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位置

当外周循环系统受损伤,而没有其他可替代的中心静脉植入部位,股静脉置管可能是必要的;这样一个导管可用于输入大量液体或潜在的刺激性药物,提供临时紧急透析通路,紧急复苏期间的液体输入,改善心脏功能,或者,在罕见的情况下,如果病人需要频繁的血液抽样和没有其他的通路则是是可用的选择

相比于病人的不同意手术,中央导管位置,很少有绝对的禁忌症。有几个相对禁忌症:较于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导管,股静脉存在更高的感染风险,血栓形成、尤其是缺乏超声引导的置管时容易出现动脉穿刺;如果作为安全的通路,他应该被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合作的病人,操作者和病人本是都有受伤的风险。如果着入点存在明显感染,操作者需要寻找另外植入点;另外穿刺点被损伤或者部位扭曲更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穿刺选择应该被慎重选择,除非是在必须前提下;股静脉置管不应该由没有经验的医师在缺乏指导的前提下植入。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1.用物 (1)无菌穿刺包;内装18G穿刺针2只(长约5-10cm、内径2mm、外径2.6mm)、外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 左右)、引导钢丝30-45cm、深静脉导管1条。注射器5和 10ml各一只、6号针头、镊子、尖头刀片、纱布、洞巾(2)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无菌敷贴、弯盘、5%碘酊、70%乙醇、肝素一支、250ml盐水一瓶、棉签。 (3)(3)必要时备静脉扩张器。 2、步骤 (1)卧位: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度。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3、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高。 (2)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点,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

洞巾。 (3)由助手协助,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 (4)根据所选择的深静脉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度角,与冠状面积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度,针尖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锁骨下路: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间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度。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前路: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劲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针尖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处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3、股静脉穿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乃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适应证 1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通道;胃肠外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监测: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3急救:放置起搏器电极;急救用药 三、禁忌证: 广泛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四、常用的深静脉穿刺术: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静脉内营养疗法。 2.中心静脉压测定 3.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硬化,纤细或萎陷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解剖:在颈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及迷走神经包含在颈动脉鞘内,位置相对固定,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外侧靠前。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三、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原因: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四、操作步骤: (一)锁骨上入路操作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一般进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维护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 (一)插管的方式 ←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catheter) (二)插管的适应症 ←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输液的患者; ←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 ←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需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的患者; ←同样适用于儿童; ←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三)插管的优势 ←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 ←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 ←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 ←可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 ←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病人活动方便,护理简单,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插管的操作(以PICC为列) ←操作前准备 1、医生的医嘱; 2、正确评估患者; 3、穿刺前病人教育:包括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护 理及注意事项、穿刺过程、护理需要、潜在并发症; 4、病人签署同意书; 5、物品的选择及准备; 6、心理准备。 ←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 1、首选——贵要静脉 2、次选——肘正中静脉 3、第三选择——头静脉 ←皮肤消毒的标准

1、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用力摩擦皮肤; 2、消毒范围8—10cm直径; 3、先用酒精清洁、消毒、待干; 4、再碘伏消毒、待干。 ←穿刺后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后才能输液 ←穿刺后记录 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 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 3、所穿刺的静脉; 4、穿刺过程描述; 5、抽回血的情况; 6、固定方法; 7、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8、胸片结果; 9、病人的主诉。 (五)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1、机械性静脉炎; 2、血栓性静脉炎; 3、导管断裂或破损; 4、感染; 5、导管漂移; 6、堵管; 7、拔管困难。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PICC为例) (一)更换肝素帽 ←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肝素帽而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 ←何时更换:1、每周一次; 2、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3、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 4、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更换步骤: 1、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肝素帽; 2、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3、消毒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2次; 4、连接新的肝素帽,消毒肝素帽3次; 5、连接无菌注射器,缓慢回抽,见回血,以脉充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二)冲洗导管、封管 ←目的: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微粒控制血液回流 ←标准维护方式: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1、适用范围 (1)操作较容易,所以适合新开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单位或术者。 (2)卧床及全身情况较差者。 (3)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颈内、锁骨下静脉插管有困难者。 (4)无需长期留置导管或即插即用者。 (5)插管后需紧急透析者。 2、优缺点 (1)优点 1)操作简单、安全。 2)适用于需紧急抢救,神志不清、不能主动配合及不能搬动的患者。 (2)缺点 1)邻近外阴、肛门,易污染,感染率较高,保留时间短。 2)易误穿入股动脉。 3)导管易折,且不易固定。 4)下肢体活动相对受限。 3、操作方法 (1)双腔管,导管长度19~20cm。 (2)腹股沟穿刺处常规备皮。 (3)体位:患者仰卧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患者如心衰,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坐位。完全坐位或前倾位则不宜行股静脉置管。

