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测定方法汇总

油脂测定方法汇总
油脂测定方法汇总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1.透明度鉴定

定义:油样在一定的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目测观察油样的透明程度。品质正常合格的油脂应是澄清、透明的,但若油脂中含有过高的水分、磷脂、蛋白质、固体脂肪、蜡质或含皂量过多时,油脂会出现浑浊,影响其透明度。故通过油脂透明度初步判断油脂的纯净程度。

1.1仪器和用具

(1)比色管:100ml,直径25mm;

(2)乳白灯泡等。

1.2操作方法

量取混匀试样【1】100ml注入比色管中,在20℃下静置24h然后移置在乳白灯泡前(或在比色管后衬以白纸),观察透明程度【2】,记录观察结果。

1.3结果表示

观察结果以“澄清、透明”“透明”“微浊”“浑浊”表示

说明:

【1】如果油样受冷而出现凝固时,应置于50℃水浴中加热熔化,取出,逐渐冷却至20℃,然后再混匀备用。

【2】观察时,如油样内无絮状悬浮物及浑浊,即认为透明。棉籽油在比色管的上半部无絮状悬浮物及浑浊,也认为透明;若有少量的絮状悬浮物即认为微浊;若有明显的絮状悬浮物即认为浑浊。

2.色泽鉴定:罗维朋色计法

色泽反映了油脂的纯净程度、加工工艺和精炼程度以及判断其是否变质。

2.1仪器和用具

罗维朋比色计

漏斗、锥形瓶、滴管、滤纸等

2.2操作方法

放平仪器,安置观测管和碳酸镁片,检查光源是否完好。取澄清(或过滤)的试样注入比色槽中(等级植物油选用25.4mm比色槽,色拉油、高级烹调油、精炼棕榈油、调和油选用133.4mm比色槽),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约5mm处。将比色槽置入比色计中。先按规定固定

黄色玻片色值,

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片调色,直至玻片与油样色完全相同为止。如果油色有青绿色, 须配入蓝色玻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片,使配入蓝色玻片的号码达最小值为止,记下黄.红或黄.红.蓝玻片的号码的各自总数,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结果注明不深于黄多少号和红多少号,同时注明比色槽厚度。

双试验允许差红不超过0.2,以试验结果高的作为测定结果。

技巧提示:

看色泽时,先固定蓝色片和黄色片,再调节红色片来细调,亮度可用灰色来调整。

3.气味、滋味鉴定

通过气味和滋味的鉴定,可以了解油脂的种类、品质的优劣、酸败的程度,能否食用以及有无掺杂等。

操作方法:取少量试样注入烧杯中,加温至50℃,用玻棒边搅拌边嗅气味,同时尝辨滋味。凡具有该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的为合格。不合格注明异味情况。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 5528-1995 测定油脂水分的含量,对评价油脂的品质和保证油脂的安全储藏有重要的意义。

我司油脂水分测定的方法目前分经典方法和库仑水分法。

经典方法(烘箱法):

1.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不干性油油脂水分的测定,我司目前主要用于生产跟班控制和非紧急性发货中高水分油脂的水分测定。

2.原理

通过油脂的水分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挥发而引起的油脂质量的变化,测定油脂水分。

3.仪器、试剂

3.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2 空气烘箱:恒温±1℃。

3.3 干燥器:直径300mm(内装无水高氯酸镁)。

3.4 称样皿:铝质(直径50mm;高20mm)或100mL烧杯。

4.试样制备

4.1 取样、分样:按GB 5524执行。

4.2 试样:按GB/T 15687执行。

5.测定步骤

5.1空气烘箱法

5.1.1在已恒重的称样皿(m0)中称取当即摇匀的10g试样(m1),准确到0.001g。

5.1.2 把试样放入104±2℃的烘箱中烘干60min。

5.1.3 取出称样皿,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充分冷却到室温(30min以上),称量烘后重量(m2),准确到0.001g。

5.1.4 重复3.1.2~3.1.3进行复烘,复烘时间为30min,直到前后两次重量差值小于0.002g为止。如果后一次重量大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为准。

6.结果计算

6.1按下式计算水分及挥发物百分含量: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 m1-m2) / (m1-m0) ×100

式中:m1-----烘干前称样皿和试样重量,g;

m2-----烘干后称样皿和试样重量,g;

m0-----称样皿重量,g。

6.2 取符合重复性要求的双实验结果加以平均,以平均值表示试样的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

6.3 测定结果应注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6.4 重复性:同一实验室,同时或连续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0.05 。

7.注意事项:测定时,样品冷却时间要保持一致。

酸值测定法

GB/T 5530-1998 油脂酸值系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测定油脂酸值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并能为油脂碱炼工艺提供需要的加碱量。

方法原理:用中性乙醚-乙醇(1:1)混合溶剂溶解油样,然后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油样质量和消耗碱液的体积计算出油脂酸值。

1.仪器和用具

滴定管:10Ml,最小刻度0.05mL

锥形瓶:250mL

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试剂

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中性乙醚-乙醇(1:1)混合溶剂:临用前每100 mL混合溶剂中,加入0.3mL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中性。

酚酞指示剂:10g/L的95%乙醇溶液。

3.分析步骤

3.1试样制备

按GB/T 15687进行

3.2试样

根据预计的酸值,按下表取样.

