03.10 例3.2电路图 3.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1) 交流负载线 交流负载线确定方法:

1.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做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R L'。 2.R L'= R L∥R c,是交流负载电阻。 3.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 4.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通过Q点。 图03.11 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2)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动画 图03.1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动画3-1)通过图03.12所示动态图解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v i→↑ v BE→↑ i B→↑ i C→↑ v CE→↓ |-v o|↑; 2. v o与v i相位相反; 3.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3)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①波形的失真

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线性电路主要分析方法步骤汇总 网孔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 1)确定网孔,假定网孔电流的绕行方向; 2)列写KVL方程; 3)联立求解。 说明: 1)对于含有电流源的支路: a)若在单一网孔支路上,少列一个方程; b)若在两网孔公共支路上,要假定电压变量,多列一个方程,即:网孔电流与电流源电流关系的方程; 2)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支路: a)列方程时,受控源视为独立源; b)如果控制量不是网孔电流,则要补充一个方程,即:网孔电流与控制量之间关系的方程。 结点电压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 1)选参考结点; 2)列写独立结点电压方程; 3)联立求解。 说明: 1)对于含有纯电压源的支路: a)如果电压源接在独立结点和参考点之间,这个独立结点电压就等于电压源电压,可以少解一个方程; b)如果电压源接在两个独立结点之间,则要在电压源支路假定电流变量,多列一个方程,即:结点电压与电压源电压之间的关系方程; 2)对于含有受控源的支路: a)列方程时,受控源视为独立源; b)如果控制量不是结点电压,则要补充一个方程,即:结点电压与控制量之间的关系方程。

一端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1) 开路电压Uoc 的计算 戴维宁等效电路中的电压源电压即为一端口开路电压Uoc ,电压源的极性与所求开路电压极性相同。计算Uoc 的方法视电路形式而定(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 (2)等效电阻的计算 等效电阻为将一端口网络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常用下列方法计算: A 、当网络内部不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电阻串、并联和△-Y 互换的方法计算等效电阻; B 、外加电源法(加压求流或加流求压):eq u R i =(此时一端 口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 C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oc eq sc u R i =(此时一端口内部独立电源全部保留) 一阶电路初始值的计算 如何判断一阶电路?电路含有一个独立的动态元件;有带开 关的直流激励、或已知初始储能和直流激励、或有阶跃函数激励。 求初始值的步骤: 1. 由换路前电路(一般为稳定状态)求u C (0-)和i L (0-); 2. 由换路定律得 u C (0+) 和 i L (0+); 3. 画0+等效电路。 在0+时刻等效电路中,电容用u C (0+)的电压源替代,电感用i L (0+)的电流源替代。 4. 由0+电路求所需各变量的值即为0+值 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步骤 1、求响应量的初始值; 2、求响应量的稳态值; 画出t →∞时稳态电路,其中电容和电感分别用开路和短路置

Protel98电路仿真的基本步骤

Protel98电路仿真的基本步骤 黄康才 以基本放大器的时域(暂态)分析为例 1、添加仿真元件库 本例添加的仿真元件库路径在:\Client98\Sch\Library\Symbols.lib 2、放置仿真元器件 方法和绘制Sch原理图一样 3、放置电源或信号源 方法1:用菜单Simulate\Source下的命令 执行菜单命令(方法2:用仿真电源工具条中的命令 、10K+12V的电源和View\Toolbars\Simution Sources命令来切换) 。本例用1mV的正弦信号。 4、设置节点命令;1方法、用Place\Net Label 执行菜单命令(、用画线工具条中的Net命令2方法 )。命令来切换 View\Toolbars\Wrings Tools最好,电路如下: 5、启动仿真 本例进行时域(暂态)模拟,所以执行Simulate\Setup Simulator\Transient 命令,即

6、进行仿真设置。在上一步骤中弹出“时域分析对话框”: 其中: Duration(s):指时域分析结果显示的时间长度。一般显示信号三、四个周期的波形比较合适。 Display(s):指相邻显示点的时间间隔。 Start(s):显示起始时间,缺省为0。 Run:单击该按钮,程序开始进行时域分析。 最后得到仿真结果: 如何设置直流仿真激励源 黄康才 引言: Protel98可在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模拟前要在进行模拟的原理图上放置激励源。直流仿真电源用于产生直流电压和电流。包括VSRC(直流电压)仿真电源和ISRC(直流电流)(如图1所示)。