(4)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cm处。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 局麻。 (5)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脐侧,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7)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8)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小尖刀侧切小口。(9)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10)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11)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4、注意事项 (1)股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治疗措施,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 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2)如患者血管条件差,术前触摸不到股动脉,应做血管超声检查。如有 条件可在超声引导下操作。 (3)预冲导管时应注意避免混入气泡。 (4)如定位欠清晰或术者不熟练,穿刺前可予5ml注射器探查血管 (5)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性大,如再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

经皮股静脉插管操作规程

经皮股静脉插管操作规程 股静脉插管是最简单、迅速、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级血液透析室或血液净化中心。 一、器材准备 1.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中心静脉导管包内容很全,使用非常方便,但应根据不同插管部位选择不同型号。其主要内容有: (1)穿刺针:内径与导丝相配套,多数为14号穿刺针,有的包装内还配有可通过导丝的注射器,穿刺时更方便。 (2)导丝:常用的导丝的外径为0.97mm,与穿刺针内径必须匹配。长度须超过导管长度,以便于插入导管后将导丝拉出,多为70—75cm。导丝尖端柔软并呈“J”形,便于在血管内推进而不损伤血管。 (3)扩张器:扩张器粗细须与与所用导管匹配,多为10~13F。过细不利于导管顺利插入,过粗则可导致术后导管周围渗血。扩张器内径应与导丝相匹 配。 (4)股静脉导管:股静脉双腔导管最好长于19cm,以保证血流量充分并减少重复循环率,并且要求相对粗一些,可选择12~13.5 F的导管。 (5)肝素帽:一般备有2个肝素帽。 2.股静脉插管时除中心静脉导管包外,还应准备的器材有: (1)静脉切开包或外科缝合包:内有无菌空巾、敷料、持针器、皮针、缝线、小弯钳、镊子、刀柄、小尖刀片等。 (2)注射器:5ml及10ml注射器各一支。 (3)生理盐水:250ml。 (4)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5—10ml。 (5)肝素:2~3支(100mg/支,2ml)。 (6)其他:无菌手套、透气贴膜或胶布等。 二、操作方法 股静脉插管可以在床旁或手术室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常规腹股沟处备皮。 2.患者仰卧,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稍屈曲。 3.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用5ml或10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并抽吸少量肝素盐水(浓度为0.02%~0.04%)或用肝素盐水冲洗注射器和穿刺针。同时将双腔导管预冲肝素盐水备用。5.在右侧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左手示指与中指触摸股动脉搏动并加以固定,取其内侧0.5~1.0cm为穿刺点。 6.穿刺针与皮肤呈30°~50°角,斜面向上,针尖指向脐部,边进针边抽吸,使注射器内产生轻度负压。当刺入股静脉后,即有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处于股静脉内。也可以采用穿过血管后边退针边抽吸的方法。 7.保持穿刺固定,轻柔地取下注射器(若用可穿入导丝的注射器则可直接引入导丝),将导丝较柔软的一端沿穿刺针插入,当进入15~20cm时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8.用小尖刀沿导丝做一3mm左右皮肤切口,切口大小以刚好送入导管为宜。用扩张器沿导丝轻柔地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及动静脉鞘2~3次。 9.将已预冲肝素盐水的导管顺着导丝插入股静脉,动作应轻柔,边捻转边向前推进,导管插入后拔出导丝,关闭动静脉夹。用注射器将导管腔内肝素盐水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目的: 1 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或粘稠性药物对静脉造成的不可修复的 损伤。 2 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痛苦。 3 安全方便,维护简单,减少护理工作量。 4 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常用置管方式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三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宜硬性要求,置入单腔导管首选锁骨下静脉,容易固定,患者舒适方便,其次为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因导管粗、留置时间长,易压迫损伤血管,首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1 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棉球加压后,再用无菌敷料贴膜粘贴,另在距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2 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透明敷料较棉质敷料易增加感染机会 3 敷料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4 置管处用2.5%安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消毒皮肤3遍,消毒范围要宽于敷料,直径 大于8cm,再贴敷料贴膜。置管第二天更换敷料贴膜,以后为qod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5 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常规消毒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 迹或高分子颗粒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6 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10 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 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 U/ml)20 ml 作冲管,封闭。有堵管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 7 部分脑出血患者因频繁呕吐、咳嗽、呃逆致胸腔压力增高,血液返流到导管内,停留时间过 长,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应及时用肝素盐水20 ml冲管,切不可用力冲洗,缓慢边推进边回抽,直至通畅为止。 8 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粘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并不应安排在 最后输入,要避免液体走空,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引起空气栓塞, 9 保持导管通畅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20 ml做脉冲式推注,注意用正压封管。常规消毒肝素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1、适用范围 (1)操作较容易,所以适合新开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单位或术者。 (2)卧床及全身情况较差者。 (3)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颈内、锁骨下静脉插管有困难者。 (4)无需长期留置导管或即插即用者。 (5)插管后需紧急透析者。 2、优缺点 (1)优点 1)操作简单、安全。 2)适用于需紧急抢救,神志不清、不能主动配合及不能搬动的患者。 (2)缺点 1)邻近外阴、肛门,易污染,感染率较高,保留时间短。 2)易误穿入股动脉。 3)导管易折,且不易固定。 4)下肢体活动相对受限。 3、操作方法 (1)双腔管,导管长度19~20cm。 (2)腹股沟穿刺处常规备皮。 (3)体位:患者仰卧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患者如心衰,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坐位。完全坐位或前倾位则不宜行股静脉置管。