3.3测定

将试样加入50-150mL预先中和过的乙醚-乙醇混合液中溶解。

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边摇动边滴定,直到指示剂显示终点(酚酞变为粉红色需最少维持10s不退色)。

注:如果滴定所需0.1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超过10mL时,可用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钾溶液。

滴定过程中若出现浑浊或分层,表明由碱液带进水量过多(水:乙醇超过1:4)使肥皂水解所致。此时应补加混合溶剂以消除浑浊,或改用碱乙醇溶液进行滴定。

对于深颜色油滴定,不便于观察终点,可以改变指示剂,改用20g/1L碱性蓝6B乙醇溶液或10g/1L麝香草酚酞乙醇溶液。碱性蓝6B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9.4~14,酸性显蓝色,中性显紫色,碱性显淡红色;麝香草酚酞变色范围为PH9.3~10.5,从无色到蓝色即为终点。

3.4测定次数:同一试样进行两次测定。

4.分析结果的表示

4.1酸值

酸值=V×c×56.1/m------------------------(1)

式中: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液的体积,ml;

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液的准确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mol

4.2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可从酸值的测定结果计算得到,

游离脂肪酸(%)=V×c×M/10×m-----------------(2)

式中: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液的体积,ml;

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液的准确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M-----表示结果选用的酸的摩尔质量,g/mol。

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技巧提示:终点颜色的判定与中性液颜色应保持一致。

加热试验

GB 5531-1985 油脂加热试验是将油样加热至280℃,观察其析出物的多少和油色变化情况,从而鉴定植物油脂中磷脂含量的感官鉴定方法。油脂经加热至280℃后,若无析出物或只有微量析出物,且油色不变深,则认为油脂中磷脂含量合格(磷脂含量≤0.10%),若油脂中磷脂含量较高时(磷脂含量≥0.10%),经加热后则有多量絮状析出物,油色变深。

1.仪器和用具

万用电炉

装有细砂的金属盘(砂浴盘)或石棉网

烧杯:100ml

温度计:300-350℃

铁支柱等

2.操作方法

取混匀试样约50ml注入100ml烧杯内,置于带有砂浴盘的电炉上加热,用铁支柱悬挂温度计,使水银球恰在试样中心,加热在16-18min内使试样温度升至280℃,取下烧杯,趁热观察析出物多少和油色深浅情况。待冷却至室温后,再观察一次。

3.试验结果

植物油脂加热试验仅是鉴别油脂中磷脂含量的简易方法,不是定量分析,因此试验结果以"油色不变","油色变深","油色变黑","无析出物","有微量析出物","多量析出物"以及"有刺激性异味"等表示。

注:微量析出物:油温加热至280℃时趁热观察,有析出物悬浮。

多量析出物:析出物成串,成片结团。

安全提示:

加热接近280℃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到达280℃立即关闭电炉,并将烧杯移至垫有耐火板的台面上。不要放在温差太大的地方,勿将热的烧杯直接放在台面上,以防损坏台面或烧杯炸裂造成烫伤。

不溶性杂质测定法

GB 5529-1985 油脂不溶性杂质是指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残留物;主要是泥土、沙石、饼屑、碱皂等。测定油脂不溶性杂质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次,检查过滤设备的工艺效能,了解油脂储藏安全性等。

方法原理:利用杂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石油醚溶解油样,应用过滤或抽提的方法使不溶性杂质与油脂分离,然后将不溶性杂质烘干、称量,即可计算出不溶性杂质的含量。1.仪器和用具

抽气泵、抽气瓶、安全瓶、2号玻璃砂芯漏斗

胶管、称量皿、镊子、量筒、玻棒、酸洗石棉、脱脂棉、定量滤纸(代替石棉用)等,天平:感量0.0001g

2.试剂

石油醚(沸程60-90℃)、95%乙醇

3.操作方法

3.1准备抽气装置:

用胶管连接抽气泵.安全瓶和抽气瓶,用水将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先用粗的,后用细的石棉铺垫玻璃砂芯漏斗(约3mm厚),先用水沿玻棒倾入漏斗中抽洗,后用少量乙醇和石油醚先后抽洗,待石油醚挥发净后,将漏斗送入105℃电烘箱中,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

3.2抽滤杂质:

称取混匀试样15-20g(W)于烧杯中,加入20-25ml石油醚,用玻棒搅拌使试样溶解,倾入漏斗中,用石油醚将烧杯中的不溶性杂质干净地洗入漏斗内,再用石油醚分数次抽洗不溶性杂质,洗至无油迹为止。

3.3烘干杂质:

用脱脂棉揩净漏斗外部,在105℃下烘至恒重(W1)。

4.结果计算

不溶性杂质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溶性杂质(%)=(W1/ W)×100

式中: W1---不溶性杂质重量,g,

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过氧化值测定法

GB/T 5538-1995 测定原理:油脂在氧化酸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很不稳定,氧化能力较强,能氧化碘化钾成为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析出碘量计算过氧化值,以活性氧的毫摩尔数来表示。

1.仪器和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具塞锥形瓶:250mL;

滴定管:10 mL,最小分度值0.05 mL;

量筒:100mL;

移液管:5、10、15 mL。

2.试剂

三氯甲烷GB 682

冰乙酸GB 676

碘化钾GB 1272

碘化钾饱和溶液:取10g碘化钾,加5mL水,储于棕色瓶中〖1〗;

0.5%淀粉溶液:将0.5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0ml沸水中,煮沸3分钟。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配制0.01mol/L和0.002mol/L标准溶液。

3.试样的制备及取样量

制备试样按GB/T 15687进行。

试样量按下表取样(见表1):

表1

4.分析步骤〖2〗

试验应在散射日光或人工光线下进行。

试样的称取:按上表称样,准确至0.001g。

测定:在装有称好试样的锥形瓶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试样,加入15mL乙酸和1mL 碘化钾饱和溶液,迅速盖好瓶盖,混匀溶液1分钟,

在15-25℃避光静置5分钟〖3〗。

加水75ml,以0.5g/100mL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估计值小于12时用0.002mol/L标准溶液,大于6时用0.01mol/L标准溶液),滴定过程要用力振摇。

以同一试样进行平行试验。

空白试验: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如果空白试验超过0.1mL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应更换不纯的试剂。

5.结果计算

过氧化值按下式计算:

PV(m mol/kg)=

×

2

c

m

12

(V-V)

×1000(1)