图1 如图3中,模拟激励源工具栏提供了四种电压的直流源,它们分别是+12V、 -12V、+5V和-5V四种,这四种是最常用到的直流激励源。如果你所放置的直流源的幅度与这些不同,可在属性对话框中修改。 例题: 在原理图上放置一个名称为VCC的+5V直流源。 重点: 属性的设置。 过程: 1、新建一个SCH文件。 2、在新建的原理图上放置一个+5V的直流源。 方法1:用菜单Simulate\Source\+5 Volts DC 命令: 图2 方法2:用仿真电源工具条 图3 中的命令(执行菜单命令View\Toolbars\Simution Sources命令来切换) 。单击+5V工具栏上的图标。 ,Designator3、打开“直流源属性”对话框,将其中的设置成VCC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教学教案

第1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一、学时:10 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三、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 四、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 七、教学内容: 1.1 电路模型 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举例:如日光灯电路) (1)电路的作用 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如电力系统。 ②传递和处理信号,如扩音机。 (2)电路的组成部分 ①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如发电厂、电池等。 ②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如电灯、电机等 ③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起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如变压器、输电线等。 2、电路的模型 由理想化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即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3、电路的基本元件

(1)元件分类 按不同原则可将元件分成以下几类: A、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 B、有源元件与无源元件 C、二端元件与多端元件 D、静态元件与动态元件 E、集中参数元件与分布参数元件 (2)元件符号 表1-1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 (3)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按其电压电流的关系曲线(又称伏安特性曲线)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而分为线性电阻元件(如上图a)和非线性电阻元件(如上图b)。按其特性是否随时间变化又可分为时变电阻元件和非时变电阻元件。本节重点介绍线性非时变电阻元件。 线性电阻元件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u(t)和端电流i(t)取关联参考方向时,满足欧姆定律: u(t)=R i(t) i(t)=G u(t) 式中:R为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G为线性电阻元件的电导,二者均为常量,其数值由元件本身决定,与其端电压和端电流无关。且 电阻的单位:欧姆(Ω);电导的单位:西门子(S)。 线性电阻的电阻值R就是线性电阻伏安特性中那条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当电阻值R=0时,伏安特性曲线与i轴重合,如下图所示。 此时不论电流i为何值,端电压u总为零,称其为“短路”。 当电阻值R=∞时,其伏安特性曲线与u轴重合如下图所示。 R=0时,不论端电压u为何值,电流i总为零,称其为“开路”或“断路”。电阻功率 在电阻元件取关联参考方向的情况下,电阻吸收的功率为 如电阻元件取非关联参考方向,电阻吸收的功率为 由以上两式知,无论电阻元件采用何种参考方向,任何时刻电阻吸收的功率都不可能为负值,也就是说电阻元件为耗能元件。

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试画出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电流由A端流入,在a点分叉,b点汇合,由B端流出。支路a—R1—b和a—R2—R3(R4)—b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和R4并联后与R2串联,再与R1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二、伸缩翻转法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翻过来转过去,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例2.画出图3的等效电路。 解:先将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R3—C—R4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R5连到节点d 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由此可看出R2、R3与R4并联,再与R1和R5串联,接到电源上。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3.试画出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A点分为三路(AB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巡行一周,由D点流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R1直达D点,第二路经R2到达C点,第三路经R3也到达C点,显然R 2和R3接联在AC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c点经R4到达D点,可知R2、R3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1并联,如图7所示。 四、等电势法(不讲)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为一点,或画在一条线段上。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可将之去掉不考虑;当某条支路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可取消这一支路。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例4.如图8所示,已知R1=R2=R3=R4=2Ω,求A、B两点间的总电阻。 解:设想把A、B两点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进行分析,A、D两点电势相等,B、C两点电势也相等,分别画成两条线段。电阻R1接在A、C两点,也即接在A、B两点;R2接在C、D 两点,也即接在B、A两点;R3接在D、B两点,也即接在A、B两点,R4也接在A、B两点,可见四个电阻都接在A、B两点之间均为并联(图9)。所以,P AB=3Ω。 五、支路节点法 节点就是电路中几条支路的汇合点。所谓支路节点法就是将各节点编号(约定;电源正极为第1节点,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按先后次序经过的节点分别为1、2、3……),从第1节点开始的支路,