(4)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cm处。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 局麻。 (5)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脐侧,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7)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8)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小尖刀侧切小口。(9)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10)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11)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4、注意事项 (1)股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治疗措施,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 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2)如患者血管条件差,术前触摸不到股动脉,应做血管超声检查。如有 条件可在超声引导下操作。 (3)预冲导管时应注意避免混入气泡。 (4)如定位欠清晰或术者不熟练,穿刺前可予5ml注射器探查血管 (5)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性大,如再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

深静脉置管护理

深静脉置管护理 神经外科——罗依依定义 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或外周浅静脉,将导管放置到上、下腔静脉,经此输入高渗性液体、高营养液全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可检测CVP。 目的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大量、快速输血输液)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胃肠外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监测中心静脉压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其他:静脉造影、介入治疗 禁忌症 局部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简介(中心静脉置管分类) 根据置管形式不同,可将中心静脉置管粗略分为以下4类 无隧道式(nontunneled)指导管直接由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并原位固定。如锁骨下静脉置管。 隧道式(tunneled)指导管前端在上腔静脉,后半部分在胸壁皮下潜行。如永久血透管。常用置管途径 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 经皮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经皮锁骨下穿刺静脉置管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穿刺部位为较平坦,可以进行满意的消毒准备 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 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动,敷料对患者是舒适的 利于置管后护理,相对安全 置管长度为一般12~15cm。 留置时间短,一般保留一个月(视导管材料而定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 解剖位置:在腹股沟韧带的左下方,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即是股静脉,其内侧为股静脉。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 缺点: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而且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且易发生局部水肿; 一般很少采用,除非是某些特殊病种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时采用。术后应尽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置管深度: 一般约20~25cm,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股静脉为宜。 插管时的并发症 肺与胸膜的损伤 动脉及静脉损伤 神经损伤 胸导管损伤 纵膈损伤 空气栓塞 导管栓子 导管位置异常 心脏并发症 更换敷料的原则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 记录导管长度置管时间 换药 消毒范围:>20x20cm或大于无菌透明敷料 消毒方法: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 深静脉导管维护 冲管和封管 一、冲管 (一)目的 用生理盐水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预防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保证和维护导管的长期使用。 (二)方法: 冲洗液通常为生理盐水,用注射器采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一.血肿 (一)发生原因 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渗,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 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 而导致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 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血肿不会很大,也不容易引起大出血,知识穿刺局部隆起,如血肿较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 (三)预防及处理 1.充分熟悉所穿刺深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根 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对于新操作者应加强训练,穿刺方法一定要准确,防止盲目乱穿刺出现血肿。 2.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需确认所进入的血管为静脉,方可插入扩张器。否则, 如误入动脉,又使用扩张器,则更容易引起出血。 3.严格掌握穿刺的适应症,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止此项操作。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拔管时局部加压按压,时间3~5分钟。 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止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以避免出 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 作。 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向心脏 方向,针稍稍推出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7.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 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h后再热敷促进淤血吸收。二.导管感染 (一)发生原因 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患者抵抗力下降,使不致病菌成为致病菌,皮肤寄生菌沿导管的软组织隧道 生长,浸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 5.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未及时拔管。 6.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或粪便污染。 (二)临床表现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__ - 1目的: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的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7.3.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3.3.5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3.3.6 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股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干预