式中: V1---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重量,g。

6.允许差:允许差按表2规定。

表2

文件编号:Q/QMSP-PG-JS-01-09-015 修改码:00 实施日期:2005年1月1日7.换算系数

以每千克油脂中活性氧的毫摩尔数表示过氧化值,或者以每克油脂中活性氧微克数表示过氧化值,将所得的结果乘以表3中所列的换算系数:

表3

〖1〗饱和碘化钾溶液中不可存在游离碘和碘酸盐[验证方法:在30 mL

冰乙酸-三氯甲烷溶液中加两滴0.5%淀粉溶液和0.5 ml碘化钾饱和溶液,如果出现蓝色,需要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一滴以上才能清除,则需重新配制次溶液]。

〖2〗光线会促进空气对试剂的氧化,因此,试验应在散射日光或人工光线下进行。

〖3〗三氯甲烷、乙酸的比例,加入碘化钾后静置时间的长短及加水量的多少等,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

硫酸、磷酸纯度的测定方法

GB 11/98. 1-89

1.仪器及用具

1.1 250ml三角瓶

1.2 50ml碱式滴定管

1.3容量瓶

1.4 100ml量筒

1.5滴管

2.试剂

2.1 0.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2酚酞指示剂

3.操作方法:

取250ml三角瓶,倒入20ml蒸馏水,将其放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0.5g+0.05g(磷酸、硫酸称0.5g+0.05g;硝酸、盐酸称1g+0.1g),加100ml蒸馏水,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摇匀,用0.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4.结果计算:

纯度(%)=(

××

×

N V MW

W F

)/10

式中: N ---- 氢氧化钠的当量浓度

V ---- 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ml) MW---- 酸的分子量

W ---- 试样质量(g)

F ---- 酸的价格

固碱、片碱的检验

AOCS

1.仪器和用具:

容量瓶:1000ml

三角瓶:250ml

量筒:100ml

大肚移液管:50ml

分析天平

2.试剂:

氯化钡溶液:10%

盐酸标准溶液:1N或2N

酚酞指示剂:1%

3.操作程序:

3.1称取样品38+1g(液态称50g,准确至0.01g),溶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3.2吸取50ml此溶液,注入250ml三角瓶内,加入20ml氯化钡溶液,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1N或2N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呈无色为止。

4.计算公式

C%=

×

V N

G

×80

式中:C-所求固碱、片碱的纯度;

N-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固碱、片碱)的质量,g。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 0.02N和0.01N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1配制:

0.1mol/LKOH的配制:称取分析纯(不含水份)KOH5.6g,溶于1000ml新煮沸过的蒸馏水中,摇匀,静置7天后,准备标定。

1.2标定方法:

先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在烘箱中(125℃下)烘2小时,称取0.4- 0.5g(准至0.0001g),加50ml煮沸过的蒸馏水,摇动使其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0.1N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

1.3结果计算:

N =W/(0.2042×V)

式中: N----为标定的KOH溶液当量浓度

W----邻苯二甲酸氢钾重,g

V----滴定所耗KOH溶液的毫升数

0.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毫克当量数

2. 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1配制:称分析纯(不含水份)NaOH4g溶于1000ml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中,摇匀,静置7天后,待标定。

2.2标定方法:

称取在125℃下烘2小时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4-0.5g(准至0.0001g),放入250ml 锥形瓶中,加入50ml煮沸过的蒸馏水,摇动使之溶解,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

2.3结果计算:

N = W/(0.2042×V)

式中:N----标定的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W----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滴定时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ml;

0.2042—与1.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OH)=1mol/L}相当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3. 0.1N和0.01N硫代硫酸钠的配制及标定

3.1配制:

(1)0.1N硫代硫酸钠的配制:在粗天平上称Na2S2O3.5H2O 25g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完全溶解后加入0.05

克Na2CO3(防止溶液分解)及氯仿2-3滴即可,然后用刚煮沸的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静置2周后,用虹吸管将上层清液倒入另一洁净瓶中,以备标定。

(2)0.01N硫代硫酸钠的配制:准确取标准的0.1N Na2S2O3溶液20ml于2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刚煮沸冷却过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以备使用。

3.2标定方法:

称取140-150℃干燥2-3小时K2C2O7基准试剂0.14±0.01克(准至0.0001克)于500ml代塞锥形瓶中,加25ml蒸馏水使之溶解,加2克K1和15ml 2N的盐酸,混匀盖上瓶盖,在暗处静置5分钟,再加250ml水稀释,然后用0.1N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呈淡黄绿色时,加入3ml 1%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溶液呈Cr3+离子的淡绿色即为终点。

3.3结果计算:

N = W/(0.049031×V)

式中: N----标定的Na2S2O3溶液摩尔浓度,mol/L

W----重铬酸钾的质量,g

0.049031---与 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2S2O4)·5H2O=1.000mol/L}相当的重铬酸钾的质量

V----滴定所耗Na2S2O3的溶液毫升数

实验室用水

1. 目的

明确实验室用水标准,保证实验室的实验水的能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部的所有实验室用水。

3. 实验室用水的定义

纯净水: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蒸馏水,纯净水并不是绝对不含杂质,只是杂质的含量或所含杂质的性质不足以影响或干扰试验的结果。

4. 实验室用水的分类

4.1通常水分为供水和排水两大类。

4.2供水根据要求分为自来水和纯净水。

4.3供水依照用途分类:

洗涤用水:试验器皿的洗涤用水、洗手用水、卫生冲洗用水等。

工艺用水:试验过程中原料用水。

循环冷却水:试验过程中的循环用冷却用水,但在实验室中,不一定循环使用,但要有不间断的流动冷却水。

5. 实验室用供水要求和标准

5.1对于洗涤用水通常用自来水;但如果所洗的器皿要用于精密实验时,器皿用自来水清洗后再用纯净水淋洗。

5.2循环冷却水使用自来水。

5.3对于试验过程中用水使用蒸馏水。

5.4实验室标准溶液的配置使用蒸馏水。

6. 实验室排水要求和标准

由于实验完毕后的排放水通常都含有强酸、强碱或则易挥发性的有毒性成分,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排水设施造成很大的腐蚀,同时对周围操作人员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含有强酸碱成分的废液要单独存放,排放前要先中和成弱酸碱性;对于含有易挥发性的有毒性成分的要集中收集,到指定地点排放。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1. 1%酚酞指示剂:

取酚酞1g,溶于100ml乙醇中.