仿真步骤

实验一具体步骤 0、定义分析类型 进入Main Menu>Preferences,在弹出的对框中,选中Electric,点击OK。(command: /COM, Electric ) 1、进入前处理菜单 进入Main Menu>Preprocessor,点开菜单即可。 (command: /PREP7 ) 2、建立一个球体模型: 点击Modeling>Create>Volumes>Sphere>Solid Sphere,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WPX” 和“WPY”分别为球心在工作平面上的X 和Y坐标,“Radius”为球体半径。依次填入“0、0、0.1”,点击“OK”。这样建立了一个半径为 a 的球。 (command: SPH4,0,0,0.1) 3、建立一个长方体的土壤模型 点击Modeling>Create>Volumes>Block>By 2 Corners & Z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WP X ”和“WPY”分别为长方体一角在工作平面上的X 和Y坐标,“Width”为长方体的宽,“Height”为长方体的长,“Depth”为长方体的深度。依次填入“-2.5、-2.5、5、5、-5”,点击“OK”。 点击Utility Menu>List>Volumes,可以看到建立了两块体,编号为1 的体由两个面(半球面)1、2 所组成,即为所建立的球体;编号为 2 的体由六个面3、4、5、6、7、8 所组成, 即为所建立的正方体。 点击Utility Menu>plot Ctrls>Pan-Zoom-Rotate,在弹出的菜单选中“Dynamic mode” 按住鼠标右键转动,这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建立的模型。按住左键移动可拖动模型。将模型调整到适合观察的角度和位置。 点击Utility Menu>plot >Line或者Utility Menu>plot > area或者Utility Menu>plot > Volume,可分别显示建立模型的线、面、体。最好显示线,便于观察。 (command: BLC4,-2.5,-2.5,5,5,-5) 4、用正方体上平面来分割球体。 所用平面为正方体的顶面,点击Modeling>Operate>-Booleans>Divide >With Options> Volume by Area,这时出现一个对话框和一个采集指针,先用采集指针移至球体中心(球体热点),单击左键,选中球体,单击OK。接着再选中正方体的顶面,单击OK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继续单击ok即可。此操作步要注意,第一次选择的是球体,第二次选择的是球体和六面体之间的分界面,注意被选中的面会改变颜色,只有选择对正确的体和面,才能确保操作成功。进行布尔操作后,球体已被正方形顶面分成上下两个半球。新产生了编号为3、4 的两个半球。通过Plot 可以看到体3 是所需要的半球。 (command: VSBA,1,4,,DELETE,KEEP) 5、删除多余的半球。 点击Modeling>Delete>Volume and Below,选中上半球(体编号为4),点击OK。(command: VDELE,4) 6、进行体交迭。 点击Modeling>Operate>Booleans>overlap> Volumes,选中球体和立方体,点击OK。 点击Utility Menu>List>Volumes可以看到我们得到了两个体,其中V1 是被“挖去”一个半球的正方体,V3 是一个半球。

Multisim使用方法和电路仿真分析

Multisim的使用方法和电路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Multisim软件; 2.能熟练的运用Multisim进行电路的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 1.Multisim系统简介; 2.讲解Multisim的基本操作及仪器仪表的使用; 3.举例说明用Multisim实现对电路的仿真分析过程; 4.完成反比例运算电路,反向加法运算电路和积分运算电路的仿真分析; 三.实验仪器 1.支持Win2000/2003/Me/XP/vista的PC机; 2.Multisim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Multisim的基本操作命令及仪器图表的使用; 2. 根据电路原理图,在Multisim上仿真实现反向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反向比例电路电路图 (要求:R1取100 KΩ_5% ;R’取9.1 KΩ_5% ; Rf取100 KΩ_1%; 电压源选取500mV;) 在Multisim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对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仿真分析; 4.根据电路图,在Multisim上仿真实现反向加法运算电路,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反向加法运算电路图 (要求:R1取10 KΩ_1% ;R2取10KΩ_1% ; R3取10KΩ_1% ; R’取3.3 KΩ_5%; Rf取100 KΩ_1%;Ui1=100mV; Ui2=200mV; Ui3=50mV) 在Multisim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对输出信号进行仿真分析; 3. 根据电路原理图,在Multisim上仿真实现积分运算电路,电路原理图如 图3所示: 图3 积分运算电路 (要求:R1取100 KΩ_1% ;R’取100 KΩ_1%; C=10uF;输入端接函数发生器;) 在Multisim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用双通道示波器对输入与输出信号进行仿真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以三个Multisim中典型的操作表示的意思和使用的场合: AC Analysis;Oscilloscope;Function Generator ; 2.简要写明反比例运算电路,反向加法运算电路和积分运算电路在Multisim 上实现的过程;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学习要点 掌握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等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重点是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掌握用电路等效概念分析计算电路的方法 了解受控源的概念以及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理解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的意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2 复杂电阻电路分析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4 电路定理 2.5 含受源电阻电路的分析 2.6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2.1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电阻电路:只含电源和电阻的电路 简单电阻电路:可以利用电阻串、并联方法进行分析的电路。应用这种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时,一般先利用电阻串、并联公式求出该电路的总电阻,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流,最后利用分压公式或分流公式计算出各个电阻的电压或电流。 2.1.1 电阻的串联 n 个电阻串联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12n R R R R =++Λ+ 分压公式 k k k R U R I U R == 两个电阻串联时 1112R U U R R = + 2 212 R U U R R =+ R +U 1- + U 2 -+U n -+U 1-+U 2-