股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0-12-07T14:24:26.3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万红 [导读] 实施护理干预后可延长股静脉置管时间、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 高万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299-01 随着股静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广泛使用,为了更有效地延长患者股静脉置管时间、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管的安全性,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到舒适,减少药物对浅静脉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在对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干预很重要。 1 临床资料 选自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重症住院病人,行股静脉置管64例,男43例,女21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2 方法 对照组每天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更换纱布敷料,输液完毕及时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昏迷患者除外)耐心解释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如活动翻身时防止导管脱出,以防空气栓塞,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2)局部皮肤护理:加强巡视,检查导管缝线有无断裂,导管有无移位、阻塞、渗液、渗血,周围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给予拔管。穿刺点每天用碘伏给予消毒,范围达10cm×10cm,并以无菌贴膜覆盖,每天1次。换药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撕贴固定膜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撕开,防止损伤和拔除导管。(3)输注系统护理:输液管路及可来福接头均采用一次性制品,输液管路24h更换1次,可来福接头1周更换1次,采用全封闭输液系统,各个输液系统连接均采用可来福接头旋紧,外用无菌敷料包裹,导管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以防空气栓塞,输液完毕先用0.9%NS50ml点滴,待导管内高浓度药液完全消失,以消除药物沉积作用,再推注肝素生理盐水5ml封管(出血性脑血管病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封管时边推边退,正压封管,保证导管内充满肝素液,以防导管阻塞。(4)针对我科偏瘫患者较多,穿刺后肢体活动较少易形成血栓,故穿刺应在健侧。同时穿刺后常规给予肢体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5)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非出血性疾患的病人常规给予口服或鼻饲肠溶阿司匹林0.1g抗血小板聚集。(6)股静脉置管术后常规14天拔除导管。每位病人在拔管后将置管分剪成皮肤外段和内段,分别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做细菌培养检测,并排除操作污染的可能,送检置管细菌培养。 3 结果 干预组平均置管天数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送检置管细菌培养标本未发生G+和G-细菌感染,只检测出3例酵母样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对照组送检标本检测出葡萄球菌3例,G杆菌2例,酵母样真菌5例,感染发生率为31%。提示:实施护理干预后可延长股静脉置管时间、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 4 讨论 通过采用护理干预,保证了置管的安全性,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便于给药和抢救,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因此护士应对股静脉置管实施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一、目的: 1 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或粘稠性药物对静脉造成的不可修复的损伤。 2 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痛苦。 3 安全方便,维护简单,减少护理工作量。 4 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护理措施: (一)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置管术中护理: 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穿刺时的器械,术后的导管系统均与大气相通,血液与输入液体为外界细菌污染造成条件。因此,操作术中与术后护理的无菌要求十分严格。 (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3~7天换药一次。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作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更换敷贴时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棉织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拨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适应症】 l.急危重病人输血、输液 2.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流动力学监测 3.全胃肠外营养 4.各种原因导致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但又需要长期静脉输液 【禁忌症】 l.凝血机制障碍、穿刺部位有感染禁作穿刺。 2.严重高血压、呼吸衰竭、严重胸部外伤、上腔静脉栓塞慎作穿刺。【操作前准备】 l.操作人员准备: 观察了解病情,戴好帽子、口罩,无菌观念,查对物品,向患者讲明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2.病人准备: 依据不同穿刺途径取不同体位。 3.操作物品准备: 清洁盘(皮肤消毒用品)、穿刺手术包(消毒巾、深静脉穿刺针、导丝。留置导管)、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肝素、肝素帽、注射器 5mL(2付)、硅胶输液连接管、纱布、3M透明敷料、中心静脉压测