取酚酞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 1%淀粉指示剂:

取1g可溶性淀粉于5ml冷水调和均匀,将所得乳浊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100ml沸腾水中,再煮沸2-3分钟,使溶液呈透明。

3. 15%碘化钾溶液:

称取15g碘化钾溶于煮沸过的100ml蒸馏水中,在暗处存放。

4. 2.5%乙酸汞溶液:

称取2.5g乙酸汞,溶于100ml冰乙酸中。

5. 0.2%甲基红指示剂:

取甲基红0.2g,溶于100ml 20%的乙醇中。

6. 0.1%甲基橙指示剂:

取0.1g甲基橙,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过滤。

7. 0.1%间苯三酚指示剂:

称取0.1g间苯三酚溶于100ml乙醚中。

8. 0.5%铬黑T指示剂:

称取0.5g铬黑T和2g盐酸羟胺,溶于乙醇中,并用乙醇稀释至100ml。

9. 10%铬酸钾指示剂:

取10g铬酸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10. 饱和铬酸钾指示剂:

在室温20℃左右时,称取40g铬酸钾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11. PH=10的铵盐缓冲溶液的配制:

取化学纯氯化铵20g溶于6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0%的氨水100ml,以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12. 溴酚兰指示剂:

取1000ml分析纯丙酮注入200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入0.1g溴酚兰,振荡, 以0.1N KOH溶液滴定至黄色变成浅绿色,再用0.01N盐酸丙酮溶液滴定至绿色恰好变成黄

色。

13. 酸性铬蓝K指示剂:

称取0.5g铬蓝K和4.5g盐酸羟胺,加入10ml铵盐缓冲液和40ml高纯水,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14. 洗液的配制:

铬酸洗液:粗称重铬酸钾20g,置于500ml烧杯中加水40ml加热溶解,待其冷却后,徐徐注入350ml粗硫酸(边注入边搅拌)即成,配好后洗液为深褐色,储于细口瓶中备用,多次使用后,效力缺乏时加入逐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即再生,用时防止被水稀释.

15. 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洗涤液:

粗称高锰酸钾4g溶于少量水中,向此溶液中徐徐注入10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即成,该液用于洗涤油腻及有机物,洗后如在玻璃器皿上留下二氧化锰沉淀,可用浓硫酸钠溶液把它洗掉。

实验十八-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

(11)精制乙醇溶液:取1000mL无水乙醇,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 铝粉、10g氢氧化钾,接好标准磨口的回流冷凝管,水浴中加热回流1h,然后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12)精制苯溶液:取500mL苯,置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硫酸,小心振摇5min,开始振摇时注意放气。静置分层,弃除硫酸层,再加50mL硫酸重复处理一次,将苯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用水洗涤三次,然后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13)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50 mg2,4-二硝基苯肼,溶于100mL精制苯中。 (14)三氯乙酸溶液:称取4.3g固体三氯乙酸,加100mL精制苯溶解。 (15)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钾,加100mL精制乙醇使其溶解,置冷暗处过夜,取上部澄清液使用。溶液变黄褐色则应重新配制。 (二)学生自配及标定试剂 1、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5mol / L)的标定:(按GB601标定或用标准酸标定)。 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所配的KOH溶液中和至刚呈淡红色,且30s内不退色为止。 3、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的配制: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4、淀粉指示剂(10g / L)配制:称取可溶性淀粉0.50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至透明,冷却。 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020mol / L)配制:用0.1mol /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稀释。 四、实验内容 (一)酸价测定(参照GB/T5009.37—2003) 1、分析步骤 称取3.00g—5.00g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

丙二醛含量测定讲解学习

丙二醛含量测定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

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 (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2) 石英砂; (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 (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

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方法

叶绿体得提取 一、试剂配置 1、PBS提取液:每L水依次加入MES(195.2×0。05=9、76g)、山梨糖醇(0。33×182。2=60。126g)、NaCl(0、010×58.5=0、585g)、MgCl(0.002×95=0、19g)、EDTA(292、25×0.002=0、5845g)、KH2PO4(200×0.0005=0、1g);使用时加入ASA—Na(198。1×0、002=0、3962g); 2、悬浮液:将PBS提取液中得MES换为238。3×0.05=11、915g得HEPES(238、3×0。05=11。915g); 3、80%Percol:80ml原液+20ml水;40%Percol:40ml原液+60ml水; 实际配制: PBS提取液2000ml(3个处理*2个品种*3个重复*20ml*3次=1080ml), 悬浮液100ml(3个处理*2个品种*3个重复*1ml*3次=54ml); 80%Percol 200ml;40%Percol 200ml。(3个处理*2个品种*3个重复*3ml*3次=162ml) 二、提取步骤 1、10g鲜样加20ml提取PBS(50mM MES PH6、1,含0、33M山梨糖醇,10mM NaCl,2mMMgCl2,2mM EDTA,0.5 mMKH2PO4,2mM ASA—Na,ASA—Na使用前现配现加) 2、快速研磨,使叶片碎成绿豆粒大小,4层纱布过滤,去除残渣(注意过滤时不可用力挤压,以免叶绿体膜破碎) 3、滤液2000g 3min,小心倒出上清液,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后,使离心机得加速很快上升到预定值(水平转头,加速度调到9),约经30s后很快使其下降停止,整个离心持续大约2—3min左右完成; 4、沉淀用1ml提取液漂洗表面悬浮物; 5、用1ml悬浮液(50mM HEPES pH7。6,含0、33mM山梨糖醇,10mM NaCl,2mM MgCl2,2mM EDTA,0。5mMKH2PO4,2mM ASA-Na,ASA-Na使用前现配现加)将沉淀悬浮,在分散叶绿体时宜用毛笔轻轻刷,或者用手握住离心管在冰块之间搅动,使叶绿体由于震动分散开来,不要用棉球吸滤,以防被膜压破。叶绿体悬浮时要浓点,含叶绿素2mg、ml-1以上,这样有利于保持活性。 6、2000g 1min; 7、沉淀再用悬浮液悬浮;(悬浮液同5,可以不做) 8、用Percol试剂进行梯度离心(将3ml含有80%Percol(原液按100%算)铺在10ml离心管下层,再把3ml 40%Percol铺在离心管中层,然后将1ml叶绿体悬浮液轻轻铺在离心管上层)1500g2-3min(用