2.1.2 电阻的并联 n 个电阻并联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121111 n R R R R =++Λ+ 分流公式 k k k U R I I R R = = 两个电阻并联时 2 112R I I R R = + 1 212 R I I R R = + 2.2 复杂电阻电路分析 复杂电路电阻:不能利用电阻串并联方法化简,然后应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的电路。解决复杂电路的方法:一种是根据电路待求的未知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足够的独立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量;另一种是应用等效变换的概念,将电路化简或进行等效变换后,再通过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或分压、分流公式求解出结果。 2.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 和KVL ,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 一个具有b 条支路、n 个节点的电路,根据KCL 可列出(n -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根据KVL 可列出b -(n -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 图示电路 (1) 支路数b=3,支路电流有1I 、2I 、3I 三个。 I n n R U U S2

北京理工大学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原理分析: 以电流表示数i为例: 设响应i对激励Us、Is的网络函数为H1、H2,则i=H1*Us+H2*Is 由上式可知,由两个激励产生的响应为每一个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 则有,I1=I2+I3(1);同理,U1=U2+U3(2). 经检验,6.800=2.000+4.800,-1.600=-4.000+2.400,符合式(1)、(2),即叠加原理成立。

实验2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3.分析参数设置: (1)AC分析: 要求:频率范围1HZ—100MEGHZ,输出节点为Vout。 步骤:依次选择选择菜单栏里的“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调出交流分析参数设置对话窗口,起始频率设为1Hz,停止频率设为100MHz,扫描类型为十倍频程,每十倍频程点数设

Multisim14电子电路仿真方法和样例

Multisim14电子电路仿真方法和样例 2019年9月

本手册基于Multisim14仿真环境,从最基本的仿真电路图的建立开始,结合实际的例子,对模拟和数字电路中常用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这些应用示例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特性曲线的测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测试、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波形上升时间的测试、逻辑函数的转换与化简、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等。 此外,本手册侧重于测试方法的介绍,仅对主要步骤进行说明,如碰到更细节的问题,可参阅《Multisim 14教学版使用说明书》或其它帮助文档。

1.MULTISIM14主界面简介 (4) 2.仿真电路图的建立 (4) 3.常用半导体器件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5) 3.1晶体三极管特性曲线的测试 (5) 3.1.1 IV分析仪测试方法 (5) 3.1.2 直流扫描分析方法 (5) 3.2结型场效应管特性曲线的测试 (6) 3.2.1 IV分析仪测试方法 (6) 3.2.2 直流扫描分析方法 (7) 3.3二极管、稳压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试 (7) 4.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7) 4.1虚拟仪器测试方法 (7) 4.2静态工作点分析方法 (8) 5.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8) 5.1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 (8) 5.1.1瞬态分析测试方法 (8) 5.1.2 虚拟仪器测试方法 (9) 5.2输入电阻的测试 (9) 5.3输出电阻的测试 (10) 5.4频率响应的测试 (10) 5.4.1交流分析方法 (10) 5.4.2 波特图仪测试方法 (10) 6.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11) 7.上升时间的测试方法 (12) 8.逻辑函数的转换与化简 (13) 8.1逻辑函数转换为真值表 (13) 8.2真值表转换为逻辑函数 (13) 9.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