定装置。 【穿刺置管途径】 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78-6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图l. 置管长度为14-18cm。具有置管时间长、置 气管后患者的活动不受影响,相对不易造成血、成胸等优点,临床上应用最多,但操作不当易造颈部血肿。):-79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图6 。相对操作风险大,易误伤动15cm置管长度为12-脉,造成血、气胸。包括经锁骨上和经锁骨下途径。 3.经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对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25cm置管长度为20 血栓,适用于短期置管患者。 -78 经颈内静脉穿刺术图6 4.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方法】l .体位使静脉充盈防止空气栓塞颈背下整一小枕,,患各去枕平卧,头低足高20。。有严重呼吸困难下能平卧的,穿刺侧上肢外展9060头转向对侧45-。。。患者,可行半卧位或坐位穿刺置管。 2.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多选用颈部右侧,因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合线,且较左侧血管为粗,穿刺容易成功、找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一角区标志,以其顶部为穿刺点。通三角区标志不清晰时,可使平卧患者头颈抬高,一般可帮助准确选择穿刺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1目得:为了规范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准确,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全过程。 3职责:接诊、治疗得医护人员对本操作规程负责。 4修订(制订)理由:原始版。 5依据:《现代护理操作常规》。 6定义:深静脉置管术通常就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 7程序内容: 7、1物品准备 7、1、1中心静脉导管1套、穿刺包、无菌手套、透明敷贴、手术无菌持物钳、铵尔碘棉球、肝素帽、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ml、四环素眼膏。 7、1、2中心静脉导管含带侧孔防逆棒穿刺针,无损伤导丝,不同型号扩张器管。 7、1、3穿刺包含弯盘、纱布、洞巾。 7、2经颈内静脉径路穿刺置管术 7、2、1卧位:病人取平卧,肩下垫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7、2、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1、5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角,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下行。 7、2、3操作程序: 7、2、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2、3、2戴无菌手套。

7、2、3、3铺无菌洞巾。 7、2、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2、3、5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2、3、6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7、2、3、7穿刺点局部麻醉后按穿刺角度试穿刺。 7、2、3、8用5ml注射器接穿刺针延试穿刺点进针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延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拨出穿刺针。 7、2、3、9扩张器扩张皮肤,经导丝插入导管,长度约15~18cm。 7、2、3、10拨出导丝,接注射器回抽血液,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接肝素帽。 7、2、3、11用固定器固定导丝,消毒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透明敷贴。 7、3经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7、3、1卧位: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肩下垂,头低15°转向对侧。 7、3、2穿刺点及进针方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交接至项角及角平分线上距顶角0、5cm~1cm指向同侧胸锁关节,针与额平面呈负10°~正10°角。 7、3、3操作程序 7、3、3、1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 7、3、3、2戴无菌手套。 7、3、3、3铺无菌洞巾。 7、3、3、4确定插入导管长度。 7、3、3、5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5ml注射器抽吸。 7、3、3、6 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ml,接防逆棒穿刺针。

股静脉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是位于浅静脉(周围静脉)和右心房之间的所有大静脉,临床上常用深静脉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患者围术期输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和放化疗中都有重要意义,是麻醉手术中重要的静脉通路。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它重危病人; (2)心功能不全,监测中心静脉压; (3)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它大而复杂的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长期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 (6)经深静脉放置临时起搏器及插入肺动脉导管; (7)经深静脉抽吸空气及急诊血液透析; (二)禁忌证: (1)血小板减少或其它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应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二、穿刺插管方法 深静脉穿刺置管途径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我科室目前主要采用股静脉穿刺术。 (一)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股静脉为髂外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 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股静脉穿刺容易成功。 (二)穿刺步骤 1. 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侧下肢轻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内下方1.5-3.0 cm(即股动脉搏动之内侧)处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2.消毒、铺巾,在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内下方(即股动脉穿刺点内侧方0.5-1.0cm),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右手持穿刺针管,向左手中两指间股静脉穿刺点的皮肤刺入。进针方向是注射针管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0度角顺血流方向(针尖指向病人脐部),逆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慢刺入。 4.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时,即有静脉血回流入注射针管内,此时需再进针2-4mm便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置入深静脉导管,上肝素锁,缝皮。 6..消毒、覆盖纱布,贴3M贴膜,术毕。 (三)用具准备 深静脉穿刺包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导丝从Y形针管进入,另一种是从注射器尾部进入。单腔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左右,穿刺针18G,长5cm~10cm,导丝钢丝30cm~45cm,J形钢丝的特点是易通过静脉弯曲处。导管可分为单腔管,双腔管和三腔管,还有表面涂有抗菌素的导管。 三、并发症