油脂酸价的测定

油脂酸价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的准备 (一)仪器等 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碱式滴定管(25mL) (二)原料和试剂 原料:菜油、菜油(用过)、棕榈油、棕榈油(用过) 试剂:(1)中性乙醇-乙醚混合液:取95%乙醇(C.P.)和乙醚(C.P.)按2:1体积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3%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2)0.05mol/LKOH标准溶液;(3)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100 mL95%乙醇中。 2 考核内容 (1)是否知道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某些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性质? (2)是否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际意义? (3)是否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验原理? (4)是否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是否知道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并且可以动手配制? (6)是否掌握滴定操作的技术(包括滴定管的清洗、润洗、装液、排气、调零、操作手法、终点判断、正确计数)? (7)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 考核要求 (1)知道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某些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际意义 (3)知道测定油脂酸价的实验原理 (4)知道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并且可以动手配制 (5)掌握滴定操作的技术(包括滴定管的清洗、润洗、装液、排气、调零、操作手法、终点判断、正确计数) (6)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4 成绩考核及评价方法 (1)考核总分为100分,完成时间为120分钟。除2,6-二氯靛酚溶液的配制的时间不计外,其余全部操作所用时间计入时间限额。 (2)一名老师可以同时考评5~6名学生。 (3)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或器官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 MDA的提取称2g叶片,加入10%三氯乙酸(TCA)2ml及少量石英砂,研磨;进一步加入8mlTCA充分研磨,接着把匀浆液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即为MDA提取液。 ●2 MDA显色反应及测定取2ml MDA提取液(对照组取2ml 蒸馏水),在加2ml 0.6%TBA混匀,在试管上加棉塞,置沸水中加热15min,迅速拿出水浴锅冷却,以4000r/min离心15min ,于波长532nm和450nm下测定OD值。 五、结果计算 ●以测得的OD532减去OD600的非特异吸收值,分别计算衰老和对照组的值。 MDA浓度(μmol/L)=6.45OD532-0.56OD450 D450、D532分别代表450nm、532nm波长下的光密度值。 六、注意事项: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 ●如待测液浑浊,可适当增加离心力及时间。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增强MDA与TBA的显色反应,当植物组织中铁离子浓度过低时应补充Fe3+(最终浓度为0.5 nmol·L-1) ●可溶性糖与TBA显色反应的产物在532 nm也有吸收(最大吸收在450 nm),当植物处于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时可溶性糖含量会增高,必要时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①测定步骤 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10%三氯乙酸(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进一步研磨,匀浆在4000r/min离心10分钟,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 ②计算(3-6)式中:C—MDA的浓度;A450,A532 和A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关键词:丙二醛含量测定氧化作用MDA膜脂过氧化硫代巴比妥酸TBATBA显色反应 植物器官衰老或在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MDA从膜上产生的位置释放出后,可以与蛋白质、核酸反应,从而丧失功能,还可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桥键松驰,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MDA的积累可能对膜和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 [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均与自由基有关,寻找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黄酮、多糖、多肽、酚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的筛选方法可分为体外和体内2种测试体系。 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用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对检测体系中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抗油脂过氧化能力及样品的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等来衡量和表征。常用的方法有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法、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 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法(O2-·)、邻苯三酚自氧化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FRAP法)、总酚测定法、ORAC法等方法。体内:主要有DNA氧化损伤法、蛋白质氧化损伤法、线粒体氧化损伤法。 其中DPPH法和ABTS法操作较简单便捷,不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只在需固定时间下记下其紫外分光光度测量值后计算其自由基清除率,缺点是不同物质具有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与DPPH·、ABTS+·的反应速率不同,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同,将反应时间固定在某一值时,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评价带来错误的判断,且DPPH自由基会和其他自由基发生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缺点是检测波长、缓冲液的组成及pH值、邻苯三酚浓度等关键测定条件存在

着较大差异。β-胡萝卜素漂白法的缺点是β-胡萝卜素本身有抗氧化活性,对样品活性的测定结果有影响。FRAP法主要用于食品业,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可以重复,缺点是无法测定硫醇化合物的还原能力。ORAC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食品氧化的标准方法,缺点是仪器成分较复杂,检测成本较高。 目前普遍使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一般都采用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种颜色成分含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操作较简单、便捷,不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只在需固定时间下记下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量值后计算其活性大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样品量少等优点。分光光度法缺点是会受到样本自身颜色和浑浊度的影响和限制,颜色深的样品测得的数据误差大,甚至得到错误的结果;不同物质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与各种自由基的反应速率不同,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同,将反应时间固定在某一值时,可能对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评价带来错误的判断。外界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抗氧化活性实验在冬天低温时不易成功,测得的数据往往没有规律。 我觉得在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时,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根据需测物质来决定用什么方法,比如DPPH 法的自由基选择性强,不和只有一个羟基的芳香酸、无羟基的类黄酮反应,这类物质需用其他方法测定。若对检测结果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熟练掌握酸碱滴定操作; 3. 掌握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来判断。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仪器 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试剂瓶、100mL容量瓶、1mL移液管、250ml 碘量瓶、100mL量筒、分析天平 2、药品试剂 (1) 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方法参加实验三; (2)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乙醚与乙醇溶液以2:1的体积比混合; (3) 1%酚酞乙醇溶液: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溶液中; (4) 1%淀粉指示剂:取1g可溶性淀粉,与5mL冷水调和均匀,将所得的乳浊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100mL沸水中,再煮沸2-3min,使得溶液透明。 (5)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1.58g硫代硫酸钠固体,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临用时稀释0.01mol/L或0.005mol/L; (6) 饱和碘化钾溶液:量取100mL水,加入144g碘化钾,溶解,即可配置成碘化钾的饱和溶液; (7) 冰乙酸 (8) 异辛烷 (9) 花生油 四、实验方法 1、酸价测定: 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

