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金融研究

最新国际金融研究
最新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

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

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

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

规模的救市活动例如美国在危机爆发初期的

年月就开始降息英国央行随后在当年

月跟进尽管反应相对较慢欧洲央行也从

年月以来开始大幅降息另外各大央

行还通过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向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为市场提供支持与此同时

中国虽然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少中国央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毕竟央行是整个市场的最

后贷款人而且央行

是在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力的反应的惟一官方实体因此观察危机中中央

银行的反应和对策是对整个危机过程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从多个视角展开例如从不同政策的市场反应和效果来评价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央行政策的传导机制等等当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

本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对于一个管钱

的部门能够反映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表显然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观察视角因此本文将

围绕资产负债表对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也是此次全

球金融危机的风暴眼其中央银行也就是联

邦储备体系自然是观

察对象另外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

受到冲击但是在机制和渠道上有别于一般工业国宏观经济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中国的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的观察既有助于对比分析又有助于揭

示更多的信息因此本文将围绕中美两国中央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展开具体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对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

既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变化特征进

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为总结

一两个中央银行的资产

负债表概览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关于当前危机的研究

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

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

任康钰

内容提要随着次贷危机及之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对危机的研究也从不

同角度展开由于中央银行是负责一国货币政策的政府部门也是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

力反应的机构因此对中央银行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以中美两国的中央银行作为观察

对象以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央银行在危机以来的行为本文首先对

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对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

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任康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

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研究

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等于总负债有的地方将其中的资本金单列出来本文中资本金也算到总负债里所以

既可以用总资产也可以用总负债来描述其规模

2007 年 1 月初用的数据是来源于 2006 年 12 月 31 日给出的数据

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这里用的统计数据分别是 2007 年 1 月 3 日和 2008 年 12 月 31 日的

是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合并报表后的数据

⑥根据美联储提供的统计数据说明 OtherAssets 指的是以外币形式存在的资产但以市场汇率转换成了美元值 2009

年1月29日以后其 Central Bank Liquidity Swap 从OtherAssets中单列了出来因此其后的国外资产中要加上这一项

都将本次危机的起点定在 2007 年中期开始爆发

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本文将观察的起点

定在 2007 年初这样就包括一段正常时期以

便对比于后面的危机时期受可获得数据的时

间限制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观察到 2009 年 3 月

底对美联储的观察到 2009 年 4 月底

首先来看年度数据的一些基本情况在 2007

年初到 2008 年底这一段时期里中美两国央行

的资产负债表都在绝对规模上有较大的扩张中

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从 2007 年 1 月初的 12.86

万亿元增加到 2008 年 12 月底的 20.71 万亿元

增幅达到 61% 年平均增长率为 26.9% 同期美

联储的总资产从 8785.24亿美元增加到 22659.04 亿美元增幅更是高达 157.9% 年均增长率为60.60% 尽管都这两年里两家央行都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尤其是美联储但是如果对比之前的

规模变化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的总资产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而美联储的总资产则仅在 2008 年有非常高的增长

这一点可以通过图 1直观地反映出来

图 1 两条虚线是两家央行总资产的对数值

反映了它们的变化幅度显然位于上面的中

国人民银行的曲线相当平滑说明其总资产增

长较为均匀而美联储的曲线在 2007 年处有一

个较大的折弯显示了其在 2008 年所经历的跳

跃式增长如果看右轴的年增长率指标对应的

两条实线人行的增长基本上在 20%~30%的范

围内而美联储则在 2007 年前一直低于 10%

仅在 2008 年获得了超过 140%的增长

进入 2009 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规

模继续小幅扩大到 2009 年 3 月底达到 21.06

万亿元人民币相反美联储同期反而是小幅

下降到 2009 年 4 月底为 20681.49 亿美元

接下来就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对两个央行的资

产负债表进行观察

对于中央银行来讲通过观察总资产的构成和

变化往往可以发现其资产规模扩张的原因因此这里的观察从总资产入手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可以大体分为几个部分国内信贷 Domestic Credit 国外资产 Foreign Assets 和其他资产Other Assets 当然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的差

异两个中央银行在每个部分中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其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

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国外资产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中最为重要的