股静脉穿刺护理

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行CRRT术后护理 冯鑫 2014/9/13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充分透析的保障。临床上大量的患者需急诊血液灌流或透析治疗,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急、发展快,需要快速有效的建立血管通路,且对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股静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血液灌流和终末期肾病导致的高血钾、严重水钠潴留,以及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急诊透析的患者。 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该治疗缺乏了解,伴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操作方法、目的、优点,并详细交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同时护士应对患者表现的沮丧表示理解与同情,并予解释及鼓励。 操作前药物及患者体位准备:护士准备置管所需的装置及药物,操作前护士根据穿刺需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便于医师操作。对于危重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心电监护仪等各种抢救设备,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发现异常时配合医师进行处理及抢救。 操作中及操作后护理:设有专人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血流量、透析或血液灌流效果。对皮肤松弛、时常咳嗽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容易造成套管针脱出,因此这类患者用胶布固定时应在针尾部做V字形固定,针对躁动的患者需要制动处理。发现静脉压和透析液压低限报警,应立即减慢泵速,调整套管针的位置达到满意血流量为止,注意:透析后24h 内不要洗浴,防止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股静脉穿刺常存在以下并发症:1.导管脱出2.穿刺点感染3.深静脉血栓形成 4.输液不畅5.刺点出血不止 针对以上并发症,临床常使用以下护理措施进行防护: 1.导管脱出注意肢体的约束,可用约束带固定肢体,定时放松。临床护士应加强巡视,经常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一旦发现导管脱出,立即局部压迫止血。 2.穿刺点感染如发现穿刺处敷料被污染或潮湿,及时消毒更换,平时每天更换穿刺处敷贴,用5%的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如发现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有脓性渗液,或患者出现高热,如果找不到解释高热的原因,应及时拔管,管尖剪下常规送检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 3.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及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必要时行B超检查,以确定栓塞的部位及程度。一旦发现,立即拔管,患肢抬高制动,以免血栓脱落栓塞重要脏器。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无自主运动的患者,应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平时抬高下肢15。~30。,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防止血流滞缓:鼓励患者起床活动,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活动时脱出;帮助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鼓励患者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膝关节伸展、举腿活动等。 防止血管内膜损伤: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可致血管内膜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操作技能,避免反复穿刺;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将药液稀释至最低浓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化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减少药物在血

股静脉置管拔管后的护理

股静脉置管拔管后的护理 【目的】 防止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 了解患者做完灌流的时间,应用肝素的量,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对拔管的认知程度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计划】 1用物准备:治疗盘1个、碘伏、棉签、无菌纱布4~6块、胶布、2块6cm×2cm×0.5cm明胶海绵,用敷料覆盖,500g沙袋一只。 2环境准备: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减少人员走动,调整工作空间以便操作,适当遮挡患者。 3拔管时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实施】 1拔管前做好健康教育说明拔管时的配合、拔管后的注意事项,通过交流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患者在安心、放松的状态下拔管,可以避免因紧张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拔管困难和拔管后出血。拔管后充分后充分休息,避免过早活动而诱发穿刺点再次出血。 2拔管医护人员要按无菌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备好所需物品至床边,与患者沟通并置放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以便按压和观察。 3拔管时先揭开贴膜,碘伏消毒穿刺点10cm×10cm,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的菌落污染导管入口或侵入。 4管方法与技巧:拔管时,用右手的食指与拇指拿捏近端导管,试探无阻力

时缓缓向外拔出,当导管尖端移出皮肤外时,仔细检查是否完整,同时左手用无菌纱布按压。,无异常时再次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并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再用纱布覆盖,继续按压。 5按压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不能小,因为血管的破口要经过一段皮下隧道,按压太小,压不到血管入口。拔管后按压时间不能短于30min,力度要合适手掌大鱼际肌或四指并拢下压,不能仅用一根手指压穿刺点。否则拔管后局部会出现青紫、淤斑。按压最好是医护人员完成,不要让患者自己按压,否则易导致按压部位不准,力度不够。也不要让家属家属按压,要是力度过大,会使整个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出现皮肤变色,肢体缺血。拔管后按压时间不能短于30~40min。 6拔管后让患者平卧4~6h,不要急于过早活动。无异常时再次消毒穿刺点用2 块6cm×2cm×0.5cm明胶海绵后胶布固定敷料沙袋加压24~36h。48H以后方可洗澡。拔管后患者若休息时间太短,急于如厕、洗澡、行走、负重或因咳嗽等增强压力的活动,导致局部再次出血,这种出血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当患者自觉局部有热乎乎的潮湿感时,已有一定的出血量。 7拔管后护士要加强巡视前2~4H内每0.5h应巡视一次,以后1~2H巡视一次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冷汗、苍白等症状。看拔管处有无渗出。有渗出立即换药并延长加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