油脂酸价测定

实验二油脂酸价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熟悉酸价测定的原理,掌握酸价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酸价来表示。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 本法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三、实验器材 1、仪器和用具 碱式滴定管(25mL);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称量瓶等;天平(感量0.001g)。 2、试剂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с(KOH)=0.1mol/L;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四、测定步骤 称取均匀试样3~5g(m)注入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五、计算 油脂酸价X(mgKOH/g油)按式(1)计算: X= V.c x 56.1/m (1) 式中V———滴定消耗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钾溶液之浓度,mol/L; 56.1———氢氧化钾的毫摩尔值; m———试样质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六、报告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丙二醛测量方法

硫代巴比妥酸法(丙二醛含量测定) 一:原理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试剂 1: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TCA); 2:质量分数0.6%硫代巴比妥酸: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再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 三:方法 1:MDA的提取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l0%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2:显色反应和测定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四:结果 C1=11.71D450 C2={6.45(D532 - D600) - 0.56D450}NW-1 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 C2——MDA的浓度(·umol·L-1) D450、0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N:提取液总体积(ml) W:植物组织鲜重

抗氧化性方法

取0.2mL 甲醇,加入0.3 mL样品溶液(浓度50-800ug/mL ,甲醇配制),混匀,加入2.5mL 75uM DPPH(甲醇溶解)溶液,室温放置30min ,于517nm处测吸光值。 清除率=[A0-(A-A b)/A0]×100% A0:不加入样品,DPPH吸光值(对照) A:样品和DPPH吸光值 A b:样品,不加DPPH吸光值 2 O2-· PMS吩嗪硫酸甲酯 NADH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BT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0.1mL 样品溶液,加入1mL 16 mM Tris-HCl (pH 8.0)---78uM NADH, 1mL 16 mM Tris-HCl (pH 8.0)- --10uM PMS ,1mL 16 mM Tris-HCl (pH 8.0)- --50uM NBT, 25min保温5 min后于560 nm 处吸 光值。清除率=(1-A 样品/A 对照 )×100%。 3 邻苯三酚自氧化 0.1mL 样品溶液,加入2.8mL 0.05M Tris-HCl (pH 8.0)---1mM EDTA,加入0.2mL 6mM 邻苯三酚。室温迅速振摇,于325nm处每30s 测吸光值至4min。 清除率=(1-样品斜率/对照斜率)×100% 4 FRAP reagent: 10体积300 mmol/L pH3.6醋酸缓冲液,1体积10 mmol/L TPTZ---40 mmol/L HCl 溶液,1体积20mmol/L FeCl3. 1.5mL 新配制FRAP reagent加热至37℃,于593 nm处测空白吸光值。然后加入50uL 样品溶液和150uL去离子水。8min后测吸光值。 FRAP值=A样品-A空白 2.1 清除羟基自由基(HPLC法) 2.1.1色谱条件 色谱柱:Angilent HC-C18柱((4.6×250mm,5um); 流动相:甲醇:0.1% H3PO4=30:70;流速: 1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ul。

油脂酸价的测定修订稿

油脂酸价的测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 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0.1mol/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 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 0.1mol/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40.00-与1.0mLNaOH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油脂酸价的测定

油脂酸价的测定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与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1.抗氧化剂是指在低浓度下能有效延缓或阻止底物氧化的物质。被氧化的底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和DNA。 2.初始型抗氧化剂(AH)可通过与脂质自由基L.、过氧自由基LOO.或烷氧自由基LO.反应抑制脂质氧化链反应。 L.+ AH--- LH + A. LOO.+ AH--- LOOH + A. LO.+ AH--- LOH + A. 抗氧化剂自由基A.也能与过氧自由基、烷氧自由基反应从而终止脂质氧化反应。 LOO.+ A.---LOOA LO.+ A.---LOA 次级型抗氧化剂可通过各种机理延缓脂质氧化,如螯合过渡金属、给初始型抗氧化剂补充氢、清除氧以及使活性物质失活等。 抗氧化剂的活性分为在生物体外(如食品中)的活性和在生物体内的活性。本文综述了体外测定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方法,不包括在生物体中测定生物活性的方法。 3.评价或表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为了说明在特定条件下被测物抑制底物氧化的效力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实际测定时至少要说明在测试条件下被测物是抗氧化剂还是促氧化剂;在指定浓度下比较不同测试材料(如被测物与标准抗氧化剂或添加有被测物的测试体系与空白体系)对底物的作用。 评价或表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有: (1)在指定的时间测量氧化产物或官能团的浓度或吸光度值;( 2)测量反应的速率;