来源不但占比最大而且还不断增大该占比

从 2007 年初的 68%增加到2009 年 3 月底的79% 而国内信贷占比较小并且在绝对数量

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总资产增加占比还有所

下降从 2007 年初的 24%下降到 2009 年 3 月

底的 17% 其他资产则占比最小一直低于

10% 2007 年 12 月以后更低于 5% 因此人

行总资产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外资产的增长

金融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国际金融学

金融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国际 金融学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理论作者出处 1、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Cassel,G. 1916,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s”, Economic Journal 26,March: 62-5 2、资产组合平衡分析Branson Branson,” Asset market and relative prices i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1977 3、利率平价理论 4、一价定律Izard Isard, p. 1979, “How far can we push the law of one pri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 5、特里芬难题特里芬Triffen,R.1960, “ Golden and dollar crisi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6、M-F模型Mundell R.A Mundell R.A ,“The appropriate us 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under fixed exchange rate” IMF Staff Paper, 1962 7、格雷欣法则Thomas Gresham 1560, Thomas Gresham 1869,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London: bliss, sands and Co. 8、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 麦吉Magee, S., 1973, “Currency contracts, pass-through , and devaluation”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9、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亚历山大Alexander, S. S., 1952, “effects of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Vol.2:263-78Alexander, S.S.,1959, “A simplified synthesis of elastic ties and absorption approach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9:22-42 10、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s) 蒙代尔Mundell,R.A.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 mber:657-65 1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查尔斯.比克迪克Bickerdike, C.F.1920, “The ins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Economic Journal 30,March:118-22 12、抵补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parity) 凯恩斯Keynes,J.M,1923 “A tract on monet ary reform”, London: Macmillan 13、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 马歇尔Marshall,A.1923 “Money, credit and commerce” London: Macmillan 14、货币贬值的吸收方法悉尼.亚特兰大Alexander,S. 1952, “Effects of a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 aff Paper 2 :263-78 15、货币贬值的货币方法蒙代尔Mundell,R.A. 1971, “monetary theory” pacific palisades: Good year 16、国际收支依赖性经济模型斯旺Swan, T.W. 1960, “Economic control in a dependent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收稿日期:2002-08-07 作者简介:姜波克(1954,1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2002年第9期 (总267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 o.9,2002G eneral N o.267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姜波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 200433)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是国 际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即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随着1995年 Obstfeld 和R og off 的著名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 (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国际金融理论。 关键词:国际金融理论;跨时分析;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2)09-0007-12 近年来国际金融学的理论发展很快,尤其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导致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随着1995年Obs feld 和R og off 的著名的 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Es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 观经济学”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现代国际金融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流的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更多地应用到国际经济的背景中;第二,研究者用理论和经验方法更深层次的探讨国际经济的一些古典问题。 一、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分析 汇率理论的动态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的分析,把最优的增长理论应用到开放经济中。在80年代早期,许多研究者建立了经常账户的跨时模型,其中储蓄和投资表示前瞻性的最优决策。在凯恩斯的分析方法中,净出口主要有当期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对外净利息支付决定,在跨时方法中,忽略了这些因素。该模型不同于早期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前言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金融学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而成的,其理论性,业务性较强,宏观、微观并重,研究范围广,交叉学科多,并需要一定计算技术的综合学科。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国际金融学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成为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 作为经济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政策问题,即通过开放经济下对外帐户的构成及不平衡所导致的内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的分析,学习其解决冲突的理论方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均衡汇率的决定以及汇率的管制和干预方法;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汇率、货币危机的产生及防范措施;强调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及其对策。毫无疑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如: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汇率的种类及计算、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储备等。 2、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动态,如,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及特点、国际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货币危机的防范及对策、汇率政策的选择等。 四、总学时、学分 54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采取辩论一次、撰写论文一次、课堂讨论一次、学生自主讲课一次、课堂小考若干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上课要求 1、上课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小考、写小论文、检查作业、学生讲课 比赛等。2、出勤要求。3、课堂纪律与卫生要求。4、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提问、讨论、辩论、小考、论文);期末闭卷考试占70%。

最新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 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 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 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 规模的救市活动例如美国在危机爆发初期的 年月就开始降息英国央行随后在当年 月跟进尽管反应相对较慢欧洲央行也从 年月以来开始大幅降息另外各大央 行还通过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向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为市场提供支持与此同时 中国虽然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少中国央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毕竟央行是整个市场的最 后贷款人而且央行 是在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力的反应的惟一官方实体因此观察危机中中央 银行的反应和对策是对整个危机过程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从多个视角展开例如从不同政策的市场反应和效果来评价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央行政策的传导机制等等当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

本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对于一个管钱 的部门能够反映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表显然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观察视角因此本文将 围绕资产负债表对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也是此次全 球金融危机的风暴眼其中央银行也就是联 邦储备体系自然是观 察对象另外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 受到冲击但是在机制和渠道上有别于一般工业国宏观经济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中国的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的观察既有助于对比分析又有助于揭 示更多的信息因此本文将围绕中美两国中央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展开具体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对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 既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变化特征进 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为总结 一两个中央银行的资产 负债表概览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选题