( 3)测量诱导期(延滞期)或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所需的时间;( 4)测量速度的积分(即动力学曲线下的面积) ; ( 5)测量被测物产生与标准抗氧化剂相当作用的浓度。4.参数 4.1诱导期( induction period) 诱导期tIND(也叫延滞期, lag period)常定义为化学反应的速度。诱导期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值,受检测方法、使用仪器的灵敏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脂质氧化,诱导期通常是指链增长阶段动力学曲线的切线和时间轴的交点。 4.2抑制率( percentag e of inhibition)和IC50 抑制率和IC50 (抗氧化剂提供50%抑制作用时的浓度,也可用EC50表示的)常用来表征抗氧化能力。它们不仅与被测抗氧化剂的反应性能和氧化的底物有关,而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脂质氧化链反应的长度和抑制速率等。此外,用IC50表征抗氧化剂 的活性与比较活性的时间点有关。只有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在某一研究中测得的抑制率和IC50才可以与另一研究中测得的值进行直接比较。TEC50是指抗氧化剂提供50%抑制作用所需的时间,也常用来表征抗氧化活性 5.对测定方法的要求 测定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应满足如下要 求: ( 1)能说明测试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并能用明确的动力学图解描述;( 2)测试要有再现性; ( 3)测试效率要足够高; ( 4)方法要相对简单; ( 5)能连续检测; ( 6)应使用与体内或食品有关的活性自由基;

油脂酸值的测定

油脂酸值的测定 酸值(A.V.)是评定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多少的量度。其定义为: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酸值的单位是mg KOH/g。 油脂酸值得大小瘦很多条件的影响,如原料的质量好坏(成熟的或未霉变的,其酸值较小);原料的组成特性(米糠及棕榈果等中含义解酯酶,其分解油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油脂在储存、加工、运输期间的含水分、杂质的多少;与温度、空气、光照等因素也有关系。 酸值不能直接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百分率(F.F.A%),但能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高低,所以酸值是评定油脂品质好次、油脂精炼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油脂工厂碱炼脱酸时计算加碱量的理论依据。 目前,对于不同级别的食用油脂,其酸值都有不同的标准规定(见附录I)。 油脂酸值的表示,国外大多以游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表示,我国一直延用1g油脂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mg)表示。 酸值的测定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对于酸值高、颜色深、不易中和滴定的油脂,也可应用pH计法测定。 (1)测定原理用中性乙醚—乙醇的混合溶剂溶解油脂试样后,再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和油脂的质量,计算出算酸值的大小。

反应过程为 RCOOH+KOH→RCOOK+H2O (2)仪器分析天平(精度0.0001g)、250mL锥形瓶、碱式滴定管(10mL,最小刻度0.05mL)。 (3)试剂本方法所列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位蒸馏水。 ①中性乙醚—95%乙醇溶剂:乙醚—95%乙醇(2+1)混合;临用前每10mL混合溶剂中加入0.3mL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准确中和。 ②0.05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③10g/L酚酞指示剂溶液:用95%(体积)乙醇配制。 (4)操作方法 ①试样的准备:对于液态样品,充分混匀备用;对于固态样品,缓慢升温使其熔化成液态,充分混匀备用。 ②称取试样:准确称取试样3.00-5.00g于250mL锥形瓶中。 ③测定:加入50mL预先中和过的中性乙醚-95%乙醇混合溶剂溶解试样,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边摇动边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且在0.5min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5)结果计算 A.V.= 式中 V——滴定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油脂酸价测定

油脂酸价测定仪 油脂酸价测定仪,是用于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实验仪器。可供粮油收购,储存,调拨,加工,商贸,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快速测定各种油脂酸价之用;经专项调试后也可应用于大米、面粉、牛奶等酸度及酒类,酱油等总酸度的测定。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酸价又名酸值,是表示油脂等物质含酸量的一种形式,是中和一克油脂等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储藏或处理不当,酸价会增高.因此酸价既是油脂的质量指标,也是其卫生指标.YUS-5加强型酸价快速测定仪专用于菜籽,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米糠油,桐油,棉油,动物油,石油,蜡类及肥皂等酸价的测定.测定中不需配制标准碱溶液,辅助试剂,无毒且耗量少,操作

简便快速易掌握,在几分钟内直接数显出测定结果,准确度与现行国标法(GB5530-85)相同· 编辑本段主要技术指标 1.测量对象:各类油脂的酸价. 2.测量范围:0.05~40 KOH mg/g. 3.样品重量:0.36g(油样密度为0.96g/ml时,取0.4ml), 4.测量误差:<0.02 KOH mg/g. 5.重复误差:<0.02 KOH mg/g. 6. 测量时间:数分钟. 7.电源电压:交流220V10%,频率用±0.5HZ。 8.仪器功耗:<0.5W. 9.仪器体积:23.4 × 11.0 × 27.7 cm3 10.仪器重量约:1.5 kg. 11.工作条件:环境温度0~40C,相对湿度<85%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测定仪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恒流源传感器电流表积分计数器 图1:测定仪原理框图 仪器接通电源处于测定状态时,在含有氯化钾底液中的传感器上发生反应而产生滴定的新生碱: MCl= M++Cl-,K++e-=K, K+H2O=KOH+1/2H 新生碱立即与底液中油样所含的有机酸反应: OH-+RCOOH=RCOO-+H2O 当中和反应已完成,底液中的酚酞指示剂显粉红色稳定不褪,此时中和有机酸所耗碱当量通过电量以酸价形式直接在测定仪显示屏上显示(AV mg/g).当仪器电流控制在10mA, 取油样重时为 0.36g (密度为 0.98g/ml的油样,取0.4ml进行测定时),AV(酸价)与电流积分时间T(S)的关系为: AV=1.61×102T 调试测定仪使T(S)=1.61×102T,则AV=T(S),仪器数显屏上的显示数值,即为样品酸价值. 编辑本段面板键背面板盘排布及功能 测定仪正面板及背面板排布如图2所示,功能分述如后: 正面板背面板

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测定 方法一: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它的含量与植物衰老及逆境伤害有密切关系。测定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通常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与组织中的丙二醛产生显色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最大的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在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此外在532nm波长处尚有非特异的背景吸收的影响也要加以排除。低浓度的铁离子能显著增加硫代巴比妥酸与蔗糖或丙二醛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中需要有一定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100-300μg·g-1Dw,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nmol· L-1。在532nm、600nm和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丙二醛含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1ml、5ml)、试管架;移液管架;洗耳球;剪刀。 3. 试剂:10%三氯乙酸;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 1. 丙二醛的提取 称取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的植物叶片1g,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三氯乙酸2ml,研磨至匀浆,再加8ml10%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为丙二醛提取液。 2. 显色反应及测定 取4支干净试管,编号,3支为样品管(三个重复),各加入提取液2ml,对照管加蒸馏水2ml,然后各管再加入2ml 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反应15 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分别在532、600和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

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测定方法79498

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测定方法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 1、试剂的配制 (1)0.05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 A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7g; 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分子量156.01)31.2g。 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0.05mol/L PBS(pH7.8)的配制:分别取A母液(Na2HPO4) 228.75ml,B母液(NaH2PO4) 21.25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参考文献:李合生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7~268。 (2)14.5mM甲硫氨酸溶液:取 2.1637g Met用磷酸缓冲液(pH7.8)定容至1000ml。 (3)30μM EDTA-Na2溶液:取0.001gEDTA-Na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4)60μM核黄素溶液:取0.0023g核黄素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5)2.25mM 氮蓝四唑(NBT)溶液:取0.1840g NBT用PBS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酶液制备:取0.2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 加入1.6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酶液。 2、酶活性测定 (1)反应混合液配制(以60个样为准):分别取Met溶液162ml,EDTA-Na2溶液0.6ml,磷酸缓冲液 5.4ml,NBT溶液6ml,核黄素溶液6ml,混合后摇匀; (2)分别取3ml反应混合液和30μl酶液于试管中 (3)将试管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4000 lux光照下反应20min; 同时做两支对照管,其中1支试管取3ml反应混合液加入30μl PBS(不加酶液)照光 后测定作为最大光还原管,另1支只加缓冲液置于暗中测定时用于调零。 (4)以不照光的对照管(只有缓冲液并置于暗处)调零后,避光测OD560(出现颜色即可测定)。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七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NaOH的毫克数称为酸价。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分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NaOH 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油脂(陈化)、醚醇混合液、酚酞指示剂、L NaOH标准溶液、碱氏滴定管、天平、锥形瓶四、实验步骤 称取油脂5g→ 加入50mL中性醚醇混合液→ 振荡溶解→滴入酚酞3滴→用LNaOH滴定→ 显粉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记下NaOH用量V→重复3次→计算V 五、实验结果 W 式中:X-试样的酸价(以NaOH计),mg/g; N-NaOH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NaOH标准溶液平均用量(mL); W-样品质量(g) -与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NaOH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实验分析 1、滴定终点要保持颜色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超过半分钟内变色不用再滴加。 七、思考题 影响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止油脂类食品的品质劣变 答:造成油脂酸败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油脂原料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酶解过程,另一个是纯化学过程,即在空气;阳光、温度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空气中的氧直接参与油脂的,氧的浓度越大,油脂氧化的速度也越快。 通常采用下列方法防止油脂酸败 要求油脂的纯度要高和贮存条件要适宜. 油脂变质,主要是油脂中残留的残渣和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在有氧的情况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工过程中,防止植物残渣的残留和尽量避免微生物的污染,是防止油脂在贮存过程中酸败的重要措施. 水分是防止酶的活性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因此,水分也是加速油脂酸败过程的重要因素. 应用不透明的容器或绿色玻璃瓶装.由于阳光和促进油脂氧化变质,但不同波长光线的作用不同.一般认为,紫外线、紫色和蓝色光能加速油脂氧化,而绿色和棕色光则不会.所以油脂应放在不透明容器或绿色、棕色玻璃瓶内,并加盖密封,存于暗处,尽量避免阳光和空气. 控制内温度,温度较高也能促进油脂氧化,故油脂仓库温度应较低.另外,金属元素铁,钢、锰、铬、铅,等能起触媒作用,加速油脂酸败.因此加工时机械设备及贮存容器都应尽量避免有这些元素。 为了防止油脂酸败,可添加抗氧化剂,但对抗氧化剂的使用应按要求使用.已经酸败的油脂、由于性质的改变,不仅使部分遭受破坏,而且使食品的营养价值,甚至完全不能食用.此外,酸败油脂还可以使同时摄入胃肠道食物中的维生素也遭受破坏,酸败油脂还会产生醛、酮等具有毒性的物质,影响体内正常代谢,危害机体的健康.

实用文档之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用文档之"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二、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 热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量取40毫升三氯甲烷,加60毫 升冰醋酸。 3.硫代硫酸钠标液:C(Na 2S 2 O 3 )=0.002mol/L 4.淀粉指示剂(10g/L):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 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三、操作方法: 1.取 2.00~ 3.00g混匀(必要时过滤)的样品,于250ml碘量瓶中, 加30ml三氯甲烷—冰醋酸,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ml饱和 碘化钾溶液紧密盖好瓶盖,并轻振摇30s,然后在暗处放置 3min。 2.取出加入100ml水摇匀,立即用Na 2S 2 O 3 标液滴定至黄色时加入 1ml淀粉指示剂,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3.取与样品测定时相同量的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碘化钾溶 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 四、计算: X 1=(V-V )×C×0.1269×100/m X 2 =X×78.8 式中: X 1 —样品的过氧化值 g/100g X 2 —样品的过氧化值 meq/Kg V—Na 2S 2 O 3 标液体积ml V 0—空白耗Na 2 S 2 O 3 标液体积 ml

C—Na 2S 2 O 3 标液的浓度 mol/L m—样品的质量g,0.1269—与 1.00ml Na 2S 2 O 3 标液 C=1.000mol/L相当的碘的质量, g 五、注意事项: 1、淀粉指示剂必须现用现配。 2、KI溶液应澄清无色,且放置时间不能太长,不超过3天。 3、对过氧化值含量高的油脂可适当减少取样量。 4、含油脂少的产品若初测滴定不出结果时,考虑增加检测样品量 或提取出油脂后再测定。 参照GB/T500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