国际金融 1. 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2. 开放条件下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的策略探讨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4. 浅论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及相应的政策选择 5.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6. 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国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债务结构的影响 8. 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决策与风险防范 9. 银行业外汇风险及管理 10.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 1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1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13.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对汇率机制的影响 14.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研究 15.论国际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16.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及问题研究 17.对我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分析研究 18.中国汇率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19.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资本帐户可兑换问题研究 20.美国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影响研究 2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22.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2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研究 24.国际储备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 25.最优国际储备规模研究 2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分析 27.热钱进出中国的渠道、规模及其对策分析 28.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与国际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29.汇率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30.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31.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32.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 33.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研究 34.国际金融危机成因、传染机制与防范对策研究 2012届国际金融专业参考选题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 1.国际金融创新的近期发展及特点 2.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原因 3.国际利用金融期货期权防范金融风险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国际金融专业论文选题

国际金融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仅供参考) 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 2.风险资本投资机制研究 3.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研究 4.中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选择 5.金融控股公司与多元化金融服务 6.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管理公司运作 7.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8.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10.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执行 11.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与政策含义 12.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3.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及其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 14.银行并购研究 15.股份公司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 16.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17.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关系的研究 18.网络银行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跨国银行监管研究 20.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问题研究 21.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开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养老基金的运营机制 23.利率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研究 24.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与竞争优势建立 25.论银行混业经营的机遇与挑战 26.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2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 28.跨国银行在华战略研究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策略的启示 29.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30.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战略探析 3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导向策略研究 32.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研究 33.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 34.资产泡沫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 35.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研究

36.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研究 37.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38.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监管 39.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40.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衡量与管理 41.转轨时期我国银行监管的经济学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4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44.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45.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及实施对策 46.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并购研究 47.我国银行卡业发展分析 4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49.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研究 50.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51.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52.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利率渠道研究 53.我国汇率走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54.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 55.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问题研究 56.中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7.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58.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研究 59.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0.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制约因素及对策 61.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早期预警研究 62.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6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分析 64.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研究 65.我国信用消费研究 66.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67.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68.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9.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设立基金公司分析 70.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71.中国外汇储备适度性分析 72.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7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 74.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路径与条件 75.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76.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与利率平价的关系 77.跨境资本流动的原因、风险及防范 78.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研究 79.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试卷A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o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 A.套期保值 B.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 A.偿债率 B.负债率 C.外债余额与GDP 之比 D.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 币汇率的()。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标准标价法 得分评卷人 A.实物资产 B.黄金 C.账面资产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股票 B.政府贷款 C.欧洲债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围一般以( )为界限。 A.外国领土 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o A.升值 B.升水 C.贬值 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D.外汇 D.国库券 D.发达国家 D.贴水 D.储备资产项目 D.储备资产项目 A.上升 B.下降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A.铸币平价 B.黄金输入点 C.不升不降 D.升降无常 )O C.黄金输出点 D.黄金输送点

12、外债余额与国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 1、各国在动用国际储备时,可直接以黄金对外支付。( ) 2,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是国际经济交易。( ) 3,特别提款权可以在政府间发挥作用,也可以被企业使用。( ) 4、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A.负债率 B.债务率 C.偿债率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 A.流动性 B.盈利性 C.可得性 D.外债结构指针 D.安全性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是( )° A.美元双挂钩 B.特里芬难题 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 D.汇率波动缺乏弹性15、 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l = $L 6783/93, 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 月远期汇率为( )O A. 1.6703/23 B. 1.6713/1.6723 C. 1. 6783/93 D. 1.6863/63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交易有( A.进口 B.出口 C. 2、下列属于直接投资的是( ) 。 A.美国一家公司拥有一日本企业战的股权 C.摩托罗拉将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3,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 A.有利于本国出口 D.不利于本国进口 4、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 )(,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一般来讲( B.有利于本国进口 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B.海尔在海外设立子公司 D.麦当劳在中国开连锁店 ) C.不利于本国出口 C.顾客 D.中央银行 ) C.亚行 D.国际金融公司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

国际金融理论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理论推荐阅读文献 Obstfeld 和Rogoff,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 Turnovsky,国际宏观经济学动态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Frankel、Razin和袁智旺,世界宏观经济学:全球一体化下的财政政策与世界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Sachs 和Larrein,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研究生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先平,韩国金融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亚太2005年第1期。 周先平,拉美汇率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兼评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2006年第3期。 周先平,IMF贷款条件新指导方针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汇率制度理论 黄伟彬,金融脆弱性和汇率制度选择,世界经济2000年第10期。 张志超,汇率政策新共识与“中间制度消失论”,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 易纲、汤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沈国兵、史晋川,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可能三角及其扩展,世界经济2002年第10期。 沈国兵,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3年第12期。 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年第1期。 唐建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胡祖六,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3-4期。 江时学,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腾书圣、阮锋,拉美美元化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李仲,论货币局、美元化和货币替代的制度选择,世界经济2002年第6期。 樊华、余佩珍,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世界经济1999年第9期。 托马斯·巴林诺等,美元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李杨、黄金老,美元化问题研究,金融研究1999年第9期。 张宇燕,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世界经济1999年第9期。 彭玉镏,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分析,世界经济2005年第6期。 杨建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一个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世界经济2004年第7期。 戴金平、万志宏,政府声誉、投机性货币冲击与固定汇率的维持,世界经济2000年第12期。

国际金融研究现状

国内院(所)国际金融研究现状及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国际金融研究方向研究小组筹建人员简介 一、国内院(所)国际金融研究现状 刘惠好,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银行经营管理。 主要成果: 主持教育部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课题的研究工作,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之分课题负责人,主持省部级及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科研课题6项。其中2项获省部级奖。 80 年代下半期的研究重点以西方国家金融制度和商业银行管理为主,发表有《论苏东国家金融体制发展方向》和有关西方商业银行管理系列论文20余篇。 90年代上半期,研究重点转移到中国金融体制。 90年代下半期,重点研究中国商业银行重组与改造问题,发表有《中国商业银行重组与改造:反思与前瞻》、《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的战略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及《国有商业银行应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对策》等论文。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之子课题《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 专著有《国际金融》,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其主讲的《国际金融学》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主要论文有: 机构投资者股权对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影响,金融论坛,2008,(7) 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06) 场外交易市场的总体设计思路,经济管理,2003,(01) 资本市场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2002,(05) “入世”格局下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2,(03)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财贸经济,2001,(08)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金融监管、证券投资等。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联动性。 主要研究成果有:《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国际金融研究》,2000,(8);《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金融研究》,2000,(3);《外汇储备增幅有可能放缓》,《中国证券报》,2000年2月26日;《股票期权的几种实现方式》,《人民日报》,2000年2月;《跨入WTO 后中国证券业的路该怎么走》,《经济日报》,2001年11月24日;《适时推出卖空机制》,《中国证券报》,2002年5月11日;《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经济日报》,2002年7月1日。 丁剑平,男,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及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宏观政策导向—贸易与非贸易部门变量的国际比较”、“汇率浮动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对时机的选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项目开放”、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他的代表专著有《中国经济国际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碳金融市场_现状_问题与前景.

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由于二氧化碳在其中占据绝对地位而得名。这一市场既包括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包括那些开发可产生额外排放权(各种减排单位的项目的交易,以及与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交易。该市场的产生,主要受温室气体国际减排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推动。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该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日趋多元化,交易规模逐年成倍增长。大量资本的介入,在推动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环境保护与气候控制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碳金融市场的源起 碳金融交易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1992年6月,150多个国家制定了《框架公约》,设定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1997年12月有关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成为具体的实施纲领。《京都议定书》设定了发达国家(《框架公约》附录1中所列国家在既定时期(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实现2012年底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的水平降低5.2%,此外,《京都议定书》还规定了各国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即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削减6%。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补充性的市场机制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联合实施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根据联合实施机制,《框架公约》附录1名单中的 国家之间可以交易和转让减排单位①(Emission Reduction Units,ERUs;国际排放权交易则是附录1国家之间针对配额排放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s,AAUs的交易。各国根据国际合约分配到既定的AAUs指标,而各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买卖该指标,保

国际金融研究中汇率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金融研究中汇率的地位和作用 姜波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沁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在中国经济和外国经济构成的世界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相对价格效应通过引起需求在国内外的转换而对中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货币金融角度讲,汇率应当成为国际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变量。本文从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入手,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探讨了汇率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关系,并对所涉基本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国情,国际金融学,汇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由此使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等国际金融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少数人关心的“高雅艺术”,变成了与千家万户的饭桌和钱袋密切相关的大众问题。汇率、国际收支、跨国资金流动以及外汇储备等国际金融问题,成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问题成了媒体关心的焦点。在此过程中,各种研究呈现出争论迭起、众说纷纭的景象,这就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金融研究,使我国国际金融研究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研究水平的明显提高,都需要从基础做起,其中,大学教育和大学教材是基础的基础。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首先从我国现有的大学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和教材入手,来探讨国际金融学教材质量的提高以及汇率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的发展简述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起源于西方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与国际经济交流的发展、国际资金流动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而它的主流研究课题,总是以解决特定时期主要国际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和导向的。国际金融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体系和教材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国国际金融学研究和教学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走向繁荣。以我国国际金融学教材的发展为线索,可以将迄今为止的教学体系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一)从1981年到1983年,为国际金融学教学发展的起步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